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516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使用热转印技术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带式打印机主要以热转印技术完成标识类产品的打印,其打印介质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套管、塑料标签或纸质标签等。打印介质在带式打印机的传动单元的带动下,至少要经过带式打印机的打印单元和切割单元。受结构空间影响,打印位置到切断位置要留有一定的距离度,导致打印介质上有一段空白区无法打印,往往容易造成打印介质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带打印装置来替代现有的色带打印装置来解决色带打印所存在的不足。一种带式打印装置,包括移动副滑块、收卷单元、色带盒和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副滑块由支架、导轨、滑块和打印支座组成,其中支架固定链接导轨,导轨和滑块凹槽相互啮合,滑块另一面固定连接打印支座构成;所述的打印支座另一面固定连接色带盒;所述的打印头固定链接在色带盒下方;所述的收卷单元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打印支座上;所述的收卷单元包括主动摩擦轮、摩擦轮、轴、色转轴、带轮Ⅰ、同步带、摆臂、带轮Ⅱ;所述的收卷单元中摆臂两端分别铰接带轮Ⅰ和带轮Ⅱ,带轮Ⅰ与色带转轴是固连的,带轮Ⅱ与摩擦轮固连。进一步地,所述的带轮Ⅰ和带轮Ⅱ通过同步带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轴固定链接在摆臂上端,色带轴铰接在摆臂下端。进一步地,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通过螺栓链接在支架右上方和摆臂尾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打印支座下面固定链接缺料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固定链接1个气缸。本发明和现有的技术相比能够很好的解决退料时打印介质和色带间的摩擦问题,又能够解决因结构空间影响而造成的打印介质浪费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打印装置三维结构图一。图2是本发明打印装置三维结构图二。图3是本发明原理图。标号说明:移动副滑块8、主动摩擦轮9、摩擦轮10、带轮Ⅱ11、轴12、同步带13、带轮Ⅰ14、色带转轴15、摆臂16、弹簧17、螺栓18、支架19、导轨20、滑块21、打印支座22、色带盒23、打印头24、缺料传感器25、轴承座26、气缸27、收卷单元2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一种带式打印装置,包括移动副滑块8、收卷单元29、色带盒23和打印头2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副滑块8由支架19、导轨20、滑块21和打印支座组22成,其中支架19固定链接导轨20,导轨20和滑块21凹槽相互啮合,滑块21另一面固定连接打印支座22;所述的打印支座22另一面固定连接色带盒23;所述的打印头24固定链接在打印支座22下方;所述的收卷单元29通过轴承座26安装在打印支座22上;所述的收卷单元29包括主动摩擦轮9、摩擦轮10、轴12、色转轴15、带轮Ⅰ14、同步带13、摆臂16和带轮Ⅱ11;所述的收卷单元中摆臂16两端分别铰接带轮Ⅰ14和带轮Ⅱ11,带轮Ⅰ14与色带转轴15是固连的,带轮Ⅱ11与摩擦轮10固连。如图1所示,动力从动力源经过传动机构传动到主动摩擦轮9,通过主动摩擦轮9与摩擦轮10的摩擦力输入到打印装置,带轮Ⅱ11与摩擦轮10固定连接,通过同步带13传到带轮Ⅰ14,带轮Ⅰ14与色带转轴15固连,动力传递到色带转轴15上从而为色带给料提供动力。带轮Ⅱ11与带轮Ⅰ14铰链连接在摆臂16的两端,摆臂16能够旋转,使与带轮Ⅱ11同轴度固连的摩擦轮10与主动摩擦轮9分离。摆臂16及安装在其上的零部件通过轴承座26安装在打印支座22上,安装后摆臂16相对打印支座22能够转动,同时色带盒23、打印头24和缺料传感器25等也安装在打印支座22上。当打印支座22下移时,带动安装在其上的所有原件下移,打印头24和色带下移后就能够接触到打印介质,同时弹簧17拉紧,摆臂16装有摩擦轮10的一端下移后与主动摩擦轮9接触,此时动力能够正常输入,打印原件也能正常工作,整个装置能正常打印。同理,当打印支座22上移时,打印头24也上移,打印头24及色带与打印介质分离,弹簧17放松,整个摆臂16随打印支座22上移,摩擦轮10就与主动摩擦轮9分离,打印装置无动力输入,停止运转,此时给打印介质退料就不会带动色带运动,能正常退料,从而能克服受结构限制而使打印介质上留有过长空白区的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