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站及喷墨印头的运行方法

文档序号:248044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服务站及喷墨印头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服务站,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清洁及密封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印头的服务站。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化,电脑周边产品的市场也不断成长,因此电脑周边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各种需求。就电脑的影像输出设备而言,常见的有显示器及打印机等,其中打印机的种类例如有雷射打印机(laser printer)、喷墨打印机(inkjet printer)及热转式打印机(thermal wax-transfer printer)等。由于喷墨打印机具有外型较小及价格便宜等优点,使得喷墨打印机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打印机。
喷墨打印技术乃是将墨水加压或加热,使其产生瞬间高压,而迫使墨水从喷墨印头(喷墨芯片)的喷嘴(nozzle)喷出。喷出的墨水会形成墨滴,并附着于被印物的表面。因此,靠着控制喷墨芯片的各个墨滴产生器(drop generator)的作动,以及喷墨印头(printhead)的横向移动,再加上被印物的纵向移动,使得由喷墨印头的喷嘴所喷出的墨滴能够落于被要求形成文字或图案的位置。
由于喷墨打印系统是利用墨水来打印,为了清洁及密封喷墨印头的喷嘴,在喷墨打印机上通常会设置服务站(service station)。一般而言,服务站具有刮板(wiper)和密封盖(cap),其中刮板的主要功能在于刮除喷墨印头的喷嘴上所堆积的墨水(残墨)及灰尘,而密封盖的主要功能是在喷墨印头不进行打印时将喷嘴盖住,以避免位于喷嘴处的墨水干涸结块,而堵住喷嘴。
习知的一种服务站(美国专利第6,168,257B1号)是将一移动座沿一滑动路径设在一固定座上,并藉由一配置有喷墨印头的承载座的移动来带动移动座,使得一枢接至移动座的卡栓(latch)与固定座的一卡钩相卡合,用以定位移动座于一预设高度,进而使刮板清洁喷墨印头,并同样藉由带动移动座使密封盖密封喷墨印头。然而,上述的服务站具有机构设计复杂、零件成本高及组装成本高的问题。此外,该习知技术所揭露的喷昱印头在从一打印区域移动至刮墨区域,喷墨印头会在刮墨区域受到清洁,当喷墨印头从刮墨区域移动至一密封区域,喷墨印头会在密封区域受到密封;但该习知技术所揭露的服务站在设计上会使喷墨印头要从密封区域回打印区域,须再经过刮墨区域,由刮板再次刮除喷墨印头的喷嘴。此种设计会影响喷墨印头打印效率,且因为刮板频繁地刮除喷墨印头的喷嘴,容易使刮板和喷嘴受损,因而减少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是提供一种服务站,用以清洁及密封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印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服务站,用以简化机构设计,并降低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印头的运行方式,以增加喷墨印头的打印效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印头的运行方式,以减少刮板刮除喷墨印头喷嘴的频率,避免刮板和喷嘴受损,因而增加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近一步的了解。
基于上述其中的一个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服务站,其适用于一喷墨打印装置,此喷墨打印装置包括一承载座,其可用来承载至少一喷墨印头,且承载座及喷墨印头适于沿着一第一移动路径移动。此服务站包括一固定座、一移动座、一复位元件、一弹性悬臂梁及一导引轨道。固定座配置在喷墨打印装置内。移动座是沿着一第二移动路径而可移动地设在固定座上,并具有一受推部,当承载座沿着第一移动路径移动并推移受推部时,可使移动座相对于固定座而沿着第二移动路径移动。复位元件连接在固定座与移动座之间,用以驱使移动座在受推部未受推动的状态下位于一第一位置。弹性悬臂梁具有一固定端及对应的一自由端,其中固定端连接于移动座,而自由端则具有一导引部。导引轨道对应于导引部而连接于固定座,而导引部在移动座相对于固定座而沿着第二移动路径移动时,可经过导引轨道的一第一上升路径、一第二上升路径及一下降路径,且导引轨道具有一限位部于第一上升路径及第二上升路径之间。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服务站更可包括一刮板,其配置在移动座上,当移动座受力从第一位置沿着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导引部经过第一上升路径,且与限位部相卡合,以使刮板清洁移动中的喷墨印头。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服务站更可包括一密封盖,配置在移动座上,当移动座受力从第二位置沿着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一第三位置时,导引部经过第二上升路径,且与限位部相脱离,以使密封盖密封喷墨印头。此外,当移动座受力从第三位置沿着第二移动路径回归到第一位置时,导引部经过下降路径,且密封盖脱离喷墨印头。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导引轨道可为一导引凸板,其具有一第一侧及相对的一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作为导引部经过的第一上升路径及第二上升路径,而第二侧作为导引部经过的下降路径,且限位部突出于导引轨道的第一侧。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弹性悬臂梁可驱使经过第一上升路径、第二上升路径或下降路径的导引部朝向第二移动路径。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移动座可藉由承载座推动受推部而从第一位置沿着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第二位置。此外,移动座更可藉由承载座推动受推部而从第二位置沿着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第三位置。另外,移动座还可藉由复位元件所驱动而从第三位置回归至第一位置。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复位元件可为一弹簧。此外,刮板的材质可包括橡胶。另外,密封盖的材质可包括橡胶。
基于上述其中的一个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服务站,其与上述的服务站类似,惟其差异在于服务站的弹性悬臂梁是连接于固定座,而导引轨道是连接于移动座。
基于上述其中的一个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喷墨印头的运行方法,适用于一喷墨打印机的一喷墨印头。此方法包括先行将喷墨印头从一打印区域移动至一刮墨区域,喷墨印头是在刮墨区域受到清洁;接着,将喷墨印头从刮墨区域移动至一密封区域,喷墨印头是在密封区域受到密封;再者,将喷墨印头从密封区域经过刮墨区域而移动至打印区域,且喷墨印头在经过刮墨区域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清洁。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喷墨打印机可包括一服务站,而喷墨印头是在刮墨区域受到服务站的一刮板所清洁。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喷墨打印机可包括一服务站,而喷墨印头是在密封区域受到服务站的一密封盖所密封。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服务站是利用承载有喷墨印头的承载座的移动,并藉由弹性悬臂梁与导引轨道的相互配合,以定位移动座上的刮板来清洁喷墨印头,以刮除喷墨印头上所堆积的墨水(残墨)及灰尘。此外,本发明的服务站利用承载有喷墨印头的承载座的移动,以使移动座上的密封盖密封喷墨印头,以避免位于喷墨印头中的墨水干涸结块。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须说明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所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因此,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本发明所揭露的装置或系统可以任意摆置,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服务站配置在喷墨打印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服务站的分解示意图。
图3至图7绘示图1的服务站的作动流程。
图8为图2的导引部经过导引轨道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服务站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导引部经过导引轨道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11绘示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头的运行方式。
10喷墨打印装置 12承载座14喷墨印头 100、200服务站110、210固定座 120、220移动座122受推部 130复位元件140刮板 150密封盖160、260弹性悬臂梁 162固定端164自由端 164a、264a导引部170、270导引轨道170a第一侧170b第二侧 172限位部L1第一移动路径 L2第二移动路径U上升路径 U1第一上升路径U2第二上升路径 D下降路径D1第一下降路径 D2第二下降路径S1打印区域 S2刮墨区域S3密封区域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服务站配置在喷墨打印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服务站100适用于一喷墨打印装置10,例如是喷墨打印机或是其他喷墨打印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喷墨打印装置10包括一承载座12及一喷墨印头14,其中喷墨印头14配置在承载座12上,并藉由承载座12在一第一移动路径L1上的移动,以带动喷墨印头14至左侧的一打印区域或右侧的一服务区域。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服务站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服务站100包括一固定座110、一移动座120以及一复位元件130,其中固定座110是配置在喷墨打印装置10(如图1所示)内,而移动座120是沿着一第二移动路径L2而可移动地设在固定座110上,且移动座120具有一受推杆或受推部122。在第一实施例中,可利用滑轨及滑块的组合,将移动座120沿着一第二移动路径L2而可移动地装设在固定座110上。此外,复位元件130连接在固定座110与移动座120之间。在第一实施例中,复位元件130例如是一弹簧或其他弹性的元件。当移动座120在受推部122未受图1的承载座12所推动的状态时,移动座120受到复位元件130的偏压力量或驱使下而位于一第一位置。相对地,当图1的承载座12沿着第一移动路径L1移动并推移受推部122时,将使得移动座120相对于固定座110而沿着第二移动路径L2移动。
服务站100更包括一刮板140及一密封盖150,其中刮板140与密封盖150均配置在移动座120上。刮板140用以刮除喷墨印头14上所堆积的墨水(残墨)及灰尘,密封盖150则是在喷墨印头14不进行打印时将其密封住,以避免位于喷墨印头14中的墨水干涸结块。上述的刮板140与密封盖150的材质均例如是橡胶。
为了将刮板140定位在一预设高度来清洁喷墨印头12,服务站100还包括一弹性悬臂梁160及一导引轨道170。弹性悬臂梁160是配设在移动座120上的一弹性结构,且弹性悬臂梁160具有一固定端162及对应的一自由端164,其中固定端162是与移动座120相连接,而自由端164则可在一相对于固定端162的摆动幅度中移动,并具有一导引部164a。固定端162与移动座120相连接方式可采用一体成形方式,或透过其它方式,例如是铆钉(rivet)、螺丝(screw)、黏胶、或焊接,将固定端162连接于移动座120。此外,导引轨道170则配设在固定座110上。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悬臂梁160的导引部164a对应在导引轨道170上移动,且导引轨道170包括一第一上升路径U1、一第二上升路径U2及一下降路径D,如图8所示。下文将针对弹性悬臂梁160及导引轨道170的相对位置关系作进一步介绍。
图3至图7绘示图1的服务站的作动流程。请参考图3,移动座120在其受推部122未受推动的状态下,移动座120受到复位元件130的偏压力量或驱使下而位于第一位置上,在此状态下,导引部164a与导引轨道170并未相互接触。
请参考图4,藉由承载座12沿着第一移动路径L1推动移动座120的受推部122,使得移动座120从图3的第一位置沿着第二移动路径L2上升。
请参考图5,移动座120藉由承载座12推动受推部122而从图3的第一位置沿着第二移动路径L2上升至图5的第二位置。在此过程中,导引部164a经过第一上升路径U1,且与导引轨道170的一限位部172相互卡合,其中限位部172位于第一上升路径U1及第二上升路径U2之间,因此移动座120可固定在图5的第二位置上。在此同时,刮板140可藉由移动座120的提升,而定位在喷墨印头14的移动路径上,并且在承载座12的喷墨印头14沿着第一移动路径L1朝向刮板140移动之后,刮板140可与喷墨印头14相互接触,进而清洁喷墨印头14上所堆积的墨水(残墨)及灰尘。
请参考图6,在刮板140清洁喷墨印头14以后,接着藉由承载座12再次沿着第一移动路径L1移动来推动移动座120的受推部122,使得移动座120从图5的第二位置沿着第二移动路径L2移动至图6的第三位置。在此过程中,导引部164a经过第二上升路径U2,且与限位部172相脱离。当移动座120处于图6的第三位置时,密封盖150将密封喷墨印头14,以避免位于喷墨印头14中的墨水干涸结块。
请参考图7,在承载座12沿着第一移动路径L1朝向图式的左侧移动,使得受推部122未受到推动的状态下,藉由复位元件130的偏压力量或驱动下而从图6的第三位置回归至图3的第一位置。在此过程中,导引部164a下降路径D,且密封盖150脱离喷墨印头14。
为能更了解导引部164a在导引轨道170上的移动路径,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8,其中图8为图2的导引部经过导引轨道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导引轨道170例如是一导引凸板,其具有一第一侧170a及相对的一第二侧170b,其中第一侧170a为上述的导引部164a(如图2所示)所经过的第一上升路径U1及第二上升路径U2,而第二侧170b作为导引部164a所经过的下降路径D,其中上述的限位部172突出于导引轨道170的第一侧170a。
在导引部164a经过第一上升路径U1、第二上升路径U2或下降路径D的同时,弹性悬臂梁160(如图2所示)将驱使导引部164a朝向第二移动路径L2移动,以确保导引部164a能够抵靠着导引轨道170的表面与导引轨道170作相对移动。因此,当导引部164a经过第一上升路径U1以及第二上升路径U2时,弹性悬臂梁160受到导引轨道170的推挤而向上弹性变形,而当导引部164a经过下降路径D时,弹性悬臂梁160受到导引轨道170的推挤而向下弹性变形。
请参考图9,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服务站的分解示意图。图9的服务站200与图2的服务站100类似,惟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服务站200的弹性悬臂梁260是连接在固定座210,而导引轨道270是连接于移动座220。除了上述的差异以外,此服务站200的内部元件与上述的服务站100相同,即服务站200亦具有上述服务站100的功能性。
图10为图9的导引部经过导引轨道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9及图10,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承载座12沿着第一移动路径L1朝向如图1的右侧移动来推动移动座220的受推部222,使得移动座220沿着图1的右侧方向移动时,弹性悬臂梁260的导引部264a相对于导引轨道270的下方来移动,亦即弹性悬臂梁260的导引部264a沿着第一下降路径D1来移动,使得移动座220从类似图3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类似图5的第二位置,并受到限位部272所限位。
当承载座12沿着第一移动路径L1朝向如图1的右侧移动继续推动移动座220的受推部222,使得移动座220从类似图5的第二位置沿着图1的右侧方向移动时,弹性悬臂梁260的导引部264a继续相对于导引轨道270的下方来移动,亦即弹性悬臂梁260的导引部264a继续沿着第二下降路径D2来移动,使得移动座220从类似图5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类似图6的第三位置。
当移动座220位于类似图6的第三位置,且承载座12沿着第一移动路径L1朝向如图1的左侧移动而不推移移动座220的受推部222,使得移动座220的受推部222未受到推动的状态时,藉由复位元件130的偏压力量或驱动,弹性悬臂梁260的导引部264a相对于导引轨道270的上方来移动,亦即弹性悬臂梁260的导引部264a沿着上升路径U来移动,使得移动座220从类似图6的第三位置回归至类似图3的第一位置。
图11绘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喷墨印头的运行方式。请参考图1、图2及图11,在承载座12的带动下,喷墨印头14从打印区域S1移动至刮墨区域S2,且喷墨印头12是在刮墨区域S2受到服务站100的刮板140所清洁;接着,在承载座12的带动下,喷墨印头14从刮墨区域S2移动至密封区域S3,喷墨印头12是在密封区域S3受到服务站100的密封盖150所密封;然后,在承载座12的带动下,喷墨印头14从密封区域S3经过刮墨区域S2而移动至打印区域S1,其中喷墨印头14在经过刮墨区域S2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服务站100的刮板140所清洁。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服务站中,为能使喷墨打印装置中的服务站在执行时无须占据过多的空间,藉由弹性悬臂梁与导引轨道的相互配合以将服务站的作动方式设计成多段式,其中例如是藉由弹性悬臂梁上的导引部卡合于导引轨道上的限位部,以使配置在移动座上的刮板可相对于固定座处于一固定位置,以对喷墨印头执行刮墨的动作。因此,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发明简化了服务站内部的机构设计,并降低制作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多个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且摘要部分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服务站,适用于一喷墨打印装置,该喷墨打印装置包括一承载座,且该承载座可用来承载至少一喷墨印头,该承载座及该喷墨印头适于沿着一第一移动路径移动,其特征在于该服务站包括一固定座,配置在该喷墨打印装置内;一移动座,沿着一第二移动路径而可移动地设在该固定座上,并具有一受推部,当该承载座沿着该第一移动路径移动并推移该受推部时,可使该移动座相对于该固定座而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一复位元件,连接在该固定座与该移动座之间,该复位元件用以驱使该移动座在该受推部未受推动的状态下位于一第一位置;一弹性悬臂梁,具有一固定端及对应的一自由端,其中该固定端连接于该移动座,而该自由端则具有一导引部;以及一导引轨道,对应于该导引部而连接于该固定座,而该导引部在该移动座相对于该固定座而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时,可经过该导引轨道的一第一上升路径、一第二上升路径及一下降路径,且该导引轨道具有一限位部于该第一上升路径及该第二上升路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服务站更包括一刮板,配置在该移动座上,当该移动座受力从该第一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该导引部经过该第一上升路径,且与该限位部相卡合,以使该刮板清洁移动中的该喷墨印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服务站更包括一密封盖,配置在该移动座上,当该移动座受力从该第二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一第三位置时,该导引部经过该第二上升路径,且与该限位部相脱离,以使该密封盖密封该喷墨印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移动座受力从该第三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回归到该第一位置时,该导引部经过该下降路径,且该密封盖脱离该喷墨印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引轨道为一导引凸板,其具有一第一侧及相对的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侧作为该导引部经过的该第一上升路径及该第二上升路径,而该第二侧作为该导引部经过的该下降路径,且该限位部突出在该导引轨道的该第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弹性悬臂梁驱使经过该第一上升路径、该第二上升路径或该下降路径的该导引部朝向该第二移动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移动座藉由该承载座推动该受推部而从该第一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移动座藉由该承载座推动该受推部而从该第二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该第三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移动座藉由该复位元件所驱动而从该第三位置回归至该第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位元件为一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刮板的材质包括橡胶。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密封盖的材质包括橡胶。
13.一种服务站,适用于一喷墨打印装置,该喷墨打印装置包括一承载座,且该承载座可用来承载至少一喷墨印头,该承载座及该喷墨印头适于沿着一第一移动路径移动,其特征在于该服务站包括一固定座,配置在该喷墨打印装置内;一移动座,沿着一第二移动路径而可移动地设于该固定座上,并具有一受推部,当该承载座沿着该第一移动路径移动并推移该受推部时,可使该移动座相对于该固定座而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一复位元件,连接在该固定座与该移动座之间,该复位元件用以驱使该移动座在该受推部未受推动的状态下位于一第一位置;一弹性悬臂梁,具有一固定端及对应的一自由端,其中该固定端连接于该固定座,而该自由端则具有一导引部;以及一导引轨道,对应于该导引部而连接于该移动座,而该导引部在该移动座相对于该固定座而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时,可经过该导引轨道的一第一下降路径、一第二下降路径及一上升路径,且该导引轨道具有一限位部于该第一下降路径及该第二下降路径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服务站更包括一刮板,配置在该移动座上,当该移动座受力从该第一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该导引部经过该第一下降路径,且与该限位部相卡合,以使该刮板清洁移动中的该喷墨印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服务站更包括一密封盖,配置在该移动座上,当该移动座受力从该第二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一第三位置时,该导引部经过该第二下降路径,且与该限位部相脱离,以使该密封盖密封该喷墨印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移动座受力从该第三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回归到该第一位置时,该导引部经过该上升路径,且该密封盖脱离该喷墨印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引轨道为一导引凸板,其具有一第一侧及相对的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侧作为该导引部经过的该第一下降路径及该第二下降路径,而该第二侧作为该导引部经过的该上升路径,且该限位部突出在该导引轨道的该第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弹性悬臂梁驱使正在经过该第一下降路径、该第二下降路径或该上升路径的导引部朝向该第二移动路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移动座藉由该承载座推动该受推部而从该第一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移动座藉由该承载座推动该受推部而从该第二位置沿着该第二移动路径移动至该第三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移动座藉由该复位元件所驱动而从该第三位置回归至该第一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位元件为一弹簧。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刮板的材质包括橡胶。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密封盖的材质包括橡胶。
25.一种喷墨印头的运行方法,适用于一喷墨打印机的一喷墨印头,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该喷墨印头从一打印区域移动至一刮墨区域,该喷墨印头在该刮墨区域受到清洁;将该喷墨印头从该刮墨区域移动至一密封区域,该喷墨印头在该密封区域受到密封;以及将该喷墨印头从该密封区域经过该刮墨区域而移动至该打印区域,且该喷墨印头在经过该刮墨区域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清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喷墨印头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包括一服务站,而该喷墨印头在该刮墨区域受到该服务站的一刮板所清洁。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喷墨印头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包括一服务站,而该喷墨印头在该密封区域受到该服务站的一密封盖所密封。
全文摘要
一种服务站,适用于一喷墨打印装置,此喷墨打印装置包括一承载座及一喷墨印头,其中喷墨印头配置在承载座上,且承载座及喷墨印头适于沿着一第一移动路径移动。此服务站包括一固定座、一移动座、一复位元件、一刮板、一密封盖、一弹性悬臂梁以及一导引轨道。移动座是沿着一第二移动路径而可移动地设在固定座上。复位元件连接在固定座与移动座之间。当承载座沿着第一移动路径移动并推移移动座的一受推部时,将使得移动座沿着第二移动路径移动,并藉由弹性悬臂梁与导引轨道的相互配合,以定位刮板来清洁喷墨印头,而密封盖可密封喷墨印头。
文档编号B41J2/145GK1899828SQ20051008548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1日
发明者李天诚, 丘显澧 申请人:国际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