一种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1750发布日期:2018-12-18 20:42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袋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水果的要求更高,现在的水果大多都含有农药,为了避免水果在生长过程打农药,水果在幼果时期外层就套有纸袋。

制袋机是将平板的纸制作为符合水果尺寸的立体果袋的过程(纸袋撑开后基本呈立方体袋腔),方便套袋机使用。现有的制袋机仅为将一层平板纸折叠为立体果袋的过程,单层立体果袋对水果的保护并不全面,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水果品质的要求,但双重纸袋制作工艺与单层纸袋完全不同,如何快速制作双重立体果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制袋机折边机构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将对双层纸袋进行折边的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双层纸板向前输送的输送装置,所述机架沿输送方向顺次间隔设置有用于成型立体果袋两侧面的中间折边的第一折边装置,用于将内层纸折成扁平的筒状的第二折边装置,用于将外层纸折成扁平的筒状的第三折边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折边装置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呈“门”型结构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下端连接在水平设置的第一中心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中心轴上套设有两个第一转辊,两个所述第一转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两侧,所述双层纸板从所述第一转棍的下方向前输送;所述第一转棍的前侧设置有一块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的两端,所述第一压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弯折呈直角的“Z”型折边板,两个所述折边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压板两侧的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折边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的两侧,两个所述折边板分别从两侧将双层纸板向中间挤压至与所述第一压板贴合以成型立体果袋两侧面的中间折边。

优选的,所述折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的前端,所述第一折边板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双层纸板的侧边向中间收拢的第一辅助成型部,所述第一辅助成型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成型部由硬质实心杆或空心管弯折成型,所述第一辅助成型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的第一弯折部,用于将所述双层纸板向内抵触以收拢的第三弯折部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的第二弯折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成型部设置有一个或两个。

优选的,所述第二折边装置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呈“门”型结构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下端连接在水平设置的第二中心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中心轴上套设有两个第二转辊,两个所述第二转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两侧,所述双层纸板从所述第二转棍的下方向前输送;所述第二转棍的前侧设置有一块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中心轴的两端,所述第二压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将所述内层纸的两侧向中间收拢并部分重叠抵压在所述第二压板上以将所述内层纸折成扁平的筒状的第二辅助成型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辅助成型部为硬质实心杆或空心管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辅助成型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辅助成型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压板的中部弯折以将所述内层纸的两侧向中部收拢并部分重叠抵压在所述第二压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折边装置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呈“门”型结构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三固定柱的下端连接有第三压板,所述第三压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将所述外层纸的两侧向中中间收拢并抵压在所述第三压板上的第三辅助成型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辅助成型部由硬质的实心杆或空心管弯折成型,所述第三辅助成型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辅助成型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三压板的中间位置弯折并将所述外层纸的两侧部分重叠抵压在所述第三压板上。

一种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双层的平板纸的两侧折叠成型纸袋的两侧折边;

S2:将经步骤S1折叠后的平板纸上的内层纸折叠为立体果袋;

S3:将经步骤S2折叠后的平板纸上的外层纸折叠为立体果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能够将双层纸折叠为立体果袋,整体结构简单,折叠效果较好,降低了立体果袋的制造成本,提高了折叠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上的第一固定柱与第一中心轴、第一转棍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上的第一固定柱与第一中心轴、第一转棍、第一压板装配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辅助成型部对双层纸板的收拢抵触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两个第一压板的布置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压板与折边板配合对双层纸板进行折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双层纸板经第二折边装置对内层纸进行折边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双层纸板经第三折边装置对外层纸进行折边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机架;2-双层纸板;21-内层纸;22-外层纸;3-第一折边装置;30-第一支架;31-第一固定柱;32-第一中心轴;33-第一转辊;34-第一压板;35-折边板;350-倒角;36-第一辅助成型部;361-第一弯折部;362-第二弯折部;363-第三弯折部;37-轴承;38-螺栓;4-第二折边装置;40-第二支架;41-第二固定柱;43-第二转辊;44-第二压板;45-第二辅助成型部;5-第三折边装置;50-第三支架;51-第三固定柱;52-第三压板;53-第三辅助成型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其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双层纸板2(此处所述的双层纸板是指具有两层纸上下叠置的结构形式)向前输送的输送装置(图中为示出),所述输送装置可为输送辊等或输送带等输送结构,图1、图5中箭头A的方向表示输送方向,所述机架1沿输送方向顺次间隔设置有用于成型立体果袋两侧面的中间折边的第一折边装置3,用于将内层纸折成扁平的筒状的第二折边装置4,用于将外层纸折成扁平的筒状的第三折边装置5。

参见图1-5,所述第一折边装置3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呈“门”型结构的第一支架30,所述第一支架30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一固定柱31,所述第一固定柱31的下端连接在水平设置的第一中心轴32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中心轴32上套设有两个第一转辊33,所述第一转棍33通过轴承37固定在第一中心轴上,两个所述第一转辊3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柱31的两侧,所述双层纸板2从所述第一转棍33的下方向前(图1所述的左下方为前方)输送;所述第一转棍33的前侧设置有一块第一压板34,所述第一压板3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中心轴32的两端,所述第一中心轴32的两端分别旋入一个螺栓38或螺钉,所述第一压板34可通过焊接固定在螺栓头上或垫片上,所述第一压板3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弯折呈直角的“Z”型折边板35(参见图4-6),两个所述折边板35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压板34两侧的所述机架1上,两个所述折边板35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34的两侧,两个所述折边板35分别从两侧将双层纸板向中间挤压至与所述第一压板贴合以成型立体果袋两侧面的中间折边,经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折边板折叠后的双层板纸的结构参见图6所示,为了便于折边板35对双层纸板2的折边导向作用,在两个折边板35的迎向纸的一端内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倒角3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边板35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34的前端,所述第一折边板35与所述第一支架30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双层纸板的侧边向中间收拢的第一辅助成型部36,所述第一辅助成型部35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30上。所述第一辅助成型部36由硬质实心杆或空心管弯折成型,所述第一辅助成型部36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30连接的第一弯折部361,用于将所述双层纸板向内抵触以收拢的第三弯折部363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361与所述第三弯折部363的第二弯折部362。所述第一辅助成型部36可以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两个,图1中示出了设置一个第一辅助成型部的结构。

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边装置4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呈“门”型结构的第二支架40,所述第二支架40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固定柱41,所述第二固定柱41的下端连接在水平设置的第二中心轴的中间位置,第二中心轴的结构以第一中心轴41的结构相同(参见图2),所述第二中心轴上套设有两个第二转辊43,两个所述第二转辊4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柱41的两侧,所述双层纸板2从所述第二转棍43的下方向前输送;所述第二转棍43的前侧设置有一块第二压板44,所述第二压板4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中心轴的两端,所述第二压板4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将所述内层纸21的两侧向中间收拢并部分重叠抵压在所述第二压板44上以将所述内层纸21折成扁平的筒状的第二辅助成型部45。所述第二辅助成型部45为硬质实心杆或空心管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辅助成型部4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40上,所述第二辅助成型部45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压板44的中部弯折以将所述内层纸21的两侧向中部收拢并部分重叠抵压在所述第二压板44上,使所述内层纸21的两侧部分重叠主要是为了便于涂胶并将内层纸的两侧边胶粘在一起形成筒状,折叠部分的宽度能够保证胶粘的稳固性即可。所述第二折边装置4上的第二支架、第二固定柱、第二转棍、第二中心轴、第二压板的结构分别与第一折边装置上的第一支架、第一固定柱、第一转棍、第一中心轴、第一压板的结构相同,具体可参加图2-3.

参见图1、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边装置5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呈“门”型结构的第三支架50,所述第三支架50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三固定柱51,所述第三固定柱51的下端连接有第三压板52,经过第一次折叠和第二次折叠后的纸袋从第三压板52的下方通过,所述第三压板5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将所述外层纸22的两侧向中中间收拢并抵压在所述第三压板52上的第三辅助成型部53。所述第三辅助成型部53由硬质的实心杆或空心管弯折成型,所述第三辅助成型部的结构及设置方式与第二辅助成型部相同,所述第三辅助成型部5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辅助成型部53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三压板52的中间位置弯折并将所述外层纸22的两侧部分重叠抵压在所述第三压板上。使所述外层纸22的两侧部分重叠主要是为了便于涂胶并将外层纸的两侧边胶粘在一起形成筒状,折叠部分的宽度能够保证胶粘的稳固性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能够将双层纸折叠为立体果袋,整体结构简单,折叠效果较好,降低了立体果袋的制造成本,提高了折叠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