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粗纱喂入的细纱工艺及细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6238发布日期:2020-05-15 17:26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粗纱喂入的细纱工艺及细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纱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粗纱喂入的细纱工艺及细纱装置。



背景技术:

细纱是用粗纱再纺而成的较细的纱,用于织布或纺线。细纱工序是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细纱,供捻线、机织或针织等使用,细纱工序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牵伸:将喂入的粗纱或条子均匀地拉长抽细到细纱所要求的特数;(2)加捻: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使成纱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光泽和手感等物理机械性能。(3)卷绕成形:将纺成的细纱按一定成形要求卷绕在筒管上,以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工序加工。细纱是细纱是纺纱非常重要的工序,也是是纺纱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赛络纺纱是在传统细纱机上实现的一种细纱工艺,赛络纺纱即双纱纺捻法,就是两根粗纱分别牵伸成纤维条,再捻合成纱。赛络纱的特点是毛羽少、外观光洁、耐磨性好、手感柔软。

cn101476186b公开了一种紧密纺纺纱方法,所述方法是先将三根粗纱同时平行喂入一三孔喇叭口后,经过细纱机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和紧密纺装置,在所述紧密纺装置的异型管上的三个气流导槽和网格圈的作用下,三根粗纱成型为紧密纺纱线,并在所述异型管上进行自动加捻、并线,三根并成一根,即形成股线。该专利使用紧密纺装置将三根粗纱聚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三粗纱喂入的纺纱工艺及纺纱装置,本发明通过三孔喇叭口控制三根粗纱的位置,三根粗纱经过后罗拉后,通过单孔喇叭口聚集,并通过中罗拉和前罗拉的牵伸后加捻。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粗纱喂入的细纱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根粗纱平行喂入后罗拉,所述后罗拉上方设有三孔喇叭口用以控制三根粗纱的位置;

(2)所述三根粗纱聚合后,经过中罗拉,由前罗拉输出;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中间设有单孔喇叭口,所述三根粗纱通过单孔喇叭聚合。

本发明的主要改进点在于粗纱的牵伸工艺上,通过三孔喇叭口准确控制三根粗纱的位置,并通过单孔喇叭口合并聚集,收缩牵伸过程带状纱线的宽度,提高了成纱的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三孔喇叭口包括第一纱孔、第二纱孔和第三纱孔;通过设置第一纱孔、第二纱孔和第三纱孔之间不同的间距,来控制三根粗纱的不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罗拉的输出速度为190~330r/min,所述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组成牵伸罗拉。

优选的,总牵伸倍数为60~65倍。

进一步的,所述工艺还包括将前罗拉输出的纱线经加捻、卷绕成细纱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纱线的捻度为90~100捻/10cm,捻系数为330~360。

本发明的细纱工艺中的参数主要有前罗拉的输出速度、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捻度、捻系数、钢丝圈的规格等。通过优化前罗拉的输出速度,总牵伸倍数,捻度和捻系数,使得到的细纱条干较均匀、毛羽少,手感柔软。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粗纱喂入的纺纱装置,包括牵伸机构,所述牵伸机构包括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所述后罗拉上方设有三孔喇叭口,所述三孔喇叭口距离后罗拉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5mm,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的中间设有单孔喇叭口。

进一步的,所述三孔喇叭口包括第一纱孔、第二纱孔和第三纱孔,所述第一纱孔和第二纱孔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纱孔和第三纱孔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纱孔、第二纱孔和第三纱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纱孔和第二纱孔的间距与所述第二纱孔与第三纱孔的间距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纱孔、第二纱孔和第三纱孔均为圆形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纱孔、第二纱孔和第三纱孔的孔径均为0.5~2mm。

进一步的,所述后罗拉上方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三孔喇叭口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单孔喇叭口的底部开设有引线孔。

优选的,所述引线孔的孔径为3~6mm。

优选的,所述单孔喇叭口的口径为8~15mm。

进一步的,所述细纱机还包括加捻卷绕机构,所述加捻卷绕机构包括支座、锭子、筒管、导纱钩、钢领和钢丝圈。

所述支座上固定设置有钢领,钢领上缠绕有钢丝圈,锭子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座上,锭子上套有筒管,筒管的上方设置有导纱钩,导纱钩位于所述前罗拉的下方。

本发明的装置在使用时,粗纱从粗纱吊锭上退绕后,经过导纱杆,穿过三孔喇叭口平行喂入牵伸机构的后罗拉,并通过单孔喇叭口聚集合并。牵伸后的纱线从前罗拉输出后,经导纱钩穿过钢丝圈,卷绕到套在锭子上的筒管上。锭子回转时,借助纱线张力的牵动,使钢丝圈沿钢领回转,钢丝圈带动纱线沿钢领回转一转纱线就获得一个捻回。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方法或所述的装置在生产赛罗纱中的应用。得到的赛罗纱的条干均匀度好,毛羽少,强度高,手感柔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工艺通过将三根粗纱平行喂入后罗拉,三孔喇叭口用以准确控制三根粗纱的喂入位置,可以使三种粗纱平行而界限分别地喂入,且通过单孔喇叭口聚合,可以收缩牵伸过程带状纱线的宽度,提高了成纱的质量。

(2)本发明装置通过在近后罗拉处设置三孔喇叭口,用于准确控制三根粗纱的喂入位置,可以使三种粗纱平行而界限分别地喂入,避免纱线在经过牵伸后缠绕或交叉而造成三种成分加捻后纹路不清晰;而且避免减少由于三种成分的粗纱喂入后间距不稳定而在加捻后造成断头或单成分细纱;且通过中罗拉和前罗拉中间的单孔喇叭口,使纱线在比较紧密的情况下加捻,使细纱结构紧密,光滑,减少毛羽并提高强度。

(3)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生产得到的赛罗纱的条干均匀度好,毛羽少,强度高,手感柔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细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细纱装置中三孔喇叭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罗拉;2、中罗拉;3、后罗拉;4、三孔喇叭口;41、第一纱孔;42、第二纱孔;43、第三纱孔;44、第一隔板;45、第二隔板;5、单孔喇叭口;6、支座;7、锭子;8、筒管;9、导纱钩;10、钢领;11、钢丝圈;12、粗纱吊锭;13、导纱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粗纱的细纱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细纱装置包括牵伸机构,所述牵伸机构包括前罗拉1、中罗拉2和后罗拉3,所述后罗拉3上方安装有三孔喇叭口4,所述三孔喇叭口4距离后罗拉3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5mm,所述后罗拉3和中罗拉2的中间安装有单孔喇叭口5。

本发明通过在近后罗拉3处设置一三孔喇叭口4,用于准确控制三根粗纱的喂入位置,可以使三种成分的粗纱平行而界限分别地喂入,避免纱线在经过牵伸后缠绕或交叉而造成三种成分加捻后纹路不清晰;而且避免减少由于三种成分的粗纱喂入后间距不稳定而在加捻后造成断头或单成分细纱。本发明还通过在中罗拉2和后罗拉3中间设置单孔喇叭口5,单孔喇叭口5的设置可以收缩牵伸过程带状纱线的宽度,减少飞花和边纤维的损失,使纱线在比较紧密的情况下加捻,使细纱结构紧密,光滑,减少毛羽并提高强度。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三孔喇叭口4包括第一纱孔41、第二纱孔42和第三纱孔43,第一纱孔41、第二纱孔42和第三纱孔43设置在三孔喇叭口4的底端,三孔喇叭口4具有弧形的内壁。所述第一纱孔41和第二纱孔4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44,所述第二纱孔42和第三纱孔4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45。第一隔板44将第一纱孔41和第二纱孔42分隔开,第二隔板45将第二纱孔42和第三纱孔43分隔开。所述第一纱孔41、第二纱孔42和第三纱孔4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纱孔41和第二纱孔42的间距与所述第二纱孔42与第三纱孔43的间距不同,使得在细纱的生产过程中,三根纱线在一个三维平面内平行喂入后罗拉3,使得每根粗纱获得较均匀的加捻效果,进一步减少了纱线毛羽和改善条干均匀度。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孔41、第二纱孔42和第三纱孔43均为圆形孔,所述第一纱孔41、第二纱孔42和第三纱孔43的孔径均为0.5~2mm。第一纱孔41、第二纱孔42和第三纱孔43为圆孔的设置,保证了粗纱在喂入后罗拉3时,有一定的自由度。所述第一纱孔41、第二纱孔42和第三纱孔43的孔径,可根据粗纱的原料变化。三根粗纱中可分别选择不同的纺织原料,根据不同纺织原料的特点进行搭配,以取得不同的效果,根据需要,可在本白纺织原料间进行搭配,也可以选择本白纺织原料与有色纺织原料进行搭配,也可以在有色纺织原料之间进行搭配等。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后罗拉3上方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三孔喇叭口4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杆上。将所述三孔喇叭口4固定设置,使得每次喂入的都在同一准确位置,保证了工艺的稳定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细纱机还包括加捻卷绕机构;所述加捻卷绕机构包括支座6、锭子7、筒管8、导纱钩9、钢领10和钢丝圈11;所述支座6上固定设置有钢领10,钢领10上设置有钢丝圈11,锭子7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座6上,锭子7上套有筒管8,筒管8的上方设置有导纱钩9,所述导纱钩9位于所述前罗拉1的斜下方。

本发明装置在使用时,所述前罗拉1输出的纱线经过导纱钩9,穿过钢领10上的钢丝圈11绕到紧套于锭子7的筒管8上。锭子7回转时,借助纱线张力的牵动,使钢丝圈11沿钢领10回转,钢丝圈11带动纱线沿钢领10回转一转纱线就获得一个捻回。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牵伸机构还包括前皮辊、中皮辊和后皮辊,前皮辊与前罗拉1连接,中皮辊与中罗拉2连接,后皮辊与后罗拉3连接。所述前罗拉包括前罗拉轴,在前罗拉轴上固定连接有前罗拉套;所述中罗拉包括中罗拉轴,在中罗拉轴上固定连接有中罗拉套;所述后罗拉包括后罗拉轴,在后罗拉轴上固定连接有后罗拉套。所述前罗拉1、中罗拉2和后罗拉3相互独立转动。前皮辊与前罗拉1,中皮辊与中罗拉2,后皮辊与后罗拉3组成牵伸罗拉对,用于握持纱线进行牵伸。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单孔喇叭口5的口径为8~15mm,单孔喇叭口5的底部开设有引线孔,引线孔的孔径为3~6mm。所述单孔喇叭5口可以收缩牵伸过程带状纱线的宽度,减少绕皮辊、绕罗拉现象。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细纱机还包括喂入机构,喂入机构包括粗纱吊锭12、导纱杆13;导纱杆13为表面镀铬的圆钢,用于引导粗纱喂入三孔喇叭口4,使纱线喂绕均衡以减少张力,防止意外牵伸。所述粗纱吊锭12用于放置粗纱,在普通的双纱喂入的粗纱架上增加粗纱吊锭12的数量,每三锭为一组。

本发明的装置在使用时,三根粗纱从粗纱吊锭12上退绕后,经过导纱杆13后,穿过三孔喇叭口4平行喂入牵伸机构的后罗拉3,并通过单孔喇叭口5聚集合并。牵伸后的纱线从前罗拉1输出后,经导纱钩9穿过钢丝圈11,卷绕到套在锭子7上的筒管8上。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细纱机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控制机构。例如,所述控制机构包括plc控制器、和至少一组细纱机控制器组,每一细纱机控制器组包括多台细纱机控制器,每一细纱机控制器用于控制一伺服电机的运转。伺服电机控制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传动。

本发明所述的细纱装置可用于生产赛罗纱,但不限于赛罗纱的生产,也可用于紧密纺纱等,本发明以赛罗纱的生产工艺为例进行说明该细纱装置的使用方法。

实施例2

利用实施例1的细纱装置生产赛罗纱的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根粗纱(三根粗纱的颜色可不同,原料可不同)从粗纱吊锭12上退绕下来,经过导纱杆13,进入牵伸机构;

(2)所述三根粗纱平行喂入后罗拉3,所述后罗拉3上方设有三孔喇叭口4用以控制三根粗纱的位置;所述三孔喇叭口4距离后罗拉3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5mm。

(3)所述三根粗纱聚合后,经过中罗拉2,由前罗拉1输出;所述后罗拉3和中罗拉2中间设有单孔喇叭口5,所述三根粗纱通过单孔喇叭5聚合;具体参数为:总牵伸倍数60~65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1~1.5倍,前罗拉速度190~330r/min,罗拉加压157n×127n×147n。

(4)从前罗拉1输出后,经导纱钩9穿过钢丝圈11,卷绕到套在锭子7上的筒管8上,钢丝圈11带动纱线沿钢领10回转一转纱线就获得一个捻回;其中,捻度90捻/10cm、捻系数330~360,钢领型号pg1-3851、钢丝圈型号w321-32。

按照上述方法生产赛罗纱1#~4#;分别改变三孔喇叭口距离后罗拉上表面的垂直距离、总牵伸倍数、和捻系数作为对比,制备生产赛罗纱5#~10#,所述赛罗纱的具体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对得到的赛罗纱1#~10#的成纱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的结果可知,将三孔喇叭口与后罗拉的距离设置的过小或过大,得到的赛罗纱5#、6#的条干不够均匀,毛羽较多。将总牵伸倍数设置的过小或过大得到的赛罗纱7#、8#的条干不够均匀,毛羽较多;将捻系数设置的过小或过大得到的赛罗纱9#、10#的条干不够均匀,毛羽较多,强度较低。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合适的三孔喇叭口与后罗拉的距离,总牵伸倍数和捻系数,使得到的赛罗纱的成纱质量较好。

表2生产得到的赛罗纱的成纱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些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而是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思想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