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552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图像记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具备:支承构件,其支承记录介质;打印头,其在与支承构件对置的第一位置记录图像;维护单元,其配置在正交于位于第一位置的打印头与支承构件的对置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与支承构件不同的位置。另外,该图像记录装置还具备引导机构,其在第一位置、打印头与维护单元对置的第二位置、作为正交方向上的与支承构件以及维护单元不同的位置的第三位置之间,引导打印头的移动,在位于第三位置的打印头的对置位置存在能够对打印头进行手工操作的空间。
【专利说明】图像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喷出液体而记录图像的打印头执行维护单元的维护、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已知像喷墨打印机那样通过使打印头与支承记录介质的支承构件对置并从打印头的喷嘴喷出液体从而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一般来讲,在这种图像记录装置中,能够利用维护单元对打印头执行消除喷嘴的堵塞等维护。另外,也存在很多除维护单元的维护以外而能够对打印头执行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的打印机。
[0003]更具体地讲,在专利文献I的图像记录装置中,使喷墨头与引导板对置而向引导板上的记录纸喷出油墨从而进行图像记录,另一方面,将喷墨头拉出至偏离引导板的对置位置的位置而进行维护单元的维护以及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即,在喷墨头的偏离引导板的对置位置的位置,若将维护单元安装在喷墨头的对置位置则处于能够进行维护的状态,而若不安装维护单元而在喷墨头的对置位置确保开放空间则处于能够进行手工操作的状态。
[0004]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在进行图像记录时,使头部与鼓对置而对鼓上的记录介质喷出油墨。另一方面,在执行维护时,维持头部与鼓的对置状态并使头部在径向上从鼓分离而在头部与鼓之间插入维护单元,从而使维护单元与头部对置。另外,在进行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时,将头部拉出至偏离鼓的对置位置的位置,从而在头部的对置位置确保开放空间。
[0005]像这样,在专利文献1、2的图像记录装置中,能够采取如下的状态,即,使打印头(喷墨头、头部)与支承记录介质的支承构件(引导板、鼓)对置而进行图像记录的图像记录状态、使打印头与维护单元对置而接受维护的维护状态以及在打印头的对置位置确保开放空间而能够进行手工操作的手工操作状态。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236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1435号公报
[0008]但是,在专利文献1、2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对于在维护状态与其他状态(图像记录状态以及手工操作状态)之间相互切换时的操作性而言存在问题。更具体地讲,为了在专利文献I的图像记录装置切换成维护状态,在将打印头拉出至偏离支承构件的对置位置的位置的状态下,使维护单元与打印头对置地安装。即,为了仅单纯使打印头处于偏离支承构件的对置位置的位置而成为在打印头的对置位置存在开放空间的手工操作状态,需要使维护单元大幅度运动至打印头的对置位置。同样,为了从维护状态切换成其他状态,应当使维护单元从打印头的对置位置后退并拆卸维护单元而大幅度运动,从而需要花费工作人员的时间和劳力。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在维护状态下打印头也成为与支承构件对置的状态,因此为了使打印头与维护单元对置而成为维护状态,需要将维护单元插入打印头与支承构件之间。即,使维护单元大幅度运动至图像记录状态下的打印头的对置位置(打印头与支承构件之间)。同样,为了从维护状态切换成其他状态,需要使维护单元从打印头的对置位置后退,从而需要驱动维护单元的较大规模的驱动机构。
[0009]像这样,在专利文献1、2中,成为如下的结构,即,使维护单元运动至图像记录状态下的打印头的对置位置或手工操作状态下的打印头的对置位置,使维护单元从该对置位置后退的结构。因此,为了大幅度移动维护单元,需要工作人员的时间和劳力、大规模的驱动机构。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采取进行图像记录的图像记录状态、通过维护单元对打印头进行维护的维护状态以及对打印头进行手工操作的手工操作状态的图像记录装置中,使维护单元不进行大幅度移动而能够容易进行维护状态与其他状态之间的相互切换的技术。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承构件,其支承在运送方向运送的记录介质;打印头,其在与支承构件对置的第一位置从喷嘴喷出液体从而将图像记录在支承构件上的记录介质;维护单元,其配置在正交于位于第一位置的打印头与支承构件相互对置的对置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与支承构件不同的位置,并对打印头进行第一维护;引导机构,其在第一位置、打印头与维护单元对置而接受第一维护的第二位置、作为正交方向上的与支承构件以及维护单元不同的位置的第三位置之间,引导打印头的移动,当打印头位于第三位置时,在与打印头对置的位置存在能够对打印头进行基于手工操作的第二维护的空间。
[0012]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发明(图像记录装置)中,打印头在与支承记录介质的支承构件对置的第一位置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图像记录状态)。而且,维护单元配置在正交于位于第一位置的打印头与支承构件相互对置的对置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与支承构件不同的位置,换言之,在图像记录状态下从打印头对置的区域以在正交方向上偏离的方式配置。而且,像这样通过使打印头移动至与从支承构件在正交方向上偏离而配置的维护单元对置的第二位置,由此使打印头与维护单元对置,从而使维护单元的第一维护成为可执行的状态(维护状态)。另外,也可以使打印头移动至作为正交方向上的与支承构件以及维护单元不同的位置的第三位置。而且,当打印头位于第三位置时,在打印头对置的区域存在能够对打印头进行手工操作的空间(开放空间),从而成为能够通过开放空间对打印头进行工作人员的第二维护的状态(手工操作状态)。
[0013]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发明,在图像记录状态下的正交于打印头与支承构件的对置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互不相同的位置设置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即,由于维护状态下的打印头的位置(第二位置)与图像记录状态下的打印头的位置(第一位置)及手工操作状态下的打印头的位置(第三位置)在正交方向上均不同,因此只要使打印头移动至第二位置,就能够使打印头与维护单元对置而实现维护状态。因此,无需为了切换成维护状态而使维护单元向打印头的对置位置大幅度运动。同样,在从维护状态切换成其他状态时,只要使打印头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即可,而无需为了使维护单元从打印头的对置位置后退而大幅度运动。因此,能够使维护单元不大幅度移动,而容易进行维护状态与其他状态之间的相互的切换。[0014]此处,优选采取如下的方式,S卩,当打印头位于第三位置时,在正交方向且从维护单元朝向支承构件的方向上打印头的整个区域从支承构件突出,或者,在正交方向且从支承构件朝向维护单元的方向上打印头的整个区域从维护单元突出。像这样,通过使打印头的整个区域从支承构件以及维护单元突出,由此使得打印头对置的区域确保的开放空间变宽,从而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更容易进行。
[0015]而且,优选采取如下的方式,即,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在俯视观察时位于从运送记录介质的运送路线偏离的位置。若设置为这种结构,由于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在俯视观察时与记录介质的运送路线不重叠,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位置进行维护时、在第三位置进行手工操作时,附着在打印头的液体向位于运送路线上的记录介质落下或飞散从而污染记录介质的情况。
[0016]而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沿着正交方向依次排列时适合于如下的情况。例如,在维护单元的维护结束后,有时通过手工操作拭取在打印头附着的液体。该情况下,需要使打印头从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而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在不通过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使打印头从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因此,能够避免附着在打印头的液体在第一位置向支承构件或支承构件上的记录介质落下或飞散。
[0017]而且,也可以具备如下的结构,S卩,还具备能够在将打印头收纳的状态下进行开闭的包装构件,在打开包装构件的状态下使打印头位于第三位置时,打印头比关闭的状态下的包装构件更向外侧突出。根据该结构,由于位于第三位置的打印头比关闭状态的包装构件更向外侧突出,因此与欲将位于第三位置的打印头完全收纳在包装构件的内部的情况相t匕,能够实现包装构件的小型化。
[0018]而且,优选采取如下的方式,S卩,还具备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指示的操作部,第三位置相对于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而位于设置有操作部的一侧。当第三位置位于以这种方式设置有操作部的一侧时,工作人员容易与操作部和位于第三位置的打印头相互接近,从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性。
[0019]而且,优选采取如下的结构,S卩,还具备支承沿着运送方向配设的多个打印头的头支承部,当头支承部移动时,多个打印头与头支承部一起移动。进行彩色打印的情况等时有时设置多个打印头,而在这种情况下若采取使多个打印头与头支承部一起移动的结构,则通过使头支承部移动能够一次使全部的打印头移动,从而使向各状态的切换变得容易。
[0020]而且,也可以采取如下的结构,S卩,支承构件为具有圆筒形状且具有在正交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的转鼓,多个打印头沿着转鼓的外周面而排列成圆弧状并由头支承部支承,引导机构沿着正交方向引导头支承部的移动。当以沿着圆筒形状的转鼓的外周面的方式而呈圆弧状排列有多个打印头时,在使打印头移动时容易产生打印头与转鼓的干涉。因此,如上述结构,通过使转鼓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与支承多个打印头的头支承部的移动方向均沿着正交方向,能够抑制打印头与转鼓的干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示意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2]图2为表示打印头周边的具体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0023]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移动状态的俯视图。[0024]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移动状态的侧视图。
[0025]图5为示意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6]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移动状态的俯视图。
[0027]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移动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第一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示意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另外,在图1及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根据需要而明确装置各部的配置关系,采用了与图像记录装置I的左右方向X、前后方向Y以及铅直方向Z对应的三维的坐标系。
[0030]如图1所示,在图像记录装置I中,在左右方向排列有送出部2、加工部3以及卷收部4,这些各功能部2、3、4收纳在包装构件10。
[0031]送出部2以及卷收部4分别具有送出轴20以及卷收轴40。而且,在送出部2以及卷收部4,片S(卷筒纸)的两端以卷筒状卷绕,并拉伸架设在它们之间。沿着以这种方式拉伸架设的运送路线Pc将片S从送出轴20运送至加工部3而接受头单元3U的图像记录处理后,向卷收轴40运送。相当于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片S的种类大体分为纸系与薄膜系。列举具体例,纸系包括全化学木浆纸、绷带纸、美术纸、涂料纸等,薄膜系包括合成纸、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P (polypropylene)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片S的两面中记录图像的面称为表面,而将其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
[0032]送出部2具有将片S的端部卷绕的送出轴20、将从送出轴20伸出的片S卷绕的从动辊21。送出轴20以使片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卷绕支承片S的端部。而且,通过使送出轴20在图1的纸面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卷绕在送出轴20的片S经由从动辊21而向加工部3送出。
[0033]加工部3由构成为平面状的平板型的压印部30(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构件”)支承从送出部2送出的片S,并通过沿着压印部30的表面配置的头单元3U适宜进行处理,从而对片S执行图像记录。在该加工部3中,在压印部30的两侧设置有前驱动辊31与后驱动辊32,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运送的片S被压印部30支承而接受图像的打印。
[0034]前驱动辊31在外周面具有通过热喷涂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并从表面侧卷绕从送出部2送出的片S。而且,通过使前驱动辊31在图1的纸面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将从送出部2送出的片S向运送路线Pc的下游侧运送。另外,相对于前驱动辊31而设置有夹持辊31η。该夹持辊31η以向前驱动辊31侧被施力的状态与片S的背面抵接,从而在与前驱动辊31之间夹入片S。由此,确保了前驱动辊31与片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前驱动辊31的片S的运送。
[0035]平板型的压印部30以支承片S的表面(上表面)成为水平的方式被省略图示的支承机构支承。在压印部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从动辊33、34,从动辊33、34从背面侧卷绕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运送的片S。从动辊33、34的上端位置配置成与压印部30的表面成为同一面或处于略微下方,并能够维持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运送的片S与压印部30抵接的状态。[0036]后驱动辊32在外周面具有通过热喷涂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并从表面侧卷绕从压印部30经由从动辊34运送来的片S。而且,通过使后驱动辊32在图1的纸面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将片S向卷收部4运送。另外,相对于后驱动辊32而设置有夹持辊32η。该夹持辊32η以向后驱动辊32侧被施力的状态与片S的背面抵接,从而在与后驱动辊32之间夹入片S。由此,确保了后驱动辊32与片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后驱动辊32的片S的运送。
[0037]像这样,由压印部30支承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运送的片S并在压印部30上沿着运送方向Ds进行运送。而且,在加工部3,为了对压印部30支承的片S的表面打印彩色图像,而设置有头单元3U。更具体地讲,头单元3U具有沿着运送方向Ds而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排列的四个打印头36a?36d。打印头36a?36d分别与黄色、蓝绿色、品红色以及黑色对应。各打印头36a?36d与压印部30支承的片S的表面以空出略微间隙的方式对置,并通过喷墨方式喷出对应颜色的油墨。而且,通过使各打印头36a?36d对沿着运送方向Ds运送的片S喷出油墨,从而在片S的表面形成彩色图像。
[0038]此外,油墨使用通过照射紫外线(光)而硬化的UV(ultraviolet)油墨(光硬化性油墨)。因此,为了使油墨硬化而定影在片S,头单元3U具有UV照射器37a、37b。另外,该油墨硬化分为预硬化与真硬化的两个阶段执行。在各个打印头36a?36d之间,配置有预硬化用的UV照射器37a。S卩,UV照射器37a通过照射弱紫外线,使油墨硬化(预硬化)成不破坏油墨的形状的程度,而并非使油墨完全硬化。另一方面,相对于打印头36a?36d而在运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置有真硬化用的UV照射器37b。BP,UV照射器37b通过照射比UV照射器37a更强的紫外线,而使油墨完全硬化(真硬化)。通过以这种方式执行预硬化.真硬化,能够使打印头36a?36d形成的彩色图像定影在片S的表面。
[0039]另外,头单元3U具有相对于UV照射器37b而靠运送方向Ds的下游侧的打印头36e。该打印头36e以相对于压印部30支承的片S的表面空出略微间隙的方式对置,并以喷墨方式向片S的表面喷出透明的UV油墨。即,再对通过四个颜色量的打印头36a?36d形成的彩色图像喷出透明油墨。而且,相对于打印头36e而在运送方向Ds的下游侧,独立于头单元3U而设置有UV照射器38。该UV照射器38通过照射强紫外线,而使打印头36e喷出的透明油墨完全硬化(真硬化)。由此,能够使透明油墨定影在片S的表面。
[0040]像这样,在加工部3,对压印部30支承的片S适宜执行油墨的喷出以及硬化,从而形成由透明油墨进行涂层的彩色图像。而且,形成有该彩色图像的片S通过后驱动辊32而向卷收部4运送。
[0041]卷收部4具有将片S的端部卷绕的卷收轴40、将向卷收轴40运送的片S卷绕的从动辊41。卷收轴40以使片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卷绕并支承片S的端部。而且,通过使卷收轴40在图1的纸面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经由从动辊41而将片S卷绕在卷收轴40。
[0042]此处,头单元3U具有沿着运送方向Ds延伸的头支承部35,在运送方向Ds排列的打印头36a?36e以及UV照射器37a、37b能够相对于头支承部35进行拆装。而且,在安装在头支承部35而被支承的状态下,打印头36a?36e以及UV照射器37a、37b能够与头支承部35 —体移动。即,当头支承部35移动时,打印头36a?36e以及UV照射器37a、37b与头支承部35 —起移动。像这样,由于通过使头支承部35移动而能够使所有的打印头36a?36e —起移动,因此使向后述的各状态(图像记录状态、维护状态、手工操作状态)的切换变
得容易。
[0043]接下来,根据图2说明打印头的喷嘴附近的结构。图2为表示打印头周边的具体结构的放大主视图。此处,打印头36a?36e除对应的油墨的颜色、种类不同以外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在各个打印头36a?36e之间配置的UV照射器37a、37b也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2以及以后的说明中,在不对打印头36a?36e进行特意区分的情况下记为打印头36,在不对UV照射器37a、37b进行特意区分的情况下记为UV照射器37。
[0044]在打印头36的与压印部30对置的对置面(喷嘴形成面)设置有多个喷嘴361。喷嘴361的配置能够适宜采取各种形态,而此处采取在前后方向(Y方向)排列多个喷嘴361而形成喷嘴列362(参照图4)且在运送方向Ds设置有两列喷嘴列362的形态。而且,通过以适当的时机从各喷嘴361对压印部30支承的片S喷出油墨,从而在片S形成图像。
[0045]而且,UV照射器37具有配设在基板371的发光部372。发光部372沿前后方向排列多个而呈与喷嘴列362大致相同长度的列,并能够对在片S的宽度方向形成图像的区域进行照射。UV照射器37的与压印部30对置的对置面由玻璃板373构成,当发光部372照射光时,照射光透过玻璃板373而入射在压印部30支承的片S的表面。其结果为,使通过打印头36向片S的表面喷出的油墨硬化。
[0046]另外,在运送方向Ds上的打印头36与UV照射器37之间,以由头支承部35支承的状态设置与UV照射器37 —体构成的雾吸引部38。雾吸引部38的吸引口 381以在前后方向形成与喷嘴列362大致相同长度的方式延伸设置,吸引口 381的开口面(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打印头36的喷嘴形成面相同位置或略微上方。吸引口 381通过吸引管382而与未图示的负压产生部连接,通过使负压产生部动作而在吸引口 381产生负压,从而将呈雾状飞散的油墨雾吸引至吸引口 381。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抑制飞散的油墨雾附着在片S或向装置内扩散而污染各部。
[0047]此处,油墨容易附着在打印头36的喷嘴形成面及侧面、头支承部35的下表面、UV照射器37的玻璃板373的下表面、雾吸引部38的吸引口 381的内壁面等(图2中划有阴影的部位),而该油墨可能落下或飞散而污染片S。而且,随着重复使用而可能在喷嘴361发生油墨堵塞,而引起油墨的喷出发生障碍。为了抑制这种问题,有时在喷墨方式的图像记录装置设置维护单元。
[0048]作为这种维护单元,已知例如日本特开2012-086409号公报中记载的内容等,因此省略此处的详细的说明,而简单说明维护单元执行的维护(第一维护)的概要。作为通过维护单元进行的处理例如存在加盖、清洗以及擦拭。加盖为通过盖覆盖喷嘴从而抑制在喷嘴内油墨的粘性增大的处理。清洗为在加盖的状态下,在盖内产生负压,从而从喷嘴强制地排出油墨的处理。通过该清洗,能够从喷嘴去除粘性增大了的油墨、油墨中的气泡等。而且,擦拭为通过擦拭物擦拭打印头的喷嘴形成面的处理。通过该擦拭,能够从打印头的喷嘴形成面拭取油墨。
[0049]像这样,通过使用维护单元,能够拭取在打印头36的喷嘴形成面附着的油墨、消除喷嘴361的油墨堵塞。但是,对于在打印头36的侧面、头支承部35的下表面、UV照射器37的玻璃板373的下表面、雾吸引部38的吸引口 381的内壁面等附着的油墨,存在通过维护单元的处理而不能充分去除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了维护单元的维护后,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手工操作对头单元3U进行各部的清扫。
[0050]鉴于这种状况,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I能够采取打印头36与压印部30对置而进行图像记录的图像记录状态、打印头36与维护单元对置而接受维护的维护状态、以及对打印头36进行手工操作(第二维护)的手工操作状态。
[0051]而且,为了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维护、手工操作,使维护单元不大幅度移动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状态与其他状态之间的相互的切换。以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0052]图3为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头单兀的移动状态的俯视图,图4为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移动状态的侧视图。另外,在这些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主要图示了头单元3U、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的位置关系,适宜省略了其他构件的记载。而且,这些图表示头单元3U移动至3位置的状态,而并非设置有三个头单元3U。如这些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图像记录装置I的中央部附近的压印部30的后方配设有维护单元5。而且,为了能够使头单元3U沿着俯视观察时与片S的运送方向Ds (左右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Dp (前后方向)而得到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设置有引导机构6。
[0053]此处,第一位置Pl为与压印部30对置的位置,当头单元3U位于第一位置Pl时,打印头36与压印部30对置,而处于通过打印头36对压印部30上的片S进行图像记录的图像记录状态。另外,在第一位置P1,头单元3U以能够在与压印部30接近或分离的方向即上下方向略微移动的方式构成。通过设置为这种结构,相比使头单元3U与压印部30接近而进行图像记录的状态(接近状态),在增大了头单元3U与压印部30的间隙的状态(分离状态)下使头单兀3U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头单兀3U与压印部30的接触。
[0054]第二位置P2为与维护单元5对置的位置,当头单元3U位于第二位置P2时,打印头36与维护单元5对置,而处于通过维护单元5进行打印头36的维护的维护状态。而且,第三位置P3位于与第一位置Pl相比靠前方的位置,当头单元3U位于第三位置P3时,在正交方向Dp且在从维护单元5朝向压印部30的方向,打印头36的整个区域从压印部30突出。即,位于第三位置P3的打印头36的喷嘴形成面的后端位于比压印部30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且在正交方向Dp打印头36的整个区域与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均不对置,因此在正交方向Dp的打印头36的整个区域的下方确保了宽阔的开放空间0S(参照图4),从而处于工作人员能够从该开放空间OS接近打印头36而进行手工操作的手工操作状态。另外,在该手工操作状态下,不仅能够进行上述的手工操作的头单元3U的各部的清扫,也能够进行打印头36、UV照射器37的发光部372的更换操作等。
[0055]弓丨导头单元3U的沿正交方向Dp的移动的引导机构6具有在正交方向Dp延伸设置的引导带61、在引导带61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两端卷绕有引导带61的内侧的一对滑轮62、与一对滑轮62的一方(前侧的滑轮)连结而将该一方的滑轮62旋转驱动的电机63、以及在正交方向Dp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导轨64。而且,头单元3U的头支承部35的下表面安装在引导带61,并且以能够沿正交方向Dp在一对导轨64上滑动的方式被导轨64支承。
[0056]通过由控制部80发出的指令而使电机63动作时引导带61旋转,随着引导带61的旋转,头支承部35被一对导轨64支承的同时沿正交方向Dp移动。其结果为,头单元3U整体沿正交方向Dp移动。头单元3U的向各位置P1、P2、P3的移动控制既可以通过根据各位置间的距离而控制电机63的转速来进行,也可以设置能够检测头单元3U的正交方向Dp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并根据该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另外,在头单元3U设置的打印头36a?36e以位于一对导轨64之间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从而在工作人员接近打印头36a?36e的喷嘴形成面等情况下导轨64不会构成障碍。
[0057]此处,图像记录装置I的包装构件10在收纳有头单元3U的状态下能够开闭。更具体地讲,如图3所示,包装构件10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作为以轴Ila为旋转轴而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开闭构件11,通过打开开闭构件11能够处于打开包装构件10的状态。而且,在打开包装构件10的状态下使头单元3U移动至第三位置P3时,打印头36的一部分比关闭开闭构件11的状态下的包装构件10的前表面位置(图3的双点划线的位置)更向外侧突出。根据该结构,由于位于第三位置P3的头单元3U比关闭状态的包装构件10更向外侧突出,因此与欲将位于第三位置P3的头单元3U完全收纳在包装构件10的内部的情况相t匕,能够实现包装构件10的小型化。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头36的一部分比关闭开闭构件11的状态下的包装构件10的前表面位置(图3的双点划线的位置)更向外侧突出,然而也可以使打印头36的整体比包装构件10的前表面位置(图3的双点划线的位置)更向外侧突出。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导轨64的一部分比包装构件10的前表面位置更向外侧延伸来实现该结构。另外,使包装构件10开闭的结构也可以采取其他的结构。例如,可以使包装构件10的前表面能够进行拆卸,也可以能够以滑动式进行开闭。
[0058]而且,如图3所示,在包装构件10的前表面左部设置有用于工作人员对图像记录装置I进行各种指示的操作部12,第三位置P3位于在正交方向Dp上相比第一位置Pl以及第二位置P2而更靠近设置有操作部12的一侧(前侧)。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第三位置P3,使工作人员容易与操作部12和位于第三位置P3的头单元3U相互接近,从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性。而且,由于操作部12与第三位置P3均位于前侧,因此例如使图像记录装置I的后表面靠在房间的墙壁而能够实现可以大范围取得前侧的操作空间的布局,从而是优选的。另外,未必需要使操作部12与包装构件10 —体设置,也可以使其与包装构件10分体而进行设置。
[0059]在以如上方式构成的图像记录装置I中,在从图像记录状态转向维护状态时,在第一位置Pl使头单元3U从与压印部30接近的接近状态成为分离状态,并使电机63动作而使头单元3U从第一位置Pl向第二位置P2移动即可。另外,在从维护状态转向手工操作状态时,使电机63动作而使头单元3U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三位置P3移动即可。然而,使头单元3U向各位置P1、P2、P3移动的模式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任意的两个位置间进行相互移动。
[0060]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正交于图像记录状态下的打印头36与压印部30的对置方向(离接方向)Df (参照图4)的正交方向Dp的互不相同的位置设置有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即,由于维护状态下的打印头36的位置(第二位置P2)与图像记录状态下的打印头36的位置(第一位置Pl)及手工操作状态下的打印头36的位置(第三位置P3)在正交方向Dp上均不同,因此若使打印头36移动至第二位置P2,则能够使打印头36与维护单元5对置而实现维护状态。因此,无需为了切换成维护状态使维护单元5大幅度运动至打印头36的对置位置。同样,在从维护状态切换成其他状态时,只要使打印头36运动至第一位置P1、第三位置P3即可,而无需为了使维护单元5从打印头36的对置位置后退而大幅度运动。因此,能够使维护单元5不大幅度移动,而容易进行维护状态与其他状态之间的相互的切换。[006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打印头36位于第三位置P3时,在正交方向Dp上打印头36的整个区域从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突出。像这样,通过使打印头36的整个区域从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突出,使得打印头36对置的区域确保的开放空间OS变宽,从而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更容易进行。另外,打印头36是否从压印部30或维护单元5突出,可以通过例如打印头36的与压印部30对置的对置面(喷嘴形成面)是否在正交方向Dp从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突出来判断。
[006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在俯视观察时位于从运送片S的运送路线Pc偏离的位置(图3的单点划线夹着的区域的外侧)。若设置为这种结构,由于第二位置P2、第三位置P3在俯视观察时与片S的运送路线Pc不重叠,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位置P2进行维护时、在第三位置P3进行手工操作时,附着在打印头36的油墨向位于运送路线Pc上的片S落下或飞散从而污染片S。另外,在俯视观察时正交方向Dp与运送方向Ds正交,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沿着正交方向Dp排列。因此,能够缩短从第一位置Pl向第二位置P2或第三位置P3的移动距离,从而能够缩短向维护状态的切换以及向手工操作状态的切换所需的时间。
[0063](第二实施方式)
[0064]接下来,根据图5至图7,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为示意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移动状态的俯视图,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移动状态的侧视图。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压印部30的形状以及头单元3U的移动状态,而其他的基本的装置结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省略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可以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0065]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加工部3设置的压印部30为具有圆筒形状的鼓型的转鼓。更具体地讲,压印部30被省略图示的支承机构支承为绕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301旋转自如,并从背面侧卷绕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运送的片S。该压印部30受到其与片S之间的摩擦力而在片S的运送方向Ds上从动旋转,并从背面侧支承片S。而且,在朝向压印部30的卷绕部的两侧设置有使片S折回的从动辊33、34。其中从动辊33在前驱动辊31与压印部30之间将片S的表面卷绕,并将片S折回。另一方面,从动辊34在压印部30与后驱动辊32之间将片S的表面卷绕,并将片S折回。像这样,通过相对于压印部30而分别在运送方向Ds的上?下游侧折回片S,能够较长地确保片S的朝向压印部30的卷绕部。像这样,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运送的片S受到压印部30的外周面支承并在压印部30上沿运送方向Ds运送。
[0066]基于压印部30为鼓型,打印头36a~36e以及UV照射器37a、37b沿着压印部30的外周面而排列在圆弧上。而且,头支承部35支承的打印头36a~36e以及UV照射器37a、37b成为一体而构成头单元3U。头支承部35能够沿着压印部30的旋转轴301的轴向(Y方向)在引导机构6的左右一对导轨64上滑动,当头支承部35在轴向移动时头单元3U整体在轴向移动。通过由头支承部35支承以这种方式沿着压印部30的圆弧形状的外周面排列的打印头36a~36e以及UV照射器37a、37b,并使头支承部35沿着鼓型的压印部30的轴向移动,能够抑制头单元3U与压印部30的干涉而能够使头单元3U移动。[0067]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沿着俯视观察时与片S的运送方向Ds正交的正交方向Dp (前后方向)配置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三位置P3配置在第二位置P2的后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配置在图像记录装置I的前方中央部附近的压印部30对置的第一位置P1、与配设在压印部30的后方的维护单元5对置的第二位置P2、位于比第二位置P2更靠后方的第三位置P3依次沿着正交方向Dp排列。而且,当头单元3U位于第三位置P3时,在正交方向Dp且在从压印部30朝向维护单元5的方向,打印头36的整个区域从维护单元5突出。即,位于第三位置P3的打印头36的前端位于比维护单元5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而在正交方向Dp打印头36的整个区域与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均不对置,因此在正交方向Dp的打印头36的整个区域的下方确保了宽阔的开放空间0S(参照图7),从而处于工作人员能够从该开放空间OS接近打印头36而进行手工操作的手工操作状态。
[0068]像这样,当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沿着正交方向Dp而依次排列时,适宜在维护单元5的维护结束后进行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的情况。即,该情况下,需要使打印头36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三位置P3移动,然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不通过第一位置Pl地使打印头36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三位置P3移动。因此,能够避免附着在打印头36的液体在第一位置Pl向压印部30或压印部30上的片S落下或飞散。
[0069](其他实施方式)
[0070]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宜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要素或附加各种变更。
[0071]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为在压印部30的后方配置维护单元5的结构,然而并不限定于这些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为从图像记录装置I的前方向后方依次排列第三位置P3、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为从图像记录装置I的前方向后方依次排列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第三位置P3。但是,也可以采取其他的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第三位置P3的排列顺序。
[0072]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时与运送方向Ds正交的正交方向Dp上将压印部30与维护单元5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但是,只要将压印部30与维护单元5配置在正交于图像记录状态下的打印头36与压印部30的对置方向Df的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即可,而无需配置在俯视观察时与运送方向Ds正交的正交方向Dp上的不同的位置。例如,也可以配置在运送方向Ds上的不同的位置。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第三位置P3设置为沿着正交方向Dp排列,然而各位置P1、P2、P3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即,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第三位置P3也可以沿着正交方向Dp以外的方向排列,而且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第三位置P3也未必沿着一条直线排列。
[0073]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为在打印头36位于第三位置P3时,在正交方向Dp上打印头36的整个区域从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突出,然而也可以采取在正交方向Dp上仅打印头36的一部分从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突出的结构。例如,只要使打印头36中在正交方向Dp上形成有喷嘴361的区域(喷嘴列362的形成区域)从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突出,即可以进行喷嘴361周边的手擦操作。而且,只要设置为打印头36中在正交方向Dp上设置有雾吸引部38的吸引口 381的区域从压印部30以及维护单元5突出,SP可以进行吸引口 381的手擦操作。总之,可以根据手工操作的种类适当自由地选择使打印头36以何种程度突出。
[0074]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打印头36作为一个头单元3U而一体地构成,并通过使头单元3U移动至各位置P1、P2、P3从而使各打印头36位于各位置P1、P2、P3,从而能够分别切换成图像记录状态、维护状态、手工操作状态。但是,通过使一个头单元3U移动至各位置P1、P2、P3从而使各打印头36位于各位置P1、P2、P3对于本发明而言并非必要的要素。例如,可以为设置多个头单元3U并在各头单元3U设置打印头36的结构,也可以为不设置头单元3U而使各打印头36直接移动至各位置P1、P2、P3的结构。
[0075]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引导机构6设置为使用了引导带61以及电机63的带驱动机构,并通过控制部80进行头单元3U的移动控制。但是,作为引导机构6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滚珠丝杠机构等构成引导机构6。而且,未必设置驱动机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手动使头单元3U沿着导轨64移动至各位置P1、P2、P3。
[0076]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头单元3U位于第一位置Pl时,能够切换成使头单元3U接近压印部30而进行图像记录的接近状态、和增大头单元3U与压印部30的间隙而能够抑制移动时的接触的分离状态。但是,头单元3U在第一位置Pl采取接近状态与分离状态并非本发明的必要的要素。
[0077]【符号说明】
[0078]I—图像记录装置
[0079]5—维护单元 [0080]6—引导机构
[0081]10—包装构件
[0082]12—操作部
[0083]30—压印部(支承构件)
[0084]35—头支承部
[0085]36a ~36e—打印头
[0086]361—喷嘴
[0087]S—片(记录介质)
[0088]Ds—运送方向
[0089]Df—对置方向
[0090]Dp—正交方向
[0091]Pl—第一位置
[0092]P2—第二位置
[0093]P3—第三位置
[0094]Pc—运送路线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构件,其支承在运送方向运送的记录介质; 打印头,其在与所述支承构件对置的第一位置从喷嘴喷出液体从而将图像记录在所述支承构件上的所述记录介质; 维护单元,其配置在正交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支承构件相互对置的对置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与所述支承构件不同的位置,并对所述打印头进行第一维护; 引导机构,其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打印头与所述维护单元对置而接受所述第一维护的第二位置、作为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与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维护单元不同的位置的第三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打印头的移动, 当所述打印头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在与所述打印头对置的位置存在能够对所述打印头进行基于手工操作的第二维护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打印头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在所述正交方向且从所述维护单元朝向所述支承构件的方向上所述打印头的整个区域从所述支承构件突出,或者,在所述正交方向且从所述支承构件朝向所述维护单元的方向上所述打印头的整个区域从所述维护单元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在俯视观察时位于从运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运送路线偏离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沿着所述正交方向依次排列。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能够在将所述打印头收纳的状态下进行开闭的包装构件, 在打开所述包装构件的状态下使所述打印头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打印头比关闭的状态下的所述包装构件更向外侧突出。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指示的操作部, 所述第三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而位于设置有所述操作部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支承沿着所述运送方向配设的多个所述打印头的头支承部, 当所述头支承部移动时,多个所述打印头与所述头支承部一起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构件为具有圆筒形状且具有在正交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的转鼓,多个所述打印头沿着所述转鼓的外周面而排列成圆弧状并由所述头支承部支承, 所述弓I导机构沿着所述正交方向弓I导所述头支承部的移动。
【文档编号】B41J2/01GK103862864SQ20131066485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鳄部晃久, 奥村尚之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