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74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公知有一种具有排列了多个喷嘴的液滴喷出头,相对该液滴喷出头输送用纸(记录介质),通过从喷嘴向用纸喷出墨水等液滴,而在用纸上形成图像(包括文字)的液滴喷出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样的液体喷出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用纸接近于液滴喷出头的喷嘴面地被输送,所以有时会因为用纸的姿势而使得用纸与喷嘴碰撞,导致用纸上附着污浊,或反过来划伤喷嘴面,或者纸粉堵塞在喷嘴中而引起不喷出等不良情况。鉴于此,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一种沿着用纸被输送的输送面来投射光束,将由受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光束的受光量与基准受光量相比较,若受光量低于基准受光量,则判定为存在用纸的浮起,来避免用纸与喷嘴面的碰撞的图像形成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76872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构成中,如果因图像形成装置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环境变化而在输送面的上方产生升腾 的热气流等干扰(日文:外乱),则所投射的光束受到干扰的影响而弯转,导致一部分光束没有入射到受光传感器,由受光传感器检测的受光量降低。结果,由于即便实际上用纸没有浮起而遮挡光束,受光量也低于基准受光量,所以会误判定为用纸存在浮起,采取避免用纸与喷嘴面碰撞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实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因干扰引起的对记录介质浮起的误判定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第I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输送部,输送记录介质;液滴喷出头,向被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出液滴;出射部,与液滴喷出头相比被设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沿着输送部的输送面射出记录介质的检测用光束、和比检测用光束远离输送部的输送面的参照用光束;受光部,接收从出射部射出的检测用光束和参照用光束;以及浮起判定部,基于由受光部接收到的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与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来判定记录介质有无浮起。根据该构成,受光部接收由出射部沿着输送部的输送面射出的记录介质的检测用光束、和与该检测用光束相比远离输送部的输送面的参照用光束,并检测其受光量。因此,当在输送面的上方没有发生干扰但记录介质从输送面浮起时,接近于输送面的检测用光束被记录介质遮挡,使得由受光部接收的受光量降低。另一方面,远离于输送面的参照用光束未被浮起的记录介质遮挡,受光部接收的受光量难以降低。然后,浮起判定部基于由受光部接收到的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与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来判定记录介质有无浮起。在该判定时,由于如上述那样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降低,另一方面,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不变,所以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与因记录介质的浮起而引起的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的降低的大小相等或近似。结果,浮起判定部判定为记录介质存在浮起。另外,当在输送面的上方发生干扰,记录介质没有从输送面浮起时,检测用光束与参照用光束分别因干扰而弯转,由受光部检测的受光量降低。然后,浮起判定部基于由受光部接收到的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与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来判定记录介质有无浮起。在该判定时,由于如上述那样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降低,并且,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也降低,所以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等于或近似于零。结果,浮起判定部判定为记录介质没有浮起。综上所述,即使在输送面的上方发生干扰,也能够防止记录介质的浮起的误判定。本发明的第2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第I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出射部具备射出一个光束的光源、和将一个光束分割成检测用光束与参照用光束的分光器。根据该构成,与从具备两个发光点的平面发光激光器输出检测用光束和参照用光束的情况相比,利用分光器将一个光束分割成检测用光束和参照用光束的情况能够减小相互的光束的光量差。由此,能够从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准确地减去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本发明的第3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第I方式或者第2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的,设置有:设在出射部与输送部之间,通过检测用光束与参照用光束的第I平行平板;和设在受光部与输送部之间,通过检测用光束与参照用光束的第2平行平板。根据该构成,通过改变设在出射部侧以及受光部侧的平行平板的倾斜,能够不改变检测用光束与参照用光束的相对距离地调整距离输送部的输送面的分离距离。由此,即使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也不需要变更针对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与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的阈值。本发明的第4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第I方式 第3方式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提出的,出射部从比检测用光束远离液滴喷出头的输送方向上游射出参照用光束。根据该构成,存在参照用光束在比检测用光束早的定时受到干扰的影响的情况。由此,由于能够在受光部检测出检测用光束降低了的受光量的瞬间从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减去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由于能够除去干扰的影响),所以能够在记录介质移动到液滴喷出头的下面之前,尽早判定记录介质有无浮起。本发明的第5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第I方式 第4方式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提出的,受光部具备接收检测用光束的检测用传感器、和接收参照用光束的参照用传感器,检测用传感器与参照用传感器的受光面相对重力方向是平行的,检测用传感器与参照用传感器的受光面的高度位置水平一致。根据该构成,由于例如能够将具备出射部和受光部的光束单元水平设置,所以设计变得容易。本发明的第6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在第I方式 第5方式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提出的,浮起判定部在受光部接收到的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与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记录介质存在浮起,在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记录介质没有浮起。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阈值设定为记录介质开始与液滴喷出头碰撞时的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记录介质距离输送面的浮起距离)。由此,即使在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与因记录介质的浮起而引起的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的降低的大小相等或近似时,在其大小是记录介质不与液滴喷出头碰撞那样的大小的情况下也小于阈值,浮起判定部判定为没有浮起。因此,浮起判定部不会在记录介质没有与液滴喷出头碰撞的情况下反而误判定为存在浮起。本发明的第7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第I方式 第6方式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提出的,浮起判定部利用逻辑电路来判定记录介质有无浮起,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接收逻辑电路发出的浮起判定,使输送部的输送速度降低、或使液滴喷出头远离输送部,或者降低输送部的输送速度且使液滴喷出头远离输送部的碰撞避免控制部。根据该构成,由于利用逻辑电路来判定记录介质有无浮起,所以与通过软件进行判定的情况相比,得出判定结果的处理时间提前。由此,碰撞避免控制部能够尽早接收到浮起判定的结果,在记录介质与液滴喷出头碰撞之前,降低输送部的输送速度或者使液滴喷出头远离输送部。或者,碰撞避免控制部可以尽早接收到浮起判定的结果,在记录介质与液滴喷出头碰撞之前,降低输送部的输送速度且使液滴喷出头远离输送部。其中,上述“降低输送速度”还包括使输送部的输送停止。本发明的第8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第I方式 第7方式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提出的,输送部是与液滴喷出头对置配置的描绘滚筒(日文:描画胴),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对描绘滚筒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向描绘滚筒输送传递记录介质的递纸滚筒、以及设于递纸滚筒并向由递纸滚筒输送的记录介质吹拂热风来使其干燥的热风干燥部。根据该构成,由于被热风干燥部干燥后的、即加热了的记录介质从递纸滚筒向被冷却机构冷却了的描绘滚筒传递,所以容易在输送面的上方产生升腾的热气流。但是,由于上述的浮起判定部从由受光部接 收到的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减去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所以能够以除去了因升腾的热气流而引起的影响(受光量的降低)的形式来判定记录介质有无浮起。结果,可防止对记录介质的浮起的误判定。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干扰引起的对记录介质的浮起的误判定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即记录介质输送装置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描绘鼓周边的构成的立体图,尤其是表示光束单元的构成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系统构成的主要部分框图。图5是表示利用浮起判定基板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6 (A)是将没有发生干扰而用纸浮起的情况下检测用传感器242所检测的受光量V3与参照用传感器244所检测的受光量V4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图6 (B)是将没有发生干扰而用纸浮起的情况的差值的大小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
图7 (A)是将发生干扰但用纸没有浮起的情况下检测用传感器242所检测的受光量V3与参照用传感器244所检测的受光量V4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图标,图7 (B)是将发生干扰但用纸没有浮起的情况的差值的大小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图8 (A)是将发生干扰且用纸浮起的情况下检测用传感器242所检测的受光量V3与参照用传感器244所检测的受光量V4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图8(B)是将发生干扰且用纸浮起的情况的差值的大小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图9是在图3所示的光束单元的构成中,表示各光束弯转的样子的图。图10是将参考例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检测用传感器所检测的受光量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具体而言,(A)是没有发生干扰但用纸浮起的情况的图,(B)是发生干扰但用纸没有浮起的情况的图,(C)是发生干扰且用纸也浮起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进行说明。其中,在图中对具有相同或者对应的功能的部件(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适当地省略说明。《整体构成》图1是表示了作为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整体构成的概略结构图。喷墨记录装置100是从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 (以下适当地将172M、172K、172CU72Y整体称为“喷墨头172”)向由描绘部116的压印滚筒(描绘鼓170)所保持的用纸P的记录面喷出多种颜色的墨水,来形成所希望的彩色图像的压印滚筒(日文:圧胴)直描方式喷墨记录装置。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00是应用了在喷出墨水之前向用纸P上赋予处理液(包括使墨水组成物中的成分凝结的凝结剂),使处理液与墨水液发生反应而在用纸P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双液反应(凝结)方式的按需型(on-demand type)图像形成装置。S卩,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0主要具备:供纸部112、处理液赋予部114、描绘部116、干燥部118、定影部120、以及排纸部122。供纸部112是向处理液赋予部114供给用纸P的机构,在该供纸部112中层叠有作为单张处理纸的用纸P。对供纸部112设有供纸托盘150,从该供纸托盘150向处理液赋予部114逐张供给用纸P。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作为用纸P,可使用纸种类、大小(用纸尺寸)不同的多种用纸P。供纸部112也可以具备对各种记录介质分别加以区分来积聚的多个用纸托盘(省略图示)。该情况下,可以是能够从这些多个用纸托盘中自动切换向供纸托盘150输送的用纸的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由操作人员选择用纸托盘或者更换用纸托盘的方式。处理液赋予部114是对用纸P的记录面赋予处理液的机构。处理液包括使由描绘部116赋予的墨水组成物中的成分凝结的凝结剂。通过处理液与墨水接触,使得处理液与墨水发生凝结反应。结果,由于可促进墨水的色料与溶剂的分离,所以能够不发生墨水喷落后的洇渗、喷落干扰(合一)或者混色地形成高品位图像。此外,作为处理液,除了凝结剂之夕卜,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而使用其他成分来构成。通过与墨水组成物一同使用处理液,能够使喷墨记录高速化,即使进行高速记录,也能获得浓度、分辨率高的描绘性(例如细线、微小部分的再现性)出色的图像。这样的处理液赋予部114具备供纸滚筒152、处理液鼓154、以及处理液涂覆装置156。处理液鼓154是保持用纸P,并对其进行旋转输送的鼓。处理液鼓154在其外周面具备爪形状的保持机构(gripper:问纸牙)155,通过在该保持机构155的爪与处理液鼓154的周面之间夹持用纸P来保持用纸P的前端。处理液鼓154可以连接在其外周面设有吸引孔并且从吸引孔进行吸引的吸引机构。由此,能够将用纸P紧贴保持在处理液鼓154的周面。在处理液鼓154的外侧与其周面对置地设有处理液涂覆装置156。对用纸P而言,由处理液涂覆装置156对记录面涂覆处理液。被处理液赋予部114赋予了处理液后的用纸P从处理液鼓154经由中间输送部126 (第I递纸滚筒)向描绘部116的描绘鼓170传递。描绘部116具备描绘鼓170以及喷墨头172。描绘鼓170 (输送部)与处理液鼓154同样,在其外周面具备爪形状的保持机构(gripper:叼纸牙)171,利用该保持机构171保持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将其固定。另外,描绘鼓170在外周面具有多个吸引孔,基于负压将用纸P吸附到描绘鼓170的外周面。由此,可避免用纸因浮起(日文:浮务上# >9)而与头的接触,能够防止用纸卡纸。而且,可防止因与头的间隙(cIearance )变动而引起的图像不均。如此被固定于描绘鼓170的用纸P按照记录面朝向外侧的方式被输送,从喷墨头172对该记录面喷出墨水。

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 (液滴喷出头)是分别具有与用纸P中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最大幅度对应的长度的全行(full line)型的喷墨方式记录头(喷墨头)。在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的墨水喷出面,遍及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宽度形成有排列了多个墨水喷出用喷嘴的喷嘴列。各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被设置成在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描绘鼓170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通过从各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向被紧贴保持在描绘鼓170上的用纸P的
记录面喷出对应的颜色墨水的液滴,可使墨水与由处理液赋予部114预先对记录面赋予的处理液接触,让分散在墨水中的色料(颜料)凝结,形成色料凝结体。由此,可防止用纸P上的色料流动等,在用纸P的记录面形成图像。通过以上那样构成的描绘部116,能够对用纸P单向(single pass)进行描绘。由此,可实现闻速记录以及闻速输出,能够提闻生广率。通过描绘部116形成了图像的用纸P从描绘鼓170经由中间输送部128 (第2递纸滚筒)向干燥部118的干燥鼓176传递。干燥部118是使通过色料凝结作用而分离的溶剂中所含的水分干燥的机构,如图1所示,具备干燥鼓176与溶剂干燥装置178。干燥鼓176与处理液鼓154同样,在其外周面具备爪形状的保持机构(gripper:叼纸牙)177,利用该保持机构177来保持用纸P的前端,并且,在鼓外周表面具有吸引孔(省略图示),基于负压将用纸P吸附于干燥鼓176。
溶剂干燥装置178是被配置在与该干燥鼓176的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并配置有多个IR加热器180与温风喷嘴182的组合的构成。通过适当调节从温风喷嘴182朝向用纸P吹来的热风的温度与风量,能够实现各种干燥条件。用纸P按照记录面朝向外侧的方式,被吸附在干燥鼓176的外周面而输送,针对该记录面进行由上述IR加热器180以及温风喷嘴182实施的干燥处理。另外,干燥鼓176具有在其外周面设有吸引孔并且从吸引孔进行吸引的吸引机构。由此,能够将用纸P紧贴保持在干燥鼓176的周面。另外,由于通过进行负压吸引,能够将用纸P束缚于干燥鼓176,所以可防止用纸P的起皱(cockle)。通过干燥部118进行了干燥处理的用纸P从干燥鼓176经由中间输送部130 (第3递纸滚筒)向定影部120的定影鼓184传递。定影部120由定影鼓184、按压棍188 (平滑化机构)以及直列传感器(inlinesensor) 190构成。定影鼓184与处理液鼓154同样,在其外周面具备爪形状的保持机构(gripper:问纸牙)185,通过该保持机构185来保持用纸P的前端。通过定影鼓184的旋转,用纸P按照记录面朝向外侧的方式被输送,针对该记录面进行通过按压辊188实现的平滑化处理,然后进行墨水的定影。按压辊188通过对墨水已干燥的用纸P进行加压来使用纸P平滑。另外,直列传感器190对用纸P上的检查图案、水分量、表面温度、光泽度等进行计测。作为直列传感器190,例如能够优选使用CCD线阵传感器。紧接着定影部120设有排纸部122。排纸部122中设置有排纸单元192。从定影部120的定影鼓184到排纸单元192之间,设有第4递纸滚筒194、输送链196。输送链196被卷绕在架设辊198上。通过了定影鼓184的用纸P经由第4递纸滚筒194而被送至输送链196,并从输送链196向排纸单元192传递。
·
另外,虽然图1中没有表示,但本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0除了上述构成之外,还具备向各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供给墨水的墨水储藏/装填部、对处理液赋予部114供给处理液的机构。另外,虽然图1中没有表示,但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进行各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的清洁(喷嘴面的擦拭(wiping)、清洗、喷嘴吸引等)的头维护部、对用纸输送路上的用纸P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装置各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等。其中,在以上说明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构成中,处理液鼓154、描绘鼓170、干燥鼓176、定影鼓184、和它们之间的各中间输送部126、128、130等构成记录介质输送装置200。《记录介质输送装置200的详细说明》图2中放大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主要部分即记录介质输送装置200,对记录介质输送装置200、尤其是描绘鼓170附近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记录介质输送装置200中,处理液鼓154、中间输送部126 (第I递纸滚筒)、描绘鼓170、中间输送部128 (第2递纸滚筒)、干燥鼓176、中间输送部130 (第3递纸滚筒)以及定影鼓184被并排配置。通过各个鼓来输送用纸P,在输送期间按顺序进行处理液赋予、描绘、干燥、定影(固化)。这里,各递纸滚筒126、128、130分别具备带肋的引导部件127、129、131。另外,各递纸滚筒126、128、130具备隔着旋转轴向180度对置的方向延伸的臂的前端部的保持爪133、135、137。在该保持爪133、135、137把持了用纸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递纸滚筒126、128,130围绕旋转轴旋转,在用纸P的后端部为自由的状态下,分别沿着引导部件(127、129、131)将用纸P按照记录面的背面侧为凸状的方式进行输送。此外,各递纸滚筒126、128、130也可以构成为使用链式问纸牙(Chaingripper)来抓住用纸P,使其背面侧为凸状来进行输送。在各递纸滚筒126、128、130的内部设有热风干燥单元202 (热风干燥部)。该热风干燥单元202利用风扇204产生朝向一对加热器206的风,利用一对加热器206使该风成为热风Wl。热风干燥单元202将该热风Wl从喷嘴208对在各递纸滚筒126、128、130的输送中朝向内侧的用纸P的记录面(表面)吹拂来使其干燥。与第I递纸滚筒126邻接的描绘鼓170因从第I递纸滚筒126的热风干燥单元202传来的热而温度上升。因此,在描绘鼓170的下方侧设有具备送风口的冷却装置210(冷却机构),通过从冷却装置210的送风口输送冷风W2来使描绘鼓170冷却。冷却装置352的0N/0FF状态、冷风的温度以及送风量基于由温度传感器212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温度传感器212被设在描绘鼓170的周面(输送面170A)的上方,对该输送面170A的上方的温度进行检测。该温度传感器212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放射温度计。从温度传感器212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后述的温度控制部20(参照图4)。输送面170A上的温度传感器212的位置被设定为比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更靠向描绘鼓170的用纸输送方向D的上游侧。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的温度传感器212与喷墨头172之间,设有为了消除由描绘鼓170输送的用纸P的褶皱而将用纸P朝向描绘鼓170的输送面170A按压的介质按压辊214。

在该介质按压辊214与喷墨头172之间、即比喷墨头172更靠向输送方向D的上游侧,设置有与输送面170A倾斜对置的光束单元220。《光束单元220的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描绘鼓170周边的构成的立体图,特别是表示光束单元220的构成的图。光束单元220被安装在固定于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壳体的未图示的支承体,具备出射部230、受光部240、平行平板250 (第I平行平板、第2平行平板)、浮起判定基板260。出射部230在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方向上设在输送面170A的外侧,沿着输送面170A,射出用纸P的检测用光束L1、和从该检测用光束LI远离输送面170A且未被用纸P遮挡的参照用光束L2。这些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的光量在实际相同的范围内(例如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的光量差小于检测用光束LI的光量的3%)。另外,参照用光束L2从比检测用光束LI远离喷墨头172的地方出射(即从比检测用光束LI靠近输送方向D的上游侧出射)。以上的出射部230具备光源232、分光器234。光源232例如使红色发光的一个光束LO朝向分光器234,从发光面232A沿着输送面170A笔直出射。该一个光束LO至少在用纸P的输送过程中持续从光源232射出。分光器234将一个光束LO分割成检测用光束LI和参照用光束L2。该分光器234具备:位于一个光束LO的前进方向上的半透半反镜234A ;和比该半透半反镜234A靠向输送方向D的上游侧且相对输送面170A被设在上侧,具有相对半透半反镜234A的反射面平行的反射面的半透半反镜234B。半透半反镜234A将一个光束LO分割成透过半透半反镜234A并沿着输送面170A朝向输送面170A的上方的检测用光束L1、和被该半透半反镜234A反射而朝向半透半反镜234B的参照用光束L2。半透半反镜234B对从半透半反镜234A入射的参照用光束L2进行反射,使其与检测用光束LI平行地朝向输送面170A的上方。根据这些半透半反镜234A与半透半反镜234B的配置关系,参照用光束L2比检测用光束LI远离喷墨头172。另外,根据上述配置关系,从输送面170A (或者输送面170A上没有浮起的状态的用纸P)到参照用光束L2的光轴为止的高度H2比从输送面170A (或者输送面170A上没有浮起的状态的用纸P)到检测用光束LI的光轴为止的高度Hl高。SP,参照用光束L2成为离输送面170A较远的光束,检测用光束LI成为离输送面170A较近的光束。到该参照用光束L2的光轴的高度H2被设为即使用纸P浮起也不遮挡参照用光束L2的高度。另一方面,到检测用光束LI的光轴的高度Hl被设为当用纸P浮起时遮挡检测用光束LI的至少一部分的高度。其中,优选将高度H2设定得比从高度H3高,该高度H3是输送面170A上没有浮起的状态的用纸P到喷墨头172的喷嘴面172A的高度。这是因为即便用纸P大幅浮起,也难以浮起得比喷墨头172的喷嘴面172A靠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输送面170A上没有浮起的状态的用纸P到检测用光束LI的光轴为止的高度Hl例如被设定为0.6mm。另外,从输送面170A上没有浮起的状态的用纸P到参照用光束L2的光轴为止的高度H2例如被设定为1cm。这里,半透半 反镜234A与半透半反镜234B被分离配置,以使得平行前进的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的距离Dl成为避免光束彼此干扰那样的间隔。即,分光器234将一个光束LO分割,按照避免光束彼此干扰的方式,设定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的距离D1。该距离Dl例如分开5mm以上。另一方面,半透半反镜234A与半透半反镜234B被接近配置,以使得平行前进的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的距离Dl成为光束彼此的周围的环境相同或者被视为实际相同那样的间隔。即,分光器234将一个光束LO分割,使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的距离Dl接近,以使得光束彼此的周围的环境相同或者被视为实际相同。该距离Dl例如为IOcm以下。受光部240被设成与出射部230隔着输送面对置,接受从出射部230射出并相互沿着输送面170A结束了前进的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对各光束的受光量进行检测。该受光部240具备接受检测用光束LI的检测用传感器242、和接受参照用光束L2的参照用传感器244。这些检测用传感器242与参照用传感器244分别例如由光电二极管构成。检测用传感器242与参照用传感器244的配置基于检测用光束LI和参照用光束L2与输送面170A的距离关系来设定。例如,参照用传感器244被配置在比检测用传感器242靠向输送方向D的上游侧,距离输送面170A的高度比检测用传感器242高。平行平板250被设成隔着输送面170A在出射部230侧以及受光部240侧分别通过检测用光束LI和参照用光束L2。对该平行平板250而言,在不改变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之间的距离D1、沿着输送面170A的角度,而且不改变检测用光束LI的高度Hl(距离用纸的距离)与参照用光束L2的高度H2 (距离用纸的距离)的相对距离的情况下,根据用纸P的厚度来调整距离输送面170A的距离。浮起判定基板260 (浮起判定部)与检测用传感器242和参照用传感器244电连接,被输入由各传感器242、244输出的表示受光量的信号。该浮起判定基板260利用逻辑电路,根据从被输入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减去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而得到的差值的大小,来判定用纸P有无浮起。在判定为有浮起的情况下,将该浮起判定的信号输出给后述的碰撞避免控制部36。其中,“用纸P的浮起”除了用纸P浮起之外,还包括用纸P因折弯而凸起,或者异物的附着等。另外,针对浮起判定基板260的具体判定方法将在后面叙述。《控制系统的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系统构成的主要部分框图。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通信接口 12、系统控制部(系统控制器)14、图像存储器16、马达驱动器18、加热器驱动器20、打印控制部22、维护控制部24等。通信接口 12是 接收从主计算机10送来的图像数据的接口部。通信接口 12可采用USB (Universal Serial Bus)、IEEE1394、以太网(注册商标)、无线网络等串行接口或Centronics等并行接口。也可以在该部分搭载用于使通信高速化的缓存存储器。从主计算机10送出的图像数据经由通信接口 12被喷墨记录装置100获取,暂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6中。图像存储器16是对经由通信接口 12输入的图像暂时进行储存的存储机构,可通过系统控制部14来进行数据的读写。图像存储器16并不局限于由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存储器,也可以使用硬盘等磁介质。系统控制部14由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以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作为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00的整体的控制装置发挥功能,并且,作为进行各种运算的运算装置发挥功能。即,系统控制部14控制通信接口 12、图像存储器16、马达驱动器18、力口热器驱动器20等各部,生成与主计算机10之间的控制信号或控制加热器21的控制信号。图像存储器16中存储有系统控制部14的CPU所执行的程序以及控制所必要的各种数据等。其中,图像存储器16可以是不能改写的存储机构,也可以是如EEPROM那样的能够改写的存储机构。图像存储器16被作为图像数据的暂时存储区域而利用,并且,可以作为程序的展开区域以及CPU的运算作业区域而利用。另外,系统控制部14与对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26、存储有各种控制程序的EEPR0M28连接。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14的指令,从EEPR0M28中读出控制程序并执行。此外,EEPR0M28也可以与后述的阈值、动作参数等的存储机构兼用。马达驱动器18是按照来自系统控制部14的指示来驱动马达19的驱动器。图4中用符号19代表性地表示了被配置在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各部的马达(致动器)。例如,图4的马达19包括对图1的中间输送部126、128、递纸滚筒152、处理液鼓154、描绘鼓170、干燥鼓176、定影鼓184等进行驱动的马达等。
若正被输送的用纸P发生用纸浮起或异物附着,导致用纸P的浮起量变高并保持该状态输送,则在用纸P有可能与喷墨头172的喷嘴面172A接触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经由马达驱动器18来进行使用纸P的供纸、输送停止等的控制,该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加热器驱动器20是按照来自系统控制部14的指示,对加热器21进行驱动的驱动器。图4中用标记21代表性地表示了喷墨记录装置100所具备的多个加热器。例如,图4所示的加热器21包括图1所示的处理液赋予部114的加热器、干燥部118的卤素加热器、图2所示的一对加热器206等。打印控制部22具有按照系统控制部14的控制,进行用于根据图像存储器16内的图像数据生成打印控制用信号的各种加工、修正等处理的信号处理功能。在打印之前,打印控制部22控制处理液赋予驱动器22A,从处理液涂覆装置156对用纸P赋予处理液,并且,将生成的打印数据(墨点数据)向头驱动器22B供给。在打印控制部22中实施所需要的信号处理,基于该图像数据,经由头驱动器22B进行喷墨头172的喷出液滴量(喷出量)、喷出定时的控制。由此,可实现所希望的墨点尺寸、墨点配置。维护控制部24用于按照来自系统控制部14的指示,控制对包括帽(cap)以及清洁刮刀的维护单元(省略图示)进行驱动的维护驱动部25。另外,系统控制部14还与直列检测部30、温度控制部32、装置驱动器34、碰撞避免控制部36、头高度控制部38电连接。直列检测部30基于从直列传感器190获得的信息,进行对喷出异常喷嘴加以判断的不喷出检测。当直列检测部30进行不喷出检测时,对喷出异常喷嘴进行判断,并且,经由系统控制部14向各部送出控制信号,以便在能够通过图像修正来实现该喷出异常喷嘴的修正的情况下,执行图像修正。 另外,在通过图像修正无法应对的情况下,经由系统控制部14向各部送出控制信号,以便对该喷出异常喷嘴进行预备喷出、吸引等恢复动作。温度控制部32由上述的温度传感器212和控制程序等构成,基于从温度传感器212获得的信号、即输送面170A的上方的温度,经由系统控制部14对装置驱动器34赋予控制指令。接收到该控制指令的装置驱动器34对冷却装置210进行驱动控制。碰撞避免控制部36由上述的浮起判定基板260和控制程序等构成,基于从浮起判定基板260获得的信号、即浮起信号,将避免用纸P与喷墨头172的喷嘴面172A碰撞的控制指令经由系统控制部14赋予给马达驱动器18或者头高度控制部38。接收到来自碰撞避免控制部36的控制指令的马达驱动器18对与描绘鼓170有关的马达19进行控制,来降低输送面170A上的用纸P的输送速度(包括停止输送)。另外,接收到来自碰撞避免控制部36的控制指令的头高度控制部38对喷墨头172进行控制,使喷嘴面172A远离输送面170A。即,该控制是使从输送面170A上没有浮起的状态的用纸P到喷墨头172的喷嘴面172A为止的高度H3比现状提高的控制。此外,变更高度H3的具体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小齿条等使用了齿轮的机械机构。——作用——接下来,对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系统控制部14如图1以及图2所示,控制供纸部112,从供纸托盘150将用纸P向处理液赋予部114供给,开始用纸P的输送。系统控制部14控制处理液赋予部114,对用纸P赋予处理液。然后,系统控制部14控制马达19等,将用纸P从处理液鼓154经由中间输送部126向描绘部116的描绘鼓170传递。传递到描绘鼓170的用纸P若通过描绘鼓170上的介质按压辊202,则在从喷墨头172的下方通过之前,从图3所示的光束单元220的下方通过。在用纸P从光束单元220通过时,光束单元220的浮起判定基板260对用纸P有无浮起进行判定。这里,为了明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尤其是光束单元220的作用以及效果,对参考例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参考例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在图3所示的光束单元220的构成中,具备没有分光器234、参照用传感器244、平行平板250、浮起判定基板260的光束单元。由于在该构成中没有分光器234,所以光束LO不被分割,该光束LO直接作为检测用光束LI出射,不射出参照用光束L2。在以上的参考例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构成中,将用纸P有无浮起的判定方法例如分成以下的3个情况进行说明。图10是将参考例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检测用传感器所检测的受光量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具体而言,(A)是没有发生干扰但用纸浮起的情况的图,(B)是发生干扰但用纸没有浮起的情况的图,(C)是发生干扰且用纸也浮起的情况的图。其中,对于上述“干扰”,除了升腾的热气流等的温度变化之外,还可举出湿度变化、气体的种类的变化等。《(I)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没有发生干扰,用纸P从输送面170A浮起的情况》该情况下,如图10 (A)所示,由出射部230射出的检测用光束LI被用纸P遮挡一部分,该一部分没有入射到受光部240 (检测用传感器242),使得检测用传感器242所检测的受光量Vl降低。然后,系统控制部14等控制部从检测用传感器242接收受光量VI,取得各检测时间中的受光量Vl的最小值VI’。接下来,控制部判定最小值VI’是否小于基准受光量V0。在(I)的情况下,由于最小值VI’小于基准受光量V0,所以控制部判定为存在用纸P的浮起。《(2)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发生干扰,用纸P没有从输送面170A浮起的情况》该情况下,如图10 (B)所示,由出射部230射出的检测用光束LI收到干扰的影响而弯转,一部分没有入射到检测用传感器242,导致由检测用传感器242检测的受光量降低。然后,系统控制部14等控制部从检测用传感器242接收受光量VI,取得各检测时间中的受光量Vl的最小值VI’。接下来,控制部判定最小值VI’是否小于基准受光量V0。在(2)的情况下,由于最小值VI’小于基准受光量V0,所以虽然用纸P没有浮起,但控制部误判定为用纸P存在浮起。《(3)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发生干扰,用纸P从输送面170A浮起的情况》该情况下, 如图10 (C)所示,由出射部230射出的检测用光束LI被用纸P遮挡一部分,该一部分没有入射到受光部240 (检测用传感器242),导致由检测用传感器242检测的受光量降低。并且,检测用光束LI受到干扰的影响而弯转,一部分没有入射到检测用传感器242,导致由检测用传感器242检测的受光量Vl (受光量的最小值)降低。系统控制部14等控制部从检测用传感器242接收受光量Vl,取得各检测时间中的受光量Vl的最小值VI’。接下来,控制部判定最小值VI’是否小于基准受光量V0。在(3)的情况下,由于最小值VI’小于基准受光量V0,所以控制部判定为用纸P存在浮起。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 (C)中,因用纸P的浮起而降低的实质的受光量V2 (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而错移了时间轴)不小于基准受光量V0。换言之,浮起的高度没有成为用纸P与喷墨头172的喷嘴面172A碰撞的高度。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所检测的受光量Vl的最小值VI’成为从实质的受光量V2减去因干扰引起的降低量而得到的值,所以控制部也判断为小于基准受光量V0。即,导致控制部误判定为存在用纸P与喷嘴面172A碰撞那样的用纸P的浮起。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束单元220中的浮起判定基板260的有无浮起的判定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由浮起判定基板26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其中,以下的括弧内是图中的步骤识别符号。(步骤S100)浮起判定基板260在用纸P从光束单元220通过时,随时取得检测用传感器242检测出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和其检测时间。同样,浮起判定基板260在用纸P从光束单元220通过时,随时取得参照用传感器244检测出的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和其检测时间。其中,上述各“受光量”包括电压值或电流值、或者变换了电压值后的用纸P的浮
起高度。(步骤S102)浮起判定基板260从各检测时间中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减去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分别计算出受光量V3与受光量V4的差值的大小。浮起判定基板260从计算出的差值的大小中取得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D2 (=| V3 - V4 I )。(步骤S104)浮起判定基板260根据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D2来判定用纸P有无浮起。具体而言,在最大值D2为阈值D3以上的情况下,浮起判定基板260判定为用纸P有浮起,在小于阈值D3的情 况下,浮起判定基板260判定为用纸P没有浮起。在肯定判定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06,在否定判定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其中,该阈值D3是与用纸P和喷墨头172的喷嘴面172A开始碰撞的用纸P的浮起高度相当的与最大值D2相同单位的量。另外,也可以按照该阈值能够适当地变更的方式,构成浮起判定基板260的逻辑电路。例如,也可以通过判定基板260中设置的开关被切换,使阈值D3成为与用纸P和喷嘴面172A即将碰撞(例如用纸P与喷嘴面172A的间隔为
0.1mm时)的用纸P的浮起高度相当的与最大值D2相同单位的值。(步骤S106)浮起判定基板260将用纸P存在浮起这一浮起判定输出给碰撞避免控制部36。该碰撞避免控制部36接受浮起判定,进行使用纸P与喷墨头172的喷嘴面172A避免碰撞的控制。另外,碰撞避免控制部36经由系统控制部14以及打印控制部22将喷墨头172进行的图像形成中断。此外,在判定为用纸P没有浮起的情况下,浮起判定基板260不对碰撞避免控制部36输出浮起判定。该情况下,保持原样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将以上的浮起判定基板260的判定结果例如分成以下的3个情况来进行说明。
《(I)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没有发生干扰,用纸P从输送面170A浮起的情况》图6 (A)是将没有发生干扰但用纸浮起的情况下检测用传感器242所检测的受光量V3与参照用传感器244所检测的受光量V4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图6 (B)是将没有发生干扰但用纸浮起的情况的差值的大小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此外,虽然在图6中将没有浮起(受光量的降低)时的受光量V3与受光量V4上下错移记载,但实际上没有浮起(受光量的降低)时的受光量V3与受光量V4 —致。在上述(I)的情况下,如图6 (A)所示,由出射部230射出的接近于输送面170A的检测用光束LI被用纸P遮挡一部分,该一部分没有入射到检测用传感器242,导致由检测用传感器242检测的受光量V3降低。另外,远离于输送面170A的参照用光束L2未被浮起的用纸P遮挡,由参照用传感器244检测的受光量V4没有降低。因此,如果浮起判定基板260分别计算各检测时间中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与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的差值的大小,则如图6 (B)所示。浮起判定基板260从图
6(B)所示的差值的大小中取得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D2。该情况下,该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D2与因用纸P浮起而引起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实质的最大降低量V3’相等或近似。然后,浮起判定基板260判断为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D2、换言之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实质的最大降低量V3为阈值D3以上,准确判定为用纸P存在浮起。《(2)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发生干扰,用纸P没有从输送面170A浮起的情况》图7 (A)是将发生干扰但用纸没有浮起的情况下检测用传感器242所检测的受光量V3与参照用传感器244所检测的受光量V4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图7 (B)是将发生干扰但·用纸没有浮起的情况的差值的大小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此外,虽然在图7 (A)中将受光量V3与受光量V4上下左右错移进行了记载,但实际上受光量V3与V4 —致。在上述(2)的情况下,如图7 (A)所示,由出射部230射出的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分别因干扰而弯转(参照图9),各受光传感器242、244所检测的受光量V3、V4降低。因此,如果浮起判定基板260分别计算各检测时间中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与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的差值的大小,则如图7 (B)所示。浮起判定基板260从图
7(B)所示的差值的大小中取得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D2。该情况下,该最大值D2等于或近似于零。然后,浮起判定基板260判断为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D2小于阈值D3,准确判定为用纸P没有浮起。即,通过浮起判定基板260,即使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发生干扰,与图10(B)所示的参考例相比,也能防止用纸P浮起的误判定。《(3)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发生干扰,用纸P从输送面170A浮起的情况》图8 (A)是将发生干扰且用纸浮起的情况下检测用传感器242所检测的受光量V3与参照用传感器244所检测的受光量V4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图8(B)是将发生干扰且用纸浮起的情况的差值的大小作为纵轴,并将检测时间作为横轴的曲线图。此外,虽然在图8 (A)中将受光量V3与受光量V4上下左右错移进行了记载,但实际上除了用纸P的浮起量(V3’ )之外,受光量V3与受光量V4 —致。
在上述(3)的情况下,如图8 (A)所示,由出射部230射出的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分别因干扰而弯转(参照图9),各受光传感器242、244所检测的受光量V3、V4降低。另外,接近于输送面170A的检测用光束LI被用纸P遮挡一部分,该一部分没有入射到检测用传感器242,导致检测用传感器242所检测的受光量V3降低。因此,如果浮起判定基板260分别计算各检测时间中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与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的差值的大小,则如图8 (B)所示。浮起判定基板260从图
8(B)所示的差值的大小中取得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D2。该情况下,该最大值D2与因用纸P浮起而引起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实质的最大降低量V3’相等或近似。然后,浮起判定基板260判断为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D2、换言之检测用光束LI实质的最大降低量V3’小于阈值D3,准确判定为用纸P没有浮起。即,通过浮起判定基板260,即使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发生干扰且用纸P的浮起达到用纸P没有与喷墨头172的喷嘴面172A碰撞那样的高度,也由于与用纸P的浮起高度相当的检测用光束LI实质的最大降低量V3’没有为阈值D3以上,所以与图10 (C)所示的参考例相比,能够防止用纸P浮起的误判定。 结果,在用纸P浮起但没有与喷嘴面172A碰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碰撞避免控制部36进行不必要的碰撞避免控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通过分光器234将一个光束LO分割成检测用光束LI和参照用光束L2。通过这样的构成,与从具备两个发光点的平面发光激光器射出检测用光束LI和参照用光束L2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光束的光量差,从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准确地减去因干扰而降低的光束的受光量V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通过改变设在出射部230侧以及受光部240侧的平行平板250的倾斜,能够不改变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的相对距离地调整距离输送面170A的分离距离。由此,即使用纸P的厚度改变,也可以不改变阈值D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由于参照用光束L2与检测用光束LI相比,从远离于喷墨头172的地方出射,所以存在参照用光束L2在比检测用光束LI早的定时受到干扰的影响而开始弯转的情况。由此,由于可以在检测用传感器242检测出检测用光束LI降低了的受光量的瞬间从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减去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 (由于可以除去干扰的影响),所以能够在用纸P移动到喷墨头172的下面之前,尽早判定用纸P有无浮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由于浮起判定基板260利用逻辑电路来判定用纸P有无浮起,所以与通过软件进行判定的情况相比,得出判定结果的处理时间提前。由此,碰撞避免控制部36能够较早地收到浮起判定的结果,在用纸P与喷嘴面172A碰撞之前,使描绘鼓170的输送速度降低或者使喷墨头172从输送面170A离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由于被热风干燥单元202干燥后的、即加热后的用纸P从第I递纸滚筒126向被冷却装置210冷却了的描绘鼓170传递,所以容易在输送面170A的上方产生升腾的热气流。但是,由于上述的浮起判定基板260从由受光部240接收到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中将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减去,所以能够以除去了因升腾的热气流引起的影响(受光量的降低)的形式来判定用纸P有无浮起。结果,可防止用纸P的浮起的误判定。《变形例》此外,针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其他各种实施方式,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不言自明的,例如能够将上述多个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来实施。另外,也可以将以下的变形例彼此适当地组
口 ο例如,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说明了使用对一个光束LO进行分割的分光器234的情况,但也可以省略该分光器234。该情况下,准备射出检测用光束LI的光源与射出参照用光束L2的光源这两个光源。另外,该情况下,优选调整光源的输出,以使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的光量实际在相同的范围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说明了使用平行平板250的情况,但也可以省略该平行平板250。另外,在图7 (A)以及图8 (A)中,说明了实际除了用纸P的浮起量(V3’)之外受光量V3与V4—致。即,说明了对图7 (A)以及图8 (A)所示的因干扰引起的光束的弯转(受光量的降低)而言,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都在相同的时间弯转相同的量。但是,由于参照用光束L2与检测用光束LI相比从远离于喷墨头172的地方出射,所以还存在如图7 (A)以及图8 (A)所记载那样,参照用光束L2在比检测用光束LI早的定时受到干扰的影响而开始弯转,使得受光量V4比受光量V3提前开始降低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浮起判定基板260按照受光量受到干扰的影响开始弯转而降低的时间在检测用光束LI与参照用光束L2中一致的方式,使各检测时间时的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的时间轴与各检测时间时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的时间轴一致。另外,对浮起判定基板260从各检测时间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减去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来分别计算受光量V3与受光量V4的差值的大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浮起判定基板260也可以从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中的最小值减去各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中的最小值。并且,浮起判定基板260还可以从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减去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进而,浮起判定基板260也可以从各检测时间的检测用光束LI的受光量V3的降低量减去参照用光束L2的受光量V4的降低量。另外,也可以省略浮起判定基板260,例如使碰撞避免控制部36担负与浮起判定基板260同样的功能。该情况下,有无浮起的判定可通过软件进行。另外,优选图3所示的检测用传感器242和参照用传感器244的受光面相对于重力方向是平行的。即,优选检测用传感器242和参照用传感器244的受光面分别与地面垂直。另外,优选检测用传感器242与参照用传感器244的受光面的高度位置水平一致。SP,优选从喷墨记录装置100的设置面到检测用传感器242和参照用传感器244的受光面的下端部为止的距离是相同的。由此,可以水平设置光束单元220,使得设计变得容易。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 CMYK的标准色(4色)的构成,但对于墨水色、颜色数量的组合,不对本实施方式进行限定,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追加淡墨水、浓墨水、特别色墨水。例如,也可以是追加喷出売青色、売品红色等売系墨水的喷墨头的构成,各色头的配置顺序也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举出了使用墨水的喷墨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作为一个例子,但喷出的液体不限定于图像记录、文字打印用等的墨水,只要是使用了融合于用纸P的溶剂或者分散剂的液体便能够应用于各种喷出液(液滴)。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用纸P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但也可以应用线、纤维、布帛、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等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用OHP等。附图标记说明:36 一碰撞避免控制部;100 —喷墨记录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26 —第I递纸滚筒(递纸滚筒);170 一描绘鼓(描绘滚筒);170A 一输送面;172 —喷墨头(液滴喷出头);202 一热风干燥单兀(热风干燥部);210 —冷却装置(冷却机构);230 —出射部;232 —光源;234 —分光器;240 —受光部;242 —检测用传感器;244 —参照用传感器;250 —平行平板;260 —浮起判定基板(浮起判定部);352 一冷却装置(冷却机构);D 一用纸输送方向(输送方向);D2 一差值的大小的最大值(差值的大小);D3 一阈值;L0 —光束(一个光束);L1 一检测用光束;L2 —参照用光束;P —用纸(记录介质)。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部,输送记录介质; 液滴喷出头,向被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液滴; 出射部,与所述液滴喷出头相比被设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沿着所述输送部的输送面射出所述记录介质的检测用光束和比所述检测用光束远离所述输送部的输送面的参照用光束; 受光部,接收从所述出射部射出的所述检测用光束和所述参照用光束;以及浮起判定部,基于由所述受光部接收到的所述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与所述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来判定所述记录介质有无浮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射部具备射出一个光束的光源、以及将所述一个光束分割成所述检测用光束和所述参照用光束的分光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设在所述出射部与所述输送部之间,且被所述检测用光束和所述参照用光束通过的第I平行平板;和 设在所述受光部与所述输送部之间,且被所述检测用光束和所述参照用光束通过的第2平行平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射部从比所述检测用光束远离所述液滴喷出头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射出所述参照用光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射部从比所述检测用光束远离所述液滴喷出头的所述输送方向上游射出所述参照用光束。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部具备接收所述检测用光束的检测用传感器、以及接收所述参照用光束的参照用传感器, 所述检测用传感器和所述参照用传感器的受光面相对于重力方向平行, 所述检测用传感器和所述参照用传感器的受光面的高度位置水平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部具备接收所述检测用光束的检测用传感器、以及接收所述参照用光束的参照用传感器, 所述检测用传感器和所述参照用传感器的受光面相对于重力方向平行, 所述检测用传感器和所述参照用传感器的受光面的高度位置水平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起判定部在所述受光部接收到的所述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与所述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有浮起,在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没有浮起。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起判定部在所述受光部接收到的所述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与所述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有浮起,在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没有浮起。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起判定部利用逻辑电路来判定所述记录介质有无浮起,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碰撞避免控制部,该碰撞避免控制部接受所述逻辑电路作出的浮起判定,使所述输送部的输送速度降低、或者、使所述液滴喷出头远离所述输送部、或者、降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速度且使所述液滴喷出头远离所述输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起判定部利用逻辑电路来判定所述记录介质有无浮起,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碰撞避免控制部,该碰撞避免控制部接受所述逻辑电路作出的浮起判定,使所述输送部的输送速度降低、或者、使所述液滴喷出头远离所述输送部,或者、降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速度且使所述液滴喷出头远离所述输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是与所述液滴喷出头对置配置的描绘滚筒,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对所述描绘滚筒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 向所述描绘滚筒输送传递所述记录介质的递纸滚筒;以及 设于所述递纸滚筒,并向由所述递纸滚筒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吹拂热风使其干燥的热风干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是与所述液滴喷出头对置配置的描绘滚筒,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对所述描绘滚筒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 向所述描绘滚筒输送传递所述记录介质的递纸滚筒;以及 设于所述递纸滚筒并向通过所述描绘滚筒来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吹拂热风使其干燥的热风干燥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部(170);向被该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出液滴的液滴喷出头(172);以及与该液滴喷出头相比被设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沿着输送部的输送面(170A)射出记录介质的检测用光束(L1)、和比该检测用光束远离输送面的参照用光束(L2)的出射部(23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接收从出射部射出的检测用光束和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部(240);以及基于由受光部接收到的检测用光束的受光量与参照用光束的受光量的差值的大小,来判定记录介质有无浮起的浮起判定部(260)。
文档编号B41J29/38GK103252992SQ20131000431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0日
发明者藤仓立雄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