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82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进行胶版印刷时为了将从版转印(受理)的墨向印刷对象再转印(印刷)而使用的胶辊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本申请基于2009年5月沈日于日本提出的特愿2009 — 126035号主张优先权, 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将液晶显示器等的电极图案(导电图案)形成在需要的基板上的方法,提出了代替通过金属蒸镀膜的蚀刻等进行的微细加工而使用导电性膏剂作为印刷墨的印刷技术。例如,提出了使用凹版胶版印刷技术在基板上印刷形成电极图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参照)。在将上述电极图案那样的精细的印刷图案胶版印刷到上述基板那样的印刷对象上的情况下,要求较高的印刷精度。因此,作为进行较高的印刷精度的胶版印刷的情况下的胶版印刷装置,制成作为版而使用与印刷对象同样的平板状的版的形式的平板印刷装置是有利的。图7表示以往提出的使用平板状的版的胶版印刷装置。在基台1上设置线性导轨 2,并且与该线性导轨2平行地设置由伺服马达4驱动的滚珠丝杠机构3,将能够将平板状的版(母版)5和印刷对象(工件板)6隔开一定的间隔固定的移动工作台7能够滑动地安装在线性导轨2上,并且能够通过滚珠丝杠机构3使其往返移动。进而,在基台1的需要部位,作为具备胶辊9的转印装置8,设有结构为具备安装在基台1的左右两侧部的具有需要的高度尺寸的左右一对支柱(立柱)10,在线性导轨2的需要尺寸上方位置与该线性导轨2的长度方向为直角方向地配置、两端部由收纳在各支柱10 上的轴承支撑而旋转自如的胶辊9 (未图示),和连结在胶辊9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上的驱动马达(伺服马达)11的转印装置8。根据上述胶版印刷装置,在转印装置8中通过驱动马达11的运转使胶辊9旋转。 在此状态下,一边使保持着版5和印刷对象6的移动工作台7在胶辊9的下方与旋转的胶辊9的圆周速度同步移动,一边使该胶辊9依次接触在上述版5和印刷对象6上。因而能够进行从版5向胶辊9的转印(受理)、和从该胶辊9向印刷对象6的再转印(印刷)而实施胶版印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许第27975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国特许第39044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 特开平6 - 15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4 特开平9 - 70948号公报。在使用图7所示那样的胶版印刷装置实施胶版印刷的过程中,当进行从版5向胶辊9的转印(受理)时,需要以规定的接触压力对胶辊9和版5进行加压将其推在一起。此外,在进行从胶辊9向印刷对象6的再转印(印刷)的情况下,也需要以规定的接触压力对胶辊9与印刷对象6进行加压而将其推在一起。因而在通过胶辊9进行的辊加压时,由于将胶辊9向版5或印刷对象6推抵时的规定的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胶辊9上,所以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胶辊9上。其结果将在机械构造部中产生转印装置8中的支撑该胶辊9的支柱10挠曲等的变形。因为该转印装置8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从版5经由胶辊9向印刷对象6印刷的印刷图案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的几何学的再现性下降,有印刷精度恶化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所示的胶版印刷装置中,关于起因于上述那样的辊加压时的转印装置8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的印刷精度的恶化的问题没有特别考虑。因而不怎么能够提高印刷图案的再现性,有难以进行更高精度的印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能够抑制胶辊的辊加压时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进一步提高从版经由胶辊印刷到印刷对象上的印刷图案的几何学的再现性、与以往相比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印刷。本发明所涉及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的结构是将通过将在上下方向上以需要尺寸延伸的立柱的上端部彼此一体地连结而成的门型的框架设置成跨越沿着设在架台上的导引部行驶的保持着版和印刷对象的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的行驶位置。进而,在上述门型的框架上,能够升降地安装可旋转驱动地支撑的胶辊,并设置上述胶辊的升降用致动器。其结果,能够通过该升降用致动器使上述胶辊从胶辊的外周面的下端部比被保持在上述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上的版和印刷对象的表面高度位置向上方离开需要尺寸的高度位置、和比该版和印刷对象的表面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下降位置之间升降。此外,能够上方以需要的接触压力将胶辊推在保持在上述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上的版和印刷对象的表面上。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使沿与设在架台上的导引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胶辊的两端部保持在辊支撑框架的左右的轴承套上而旋转自如。进而,将该辊支撑框架的上述左右的轴承套经由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导引部能够升降地安装在门型的框架上, 并且在上述辊支撑框架的左右的轴承套上安装升降用致动器。因而能够通过该升降用致动器使上述胶辊与上述辊支撑框架一起升降。进而,在上述结构中,使升降用致动器为由露出到门型的框架的上部地设置的驱动马达、和由经由齿轮箱连结在该驱动马达上的上下方向的丝杠轴和螺纹安装在该丝杠轴上的螺母部件构成的两个滚珠丝杠机构构成的结构。此外,将该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母部件安装到辊支撑框架的左右的轴承套上。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发挥以下这样的良好的效果。( 1)将通过将在上下方向上以需要尺寸延伸的立柱的上端部彼此一体地连结而成的门型的框架设置成跨越沿着设在架台上的导引部行驶的保持着版和印刷对象的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的行驶位置。进而,在上述门型的框架上,能够升降地安装可旋转驱动地支撑的胶辊,并设置上述胶辊的升降用致动器。其结果,能够通过该升降用致动器使上述胶辊从胶辊的外周面的下端部比被保持在上述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上的版和印刷对象的表面高度位置向上方离开需要尺寸的高度位置。和比该版和印刷对象的表面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下降位置之间升降。此外,能够从上方以需要的接触压力将胶辊推在保持在上述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上的版和印刷对象的表面上。因而通过从上方以需要的接触压力将胶辊推在保持于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上的版或印刷对象上而进行转印 (受理)或再转印(印刷),上述需要的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朝上对该胶辊作用。即使该需要的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被输入到能够升降地安装着上述胶辊的门型的框架中,也能够将该框架的各立柱在内外方向上挠曲而变形的可能性防止于未然,并且能够抑制该框架的变形量。即,由于能够抑制上述转印或再转印时的上述胶辊以外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量,所以能够改善印刷图案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的几何学的再现性。(2)使沿与设在架台上的导引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胶辊的两端部保持在辊支撑框架的左右的轴承套上而旋转自如。并且,将该辊支撑框架的上述左右的轴承套经由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导引部能够升降地安装在门型的框架上,并且在上述辊支撑框架的左右的轴承套上安装升降用致动器,能够通过该升降用致动器使上述胶辊与上述辊支撑框架一起升降。因而能够使作用在胶辊上的对版或印刷对象的需要的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从该胶辊的两端部的各旋转轴经由对应的轴承套而由分别对应的升降用致动器承受。 由此,在转印(受理)或再转印(印刷)时能够抑制辊支撑框架的变形。即,能够抑制胶辊以外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印刷图案的几何学的再现性。(3)使升降用致动器为由露出到门型的框架的上部地设置的驱动马达、和由经由齿轮箱连结在该驱动马达上的上下方向的丝杠轴和螺纹安装在该丝杠轴上的螺母部件构成的两个滚珠丝杠机构构成的结构。进而,将该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母部件安装到辊支撑框架的左右的轴承套上。因而能够使滚珠丝杠机构的升降用驱动马达的发热直接发散到其上方的大气中,并且能够抑制因该升降用驱动马达发热的热的影响造成的框架的热变形。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转印(受理)或再转印(印刷)时的胶辊以外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量,能够进一步改善印刷图案的几何学的再现性。(4)通过由上述(1)、(2)、(3)抑制印刷图案的几何学的偏差,能够进行比以往更高精度的印刷。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正视图; 图2是图1的转印装置的切断概略正视图3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4是图1的B—B向视图5是表示具备图1的转印装置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6是将图5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的架台上作为图1的转印装置的底座的部分的底面放大表示的图7是表示使用以往提出的平板状的版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的一例的概要的图。附图标记说明
12 架台,13 导轨(导引部),14 版,15 版工作台(移动工作台),16 印刷对象,17 印刷对象工作台(移动工作台),19 胶辊,21 框架,2h、22b :门型框架部件,23a、2;3b、23C、 23d:立柱,27 辊支撑框架,28a、28b 轴承套,30 旋转轴,31 轴承,32 直线运动导引部,33 滚珠丝杠机构(升降用致动器),35 丝杠轴,36 螺母部件,37 升降用驱动马达,38 齿轮箱。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图1到图6表示本发明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的实施方式。在图5所示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中,在水平的架台12的上侧,例如两根一组地设置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导轨13。作为用来使平板状的版14和基板等的平板状的印刷对象 16保持在导轨13上的移动工作台,例如安装能够分别独立地保持版14和印刷对象16的版工作台15和印刷对象工作台17,以使其能够通过独立的驱动装置独立地往返运动(行驶) (未图示)。进而,在导轨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述版工作台15及印刷对象工作台17都能够行驶的中途位置(例如与导轨13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对应的架台12上的需要部位),设置具备胶辊19的本发明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以下称作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8。并且,在导轨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述版工作台15能够行驶的别的中途位置(例如作为比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8的设置部位向导轨13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离开需要尺寸的位置的架台12上的需要部位),设置用来对由版工作台15保持的版14进行上墨的上墨装置20。应用到上述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中的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8为图1到图4所示的结构。S卩,将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需要的高度尺寸的左右一对立柱23a和23b、立柱23c和 23d的上端部彼此用在水平方向上以需要尺寸延伸的梁材M分别一体地连结而形成两个门型的框架部件22a、22b。此外将两个门型框架部件22a、22b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需要间隔而平行地配置,并且将各门型框架部件22a、22b的顶部彼此通过做成矩形板状且将需要部位用肋板沈加强的顶板部件25 —体地连结而构成门型的框架21。进而,框架21配置在架台12上的规定部位上,以使各门型框架部件22a、22b的各梁材M都成为在与导轨13的长度方向为直角方向上横穿(横跨)导轨13的上方的姿势,将各立柱21a、21b、21c、21d的下端部固定在架台12上。因而通过做成将固定在架台12上的左右的立柱23a和23b的上端部彼此、以及立柱23c和23d的上端部彼此分别用梁材M —体地连结的门型构造,使左右配置的立柱23a和23b、以及立柱23c和23d高刚性化,能够将各立柱23a、23b、23c、23d向内外方向(左右方向)的挠曲防止于未然。进而,将隔开需要间隔配置的左右一对轴承套^a、28b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部件四一体地连结而形成辊支撑框架27。此外,使设在胶辊19的两端的旋转轴30经由轴承31保持在辊支撑框架27的左右的各轴承套^aJSb中而旋转自如。并且,将辊支撑框架27上的左右的轴承套28a及28b分别经由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导引部32能够上下方向滑动地安装在沿前后方向(导轨13的长度方向)配置在框架21中左右两侧位置上的立柱 23a与23c之间、和立柱23b与23d之间。另外,在框架21的顶板部件25中,在作为辊支撑框架27的各轴承套^aJSb的上方的左右的两个部位上,分别贯通地设置轴承34。此外,在各轴承34上,分别旋转自如地保持沿上下方向以需要尺寸延伸的丝杠轴35的靠上端部分。此时,如后所述,能够通过各轴承34而由顶板部件25承受并支撑由分别经由对应的螺母部件36安装在各丝杠轴35的下方的辊支撑框架27作用在各丝杠轴35上的载荷。进而,在顶板部件25的各轴承34的附近位置的上侧,经由需要的支撑部件39设置有连接在伺服马达等的升降用驱动马达37上的齿轮箱38。此外,在齿轮箱38的输出侧, 经由联轴器40连结各丝杠轴35的突出到轴承34的上侧的突出端部。进而,将分别旋合在各丝杠轴35上的螺母部件36经由需要的安装部件41安装在辊支撑框架27的各轴承套^aJSb的上侧。由此,构成由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通过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运转而经由齿轮箱38被驱动旋转的各丝杠轴35、和各螺母部件36构成的作为升降用致动器的滚珠丝杠机构33。其结果,通过对应于各滚珠丝杠机构33的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运转而经由各齿轮箱38驱动各丝杠轴35旋转,能够与各螺母部件36 — 体地使保持着胶辊19的辊支撑框架27升降。另外,随着通过该各滚珠丝杠机构33进行的辊支撑框架27的升降,能够将胶辊19在从胶辊19的外周面的下端部比保持在版工作台15 上的版14及保持在印刷对象工作台17上的印刷对象16的上面靠上方需要尺寸的高度位置、到胶辊19的外周面的下端部成为比保持在版工作台15上的版14及保持在印刷对象工作台17上的印刷对象16的表面稍稍靠下方的高度位置的范围内升降。另外,在辊支撑框架27的一个轴承套28a的外侧,安装与旋转用驱动马达42相连的减速机43,并且,将由一个轴承套28a保持的胶辊19的一个旋转轴30连结在减速机43 的输出轴(未图示)上,通过旋转用驱动马达42的运转,能够经由减速机43驱动胶辊19以需要的旋转速度旋转。如图6所示,在采用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8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的架台12中,在作为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8的底座的部分、即架台12上的框架21的各立柱23a、23b、23c、 23d的设置部位、和作为各立柱设置部位的内侧的区域中,在下面侧以格子状安装许多肋板 44而实现高刚性化。因而在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8中,在进行从版14向胶辊19的转印、或者从胶辊19向印刷对象16的再转印时,当使胶辊19以需要的接触压力作用在版14或印刷对象16上而从上方推在一起时,即使在架台12上的配置保持着版14的版工作台15或保持着印刷对象16的印刷对象工作台17的部分上朝下作用有接触压力带来的载荷,此外, 即使在架台12上的框架21的各立柱23a、23b、23c、23d的设置部位上朝上作用有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带来的载荷,也能够将起因于架台12上的作为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8的底座的部分挠曲变形的、保持在框架21上的胶辊19、与保持在版工作台15上的版14、及保持在印刷对象工作台17上的印刷对象16的位置偏差防止于未然。在使用转印装置18的情况下,预先将保持着版14的版工作台15向上墨装置20 输送而对版14实施上墨。此外,通过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8的滚珠丝杠机构33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运转,与辊支撑框架27 —体地使胶辊19上升,使胶辊19在其外周面的下端部退避到作为比保持在版工作台15上的版14及保持在印刷对象工作台17上的印刷对象16的上面靠上方需要尺寸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使保持着上墨的版14的版工作台15、和保持着印刷对象16 的印刷对象工作台17预先移动到与使胶辊19为了转印或再转印而旋转时的胶辊19的外周面的下端部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对应的位置。在此状态下,通过旋转用驱动马达42的运转使胶辊19旋转,并且以与旋转的胶辊19的圆周速度同步的速度开始保持着版14的版工作台15的移动,当保持在版工作台15上的版14达到胶辊19的下方时,通过滚珠丝杠机构33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运转使胶辊 19与辊支撑框架27 —体地下降,通过一边将胶辊19以需要的接触压力推在版14上一边使其旋转,进行墨从上墨的版14向胶辊19的转印(受理)。在转印结束后,通过滚珠丝杠机构33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运转,使胶辊19与辊支撑框架27 —体地暂时退避到胶辊19的外周面的下端部成为比保持在印刷对象工作台 17上的印刷对象16的上面靠上方需要尺寸上方的高度位置。然后,与转印的情况同样,从与转印时的版工作台15相同的方向,以与通过旋转用驱动马达42的运转而旋转的胶辊19的圆周速度同步的速度开始保持着印刷对象16的印刷对象工作台17的移动,当保持在印刷对象工作台17上的印刷对象16达到胶辊19的下方时,通过滚珠丝杠机构33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运转,使胶辊19与辊支撑框架27 — 体地下降,通过一边将胶辊19以需要的接触压力推在印刷对象16上一边使其旋转,进行墨从胶辊19向印刷对象16的再转印、即对印刷对象16的胶版印刷。在将胶辊19从上方以需要的接触压力推压在保持于版工作台15上的版14、或保持在印刷对象工作台17上的印刷对象16上而进行转印(受理)或再转印(印刷)时,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朝上对胶辊19作用。但是,保持着胶辊19的两端部的旋转轴30的辊支撑框架27的左右的轴承套^a、28b经由直线运动导引部32安装在框架21的分别对应的立柱 23a和23c、立柱2 和23d上,并且在各轴承套观£1、2池上经由安装部件41安装有分别对应的作为升降用致动器的滚珠丝杠机构33的螺母部件36。作用在该胶辊19上的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从胶辊19的两端部的各旋转轴30经由对应的轴承套^a、28b分别向对应的滚珠丝杠机构33直接传递。由此,能够抑制因在转印(受理)时及再转印(印刷)时作用的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带来的辊支撑框架27的变形量。进而,从胶辊19经由各旋转轴30和各轴承套^a、28b输入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的各滚珠丝杠机构33支撑在门型的框架21上,所以当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从胶辊19经由各旋转轴30和各轴承套^a、28b被输入到各滚珠丝杠机构33中时,能够将在支撑着各滚珠丝杠机构33的框架21的各立柱23a、23b、23c、23d上向内外方向挠曲那样的变形防止于未然。因此,能够抑制框架21自身的变形量。进而,如图6所示,在胶版印刷装置的架台12中,也在作为各立柱23a、23b、23c、 23d的设置部位的内侧的区域中,在下面侧以格子状设置许多肋板44而实现了高刚性化, 所以能够抑制因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带来的架台12上的作为各立柱23a、23b、23c、23d的下方的部分的变形量、及经由各工作台15、17传递的架台12的变形量。此外,各滚珠丝杠机构33的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设在框架21的顶板部件25的上方,所以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发热直接发散到其上方的大气中。因此,能够抑制升降用驱动马达37发热的热的影响造成的框架21的热变形。因而根据本发明的胶版印刷装置的转印装置18,当将胶辊19以需要的接触压力从上方推压在版14或印刷对象16上而进行转印(受理)或再转印(印刷)时,能够将胶辊19 以外的框架21及辊支撑框架27等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及作为用来使胶辊19升降的驱动源的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发热造成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抑制为最小限度。S卩,当进行通过胶辊19的转印或再转印时,能够抑制起因于机械构造部的变形的胶辊19和版14、以及胶辊19和印刷对象16的相对的位置偏差,能够抑制印刷图案的形状、 大小、位置等的几何学的偏差,所以能够进行比以往更高精度的印刷。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实施方式,如果从抑制作为用来使胶辊19升降的驱动源的各滚珠丝杠机构33的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发热造成的框架21的热变形的观点看, 则优选的是将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设在框架21的顶板部件25的上侧、使得能够将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发出的热直接发散到上方的大气中,但在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发热量较小的情况下等,在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发热给框架21的热变形带来影响的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各滚珠丝杠机构33的各升降用驱动马达37的配置也可以为框架21的顶板部件 25的上侧以外的部位。此外,只要连结到辊支撑框架27的轴承套^a、28b上、能够驱动胶辊19与辊支撑框架27 —体地在规定的高度范围中升降,作为升降用致动器也可以使用滚珠丝杠机构33 以外的任何形式的升降用致动器。此外,框架21也可以将各立柱23a、23b、23c、23d的顶部彼此用顶板部件25直接连结而构成门型构造的框架21。此外,只要版14和印刷对象16能够在胶辊19的下方移动,也可以将版14和印刷对象16应用到保持在能够沿着导轨13移动的共通的移动工作台上的形式的胶版印刷装置中。另外,在谋求量产效果的提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做成在将版14与印刷对象16排列固定的架台的两侧沿着架台上的版14和印刷对象16的排列方向设置导轨、在可行驶地安装在该导轨上的台车上安装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8的各立柱23a、23b、23c、23d的下端、使保持胶辊19能够升降的框架21相对于上述位置固定的版14和印刷对象16移动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胶版印刷装置也可以用于向基板以外的任何印刷对象16进行印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胶辊的辊加压时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能够进一步提高从版经由胶辊印刷在印刷对象上的印刷图案的几何学的再现性、能够进行比以往更高精度的印刷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结构将通过将在上下方向上以需要尺寸延伸的立柱的上端部彼此一体地连结而成的门型的框架设置成跨越沿着设在架台上的导引部行驶的保持着版和印刷对象的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的行驶位置,进而,在上述门型的框架上,能够升降地安装可旋转驱动地支撑的胶辊,并设置上述胶辊的升降用致动器,能够通过上述升降用致动器使上述胶辊从上述胶辊的外周面的下端部比被保持在上述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上的版和印刷对象的表面高度位置向上方离开需要尺寸的高度位置,和比上述版和印刷对象的表面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下降位置之间升降,能够从上方以需要的接触压力将胶辊推在保持在上述共通的或独立的移动工作台上的版和印刷对象的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沿与设在架台上的导引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胶辊的两端部保持在辊支撑框架的左右的轴承套上而旋转自如,并且将上述辊支撑框架的上述左右的轴承套经由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导引部能够升降地安装在门型的框架上,并且在上述辊支撑框架的左右的轴承套上安装升降用致动器,能够通过上述升降用致动器使上述胶辊与上述辊支撑框架一起升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升降用致动器为由露出到门型的框架的上部地设置的驱动马达、和由经由齿轮箱连结在上述驱动马达上的上下方向的丝杠轴和螺纹安装在上述丝杠轴上的螺母部件构成的两个滚珠丝杠机构构成的结构,将上述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母部件安装到辊支撑框架的左右的轴承套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将门型的框架(21)设置成横跨设在架台(12)上的导轨(13)。在辊支撑框架(27)中,将保持胶辊(19)的旋转轴(30)旋转自如的左右的各轴承套(28a、28b)经由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导引部安装在框架(21)的立柱(23a、23b、23c、23d)上,进而将滚珠丝杠机构(33)的螺母部件(36)安装在各轴承套(28a、28b)上,形成胶版印刷用转印装置(18)。当从上方以需要的接触压力将胶辊(19)推在行驶于导轨(13)上的版工作台(15)上的版(14)或印刷对象工作台(17)上的印刷对象(16)上而进行转印或再转印时,通过接触压力的反作用力抑制胶辊(19)以外的机械构造部的变形。
文档编号B41F17/14GK102438834SQ2010800225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6日
发明者今泉浩昭, 斎藤浩 申请人:株式会社 Ih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