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卷筒状介质输送方法及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15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卷筒状介质输送方法及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卷筒状介质输送方法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介质输送装置,已知一种装置,其向图像形成装置供给从在轴部件上卷绕卷筒纸而形成的卷筒体(卷筒状介质)中放卷出的卷筒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卷筒体中,当卷筒纸被放卷至末端时,纸端将从轴部件脱离。但是,上述的卷筒体中,由于例如外部环境,轴部件与卷筒纸的纸端有时会发生粘贴。此时,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正常输送卷筒纸,从而无法良好地进行由图像形成
装置实施的图像形成的问题。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035270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对卷筒状介质的输送不良进行检测的、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卷筒状介质输送方法及记录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供给部,其对在支承轴上卷绕卷筒状介质而形成的卷筒体进行保持,且对放卷并供给所述卷筒状介质;输送单元,其对从所述卷筒体中放卷出的所述卷筒状介质进行输送;旋转检测单元,其对所述支承轴的旋转进行检测;旋转单元,其使所述支承轴进行旋转;判断部,其在由所述输送单元执行了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动作的状态下,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未检测出所述支承轴的旋转时,根据所述旋转单元使所述支承轴旋转时的所述旋转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而对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例如,当卷筒状介质和支承轴之间发生粘贴时,旋转检测单元将不会检测出由旋转单元使支承轴进行的旋转。如上文所述这样,当卷筒状介质和支承轴之间发生粘贴时,将无法良好地输送卷筒状介质。即,判断部能够根据旋转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而对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进行判断。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由于具备上述判断部,从而能够对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检测。另外,在上述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判断部在由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支承轴的旋转时,判断为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为正常。当在卷筒状介质和支承轴之间未产生粘贴从而卷筒状介质从支承轴上脱离时,由旋转单元使支承轴进行的旋转将被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此时,卷筒状介质将被良好地输送。根据本发明,判断部能够可靠地对在卷筒状介质和支承轴之间未产生粘贴从而卷筒状介质从支承轴上脱离的状态、即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为正常的情况进行判断。另外,在上述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旋转单元使所述支承轴向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旋转。根据该结构,由于使支承轴向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卷筒状介质的收卷方向进行旋转,因此能够瞬时对支承轴是否进行了旋转进行判断。由此,能够根据对支承轴的旋转检测,而良好地对卷筒状介质相对于支承轴的粘贴进行检测。另外,在上述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中,优选为,具有末端检测单元,所述末端检测单元被配置于所述介质供给部和所述输送单元之间,并对所述卷筒状介质的末端进行检测;所述判断部在由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支承轴的旋转的情况下,在所述末端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卷筒状介质的末端时,判断为所述卷筒体的该卷筒状介质已用完。根据该结构,判断部能够良好地对被卷绕在支承轴上的卷筒状介质已用完的状态进行判断。本发明的卷筒状介质的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从在支承轴上卷绕卷筒状介质而
形成的卷筒体中放卷出的所述卷筒状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方法包括对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进行判断的判断工序,所述判断工序包括旋转步骤,在执行了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动作的状态下,未检测出所述支承轴的旋转时,利用旋转单元而使所述支承轴进行旋转;检测步骤,对由所述旋转单元使所述支承轴进行的旋转进行检测;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而对所述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根据本发明的卷筒状介质的输送方法,通过根据旋转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而对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进行判断,从而能够对因粘贴而导致的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检测。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记录部,其对由所述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供给的所述卷筒状介质实施记录处理,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为异常的情况下,停止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并停止由所述记录部实施的记录处理。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能够在判断出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的异常的情况下,使卷筒状介质的输送停止。因此,能够防止对未被良好地输送至记录部的卷筒状介质执行记录处理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图I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电结构的框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印板加热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6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判断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图7为用于对判断工序时的介质及支承轴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个部件设为可以识别的大小,从而对各个部件的比例尺进行了适当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例示了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图I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I的结构图。打印机I为处理比较大型的介质(记录介质)M的大幅面打印机(LFP)。本实施方式的介质M由例如具有大约64英寸(Inch)的宽度的氯乙烯类薄膜形成。如图I所示,打印机I具有输送部(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2,其以辊对辊的方式对介质M进行输送;记录部3,其向介质M喷射油墨(流体),从而记录图像或文字等;加热部4,其对介质M进行加热;控制部40,其不仅实施对输送部2、记录部3、及加热部4的各个驱动,还实施对打印机I的整体的控制(参照图3)。这些结构部被支承在主体框架5上。输送部2具有送出部(介质供给部)21,其从卷筒体R送出卷筒状的介质(卷筒状介质)M;收卷部22,其对被送出的介质M进行收卷。输送部2具有输送辊对(输送单
元)23、24,所述输送辊对(输送单元)23、24在送出部21和收卷部22之间的输送路径上对介质M进行输送。另外,输送部2具有张紧辊25,所述张紧辊25在输送辊对24和收卷部22之间的输送路径上向介质M施加张力。另外,输送部2具备端部检测传感器(末端检测单元)80,所述端部检测传感器(末端检测单元)80对介质M的尾部(末端)进行检测。并且,端部检测传感器80与控制部40电连接,并向控制部40发送其检测信号。送出部21对由卷绕在支承轴Rl上的介质M构成的卷筒体R进行保持,且通过放卷介质M而向记录部3供给介质M。另一方面,收卷部22用于对如下的介质M依次进行收卷,所述介质M通过被施加主动辊的输送力而从送出部21被放卷,并通过记录部3而被实施了预定的记录处理。图2为表示输送部2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送出部21具备检测装置(旋转检测单元)60,所述检测装置(旋转检测单元)60对卷筒体R的支承轴Rl的旋转进行检测。检测装置60具备卷筒旋转检测单元64,其对收卷有介质M的支承轴R1、即卷筒体R的旋转量进行检测;卷筒驱动单元61,其向卷筒体R施加旋转动力。卷筒驱动单元61与上述控制部40电连接,从而其驱动被控制(参照图3)。卷筒驱动单元61被构成为,具备电机62和向卷筒体R传递电机62的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63,并且通过电机62的旋转,而能够使卷筒体R向正转方向(放卷介质M的方向)或反转方向(收卷介质M的方向)旋转。动力传递机构63包括第一齿轮63a,其与电机62的旋转轴啮合;第二齿轮63b,其被一体安装在卷筒体R的支承轴Rl上。并且,也可以采用下述的结构,即,在动力传递机构63中设置行星齿轮机构(省略图示),并能够仅在反转方向上向卷筒体R传递电机62的动力。卷筒旋转检测单元64被构成为,具备圆盘状标尺64a,其在外周部具有多个透光部(省略图示);检测部64b,其具备向所述透光部发光的发光部和接受从所述透光部透过的光的受光部。圆盘状标尺64a被一体设置在卷筒体R的支承轴Rl上。并且,卷筒旋转检测单元64与控制部40电连接,并向控制部40发送检测部64b的检测信号(参照图3)。当圆盘状标尺64a随着支承轴Rl的旋转而旋转时,随之检测部64b输出通过从所述透光部透过的光而形成的前沿信号和后沿信号,控制部40通过接收这种来自检测部64b的输出信号,从而能够对卷筒体R(支承轴Rl)的每单位时间的旋转量(旋转角度)或旋转速度等进行计算。
输送辊对24包括主动辊24a和从动于该主动辊24a的旋转的从动辊24b。另外,输送辊对23由挟持介质M的一对辊构成,并通过由上述主动辊24a输送的介质M,而各自进行从动旋转。另外,如图2所示,输送部2包括棍旋转检测单元68,其对主动棍24a的旋转量进行检测,所述主动辊24a通过与从卷筒体R放卷出的介质M接触且进行旋转,从而对介质M进行输送;驱动单元65,其向主动棍24a施加旋转动力。驱动单元65及棍旋转检测单元68与上述控制部40电连接,从而它们的驱动被控制(参照图3)。驱动单元65被构成为,具备电机66和向主动辊24a传递电机66的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67,并且通过电机66的旋转,而能够使主动棍24a向正转方向(对从卷筒体R放卷出的介质M进行输送的方向)或反转方向(在卷筒体R的收卷方向上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方向)旋转。动力传递机构67包括带B,所述带B被架设在主动辊的轴部的一端和电机66的旋转轴之间。辊旋转检测单元68被构成为,具备圆盘状标尺68a,其在外周部上具有多个透光部(省略图示),并被安装在主动辊24a的轴端上;检测部68b,其具备向所述透光部发光的发光部和接受从所述透光部透过的光的受光部。当圆盘状标尺68a随着主动辊的旋转而旋转时,随之检测部68b输出通过从所述透光部透过的光而形成的前沿信号和后沿信号,控制部40通过接收这种来自检测部68b的输出信号,从而能够对主动辊的每单位时间的旋转量(旋转角度)或旋转速度等进行计算。收卷部22包括用于对介质M进行收卷的收卷轴22a、和使该收卷轴22a在收卷方向(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旋转的电机22b。电机22b与控制部40电连接,从而其驱动被控制。输送部2中,当通过使控制部40对驱动单元65进行驱动,从而使主动辊24a向正转方向旋转时,卷筒体R将与支承轴Rl —起进行旋转。由此,能够将介质M从送出部21所保持的卷筒体R上放卷,并向记录部3的下方输送。输送部2通过配合驱动单元65的驱动而对电机22b进行驱动,从而使收卷轴22a向正转方向旋转,由此能够对被记录部3实施了记录处置的介质M进行收卷。控制部40通过从检测部68b接收随着主动辊24a的旋转而旋转的圆盘状标尺68a的输出信号,从而对由主动辊24a输送的介质M的输送量进行计算。由此,控制部40能够良好地对介质M的输送量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对介质M的输送量进行检测,且通过从检测部64b接收圆盘状标尺64a的输出信号,从而对卷筒体R的旋转进行检测,其中,所述圆盘状标尺64a被安装在随着卷筒体R的旋转而向正转方向旋转的支承轴Rl上。由此,控制部40作为如后文所述这样对介质M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的判断部而发挥功能。如图I所示,张紧辊25成为如下结构,S卩,被支承在摆动框架26上,并在宽度方向(图I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与介质M的背面接触的结构。张紧辊25与介质M的宽度相t匕,在宽度方向上被形成得较长。张紧辊25被设置于与后文所述的加热部4的后加热器部43相比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处。记录部3具有喷墨头31,其在输送辊对23、24之间的输送路径上向介质M喷射油墨(流体);滑架32,其搭载喷墨头31,并在宽度方向上自如地往复移动。喷墨头31采用具备多个喷嘴并能够喷射油墨的结构,其中,所述油墨为,根据与介质M之间的关系而被选择的、需要浸透干燥或蒸发干燥的油墨。记录部3与控制部40电连接,从而其驱动被控制(参照图3)。控制部40在如后文所述这样判断出(检测出)介质M的输送状态的异常时,停止由记录部3实施的记录处理。加热部4采用下述结构,即,通过对介质M进行加热而使油墨迅速地在介质M上干燥定影,从而防止洇散或模糊,由此提高画质。加热部4采用下述结构,即,具有构成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支承面,并以使介质M在送出部21及收卷部22之间弯曲成向上方凸出的方式而对介质M进行支承,且对支承面上的介质M进行加热。加热部4与控制部40电连接,从而其驱动被控制(参照图3)。加热部4具有预加热器部41,其在与设置有记录部3的位置相比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处对介质M进行预热;压印板加热器部42,其在与记录部3对置的位置处对介质M进行加热;后加热器部43,其在与设置有记录部3的位置相比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
置处对介质M进行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加热器部41中的加热器41a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40°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印板加热器部42中的加热器42a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与加热器41a相同的40°C (目标温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加热器部43中的加热器43a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高于加热器41a、42a的50°C。预加热器部41采用下述的结构,即,通过使介质M从常温向目标温度(压印板加热器部42处的温度)逐渐升温,从而迅速促进油墨自喷落时起的干燥。另外,压印板加热器部42采用了述的结构,S卩,以维持目标温度的状态而使介质M承接油墨的喷落,从而迅速促进油墨自喷落时起的干燥。另外,后加热器部43采用下述的结构,即,使介质M升温至高于目标温度的温度,以使喷落于介质M上的油墨中尚未干燥的油墨迅速干燥,从而至少在由收卷部22收卷前,使喷落的油墨在介质M上完全干燥定影。图3为表示打印机I的电结构的框图。如图3所示,打印机I具有控制部40,所述控制部40对各个结构部件(记录部3、加热部4、卷筒驱动单兀61、卷筒旋转检测单兀64、驱动单元65、棍旋转检测单元68的驱动进行控制。接下来,参照图4、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压印板加热器部42中的特征性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压印板加热器部42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42a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压印板加热器部42具有压印板(支承部件)51,所述压印板(支承部件)51具有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50。压印板51由铝(Al)材料或不锈钢(SUS)材料等的金属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压印板51由铝(Al)材料形成。压印板51具有与介质M的宽度相比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平板形状,更加详细而言,具有与大约64英寸的宽度相比较长的平板形状。在压印板51的支承面50的相反侧的面上,布线有如图5所示的加热器42a。加热器42a为管式加热器,并通过铝带53而被粘贴在压印板51的相反侧的面上。因此,加热器42a成为下述结构,即,从相反侧的面通过热传导而对压印板51进行传热加热,且从背侧间接地对被支承于支承面50上的介质M进行加热。
在与压印板51的支承面50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如图I所示的加热器42b (辐射加热部)。加热器42b为红外线加热器,其相对于支承面50隔开预定距离,且横跨压印板51的宽度方向而延伸设置。因此,加热器42b成为下述结构,S卩,通过向支承面50直接照射红外线能量,从而对压印板51进行辐射加热,且在介质M被支承于支承面50上的情况下,对介质M的记录面侧直接进行辐射加热。加热器42b采用照射电磁波的结构,所述电磁波具有辐射光谱的峰值的主要部分包含2 μ m 4 μ m的区域在内的波长。由此,加热器42b能够在不使周围的未包含水分子的结构部件等过于升温的条件下,使油墨所包含的水分子振动,从而通过其摩擦热来迅速促进干燥。因此,使油墨吸收大部分的红外线能量,从而与介质M相比,能够对喷落于其记录面上的油墨进行集中加热。在与支承面50对置的位置上,如图I所示,设置有喷墨头31。喷墨头31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位于支承面50和加热器42b之间的位置关系,且在支承面50和加热器42b之间被搭载于滑架32上,并在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因此,由于未实施红外线能量向喷墨头
31的作为油墨喷出部的喷嘴板的照射,因此能够抑制喷嘴部分处的油墨的固化和粘着的产生。并且,滑架32由于受到红外线能量的照射,因此作为应对热量的措施,例如设置了隔热材料等。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I的动作进行说明。当输入开始印刷的任务指令时,打印机I对输送辊对24的主动辊24a进行驱动,并通过向介质M施加输送力,从而使介质M向记录部3的下方移动。此时,在压印板加热器部42中,加热源(加热器42a、42b)进行驱动,从而压印板51从常温升温至预定温度(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40°C )。在压印板51中,支承面50通过加热器42b而被辐射加热,且相反侧的面通过加热器42a而被传热加热。打印机I在介质M被输送至支承面50上的印刷区域时,将通过喷墨头31而开始进行印刷。此时,虽然由于支承面50被介质M覆盖而使压印板51难以受到由加热器42b产生的热量,但通过接受由加热器42a产生的热量,从而温度被维持为固定。喷墨头31被搭载于滑架32上,并在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实施印刷。由于加热器42b横跨宽度方向而被设置于滑架32的上方,因此当滑架32从油墨喷落区域退避时,该油墨喷落区域通过辐射光谱的峰值的主要部分包含2 μ m 4 μ m的区域在内的波长,而直接被进行辐射加热。于是,喷落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水分子进行振动,通过其摩擦热而促进了蒸发与干燥,从而在不会产生洇散等的条件下,使油墨定影于介质M上。当输入结束印刷的任务指令时,在压印板加热器部42中,加热源(加热器42a、42b)将停止驱动,从而压印板51从预定温度降温至常温。然而,在如本实施方式这种介质M被卷绕在支承轴Rl上而形成的卷筒体R中,偶尔会存在介质M的末端部与支承轴Rl粘贴的情况。当产生这种介质M的粘贴现象时,介质M将处于无法良好地向记录部3的下方被输送的状态。此时,介质M的端部无法由端部检测传感器80检测到。于是,有可能产生如下的问题,即,由记录部3的喷墨头31向未被进行输送的(未移动)介质M连续地进行油墨喷出,从而打印机I的内部被无法保持在介质M上的油墨污染。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I中,当输送部2对介质M进行输送时,控制部40执行对因上述的介质M的粘贴而造成的输送异常进行判断(检测)的判断工序。以下,对介质M的输送时的判断工序进行说明。图6为用于对判断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另外,图7为用于对介质M及支承轴Rl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当介质M被正常输送时,控制部40对主动辊24a的旋转、以及随着该介质M的输送而旋转的支承轴Rl的旋转进行检测。如图6所示,判断工序包含旋转步骤SI、检测步骤S2和判断步骤S3。在旋转步骤SI中,在执行了介质M的输送动作的状态下未检测出支承轴Rl的旋转时,控制部40利用卷筒驱动单元61而使支承轴Rl进行旋转。并且,控制部40只要在执行了介质M的输送动作的状态下检测出支承轴Rl的旋转,便不执行下述的判断步骤。在此,可以认为在执行了介质M的输送动作的状态下未检测出支承轴Rl的旋转的情况具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如图7(a)所示,卷筒体R的介质M已用完的状态。当介质M用完而使介质M从支承轴Rl上脱离时,旋转力不会被施加于支承轴Rl上,从而支
承轴Rl不旋转。因此,卷筒旋转检测单元64的检测部64b无法接受经由被一体地设置于支承轴Rl上的圆盘状标尺64a的光,从而控制部40无法从卷筒旋转检测单元64接收表示支承轴Rl正在旋转的意思的信号。另外,第二种情况为,如图7(b)所示,介质M的端部与支承轴Rl发生了粘贴的状态。由于当介质M与支承轴Rl发生粘贴时,主动辊24a及从动辊24b与介质M之间将产生打滑,从而介质M不移动,因此卷筒体R的支承轴Rl不旋转。因此,控制部40无法从卷筒旋转检测单元64接收表示支承轴Rl正在旋转的意思的信号。控制部40在如上文所述这样未检测出支承轴Rl的旋转的情况下,使支承轴Rl旋转。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对卷筒驱动单元61的电机62进行驱动,通过电机62的旋转,从而使支承轴Rl进行旋转。并且,支承轴Rl的旋转方向优选设定为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相反。其原因在于,当如后文所述这样介质M与支承轴Rl粘贴时,由于与使介质M向放卷方向旋转的情况相比,使介质M向收卷方向(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更会限制介质M的移动,因此容易瞬时检测出支承轴Rl是否进行了旋转。接下来,控制部40执行对支承轴Rl的旋转进行检测的上述检测步骤S2。在此,在未检测出支承轴Rl的旋转的原因是因卷筒体R上的介质M用完(参照图7(a))而造成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支承轴Rl将进行旋转。由于当支承轴Rl旋转时圆盘状标尺64a也进行旋转,因此控制部40将从卷筒旋转检测单元64接收表示支承轴Rl正在旋转的意思的信号。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出支承轴Rl的旋转。此时,控制部40判断为,介质M的输送状态为正常。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出支承轴Rl的旋转的原因是因介质M的粘贴(参照图7(b))而造成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支承轴Rl由于处于被介质M拉紧的状态,因此无法进行旋转。由于当支承轴Rl不旋转时圆盘状标尺64a也不进行旋转,因此控制部40不会从卷筒旋转检测单元64接收表示支承轴Rl正在旋转的意思的信号。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出支承轴Rl未进行旋转。接下来,控制部40根据检测步骤S2中的检测结果,而执行对介质M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的上述判断步骤S3。在主动辊24a处于旋转的状态(介质输送状态),但如上所述这样支承轴Rl未旋转的情况下,控制部40能够判断为,介质M与支承轴Rl发生了粘贴。另一方面,在主动辊24a处于旋转的状态(介质输送状态),且如上文所述这样支承轴Rl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控制部40能够判断为,卷筒体R的介质M已用完。控制部40在检测出介质M的后端与支承轴Rl发生了粘贴的时间点,判断为介质M的输送状态为异常,从而在此时间点中止由记录部3实施的记录处理。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由记录部3的喷墨头31向输送异常的介质M连续地进行油墨的喷出,而污染打印机I的内部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控制部40在判断为卷筒体R的介质M已用完时,认为介质M的输送状态为正常,在通过端部检测传感器80而检测出介质M的端部后,能够在考虑到介质M的余量的基础上,执行由记录部3实施的记录处理。由此,由于能够在尽量缩小介质M的后端余白的条件下实施印刷处理,因此能够毫不浪费地用尽介质M。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输送部2通过从卷筒体R放卷而将介质M输送至记录部3的、介质M的输送工序中,能够对该介质M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因此
即使在无法通过端部检测传感器80检测到介质M的后端的情况下,也能够结束介质M的输送动作。因此,例如在通过夜间无人运转的方式而驱动打印机I时等,即使产生了介质M的输送异常,也能够防止油墨向输送异常状态下的介质M的连续喷出,以及防止由此产生的打印机I内的污染。另外,通过由端部检测传感器80对介质M的后端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毫不浪费地用尽卷筒体R的介质M。虽然在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各个结构部件的各种形状及组合等为一个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而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控制部40对因在卷筒体R中介质M的末端与支承轴Rl发生粘贴而造成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的情况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40也能够对下述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S卩,在卷筒体R的中途,介质M彼此发生粘贴,从而介质M无法良好地被输送至记录部3。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主动辊24a通过旋转而向介质M施加输送力,但由于发生了粘贴的介质M不会被输送,因此介质M不会从卷筒体R中放卷。因此,卷筒体R(支承轴Rl)不会进行旋转。因此,控制部40虽然检测出了主动辊24a的旋转,但在无法检测出支承轴Rl的旋转的状态下,可以判断为作为产生如上文所述这种介质M的粘贴的情况的、输送状态的异常。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记录装置为打印机I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打印机,也可以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的装置。另外,作为记录装置,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流体的记录装置。本发明能够转用于具备例如喷出微量的液滴的记录头等的各种记录装置。并且,液滴是指,从上述记录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另外,此处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记录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需为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以及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和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另外,作为记录介质,除了氯乙烯类薄膜等的塑料薄膜以外,还包括纸张、功能纸、基板和金属板等的介质。符号说明I打印机(记录装置),2输送部(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3记录部,21送出部(介质供给部),23输送辊对(输送单元),40控制部(判断部),60检测装置(旋转检测单元),80端部检测传感器,M介质(卷筒状介质),R卷筒体,Rl支承轴,SI旋转步骤,S2检测步骤,S3判断步骤。
权利要求
1.一种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供给部,其对在支承轴上卷绕卷筒状介质而形成的卷筒体进行保持,且放卷并供给所述卷筒状介质; 输送单元,其对从所述卷筒体中放卷出的所述卷筒状介质进行输送; 旋转检测单元,其对所述支承轴的旋转进行检测; 旋转单元,其使所述支承轴进行旋转, 判断部,其在由所述输送单元执行了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动作的状态下,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未检测出所述支承轴的旋转时,根据所述旋转单元使所述支承轴旋转时的所述旋转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而对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在由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支承轴的旋转时,判断为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为正常。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单元使所述支承轴向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旋转。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末端检测单元,所述末端检测单元被配置于所述介质供给部和所述输送单元之间,并对所述卷筒状介质的末端进行检测; 所述判断部在由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支承轴的旋转的情况下,在所述末端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卷筒状介质的末端时,判断为所述卷筒体的该卷筒状介质已用完。
5.一种卷筒状介质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从在支承轴上卷绕卷筒状介质而形成的卷筒体中放卷出的所述卷筒状介质进行输送, 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方法包括对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进行判断的判断工序, 所述判断工序包括 旋转步骤,在执行了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动作的状态下,未检测出所述支承轴的旋转时,利用旋转单元而使所述支承轴进行旋转; 检测步骤,对由所述旋转单元使所述支承轴进行的旋转进行检测; 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而对所述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
6.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 记录部,其对由所述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供给的所述卷筒状介质实施记录处理, 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为异常的情况下,停止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并停止由所述记录部实施的记录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卷筒状介质输送方法及记录装置。所述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供给部,其对在支承轴上卷绕卷筒状介质而形成的卷筒体进行保持,且放卷并供给所述卷筒状介质;输送单元,其对从所述卷筒体放卷出的所述卷筒状介质进行输送;旋转检测单元,其对所述支承轴的旋转进行检测;旋转单元,其使所述支承轴进行旋转;判断部,其在由所述输送单元执行了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动作的状态下,所述旋转检测单元未检测出所述支承轴的旋转时,根据所述旋转单元使所述支承轴旋转时的所述旋转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而对所述卷筒状介质的输送状态的异常进行判断。
文档编号B41J29/48GK102873995SQ201210240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
发明者闰间英朗, 小林优挥, 畑田宪史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