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捻接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7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捻接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捻接器的驱动装置。
现有的空气捻接器驱动装置,由微型电机转动一圈,传动程序控制凸轮,轮流推动连杆及行程开关,完成纱线捻接过程中的压纱、剪纱、压盖和拉纱动作以及退捻和加捻的吹气作用。
这种驱动装置主要存在问题是微型电机每转一圈有四分之三是无效的作用,捻接器装置体积较大。
鉴于这些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取消无效工作时间,减小捻接器装置体积并能完成如上所述功能的空气捻接器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型式是驱动装置由以下二部份组成第一部分完成压纱,剪纱和退捻动作,第二部分完成拉纱,压盖和加捻动作。
图3是正视图,图2是本装置夹纱、剪纱动作视图,图1是本装置手柄开关动作控制视图。驱动装置工作原理如图1、2、3所示,在拉簧(10)的作用下,剪刀手柄(8)使剪刀杠杆(11)上的连接轴(16)上抬,通过剪刀连片(17)使动刀(18)向后摆动,与定刀(19)形成V形开口,同时连接轴(16)推动夹纱块支架(12)向后摆动,使夹纱块(13)与夹纱杆(15)分离形成夹纱空隙。动刀(18)与定刀(19)形成的V型开口和夹纱空隙大小可按预先定值调节定位块(21)前后位置。这时驱动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
当需捻接纱线时,挡车工双手将被接的二根纱头以相反方向交叉,并由捻接腔体(30)两侧夹纱棒(15),分别将每侧的二根纱分开,放入捻接槽(31)内。一根进入夹纱空隙之间,另一根进入剪刀V型开口之间,挡车工左手向下移动碰到手柄罩(1),克服支肖(2)的弹簧压力,绕肖(3)转动与行程开关(5)的按钮(6)接触,使退捻用二位二通电磁阀,退捻时间继电器,气缸时间继电器等通电进入工作状态。退捻管内产生一股与纱线捻度方向相反的向下旋转气流,作好对剪过的纱头进行退捻准备,手柄罩(1)继续下压与剪刀手柄(8)上的支点(7)接触,使剪刀手柄(8)绕肖轴(4)作顺时针回转,此时剪刀杠杆(11)上的连接轴(16)下降,一方面使动刀(18)向前摆动,在板簧(20)的作用下,与定刀(19)共同将二根纱头多余的纱尾剪去,由左右2个退捻管吸入,进行松解退捻,成为近似平行的毛笔状纤维束,另一方面连接轴(16)与夹纱块支架(12)脱开,在扭簧(14)的作用下,夹纱块(13)紧压在夹纱杆(15)上,将二根纱头另一侧可靠地压住,不受退捻和加捻时的影响,同时保证捻接的长度在设定要求以内。
当气缸时间继电器延迟一个设定时间之后,如图3所示,控制气缸(39)动作的二位三通电磁阀进入工作状态,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通过管接头(22)进入气缸(39),将活塞杆(23)向上顶起,通过连片(24),将杠杆(25)推向水平位置,当杠杆(25)由下倾位置逐渐被推向水平时,通过连片(26)将拉纱叉(27)绕支轴(28)旋转,由近似垂直位置转向水平位置,在拉纱叉(27)左右2个不同位置的凹口(29)处,将二根退捻后的纱尾,从退捻管中拉出一部分,进入捻接腔体(30)的捻接槽(31)内,当拉纱叉(27)转至水平位置时拉纱叉后部簧钩(32)通过拉簧(33)的作用使捻接腔盖支架(34)绕支轴(28)旋转,把捻接腔盖(35)紧压在捻接槽(31)的开口部份,形成一个两端通大气的近似园柱形加捻腔。拉纱叉(27)后部的撞块(36)紧压行程开关(37)的触点(38),使加捻电磁阀和加捻时间继电器通电,进入工作状态。拉纱叉(27)动程大小由定位螺钉(9)调节。加捻腔产生一股既能使纤维束高速旋转气流,又能使二根纱头的纤维互相参杂的扰动气流。在这二种气流的作用下,二根纱线互相捻接在一起,此时挡车工上抬双手,剪刀手柄(8)复位至非工作状态位置、电流全部切断、活塞杆(23)在气缸(39)内压簧的作用下,下降至最低位置,将拉纱叉(27)和捻接腔盖(35)复位至非工作状态位置,即可取出捻接好的纱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捻接器驱动装置,它是由微型电机传动凸轮,推动连杆及行程开关,完成纱线捻接过程中的压纱、剪纱、压盖和拉纱以及退捻和加捻的吹气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采用手动和顺序控制的气动完成捻接动作,它是由完成压纱,剪纱,退捻和完成拉纱,压盖,加捻动作二部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剪刀手柄(8)产生剪纱和压纱动作,由活塞杆(23)动作产生拉纱叉(27)和捻接腔盖(35)的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退捻用的电磁阀,退捻时间继电器,气缸时间继电器的行程开关(5)安装在手柄罩(1)内,剪刀手柄(8)的上面。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加捻用电磁阀和加捻时间继电器行程开关(37),由拉纱叉(27)的撞块(36)接触导通。
专利摘要
本装置采用手动和顺序的气动完成捻接动作。与原来采用小电机作动力的捻接装置相比,可缩小装置本身的体积,减少每次纱线捻接准备时间,而且可保持挡车工传统的操作习惯。
文档编号D01H15/00GK86206479SQ86206479
公开日1987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86年8月31日
发明者徐加利 申请人:南通市纺织科学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