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内衬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775发布日期:2019-08-16 21:53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纸箱内衬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制品折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纸箱内衬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在各种包装盒设计生产中,为了保护内置物品,避免物品发生震动倒塌的情况,通常包装盒内需要对应内容物和包装盒的形状结构,设计对应的内衬。纸箱内衬一般也通常为纸质材质。在实际设计生产中,纸箱内衬具有多种结构,为了便于存放运输,纸箱内衬初始一般为平板状结构,并在平板状结构上压折痕,在需要折叠组装的时候,依据折痕折叠成型即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牛奶包装盒,包装盒一般为长方体状纸箱,纸箱内具有内衬,此内衬一般为近似的长方形平板状纸板,该支板可折叠形成近似于拱桥状的支架(如图6和图7所示)。纸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对称压有与宽度方向平行的宽度折痕,宽度折痕将长方形平板状纸板分隔为中间部和分别位于中间部两侧的侧面支撑部,侧面支撑部对应纸板长度方向处则具有向外延伸的折边,且折边与侧面支撑部之间具有折边折痕。由于生产需求,纸箱内衬生产量大,普通的折叠机构仅能对一侧方向压痕进行预折,无法应对具有多条多个方向的压痕的内衬预折,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类内衬设计一种可进行有效预压的纸箱内衬折叠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纸箱内衬两侧的侧面支撑部进行预折,在预折的同时可对侧面支撑部两侧的折边同步进行预折,有效简化预折步骤,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纸箱内衬折叠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纸箱内衬折叠机构,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具有向前运动的送料平面,所述送料平面上设有推板,纸箱内衬堆叠与推板前方,纸箱内衬的平板面垂直于送料机构的送料平面,还包括设置在送料机构后方的预折叠机构,所述的预折叠机构包括翻转单元、承托转运单元、下压单元和设置在下压单元下方将纸箱内衬折叠预成型的预成型单元;所述的翻转单元包括可转动吸取纸箱内衬的吸盘和与吸盘气路连接的气缸,所述的承托转运单元对应设置在吸盘下方盛接吸盘下放的纸箱内衬,所述的下压单元包括下压动力机构和连接在下压动力机构输出端的下压模,所述下压模下底面形状与纸箱内衬的中间部一致,预成型单元包括两块对称设计的成型模,下压模可对应下压入两块成型模之间的空间,成型模上开有可供中间部与侧面支撑部折叠成型的宽度成型槽,成型模还开有供侧面支撑部与折边折叠成型的折边成型槽。

进一步的,每块成型模包括直板模和两块呈对称设计的斜口模,所述的直板模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斜口模则分别设计在直板模的长度方向两侧并且厚度方向上大于直板模厚度;所述斜口模对应靠近直板模的端面具有椎体状缺口槽;所述下压模与直板模垂直面之间间隙为宽度成型槽;直板模与斜口模之间间隙为折边成型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斜口模的锥体状缺口槽沿水平方向截面为直角梯形,梯形斜边所在面为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托转运单元包括框架型支架,所述吸盘设置在框架型支架所成框架内,所述预成型单元对应吸盘位于框架型支架所成框架内、并对应设置在吸盘侧方,所述下压单元吊装于预成型单元上方,所述框架型支架对应吸盘两侧分别固定有将掉落的纸箱内衬承托并运送至预成型单元上方的伸缩导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翻转单元包括固定在框架型支架端部的翻转气缸,所述吸盘与翻转气缸气路连通,且吸盘转动角度为90°。

进一步的,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支架、设置在送料支架上的送料皮带、驱动送料皮带向前运动的送料驱动装置,所述送料皮带上表面为送料平面,推板固定在送料皮带上。送料驱动装置可采用驱动电机等。送料皮带在送料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来回往复运动。

在操作中,纸箱内衬平板面垂直于送料皮带并堆叠在送料皮带上方。送料皮带在送料驱动装置驱动下,将纸箱内送运送至送料机构端部。翻转气缸带动吸盘向上转动90°,吸盘对应吸附位于最前方的纸箱内衬平面,而后翻转气缸带动吸盘回转至初始工位,吸盘松开对纸箱内衬的吸附,纸箱内衬掉落至伸缩导轨上。伸缩导轨带动纸箱内衬运动至下压单元下方,纸箱内衬的宽度折痕对应下压模与直板模之间的宽度成型槽,折边折痕则分别对应直板模与斜口模之间的折边成型槽。下压单元的下压模下压。宽度折痕在宽度成型槽中被折叠,两侧的侧面支撑部向上翻折。折边折痕在折边成型槽中,随着压下模的下压,顺着锥体状缺口槽,折边折痕逐渐向外翻折,完成折边的预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纸箱内衬折叠机构,结构设计合理,可对纸箱内衬两侧的侧面支撑部进行预折,在预折的同时可对侧面支撑部两侧的折边同步进行预折,有效简化预折步骤,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去除下压单元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中下压单元和预成型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纸箱内衬为平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纸箱内衬预成型后的立体图。

图中1、推板 2、吸盘 3、下压模 4、中间部 5、侧面支撑部 6、直板模 7、斜口模 8、椎体状缺口槽 9、斜面 10、框架型支架 11、伸缩导轨 12、翻转气缸 13、送料支架 14、送料皮带 15、折边 16、宽度折痕 17、折边折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纸箱内衬折叠机构,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具有向前运动的送料平面,所述送料平面上设有推板1,纸箱内衬堆叠与推板1前方,纸箱内衬的平板面垂直于送料机构的送料平面。在实际设计中,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支架13、设置在送料支架13上的送料皮带14、驱动送料皮带14向前运动的送料驱动装置,所述送料皮带14上表面为送料平面,推板1固定在送料皮带14上。送料驱动装置可采用驱动电机等。送料皮带14在送料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来回往复运动。

所述的纸箱内衬折叠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送料机构后方的预折叠机构,所述的预折叠机构包括翻转单元、承托转运单元、下压单元和设置在下压单元下方将纸箱内衬折叠预成型的预成型单元。

所述的翻转单元包括可转动吸取纸箱内衬的吸盘2和与吸盘2气路连接的气缸。翻转单元包括固定在框架型支架10端部的翻转气缸12,所述吸盘2与翻转气缸12气路连通,且吸盘2转动角度为90°。

所述的承托转运单元对应设置在吸盘2下方盛接吸盘2下放的纸箱内衬。承托转运单元包括框架型支架10,所述吸盘2设置在框架型支架10所成框架内,所述预成型单元对应吸盘2位于框架型支架10所成框架内、并对应设置在吸盘2侧方,所述下压单元吊装于预成型单元上方,所述框架型支架10对应吸盘2两侧分别固定有将掉落的纸箱内衬承托并运送至预成型单元上方的伸缩导轨11。

所述的下压单元包括下压动力机构和连接在下压动力机构输出端的下压模3,所述下压模3下底面形状与纸箱内衬的中间部4一致,预成型单元包括两块对称设计的成型模,下压模3可对应下压入两块成型模之间的空间,成型模上开有可供中间部4与侧面支撑部5折叠成型的宽度成型槽,成型模还开有供侧面支撑部5与折边15折叠成型的折边15成型槽。

进一步的,每块成型模包括直板模6和两块呈对称设计的斜口模7,所述的直板模6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斜口模7则分别设计在直板模6的长度方向两侧并且厚度方向上大于直板模6厚度;所述斜口模7对应靠近直板模6的端面具有椎体状缺口槽8;所述下压模3与直板模6垂直面之间间隙为宽度成型槽;直板模6与斜口模7之间间隙为折边15成型槽。所述的斜口模7的锥体状缺口槽沿水平方向截面为直角梯形,梯形斜边所在面为斜面9。在下压过程中,宽度成型槽中,下压模3和直板模6配合对应宽度折痕16将两侧的侧面支撑部5向上翻折。在折边15成型槽中,支板内衬随着压下模的下压,折边15对应插接在锥体状缺口槽内,折边15外侧压接在斜面9上,随着下压模3的下压,由于折边折痕16的存在,折边15可随斜面9逐渐向外翻折,完成折边15的预成型。

在实际设计中,为了提高下压的平衡型,在同一折叠装置内,可对称设有两组纸箱内衬折叠机构,两组纸箱内衬折叠机构的下压单元由同一吊装平面进行吊装,且两组下压单元的下压模3由同一下压动力机构提供动力,保证两组下压模3下压力均衡。对应的同组纸箱内衬折叠机构的内也对称设有两组同步的翻转单元,可提高吸取纸箱内衬的稳定性。

在操作中,纸箱内衬平板面垂直于送料皮带14并堆叠在送料皮带14上方。送料皮带14在送料驱动装置驱动下,将纸箱内送运送至送料机构端部。翻转气缸12带动吸盘2向上转动90°,吸盘2对应吸附位于最前方的纸箱内衬平面,而后翻转气缸12带动吸盘2回转至初始工位,吸盘2松开对纸箱内衬的吸附,纸箱内衬掉落至伸缩导轨11上。伸缩导轨11带动纸箱内衬运动至下压单元下方,纸箱内衬的宽度折痕16对应下压模3与直板模6之间的宽度成型槽,折边折痕16则分别对应直板模6与斜口模7之间的折边15成型槽。下压单元的下压模3下压。宽度折痕16在宽度成型槽中被折叠,两侧的侧面支撑部5向上翻折。折边折痕16在折边15成型槽中,随着压下模的下压,顺着锥体状缺口槽,折边折痕16逐渐向外翻折,完成折边15的预成型。

如此设计的纸箱内衬折叠机构,结构设计合理,可对纸箱内衬两侧的侧面支撑部5进行预折,在预折的同时可对侧面支撑部5两侧的折边15同步进行预折,有效简化预折步骤,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