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双面硬压软胶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268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双面硬压软胶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印刷行业的一种胶印机,具体是一种高速双面硬压软胶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印刷事业的发展,书刊印刷的质量要求也在大大提高,目前市场上双面硬压软胶印机大多采用等径压印滚筒进行印刷,等径压印滚筒纸张变形较大,印品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目前国内市场上书刊印刷机的转速均在一万-一万一,专利号CN201320875682.1公开了一种双面单色硬压软胶印机采用上下错层结构,布局合理,减少了纸张传递的次数,提高了传递精度,降低了重影产生的概率,不足之处是压印滚筒采用的与其他滚筒直径相等的滚筒,纸张变形大容易影响套准精度,本发明高速双面硬压软胶印机采用倍径压印滚筒,整机转速达到一万五,适用于28g至128g厚度的纸张,还可进行铜版纸书刊印刷是一款高档先进的双面硬压软胶印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双面硬压软胶印机,采用倍径压印滚筒改善了双面机套准的问题,而且结构紧凑、高效低能,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的一款高档实用型印刷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高速双面硬压软胶印机,包括输纸单元、前传单元、机架、正面印刷单元、反面印刷单元和收纸单元,所述输纸单元与所述前传单元连接,所述前传单元与所述正面印刷单元相连,所述正面印刷单元与反面印刷单元相连接,所述的反面印刷单元与所述收纸单元相连;所述前传单元、正面印刷单元和反面印刷单元分别设置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纸单元用于吸纸的进纸吸嘴设置为四个;所述正面印刷单元包括第一水墨系统、第一印版滚筒、第一橡皮滚筒和第一压印滚筒,所述第一压印滚筒的直径为第一印版滚筒和第一橡皮滚筒的直径的双倍,所述反面印刷单元包括第二水墨系统、第二印版滚筒、第二橡皮滚筒和第二压印滚筒,所述第二压印滚筒的直径为第二印版滚筒和第二橡皮滚筒的直径的双倍,所述收纸单元采用可移动托纸和气室压风机构,所述胶印机的走纸路线为由输纸单元进入前传单元,前传单元将纸张传到第一压印滚筒,第一压印滚筒将纸张传到第二压印滚筒,最后由第二压印滚筒将纸张传入收纸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印滚筒为设有两个凹型腔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两个凹型腔对称设置在所述回转体的外圆上,所述两个凹型腔体中均设有咬纸部件,所述第二压印滚筒与所述第一压印滚筒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托纸包括螺杆、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托角架和托条,所述螺杆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轴的两侧,所述螺杆和轴通过所述第一支座固定在所述收纸单元的机架上,所述第二支座的数量为五个,所述两根螺杆和轴同时依次穿过所述五个第二支座,所述托角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托条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托角架上,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设有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气室压风机构包括气室、风扇和风扇固定架,所述风扇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风扇固定架上,所述气室设置在风扇的下方,所述气室固定在所述风扇固定架上,所述风扇固定架通过销轴和支架固定在收纸单元的机架上。

具体地,所述气室为长方形箱体,一边的长面为敞开式的,另一边的长面上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所述敞开的面正对着风扇,用于吸收风扇吹出的风,所述气室的数量为五个,四个纵向设置,一个横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纸单元设有机外堆纸机构和不停机给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印刷机所有转动部件全采用轴承连接,最高印刷速度能达到一万五,正、反面印刷单元均采用倍径压印滚筒,改善了纸张变形,保证了机器套线精准,整体收纸路线平稳结合倍径压印滚筒和收纸气室压风适用于厚度为28g-128g的纸张印刷,且收纸整齐,印品质量好,另外通过调节可移动托纸进行铜版纸的书刊印刷,本发明装置结构紧凑、高效低能,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整机精度高,转速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压印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胶印机气室压风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胶印机气室压风的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胶印机可移动托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纸单元,11-进纸吸嘴,2-前传单元,3-机架,4-正面印刷单元,5-反面印刷单元,6-收纸单元,41-第一水墨系统,42-第一印版滚筒,43-第一橡皮滚筒,44-第一压印滚筒,51-第二水墨系统,52-第二印版滚筒,53-第二橡皮滚筒,54-第二压印滚筒,61-可移动托纸,611-螺杆,612-轴,613-第一支座,614-第二支座615-托角架,616-托条,617-轴套,62-气室压风机构,621-气室,622-风扇,623-风扇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高速双面硬压软胶印机,包括输纸单元1、前传单元2、机架3、正面印刷单元4、反面印刷单元5和收纸单元6,所述输纸单元1与所述前传单元2连接,所述前传单元2与所述正面印刷单元4相连,所述正面印刷单元4与反面印刷单元5相连接,所述的反面印刷单元5与所述收纸单元6相连;所述前传单元2、正面印刷单元4和反面印刷单元5分别设置在机架3上,前传单元2、正面印刷单元4和反面印刷单元5与机架之间通过轴承转动,所述输纸单元1用于吸纸的进纸吸嘴11设置为四个,对于在进行28g的超薄纸印刷的时候,使纸张的传送更加平稳;所述正面印刷单元4包括第一水墨系统41、第一印版滚筒42、第一橡皮滚筒43和第一压印滚筒44,所述第一压印滚筒44的直径为第一印版滚筒42和第一橡皮滚筒43的直径的双倍,所述反面印刷单元5包括第二水墨系统51、第二印版滚筒52、第二橡皮滚筒53和第二压印滚筒54,所述第二压印滚筒54的直径为第二印版滚筒52和第二橡皮滚筒53的直径的双倍,所述第一压印滚筒44为设有两个凹型腔的整体式回转体,所述两个凹型腔对称设置在所述回转体的外圆上,所述两个凹型腔体中均设有咬纸部件,所述第二压印滚筒54与所述第一压印滚筒44的结构相同,滚筒直径增大,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变形变小,提高了印刷的套准度,保证了印品质量,所述收纸单元6采用可移动托纸和气室压风机构,所述胶印机的走纸路线为由输纸单元1进入前传单元2,前传单元2将纸张传到第一压印滚筒44,第一压印滚筒44将纸张传到第二压印滚筒54,最后由第二压印滚筒54将纸张传入收纸单元6。

所述可移动托纸61包括螺杆611、轴612、第一支座613、第二支座614、托角架615和托条616,所述螺杆611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轴612的两侧,所述螺杆611和轴612通过所述第一支座613固定在所述收纸单元6的机架上,所述第二支座614的数量为五个,所述两根螺杆611和轴612同时依次穿过所述五个第二支座614,所述托角架615固定在所述第二支座614上,所述托条616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托角架615上,所述第二支座614的一侧设有轴套617,可移动托纸除了保证正常印刷过程中走纸平稳外,还可通过调节第二支座进行铜版纸书刊印刷,从而避免印品重要部位蹭脏、划伤。

进一步地,所述气室压风机构62包括气室621、风扇622和风扇固定架623,所述风扇622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风扇622固定在所述风扇固定架623上,所述气室621设置在风扇622的下方,所述气室621固定在所述风扇固定架623上,所述风扇固定架623通过销轴和支架固定在收纸单元6的机架上,所述气62为长方形箱体,一边的长面为敞开式的,另一边的长面上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所述敞开的面正对着风扇,用于吸收风扇吹出的风,所述气室621的数量为五个,四个纵向设置,一个横向设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个风扇吹出来的风量的大小很难一致,现增加气室,气室分区设置,气室接收风扇吹出的风,使各区域的风同时统一从气室里吹出,保证了风量大小一致,为保证收齐28g的薄纸提供保障。

所述输纸单元1设有机外堆纸机构和不停机给纸,缩短了纸张补充过程中浪费的时间,避免了油墨干燥造成的浪费。

本发明印刷机所有转动部件全采用轴承连接,最高印刷速度能达到一万五,正、反面印刷单元均采用倍径压印滚筒,改善了纸张变形,保证了机器套线精准,整体收纸路线平稳结合倍径压印滚筒和收纸气室压风适用于厚度为28g-128g的纸张印刷,且收纸整齐,印品质量好,另外通过调节可移动托纸进行铜版纸的书刊印刷,本发明装置结构紧凑、高效低能,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整机精度高,转速快。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