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烟用亮银转移纸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6483发布日期:2021-05-11 16:5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品质烟用亮银转移纸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品质烟用亮银转移纸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转移纸是指转印一种印有图案的纸,而该纸的图案能够转印到其他表面上。通常必须先沾湿纸张,正面朝下转印。把转移纸紧贴在第二层表面,然后揭掉底纸。工业化或大量生产的陶瓷器常用这种转移纸进行装饰。为了提升转移纸的外观品质,通常会将转移纸表面加工成亮银色,使其更加耀目,其加工工艺过程为在聚脂薄膜上涂上一层由硝基纤维制成的易剥离涂层,然后再易剥离涂层上进行真空镀铝,在粘贴复合一纸层形成半成品,然后将聚脂薄膜剥离出去而得到成品真空镀铝纸,其着色颜料加在易剥离涂层中,但由于聚脂薄膜剥离时使镀铝纸表层的硝基纤维素涂层变得粗糙,镀铝纸表面光洁度差,缺乏光泽;该工艺使产品色差难以控制;由于硝基纤维素抗有机溶剂的能力差,制成的镀铝纸表面印刷的适应性较差,在印刷中经常出现掉铝、色差严重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铝纸表面光洁度好,色差小,镀铝纸表面印刷适应性好,能提高生产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的高品质烟用亮银转移纸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品质烟用亮银转移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s1、涂布:采用聚脂薄膜作为承印物,用自动涂布机将离型剂层涂料均匀涂布在聚脂薄膜表面,涂布网纹辊为160-200电雕网纹辊,涂布干量控制在0.5-0.6g/m2之间,涂布总量控制在1.1-1.3g/m2之间;

s2、镀铝:用真空镀铝的方式对聚脂薄膜的彩色涂料层进行满幅镀铝,使铝离子均匀吸附到聚脂薄膜的彩色涂料层表面,铝层厚度控制在350-450埃米之间,车速控制在400-500米/分;

s3、分切:用分切机将宽幅分切至需要的尺寸,然后进行复卷;

s4、复合:将白卡纸的背面涂布保湿剂,然后通过烘箱进行烘干,烘箱的温度设为105-125℃,将聚脂薄膜的镀铝层面涂布一层乳液型丙烯酸酯环保黏胶,经过复合压辊压合后,进入烘箱中干燥收卷,烘箱温度设定为120-130℃,上胶网辊线数为150线,车速控制在75-105米/分;

s5、静置:将复合后的产品静置8-12小时;

s6、剥离复卷:通过剥离设备将静置产品表面的聚脂薄膜剥离,得到纸张,并进行聚脂薄膜的复卷和纸张复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脂薄膜为bopet基膜;在镀铝过程中铝层厚度控制在380-410埃米之间,车速控制在450米/分;复合过程中的烘干温度设为110℃,干燥温度设为125℃,车速控制在90米/分;静置过程中产品静置时间为10小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脂薄膜选用bopet薄膜,涂布网纹辊可选用160-200电雕网纹辊或者180-220电雕网纹辊,涂布干量控制在0.45-0.65g/m2之间,优选0.5g/m2和0.6g/m2,,涂布总量控制在1.05-1.45g/m2,优选1.1-1.3g/m2,镀铝过程中铝层厚度控制在380-420埃米之间,优选为395-410埃米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艺简单、完善,通过该工艺制得的亮银转移纸表面光洁度好,表面色差小,印刷适应性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涂布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腔中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料辊、第一涂布辊、张力调节辊、第二涂布辊、散热辊,所述机体内腔顶部设有两组用于喷淋涂布液的喷头,两组喷头分别位于第一涂布辊和第二涂布辊的上方,所述张力调节辊外壁上设有支架,所述张力调节辊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机体内腔顶部设有用于带动支架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张力调节辊上设有用于检测张力的张力检测器,所述机体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机体底部之间设有用于缓冲机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的减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体左侧设有薄膜入口,右侧设有薄膜出口,聚脂薄膜在进料辊的驱动下在机体内腔中进给,喷头上方连接有储液箱,储液箱中储存有涂布液,聚脂薄膜与第一涂布辊下部外缘接触,喷头将涂布液喷淋在第一涂布辊的上部外缘,第一涂布辊转动携带涂布液转移并涂抹在聚脂薄膜上,第一涂布辊对聚脂薄膜进行预涂布,聚脂薄膜与张力调节辊上部外缘接触,张力调节辊对聚脂薄膜进行张紧,张力检测器设置在张力调节辊上,用于检测聚脂薄膜的张力,根据张力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升降组件带动支架升降,支架带着张力调节辊升降,以调节到合适的张力,张力检测器和升降组件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聚脂薄膜与第二涂布辊下部外缘接触,喷头将涂布液喷淋在第二涂布辊上部外缘,第二涂布辊转动携带涂布液转移并涂抹在聚脂薄膜上,第二涂布辊对聚脂薄膜进行再次涂布,聚脂薄膜与散热辊外缘接触,散热辊可以使聚脂薄膜上的热量快速散发,最后聚脂薄膜通过薄膜出口输出,进料辊、第一涂布辊、第二涂布辊均通过电机驱动,底座设置在机体下方,用于支撑机体,在自动涂布机工作过程中,机体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减震组件设置在底座与机体之间,减震组件上端与机体底部连接,下端与底座上表面连接,减震组件可以缓冲机体产生的振动,避免该振动通过地面反弹冲击给机体,对机体内部的零部件造成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箱包括箱体和吸收池,所述吸收池位于箱体一侧,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多个暖风机,每个暖风机的输出端均设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远离暖风机的一端贯穿箱体顶部外壁后延伸至箱体内部,所述出风管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外壁上滑动套设有伸缩管,多个伸缩管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伸缩管远离出风管的一端设有出风嘴,所述箱体内顶部设有间隔设有两个电动气缸,两个电动气缸上的活塞杆分别与连接板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连接管,所述吸收管远离箱体的一端贯穿吸收池顶部外壁后与吸收池内部连通,所述吸收池中设有用于使吸收池中产生负压的负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入口用于导入产品,导出口用于输出产品,暖风机固定在箱体顶部外壁上,暖风机有多个,暖风机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增加,但暖风机数量过多会导致箱体体积过大,因此2个或者3个为佳,多个出风管位于箱体内的一段呈竖直且平行设置,伸缩管竖直滑动套设在出风管位于箱体内的一端外壁上,伸缩管的外壁与连接管侧壁固定连接,电动气缸输出端通过活塞杆传动,活塞杆远离电动气缸的一端与连接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电动气缸通过活塞杆带动连接板竖直方向运动,连接板带动伸缩管在出风管外壁上竖直滑动,以调节出风嘴与产品之间的距离,使得干燥的效果更好,电动气缸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箱体内顶部两侧,两个活塞杆分别与连接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使得升降板的升降过程更加稳定,连接管远离吸收池的一端与箱体内底部连通,负压组件可以是负压泵或者其他能够产生负压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品通过导入口进入箱体中,启动暖风机,暖风机通过进风管、伸缩管、出风嘴将热风吹在产品上对产品进行干燥,干燥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干燥程度调节出风嘴的高度,可以在箱体中设置湿度检测器来检测产品的湿度,用单片机将电动气缸和湿度检测器连接控制,干燥过程中产品上的水汽蒸发飘散在箱体内部,负压组件启动使吸收池内部产生负压,吸收池使连接管中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箱体内部飘散的水汽通过连接管进入到吸收池中,提高干燥的效率,吸收池底部设有排水管,通过排水管将吸收池中的水分排出,干燥完成后产品通过导出口输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块、连接块、压杆、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块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机体底面两侧,所述连接件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两侧,所述压杆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块和两个连接块之间,所述压杆下端与连接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有两个且分别套设在两个压杆外壁上,所述第一弹簧下端与连接块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固定块底面相抵,所述固定块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压板,所述压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固定块内壁上,所述压杆上端贯穿固定块底部外壁后与压板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空腔顶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分别与分隔板两侧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分隔板、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将空腔上部分隔成两个密封的腔室,两个腔室中均填充有液压油,所述分隔板侧壁上部设有连通两个腔室的导油管,所述第一升降板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杆下端与压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上端与第一升降板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板下方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上表面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中沿竖直方向滑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上端与第二升降板底面连接,所述滑杆外壁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端与与第二固定柱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弹簧上端与第二升降板底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侧壁与固定块内壁滑动连接,压杆可以带动压板在空腔中上下滑动,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的一侧与分隔板侧壁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远离分隔板的一侧与固定块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板和第二升降板滑动的下极限距离高于分隔板的底部,保证分隔板、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之间形成的两个腔室始终处于密封状态,两个腔室中填充有液压油,液压油可以通过分隔板侧壁上部的导油管在两个腔室之间流动,第一固定杆设置在第一升降板与压板之间,压板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杆推动或者拉动第一升降板,第二固定杆和滑杆设置在第二升降板与压板之间,压板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杆和滑杆推动或者拉动第二升降板,当自动涂布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振动时,振动通过机体底部传递给固定块,固定块将振动传递给压杆,压杆上端在空腔中向上运动同时将压板向上推,并且在压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簧被挤压,压板向上运动过程中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向上推,第一固定杆将第一升降板向上推同时将第一升降板上方密封腔室中的液压油通过导油管压入另一个密封腔室中,液压油将第二升降板向下推,第二升降板带动滑杆向伸缩槽中滑动同时挤压第二弹簧,当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被挤压至一定程度时弹性势能会转化为动能,该动能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开始复位,第一弹簧复位带动压杆上端在空腔中向下运动,压杆带动压板在空腔中向下滑动,压板通过第一固定杆带动第一升降板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升降板上方的密封腔室中压力变小,另一个密封腔室中的液压油通过导油管向第一升降板上方的密封腔室中流动,压板带动第一固定杆向下运动同时带动第二固定杆向下运动,第二弹簧复位以及第二升降板上方的密封腔室中压力变小使得第二升降板向上运动,第二升降板带动滑杆朝伸缩槽外部滑动,如此反复对振动进行缓冲抵消以实现减震效果,从而减少传递到底座上的振动,通过底座传递给地面再由地面反弹回来的振动也可以在上述减震过程中被抵消,避免机体中的零部件被地面反弹回来的冲击力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升降板底面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架体,两个架体之间水平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中部设有限位块,所述导向杆外壁上滑动套设有两个导套,两个导套分别设置在限位块的两侧,两个导套靠近限位块的一侧均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导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限位块侧壁固定连接,两个导套远离限位块的一侧均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导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另一端与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顶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导套底面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架体顶部与第一升降板底面两侧固定连接,导向杆水平设置,导向杆两端与两个架体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限位块固定设置在导向杆中部,第三弹簧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套固定连接,保证第三弹簧在被挤压缩短和被拉伸伸长过程中稳定的稳定性,第四弹簧一端与导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架体固定连接,保证第四弹簧在被挤压缩短和被拉伸伸长过程中的稳定性,连接杆上端与导套外壁转动连接,连接杆下端与转轴转动连接,当压板将第一固定杆向上推时,第一固定杆通过转轴带动连接杆向上运动,连接杆对导套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和一个竖直方向的力,水平方向的力带动导套在导向杆外壁上朝靠近架体的方向滑动同时挤压第四弹簧和拉伸第三弹簧,当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被挤压或者被拉伸到一定程度时,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开始复位,同时推动导套朝靠近限位块方向运动,以此来缓冲部分振动,竖直方向的力通过导套、导向杆、架体带动第一升降板向上运动,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机体减震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辊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散热辊为导热材料制成,所述散热辊中设有螺旋换热管,所述螺旋换热管外壁与散热辊内壁相抵,所述螺旋换热管两端分别连接有介质输入管和介质排出管,所述介质输入管一端与螺旋换热管一端连通,所述介质输入管另一端贯穿散热辊一端内壁后延伸至散热辊外部,所述介质排出管一端与螺旋换热管远离介质输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排出管另一端贯穿散热辊一端内壁后延伸至散热辊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辊两端与机体内壁转动连接,散热辊内部中空,螺旋换热管外壁与散热辊内壁相抵,介质输入管和介质排出管分别与螺旋换热管两端连通,通过介质输入管将冷介质通入螺旋换热管中,冷介质在螺旋换热管中流通并降低散热辊表面的温度,聚脂薄膜在与散热辊接触后,散热辊使聚脂薄膜表面的热量快速散发,螺旋换热管整体呈螺旋状,可以延长冷介质在螺旋换热管中流通的时间,充分对冷介质进行利用,提升冷却效率,在螺旋换热管中流通过后的冷介质通过介质排出管排出,介质输入管远离螺旋换热管的一端延伸至散热辊外部与冷介质通入箱连通,介质排出管远离螺旋换热管的一端延伸至散热辊外部与冷介质回收箱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辊包括两个呈半圆柱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端均设有连接片,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连接片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对合形成散热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合在一起时,第一壳体两端的连接片与第二壳体两端的连接片相抵,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端的连接孔两两相对,紧固螺栓穿过两个连接孔后与螺母相互配合紧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由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紧固螺栓与螺母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散热辊内部的部件进行维修与更换,延长了散热辊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外壁上且位于导出口处设有用于消除转移纸表面静电的除静电组件,所述除静电组件包括连接壳、两个毛刷辊和两个除静电网,所述连接壳左右两端设有开口且其中一端与箱体外壁固定连接,两个毛刷辊转动设置在连接壳中,两个毛刷辊外部均套设有毛刷套,两个毛刷辊平行设置,两个除静电网设置在毛刷辊远离导入口的一侧,两个除静电网平行设置,所述连接壳中设有电源,所述除静电网与电源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壳上的开口贯穿连接壳左右两端的端面,连接壳靠近毛刷辊一端的开口与箱体的导出口连通,当产品从导出口导出后进入连接壳中,两个毛刷辊对称设置在连接壳内部上下两侧,毛刷套沿周向套设在毛刷辊外壁上,两个毛刷辊之间设有供产品通过的第一通道,当产品从第一通道通过时,毛刷辊转动带着毛刷套转动对产品表面进行初步清理,毛刷辊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两个除静电网平行设置在连接壳内部上下两侧,两个除静电网之间设有供产品通过的第二通道,产品在进行表面初步清理后通过第二通道,当产品位于第二通道中时,电源为除静电网供电,两个除静电网分别对产品上下表面进行除静电处理,电源可以是蓄电池,除静电处理后产品通过连接壳远离毛刷辊一端的开口导出,该结构对干燥后的产品进行除静电,避免灰尘杂质吸附在产品表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壳内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连接壳内壁的侧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与连接壳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除静电网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板相对的一侧,所述电源设在安装板远离除静电网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安装板对称设置在连接壳内部上下两侧,两个电动伸缩杆分别固定在连接壳内部上侧壁和下侧壁,通过电动伸缩杆可以带动两个安装板升降来调节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距离,除静电网固定在两个安装板相对的一侧,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产品的厚度通过调节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第二通道的大小,电源设置在安装板远离除静电网的一侧,安装板上设有用于保护电源的保护壳,避免电源受侵蚀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涂布机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张力检测器。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辊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烘箱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除静电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

101-机体、102-进料辊、103-第一涂布辊、104-张力调节辊、105-第二涂布辊、106-散热辊、107-喷头、108-支架、109-升降组件、1010-底座、201-箱体、202-吸收池、203-暖风机、204-出风管、205-伸缩管、206-出风嘴、207-连接板、208-电动气缸、209-导入口、2010-导出口、2011-连接管、2012-负压组件、301-固定块、302-连接块、303-压杆、304-第一弹簧、305-压板、306-分隔板、307-第一升降板、308-第二升降板、309-导油管、3010-第一固定柱、3011-第二固定柱、3012-伸缩槽、3013-滑杆、3014-第二弹簧、3015-架体、3016-导向杆、3017-限位块、3018-导套、3019-第三弹簧、3020-第四弹簧、3021-转轴、3022-连接杆、401-螺旋换热管、402-介质输入管、403-介质排出管、404-第一壳体、405-第二壳体、406-连接片、407-紧固螺栓、501-连接壳、502-毛刷辊、503-除静电网、504-毛刷套、505-电源、506-安装板、507-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品质烟用亮银转移纸生产工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下列步骤:

s1、涂布:采用聚脂薄膜作为承印物,用自动涂布机将离型剂层涂料均匀涂布在聚脂薄膜表面,涂布网纹辊为160-200电雕网纹辊,涂布干量控制在0.5-0.6g/m2之间,涂布总量控制在1.1-1.3g/m2之间;

s2、镀铝:用真空镀铝的方式对聚脂薄膜的彩色涂料层进行满幅镀铝,使铝离子均匀吸附到聚脂薄膜的彩色涂料层表面,铝层厚度控制在350-450埃米之间,车速控制在400-500米/分;

s3、分切:用分切机将宽幅分切至需要的尺寸,然后进行复卷;

s4、复合:将白卡纸的背面涂布保湿剂,然后通过烘箱进行烘干,烘箱的温度设为105-125℃,将聚脂薄膜的镀铝层面涂布一层乳液型丙烯酸酯环保黏胶,经过复合压辊压合后,进入烘箱中干燥收卷,烘箱温度设定为120-130℃,上胶网辊线数为150线,车速控制在75-105米/分;

s5、静置:将复合后的产品静置8-12小时;

s6、剥离复卷:通过剥离设备将静置产品表面的聚脂薄膜剥离,得到纸张,并进行聚脂薄膜的复卷和纸张复卷。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脂薄膜为bopet基膜;在镀铝过程中铝层厚度控制在380-410埃米之间,车速控制在450米/分;复合过程中的烘干温度设为110℃,干燥温度设为125℃,车速控制在90米/分;静置过程中产品静置时间为10小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脂薄膜选用bopet薄膜,涂布网纹辊可选用160-200电雕网纹辊或者180-220电雕网纹辊,涂布干量控制在0.45-0.65g/m2之间,优选0.5g/m2和0.6g/m2,,涂布总量控制在1.05-1.45g/m2,优选1.1-1.3g/m2,镀铝过程中铝层厚度控制在380-420埃米之间,优选为395-410埃米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艺简单、完善,通过该工艺制得的亮银转移纸表面光洁度好,表面色差小,印刷适应性好。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涂布机包括机体101,所述机体101内腔中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料辊102、第一涂布辊103、张力调节辊104、第二涂布辊105、散热辊106,所述机体101内腔顶部设有两组用于喷淋涂布液的喷头107,两组喷头107分别位于第一涂布辊103和第二涂布辊105的上方,所述张力调节辊104外壁上设有支架108,所述张力调节辊104与支架108转动连接,所述机体101内腔顶部设有用于带动支架108升降的升降组件109,所述张力调节辊104上设有用于检测张力的张力检测器,所述机体101下方设有底座1010,所述底座1010与机体101底部之间设有用于缓冲机体101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的减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体101左侧设有薄膜入口,右侧设有薄膜出口,聚脂薄膜在进料辊102的驱动下在机体101内腔中进给,喷头107上方连接有储液箱,储液箱中储存有涂布液,聚脂薄膜与第一涂布辊103下部外缘接触,喷头107将涂布液喷淋在第一涂布辊103的上部外缘,第一涂布辊103转动携带涂布液转移并涂抹在聚脂薄膜上,第一涂布辊103对聚脂薄膜进行预涂布,聚脂薄膜与张力调节辊104上部外缘接触,张力调节辊104对聚脂薄膜进行张紧,张力检测器设置在张力调节辊104上,用于检测聚脂薄膜的张力,根据张力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升降组件109带动支架108升降,支架108带着张力调节辊104升降,以调节到合适的张力,张力检测器和升降组件109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聚脂薄膜与第二涂布辊105下部外缘接触,喷头107将涂布液喷淋在第二涂布辊105上部外缘,第二涂布辊105转动携带涂布液转移并涂抹在聚脂薄膜上,第二涂布辊105对聚脂薄膜进行再次涂布,聚脂薄膜与散热辊106外缘接触,散热辊106可以使聚脂薄膜上的热量快速散发,最后聚脂薄膜通过薄膜出口输出,进料辊102、第一涂布辊103、第二涂布辊105均通过电机驱动,底座1010设置在机体101下方,用于支撑机体101,在自动涂布机工作过程中,机体101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减震组件设置在底座1010与机体101之间,减震组件上端与机体101底部连接,下端与底座1010上表面连接,减震组件可以缓冲机体101产生的振动,避免该振动通过地面反弹冲击给机体101,对机体101内部的零部件造成损坏。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烘箱包括箱体201和吸收池202,所述吸收池202位于箱体201一侧,所述箱体201顶部设有多个暖风机203,每个暖风机203的输出端均设有出风管204,所述出风管204远离暖风机203的一端贯穿箱体201顶部外壁后延伸至箱体201内部,所述出风管204位于箱体201内部的一端外壁上滑动套设有伸缩管205,多个伸缩管205之间通过连接板207连接,所述伸缩管205远离出风管204的一端设有出风嘴206,所述箱体201内顶部设有间隔设有两个电动气缸208,两个电动气缸208上的活塞杆分别与连接板207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20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入口209和导出口2010,所述箱体201的底部设有连接管2011,所述吸收管远离箱体201的一端贯穿吸收池202顶部外壁后与吸收池202内部连通,所述吸收池202中设有用于使吸收池202中产生负压的负压组件2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入口209用于导入产品,导出口2010用于输出产品,暖风机203固定在箱体201顶部外壁上,暖风机203有多个,暖风机203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增加,但暖风机203数量过多会导致箱体201体积过大,因此2个或者3个为佳,多个出风管204位于箱体201内的一段呈竖直且平行设置,伸缩管205竖直滑动套设在出风管204位于箱体201内的一端外壁上,伸缩管205的外壁与连接管2011侧壁固定连接,电动气缸208输出端通过活塞杆传动,活塞杆远离电动气缸208的一端与连接板207上表面固定连接,电动气缸208通过活塞杆带动连接板207竖直方向运动,连接板207带动伸缩管205在出风管204外壁上竖直滑动,以调节出风嘴206与产品之间的距离,使得干燥的效果更好,电动气缸208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箱体201内顶部两侧,两个活塞杆分别与连接板207的两侧固定连接,使得升降板的升降过程更加稳定,连接管2011远离吸收池202的一端与箱体201内底部连通,负压组件2012可以是负压泵或者其他能够产生负压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品通过导入口209进入箱体201中,启动暖风机203,暖风机203通过进风管、伸缩管205、出风嘴206将热风吹在产品上对产品进行干燥,干燥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干燥程度调节出风嘴206的高度,可以在箱体201中设置湿度检测器来检测产品的湿度,用单片机将电动气缸208和湿度检测器连接控制,干燥过程中产品上的水汽蒸发飘散在箱体201内部,负压组件2012启动使吸收池202内部产生负压,吸收池202使连接管2011中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箱体201内部飘散的水汽通过连接管2011进入到吸收池202中,提高干燥的效率,吸收池202底部设有排水管,通过排水管将吸收池202中的水分排出,干燥完成后产品通过导出口2010输出。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块301、连接块302、压杆303、第一弹簧304,所述固定块301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机体101底面两侧,所述连接件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底座1010上表面两侧,所述压杆303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块301和两个连接块302之间,所述压杆303下端与连接块302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04有两个且分别套设在两个压杆303外壁上,所述第一弹簧304下端与连接块302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弹簧304上端与固定块301底面相抵,所述固定块301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压板305,所述压板305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固定块301内壁上,所述压杆303上端贯穿固定块301底部外壁后与压板305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空腔顶部设有分隔板306,所述分隔板306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升降板307和第二升降板308,所述第一升降板307和第二升降板308分别与分隔板306两侧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分隔板306、第一升降板307、第二升降板308将空腔上部分隔成两个密封的腔室,两个腔室中均填充有液压油,所述分隔板306侧壁上部设有连通两个腔室的导油管309,所述第一升降板307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柱3010,所述第一固定杆下端与压板305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3010上端与第一升降板307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板308下方设有第二固定柱3011,所述第二固定柱3011上表面开设有伸缩槽3012,所述伸缩槽3012中沿竖直方向滑动设有滑杆3013,所述滑杆3013上端与第二升降板308底面连接,所述滑杆3013外壁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014,所述第二弹簧3014下端与与第二固定柱3011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弹簧3014上端与第二升降板308底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305侧壁与固定块301内壁滑动连接,压杆303可以带动压板305在空腔中上下滑动,第一升降板307和第二升降板308的一侧与分隔板306侧壁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板307和第二升降板308远离分隔板306的一侧与固定块301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板307和第二升降板308滑动的下极限距离高于分隔板306的底部,保证分隔板306、第一升降板307、第二升降板308之间形成的两个腔室始终处于密封状态,两个腔室中填充有液压油,液压油可以通过分隔板306侧壁上部的导油管309在两个腔室之间流动,第一固定杆设置在第一升降板307与压板305之间,压板305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杆推动或者拉动第一升降板307,第二固定杆和滑杆3013设置在第二升降板308与压板305之间,压板305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杆和滑杆3013推动或者拉动第二升降板308,当自动涂布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振动时,振动通过机体101底部传递给固定块301,固定块301将振动传递给压杆303,压杆303上端在空腔中向上运动同时将压板305向上推,并且在压杆303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簧304被挤压,压板305向上运动过程中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向上推,第一固定杆将第一升降板307向上推同时将第一升降板307上方密封腔室中的液压油通过导油管309压入另一个密封腔室中,液压油将第二升降板308向下推,第二升降板308带动滑杆3013向伸缩槽3012中滑动同时挤压第二弹簧3014,当第一弹簧304和第二弹簧3014被挤压至一定程度时弹性势能会转化为动能,该动能使第一弹簧304和第二弹簧3014开始复位,第一弹簧304复位带动压杆303上端在空腔中向下运动,压杆303带动压板305在空腔中向下滑动,压板305通过第一固定杆带动第一升降板307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升降板307上方的密封腔室中压力变小,另一个密封腔室中的液压油通过导油管309向第一升降板307上方的密封腔室中流动,压板305带动第一固定杆向下运动同时带动第二固定杆向下运动,第二弹簧3014复位以及第二升降板308上方的密封腔室中压力变小使得第二升降板308向上运动,第二升降板308带动滑杆3013朝伸缩槽3012外部滑动,如此反复对振动进行缓冲抵消以实现减震效果,从而减少传递到底座1010上的振动,通过底座1010传递给地面再由地面反弹回来的振动也可以在上述减震过程中被抵消,避免机体101中的零部件被地面反弹回来的冲击力损坏。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板307底面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架体3015,两个架体3015之间水平设有导向杆3016,所述导向杆3016两端分别与两个架体3015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3016中部设有限位块3017,所述导向杆3016外壁上滑动套设有两个导套3018,两个导套3018分别设置在限位块3017的两侧,两个导套3018靠近限位块3017的一侧均设有第三弹簧3019,所述第三弹簧3019一端与导套3018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019另一端与限位块3017侧壁固定连接,两个导套3018远离限位块3017的一侧均设有第四弹簧3020,所述第四弹簧3020一端与导套3018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3020另一端与架体30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3010顶端设有转轴3021,所述转轴302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3022,两个连接杆3022远离转轴302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导套3018底面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架体3015顶部与第一升降板307底面两侧固定连接,导向杆3016水平设置,导向杆3016两端与两个架体301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限位块3017固定设置在导向杆3016中部,第三弹簧3019一端与限位块301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套3018固定连接,保证第三弹簧3019在被挤压缩短和被拉伸伸长过程中稳定的稳定性,第四弹簧3020一端与导套30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架体3015固定连接,保证第四弹簧3020在被挤压缩短和被拉伸伸长过程中的稳定性,连接杆3022上端与导套3018外壁转动连接,连接杆3022下端与转轴3021转动连接,当压板305将第一固定杆向上推时,第一固定杆通过转轴3021带动连接杆3022向上运动,连接杆3022对导套3018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和一个竖直方向的力,水平方向的力带动导套3018在导向杆3016外壁上朝靠近架体3015的方向滑动同时挤压第四弹簧3020和拉伸第三弹簧3019,当第三弹簧3019和第四弹簧3020被挤压或者被拉伸到一定程度时,第三弹簧3019和第四弹簧3020开始复位,同时推动导套3018朝靠近限位块3017方向运动,以此来缓冲部分振动,竖直方向的力通过导套3018、导向杆3016、架体3015带动第一升降板307向上运动,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机体101减震的效果。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辊106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散热辊106为导热材料制成,所述散热辊106中设有螺旋换热管401,所述螺旋换热管401外壁与散热辊106内壁相抵,所述螺旋换热管401两端分别连接有介质输入管402和介质排出管403,所述介质输入管402一端与螺旋换热管401一端连通,所述介质输入管402另一端贯穿散热辊106一端内壁后延伸至散热辊106外部,所述介质排出管403一端与螺旋换热管401远离介质输入管402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排出管403另一端贯穿散热辊106一端内壁后延伸至散热辊106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辊106两端与机体101内壁转动连接,散热辊106内部中空,螺旋换热管401外壁与散热辊106内壁相抵,介质输入管402和介质排出管403分别与螺旋换热管401两端连通,通过介质输入管402将冷介质通入螺旋换热管401中,冷介质在螺旋换热管401中流通并降低散热辊106表面的温度,聚脂薄膜在与散热辊106接触后,散热辊106使聚脂薄膜表面的热量快速散发,螺旋换热管401整体呈螺旋状,可以延长冷介质在螺旋换热管401中流通的时间,充分对冷介质进行利用,提升冷却效率,在螺旋换热管401中流通过后的冷介质通过介质排出管403排出,介质输入管402远离螺旋换热管401的一端延伸至散热辊106外部与冷介质通入箱连通,介质排出管403远离螺旋换热管401的一端延伸至散热辊106外部与冷介质回收箱连通。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辊106包括两个呈半圆柱型的第一壳体404和第二壳体405,所述第一壳体404和第二壳体405两端均设有连接片406,所述第一壳体404和第二壳体405上的连接片406通过紧固螺栓407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404和第二壳体405相互对合形成散热辊106,第一壳体404和第二壳体405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片406,连接片406上设有连接孔,第一壳体404和第二壳体405对合在一起时,第一壳体404两端的连接片406与第二壳体405两端的连接片406相抵,第一壳体404和第二壳体405两端的连接孔两两相对,紧固螺栓407穿过两个连接孔后与螺母相互配合紧固第一壳体404和第二壳体405,由于第一壳体404和第二壳体405通过紧固螺栓407与螺母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散热辊106内部的部件进行维修与更换,延长了散热辊106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01外壁上且位于导出口2010处设有用于消除转移纸表面静电的除静电组件,所述除静电组件包括连接壳501、两个毛刷辊502和两个除静电网503,所述连接壳501左右两端设有开口且其中一端与箱体201外壁固定连接,两个毛刷辊502转动设置在连接壳501中,两个毛刷辊502外部均套设有毛刷套504,两个毛刷辊502平行设置,两个除静电网503设置在毛刷辊502远离导入口209的一侧,两个除静电网503平行设置,所述连接壳501中设有电源505,所述除静电网503与电源505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壳501上的开口贯穿连接壳501左右两端的端面,连接壳501靠近毛刷辊502一端的开口与箱体201的导出口2010连通,当产品从导出口2010导出后进入连接壳501中,两个毛刷辊502对称设置在连接壳501内部上下两侧,毛刷套504沿周向套设在毛刷辊502外壁上,两个毛刷辊502之间设有供产品通过的第一通道,当产品从第一通道通过时,毛刷辊502转动带着毛刷套504转动对产品表面进行初步清理,毛刷辊502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两个除静电网503平行设置在连接壳501内部上下两侧,两个除静电网503之间设有供产品通过的第二通道,产品在进行表面初步清理后通过第二通道,当产品位于第二通道中时,电源505为除静电网503供电,两个除静电网503分别对产品上下表面进行除静电处理,电源505可以是蓄电池,除静电处理后产品通过连接壳501远离毛刷辊502一端的开口导出,该结构对干燥后的产品进行除静电,避免灰尘杂质吸附在产品表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501内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板506,所述安装板506靠近连接壳501内壁的侧设有电动伸缩杆507,所述电动伸缩杆507远离安装板506的一端与连接壳501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除静电网503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板506相对的一侧,所述电源505设在安装板506远离除静电网503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安装板506对称设置在连接壳501内部上下两侧,两个电动伸缩杆507分别固定在连接壳501内部上侧壁和下侧壁,通过电动伸缩杆507可以带动两个安装板506升降来调节两个安装板506之间的距离,除静电网503固定在两个安装板506相对的一侧,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产品的厚度通过调节两个安装板506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第二通道的大小,电源505设置在安装板506远离除静电网503的一侧,安装板506上设有用于保护电源505的保护壳,避免电源505受侵蚀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