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和图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248044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和图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使用该片材的图像记录介质和生产该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该片材用于通过使用以电子照相法成像的成像装置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记录)清晰图像。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印刷图像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印刷图像可以用于图像记录介质,例如非接触型或接触型的包含个人信息和图像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该图像记录介质可以是包含脸部照片的现金提款卡、员工卡、学生证、个人会员证、居民身份证、各种驾驶执照、各种资格证书等。该印刷图像还可以用于RFID(射频识别)标签、个人标识用图像记录纸和用于医疗设备的图像展示板以及指示标签等。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片材的图像记录介质和生产该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成像技术已经得到发展。当前,利用例如凹版印刷法、凸版印刷法、平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法和丝网印刷等多种印刷方法,大量且费用低廉地形成具有相同品质的图像的手段已为人所知。这些印刷方法还广泛用于生产储存预定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例如IC卡、磁卡、光卡和其组合卡,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可以与外部装置以接触或非接触的方式进行通讯。
然而,例如上述的丝网印刷法需要大量的对应于所要印刷的图像的数量的印刷版。在进行彩色印刷的情况下,对应于颜色的数量,所需的印刷版的数量还要进一步增加。因此,这些印刷方法不适用于对应个人识别信息(包括脸部照片、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各种执照等)的个人物品。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使用的最主要的成像手段是基于使用色带的采用升华型或熔融型热转印法的印刷机等的成像方法。然而,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容易地印刷个人识别信息,但仍然存在增加印刷速度会导致分辨率降低的问题以及增加分辨率会导致印刷速度降低的问题。
已经提出了一种使用中间转印部件来印刷到图像记录介质上的热转印方法(如公开于例如日本特开平5-096871号公报、特开平7-068812号公报、特开平8-142365号公报、特开平8-156302号公报、特开平9-314875号公报和特开平11-291646号公报)。然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在上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形成转印自墨板(ink sheet)的薄着色层。除非将该薄着色层适当地转印至图像记录介质,否则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图像品质。此外,该图像品质基本上取决于图像记录介质表面上的不平整性。因此,为了改善与图像记录介质的粘着性,在中间转印部件上设置橡胶状弹性层。通过挤压接触来转印图像,以保持图像品质。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层基本上设计成具有脱模性。然而,因为表面层必须能够追随上述橡胶状弹性层的变形,所以不能使用硬表面层。因此,具体地说,将硅橡胶或氟橡胶用于该表面层。
在以电子照相法进行成像(印刷)时,使图像负载体表面均匀地带电,然后根据图像信号进行曝光,以基于曝光部分和未曝光部分之间的电位差形成静电潜像。其后,用电荷极性与图像负载体的电荷极性相反(或相同)的称为调色剂的色粉(成像材料)进行静电显影,从而在图像负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可见图像(调色剂图像)。对于彩色图像的情况,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彩色图像将上述步骤重复多次或通过由并列配置的多个成像部件实施的步骤以形成彩色可见图像,将这些彩色可见图像转印至图像记录介质,并将其定影(即固定化,换言之,主要利用加热使色粉熔融,随后通过冷却使其固化)。
如上所述,通过电子照相法,根据图像信号,用电来形成图像负载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因此,可以任意次数地形成相同图像,还可以容易地形成不同的图像。此外,可以将图像负载体表面上的几乎整个调色剂图像转印至成像材料转印部件或图像记录介质的表面。此外,还可以利用树脂刮刀或刷子等容易地除去残留在图像负载体表面上的微量调色剂图像;因此,可以容易地生产用于品种多且数量少的产品的印刷物。
此外,通常通过将热熔性树脂和颜料以及例如电荷控制剂等选择性的添加剂熔融并混合,然后将所述经捏和的物质磨碎并粉化来形成上述调色剂。此外,与上述粉化调色剂相比,电子照相法中的静电潜像具有明显更高的分辨率,而且预计具有足够的与通过丝网印刷或使用色带的热转印法实现的分辨率相当的分辨率。
此外,通过使用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四原色的调色剂,然后混合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可以获得彩色图像。理论上,可以再现印刷中所实现的相同颜色。此外,在上述彩色调色剂中,可以将调色剂树脂和颜料相对随意地混合,使得可以容易地增加图像的光屏蔽性。
此外,几乎没有对供户外使用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耐热性和耐光性进行过研究。特别是当驾驶执照等留在汽车中并在直射阳光下曝晒时,如果图像为使用染料作为着色材料的热转印图像,则会出现褪色。然而,当通过电子照相法形成彩色图像时,彩色调色剂中所使用的对应于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各种颜色的颜料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因此,可以认为通过电子照相法形成的图像具有足够高的耐光性。同样地,如果选择耐热调色剂,可以认为在信息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具有足以供该信息记录介质在户外使用的高耐热性。
另一方面,目前各种卡片最广泛使用的基体(芯)是氯乙烯片材。这是因为氯乙烯片材在传统印刷机中印刷特性优异,而且它们还具有优异的压印(文字部分的凹凸处理)适用性,特别是因为它们便宜。然而,上述氯乙烯片材存在当卡片使用期满弃置后用加热炉等进行焚化时产生二噁英的问题。考虑到环境相容性,现在更广泛地使用各种类型的散页胶片(sheet film)作为氯乙烯卡片的替代物。
如果在生产卡片中不进行压印,可以使用传统的膜例如双轴拉伸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然而,为了保留传统卡片的功能,压印经常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用于压印的膜包括在较低温度下软化的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膜和聚烯烃树脂膜;称为PETG的改性PET树脂膜,其通过使至少乙二醇、对苯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而得到;通过一体化形成改性PET树脂膜和(PET膜、无定形PET树脂膜或聚碳酸酯树脂膜)而得到的膜。
已经提出使用上述电子照相装置并且还使用转印片材来生产印刷物的方法(如日本特许第3359962号和特许第3359963号中的公开内容所述)。然而,上述片材中,作为图像接受层的热粘合层的表面电阻率特别高。因此,成像材料向片材表面的转印可能有缺陷,由此无法再现细小文字。T恤印刷中,因为再现较大的设计图案和色调,因此该片材的使用不会产生问题。然而,不可能在该片材上再现例如需记录在身份证上的脸部照片和字号大两号(two-point)文字等精细信息。此外,高电阻产生的电荷会产生问题,因为该电荷容易吸引严重影响卡片品质的纤维废料、灰尘、污垢等。此外,当承载体是塑料膜时,片材之间的摩擦系数过高,由此使片材紧紧地相互粘附并且使片材的传送性变差。
另一方面,例如日本特开2001-92255号公报中已经提出了一种方法。该方法中,除了各种类型的个人信息之外,在厚度为250μm的氯乙烯片材上或在厚度为280μm的聚酯片材上用电子照相法印刷不可见的条码;然后在各印刷表面上叠加覆膜,并用热压机进行层压。
然而,在上述片材中,片材之间的摩擦系数过高。因此,片材紧紧地相互粘附,由此使片材的传送性变差。该较差的传送性可能会使电子照相装置停止运转。此外,厚度至少为250μm的上述绝缘物(片材)可能会导致图像缺陷增加,这是因为成像材料(调色剂)向该绝缘物的转印不足。此外,当通过电子照相装置使用在较低温度下软化的树脂膜进行成像时,出现下列问题因为定影温度高于膜的软化温度,所以定影工序期间变得发粘;并且该膜缠绕定影装置,导致卡纸。此外,成像材料可能会沾污定影装置。而且,当在厚度至少为250μm的片材上连续进行定影时,该片材的边缘(角)可能会对定影装置造成无谓的损伤,导致必需频繁更换部件。
作为另一个实例,已经提出在光学透明片材上印刷个人识别信息的镜像的方法(例如,如日本特开平11-334265号公报的公开内容所述)。然而,对于光学透明层压片,特开平11-334265号公报仅教导称至少一部分层压片优选是双轴拉伸聚酯膜、ABS或由聚酯构成的膜/双轴拉伸聚酯膜,但是也可以是氯乙烯。
因此,该结构中,因为膜仅是绝缘体,成像材料向膜等表面的转印可能存在缺陷,并且不能得到与热转印法等所实现的分辨率相当的高分辨率。此外,在着重于提高生产性的该装置中,所用的层压片呈滚筒状。因此,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满足紧急或多品种生产的需要,例如当为一人至数人的卡片进行不同类型的印刷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损失和浪费。
此外,当使用这些层压片来生产信息记录介质时,将多个片材堆叠以增加总厚度。例如,可能难以制得具有约800μm厚度的信息记录介质。
此外,几乎没有研究过在层压片上形成图像的工序的自动化、由具有图像的层压片和塑料组成的基体的传送和堆叠等工序的自动化或基体层压工序的自动化。因此,必须从提高生产性方面考虑来设计上述的每个工序和生产装置(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平10-86562号公报)。
此外,已经提出一种使用辨认-识别介质的成像方法,该介质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在承载体(基体)上叠加粘合剂层,在粘合剂层上布置透明片材,并用承载体和透明片材之间的着色剂成像。该方法中,图像识别介质的总厚度是基体、透明片材和粘合剂层厚度的总和。当图像识别介质是IC卡或磁卡等时,必须控制各自厚度以符合卡片厚度的规格(760μm±80μm)。特别是IC卡的基体包含集成电路芯片或天线等,由此该基体的厚度经常接近卡片厚度规格的极限。因此,该方法的问题是例如由于透明片材厚度和粘合层厚度增加了卡片厚度以至于超过规定的厚度极限。

发明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已经得以完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所述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的表面上的图像接受层。所述图像接受层包括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在23℃、55%RH(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均具有1.0×108至1.0×1013Ω的表面电阻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介质。该图像记录介质通过以下方法得到,该方法包括用成像材料在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表面上以电子照相法形成所需图像的镜像,所述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上的所述图像接受层;通过施压和加热将所述图像接受层粘附于图像承载体表面;以及,在所述成像材料冷却并固化后,将所述基体从所述图像接受层上剥离。结果,该成像材料被转印至该图像承载体,从而记录了所述图像的信息。该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表面上的上述图像接受层。所述图像接受层包括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的厚度的颗粒。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在23℃、55%RH条件下均具有1.0×108至1.0×1013Ω的表面电阻率。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生产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成像材料在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表面上以电子照相法形成所需图像的镜像,所述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上的图像接受层;将所述图像转印片材布置在图像承载体上,以使所述镜像得以接触所述图像承载体,从而形成层压体;通过加热和施压将所述图像接受层粘附于所述图像承载体;以及,在所述成像材料冷却并固化后,将所述基体从所述图像接受层上剥离。通过这种方式,将所述成像材料转印至图像承载体,从而记录了所述图像。所述图像接受层包括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在23℃、55%RH的条件下具有1.0×108至1.0×1013Ω的表面电阻率。所述图像形成于所述图像转印片材中具有所述图像接受层的一面上。所述图像转印片材可以在所述基体的两面上均具有图像接受层。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由一张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生产两个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一种或多种成像材料在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上以电子照相法形成所需图像的镜像,所述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的两面上的图像接受层;将图像承载体布置在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以使所述图像转印片材夹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之间而形成层压体;通过加热和施压将所述图像接受层粘附于所述图像承载体;以及,在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成像材料冷却并固化后,将所述基体从所述图像接受层上剥离。通过这种方式,将所述成像材料转印至图像承载体上,从而记录了所述图像。所述图像接受层均包括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的厚度的颗粒。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在23℃、55%RH的条件下均具有1.0×108至1.0×1013Ω的表面电阻率。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实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转印片材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显示了通过加热和施压进行粘附之前的层压体的状态和通过加热和施压进行粘附之后的图像记录介质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生产装置的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写本发明。
(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在下文中有时缩写为″转印片材″)为以下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片材的两面在23℃、55%RH的条件下均具有1.0×108至1.0×1013Ω的表面电阻率。该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在设置该基体的一面上的图像接受层。该图像接受层具有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
该基体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可以为小于或等于10g/25mm。在该基体和图像接受层之间可以设置脱模层。所述图像接受层可以包含树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树脂为热塑性树脂,该图像接受层的厚度为2~25μm,所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小于或等于10g/25mm。所述图像接受层可以包含电荷控制剂、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或抗氧化剂。此外,所述图像接受层可以包含聚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述基体可以为纸、塑料、金属或陶瓷。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为图像接受层厚度的至少1.2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图像接受层设置在基体的两面上。
当所述表面电阻率为1.0×108至1.0×1013Ω时,可以进行令人满意的电子照相法成像,不会出现转印缺陷等。另一方面,当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使用表面电阻率低于1.0×108Ω的成像材料时,用作图像接受体的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的电阻太低。结果,例如不能正确地由电子照相装置中的初级转印部件进行调色剂转印。此外,当表面电阻率大于1.0×1013Ω时,用作图像接受部件的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的电阻太高。结果,例如不能将调色剂由电子照相装置中的初级转印部件转印至转印片材表面,从而产生由转印缺陷所致的图像缺陷。
所述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109至1.0×1011Ω。
可以使用圆盘状电极(例如,Hiresta IP的″HR probe″,由三菱油化(株)制造)根据JIS K 6991(该文献在此以参照的形式引入)在23℃、55%RH的条件下测量上述的表面电阻率。
由于相同的原因,当仅在基体的一面上设置图像接受层时,优选不具有图像接受层的基体表面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9至1.0×1011Ω。
此外,在23℃、55%RH条件下,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前面和背面)的表面电阻率之间的差值优选低于1.0×104Ω;更加优选低于1.0×103Ω。当前面和背面的表面电阻率之间的差值为大于或等于1.0×104Ω时,调色剂的转印易于产生缺陷,得到的图像可能具有较差的品质。
为了将图像接受层的表面电阻率调节至1.0×108到1.0×1013Ω的范围内,优选将电荷控制剂混入图像接受层。该电荷控制剂可以是例如高分子导电剂、表面活性剂或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
在本发明中,除了优选用于随后描述的脱模层的硅酮硬膜(hardcoat)材料之外,图像接受层还优选包括各种类型的材料。然而,硅酮硬膜材料与构成图像接受层的所有树脂的比例优选为0.5至98重量%,更加优选1至95重量%。如果硅酮硬膜材料的比例低于0.5重量%,将不能得到所需的脱模性。如果硅酮硬膜材料的比例超过98重量%,则图像的转印和/或定影状态可能较差,图像品质可能变差。
所述图像接受层优选包括树脂。该树脂优选为聚酯树脂,其为有机树脂。如上所述,该成像材料中使用了聚酯树脂。因此,将类似于该树脂的树脂混入图像接受层,使得能够适当地控制转印片材表面上的成像材料的定影性能。该聚酯树脂可以为,例如,硅酮改性的聚酯树脂、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酯树脂、丙烯酰改性的聚酯或普通的聚酯树脂。
所述聚酯树脂的合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酯树脂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具有至少两个羧基的多元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发生缩合反应,然后使所得到的饱和聚酯与有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反应。
所述多元酸可以使用,例如,作为二元酸的芳香族二羧酸。其实例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联苯二羧酸和1,5-萘二甲酸。此外,还可使用芳香族羟基羧酸,例如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乙氧基)苯甲酸和例如偏苯三酸和均苯四酸等三元和四元芳香族羧酸。
脂肪族二羧酸的实例包括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和二聚酸。脂环族二羧酸的实例包括1,4-环己烷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2-环己烷二羧酸和它们的酸酐。
此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可聚合不饱和双键的二羧酸。该二羧酸可以为α,β-不饱和二羧酸,例如富马酸、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或柠康酸;或包含不饱和双键的脂环族二羧酸,例如2,5-降冰片烯二羧酸酐或四氢化苯二甲酸酐。其中,更加优选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和2,5-降冰片烯二羧酸酐。
此外,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羟基羧酸,例如羟基新戊酸、γ-丁内酯或ε-己内酯。可以仅使用一种多元酸,或可以结合使用两种或多于两种的多元酸。
所述二醇成分可以是例如选自以下各物质的至少一种二醇具有2至1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醇、具有6至12个碳原子的脂环族二醇和含醚键的二醇。
具有2至1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醇的实例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9-壬二醇、2-乙基-2-丁基丙二醇、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酯和二羟甲基庚烷。
具有6至12个碳原子的脂环族二醇的实例包括1,4-环己烷二甲醇和三环癸烷二甲醇。
含醚键的二醇的实例包括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以及通过使一个至多个氧化乙烯或氧化丙烯的残基加成至与双酚的芳香环键合的两个羟基中的各个羟基而得到的二醇,如2,2-双(4-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丁二醇。
有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4,4′-亚联苯基二异氰酸酯、对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1,3-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2,6-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间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亚萘基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亚联苯基二异氰酸酯、4,4′-二异氰酸酯二苯醚和1,5-亚萘基二异氰酸酯。其中,优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扩链剂的实例包括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聚乙二醇、二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双酚A氧化乙烯加成物和1,4-环己烷二甲醇。其中,更优选乙二醇、聚乙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和双酚A氧化乙烯加成物。
可以用已知方法来合成聚酯树脂。例如,可以在溶剂中以20~150℃的反应温度选择性地使用例如胺或有机锡化合物等催化剂来合成聚酯树脂。所述溶剂的实例包括酮,例如甲基乙基甲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和环己酮;芳香烃,例如甲苯和二甲苯;和酯,例如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可以仅使用一种聚酯树脂,或可以结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酯树脂。
此外,为了改善粘结(blocking)性能等,根据需要可以在构成图像接受层的树脂材料中混入以往已知的树脂。该树脂材料优选是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用于本发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是指已经缩醛化的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典型实例包括令PVA与丁醛反应得到的聚乙烯醇缩丁醛;令PVA与甲醛反应得到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令丁醛和甲醛以选自宽范围的比率进行反应得到的部分缩甲醛化丁醛树脂(或部分缩丁醛化甲醛树脂)。这些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是通过如上所述将PVA缩醛化而得到的物质。然而,根据P.J.Flory所述,PVA不能完全缩醛化,缩醛化程度的理论极限据认为是81.6摩尔%。此外,因为在生产PVA时有少量乙酰基残留,所以据推测实际的缩醛化程度略低于理论值。因此,取决于缩醛化程度和羟基和乙酰基的含量,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此外,取决于聚合度,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以及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溶液的粘度也发生变化。
例如,当缩醛化程度升高时,在除水以外的溶剂中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溶解性增加,从而改善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防水性。此外,已知较高的缩醛化程度改善了与酯和增塑剂的相容性,并软化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此外,随着聚合度增加,涂膜的强度和软化温度增加,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溶液的粘度也增加。
当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与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进行比较时,聚乙烯醇缩丁醛具有更高的溶剂溶解性、更高的粘附性(粘着性)和更高的可塑性,而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具有更高的耐热性、耐磨性和耐刮擦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图像接受层中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其理由如下首先,当图像接受层中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时,图像接受层对基体(PET膜等)的粘附性(粘着性)以及图像接受层对成像材料的粘附性得到改善。此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对于所述树脂和脱模剂(例如包含大量脱模剂例如蜡的新彩色成像材料中的蜡)、图像接受层中包含的固化性硅酮树脂和下述脱模剂具有高亲和性。因此,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该物质相容,从而可以保持涂膜的透明性。此外,当使用具有官能团的反应性硅烷化合物(该硅烷化合物是后述的脱模剂的实例)时,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经历交联反应而形成三维结构,从而改善表面的耐热性和硬度。因此,图像接受层可以承受反复的图像定影和剥离,并且该图像接受层可以长期使用。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是200至3000,更优选300至2000。当平均聚合度低于200时,不能获得作为高分子的各种功能;例如有时不能实现所需的涂膜强度等。此外,当平均聚合度超过3000时,涂布液的粘度过高,可能变得难以控制涂膜的厚度。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各自具有不同平均聚合度的至少两种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成的混合物。可以通过调节含量比、固化条件、添加量等来控制该树脂混合物的性能,从而可以更随意地控制图像定影性能、图像剥离性能和涂膜强度。
图像接受层可以包含丙烯酸类树脂。其实例包括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基于各种异氰酸酯的组合的氨基甲酸酯改性的丙烯酸类树脂和通过与醇酸树脂接枝聚合得到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
图像接受层可以包含已知的在受热时固化(变得不溶)的热固性树脂。其实例包括酚醛树脂、脲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以异氰酸酯固化丙烯酸多元醇而得到的树脂、以三聚氰胺固化聚酯多元醇而得到的树脂和以三聚氰胺固化丙烯酸而得到的树脂。可以组合使用构成热固性树脂的单体以形成另一种热固性树脂。
除了这些,还可以采用与上述热固性树脂的情况相同的方法来使用热塑性树脂,只要该热塑性树脂可通过交联固化而获得耐热性即可。该树脂可以是例如热固性丙烯酸类树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热固性丙烯酸类树脂采用三聚氰胺化合物或异氰酸酯化合物使包含至少一种丙烯酸类单体的聚合物发生交联;或采用三聚氰胺化合物或异氰酸酯化合物使通过聚合丙烯酸类单体和苯乙烯类单体而得到共聚物发生交联。
丙烯酸类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例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辛酯;丙烯腈;和含氨基的乙烯基单体,例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苯乙烯类单体的实例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和对乙基苯乙烯。
此外,考虑到改善转印片材的转印性,并考虑到抑制当通过加热和施压将转印片材粘附至图像承载体时由所夹杂的气泡产生的对图像的影响,本发明中的图像接受层包含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该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不低于图像接受层厚度的1.2倍;更优选不低于1.6倍。更优选该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不超过图像接受层厚度的10倍。当所述图像接受层包含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时,堆叠中的成像材料转印片材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由此使得在电子照相装置中可以顺利地传送成像材料转印片材,并且转印片材表面很少会被磨损或损伤。此外,还释放了通过加热和施压将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粘附至图像承载体时所夹杂的气泡,由此可以抑制该气泡对图像的影响。另一方面,当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超过图像接受层厚度的10倍时,该颗粒从图像接受层上脱落(落粉),并且有时该表面容易被磨损和损伤。
该颗粒的类型没有限制,只要该颗粒具有上述范围内的体积平均粒径即可。当该颗粒为有机树脂颗粒时,所述有机树脂可以是下列任何单体的均聚物或包含至少一种下列单体的共聚物苯乙烯类,例如苯乙烯、乙烯基苯和氯苯乙烯;单烯烃类,例如乙烯、丙烯、丁烯和异丁烯;乙烯基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和丁酸乙烯酯;α-不饱和脂肪族单羧酸的酯类,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乙烯基醚类,例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和乙烯基丁基醚;乙烯基甲酮类,例如乙烯基甲基甲酮、乙烯基己基甲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甲酮;二烯类单体,例如异戊二烯和2-氯丁二烯。
其中,优选苯乙烯类、α-不饱和脂肪族单羧酸的酯类等。当该热熔性树脂用作颗粒时,可以通过使用不溶解该颗粒的溶剂来施用该颗粒,并且该颗粒可用作构成光泽控制层的颗粒。然而,更优选该颗粒选自通过粉化热固性树脂而得到的颗粒,该热固性树脂具有通过将交联剂等加入热熔性树脂而产生的交联结构;通过粉化上述热固性树脂而得到的颗粒;通过粉化光固化性树脂而得到的颗粒;以及通过粉化电子束固化性树脂而得到的颗粒等。
当该颗粒是无机颗粒时,构成该颗粒的物质的具体实例包括云母、滑石、二氧化硅、碳酸钙、锌白、埃洛石粘土、高岭土、碱式碳酸镁、石英粉末、二氧化钛、硫酸钡、硫酸钙和氧化铝。
作为该颗粒的形状,通常为球形,但是该颗粒可以为片状、针状或无定形。
该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1至30μm。
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中颗粒与粘合剂(树脂成分)的重量比优选为0.01∶100至200∶100,更优选0.5∶100至100∶100。当填料的比例在上述范围之内时,成像材料从转印片材转印时不容易混乱,并且图像品质优异。当填料比例小于上述范围时,堆叠的转印片材之间摩擦系数较大,并且电子照相装置中可能出现堵塞。当该填料比例大于上述范围时,在成像材料转印时图像将无法正确地转印。
下文中,将描述用于本发明的基体。
上述基体没有特别限制,通常是塑料膜。该塑料膜优选是聚乙酸酯膜、三乙酸纤维素膜、尼龙膜、聚酯膜、聚碳酸酯膜、聚砜膜、聚苯乙烯膜、聚苯硫醚膜、聚苯醚膜、环烯烃膜、聚丙烯膜、聚酰亚胺膜、玻璃纸或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膜,因为这些膜具有足以用作OHP(高架投影仪)膜的透明性。
上述各种塑料膜中,优选聚酯膜。该聚酯膜优选是被称为PETG的膜。所述PETG膜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用1,4-环己烷甲醇组分代替PET(由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形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原料中大约一半的乙二醇组分,然后进行共聚。还优选的是通过将聚碳酸酯混入PETG以形成合金而得到的聚酯膜、作为未经过双轴拉伸的PET的被称为A-PET的非晶态聚酯等。
通过共聚至少乙二醇、对苯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醇组分而得到的聚酯树脂(在下文中有时候称为″PETG树脂″)具有与例如用于形成基体表面上的图像接受层的涂布液中包含的树脂等组分的优异相容性。因此,当该基体具有由包括PETG树脂的材料形成的表面时,该表面稳固地粘附于经设置而与该表面接触的图像接受层,从而可以防止该图像接受层剥落。
考虑对后述的图像承载体的热压粘合性(层压性),用于本发明的基体优选由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层构成。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至少在构成所述基体的外表面的层中包含PETG树脂,并且该层可以仅由PETG树脂构成。因为PETG树脂的软化温度接近80℃,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热压粘合。因此,包含PETG树脂的层具有优异的层压性。
然而,在该温度范围中,包含PETG树脂的层、特别是仅由PETG树脂构成的层容易变形。为了抑制该变形,所述基体还优选由包含PETG树脂的层和由除了PETG树脂以外的组分构成的层组成。作为构成后一层的材料,优选使用软化温度高于PETG树脂软化温度的聚酯树脂。该材料的优选实例包括聚碳酸酯、聚芳酯、其混合物或共聚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特别地,经过双轴拉伸的PET膜即使在受热时也具有高挺度和抗变形性。因此,当将包含PETG树脂的层(膜)与即使在受热时也具有高挺度和抗变形性的层(膜)结合时,可以容易地防止图像定影时转印片材缠绕在定影装置周围。
上述材料中,聚碳酸酯是由双酚和碳酸得到的缩聚物,而聚芳酯是通过将双酚和芳香族二羧酸缩聚而得到的聚酯。因为聚芳酯在主链中包含高密度的刚性芳香环,所以其耐热性通常高于聚碳酸酯。
所述双酚的实例包括双酚A(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C(4,4′-(1-甲基乙叉基)双(2-甲基苯酚))、双酚AP(4,4′-(1-苯基乙叉基)双酚)、双酚Z(4,4′-环己叉基双酚)、4,4′-环己叉基双(3-甲基苯酚)、5,5′-(1-甲基乙叉基)(1,1′-联苯基)-2-醇、(1,1′-联苯基)-4,4′-二醇、3,3′-二甲基(1,1′-联苯基)-4,4′-二醇、4,4′-(1,4-亚苯基双(1-甲基乙叉基))双酚)、4,4′-(1,4-亚苯基双(1-甲基乙叉基)双(2-甲基苯酚))、4,4′-(1,3-亚苯基双(1-甲基乙叉基)双(2-甲基苯酚基))和双酚S(4,4′-双(二羟基二苯砜)。通常使用双酚A。可以仅使用一种双酚,或使用两种或多于两种的双酚的混合物。
所述芳香族二羧酸的实例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己二酸、衣康酸、壬二酸、癸二酸、二十烷二酸、萘二甲酸、联苯酸、十二烷二酸和环己烷二羧酸。可以仅使用一种芳香族二羧酸,或共聚物组分中可以包括两种或多于两种的芳香族二羧酸。当使用双酚与对苯二甲酸组分和/或间苯二甲酸组分组成的混合物时,得到的聚芳酯具有优选的熔融加工性和优选的综合性能。在该混合物中,可以任意地选择其混合比,优选对苯二甲酸组分/间苯二甲酸组分为9/1至1/9(摩尔比),考虑到熔融加工性和所述性能之间的平衡,特别优选为7/3至3/7(摩尔比),更加优选为1/1(摩尔比)。
尽管生产用于本发明的基体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以使用例如共挤出法或层压法等已知方法来生产该基体。特别地,由共挤出法生产的基体是优选的,因为各层之间的粘合强度较强。例如,如果该基体是层压体,且该层压体包括由聚碳酸酯、聚芳酯及其共聚物或PET制成的膜1(层I);和设置在膜1的单面或双面上的由PETG树脂制成的(一层或多层)膜2((一层或多层)层II),则可以使用下述方法生产该基体。
在一种示例性方法中,将构成膜1(层I)的组合物和构成膜2(层II)的组合物供给至分开的挤出机,然后从相同的模头以堆叠状态挤出熔融的所述组合物。用该共挤出法可以得到未拉伸膜。通过该方法,将膜2(层II)设置在膜1(层I)的一面上,或将膜2(层II)设置在膜1(层I)的两面上。
上述得到的未拉伸膜可以照原样用作基体。作为选择,该未拉伸膜可以另外进行双轴取向,然后再用作基体。所述双轴取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例如,在速度不同的辊之间拉伸该膜(辊拉伸);通过用紧固夹(grasping clip)逐渐扩张来拉伸该膜(拉幅机拉伸);或通过在气压下进行扩张来拉伸该膜(充气拉伸)。
通常,当生产基体时,实施共挤出操作后再进行纵向拉伸工序,其中在圆周速度不同的两个或更多个辊之间拉伸该膜以将膜厚度调节至所需厚度,然后卷起该膜。在双轴拉伸的情况下,将已经历上述工序的膜直接引入拉幅机并横向拉伸至2.5倍~5倍。此时优选的拉伸温度为100℃至200℃。
根据需要,对如此得到的双轴拉伸膜进行热处理。优选该热处理在拉幅机中进行,特别是当在纵向和横向松开的同时对其进行热处理时,可得到具有较低热收缩系数的膜。
图1是图解本发明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实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实例包括基体110和图像接受层120。然而,如有必要,该图像转印片材可以在基体110没有设置图像接受层120的表面上具有涂层(电荷控制层)(未显示)或类似于图像接受层120的层。当在基体110表面上设置图像接受层120时,基体110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直接反映在图像接受层120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中。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实例中,图像接受层120与基体110的粘合强度优选是小于或等于10g/25mm。当图像接受层120与基体110的粘合强度小于或等于10g/25mm时,可以容易地通过加热和/或施压从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将图像转印至该图像的被转印体(另一个基体膜)上。更优选粘合强度为小于或等于8g/25mm。通过选择基体110的材料和图像接受层120的材料,可以将图像接受层120与基体110的粘合强度调节至小于或等于10g/25mm。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实例中,在布置于基体表面的图像接受层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所需图像的镜像),然后使该具有调色剂图像的表面接触调色剂图像的被转印体(另一个基体膜)。然后,通过对膜的界面进行加热和/或施压,以便将调色剂图像和图像接受层转印至所述被转印体,从而在该被转印体上形成该图像,使得从图像接受层一侧察看该图像时,可看见呈正转图像(正常图像)的所述图像。例如,在该转印片材上形成反转图像(镜像),使得当穿过图像接受层120从图像接受层的与具有图像的表面相反的一面察看该图像时,可看见呈正转图像(正常图像)的所述图像。通过使用该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依次在所述被转印体上设置正转图像和图像接受层,该图像接受层起所谓外涂层的作用,使得可以形成高耐用性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中,优选在基体和图像接受层之间设置脱模层。该脱模层包含脱模性材料,该脱模性材料不仅能够令人满意地将成像材料(例如下述的成像材料)转印至图像承载体,并且在电子照相法中具有优异的图像定影特性。无论脱模层存在与否,图像接受层都可以包含该脱模性材料。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使得能够通过电子照相法形成高品质图像的电子照相用成像材料转印片材。
该脱模层可以包含树脂性材料。一旦该成像材料在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上定影并固定化,即可将该图像转印片材热压粘合至图像承载体。然后,使该成像材料和图像接受层从脱模层处脱离。
该脱模性材料没有特别限制。该脱模性材料优选为硅酮硬膜材料。
用于本发明中的硅酮硬膜材料包括至少含有硅烷组合物的缩合物树脂或该缩合物树脂和胶体氧化硅分散液组成的混合组合物。为了改善对基体的粘附性,硅酮硬膜材料可以进一步包含有机树脂。
硅烷组合物具体为有机硅化合物,其实例包括硅烷化合物、含氟硅烷化合物和异氰酸酯硅烷化合物。该有机硅化合物通过缩合反应形成树脂组合物。
硅烷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烷氧基硅烷,例如Si(OCH3)4、CH3Si(OCH3)3、HSi(OCH3)3、(CH3)2Si(OCH3)2、CH3SiH(OCH3)2、C6H5Si(OCH3)3、Si(OC2H5)4、CH3Si(OC2H5)3、(CH3)2Si(OC2H5)2、H2Si(OC2H5)2、C6H5Si(OC2H5)3、(CH3)2CHCH2Si(OCH3)3、CH3(CH3)11Si(OC2H5)3、CH3(CH2)15Si(OC2H5)3和CH3(CH2)17Si(OC2H5)3;硅氮烷,例如(CH3)3SiNHSi(CH3)3;特异性硅烷化试剂例如((CH3)SiNH)2CO和tert-C4H9(CH3)2SiCl(tert-C4H9为叔丁基);硅烷偶联剂;和硅烷化合物,例如HSC3H6Si(OCH3)3;以及其水解产物和经部分缩合而得到的物质。
硅烷偶联剂的实例包括乙烯基硅烷,例如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酰基硅烷,例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环氧硅烷,例如β-(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缩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氨基硅烷,例如N-β-(氨基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含氟硅烷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含氟硅烷化合物,例如CF3(CH2)2Si(OCH3)3、C6F13C2H4Si(OCH3)3、C7F15CONH(CH2)3Si(OC2H5)3、C8F17C2H4Si(OCH3)3、C8F17C2H4SiCH3(OCH3)2、C8F17C2H4Si(ON=C(CH3)(C2H5))3、C9F19C2H4Si(OCH3)3、C9F19C2H4Si(NCO)3、(NCO)3SiC2H4C6F12C2H4Si(NCO)3、C9F19C2H4Si(C2H5)(OCH3)2、(CH3O)3SiC2H4C8F16C2H4Si(OCH3)3和(CH3O)2(CH3)SiC9F18C2H4Si(CH3)(OCH3)2;和硅烷化合物,例如上述含氟硅烷化合物的水解产物和经部分缩合而得到的物质。
异氰酸酯硅烷化合物的实例包括(CH3)3SiNCO、(CH3)2Si(NCO)2、CH3Si(NCO)3、乙烯基甲硅烷基三异氰酸酯、C6H5Si(NCO)3、Si(NCO)4、C2H5OSi(NCO)3、C8H17Si(NCO)3、C18H37Si(NCO)3和(NCO)3SiC2H4(NCO)3。
本发明中硅烷组合物的缩合物树脂的实例包括固化性硅酮树脂,例如热固性(缩合型和加成型)硅酮树脂和光固化性硅酮树脂。其具体实例包括下述树脂。
热固性硅酮树脂中,缩合型固化性硅酮树脂包括通过提供例如聚二甲硅氧烷等在其末端具有硅醇基的聚硅氧烷作为基础聚合物,加入例如聚甲基氢硅氧烷等交联剂,并在例如有机锡催化剂等有机酸金属盐或胺等的存在下通过加热该混合物来进行缩合反应而合成的固化性硅酮树脂;通过以下聚二有机硅氧烷的反应而合成的固化性硅酮树脂,所述聚二有机硅氧烷为在其末端具有例如羟基或烷氧基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二有机硅氧烷;使以下硅醇发生缩合反应而合成的聚硅氧烷树脂,所述硅醇通过使三官能氯硅烷或多于三个的多官能氯硅烷水解而得到,或通过使三官能氯硅烷或多于三个的多官能氯硅烷与单官能氯硅烷或双官能氯硅烷的混合物水解而得到。
基于其形态,缩合型固化性硅酮树脂分为溶液型和乳液型。两者都可以有利地使用。
在热固性硅酮树脂中,加成型固化性硅酮树脂的实例包括通过以下方法合成的固化性硅酮树脂提供例如聚二甲硅氧烷等具有乙烯基的聚硅氧烷作为基础聚合物,加入聚二甲基氢硅氧烷作为交联剂,并在铂催化剂的存在下令它们反应并固化。
基于其形态,加成型固化性硅酮树脂分为溶剂型、乳液型和无溶剂型。任何类型均可以有利地使用。
由缩合型固化或加成型固化得到的热固性硅酮树脂的优选实例包括纯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硅酮环氧树脂、硅酮聚酯树脂、硅酮丙烯酸类树脂、硅酮酚醛树脂、硅酮聚氨酯树脂和硅酮三聚氰胺树脂。
光固化性硅酮树脂的实例包括使用光阳离子催化剂合成的固化性硅酮树脂;以及利用自由基固化机理合成的固化性硅酮树脂。还优选使用以下的一种改性的硅酮树脂,该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具有与硅原子键合的羟基或烷氧基等官能团的低分子量聚硅氧烷与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或三聚氰胺树脂等反应,以进行光固化反应而得到该树脂。可以仅使用一种光固化性硅酮树脂,或可以结合使用两种或多于两种的光固化性硅酮树脂。
作为所述固化性硅酮树脂,优选使用丙烯酰基改性的硅酮树脂(令丙烯酸类树脂与低分子量聚硅氧烷进行光固化反应而得到的树脂)或热固性硅酮树脂,其理由如下。
丙烯酰基改性的硅酮树脂包含了对通常用作成像材料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和聚酯树脂具有高化学亲合性的丙烯酸链;另一方面,该树脂还具有提供脱模性的硅酮树脂部分。因此,在单个分子中共存有容易与调色剂结合的部分和不易与调色剂结合的部分。因为这些部分分布均匀,所以可在分子水平上赋予图像定影性和图像剥离性。
当使用丙烯酰基改性的硅酮树脂时,可以通过适当地控制丙烯酰基改性硅酮树脂中丙烯酸链与硅酮链的比例和该树脂的固化条件等,生产具有合适表面硬度的转印片材。
因为上述原因,优选使用热固性硅酮树脂,特别是丙烯酰基改性的硅酮树脂。
作为所述固化性硅酮树脂,可以同时包含丙烯酰基改性的硅酮树脂和热固性硅酮树脂。
当同时包含丙烯酰基改性硅酮树脂和热固性硅酮树脂时,可以获得介于各树脂的性能之间的性能,并可以用各树脂之间的含量比率、固化条件、树脂的添加量等来控制所得的性能,从而可以更随意地控制图像定影性和图像剥离性。
当固化性硅酮树脂同时包含丙烯酰基改性硅酮树脂和热固性硅酮树脂时,各树脂之间以重量计的含量比率(丙烯酰基改性硅酮树脂与热固性硅酮树脂的重量比)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合适的比率可随所述固化性硅酮树脂的类型等因素而变化。通常,该比率优选为1/100至100/1,更优选为1/10至10/1。
此外,当该固化性硅酮树脂同时包含丙烯酰基改性硅酮树脂和热固性硅酮树脂时,该组合的优选实例包括丙烯酰基改性硅酮树脂和硅酮醇酸树脂的组合;丙烯酰基改性硅酮树脂和纯硅酮树脂的组合;丙烯酰基改性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和纯硅酮树脂的组合。
所述固化性硅酮树脂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来计优选为10000至1000000。该固化性硅酮树脂中苯基占全部有机基团的比例优选为0.1摩尔%至50摩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相对于每100份上述硅烷组合物的缩合物树脂固体含量,本发明中的硅酮硬膜材料进一步包含大约5至25份(更优选大约10至15份)的胶态氧化硅。当以该量使用胶态氧化硅时,图像接受层中不会出现裂缝,并且可以获得最佳的机械强度。
胶态氧化硅通常为水性分散液形式或水/有机溶剂中的分散体形式。生产胶态氧化硅的方法公开于例如美国专利第4914143号、美国专利第3986997号、美国专利第5503935号和美国专利第4177315号,其公开内容以参照的形式引入本文。
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观测时,所述胶态氧化硅具有小于大约10纳米(nm)的平均粒径。此外,以颗粒体积为计,至少大约80%的胶态氧化硅颗粒具有6~9nm的直径。
当仅在基体的一面上设置图像接受层时,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方法控制不具有图像接受层的基体表面的表面电阻率在生产作为基体的膜时,将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导电剂或导电性颗粒等加入树脂;用表面活性剂涂布作为基体的膜的表面;在作为基体的膜上蒸镀金属薄膜;或在粘合剂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等。
可用的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多胺、铵盐、锍盐、鏻盐和甜菜碱两性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磷酸烷基酯等;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脂肪酸酯等。这些表面活性剂中,因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目前所用的电子照相用带负电型调色剂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改善转印性。
上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季铵盐。所述季铵盐优选是由下列通式(I)代表的化合物通式(I) 通式(I)中,R1代表具有6至22个碳原子的烷基、烯基和炔基,R2代表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烯基和炔基。R3、R4和R5彼此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代表脂族基团、芳族基团和杂环基团。该脂族基团是指直链的、支化链的或环式的烷基、烯基和炔基。所述芳族基团是指苯单环芳基或稠合多环芳基。这些基团可以具有例如羟基等取代基。通式(I)中,A代表酰胺键、醚键、酯键或苯基,但是可以省略。X-是卤素元素、硫酸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包含取代基。
当本发明的成像材料转印片材包含脱模层时,图像接受层的厚度优选为2至25μm,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优选为小于或等于5g/25mm。当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小于或等于5g/25mm时,可以容易地通过加热和/或施压从图像转印片材将图像转印至该图像的被转印体(另一个基体膜)。所述粘合强度更优选为小于或等于4g/25mm。通过选择脱模层材料和图像接受层材料,可以将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设定为小于或等于5g/25mm的范围内的值。
本发明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的层构成没有特别限制,如上所述,只要它具有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的至少一面上的图像接受层即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基体和图像接受层之间设置有脱模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具有脱模层的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然而,本发明电子照相用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的构成不局限于如下显示的构成。
图2是显示本发明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另一个实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中显示的本发明图像转印片材包含基体110、脱模层130和图像接受层120。
在本发明图像转印片材的实例中,例如,在图像接受层120表面上形成经定影的反转图像(镜像),使得当将该定影的反转图像转印至图像承载体时该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为正转图像(正常图像)。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图像转印片材的各构成部件。
本发明图像转印片材可用的基体110不是必须具有透明性。在这里,透明性是指,例如,以一定程度透射位于可见光范围内的光线的性能。当本发明要求透明性时,如果从该基体上与具有图像的表面相反的表面透过基体110可以看到所形成的图像,则该透明性是足够的。这种程度的透明性使得可以容易地确认图像转印介质的对齐以及所印刷信息中的误差和位移等。
基体110的优选实例包括纸(例如普通纸和涂布纸)、金属(例如铝)、塑料和陶瓷(例如氧化铝)。基体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选自已知的基体形式。该基体优选是膜形式。
所述纸可以是化学纸浆。化学纸浆的实例包括阔叶树漂白牛皮纸浆、阔叶树未漂白牛皮纸浆、阔叶树漂白亚硫酸盐纸浆、针叶树漂白牛皮纸浆、针叶树未漂白牛皮纸浆、针叶树漂白亚硫酸盐纸浆和例如碱法纸浆等原生漂白化学浆(该化学浆通过对木材和其它纤维原料进行化学处理,然后对它们进行漂白处理而制得)。其中,特别优选具有高白度的浆料。此外,回用纸浆的实例包括通过使装订厂、印刷厂、裁纸点等处产生的上白、特白、中白、白损纸等未印刷废纸解离而得到的回用纸浆,以及通过使以下的废纸解离然后充分脱墨而得到的回用纸浆通过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或凹版印刷等印刷的或用电子照相法、热敏法、热转印法、压敏记录纸、喷墨记录法、复写纸等印刷的上质纸、上质涂布纸、中质纸、中质涂布纸、磨木浆纸等印刷过的废纸;以水性油墨或油性油墨、铅笔等书写过的废纸;和废新闻纸。其中,特别优选具有较高白度并包含较少杂质的回用纸浆。
作为基体110,可以优选使用塑料膜。以往已经将聚氯乙烯用作卡片用基体(芯)材料。然而,已经开始将聚氯乙烯视为对环境不利的物质。这是因为聚氯乙烯作为可燃性废物燃烧时产生了二噁英。结果,越来越少地使用聚氯乙烯。用于本发明的塑料膜材料不存在该问题。本发明中,考虑到与使用氯有关的问题,可以使用例如上述的无氯基体。还优选使用通过将例如聚酯或EVA等热熔性粘合剂加入上述聚苯乙烯树脂膜、ABS树脂膜、AS(丙烯腈-苯乙烯)树脂膜、PET膜或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膜而得到的膜。
与PETG树脂结合使用的材料可以是上述塑料膜、其它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或具有透明性的陶瓷。可以通过掺入颜料或染料等来使该材料着色。基体110可以是膜状或板状。基体110可具有使该基体呈刚性的厚度,或具有使该基体足够牢固的厚度以得到通常为图像转印片材所需的强度。
为了防止在图像定影时附着于定影部件或缠绕定影部件,图像接受层120可以包含天然蜡或合成蜡(均为对定影部件的附着性较弱的材料)、或脱模剂例如脱模性树脂、反应性硅酮化合物或改性硅油。
所述蜡的具体实例包括天然蜡,例如巴西棕榈蜡、蜂蜡、褐煤蜡、石蜡和微晶蜡;合成蜡,例如低分子量聚乙烯蜡、低分子量氧化聚乙烯蜡、低分子量聚丙烯蜡、低分子量氧化聚丙烯蜡、高级脂肪酸蜡、高级脂肪酸酯蜡和Sasol(南非煤、石油与天然气公司)蜡。可以仅使用一种蜡,或可以结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蜡。
如上所述,图像接受层可以包含脱模性树脂。脱模性树脂可以选自硅酮树脂;氟树脂;或作为硅酮树脂和各种树脂的改性树脂的改性硅酮树脂,例如聚酯改性的硅酮树脂、氨基甲酸酯改性的硅酮树脂、丙烯酰基改性的硅酮树脂、聚酰亚胺改性的硅酮树脂、烯烃改性的硅酮树脂、醚改性的硅酮树脂、醇改性的硅酮树脂、氟改性的硅酮树脂、氨基改性的硅酮树脂、巯基改性的硅酮树脂和羧基改性的硅酮树脂;热固性硅酮树脂;和光固化性硅酮树脂。
上述改性硅酮树脂具有对作为成像材料的树脂颗粒的亲和性,该成像材料包含调色剂树脂或热熔性树脂。因此,所述改性硅酮树脂和成像材料可适宜地彼此互溶、彼此相容,并且受热时可彼此混合。因此,调色剂中包含的颜料的颜色可得到充分显现。此外,可以认为,由硅酮树脂赋予的脱模性能,可以防止定影部件和转印片材之间在热熔时的附着。
此外,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降低附着性,图像接受层120中可以包含反应性硅烷化合物和改性硅油。已经发现反应性硅烷化合物与图像接受层120中包含的树脂反应,同时与所述改性硅油反应,由此,反应性硅烷化合物和改性硅油的组合显示出的脱模性能强于得自作为液体润滑剂的硅油的脱模性能。此外,该组合经历固化反应而稳定地在图像接受层中作为脱模剂而固定化,即使当该脱模剂经受机械磨损、溶剂抽提等时也不会从图像接受层上脱落。
与由热熔性树脂制成的树脂颗粒的情况类似,蜡或脱模性树脂可以颗粒状态等存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在使用之前,将蜡或脱模剂加入、分散于热熔性树脂中,并与之混合,从而将其掺入该热熔性树脂。
如上所述,图像接受层120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108至1.0×1013Ω。为了将表面电阻率设定在该范围内,可以将高分子导电剂、表面活性剂、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等作为上述的电荷控制剂加入图像接受层。此外,为了改善转印性,优选将消光剂加入图像接受层120和除图像接受层以外的涂层(在下文中,有时将图像接受层和设置在基体表面的除图像接受层以外的涂层统称为“涂层”)。
构成上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ZnO、TiO、TiO2、SnO2、Al2O3、In2O3、SiO、SiO2、MgO、BaO和MoO3。可以仅使用一种金属氧化物,或可以使用两种或多于两种的金属氧化物。优选金属氧化物包含杂元素。其实例包括包含(掺杂)铝(Al)或铟(In)等的ZnO;掺杂铌(Nb)或钽(Ta)等的TiO;掺杂锑(Sb)、铌(Nb)或卤素元素等的SnO2。其中,掺杂Sb的SnO2因为其导电性几乎不随时间改变并具有更高稳定性,所以是特别优选的。
润滑性树脂可用作消光剂。润滑性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烯烃,例如聚乙烯;和氟树脂,例如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TEFLON(注册商标))。其具体实例包括低分子量聚烯烃蜡(例如,分子量为1000至5000的聚乙烯蜡)、高密度聚乙烯蜡、石蜡和微晶蜡。
氟树脂的实例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液。
设置在基体110表面上的图像接受层120的膜厚度优选为0.1~20μm,更优选1.0~10μm。
作为填料,可以同时使用不同于上述无机颗粒的无机颗粒(例如SiO2、Al2O3、滑石或高岭土)和珠状塑料粉末(例如交联型PMMA、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苯乙烯)。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根据其用途,图像接受层120中包含具有抗菌性的物质(抗菌剂)。可以加入的材料选自在组合物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并且不会在经受光照射时变性的抗菌性物质。
该抗菌剂可以是有机物质。其实例包括氰硫基化合物、碘代炔丙基衍生物、异噻唑啉酮衍生物、三卤代甲基硫化合物、季铵盐、缩二胍化合物、醛、酚、苯并咪唑衍生物、氧化吡啶、N-碳酰苯胺和二苯醚。
作为选择,该抗菌剂可以是无机物质。其实例包括沸石、硅胶、玻璃、磷酸钙、磷酸锆、硅酸盐、氧化钛和氧化锌。
无机抗菌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1~10μm,更优选为0.3~5μm。基本上,该抗菌剂优选暴露在图像接受层120的表面上。因此,根据最外层涂层的膜厚度来选择所用的抗菌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当体积平均粒径过大时,抗菌剂从该涂层上脱落(落粉),并且膜表面易受损。
此外,基于构成最外层涂层的树脂,上述抗菌剂在最外层涂层中的含量优选为0.05重量%~5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3重量%。
本发明中,图像接受层120优选包含抗氧化剂。该抗氧化剂可以是可商购的抗氧化剂。所加入的抗氧化剂选自具有良好分散稳定性并且不会在经受光照射时变性的抗氧化剂。其实例包括含磷抗氧化剂、含硫抗氧化剂、酚类抗氧化剂和位阻胺类抗氧化剂。
可以仅使用一种抗氧化剂,或可以使用两种或多于两种的抗氧化剂组成的混合物。
此外,本发明中,图像接受层120优选包含紫外线吸收剂。该紫外线吸收剂选自在组合物中具有良好分散稳定性并且不会在经受光照射时变性的紫外线吸收剂。该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是有机物质。该有机物质的实例包括水杨酸酯,例如水杨酸苯酯、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和水杨酸对辛基苯酯;二苯甲酮类,例如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苯并三唑类材料,例如2-(2′-羟基-5′-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和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和氰基丙烯酸酯类,例如2-乙基己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和乙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
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是无机物质。该无机物质的实例包括氧化锌或氧化钛的氧化物颗粒;和例如氧化铁或氧化铈等金属氧化物的颗粒。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特别优选为有机材料。当加入紫外线吸收剂时,基于100重量份具有反应性双键的化合物,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为0.01至40重量份,优选0.1至25重量份。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图像,优选使用两种或多于两种的不同类型的紫外线吸收剂。有时还优选加入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或抗氧化剂。
为了改善电子照相装置中图像转印片材的传送性,有必要使用上述颗粒等以降低膜表面上的摩擦。实际使用中,转印片材表面上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小于或等于2,更优选小于或等于1。转印片材表面上的动摩擦系数优选为0.2至1,更优选0.3至0.65。
图像接受层120包含树脂,并优选进一步包含颗粒。用下列方法在基体110的表面上形成图像接受层120和除图像接受层120以外的涂层。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各层使用有机溶剂或水来混合树脂和其它选择性的成分(例如根据需要选择的颗粒);用超声仪、振摇旋转器(waverotor)或例如磨碎机或砂磨机等设备对该混合物进行分散处理,以形成均匀的分散液(涂布液);将该涂布液直接涂布或浸渍基体110的表面。
涂布或浸渍涂布液的方法可以为通常使用的方法,例如刮涂法、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涂法、涂边法、气刀涂布法、幕涂法或辊式涂布法。
当图像转印片材在基体两面具有涂层时,可以先涂布任一表面,或可以同时涂布两面。
然而,制备涂布液时,优选使用可溶解基体110的表面的良溶剂。当使用该良溶剂时,可溶解基体110的表面并且其自身可用作粘合剂树脂,从而提供非常强的粘合;结果,使颗粒容易保持稳定。
术语“可溶解基体110的表面的良溶剂”是指可以以一定程度溶解基体110的表面的溶剂,该溶解程度使得该溶剂接触基体110的表面时,对基体110施加一定作用以致轻微溶解基体110的表面(除去溶剂后可在该表面上观察到轻微的云斑等)。
从该观点出发,基体110上形成涂层的一侧的表面优选包含与通常用于涂布液的溶剂相容性优异的PETG树脂。更优选该表面由该树脂覆盖。
使基体表面中包含的PETG树脂和涂层中包含的树脂相互混合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选自已知用于制备涂布液的溶剂。其具体实例包括芳香烃,例如甲苯和二甲苯;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和氯苯;酮,例如甲基乙基甲酮和环己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这些溶剂中的一些溶剂的混合物;或通过将这些溶剂中的任何溶剂与不良溶剂混合而得到的混合溶剂。
在基体110表面上形成涂层时的干燥可通过风干来进行。作为替代方案,可以容易地通过加热来干燥该涂层。干燥方法可以为通常使用的方法,例如将具有湿涂层的基体110放入烘箱的方法、令其通过烘箱的方法或使其接触加热辊的方法。
为了在转印片材上成像而进行定影时,通过同时施加热量和压力来将调色剂定影在图像接受层表面上。同时,使该调色剂接触定影部件。因此,如果该调色剂具有低粘度、对定影部件的高亲合性等,一部分调色剂会被转移至定影部件而作为油墨沾污残留在该定影部件上,从而导致定影部件劣化。结果,还缩短了定影单元的使用寿命。因此,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必须使得将调色剂图像充分定影在转印片材上以防止定影部件的油墨沾污。
本发明中,设置在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表面上的图像接受层的表面可以较好地粘附调色剂,调色剂在不高于调色剂熔融变粘的温度下充分定影在转印片材的表面上。
因此,本发明中,在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优选在转印片材表面(成像的表面)的温度不高于该调色剂的熔融温度的条件下进行。考虑到普通调色剂的熔融温度,定影时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的表面温度优选为小于或等于130℃,更优选小于或等于110℃。
即使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定影,定影温度也可能处于转印片材的基体发生热变形的温度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转印片材的挺度降低,并且转印片材容易缠绕在定影装置的加热辊周围。在这种情况下,传送时优选在转印片材上叠加纸等以便加强转印片材在定影装置中的挺度或对定影装置内部进行改造或调整,使得膜边缘部分接触导向装置。
定影时,图像接受层的非图像区域也接触定影部件。因此,图像接受层优选具有高剥离性。考虑到确保该高剥离性,还优选图像接受层中存在颗粒。
如上所述,当适当地选择基体和图像接受层的构成和材料等时,使用本发明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得到的图像在高设计导向的印刷品所需的图像品质(有关色彩、光泽性、遮盖性能等)方面表现优异,不会出现由刮伤或异物等所致的图像缺陷,而且即使是在户外使用时也具有充分的耐热性和耐光性。在本发明图像转印片材上成像时,图像转印片材在重复成像循环期间是稳定的,即使使用无油调色剂也可以防止出现油墨沾污。
(图像记录介质和生产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下面,将描述其上具有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上述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而形成的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此处,术语″图像记录介质″是指在其上已经形成(记录)图像的介质。
本发明图像记录介质是用以下方法得到的图像记录介质,该方法包括提供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片材包含基体和图像接受层,以电子照相法在该图像接收层上形成所需图像的镜像;通过加热和施压将具有所述镜像的表面粘附至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以及,冷却并固化成像材料后,将所述基体从所述图像接受层上剥离。结果,该成像材料被转印至所述图像承载体。用这种方式记录了图像信息。所述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是本发明的上述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
所述图像承载体可以是塑料片材。图像承载体上至少要转印图像的一侧可以由包含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或含乙二醇、对苯二甲酸或1,4-环己烷二甲醇作为共聚物成分的共聚物的材料形成。图像记录介质可以包含能够以电方法、磁方法、光学方法或其组合来记录并再现信息的信息芯片。该芯片可以是集成电路(IC)芯片。该信息可以是可变信息。该可变信息可以是个人信息。图像转印片材中,可以在所述基体的两面上设置图像接受层。此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图像承载体的两面均具有通过使用所述图像转印片材而形成的图像。
所述图像记录介质可以是(1)一种图像记录介质,例如图像片材或图像板材。这种类型的图像记录介质是用包括通过热压粘合将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成像材料转印片材上的图像转印至图像承载体的方法得到的。转印之前,已经在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的表面上形成与所述信息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作为替代方案,图像记录介质可以是(2)一种图像记录介质,例如信息记录介质。该类图像记录介质储存有预定的信息并可以与外部设备以接触或非接触的方式通讯。该图像记录介质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信息芯片,该芯片使得可使用电系统、磁系统和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种系统来读取所述信息。所述信息芯片可以布置在图像承载体中的至少一个位置。该类图像记录介质的实例包括IC卡、磁卡、光卡和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卡片。
在上述方案(1)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中,所述调色剂图像没有特别限制,该调色剂图像可以为这样的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作具有某种识别功能的信息,例如包含图像信息或文本信息的调色剂图像。此外,该调色剂图像中包含的信息不一定是视觉上可识别的,也可以是通过机械方法可识别的。
上述方案(2)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信息记录介质)中,所述信息芯片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该信息芯片储存了具有某种识别功能的信息并且该信息可以通过使用电系统、磁系统和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种系统来读取即可。该信息芯片可以是只读型。作为替代方案,根据需要,该信息芯片可以是在其上可以读写(包括″重写″)信息的信息芯片。该信息芯片的具体实例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电路)。
当上述信息芯片用作图像记录介质的信息来源时,不需要全部调色剂图像或一部分调色剂图像具有任何有识别功能的信息。
调色剂图像或信息芯片保持的信息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该信息可识别即可。该信息可以包含可变信息。术语″可变信息″是指这样的信息域当以相同规格或标准生产多个图像记录介质时,各图像记录介质上记录的具体信息有所不同。
例如,当调色剂图像包含可变信息时,调色剂图像中对应于该可变信息的部分可以在各个图像记录介质之间有所变化。
此外,所述可变信息可以包含个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信息记录介质)适用于现金提款卡、员工卡、学生证、个人会员证、居民身份证、各种驾驶执照、各种资格证书等。当该图像记录介质用于这些用途时,个人信息的实例包括脸部照片、身份证明用图像信息、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和其组合。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通过以下方法制得,该方法包括在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中具有图像接受层的一侧的表面上以电子照相法形成由成像材料制成的所需图像的镜像。
在图像承载体上叠加所述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以使该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与所述定影的镜像得以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层叠组件;对所述层叠组件进行热压粘合;和冷却并固化所述成像材料后,将所述转印片材的基体从所述图像接受层处剥离,以便将所述成像材料转印至所述图像承载体,从而记录所述图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以类似于上述的方式将图像从所述图像转印片材转印至所述图像承载体的两面。该实施方案中,在转印片材上成像后,将两个图像转印片材布置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两面上,以使该图像承载体得以夹在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之间。
所述转印片材中,可以将图像接受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两面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以下方法由单个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制成两个图像记录介质,该方法包括在两面均具有图像接受层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本发明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的两面上以电子照相法形成由成像材料制成的所需图像的镜像;在所述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上叠加两个图像承载体,以使所述的两面均具有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得以夹在所述的两个图像承载体之间,从而形成层叠组件;对所述层叠组件进行热压粘合;和冷却并固化所述成像材料后,将所述图像接受层从所述转印片材的基体处剥离,以便将所述成像材料转印至所述图像承载体,从而记录所述图像。
为了在所述转印片材上以电子照相法成像,首先使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图像负载体)的表面均匀地具有所充的电荷,然后根据图像信息将该表面曝光以形成与所述曝光相对应的静电潜像。然后,从显影单元将作为成像材料的调色剂供给至感光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从而用所述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并使其变得目视可见(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片材中具有图像接受层的一侧的表面。最后通过加热、施压等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在图像接受层表面上定影,并从电子照相装置中送出所述转印片材。
当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时,将成像表面(设置有图像接受层这一侧的表面)叠加在包含集成电路芯片等的图像承载体上,并转印所述图像。因此,在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上形成的图像必须是反转图像(镜像图像)。因此,当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时,用于感光体表面的曝光的图像信息优选是所需图像的镜像的信息。
用于本发明的图像承载体由金属、塑料或陶瓷等制成,并优选是片状。
用于本发明的图像承载体优选是塑料片材,并优选是不透明的。当不透明的图像承载体用于形成图像记录介质时,可以容易地看到其上所形成的图像。白化的塑料片材是所述图像承载体的代表性实例。
上述塑料片材所用的树脂可以是以上所述的作为用于电子照相用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的基体的树脂实例的任何树脂。该塑料片材优选是聚乙酸酯膜、三乙酸纤维素膜、尼龙膜、聚酯膜、聚碳酸酯膜、聚苯乙烯膜、聚苯硫醚膜、聚丙烯膜、聚酰亚胺膜、玻璃纸或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膜。
上述各种塑料膜中,优选的是聚酯膜。该聚酯膜优选是被称为PETG的膜。该PETG膜可通过用1,4-环己烷甲醇组分代替PET(由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形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原料中大约一半的乙二醇组分,然后进行共聚合而得到。还优选通过将聚碳酸酯混入PETG以形成合金而得到的聚酯膜、作为未经过双轴拉伸的PET的被称为A-PET的非晶态聚酯等。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图像承载体上至少要转印图像的表面包含PETG。当该表面包含PETG时,所转印的成像材料(调色剂)可以几乎完全地埋入该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结果,最终图像记录介质的表面形状可以与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的脱模层的表面形状相同。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所述图像承载体优选是无氯的。因此,下列材料也是优选的通过将例如聚酯或EVA等热熔性粘合剂加入聚苯乙烯树脂片材、ABS树脂片材、AS(丙烯腈-苯乙烯)树脂片材、PET片材或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片材而得到的片材。
作为使塑料增白的方法,可以采用在膜中混合白色颜料的方法。所述白色颜料可以是,例如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钙等金属氧化物的颗粒;有机白色颜料;或聚合物颗粒。还可以对塑料片材的表面进行喷砂或压印等,以此使该塑料片材表面具有不平整性。该不平整性会导致光的漫反射,从而使该塑料片材增白。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图像承载体,优选使用厚度为75~1000μm的塑料片材,更优选使用厚度为100~750μm的PETG片材。
本发明中,当最终图像记录介质用作IC卡等时,在其内部或表面上具有半导体电路的图像承载体可以用作所述图像承载体。
在图像承载体中并入半导体电路的方法可以是在用于构成图像承载体的片材之间插入其上固定了半导体电路的片(被称为插入物(inlet)),然后通过热熔粘合进行热压以便将它们集成的方法。还可以利用的方法是,在不使用插入物片材的情况下直接布置半导体电路,然后采用与上述相同的方式通过热熔粘合将图像承载体和半导体电路集成。
代替使用上述热熔粘合,还可以在并入半导体电路的过程中,使用例如热熔粘合剂等粘合剂,以使构成图像承载体的片材互相粘合。然而,该图像承载体的生产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而可以是例如将半导体电路并入IC卡的任何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布置半导体电路来使所述半导体电路暴露在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上,而不是处于图像承载体的内部,只要该图像承载体在实践中可用作图像记录介质即可。
当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用作磁卡等时,可根据需要埋入天线、磁条、外部端子等。此外,可以在该图像记录介质上印刷磁条、全息图等,或可以在该图像记录介质上压印必要的文本信息。
可以通过手持将所述该转印片材和图像承载体对齐来进行所述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和图像承载体的重叠,或可以通过将具有所形成的图像的转印片材和图像承载体相继传送至整理托盘(collation tray)等并自动地将它们对齐来进行所述重叠。
在所述热压粘合中,其压粘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以往已知的各种层压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因此,可以使用以往已知的各种层压装置中的任何一种。其中,优选使用通过加热进行层压的热压法。例如,可以用传统的层压技术和层压装置来进行所述压粘,即,使包含转印片材和图像承载体的层叠组件穿过可加热的一对热轧辊之间的压合部(辊隙部),以便使该层叠组件热熔融至一定程度,由此进行熔融粘合。
在用于热压粘合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上形成的图像可以是未定影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当将热压粘合温度设定在略高于该图像已进行定影的情况下的温度时,调色剂的颜色显示良好。
该层叠组件经过热压粘合且成像材料冷却固化后,将图像转印片材的基体从图像接受层处剥离,以便将成像材料转印至图像承载体。以这种方式记录所述图像以形成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
在剥离前的一刻,该层叠组件的温度具体是等于或低于该调色剂充分固化的软化温度的温度,该温度可以例如等于或低于成像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剥离前的一刻,该层叠组件的温度优选是室温至30℃。将转印片材的基体从图像接受层处剥离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抓住转印片材的末端并将基体逐渐从图像接受层上剥离。当对在基体和图像接受层之间具有脱模层的图像转印片材的基体进行剥离时,“对基体进行剥离”这一措词是指将其上具有基体的脱模层剥离的过程。因此,本说明书中,当图像转印片材在基体和图像接受层之间具有脱模层时,“将基体从图像接受层处剥离″这一措词是指将其上具有基体的脱模层从图像接受层处剥离的过程;“将图像接受层从基体处剥离”这一措辞是指将图像接受层从其上具有基体的脱模层处剥离的过程。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具体实例。图3a和图3b显示了图解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在其生产过程中热压粘合之前的状态,和该图像记录介质在热压粘合及剥离后的实例的横截面图。图3a和3b中,附图标记100指示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附图标记200指示图像承载体(图像记录介质)。
图3a图解了层叠组件,该层叠组件通过在作为被转印体的图像承载体200(PETG片材)上叠加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100而形成。热压粘合之前,成像材料(调色剂)140存在于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120这一面上,或图像接受层120和图像承载体200之间的界面上。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热压粘合并剥离后,成像材料140完全埋入图像承载体200的表面和图像接受层120中。因此,图像承载体200的表面几乎与在其上存在成像材料140的区域齐平。因此,所得的图像记录介质所具有的触感与通过在其上直接印刷而得到的图像记录介质的触感相同。此外,成像材料140不容易脱落。
通过剥离得到的图像记录介质可以直接用作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然而,当在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上形成多个分开的图像时,可以对应各图像而将所得到的图像记录介质切割,从而形成预定尺寸的多个图像记录介质。
(图像记录介质的生产装置)下面,将描述本发明图像记录介质的生产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的生产装置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并采用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生产方法。该装置包含转印片材储存部分、成像部分、图像承载体储存部分、定位部分、热压粘合部分和剥离部分。所述转印片材储存部分装有至少在其一面上具有图像接受层的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所述成像部分以电子照相法在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面一侧上形成由成像材料制成的作为镜像的图像。所述图像承载体储存部分装有图像承载体。所述定位部分通过在图像承载体的至少一面上叠加所述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使该图像承载体的一面接触所述转印片材上具有图像的表面,从而形成层叠组件。所述热压粘合部分对所述层叠组件施加热量和压力,从而进行热压粘合。所述剥离部分在成像材料冷却并固化后,将所述转印片材的基体从所述图像接受层处剥离,以便将所述成像材料转印至所述图像承载体,从而记录图像。
图4为图解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的生产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中显示的图像记录介质生产装置10包括成像装置12、整理装置14(定位部分)、层压装置16(热压粘合部分)和剥离装置17(剥离部分)。
成像装置12包括例如,转印片材堆垛机18(转印片材储存部分);成像部分20;传送通路24,转印片材22从转印片材堆垛机18经过该通路被传送至成像部分20;以及传送通路26,转印片材22从成像部分20经过该通路被传送至排出口28。省略其它部件的说明。
转印片材堆垛机18储存着转印片材22,并包括搓纸辊和进纸辊,该搓纸辊和进纸辊类似于通常进纸装置中设置的搓纸辊和进纸辊。使进纸辊等按指定速度旋转,以便将转印片材22传送至成像部分20。
成像部分20包括已知电子照相装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形成潜像的潜像负载体;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使用至少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以用于显影该潜像,从而得到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用于将所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片材22;以及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对转印至转印片材22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施压,从而使该图像定影。
传送通路24、26包括包括驱动辊对(drive roller pair)和导向装置(未显示)在内的多个辊对。传送通路26具有用于使转印片材22的传送方向反转的反转通路26a。在传送通路26和反转通路26a之间的分叉点附近,设置用于改变转印片材22的引导方向的凸轮32。当转印片材22进入反转通路26a然后回到传送通路26时,转印片材22的传送方向被反转,并且转印片材22的上下表面被翻转。
整理装置14包括塑料片材(图像承载体)堆垛机34;整理托盘36(定位部分);传送通路40,塑料片材38(图像承载体)从塑料片材(图像承载体)堆垛机34经过该通路被传送至整理托盘36;以及传送通路42,从成像装置12的排出口28送出的转印片材22经过该通路被供给至整理托盘36。
互相平行地设置以下的排出部分并使其在垂直方向上隔开用于将塑料片材38供给至整理托盘36的传送通路40的排出部分和用于将转印片材22供给至整理托盘36的传送通路42的排出部分。
传送通路40和42各自可以包括平滑板状部件和用于在该平滑板状部件的表面上传送转印片材22的传送辊,或可以包含旋转的带状传送部件。并且,采用与转印片材22从成像装置12的排出同步或与塑料片材38的排出同步的方式,使该传送辊或带旋转以便将转印片材22或塑料片材38传送至整理托盘36。
塑料片材堆垛机34(图像承载体储存部分)储存着塑料片材38,并包括搓纸辊和进纸辊,该搓纸辊和进纸辊类似于通常进纸装置中设置的搓纸辊和进纸辊。在整理托盘36移动至塑料片材堆垛机34的排出口后立刻使进纸辊等旋转,以便将塑料片材传送至整理托盘36。
为了从传送通路40的排出部分和传送通路42的排出部分分别供给塑料片材38和转印片材22,整理托盘36可以具有例如以下所述的结构,该结构中整理托盘36的末端的一部分连接于垂直安装的(附图中从上到下)皮带的外表面,并且整理托盘36随着皮带的旋转运动而垂直移动。所述垂直移动系统不局限于该实例,可以是电动机驱动的系统或其它任何已知的系统。还为整理托盘36设置了定位装置(未显示),并且该定位装置使已经重叠的塑料片材38的边缘与转印片材22的边缘对齐。
整理托盘36具有临时固定装置44,该装置可临时固定由塑料片材38分开的两个转印片材22。该临时固定装置例如包括由金属制成可以用加热器加热的一对突出物,当用加热的一对突出物固定住所堆叠的片材的边缘附近时,通过该堆叠片材边缘附近的热熔合,可以临时性地将由塑料片材38分开的两个转印片材22互相固定。
采用热熔合的临时固定方法不局限于使用一对热突出物的方法,可以是任何其它现有的方法,例如使加热的针状部件在垂直方向上刺穿所述片材的方法或者以载有超声波振动器的部件固定住该片材以便用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热量进行熔合的方法。此外,片材的临时固定方法可以是在不使用热量的情况下以机械方式限制其相互移动的方法,例如使用订书针等来固定片材的方法或使用可沿着传送通路与片材一起移动的夹具的方法。
当在用于从整理托盘36将层叠组件传送至层压装置16的传送通路上设置临时固定装置44时,必须使临时固定装置44具有以下结构该结构使得临时固定装置44仅在进行临时固定时配置于整理托盘36的末端,并且临时固定装置44在任何其它时间能够从传送通路退回。
层压装置16可以采用例如使用一对皮带46的皮带辊隙系统。每个皮带46由热压辊48和拉紧辊50绷紧。附图标记52和54代表辊。
用于层压装置16的热压粘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通常已知的各种层压技术和层压装置中的任一种进行热压粘合。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的传统层压技术和层压装置其中,使该层叠组件通过由一对夹辊等形成的辊隙部分,以便使该层叠组件热熔合至一定程度,并如此进行热熔粘合。还可以用热压技术和热压装置进行压粘。
剥离装置17包括例如空气喷射喷嘴19和导向装置21a和21b。可以在塑料片材传送通路的下游侧设置排出托盘56。
首先,在成像装置12中,从转印片材堆垛机18将需压粘至塑料片材38的背面(附图中的下侧)的第一转印片材22a(转印片材22)通过传送通路24供给至成像部分20。然后,以电子照相法将预定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并定影在第一转印片材22a的正面(附图中的上侧),从而形成定影图像(成像工序)。因为在第一转印片材22a的正面上形成定影图像,所以通过传送通路26将第一转印片材22a直接传送至排出口28,并送入整理装置14。
然后,在整理装置14中,通过整理装置14的传送通路42将第一转印片材22a供给至整理托盘36。在这里,在第一转印片材22a的图像表面朝上的同时,将已离开传送通路42的排出部分的第一转印片材22a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供给至整理托盘36。
然后,将整理托盘36降至靠近传送通路40的排出部分,并从塑料片材堆垛机34将塑料片材38通过传送通路40供给至整理托盘36。在这里,将已离开传送通路40的排出部分的塑料片材38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供给至整理托盘36,从而叠加在第一转印片材22a上。
然后,在成像装置12中,从转印片材堆垛机18将需压粘至塑料片材38的正面(附图中的上侧)的第二转印片材22b通过传送通路24供给至成像部分20。随后,以电子照相法将预定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并定影于第二转印片材22b的正面(附图中的上侧)上,从而形成定影图像(成像工序)。因为在第二转印片材22b的正面上形成定影图像,所以将第二转印片材22b通过传送通路26进入反转通路26a一次,然后使第二转印片材22b返回传送通路26,直至被传送至排出口28,然后进一步将其传送至整理装置14。
此时,驱动凸轮32以便将其端部放于传送通路26和反转通路26a之间的分叉点附近的传送通路26上,并且当第二转印片材22b到达凸轮32端部时改变第二转印片材22b的传送方向,以便将第二转印片材22b引导并传送至反转通路26a。在第二转印片材22b到达反转通路26a后,使驱动辊(未显示)以反方向旋转,从而以反方向传送第二转印片材22b通过反转通路26a,这样,使第二转印片材22b返回到传送通路26。因此,在前端和后端以及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取向上,返回到传送通路26的第二转印片材22b的取向与进入反转通路26a之前的第二转印片材22b的取向相反。因此,从反转通路26a返回的第二转印片材22b的图像表面朝下(附图中的下侧)。
然后,在整理装置14中,通过整理装置14中的传送通路42将第二转印片材22b供给至整理托盘36。在这里,在第二转印片材22b的图像表面朝下的同时,将已离开传送通路42的排出部分的第二转印片材22b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供给至整理托盘36,从而叠加在塑料片材38上。
因此,依次将图像表面朝上的第一转印片材22a、塑料片材38和图像表面朝下的第二转印片材22b供给至整理托盘36,并且将它们相继叠加(定位工序)。该层叠组件中,第一转印片材22a的图像表面和第二转印片材22b的图像表面分别接触塑料片材38的相反表面。
然后,用定位系统(未显示)在整理托盘36上将第一转印片材22a的边缘、塑料片材38的边缘和第二转印片材22b的边缘对齐,然后用临时固定装置44临时固定该堆叠片材的边缘。随后,将堆叠片材送至层压装置16。转印片材22和塑料片材38具有相同尺寸,因此通过将该堆叠片材的边缘对齐来进行定位。
然后,在层压装置16中,使由第一转印片材22a、塑料片材38和第二转印片材22b组成的层叠组件通过一对皮带46之间的辊隙进行热压粘合,将塑料片材38与第一转印片材22a和第二转印片材22b热压粘合(热压粘合工序)。
然后将经过热压粘合的层叠组件送至剥离装置17。塑料片材38例如在前右侧边缘有切口,第一转印片材22a和第二转印片材22b在该部分互相面对,并且在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而未粘附至塑料片材38。当层叠组件的前端接近空气喷射喷嘴19时,从该喷嘴喷射压缩空气。使第一转印片材22a的边缘和第二转印片材22b的边缘从塑料片材38升起,将导向装置21a和21b的端部插入第一转印片材22a和塑料片材38之间以及第二转印片材22b和塑料片材38之间。进一步地,随着该层叠组件的传送,在沿着导向装置21a和21b的方向上传送这两个转印片材,以便从塑料片材38上剥离这两个转印片材。结果,将所述转印片材从塑料片材38处剥离。
将塑料片材38排出至排出托盘56,以得到已记录的塑料片材。当在塑料片材上形成多个单独的图像时,对应于各图像将该塑料片材切开,以形成具有预定尺寸的塑料片材。
随后使第一转印片材22a和第二转印片材22b通过通路(未显示),以排出至转印片材排出托盘57。可以将排出的转印片材返回到转印片材堆垛机以用于再次图像记录。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图像记录介质的生产装置中,分别在两个转印片材22的一面上以电子照相法成像,并使这两个转印片材22的图像表面在由塑料片材38分开的同时又互相面对。然后,进行热压粘合,再将该转印片材剥离。因此,可以使用作为成像装置的设备在塑料片材上以高生产性印刷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其中该装置可以通过对传统电子照相装置进行微小的改造而得到。
此外,在用于从成像部分20将转印片材22传送至成像装置12中的排出口28的传送通路26中间,设置反转通路26a。需供给至整理托盘36下侧的第一转印片材22a在被传送时不进入反转通路26a,而使需供给至上侧的第二转印片材22b在被传送时进入反转通路26a,将其正面和背面翻转。通过用这样的方式有选择地翻转转印片材22的正面和背面,可以连续进行定位,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在塑料片材上进行印刷。
实施例在下文中,将使用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决不仅限于下列实施例。下列说明中,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术语″份″是指重量份。
实施例1按下述方法生产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转印片材1)。在下文中,将描述该生产方法的每个工序。
(脱模层涂布液1的制备)将20份包含有机硅烷缩合产物、三聚氰胺树脂和醇酸树脂的硅酮硬膜剂(由GE Toshiba Silicone生产;SHC900,固体含量30重量%)加入至30份通过以10∶90的重量比混合环己酮和甲基乙基甲酮而得到的溶液,并充分搅拌该混合物以制备脱模层涂布液1。
(图像接受层涂布液1的制备)将20份聚酯树脂(由东洋纺织社生产;VYLON 200)、1份交联丙烯酸类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500,体积平均粒径为5μm)和0.6份电荷控制剂(由日本油脂社生产;Elegan 264 WAX)加入至80份通过以10∶90的重量比混合环己酮和甲基乙基甲酮而得到的溶液,并充分搅拌混合物以制备图像接受层涂布液1。
(电阻调节层涂布液1的制备)将20份聚酯树脂(由综研化学社生产;FORET 4M,固体含量30重量%)、0.6份交联丙烯酸类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300,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和0.3份电荷控制剂(由日本油脂社生产;ELEGAN 264 WAX)加入至80份以10∶90的重量比混合环己酮和甲基乙基甲酮而得到的溶液,并充分搅拌该混合物以制备电阻调节层涂布液1。
(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的生产)
将PET膜(由Toray Industries,Inc.生产;LUMIRROR 100T60,厚度为100μm)用作基体,并使用绕线棒将电阻调节层涂布液1涂布于该基体的一面,并在120℃干燥30秒以在基体背面上形成膜厚度为0.2μm的电阻调节层。使用绕线棒以同样方式将脱模层涂布液1涂布于该基体的另一面(未处理的表面),并在120℃干燥30秒以形成膜厚度为1μm的脱模层。使用绕线棒将图像接受层涂布液1涂布于该脱模层,并在120℃干燥60秒以形成膜厚度为2μm的图像接受层。此后,将基体切成A4尺寸(210mm×297mm)以得到转印片材1。该转印片材1的电阻调节层的表面电阻率为2×109Ω,图像接受层的表面电阻率为3.5×109Ω。
(电子照相用成像材料转印片材的性能评估)在转印片材1的图像接受层表面(其上没有图像)上,使用成像装置(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形成以下图像的彩色镜像该图像包括脸部照片、姓名、尺寸1~5磅的数字字符和实地图像。
形成该图像时,按照下述方法评估传送时成像装置中转印片材1的行进性-行进性评估-通过以下方法评估所生产的转印片材1在彩色复印机中的行进性在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的手动送纸托盘上放置30页转印片材1,并统计对这30页片材进行连续印刷操作期间出现卡纸和重叠进纸(double feeding)的次数。评估标准如下所述A出现次数为0;B出现次数为1;和C出现次数为2或更多。
结果列于下表1。
-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的评估-在500g/cm的线压下将宽度为25mm的丙烯酸型胶带(由日东电工社生产;Nitto Polyester Tape 31 B)贴至所生产的转印片材1的图像接受层表面直至长度为200mm。然后,从脱模层以10毫米/秒的速度、180度的剥离角剥离所述图像接受层。并测量剥离所需的力。结果为1.7g/25mm。
-图像再转印性能的评估-供图像转印于其上的介质是具有由PETG制成的表面和由A-PET制成的芯部的A4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DIACLEAR W2012,厚度为500μm)。在该白色片材上叠加具有如上所述图像的转印片材1,使得图像表面接触该白色片材。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 LPD3206 City)在160℃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将转印膜1粘附至白色片材。此后,将图像转印片材剥离以便将图像和图像接受层转印(再转印)至白色片材。
″A″表示图像接受层和图像完全转印至白色片材。″B″表示图像接受层部分地留在基体上。″C″表示其它情况。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1)的生产)将前后表面由PETG制成、芯部由A-PET制成的A4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DIACLEAR W2012,厚度为600μm)用作图像承载体。在图像承载体的前后表面上分别叠加其上具有定影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1,使得图像表面接触A4尺寸的白色片材。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 LPD3206 City)在160℃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层压。将转印片材1冷却至室温后,从白色片材上剥离转印片材1以形成的卡片1(图像记录介质1),该卡片1在白色片材上具有包括脸部照片的转印图像。
(图像记录介质的评估)按下述方法评估卡片1。
-图像的定影性能的评估-以700g/cm的线压将宽度为18mm的市售透明胶带(由NICHIBANCO.,LTD.生产;Cellophane Tape)贴至卡片1正面上的转印图像部分,以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能的评估。然后,以10毫米/秒的速度剥离该胶带,并评估调色剂图像的剥离的程度。
″A″表示卡片1毫无损伤,″B″表示卡片1上的图像被剥离或有损伤,即使是很轻微的剥离或损伤。结果列于下表1。
-图像浓度和图像品质的评估-通过使用X-Rite967光学浓度计(由X-Rite生产)测量实地图像部分的浓度以进行图像浓度的评估。″A″表示图像浓度为大于或等于1.5;″B″表示图像浓度为大于或等于1.3但是低于1.5;″C″表示图像浓度低于1.3。
根据所印刷的细线字符图像是否得到准确转印来评估图像品质(印刷重现性)。在印刷并转印作为图像的1~5磅的数字字符后,测定可识别字符的最小磅值以评估图像品质。具体地,″A″表示最小磅值为1或2磅,″B″表示最小磅值为3磅,″C″表示最小磅值为4磅,″D″表示最小磅值为大于或等于5磅。结果列于表1。
-表面耐磨损性的评估-设想将所制得的卡片用作磁卡,令卡片连续通过磁卡阅读器(由Elite生产;MR321/PS)500次,并目视观察该测试期间出现的刮伤和磨损。″A″表示没有发生变化,″B″表示仅观察到微小的刮伤,″C″表示可以看到明显的刮伤条痕,″D″表示图像接受层被剥离,并且图像受到不利影响。结果列于表1。
对比例1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评估,不同之处在于将未处理的市售PET片材(由Toray Industries,Inc.产;T60,厚度为100μm,表面电阻率为1×1017Ω)用作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
结果,评估行进性时频繁发生重叠进纸。定影图像不具有适当的浓度或图像品质。此外,生产图像记录介质时,PET片材粘附于白色片材(图像承载体),并且不能从白色片材上剥离。因此,PET片材不能用作转印片材,并且得不到所需的图像记录介质。
对比例2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生产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2,不同之处在于制备背面电阻调节层涂布液1和制备图像接受层涂布液1时分别没有加入电荷控制剂和所述颗粒。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2的前后表面各自显示出7×1016Ω的表面电阻率。使用该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2,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发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1.7g/25mm,类似于实施例1。然而,行进性评估中,片材与片材之间的粘附导致约5次的重叠进纸。所制得的卡片2(图像记录介质2)在实地图像中具有不均匀的浓度,并存在浓度低于1.3的部分。此外,评估细线字符重现性时,充分再现了大至5磅的字符。
对比例3作为基体,使用PET膜(由Toray Industries,Inc.生产;LUMIRROR100T60,厚度为100μm)。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在该基体的一面形成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脱模层。通过热层压将厚度为20μm的聚氨酯树脂膜(由NIHON MATAI Co.,Ltd.生产;ELPHAN UH203)粘附至该脱模层,以形成图像接受层,从而得到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3。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3在背面上具有1×1017Ω的表面电阻率,图像接受层具有6.5×1016Ω的表面电阻率。使用该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3,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在通过层压形成所述图像接受层后,该片材发生卷曲。因此,评估行进性时,只能通过手动将片材逐一送入,而不是使用30页堆叠片材。发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3.7g/25mm。所制得的卡片3(图像记录介质3)在实地图像中具有不均匀的浓度,并存在浓度低于1.3的部分。此外,评估细线字符重现性时,没有充分再现大至5磅的字符。
实施例2(图像接受层涂布液2的制备)将20份丙烯酸聚氨酯树脂(由综研化学社生产;SU-100A,固体含量50重量%)、0.1份交联丙烯酸类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800,体积平均粒径为8μm)和2.5份电荷控制剂(由日本油脂社生产;ELEGAN 264WAX)加入至30份通过以10∶90的重量比混合环己酮和甲基乙基甲酮而得到的溶液。充分搅拌该混合物以制备图像接受层涂布液2。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转印片材4)的生产)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提供片材,该片材在其背面上具有电阻调节层,在另一面上具有脱模层。使用绕线棒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将图像接受层涂布液2涂布至该片材的脱模层,并在120℃干燥3分钟以形成膜厚度为5μm的图像接受层。此后,将基体切成A4尺寸(210mm×297mm)以形成转印片材4。图像接受层的表面电阻率为2.3×1012Ω。发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2.2g/25mm。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4的性能评估)在转印片材4的图像接受层表面(其上没有图像)上,使用成像装置(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形成以下图像的彩色镜像,该图像包括脸部照片、姓名和实地图像。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传送期间转印片材4的行进性。如表1中所示,传送中没有出现问题。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4)的生产)将由PETG制成的A4尺寸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DIAFIX,厚度为600μm)用作图像承载体。在该图像承载体的前后表面上分别叠加其上具有定影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4,使得图像表面接触白色片材。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 LPD3206 City)在170℃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层压。将转印片材4冷却至室温后,从白色片材上剥离转印片材4,以形成卡片4(图像记录介质4),该卡片4在白色片材上具有包括脸部照片的转印图像。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4)的评估)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卡片4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能、图像浓度、图像品质和耐磨损性。
结果列于下表1。
实施例3(图像接受层涂布液3的制备)将40份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酯树脂(由东洋纺织社生产;UR-4122,固体含量30重量%)、0.6份交联丙烯酸类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3000,体积平均粒径为30μm)和0.8份电荷控制剂(由日本油脂社生产;ELEGAN 264 WAX)加入至30份通过以10∶90的重量比混合环己酮和甲基乙基甲酮而得到的溶液。充分搅拌该混合物以制备图像接受层涂布液3。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转印片材5)的生产)作为基体,使用PET膜(由PANAC CO.,LTD.生产;PET100SG-2、厚度为101μm),其单面具有实施例1所用的脱模层。使用绕线棒将电阻调节层涂布液1涂布至该基体上未处理的表面(相反表面),并在120℃干燥30秒以在基体的背面上形成膜厚度为0.2μm的电阻调节层。使用绕线棒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将图像接受层涂布液3涂布至脱模层,并在120℃干燥5分钟以形成膜厚度为25μm的图像接受层。此后,将基体切成A4尺寸(210mm×297mm)以得到转印片材5。该图像接受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3×108Ω。发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4.2g/25mm。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5的性能评估)在转印片材5的图像接受层表面(其上没有图像)上,使用成像装置(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形成以下图像的彩色镜像,该图像包括面部照片、姓名和实地图像。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传送期间转印片材5的行进性。如表1中所示,传送中没有出现问题。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5)的生产)将由氯乙烯制成的A4尺寸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VINYFOILC-4636,厚度为500μm)用作图像承载体。在图像承载体的前后表面上分别叠加其上具有定影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4,使得图像表面接触白色片材。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 LPD3206 CITY)在170℃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层压。将转印片材5冷却至室温后,从白色片材上剥离转印片材5,以形成卡片5(图像记录介质5),该卡片5在白色片材上具有包括脸部照片的转印图像。
(卡片5(图像记录介质5)的评估)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卡片5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能、图像浓度、图像品质和耐磨损性。
结果列于下表1。
实施例4(图像接受层涂布液4的制备)将40份聚酯树脂(由综研化学社生产;FORET FF-4M,固体含量30重量%)、6份交联丙烯酸类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1500H,体积平均粒径为15μm)和0.4份电荷控制剂(由日本油脂社生产;ELEGAN 264WAX)加入至30份通过以10∶90的重量比混合环己酮和甲基乙基甲酮而得到的溶液。充分搅拌该混合物以制备图像接受层涂布液4。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转印片材6)的生产)使用绕线棒以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方法将图像接受层涂布液4涂布至脱模层,并在120℃干燥2分钟以形成膜厚度为10μm的图像接受层。此后,将基体切成A4尺寸(210mm×297mm)以形成转印片材6。图像接受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8×109Ω。发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4.4g/25mm。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6的性能评估)在上述转印片材6的图像接受层表面(其上没有图像)上,使用成像装置(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生产),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形成以下图像的彩色镜像,该图像包括面部照片、姓名和实地图像。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传送期间转印片材6的行进性。如表1中所示,传送中没有出现问题。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6)的生产)将由PETG树脂制成的A4尺寸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PG-WHI,厚度为600μm)用作图像承载体。在图像承载体的前后表面上分别叠加其上具有定影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6,使得图像表面接触白色片材。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 LPD3206 CITY)在170℃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层压。将转印片材6冷却至室温后,从白色片材上剥离转印片材6,以得到卡片6(图像记录介质6),该卡片6在白色片材上具有包括脸部照片的转印图像。
(卡片6(图像记录介质6)的评估)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卡片6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能、图像浓度、图像品质和耐磨损性。
结果列于下表1。
实施例5(图像接受层涂布液5的制备)将1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由积水化学社生产;BM-S)、0.5份交联丙烯酸类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1000,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0.5份电荷控制剂(由日本油脂社生产;ELEGAN 264 WAX)加入至70份通过以10∶90的重量比混合环己酮和甲基乙基甲酮而得到的溶液。充分搅拌该混合物以制备图像接受层涂布液5。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转印片材7)的生产)使用绕线棒以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方法将图像接受层涂布液5涂布至脱模层,并在120℃干燥2分钟以形成膜厚度为7.5μm的图像接受层。此后,将基体切成A4尺寸(210mm×297mm)以形成转印片材7。图像接受层的表面电阻率为4.1×1010Ω。发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2.8g/25mm。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7的性能评估)在转印片材7的图像接受层表面(其上没有图像)上,使用成像装置(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形成以下图像的彩色镜像,该图像包括面部照片、姓名和实地图像。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传送期间转印片材7的行进性。如表1中所示,传送中没有出现问题。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7)的生产)将由PETG树脂制成的A4尺寸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PG-W,厚度为600μm)用作图像承载体。在图像承载体的前后表面上分别叠加其上具有定影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7,使得图像表面接触白色片材。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 LPD3206 CITY)在185℃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层压。将转印片材7冷却至室温后,从白色片材上剥离转印片材7,以形成卡片7(图像记录介质7),该卡片7在白色片材上具有包括脸部照片的转印图像。
(卡片7(图像记录介质7)的评估)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卡片7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能、图像浓度、图像品质和耐磨损性。
结果列于下表1。
实施例6(图像接受层涂布液6的制备)将20份聚酯树脂(由东洋纺织社生产;VYLON 296)、2份交联丙烯酸类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2000,体积平均粒径为20μm)、0.2份电荷控制剂(由日本油脂社生产;ELEGAN 264 WAX)加入至80份通过以10∶90的重量比混合环己酮和甲基乙基甲酮而得到的溶液。充分搅拌该混合物以制备图像接受层涂布液6。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转印片材8)的生产)使用绕线棒以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方法将图像接受层涂布液6涂布至脱模层,并在120℃干燥2分钟以形成膜厚度为15μm的图像接受层。此后,将基体切成A4尺寸(210mm×297mm)以形成转印片材8。该图像接受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1013Ω。发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4.7g/25mm。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8的性能评估)在上述转印片材8的图像接受层表面(其上没有图像)上,使用成像装置(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形成以下图像的彩色镜像,该图像包括面部照片、姓名和实地图像。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传送期间转印片材8的行进性。如表1中所示,传送中没有出现问题。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8)的生产)将由PETG树脂制成的A4尺寸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PG-WHIFG,厚度为760μm)用作图像承载体。在图像承载体的前后表面上分别叠加其上具有定影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8,使得图像表面接触白色片材。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 LPD3206 CITY)在180℃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层压。将转印片材8冷却至室温后,从白色片材上剥离转印片材8,以得到卡片8(图像记录介质8),该卡片8在白色片材上具有包括脸部照片的转印图像。
(卡片8(图像记录介质8)的评估)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卡片8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能、图像浓度、图像品质和耐磨损性。
结果列于下表1。
对比例4(图像接受层涂布液7的制备)将20份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树脂(由综研化学社生产;SU-100A,固体含量50重量%)、0.1份交联丙烯酸类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800,体积平均粒径为8μm)和2份电荷控制剂(由日本油脂社生产;ELEGAN264 WAX)加入至30份通过以10∶90的重量比混合环己酮和甲基乙基甲酮而得到的溶液。充分搅拌该混合物以制备图像接受层涂布液7。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转印片材9)的生产)使用绕线棒以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方法将图像接受层涂布液7涂布至脱模层,并在120℃干燥1分钟以形成膜厚度为5μm的图像接受层。此后,将基体切成A4尺寸(210mm×297mm)以形成转印片材9。该图像接受层的表面电阻率为8.6×1013Ω。发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5.2g/25mm。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9的性能评估)在上述转印片材9的图像接受层表面(其上没有图像)上,使用成像装置(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形成以下图像的彩色镜像,该图像包括面部照片、姓名和实地图像。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传送期间转印片材9的行进性。如表1中所示,传送中没有出现问题。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9)的生产)将由PETG树脂制成的A4尺寸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PG-WHI,厚度为760μm)用作图像承载体。在图像承载体的前后表面上分别叠加其上具有定影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9,使得图像表面接触白色片材。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 LPD3206 CITY)在170℃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层压。将转印片材9冷却至室温后,从白色片材上剥离转印片材9,以得到卡片9(图像记录介质9),该卡片9在白色片材上具有包括脸部照片的转印图像。
(卡片9(图像记录介质9)的评估)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卡片9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能、图像浓度、图像品质和耐磨损性。然而,卡片9中存在浓度低于1.3的部分。某些4磅字符难以辨认。
结果列于下表1。
实施例7(图像接受层涂布液8的制备)将40份聚酯树脂(由东洋纺织社生产;VYLONAL MD-1500,固体含量浓度为30重量%)、0.6份交联丙烯酸类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1500,体积平均粒径为15μm)和0.4份电荷控制剂(由日本油脂社生产;ELEGAN 264 WAX)加入至20份正丁基溶纤剂。充分搅拌所得的混合物以制备图像接受层涂布液8。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转印片材10)的生产)使用绕线棒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脱模层涂布液1涂布至作为基体的PET膜(由Toray Industries,Inc.生产;LUMIRROR 100T60,厚度为100μm)的各表面,并在120℃干燥30秒以在基体的前后表面上形成膜厚度为1μm的脱模层。使用绕线棒将图像接受层涂布液8涂布至各表面的脱模层上,并在80℃干燥5分钟以在基体的前后表面上都形成膜厚度为10μm的图像接受层。此后,将基体切成A4尺寸(210mm×297mm)以得到转印片材10。转印片材10在前面和背面各自具有8.8×108Ω的表面电阻率。
发现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3.8g/25mm。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10的性能评估)在上述转印片材10的图像接受层表面(其上没有图像)上,使用成像装置(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形成以下图像的彩色镜像,该图像包括面部照片、姓名和实地图像。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传送期间转印片材10的行进性。如表1中所示,传送中没有出现问题。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10)的生产)分别在具有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10的前后表面上叠加由PETG树脂制成的作为图像承载体的A4尺寸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PG-WHI,厚度500μm),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LPD3206 CITY)在200℃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层压。在将白色片材冷却至室温后,从转印片材10上剥离白色片材,从而得到均具有包括脸部照片的转印图像的两个卡片10(两个图像记录介质10)。如上所述,两个卡片10是由单个图像转印片材制得的。(卡片10(图像记录介质10)的评估)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卡片10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能、图像浓度、图像品质和耐磨损性。
结果列于下表1。
表1

从表1中清晰可见,实施例1至7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显示出在成像装置中的优异的行进性和图像转印性(图像浓度和图像品质)。这是因为所述片材在23℃、55%RH的条件下其前后表面上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8至1.0×1013Ω,并因为依次在基体的至少一面上形成脱模层和图像接受层,而且图像接受层包含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的膜厚度的颗粒。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图像接受层,对比例1的图像转印片材没有显示出足以作为转印片材体的性能。因为对比例2和3的图像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不包含颗粒,而且表面电阻率较高,所以所述图像转印片材也没有显示出足以作为转印片材体的性能。
此外,通过使用实施例1~6各图像转印片材来生产的图像记录介质在定影性能、图像浓度和图像品质等方面均表现优异,而且作为卡片(信息记录介质)时也具有良好的质量。
实施例8生产了本发明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转印片材11)。在下文中,将描述该生产方法的每个工序。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生产)-图像接受层涂布液A的制备-将以下成分通过与80份甲基乙基甲酮和20份甲苯混合进行稀释100份丙烯酸类树脂(固体含量为40重量%)(商品名EM;由综研化学社生产)、10份作为消光剂的交联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颗粒(由综研化学社生产;MX-1500H,体积平均粒径为15μm)以及1.2份作为电荷控制剂的季铵盐(商品名ELEGAN 264 WAX;由日本油脂社生产),从而得到图像接受层涂布液A。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生产-使用绕线棒将所得到的30g/m2图像接受层涂布液A以均匀的厚度涂布于厚度为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基体。此后,用热风干燥机在120℃将图像接受层涂布液A干燥10分钟,以形成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片材上形成有包含所述丙烯酸类树脂的10μm厚的图像接受层。
该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在25℃、65%RH条件下具有2.5×1010Ω的表面电阻率。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测量图像接受层对于基体的粘合强度,得到为1.5g/25mm。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11的性能评估)在上述转印片材11的图像接受层表面(其上没有图像)上,使用成像装置(彩色复印机DOCUCOLOR 1255CP,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形成以下图像的彩色镜像,该图像包括面部照片、姓名和实地图像。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传送期间转印片材11的行进性。如表2所示,传送中没有出现问题。
(图像记录介质(卡片11)的生产)将由PETG制成的A4尺寸白色片材(由三菱树脂社生产;DIAFIX,厚度为600μm)用作图像承载体。在该图像承载体的前后表面上分别叠加其上具有定影图像的图像转印片材11,使得图像表面接触白色片材。使用层压机(由FUJIPLA Inc.生产;LAMIPACKER LPD3206 CITY)在170℃和进料速度为0.3米/分钟(5毫米/秒)的条件下进行层压。将转印片材11冷却至室温后,从白色片材上剥离转印片材11,以得到卡片11(图像记录介质11),该卡片11在白色片材上具有包括脸部照片的转印图像。
(卡片11(图像记录介质11)的评估)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评估卡片11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能、图像浓度、图像品质、耐磨损性和再转印性。结果列于下表2。
实施例9以与实施例8中相同的方法获得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12,不同之处在于将丙烯酸类树脂改为另一丙烯酸类树脂(商品名M-45C;由综研化学社生产)。转印片材12具有3.5×1010Ω的表面电阻率。图像接受层对于基体的粘合强度为3g/25mm。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转印片材12的评估。结果列于表2中。
实施例10以与实施例8中相同的方法获得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1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聚酯树脂(商品名VYLON 200;由东洋纺织社生产)代替所述丙烯酸类树脂。转印片材13具有5.8×109Ω的表面电阻率。图像接受层对于基体的粘合强度为9g/25mm。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转印片材13的评估。结果列于下表2。
对比例5以与实施例8中相同的方法生产转印片材14,不同之处在于未使用作为电荷控制剂的季铵盐和消光剂。转印片材14具有2×1016Ω的表面电阻率。图像接受层对于基体的粘合强度为20g/25mm。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转印片材14的评估。结果列于下表2。
对比例6以与实施例9中相同的方法生产转印片材1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商品名BISPHENOL-Z,由三菱树脂社生产)代替所述聚酯树脂,并且未使用作为电荷控制剂的季铵盐。转印片材15具有3.9×1015Ω的表面电阻率。测量图像接受层对于基体的粘合强度时,该膜强烈粘附于基体,以致该膜无法剥离。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转印片材15的评估。结果列于下表2。
表2

从表2清晰可见,实施例8至10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具有极好的在成像装置中的行进性和图像转印性(图像浓度和图像品质)。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图像接受性能和转印性能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片材使图像能够以良好的分辩率和良好的转印性转印至图像承载体。本发明还提供了图像记录介质和其生产方法。在本说明书中,将基体从图像接受层上剥离有时以“将图像转印片材(从图像承载体上)剥离”来表示。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的至少一面上的图像接受层,其中,所述图像接受层包含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而且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在23℃、55%RH的条件下均具有1.0×108Ω至1.0×1013Ω的表面电阻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其中,所述图像接受层与基体之间的粘合强度为小于或等于10g/2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其中,在所述基体和图像接受层之间设置有脱模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其中,所述图像接受层进一步包含树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其中,所述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所述图像接受层的厚度为2μm~25μm,所述脱模层与图像接受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为小于或等于5g/2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其中,所述图像接受层进一步包含选自电荷控制剂、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或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其中,所述图像接受层进一步包含选自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其中,所述基体为纸、塑料、金属或陶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其中,所述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所述图像接受层厚度的至少1.2倍。
10.一种图像记录介质,该图像记录介质通过以下方法获得,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的表面上的图像接受层;在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上以电子照相法形成由成像材料制成的所需图像的镜像;通过加热和施压将所述图像接受层粘附于图像承载体,以使所述镜像得以接触所述图像承载体;以及在所述成像材料冷却并固化后,将所述基体从所述图像接受层上剥离,从而将所述成像材料转印至所述图像承载体,其中,所述图像接受层包含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并且,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在23℃、55%RH的条件下均具有1.0×108Ω至1.0×1013Ω的表面电阻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图像承载体为塑料片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图像承载体中至少其上具有转印图像的一面包含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或聚酯树脂,该聚酯树脂以乙二醇、对苯二甲酸或1,4-环己烷二甲醇作为共聚物成分。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图像承载体包含信息芯片,而且可通过电系统、磁系统和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种系统从该信息芯片读取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其中,所述信息芯片为集成电路芯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其中,所述信息为可变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的图像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可变信息为个人信息。
17.一种生产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上的图像接受层;在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图像接受层上以电子照相法形成由成像材料制成的所需图像的镜像;将所述图像转印片材叠加在图像承载体上,以使所述镜像得以接触所述图像承载体;通过加热和施压将所述图像接受层粘附于所述图像承载体;以及在所述成像材料冷却并固化后,将所述基体从所述图像接受层上剥离,从而将所述成像材料转印至所述图像承载体,其中,所述图像接受层包含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并且,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在23℃、55%RH的条件下的表面电阻率均在1.0×108Ω至1.0×1013Ω的范围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两个图像转印片材叠加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两面上,以使得来自每个图像转印片材的图像分别接触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正反两面。
19.由电子照相用转印片材生产两个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的两面上的图像接受层;在所述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上以电子照相法形成由成像材料制成的所需图像的镜像;将两个图像承载体叠加在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上,以使所述的两个图像承载体得以分别接触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正反两面;通过加热和施压将所述图像接受层粘附于所述图像承载体;以及在所述成像材料冷却并固化后,将所述图像接受层从所述基体上剥离,从而将所述成像材料转印至所述的两个图像承载体,其中,所述图像接受层均包含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并且,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在23℃、55%RH的条件下的表面电阻率均在1.0×108Ω至1.0×1013Ω的范围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该图像转印片材包括基体和设置在该基体的至少一面上的图像接受层,其中,所述图像接受层包含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该图像接受层厚度的颗粒,而且所述图像转印片材的两面在23℃、55%RH的条件下具有1.0×10
文档编号B41M5/00GK1900830SQ20051008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8日
发明者鸟越薰, 小林智雄, 樱井邦夫, 江草尚之, 小寺哲郎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