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花)机单墨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67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丝网印刷(花)机单墨刀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在丝网印刷机的工作过程中,刮墨刀把油墨从丝网印版的一边刮到丝网印 版的另一边,通过丝网印版的图形漏孔在承印物上面留下油墨,形成印刷图案。 丝网印版离开承印物后,刮墨刀升起,回墨刀落下,回墨刀把油墨从现在的位 置刮回刮墨刀刮墨的初始位置,然后,刮墨刀再把油墨从丝网印版的一边刮到 丝网印版的另一边印刷下一个承印物。这是传统丝网印刷机刮墨刀和回墨刀在 印刷中的交替过程,也是传统丝网印刷机器无法回避的双墨刀系统,可以把它 称作为双墨刀系统。双墨刀系统在前期的对版和后期的清晰中,都增加了操作 工不少的工作量。本发明利用一个刮墨刀即可完成整个刮墨刀和回墨刀在印刷 中的交替变化,通过数字化控制,模拟完全的手工印刷轨迹,相比双墨刀系统 更加出色。由于不使用回墨装置,为了与双墨刀系统有所区别,在这里把它称 作为丝网印刷(花)机单墨刀系统,也可简称单墨刀系统,即本发明。
背景技术
传统丝网印刷机器的刮墨系统是由刮墨装置和回墨装置组成的。由于有刮 墨装置和回墨装置两个组成部分,它在前期的对版和后期的清洗工作中给操作 者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因此,在很多时候,宁可放弃昂贵的丝网印刷机器,也 要使用费力的手工印刷,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
本发明是完全模拟手工丝网印刷的印刷运行轨迹。它的运行模式是利用计 算机技术,使用NC程序,完全抛弃回墨装置,只使用刮墨装置,能够精密控 制丝网印刷的每一个步骤。在刮墨和回墨运行上和手工轨迹一模一样,因机器 操作,从而代替手工。又由于完全使用数字控制,运行过程比双墨刀的机器更加稳定,更加快速,更加可以控制。相对于有两个墨刀的丝网印刷机,是具有 人工智能的机械设计。

发明内容
注1 、在图8、图9、

图10、图11、图12、图13中找不到的标注在 图1中有。2、丝网印刷机等同于丝网印花机。3、图l中刮墨刀点O的上 下运动方向称为Z轴轴向运动,刮墨刀点⑩的刮墨和回墨运动方向称为Y轴 轴向运动。掀起式丝网印刷机的掀起轴,轮转印花机的旋转轴,网板离开印台 或印台离开网版之类的运动方向称之为X轴。
在图一中的电机①带动刮墨刀(D做上下运动部分的组成称为Z轴,NC 程序代码使用Z表示,根据数控系统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常用的表 示方法有X、 Y、 Z,或A、 B、 C,或l、 2、 3等。在图一中的Z轴的④到(D、 (D到④或⑨到(D、 到 的水平运动方向是由电机 驱动同步轮 和 从动同步轮 ,由同步带带动Z轴的刮墨刀部分做水平往复运动。这个运动 就是刮墨和回墨的过程,把可以在这个方向运动的各个部分的组成叫做Y轴, NC程序代码使用Y表示,根据数控系统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常用的 表示方法有X、 Y、 Z,或A、 B、 C,或l、 2、 3等。丝网印刷机的的印刷过程 还有一个网版升起和落下,网版旋转离开和到位,如轮转印花机,或网版不动, 承印物台板离开和归位这么一个动作,我把这种动作称为X轴。X、 Y、 Z,或A、 B、 C,或l、 2、 3等,这些代码是数控系统的通常表示方法,有的也可以省略 不写,在本发明中可以根据丝网印刷机设计的不同而互换。由于本发明只涉及
Z轴和Y轴的各部分,X轴的各部分忽略。图l是本发明的总示意图。专利权利涉及Z轴可上下运动部分的,可分为 三种类型
一、 .齿轮赤条型,图2为它的刮墨刀运行轨迹正视图。.图3'为俯视图。
二、 丝杠型,图4为它的刮墨刀运行轨迹正视图,图5为俯视图。
三、 同歩带同^fe型,图6为它的刮墨刀运行轨迹正视图,图7为俯视图。 Z轴可上下运动的三种类型配合Y轴轴向运动,有6种刮墨刀的运行轨迹
可与之配合,分别是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的几种表现形式。 Z神的一、二、三种类型的上下运动与Y轴轴向运动都可以单独和刮墨刀运行 轨迹的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中的任—意一种图形轨迹做任—意— 组合生成不同的NC程序,NC程序驱动丝网印刷机完成丝网印刷任务。这些 生成的NC程序虽然不同,但是,都是与六种刮墨刀运行轨迹相吻合的,也就 是说NC的印刷程序均是套用这六种刮墨图形轨迹而生成。当然,也有别的图 形可以套用,但都没有这六种图形简化。其中,图8、图9、图ll、图12、图 13都有相同的六个点位,分别是④、⑤、 、 、 、 。只有图IO 与另外几种图形不词,多了两个点, 和 ,这样,在NC程序中就要多出 两行程序,这样会降低印刷的速度。但是,可以在机械设计时就进行考虑弥补,
这也不会是什么的大问题。先就只们S)、 、 、 、 、 (D六个点加 五种图形作说明,@、 、 、 、 、 (D的六个点,④点是刮墨初
始位置的0点位置。 点到 点为2轴上下运动方向, 点和 点两个点
也是。④点到(D点为②轴轴向运动方向,(S)和(D两个点也是。 — 、 — 、 (D— 、 (g)—@四条线是刮墨运行中的绕过油墨线。它们可以 是与@点到@点水平直线的垂直线,也可以是斜线。@点到@点是刮墨线,@点到 点是回墨线,这两条线必须是Y轴轴向直线导轨(2)(图l)的平 行线。
丝网印刷机的刮墨过程是这样的,④点到(D点为承印物印砂i表面的重合线。
在图i中的点。经过从⑤点到④点的施加压力,点 从@点运行稍过 承印物(Q)的图案边缘到达刮墨运行轨迹图象的(D点,这个过程为刮墨印刷过 程。经过点 从点@到点(1)的施压刮印,印刷油墨漏过有图形孔的网版⑨, 在承印物G)的印刷表面留下印刷图案。刮墨条的点 到达刮墨图形轨迹的 ⑤点后,印刷油墨堆积在(1)点和 点之间的区域。双墨刀系统此时是刮墨 刀升起,回墨刀落在 点处把印刷油墨刮回(1)点到@点之间的区域,然后 重复双墨刀系统的下一次动作,单墨刀系统与双墨刀系统的刮墨运行的不同-点 就在此。本发明可以人工智能地只利用一个墨刀让点 从@点抬升到 点, 绕过<1)点到 点区域间堆积的印刷油墨,落到 点处。在此时, 一个刮墨 刀就代替了两个刮墨刀的作用。点 在稍微高于@ @直线的 (D直线的 点处,运行至(D点处,这个过程相当于双墨刀的回墨动作。此时,印刷油
墨被刮回至 点到@点的区域之间,点^在Z轴和Y轴的互动中升至(g)点
处,刮墨刀@绕过堆积在 点和@点区域之间的印刷油墨落在@点处,到 此时,丝网印刷机完成一个印刷品的印刷任务,接着,丝网印刷机重复以上的
步骤,进行后面的印刷工作。从上面的过程,可以总结出单墨刀系统NC程序 公式,@点为零点,(g)点到(D点为Z轴轴向增量,④点到⑧点方向为Y 轴轴向增量,g)点到⑨一⑤直线的垂直距离用C 2,, C2等于2 MM或3MM即可,可以是一个常数。刮墨刀点O的上下运动轴向用Z表示, 刮墨和回墨的运动轴向用Y表示, 一直没有说到的X轴,为了在下面说的明白一点,把X轴表示为掀起式丝网印刷机的掀起一轴,掀起角度通常在3 0度左 右,把这个掀起角度用C 3表示。②点和(D点为Z轴轴向的同一髙度,可以 为一个数值,数值都用(g)表示。由于@总是为零,下面的0即是(g),为了 表达更清楚,直接把④写为0。 程序格式一
第一行为X 0Y 0 Z 0 , 第二行为X 0Y⑤Z 0 , 第三行为XC 3Y⑤ Z , 第四行为XC3Y ZC2, 第五行为XC3Y ZC2, 第六行为XC 3Y 0 Z(g)。
从上面可以看出,六行程序的第一列X轴的运动仅限一个掀起和水平零点 归位两个动作,@点是一个常数零,C3大概在3 0度左右,这是非常好理 解的。第三列第一行和第二行Z点都是在A点处,它的数值都是0。第三行和 第六行Z的数值都是(g)点的数值,即一个 点和一个 点,第三行的(D点 数值即 点,它的数值在丝网印刷原理上也接近一个常数,大概在4 OMM 左右即可。第四行和第五行Z点的数值是C 2,它也是一个常数,多数情况下 都在2MM左右,这是由丝网印刷的原理决定的。六行程序的X轴运动和Z轴 运动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唯一数值变化大的是Y轴,但也是根据印刷幅面
的变化而变化。第一行和第二行 点的数值是印刷幅面的宽度的数值+ 5 0毫米,如果印刷幅面宽度的数值是4 0 OMM,那么,(D点的数值就是4 5 0MM左右。<§)点的数值是印刷輻面的宽度的数值+1 0 0毫米,如果印刷幅面宽度的数值是4 0 0 MM,那么,⑤点的数值就是5 0 OMM左右。(g) 点到(D点为4 O毫米,和(E)点的Z轴轴向数值相同。把C3的角度3 O度转 化为直线数值大概在3 0 OMM左右。经过再次的化繁为简,上面的NC程序 可以为
程序格式二
第一行为X 0Y 0Z 0,
第二行为X 0YBZ 0,
第三行为X 3 00YBZ 40 ,
第四行为-X 3 0YDZ 2,
第五行为X 3 00Y 4 0Z2 ,
第六行为X 3 00Y 0Z 40 <=
从在次简化的程序可以看到,整个N C程序仅有 点数值和 点数值需 要确定。如果确定了承印物宽度的数值也就知道了 点和 点的数值, 点 数值等于承印物宽度的数值加5 OMM, 点数值等于承印物宽度的数值加 1 0 0 MM。
以上这些数值根据丝网印刷机设计的不同,可能需要稍做改动。丝网印刷 机的设计一旦确定了,基本数值也就可以确定了。
下面是一个全部用代数表示的完整的单墨刀丝网印刷机NC程序格式 程序格式三
第一行X Y@ Z@ 第二行X④ Y Z@ 第三行XC3Y Z(g)第四行XC3 Y ZC2 第五行XC3 Y(D ZC2 第六行XC3 Y@
刮墨刀(1)的点 如果从@点开始按运动顺序连接各点,就是@一(|)一 — — (D — ,如果从 点开始按运动顺序连接各点,就是 — @ 一 — — — ,原理上各点都可以作为开始点,但本说明仅以④点为 开始点做介绍。
下面就上面各代码做一说明。X表示网版的掀起和落下,@点是它落下时 与之成平行关系的印刷表面的重合点,数值是0。掀起时可以是增量也可以是 减量,增量时 点和 点的数值是正数,反之是负数, 点和 点可以是 同一数值。C3表示网版掀起的角度,可以转化为直线量。Y表示刮墨和回墨 的运动方向。③点数值是刮墨刀刮墨的距离,从@点到(1)点的数值可以是 增量也可以是减量,增量时 点和 点和 点的数值是正数,反之是负数。
点的数值是刮墨刀回墨的距离加 点到(D点的距离,@点到(D点的距 离大概在5 OMM左右,可以定义为常数,也可以随每次印刷时有所变化。Z 表示刮墨刀升起和落下,升起时表示刮墨刀需要绕过油墨,落下时表示对网版 施加压力,进行刮墨或回墨, 点和 点是同一个数值,也就是刮墨刀绕过 油墨是的髙度的数值,这个数值可以定义为一个常数,大概在4 0MM左右, 也可以有所变化。C 2表示刮墨刀⑧的点0在刮墨和回墨时的差,刮墨刀⑧ 升起时是增量时它是正数,反之是负数,C2的数值大概是2MM左右,可以
定义为常数,也可以有所变化。 —个承印物的印刷宽度为4 0 OMM, 点和 点的数值都是4 OMM,(D点的数值是4 0MM, C2的数值是2MM, (D到(g)的⑦轴轴向距离比承印物 的印刷宽度多出2 OMM,即每一边多出l OMM,这些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稍做修改。假设是一台掀起式的丝网印刷机,掀起的角度转为直线量是3 0 OM M,套用上面的N C程序公式,下面做一些程序示例 按照图8的刮墨刀运行轨迹,NC程序是 程序格式四
第一行X 0Y 0Z 0 第二行XOY450 ZO 第三行X 300Y500 Z40 第四行X300Y500 Z2 第五行X300Y40 Z2 第六行X300YO Z40
按照图9的刮墨刀运行轨迹,NC程序是 程序格式五
第一行X 0 Y 0Z 0 第二行XOY450 ZO 第三行X300Y480 Z40 第四行X300Y500 Z2 第五行X300Y40 Z2 第六行X300Y20 Z40 按照图lO的刮墨刀运行轨迹,NC程序是程序格式六
第一行X 0Y 0Z 0 第二行X0Y450 Z0 第三行X300Y450 Z40 第四行X300Y500 Z40 第五行X300Y500 Z2 第六行X300Y40 Z2 第七行X300Y40 Z40 第八行X300YO ZO
按照图l l的刮墨刀运行轨迹,NC程序是: 程序格式七
第一行X 0Y 0Z 0 第二行X0Y450 Z0 第三行X300Y450 Z40 第四行X3flOY500 Z2 第五行X300Y40 Z2 第六行X30ffY40 Z40
按照图l 2的刮墨刀运行轨迹,NC程序是: 程序格式八-
第一行r X & Y & Z 0第二行XO Y
第三行X 3 0 0
第四行X 3 0 0
第五行X 3 0 0
第六行X 3 0 0
5 0Z 0
Y 5 0 0Z 4 0
Y 5 0 0Z 2
Y 4 &Z 2
Y 4 0 _Z 4 0
按照图l 3的刮墨刀运4f轨迹,NC程序是: 程序-格式九
第行X 0Y 0 Z 0 第二行XGY45fl ZO 第三行X300Y45 0 Z40 第四行X300Y500 Z2 第五行Y40 Z2 第六行X300Y0 Z40
跗图说明
图l是本发明的总示意图,它是@、 、 、 、 、 (g)刮墨运行
轨迹的正面视图。(D、②、③、 、⑤、O、 、 、 @、⑦、@、 、 、 、③共同组成随直线导轨Q)做直线水平运动的组合称为单刮
墨刀系统。图1所示的单刮墨系统为齿轮齿条型的单刮墨系统。揮2是这个系 统随@、 、 、 、 、 刮墨运行轨迹的正面视图,图3是它的俯 视图。单封墨刀系统随导轨QJ做往复运动的称为Y轴。刮墨刀⑧被铝型材(^固定,》#1型材 被紧固件@牢牢柠紧在柳轴(0>上,.刚轴(D插在随上下导 轨④移动的滑块连接板⑤下面的圆空中。这样,组件③、 、 、 、 @、为一体,被叫以旋糊组件 控制,并对随之做角度旋转。以上这些组 件又都可以随着直线导轨④做上下移动。向上移动时可以绕过油墨,向下移 动时刮墨刀对丝两印刷版做印刷压力。他们是电机(D所控制,龟机轴上的小 齿轮转动固定在连接板0上面的小齿条③,小齿条③就随着导轨④的方向 上下移动。图s是这部分的俯视图,可以吏清楚地看到小齿轮和小齿条及导轨 四的运动关系。⑥是电机(D的固定板,也是导轨④的固定板。刮墨条的点^ 是随着刮墨运行轨迹O、憑、 、<§)、 <D、⑤轨迹做吻合移动的。 为
Y轴轴向驱动电机,可选用步进电机或何服电机,由电机 做动力,同步轮
旋转带动从动同步轮 ,同步带@上的一个点被固定在固定板 上,由电 机拉动固定板随直线导轨@做往复运动。所有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上面的部件
都隨之做Y轴轴询运行。
@、 、 、 、 、 (D是刮墨刀的运行轨迹,它的@ —③直 线和 —(D直线都是水平低于网布③的, 是版框。 是刮墨轨迹,
是回墨轨迹,也就是@一@直线和 —(D直线。刮墨轨迹线 是和承印 物G)的印刷平面是完全重合的。承因物G)印刷表面的
宽度数值小于刮墨轨迹线(9的长度,大概小于6 omm左右即可。距离⑤点
处l 0MM即可,距离@点处5 t)MM即可。 是支撑印刷品的支撑平台, 它和直线导轨Q)是平行关系的。
图l中的单墨刀系统是齿轮齿条型的,图2是这个系统随④、 、 、 、 、 刮墨运行轨迹的正面视图,图3是它的俯视图。在图l中的标
14注和在图2和图3中的标注是一样的。齿轮齿条型的单墨刀系统组成和同步轮 问步带型及丝杠型大致上基本一样。只是同步带同步轮型的单墨刀系统的传动 系统改成/同步带和同步轮,丝杠型的单墨刀系统的传动系统改成/丝杠和丝 母,其他的部件只是改变了形状和位置而已。图4是丝杠型单墨刀系统随@、 、 、 、 (D、 (g)刮墨运行轨迹的正面视图,图5是它的俯视图。图 6是同步带同步轮型单墨刀系统随④、(g)、 、 、 、 (g)刮墨运行轨 迹的正面视图,图7是它的俯视图。
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是齿轮赤条型申.墨刀系统、丝杠型 单墨刀系统、同步带同步轮型单墨刀系统的刮墨运行轨迹。图8、图9、图ll、 图12、图13有@、 (D、 、 、 (D、 (g)六个点位的坐标变化,图10 有@、 、 、 Cl、 、 (D、 El、 (g)八个点位的坐标变化,比图8、 图9、图ll、图12、图B几种情况多了两个点位变化,在NC程序中就多了 两行界序,伸.在刮墨刀绕过油墨的效果较好些。
专利权利涉及Z轴部分的,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齿轮赤条型,图2为刮 墨刀运行轨迹正视图。图3为俯视图。二、丝杠型,图4为刮墨刀运行轨迹正 视图,图5为俯视图。三、同步带同步轮型,图6为刮墨刀运行轨迹正视图, 图7为俯视图。这儿种类型的刮墨刀运行轨迹乂可以有6种,分别是图8、图 9、图10、图U、图12、图13的几种表现形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不使用回墨装置,只使用简化的刮墨装置就可以完成刮墨和回墨操 作的丝网印刷过程的单刮墨系统。图一中在电机 控制卜,刮墨刀⑧随轨迹 @一@往返进行刮墨和回墨的运动。在电机(D控制下,刮墨刀⑧进行上下 运动。当刮墨刀的点(9沿A — B水平移动时, 压卜网布@进行刮墨,当 沿(g) — (D线水平移动时刮墨条的点(Q稍压W布⑨进行回
墨。由于没有回墨装置,可以减少调整回墨刀的操作,也减少了对回墨刀的清 洗,这可以减轻劳
动强度。由于使用了计算机控制,印刷设备可以对运动过程进行精确的数字化 精密控制,调整精
度可以达到0.01毫米。虽然是高精密的数字化设备,但由于是程序进行控制,
普通印刷操作工稍做培训即可胜任,并且可对程序进行随时调整。由图一可以 看到,它和传统的丝网印刷机相比,缺少了刮墨刀的配置。由于是单刮板印刷, 对承印物的高度可以随着导轨④的加长而加长,避免了双刮刀系统对承印物 高度的限制,承印物的高度是可以随着直线导轨④的加长而加髙。 一、 齿轮齿条型单刮墨系统
图2是齿轮齿条型单刮墨系统随(g)、 、 、 、 、 刮墨运 行轨迹的正面视图,图3是齿轮齿条型单刮墨系统的俯视图,这两个视图中的 各部件标注是相同的。如图2中的标注①和图3中的标注①都是指单刮墨系 统的控制电机。在所有附图里面都是互通的。
在图2巾,⑧是刮墨刀,即俗称的刮墨板, 是固定刮墨刀的型材, 是3 0MMX3 OMM的型材,中间有一个穿透的圆孔,刚轴穿过其中。⑧、 、 可以随刚轴 转动。刚轴0又穿过对称的两个连接板⑤下面的园 孔里,刚辅0可以在两个连接板(D下面的园孔里转动。⑧、O、 是固 定为一体的,刮墨刀的角度可以随整体变化。它的角度是由扇形部件⑦控制 的,当调整到需要的角度时,被带扳手的紧固螺丝⑩固定,剖墨刀8便被限
制在固定的角度上,刮墨刀(D的底边线即点0就只可以在电机O)控制下,随连接板⑤上面的滑块在直线导轨④上面做上下运动。(说明里'的所有点
(D都是指刮墨刀印刷角度固定后的底边线.)当点(Q往下运动时,可刮墨或回 遷,当往上运动时,可绕过油墨,这邻是不使用西墨刀即可以印刷的精髓。点 0随直线导轨④上下运动时,是由电机①进行控制,它是在小齿轮②的转 动下,带动固定在连接板(9上面的小齿条③做上T^的。当点 需要在 刮墨和回墨时做运动时,是由电机 控制。这样,单刮墨系统的运行方式就 确定了 ,对网版施加压力或绕开油墨是由电机①和电机 进行控制的。 二、 丝杠型
图4是丝杠型单刮墨系统随@、 、 、 、 、 (g)刮墨运行轨迹
的正面视图,图5是丝杠型单刮墨系统的俯视图,这两个视图中的各部件标注 在所有附图中的辟注都是相通的。如图4中的标注(D和图5中的标注①都是 指单刮墨系统的控制电机。在所有附图里面都是互通的, 在图4中,(D是 刮墨刀,即俗称的刮墨板, 是固定刮墨刀的型材,O是3 0MMX3 0M M的型材,中间有一个穿透的圆孔,刚轴穿过其中。③、砂、 可以随附
轴<0转动。刚轴(O乂穿过对称的两个连接板(D下面的园孔里,刚轴 可以 在两个连接板⑤下面的园孔里转动。 、 @、 是周定为一体的,刮墨刀 的角度叫'以随整体变化。它的角度是由扇形部件⑦控制
的,当调整到需要的角度对,被带扳手的紧瞎螺丝@周定,刮墨刀8便被限
制在tsl定的角度上,刮墨刀(D的底边线即点O就只可以在电机Q)控制下,
随连接板⑤上面的滑块在直线导轨④上面做上下运动。(说明里的所有点 都是指刮墨刀印刷角度齒定后的底边线)当点^往下运动时,可刮墨或回 墨,当往上运动吋,可绕过油墨,这即是不使用回墨刀即可以印刷的精髓。点 随直线导轨 上下运动时,是由电机①进行控制,它是在丝杠②的转动 下,转动固定在连接板 上面的螺母 做上下运动的。当点(Q需要在刮墨 和回墨时做运动时,是由电机 控制。这样,单刮墨系统的运行方式就确定 了,对网版施加压力或绕开油墨是由电机 和电机 进行控制的。
二、 同步轮同步带型
图6是丝杠型单刮墨系统權@.、 、 . 、 ■ 、 <D、②刮墨运行轨迹
的正面视图,图7是丝杠型单刮墨系统的俯视图,这两个视图中的各部件标注 在所有附图中的标注都是相通的。如图6中的标注 和图7中的标注①都是 措单刮墨系统的控制电机。在所有附图里面都是互通的, 在图6和图7中, ⑧是刮墨刀,即俗称的刮墨板, 是固定刮墨刀的型材,(Q是3 0MMX 3 OMM的型材,中间有一个穿透的圆孔,刚轴穿过其中。(D、 、 可
以随刚轴(0转动。刚轴(D又穿过对称的两个连接板(D下面的园孔里,刚轴
可以在两个连接板 下面的园孔里转动。 、 、 是函定为一体的, 刮墨刀的角度可以随整体变化。它的角度是由扇形部件⑦控制的,当调整到 需要的角度时,被带扳手的紧固螺丝③固定,刮墨刀8便被限制在画定的角 度上,刮墨刀⑧的底边线即点^就只可以在电机①控制下,随连接板⑤上 面的滑块在直线导轨④上面做上下运动。(说明里的所有点。都是指刮墨刀 印刷角度固定后的底边线)当点 往下运动时,可刮墨或回墨,当往上运动 时,可绕过油墨,这即是不使用冋墨刀即可以印刷的精髓。点 随直线导轨 上下运动时,是由电机(D进行控制^它是在同步轮3的转动下,有一个与连
接板o和同步带③做硬连接的连接板做上下运动的。当点 需要在刮墨和
回墨时做运动时,是由电机 控制。这样,单刮墨系统的运行方式就确定了,
18对网版施加压力或绕开油墨是由电机 和电机 进行控制的。
本发明说明附图中的每个控制轴都是采用了一个控制电机,当丝网印刷机 的印刷幅面较大时,可以增加控制电机的数量来增加驱动的动力和印刷机的运 行稳定性。本发明由于印刷时的动力都使用电机控制,由于电机采用步进或伺 服,相比采用空气压縮机做动力,欽减少了空气压縮机的噪声污染,给丝网 印刷的操作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改善。
权利要求
1、一种涉及丝网印刷(花)设备的单刮墨系统,它区别于现在的,有两个刮板的丝网印刷(花)设备,即一个刮墨板和一个回墨板的动力驱动的丝网印刷(花)设备。它可以只使用一个刮墨板利用动力驱动进行丝网印刷(花)作业。一种能模仿人工动作,与人工的印刷轨迹相吻合。因为它可以是机器印刷,而且还可以像人工印刷一样只用一个刮板,而不是像现在的丝网印刷(花)设备一样用两个刮板去印刷。为了与使用两个刮墨板的丝网印刷(花)设备有所区别,可以称之为“丝网印刷(花)机单墨刀系统”。
2、 一种涉及丝网印刷(花)设备的刮墨系统装置,图2和图3是齿条②和齿轮③传 递动力的一种形式。齿轮(D随着电机①的转动而转动,齿条②把齿轮③的圆周 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齿条②与刮墨条⑧经过有效逐级连接,只需要一个刮墨条 ⑧就可以在这种有精密控制的上下直线运动屮刮蓖、新油齓回徵,来完成丝 网印刷(花)任务。
3、 一种涉及丝网印刷(花)设备的刮墨系统装置,图4和图5是丝杠②和螺母(D传 递动力的一种形式。丝杠②随着电机(D的转动而转动,螺母③把丝杠②的圆周 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螺母③与刮墨条③经过有效逐级连接,只需要一个刮墨条 ⑧就可以在这种有精密控制的上下直线运动中刮墨、绕开油墨,冋墨,来完成丝 网印刷(花)任务。
4、 一种涉及丝网印刷(花)设备的刮墨系统装置,图6和图7是同步带②和同步轮 ③传递动力的种形式。同步轮③随着电机(D的转动而转动,同步带②把同步 轮(D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同步带(D和刮墨条③经过有效逐级迕接,只 需要个刮墨条⑧就可以在这种有精密控制的上下直线运动中刮墨、绕开油墨, 回墨,来完成丝网印刷(花)任务。
5、 与丝网印刷(花)设备有关的几种可以只使用一个刮墨板的刮墨图形轨迹。图8、图9、图ll、图12、图13的@、 (D、 、⑨、 、 (g)六个点位的刮墨轨迹 坐标变化,图10的@、 、 、 Cl、 、 、 &1、 八个点位的坐标 变化,运用这些点位的坐标变化,使用一个刮墨板即可以进行丝网印刷(花)作业。
6、与丝网印刷(花)设备有关的,只需一个刮墨板就可以进行丝网印刷(花)的计 算机程序公式。根据承印物刮印行程数据在这些程序公式里套用,生成具体的丝网 印刷程序,使用一个刮墨板就可以进行丝网印刷(花)作业。具体公式在说明书中, 分别是程序格式一、程序格式二、程序格式三、程序格式四、程序格式五、程序格 式六、程序格式七、程序格式八、程序格式九。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丝网印刷(花)机制造技术,丝网印刷(花)机在原来手工作业只使用一个刮墨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回墨板。刮墨板负责刮印油墨,回墨板负责刮回油墨。它有刮墨板和回墨板两个刮板。本发明通过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几种刮墨运行轨迹,形成几种程序格式。套用这些程序格式,形成计算机程序,运用齿轮齿条(图2、图3),螺母丝杠(图4、图5),同步轮、同步带(图6、图7)几钟刮墨装置,使用步进或伺服电机做动力。仅用一个刮墨板,就可以代替现有的丝网印刷(花)机的刮墨板和回墨板两个刮板的功能。
文档编号B41F15/40GK101642976SQ200810012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8日
发明者解建超 申请人:解建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