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13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性地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排出液滴的记 录头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诸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它们的多功能外部设备等的图像形成设备,公 知的是采用液体排出记录方法的喷墨记录设备等,该液体排出记录方法使用排出墨滴的记 录头。在采用液体排出记录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通过从记录头将墨滴排在被馈送的纸 张上来形成图像。这里,术语“形成”是属于记录、打字、成像和打印的同义词。采用液体排 出记录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串型图像形成设备和行型图像形成设备。在串型图像形成 设备中,在记录头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通过将墨滴从记录头排出以形成图像。另一 方面,在行型图像形成设备中,通过从行型记录头排出墨滴以形成图像,同时记录头不改变 其位置。这里,术语“图像形成设备”指的是通过将墨排在介质上来形成图像的设备(包括 简单的液体排出设备),该介质包括纸、丝线、纤维、纺织品、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 瓷等。进一步,术语“图像形成设备”也指简单的液体排出设备。术语“图像形成”指的是不 仅在介质上形成诸如字符、图形等有意义的图像,还指在介质上形成诸如图案等的无意义 的图像(包括用诸如所谓的液滴排出设备或液体排出设备简单地将液滴排在介质上)。进 一步,总体来说,术语“墨,,不仅用于被称作“墨,,的任何材料,还被用于至用于形成图像的 称为记录液体、定影处理液体、液体、DNA样本、图案化材料等的任何液体。进一步,术语“纸 张”不限于由纸制成的材料,并且是指称为被记录的介质、记录介质、记录纸、记录纸张等的 墨(墨滴)粘附至其的任何材料的总称,该材料包括OHP纸张、织物等等。作为将被用作记录头的液体排出头(液滴排出头),公知的有压电式头和热式头。 在压电式头中,使用压电致动器等使得振动板发生位移,从而改变液体室内的体积,以增加 压力来将液滴排出。另一方面,在热式头中,将电流提供至加热元件,从而加热液体室内的 加热元件,以生成气泡来增加液体室内的压力,从而将液滴排出。对于采用这样的液体排出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存在增加图像形成速度的需要。 所以,下述方法被广泛使用,在该方法中,墨经由管从墨盒(主箱)供给至副箱(也可以被 称作头箱或缓冲箱),墨盒(主箱)具有大容量并被安装以固定在设备主体上,副箱被放置 在记录头上。通过使用该使用管来供给墨的方法(管供给方法),可以减小盒部的尺寸和重 量,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小设备的结构和驱动机构的尺寸。在管供给方法中,用于形成图像的、将被记录头消耗的墨经由管从墨盒供给至记录头。在该情况中,当使用柔性的和薄的管时,当墨流进管内时的流体阻力增大,这可能导 致墨排出故障,其中必要的墨量不能被充分地供给以维持墨的排出稳定性。特别地,在用于 打印具有较宽宽度的记录介质的大规模的设备中,管的长度将变得更长。结果,管的流体阻 力相应地增加。同样地,当进行快速打印时以及当排出具有高粘度的墨时,流体阻力也增 加。结果,可能出现将墨供给至记录头的故障。为了解决这样的故障,如第3606282号日本专利(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存在一 种传统的公知技术,在该技术中,维持被施加至墨盒中的墨的压力,并且在记录头的墨供给 上游侧放置差压阀,以致当副箱的负压大于预定压力时供给墨。进一步,如第2005-342960号日本专利申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使用泵 来确实地控制墨供给压力,以将墨馈送至负压室,在负压室处使用弹簧来生成负压,该负压 室被安置在记录头的上游侧。进一步,如第5-504308号日本专利申请公报(专利文献3) 所公开的,泵被类似地用于确实地控制压力,而没有设置负压室。另一方面,为了用简单的构造获得负压,与空气连通的墨盒经由管与记录头连通, 而且墨盒简单地安置在记录头之下。这样做,可以由水头差获得负压。通过使用该方法,当与其中通过使用与负压关联的阀从而总是施加压力的方法、 和其中安置负压室并且使用泵来供给液体的方法相比较,能够用更简单的构造获得更稳定 的负压。然而,在使用水头差的此方法中,由于管阻力造成的压力损失成为了一个问题。存在一种使用解决使用水头差来获得负压的墨供给系统中的压力损失问题的公 知的方法。举例来说,在该方法中,如第2004-351845 (专利文献4)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所 公开的,在记录头和墨盒之问的管中设置泵,并且设置连接泵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旁路流 动路径。进一步,在旁路流动路径中设置阀,并且根据打印状态适当地控制阀的开口,以便 能够维持期望的压力。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中,可以解决如上所述的再供给的不足的问题。 然而,控制负压的机构很复杂,并且对与负压关联的阀的密封性的要求非常高。另外,一直 需要施加压力。因为该特点,对墨供给流动路径中的所有连接部的密封性的要求较高,并且 在麻烦的情形中,墨可能喷出。在专利文件2和3中公开的方法中,使用泵来确实地控制压力。因此,需要响应于 墨的耗费流速等,通过使用泵来精确地控制液体馈送流速。所以,举例来说,可能必须进行 使用负压室的压力的反馈控制。进一步,举例来说,当将此方法应用于使用多个不同颜色的 墨的图像形成设备时,需要分别地控制用于各个颜色的墨的泵。结果,控制可能变复杂并且 设备的尺寸可能增加。此外,在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方法中,当将此方法应用于使用多种不同颜色的墨 的图像形成设备时,需要控制用于各种颜色墨的泵。结果,设备的尺寸可能增加。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事项而作出本发明,并且可以用简单的构造和简单的控制来在适当的 范围内维持记录头的负压,并且可以在减少排出故障的同时高速排出具有高粘度的液体。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记录头,记录头具有用于排出液 滴的喷嘴,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将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液体箱,储藏所述液体,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与所述液体箱流体连通,压力调节阀,允许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流 体流动路径彼此流体连通,以及第三流体流动路径,具有液体馈送单元,所述第三流体流动 路径允许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或所述液体箱、和所述压力调节阀彼此流体连通。进一步, 压力调节阀包括限定压力调节阀的内部流体流动路径的管构件,可移动构件,能移动地安 置在所述内部流体流动路径内,第一节流部分,安置在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侧,以及第二节流 部分,安置在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侧。进一步,所述第二节流部分被形成为所述管构件 的内壁和所述可移动构件之间的间隔;所述间隔的长度随着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中流动 的所述液体的流速而变化;所述压力调节阀的内部流体阻力随着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 中流动的所述液体的流速而变化;所述第三流体流动路径通过所述压力调节阀的部分与所 述内部流体流动路径流体连通,所述部分安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部分和所述第二节流部分之 间;以及,当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排出时,在所述记录头经由所述压力调节阀与所述液体箱 流体连通的状态中,所述液体馈送单元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箱馈送至所述记录头。


当连同附图一起阅读时,从下文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更显 而易见,其中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喷墨记录设备的示意性 正视图;图2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的放大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墨供给系统的副箱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盒固定器的部分的视图;图7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泵单元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的构造的示意图;图IOA和IO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 力变化单元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初始墨填充操作的流程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记录头排出流速和记录头压力损失之间 的关系的图表;图14A和1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 力变化单元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的构造的示意图;图16A和16B是沿着图15中的现J-J所截取的截面图;图17A和1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 力变化单元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的阀体的俯视图;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的构造的示意图;图20A和20B是沿着图19中的先K-K截取的截面图。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力变化 单元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2A和2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 力变化单元的部分的扩大图;图23A和2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 力变化单元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力变化 单元的部分的扩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到图3描述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喷墨记录 设备。图1到图3分别是喷墨记录设备的示意性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如图1到图3所示,在喷墨记录设备中,滑架4由导杆2和导轨3在主扫描方向 (导杆纵向)上可滑动地支撑,以致通过使用马达和同步带(两者均未显示)使滑架4在导 杆2的纵向(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导杆2是在两个侧板IL和IR之间桥接的导引构件, 两个侧板IL和IR以分别站立在主体框架1的左侧和右侧的方式被安装。在后部框架B被 桥接在主体框架1之间之后,导轨3被附接至后部框架1B。在滑架4上,安装了一个或多个记录头10,举例来说,用于排放黑色(K)、青色(C)、 洋红(M)和黄色(Y)墨滴。记录头10具有在跨越主扫描方向的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墨排出 口(喷嘴),以致墨排出方向在向下方向上。这里,如图4所述示,记录头10包括加热体衬底12和液体室限定构件13,以致墨 作为液滴被排出,并且经由共用的流动路径17将墨从由基体构件19限定的墨供给路径供 给至液体室(单独的流动路径)16。记录头10采用热式方法,在该热式方法中,用于排出墨 的压力由通过加热体14驱动的墨的膜沸腾来产生。进一步,记录头10采用侧喷射方法,该 侧喷射方法中,朝向液体室(单独的流动路径)16内的排出能量操作部(加热体部)的墨 流动方向与喷嘴15的开口的中心轴方向正交。存在各种类型的记录头。举例来说,在由记录头采用的一种方法中,通过使用压电 装置或静电力使得振动板变形来获得用于排出墨的压力。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 成设备中也可以使用采用任何其它方法的记录头。然而,一些使用热的方法的记录头使用边缘喷射方法,该边缘喷射方法中,墨流动 方向和中心轴方向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侧喷射方法。当使用此边缘喷射方法时,由于在气泡 破裂期间产生的冲击可能导致逐渐地毁坏加热体14。这种现象被称为空化现象。相反地, 由于结构差异,与边缘喷射方法相比较,侧喷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在侧喷射方法中,当气 泡展开并到达喷嘴15时,气泡也到达了空气。因此,气泡不会由于温度下降而缩小。结果, 记录头的使用寿命可以变长。进一步,来自加热体14的能量能够有效地转化成用来形成并排出墨滴的动能。进一步,由于墨供给,弯液面(meniscus)能够更快地恢复。因为这些优 势,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采用侧喷射方法。另一方面,在滑架4下,其上将由记录头10形成图像的纸张20沿与主扫描方向正 交的方向(副扫描方向)被馈送。如图3所示,纸张20被夹在馈送辊21和压辊22之间, 并被馈送至图像引导构件23上的图像形成区域(打印部)。然后,纸张20进一步由纸张排 出辊对24沿着排出方向馈送。在那期间,基于将被打印的图像数据,滑架4的沿主扫描方向的扫描和来自记录 头10的墨排放是在适当的时刻彼此同步。这样做,在纸张20上形成图像的一条带。当一 条带的图像形成完成之后,纸张20沿着副扫描方向被馈送预定距离。然后,重复同样的图 像形成操作,直到整页的图像形成操作完成。另一方面,副箱(缓冲箱、头箱)30和记录头10整体地彼此连接,以致副箱30被 安置在记录头10上。这里,由术语“整体地(连接)”表达的状态包括记录头10和副箱30 用管等连接的状态,而且记录头10和副箱30两者都被安装在滑架4上。各个颜色的墨从墨盒(主箱)76经由液体供给管71被馈送至副箱30。墨盒(主 箱)76是包括各个颜色的墨的本发明的液体箱,并且被可移动地附接至盒固定器77,该盒 固定器77安置在设备主体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一端。液体供给管71是形成来自墨盒(主 箱)76的墨供给路径的一部分并形成(充当)第一流动路径的管构件。在设备主体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端,维持和恢复机构51被安置成维持并恢复 记录头10。如图3所示,维持和恢复机构51包括帽构件52、抽吸泵53和排出路径管54。 帽构件52盖住记录头10的喷管表面。抽吸泵53抽吸帽构件52内部。从帽构件52内抽 吸的墨作为废液通过排出路径管54被排出至废液箱56,该废液箱56安置在主体框架1的 一侧上。接下来,参照图5到图10描述能够在上述喷墨记录设备中使用的根据本发明的实 施例的墨供给系统。图5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墨供给系统的副箱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 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盒固定器的部分的图示。图7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泵单元的示意 图。图8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 施例的墨供给系统的构造的示意图。图IOA和IO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墨供给 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图解副箱30的构造。如图5中所示,副箱30包括限定墨室103并具有开口 的箱外壳101。用柔性橡胶构件102密封开口,该橡胶构件102是以下述方式形成橡胶构 件102具有从开口向外突出的凸部。进一步,过滤器109被安置在墨室103中并靠近副箱 30和记录头10之间的连接部分,以致过滤器109对墨进行过滤以从墨中去除杂质等,并且 被过滤的墨被供给至记录头10。进一步,液体(墨)供给管71的一端连接至副箱30。液体(墨)供给管71的另 一端连接至盒固定器77,该盒固定器77被安装至设备主体,如图1和2所示。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盒固定器77与墨盒(主箱)76、用作流体供给手段的 泵单元80以及压力控制单元81连接。图6图解盒固定器77的构造。如图6所示,在盒固定器77中形成内部流动路径 70,74和79。存在与泵单元80连通的泵连接口 73a和73b,并且存在与压力控制单元81连
8通的压力控制口 72a、72b和72c。泵连接口 73a和压力控制口 72c经由内部流动路径70彼 此连通。图7示出泵单元80的构造。如图7中所示,在泵单元80中,存在将分别与泵连接 口 73a和73b连通的口 85a和85b。进一步,存在用作在口 85a和85b之间连通的流体馈送 单元的泵(辅助泵)78。作为泵(辅助泵)78,可以使用诸如管式泵、隔板泵和齿轮泵的多 种泵。在图7的泵单元80中,为四种颜色的墨设置四个泵78K、78C、78M和78Y。进一步,那 四个泵一起被一个马达82驱动。图8示出压力控制单元81的构造。如图8所示,压力控制单元81包括口 86a、86b 和86c以及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口 86a、86b和86c分别与盒固定器77的压力控制 口 72a、72b和72c连通。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用作压力调节阀并且与口 86a、86b和 86c连通。接下来,参照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的示例性构造和操 作。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的示意性构造。为简单和说明性的目 的,只示出了连接到一个液体排出头(即,记录头)10的主要元件。如图9所示,墨供给系统包括墨盒(主箱)76、液体(墨)供给管71、第二流动路 径60、压力控制单元81、泵单元80和第三流动路径61和62。墨盒(主箱)76储藏将被供 给至记录头10的墨。液体(墨)供给管71被安置在压力控制单元81和记录头10之间, 并用于将墨供给至记录头10。这里,液体(墨)供给管71也可以被称作“第一流动路径 (71) ”。第二流动路径60被安置在墨盒(主箱)76和压力控制单元81之间并被用于从墨 盒(主箱)76供给墨(第二流动路径60与墨盒(主箱)76连通)。第二流动路径60具有 位于第二流动路径60中间的分支部63。压力控制单元81被安置在第一流动路径71和第 二流动路径60之间,以致第一流动路径71经由压力控制单元81与第二流动路径60连通。 进一步,在下文中,压力控制单元81和分支部63之间的流动路径可以被称作流动路径60a, 并且墨盒(主箱)76和分支部63之间的流动路径可以被称作流动路径60b,如图9所示。 这里,压力控制单元81用作压力调节阀。泵单元80包括泵(辅助泵)78,该泵(辅助泵)78 用作将墨馈送至压力调节阀(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的流体馈送手段。第三流动路径 61和62 (或总体来说43)包括安置在压力调节阀(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和泵(辅助 泵)78之间的流动路径61和安置在泵(辅助泵)78和分支部63之间的流动路径62。这里,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 的流动路径阻力根据在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中流动的流体的流向和流速而变化。图 IOA和IOB示出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的构造。如图IOA和IOB所示,流动路径阻力变 化单元83包括管构件87和阀体88。管构件87用作流动路径形成构件,该流动路径形成构 件限定压力调节阀(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的内部流动路径87a。阀体88是以自由状 态可移动地容纳在管构件87中的可移动构件。如图IOA和IOB所示,管构件87具有口 86a、86b和86c。口 86a被连接至第一流 动路径(液体(墨)供给管)71。口 86b被连接至第二流动路径60的流动路径60a。口 86c被连接至第三流动路径61。阀体88是轴状的构件,举例来说,阀体88具有相对于液体 流动方向彼此具有不同半径的台阶构件(st印member)。举例来说,阀体88包括至少三个 台阶构件(台阶元件),它们是阀体顶部88t、阀体中间部88m和阀体底部88b。管构件87具有从管构件87向内突出的分隔墙89。分隔墙89与管构件87整体地形成。当阀体88被 安置在管构件87内时,分隔墙89被安置在阀体顶部88t和阀体底部88b之间。如上所述,阀体88可移动地安置在管构件87内。根据管构件87内流动的流体的 状态,阀体88将它在管构件87内的位置变化至图IOA中指示的位置(下止点)、图IOB中 指示的位置(上止点)或下止点和上止点之间的任意位置。阀体底部88b包括形成在阀体 底部88b的底侧上的肋67。阀体底部88b进一步包括形成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上的 突起68。具有了肋67和突起68,即使当阀体88分别位于下止点和上止点处时,口 86a和 86b也经由内部流动路径87a彼此连通。通过将阀体88安置在管构件87内,在内部流动路径87a中,在阀体顶部88t的外 围表面和管构件87的内壁表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隔。以下,具有第一间隔的部分可以被称作 第一节流部分181。进一步,在内部流动路径87a内,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侧)和分 隔墙89的下表面(侧)之间形成第二间隔。以下,具有第二间隔的部分可以被称作第二节 流部分182。如上所述,根据在管构件87内流动的流体的状态,阀体88改变它在管构件87 内的位置。举例来说,根据在第一流动路径(液体(墨)供给管)71内流动的流体的流速, 阀体88改变它在管构件87内的位置。然后,当阀体88改变它在管构件87内的位置时,第 二节流部分(第二间隔)182相应地变化。即,在该情况中,第二节流部分(第二间隔)182 的节流值(指节流的程度)也相应地变化。进一步,管构件87包括从管构件87的内壁表面的部分开始形成的横向洞 (口)86c,该部分面对阀体中间部88m。即,横向洞(口)86c被安置在第一节流部分181和 第二节流部分182之间。进一步,横向洞(口)86c连接至第三流动路径61以用作第三流 动路径的部分。返回参照图9,墨盒(主箱)76包括允许墨盒(主箱)76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的 空气连通部90。进一步,墨盒(主箱)76内的液体表面被安置在比记录头10的喷嘴表面更 低的位置。具有了该构造,当整个墨供给路径充满了墨时,由于记录头10的液体表面和墨 盒(主箱)76中的液体表面之间的水头差“h”,记录头10被维持在负压。该负压使得记录 头10能够稳定地排出墨滴。接下来,参照图11的流程图描述使用上述墨供给路径的初始墨填充操作。在确定了墨盒(主箱)76被附接之后,用维持和恢复机构51的帽构件52盖住记 录头10的喷嘴表面(盖住状况)。在盖住状况期间,驱动抽吸泵53以通过记录头10的喷 嘴抽吸墨供给路径内的空气(开始喷嘴抽吸)。持续该喷嘴抽吸直到自喷嘴抽吸开始已经 过去预定时段为止。通过执行喷嘴抽吸预定时段,墨盒(主箱)76内的墨到达第一流动路 径(液体(墨)供给管)71。然后,当确定自喷嘴抽吸开始已经过去预定时段之后(当时间到时),驱动马达82 以驱动泵(辅助泵)78。在此时刻,墨供给路径被形成为如图9所示。因此,通过驱动泵(辅 助泵)78,沿Qa箭头方向朝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馈送墨。这样做,第三流动路径61和 62内的空气被供给至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并且被墨替代。然后,当确定预定时段已经过去时(当时间到时),抽吸泵53和泵(辅助泵)78两 者都停止。在这个时刻,整个墨供给路径都充满了墨。然后,维持和恢复机构51的帽构件52从记录头10的喷嘴表面解除(分离)(盖住状况被解除),并且用维持和恢复机构51的擦拭构件(未显示)擦拭记录头10的喷嘴表 面。然后,驱动记录头10以从喷嘴排出预定量的液滴,该预定量的液滴并不对形成任何有 意义的图像有贡献(记录头的初步排出)。通过这样做,在喷嘴表面上形成想要的弯液面。然后,用维持和恢复机构51的帽构件52盖住记录头10的喷嘴表面(头盖住)。通过这样做,完成初始墨填充操作。根据图11的流程图,持续地驱动泵(辅助 泵)78直到喷嘴抽吸停止。然而,替代地,可以通过在用墨替代第三流动路径61和62以及 横向洞(口)86c内的空气完成时停止泵(辅助泵)78来进行初始墨填充操作。进一步,在 图11的实例中,在用墨充满第一流动路径(液体(墨)供给管)71和记录头10的同时,驱 动泵(辅助泵)78。因此,可以在更短的时段内完成初始墨填充操作。接下来,参照图12的流程图描述打印操作。在接收到打印作业信号之后,由温度传感器27(图2)检测设备中的温度以估算墨 温度。在图2的实例中,温度传感器27被安装在滑架4中。然而,替代地,温度传感器27 可以被安置在另外的位置,诸如墨盒(主箱)76上或记录头10上。另外,温度传感器27可 以被安置在墨供给路径内以直接地检测墨温度。然后,基于所检测到(估算)的墨温度,确定将由泵(辅助泵)78馈送的流速,以 驱动泵(辅助泵)78来馈送确定的流速。然后,维持和恢复机构51的帽构件52从记录头 10的喷嘴表面解除(分离)(盖住状况被解除)。然后,驱动记录头10以从喷嘴排出预定 滴数(记录头的初步排出)。之后,开始打印。在那期间,泵(辅助泵)78正被驱动。因此,即使当在具有长的液体(墨)供给管 (第一流动路径)71的系统中使用具有高粘度的墨时,也可以足够地减少墨供给路径中的 压力损失。结果,可以在防止墨供给短缺的同时进行良好的打印。在完成打印操作之后,滑架4回到设备中它的预定位置(原始位置)。然后,用维 持和恢复机构51的帽构件52盖住记录头10的喷嘴表面(头盖住)。然后,停止泵(辅助 泵)78。这里,替代地,泵(辅助泵)78可以在打印操作完成之后立即停止。进一步,在上 述描述中,基于温度控制将由泵(辅助泵)78馈送的流速。然而,替代地,不管温度如何,根 据墨供给的要求等,可以基于作为在最低的可能温度下可能不会引起墨供给短缺的流速所 确定的流速来馈送墨。在这样的打印操作中,在将被排出的墨的粘性较高的情形或者液体(墨)供给管 (第一流动路径)71的流体阻力较高的情形中,举例来说,当管较薄或者较长时,或者被排 出的墨的流速较大时,由于墨供给路径的流体阻力可能出现墨供给短缺。更具体地,对于妨 碍墨供给系统中的墨供给负责的主要部分是液体(墨)供给管(第一流动路径)71、过滤器 109和接合部89(图9)。举例来说,在具有宽的宽度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2. 8mm的直径和2500mm的长度的 液体(墨)供给管(第一流动路径)71的情形中,当排出具有16cP的高粘度的墨时,液体 (墨)供给管(第一流动路径)71的流体阻力变成2.7el0[pa· s/m3]。进一步,在此实施 例中,假定过滤器和接合部89的流体阻力分别是IelOtPa · s/m3]和2e9[Pa · s/m3]。在该情况中,假定为了稳定地从记录头10排出墨的压力损失的极限值是2. 5kPa。 当墨从所有的喷嘴连续地排出时,被排出的墨的流速是0. lcc/s。然后,压力损失是6.9kPa。进一步,当不存在压力控制单元81时,压力损失是3. 94kPa。因此,简单地利用水 头差的墨供给系统不会自然地供给墨。如上所述,当由于墨供给系统中的流体阻力导致压力损失增加并且出现再配不足 时,则驱动泵(辅助泵)78以将墨从第三流动路径43 (61和62)沿Qa方向馈送。这里,符号 “Qa”代表辅助流速或用于辅助的流体(墨)流。然而,为了说明的目的,符号“Qa”也用作 箭头的符号。通过由泵(辅助泵)78馈送流体(墨),可以补偿墨供给短缺(再配辅助)。图13是示出当泵(辅助泵)78的供给流速(辅助流速)变化时、记录头10的排 出的流速和墨供给系统中的压力损失之间的关系的实例。更具体地,图13示出当泵(辅助 泵)78的供给流速(辅助流速)从0变化至0. 2cc/s时,响应于记录头10的排出的流速, 墨供给系统中的压力损失的变化。如上所述,当在没有任何辅助的状态下供给墨时(自然 供给中),记录头10处的压力损失可以达到约3. 9kPa。结果,墨可能不被连续地(稳定地) 排出,即,可能出现墨排出故障。然而,当使用泵(辅助泵)78来辅助墨馈送时,压力损失最 多减少至约0. 5kPa或更少,这使得记录头10能够连续地(稳定地)排出墨。接下来,参照图IOA和IOB描述如何辅助墨供给系统内的墨供给。图IOA示出当墨滴未从记录头10排出时或者当排出的流速较小时、流动路径阻力 变化单元83的状态。在此状态中,阀体88被安置在口 86b侧。首先,在图IOA的状态中,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侧)和分隔墙89的下表面 (侧)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隔“Gb” (在该情形中,间隔“Gb”被称为“Gbl”)比在阀体顶部88t 的外围表面和管构件87的内壁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隔“Gt”大(宽)。S卩,第二节流部 分182的节流值小于第一节流部分181的节流值。进一步,在口 86a的下游侧上,如图9所 示,在墨供给系统中存在具有更大的流体阻力的液体(墨)供给管(第一流动路径)71和 过滤器109。因此,由泵(辅助泵)78沿Qa箭头方向馈送的墨很可能流至流动路径阻力变 化单元83内的口 86b。结果,大部分被泵(辅助泵)78泵送(馈送)的墨可能在泵单元80 和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之间的环路中循环,这不会影响至记录头10的压力。另一方面,图IOB示出了当从记录头10排出的流速较大时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 83的状态。通过将第一间隔“Gt”设置为相对狭窄,由于墨沿着由从记录头10排放的墨造 成的Qh方向流动,阀体88从图IOA中所示的位置被向上拉至口 86a侧(S卩,阀体88向上 移动)。由于这样的向上运动,阀体底部88b接近分隔墙89,以致阀体底部88b和分隔墙89 之间的第二间隔“Gb” (在该情况中,间隔“Gb”被称为“Gb2”)变得更窄(即,Gb2 < Gbl)。 进一步,由泵(辅助泵)78沿Qa箭头方向馈送的墨流过更窄的第二间隔“Gb2”,这产生压 力。所产生的压力减小(抵消)了在墨流入墨供给系统时产生的压力损失。结果,能够将 更大流速的墨供给至记录头10。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随着从记录头10排出的流速的增加,压力损失变得越 大,则阀体底部88b和分隔墙89之间的第二问隔“Gb”变得越窄。换句话说,在该情况中, 第二节流部分182的节流值相应地变得更大。进一步,在该情况中,由泵(辅助泵)78产生 的辅助压力的效果相应地增加。因此,可以实现自动墨供给,其具有简单的构造而不用进行 传统的使用致动器的流速调整阀的复杂控制。在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构造中,在具有第二间隔“Gb”的第二节流部分182处 的流体阻力随阀体底部88b和分隔墙89之间的第二间隔“Gb”的四次方反比例变化。因为此特征,在这个第二间隔直接地根据阀体88的运动变化的墨供给系统中,可以在产生辅助 压力以减少墨供给系统内的压力损失的时候获得理想的回应。进一步,在此墨供给系统中,存在部分地形成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侧)上的 突起68。因为该突起68,即使当阀体88由于运动的惯性等而与分隔墙89接触时,也可以 确保与突起68的高度对应的流动路径。即,可以防止第二间隔“Gb”变为零(0)、墨流动路 径被完全堵塞和记录头10处的负压突然增加的情形。替代地,突起68可以安置在与阀体 底部88b的上表面(侧)相对的分隔墙89的下表面(侧)上。即使以这样的方式安置突 起68,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进一步,替代地,如图14A和14B图解的,可以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侧)上形 成凹槽66。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凹槽66,即使当阀体88到达上止点的位置并且阀体底 部88b和分隔墙89接触时,由于凹槽66也可以确保具有高度“He”的墨流动路径。结果, 可以防止墨供给路径(流体供给路径)被完全堵塞。当凹槽(66)被形成在与阀体底部88b 的上表面(侧)相对的分隔墙89的下表面(侧)上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进一步,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排出用于彩色打 印的四色的墨。所以,设置有四个单独的墨供给系统,其中每一个都具有如图9所示的构 造。在该情况中,可以设置与四个泵(辅助泵)78相对应的四个诸如马达的单独的致动器, 以致致动器能够被独立地控制以响应各个记录头10的墨排放流速。然而,替代地,如图7 所示,仅仅一个马达(致动器)82被用于对应于彩色墨的个数的四个泵(辅助泵)78(即, 泵(辅助泵)78K、78C、78M 和 78Y)当通过排出多种颜色来形成图像时,从记录头10排出的彩色墨的流速可以根据 将要形成的图像而变化。举例来说,存在墨从某个记录头的所有喷嘴排出,而没有墨从其它 的记录头中的任何一个喷嘴排出的情形。即使在该情形中,在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墨 供给系统中,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的流体阻力自动地随着从各个记录头10排出的彩 色墨的流速而变化。因为该特点,不必随着从各个记录头10排出的墨的流速来控制泵(辅 助泵)78。即,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的控制,对于归因于从记录头排出 的小流速的墨而造成的需要较小的辅助(压力)的记录头,自动地提供(产生)较小的辅 助(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归因于较大的流速排出的墨而造成的需要更大的辅助(压力) 的记录头10,也自动地提供(产生)更大的辅助(压力)。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举例来说,即使在由于用于彩色打印的多种彩 色墨的使用而具有多个墨供给系统的系统中,可以用一个致动器总体地控制各个墨供给系 统的所有泵。因为该特点,可以简化设备的构造和控制方法,并且可以相应地降低设备的成 本和尺寸。通常,流体的粘度随流体温度变化。因此,优选地是基于使用温度值的反馈控制来 控制泵(辅助泵)78以确定由泵(辅助泵)78馈送(辅助)的流体(墨)的流速,该温度 值是诸如使用图2中的温度传感器27测量的设备的周围温度值或内部温度值、墨(液体) 温度值和它们的估算温度值。通过这样做,可以提供能够容易地响应于所有可能的温度而 操作的设备。进一步,可以在墨供给路径内安装压力传感器,以致当预定流速的墨从记录头10 排出时可以测量压力变化。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检测与流体(墨)引起的压力损失对应的流体(墨)的粘度。然后,基于所检测到的粘度值,可以改变用于控制泵(辅助泵)78的参 数,从而能够使用具有不同的粘度的多种液体。进一步,在用户监控排出状况的同时,可以 由用户输入用于控制泵(辅助泵)78的参数。在该情况中,可以省略检测流体的粘度的机 构,从而简化设备的构造。接下来,将参照图15到1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图15示 意性地示出墨供给系统的构造。图16A和16B是沿着图15中的现J-J所截取的截面图。图 17A和17B是示出在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8是在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的阀体的俯视图。首先,墨盒(主箱)76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袋构件93,当墨被消耗时该袋构件能 够柔性地变形。在该情况中,举例来说,袋构件93的形状从图IOA的状态变化到图IOB的 状态。在墨盒(主箱)76的袋构件93中,包含有液体(墨)。液体(墨)的位置比记录头 10的喷嘴表面的位置更低。具有了墨盒(主箱)76的该构造,墨供给系统变成密封系统。因此,可以容易稳 定地维持将被供给至记录头10的流体(墨)的质量。进一步,通过记录头10和墨盒(主 箱)76之间的高度差来维持记录头10处的负压。因为该特点,可以获得稳定的负压。进一步,如图17A和17B中所示,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的阀体顶部88t具有 比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例如,图IOA和10B)更大的直径。结果,阀体顶部88t和管构件 87之间的第一间隔“Gt2”变得比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图IOA和IOB中的“Gt”)的更 窄(即,Gt2<Gt)。进一步,有在与阀体88的轴向(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形成 在阀体顶部88t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通孔84。通孔84用作第一节流部分。进一步,如 图18所示,当从上往下看时,四个通孔84相对于阀体88的圆周方向(旋转方向)对称地 安置。进一步,如图17A和17B中所示,以突起68被形成在阀体中间部88m的外围表面上 的方式,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侧)上形成突起68。在该墨供给系统中,当阀体88在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中变化它的位置(上 下方向)时,阀体底部88b和管构件87的分隔墙89之间的第二节流部分182的节流值相 应地变化。当第二节流部分182的节流值变化时,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的流体阻力相 应地变化。通过改变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的流体阻力,来调整抵消负压的压力值(辅 助压力)。在该情况中,由于用作第一节流部分的通孔84的节流,产生(确定)移动阀体 88的力。通过使用阀体顶部88t的通孔84形成第一节流部分,可以更容易精确地形成第一 节流部分。结果,可以获得稳定的节流特性。进一步,如上所述,四个通孔84相对于阀体88的圆周方向(旋转方向)对称地安 置。然而,替代地,通孔84的直径可以变得更小并且可以增加通孔84的数量。另外,通孔 84的直径可以变得更大并且可以减少通孔84的数量。然而,优选的是通孔84相对于阀体 88的圆周方向(旋转方向)对称地安置,以致阀体88能够沿着轴向笔直地移动。类似于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当阀体88移动时,阀体底部 88b和管构件87的分隔墙89之间的第二间隔在从“Gbl” (图17A)和“Gb2” (图17B)之间 的范围内变化。因为该特点,当从记录头10排出的液体(墨)的流速增加时,液体(墨) 供给系统的压力损失相应地增加,并且阀体88向上移动。阀体88的此向上运动导致阀体 底部88b和分隔墙89之间的第二间隔减小。该更小的第二间隔产生由泵(辅助泵)78供
14给到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 (压力调节阀)内的流速“Qa”引起的更多的正压。结果,该 产生的正压抵消(减小)了记录头10处的压力损失,以致液体(墨)可以被适当地再配给 记录头10。进一步,类似于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中,在具有第 二间隔的第二节流部分182处的流体阻力随阀体底部88b和分隔墙89之间的第二间隔的 四次方成反比例变化。因为该特点,在这个第二间隔直接地根据阀体88的运动而变化的 墨供给系统中,可以在产生辅助压力以减少墨供给系统内的压力损失的时候获得理想的回应。进一步,在此墨供给系统中,存在部分地形成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侧)上的 突起68。因为该突起68,即使当阀体88由于运动的惯性等而与分隔墙89接触时,也可以 确保与突起68的高度对应的流动路径。即,可以防止第二间隔“Gb”变为零(0)、墨流动路 径被完全堵塞和记录头10处的负压突然增加的情形。进一步,突起68与阀体中间部88m(更小半径部分)整体地形成。因为该特点,在 阀体88通过模制形成时,可以容易地进行模制设计。进一步,可以提高阀体中间部88m的 抗弯刚度和阀体88的强度。进一步,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泵(辅助泵)78和流动路径阻力 变化单元83被整体地设置在盒固定器77中。因为该特点,可以减小设备的尺寸并减少用 于连接部分的密封构件的数量,从而降低设备的成本。接下来,将参照图19到2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图19示 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的示意性构造。图20A和20B是沿着图19中的 线K-K截取的截面图。图21是示出在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的实例 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2A和22B是示出在墨供给系统总使用的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的部 分的示意性扩大图。首先,墨盒(主箱)76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袋构件93,当袋构件93中的墨被消 耗时,该袋构件93能够柔性地变形(例如,形状从图20A的状态变化至图20B的状态)。在 墨盒(主箱)76的袋构件93中,包含有液体(墨)。进一步,在袋构件93内安置压缩弹簧 96。具有了该构造,墨盒(主箱)76可以自发地产生负压。因此,举例来说,如图19中 所示,墨盒(主箱)76也可以被安置得比记录头10的喷嘴表面更高。如图21所示,与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类似,在第三实施例中,存在沿着与阀 体88的轴向(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并形成在阀体顶部88t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 的通孔84。通孔84用作第一节流部分。由于墨沿Qh方向流动,阀体88被拉升至口 86a侧 (阀体88在管构件87中的内部流动路径87a中上下移动)。进一步,以凹槽66从阀体88的中心轴开始径向延伸的方式,在与分隔墙89相对 的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侧)上形成多个凹槽66该。进一步,以凸部65如图22A中所 示面对对应的凹槽66的方式,在与阀体底部88b相对的分隔墙89的下表面(侧)上形成 凹凸结构。具有了该构造,当阀体88向上移动时,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与分隔墙89的下 表面以两者之间具有间隔地啮合。通过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和分隔墙89的下表面上的凹凸结构,以致阀体底部分88b和分隔墙89如图22B所示地以两者问具有间隔地啮合,除了与第二实施例中的间隔 “Gb2”类似的间隔“Gb2”之外,还有在各个凸部和凹部的侧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隔“Gb3”。因 为另外的间隔“Gb3”,在阀体88向上移动的情形中,在由于变窄的间隔“Gb2”而突然产生辅 助压力之前,可以由于间隔“Gb3”而缓和地产生辅助压力。因此,可以提高压力稳定性。进一步,以第一流动路径71侧(阀体底部88b的中心侧)在垂直方向上位于(高 于)第二流动路径60侧(阀体底部88b的外围侧)之上的方式,形成(倾斜地)在阀体 底部88b和分隔墙89之间的具有间隔“Gbl”的第二节流部分182。具有了该第二节流部 分182的倾斜结构,即使当气泡从墨盒(主箱)76侧经由口 86b馈送进流动路径阻力变化 单元83 (压力调节阀)时,因为气泡由于它的浮力自动地向上移动,因此可以容易地从流动 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去除气泡。结果,可以容易地防止气泡保留在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 83 (压力调节阀)内。进一步,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在液体(墨)供给管(第一流动路径)71和 泵(辅助泵)78之间安置缓冲构件97。缓冲构件97是具有至少一个壁表面、由诸如薄膜和 橡胶的柔性材料制成的容器,或者是包括某种气体层的容器。具有了该缓冲构件97,可以减 少归因于泵(辅助泵)78的操作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压力波动振幅,并且还可以减少当泵起 动和停止时的经过的压力波动。结果,可以使记录头10处的压力更稳定。接下来,将参照图23到2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中使用的 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图23A和23B是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图 24是示出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的另一个实例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在该流动路径阻力变化单元83中,阀体88是旋转体并且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 面上形成有多个同心纹槽66,该上表面面对分隔墙89的下表面。在分隔墙89的下表面上 形成凹凸结构,该下表面与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相对。进一步,凹凸结构的凸部65被安 置成与各个凹槽66相对,以致当阀体88向上移动时凸部65和各个凹槽66如图23B所示 的彼此啮合。通过在阀体底部88b的上表面和分隔墙89的下表面上的凹凸结构以致阀体底部 88b和分隔墙89如图23B所示地以两者间具有间隔地啮合,除了与第三实施例类似的间隙 “Gb2”之外,还在各个凸部和凹部的侧表面之间形成间隙“Gb3”。因为另外的间隔“Gb3”,在 阀体88向上移动的情形中,在由于变窄的间隔“Gb2”而突然产生辅助压力之前,可能由于 间隔“Gb3”而缓和地产生辅助压力。因此,可以提高压力稳定性。进一步,具有了同心地形成的凹凸结构,当阀体底部88b和分隔墙89如图23B所 示地彼此啮合时,增加了口 86b和横向洞(口)86c之间的实际的流动路径长度。由于实际 的流动路径长度的增加,第二节流部分182(啮合的部分)中的流体阻力相应地增加。因此, 辅助压力也相应地增加。结果,可以以阀体88的相对小的运动而产生辅助压力的相对大的 差异,从而提高辅助压力的响应性。进一步,因为同心的凹凸结构,通过将图23A和23B中的间隔“Gt2”做得足够地小, 即使当阀体88旋转时,分隔墙89的凸部65和阀体底部88b的各个凹槽66也可以容易地 彼此啮合。在该情况中,当分隔墙89的凸部65和阀体底部88b各自的凹槽66具有如图24 所示的锥形表面,凸部65和各自的凹槽66可以更容易地彼此啮合。
16
进一步,在上述描述中,基于不同颜色的墨被供给至各自的记录头的实例来描述 本发明的操作和效果。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构造。举例来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同样颜 色的墨被供给至多个记录头的情形以及被不同处理过的墨(不是不同颜色的墨)被供给至 各自的记录头的情形。进一步,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包括多个喷嘴列以致从单个记录 头排出不同种类的流体的记录头的液体(墨)供给系统。进一步,本发明不限于排出狭义 地定义的墨的图像形成设备。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于排出各种液体的液体排出设备(在本 发明的说明书中被描述为“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用于排出液体的液滴的喷嘴的 记录头,将液体供给至记录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储藏液体的液体箱,与液体箱流体连通 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允许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彼此流体连通的压力调 节阀,和具有液体馈送单元的第三流体,该第三流体流动路径允许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或液 体箱,和压力调节阀彼此流体连通。进一步,压力调节阀包括限定压力调节阀的内部流体流 动路径的管构件,可移动地安置在内部流体流动路径内的可移动构件,安置在第一流体流 动路径侧上的第一节流部分和安置在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侧上的第二节流部分。进一步,第 二节流部分被形成作为管构件的内壁和可移动构件之间的间隔;间隔的长度随着第一流体 流动路径内流动的液体的流速而变化;压力调节阀的内部流体阻力随着在第一流体流动路 径内流动的液体的流速而变化;第三流体流动路径通过压力调节阀的部分与内部流体流动 路径流体连通,该压力调节阀的部分安置在第一节流部分和第二节流部分之间;以及当液 体从喷嘴排出时,在记录头经由压力调节阀与液体箱流体连通的状态中,液体由液体馈送 单元从液体箱馈送至记录头,。进一步,可以在压力调节阀的管构件的内壁和可移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防 阻塞单元,防止内部流体流动路径被阻塞。防阻塞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突起或凹槽。进一步,可移动构件可以包括形成第一节流部分的第一压力产生部分,形成第二 节流部分的第二压力产生部分和允许第一压力产生部分和第二压力产生部分经由中间部 分彼此连通的中间部分。进一步,可以在中间部分上形成一个或多个突起。进一步,第一压力产生部分、第二压力产生部分和中间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 有在管构件的内壁上方滑动的滑动部分。进一步,可移动构件可以具有通孔以致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三流体流动路径彼 此流体连通。进一步,通孔包括多个通孔,并且多个通孔可以相对于阀体的表面上的圆周方向 对称地安置,该表面与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侧相对。进一步,在形成第二节流部分的间隔的部分中,可以在管构件的内壁和可移动构 件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肋,并且可以在管构件的内壁和可移动构件中的另一个上形成凹 部,以致肋与凹部啮合。进一步,可移动构件可以被可旋转地安置在内部流体流动路径内,并且肋和凹部 可以被同心地形成。进一步,在形成第二节流部分的间隔的部分中,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侧在垂直方向 上比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侧高。
进一步,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包括与不同颜色的液体对应的多个液体馈送单元。进 一步,记录头可以排出不同颜色的液滴或者包括排出不同颜色的液滴的多个喷嘴列,并且 多个液体馈送单元可以由共同的致动器驱动。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从记录头的喷嘴排出液滴时,在记 录头经由压力调节阀与液体箱流体连通的状态中,由液体馈送单元将液体从液体箱馈送至 记录头。在该情况中,压力调节阀的内部流体阻力随着液体的流速而变化。具有该构造,可 以自动地并且充分地确定响应于来自记录头的排放流速的辅助压力,并且被确定的辅助压 力被施加于记录头。因此,可以防止由于较长的管构件的使用、排放流速的增加而导致的 墨供给短缺,增加了将被排出的液体的粘度等,并且还减少了排出故障。进一步,在压力调 节阀中,在管构件和可移动构件之间的间隔内产生内部流体阻力,并且间隔(间隔的长度) 随着来自记录头的排放流速而变化。具有该构造,可以进行具有理想的响应性的压力控制 (调整)。虽然为了完整并清楚的公开的目的而针对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后附的 权利要求并未如此被限定,而应被看作是包含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文阐述的基本教导下 容易想到的所有修改和变形结构。
18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头,具有用于排出液体的液滴的喷嘴;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将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 液体箱,储藏所述液体; 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与所述液体箱流体连通;压力调节阀,允许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彼此流体连通;以及第三流体流动路径,具有液体馈送单元,所述第三流体流动路径允许所述第二流体流 动路径或所述液体箱,与所述压力调节阀彼此流体连通,其中 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管构件,限定所述压力调节阀的内部流体流动路径; 可移动构件,可移动地被安置在所述内部流体流动路径内; 第一节流部分,被安置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侧;以及 第二节流部分,被安置在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侧,其中 所述第二节流部分被形成为所述管构件的内壁和所述可移动构件之间的间隔; 所述间隔的长度随着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中流动的所述液体的流速而变化, 所述压力调节阀的内部流体阻力随着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中流动的所述液体的 流速而变化,所述第三流体流动路径通过所述压力调节阀的部分与所述内部流体流动路径流体连 通,所述部分被安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部分和所述第二节流部分之间,以及当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排出时,在所述记录头经由所述压力调节阀与所述液体箱流体 连通的状态中,所述液体馈送单元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箱馈送至所述记录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防阻塞单元,所述防阻塞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压力调节阀的所述管构件的所述内壁和所 述可移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防止所述内部流体流动路径被阻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阻塞单元是一个或多个突起或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形成所述第一节流部分的第一压力产生部分; 形成所述第二节流部分的第二压力产生部分;以及中间部分,允许所述第一压力产生部分和所述第二压力产生部分经由所述中间部分彼 此连接,其中在所述中间部分上形成一个或多个突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形成所述第一节流部分的第一压力产生部分; 形成所述第二节流部分的第二压力产生部分;以及中间部分,允许所述第一压力产生部分和所述第二压力产生部分经由所述中间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产生部分、所述第二压力产生部分和所述中间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在 所述管构件的所述内壁上滑动的滑动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具有通孔,以致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三流体流动路径彼此 流体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包括多个通孔,以及所述多个通孔相对于所述阀体的表面上的圆周方向被对称地安置,所述表面面对所述 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二节流部分的所述间隔的部分中,在所述管构件的所述内壁和所述可移 动构件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肋,并且在所述管构件的所述内壁和所述可移动构件中的另一 个上形成凹部,以致所述肋与所述凹部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构件能旋转地安置在所述内部流体流动路径内,以及 所述肋和所述凹部被同心地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二节流部分的所述间隔的部分中,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侧在垂直方向 上比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侧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与不同颜色的液体对应的多个液体馈送单元,其中所述记录头排出不同颜色的液滴或者包括排出不同颜色的液体的液滴的多个喷嘴列,以及所述多个液体馈送单元由共同的致动器驱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压力调节阀,该压力调节阀包括可移动地安置在压力调节阀内的可移动构件;第一节流部分;和第二节流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节流部分形成为压力调节阀的框架的内壁和可移动构件之间的间隔,压力调节阀的内部流体阻力随着液体的流速而变化,并且当从喷嘴排出液体时,在记录头经由压力调节阀与液体箱流体连通的状态中,液体馈送单元将液体从液体箱馈送至记录头。
文档编号B41J2/165GK102001228SQ2010102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日
发明者一ノ渡润, 加藤知己, 得能敏郎, 掬川文隆, 赤石信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