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01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



背景技术:

移印机,是一种印刷设备,适用于塑胶、玩具、玻璃、金属、陶瓷的印刷。移印是一种间接的可凹胶头印刷技术,目前已成为各种物体表面印刷和装饰的一种主要方法。整个移印工艺主要包括上墨、刮墨、沾墨和移印几个步骤,首先将油墨喷涂在蚀刻板上,然后用一把可伸缩刮刀将多余的油墨刮掉;这时,留在被蚀区域的油墨中的溶剂挥发并形成胶状的表面,而后胶头下降到蚀刻板上,吸上油墨;胶头吸上蚀刻板上的大部门油墨后上升,此时,这层油墨又挥发一部分,剩下一部分未干的油墨表面更利于被印刷物体与胶头的紧密结合;胶头的造型要能产生一个滚压动作,以排尽蚀刻板与油墨表面的多余空气;最后通过胶头移印被印刷物体。

在出产过程中油墨和胶头的配合最理想的情况是蚀刻板上的所有油墨全部被转印到被印物体上,在出产过程中,胶头印刷容易受空气、温度、静电大小等影响。假如从蚀刻板到胶头,再到基质的整个过程中,挥发速度和溶解速度正好处于一个平衡状态,那么就容易获得一个最理想的印刷效果。若蒸发太快,油墨被吸收前就已经干涸了;若蒸发太慢,油墨表面尚未形成胶状,则不易使胶头和基质附着,影响印刷效果。

公开号为CN 104553276A,公开日为2015年04月29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盅式移印机,包括机架、具有凹陷图案的移印钢板、油盅、移印胶头,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可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滑块,油盅上端连接在滑块上、油盅下端压合在移印钢板的上表面上,移印钢板侧面设有导槽,导槽上配合有可沿导槽滑动的导块,导块上端向上延伸并连接在油盅的侧面上;滑块上设有气缸,移印胶头连接在气缸的下端,移印胶头与油盅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承印工件固定台上固定承印工件的位置与凹陷图案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油盅式移印机,由于将油盅和移印胶头连接成一个整体,虽然能够节省动力源,但是,在上墨过程中移印胶头也会随油盅一起运动,不仅产生了更高的能耗,而且在移印过程中不能实现二者精准的独立工作,当被印刷物品需要较高印刷精度时,此种结构的移印机不能有效调节以满足需求,产品印刷精细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本实用新型上墨和移印各自分工独立,互不影响,通过第三气缸驱动胶头沾墨和第二气缸驱动胶头移印,保障了移印效率,且能耗较低,移印精细度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包括胶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架、设置在立架上的蚀刻板、与蚀刻板接触的密封式油盅、驱动密封式油盅作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驱动胶头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和驱动胶头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立架的内底壁上,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位于立架的内顶壁上。

所述立架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并列固定有箱体和伸缩气缸,箱体的内底壁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贯穿箱体,滑板上设置有连接块,滑板通过连接块与伸缩气缸连接。

所述密封式油盅包括油杯、杯盖、卡箍和推杆,杯盖与油杯通过螺纹连接,卡箍套在油杯上,推杆的一端与卡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

所述油杯的下端设置有陶瓷刮环,油杯的外壁上开有环形凹槽,陶瓷刮环嵌在环形凹槽内。

所述杯盖上开有通孔,通孔上套接有漏斗,漏斗上方设置有圆形盖体,圆形盖体与杯盖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立架、设置在立架上的蚀刻板、与蚀刻板接触的密封式油盅、驱动密封式油盅作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驱动胶头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和驱动胶头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第一气缸位于立架的内底壁上,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位于立架的内顶壁上,密封式油盅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油墨的浪费和气味的挥发,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能够保障油墨的粘度,提高移印效果;通过立架将上墨和移印在竖直方向上错开,密封式油盅的上墨和胶头的移印各自分工独立,互不影响,通过第三气缸驱动胶头沾墨和第二气缸驱动胶头移印,保障了移印效率,且能耗较低,移印精细度高。

二、本实用新型,立架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并列固定有箱体和伸缩气缸,箱体的内底壁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贯穿箱体,滑板上设置有连接块,滑板通过连接块与伸缩气缸连接,通过伸缩气缸能够实现滑板的良好伸缩,在印刷过程中,由于胶头表面的油墨不可能完全转移到被印刷物品上,当移印一段时间后,胶头上会沾上多余的油墨,残存的油墨会使胶头移印的图案轮廓模糊,此时,通过推出滑板,通过第二气缸驱动胶头下压在滑板上,能够除去胶头上多余的油墨,从而保证胶头移印图案轮廓线条更加清晰。

三、本实用新型,密封式油盅包括油杯、杯盖、卡箍和推杆,杯盖与油杯通过螺纹连接,卡箍套在油杯上,推杆的一端与卡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伸缩带动推杆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杯的往复运动,油杯通过卡箍套接,提高了移动稳定性,使油杯能够与蚀刻板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蚀刻板上墨更均匀,利于提高移印效果。

四、本实用新型,油杯的下端设置有陶瓷刮环,陶瓷刮环能够刮去蚀刻板上多余的油墨,油杯的外壁上开有环形凹槽,陶瓷刮环嵌在环形凹槽内,陶瓷刮环能够牢固的固定在油杯的下端,陶瓷刮环在刮油墨时更加稳定,利于提高油墨的清除效果,从而保障后序移印清晰度。

五、本实用新型,杯盖上开有通孔,通孔上套接有漏斗,漏斗上方设置有圆形盖体,圆形盖体与杯盖铰接,当长时间不使用时,若油杯里的油墨变粘稠了,可以通过漏斗向油杯里面注入油墨稀释剂,以调节油墨浓度,利于保障移印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式油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32、胶头,33、立架,34、蚀刻板,35、密封式油盅,36、第一气缸,37、第二气缸,38、第三气缸,39、支撑板,40、箱体,41、伸缩气缸,42、滑板,43、连接块,44、油杯,45、杯盖,46、卡箍,47、推杆,48、陶瓷刮环,49、环形凹槽,63、通孔,64、漏斗,65、圆形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包括胶头32,还包括立架33、设置在立架33上的蚀刻板34、与蚀刻板34接触的密封式油盅35、驱动密封式油盅35作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36、驱动胶头32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37和驱动胶头32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38,所述第一气缸36位于立架33的内底壁上,第二气缸37和第三气缸38位于立架33的内顶壁上。

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立架、设置在立架上的蚀刻板、与蚀刻板接触的密封式油盅、驱动密封式油盅作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驱动胶头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和驱动胶头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第一气缸位于立架的内底壁上,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位于立架的内顶壁上,密封式油盅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油墨的浪费和气味的挥发,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能够保障油墨的粘度,提高移印效果;通过立架将上墨和移印在竖直方向上错开,密封式油盅的上墨和胶头的移印各自分工独立,互不影响,通过第三气缸驱动胶头沾墨和第二气缸驱动胶头移印,保障了移印效率,且能耗较低,移印精细度高。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包括胶头32,还包括立架33、设置在立架33上的蚀刻板34、与蚀刻板34接触的密封式油盅35、驱动密封式油盅35作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36、驱动胶头32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37和驱动胶头32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38,所述第一气缸36位于立架33的内底壁上,第二气缸37和第三气缸38位于立架33的内顶壁上。

所述立架33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39,支撑板39上并列固定有箱体40和伸缩气缸41,箱体40的内底壁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板42,滑板42贯穿箱体40,滑板42上设置有连接块43,滑板42通过连接块43与伸缩气缸41连接。

本实施例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立架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并列固定有箱体和伸缩气缸,箱体的内底壁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贯穿箱体,滑板上设置有连接块,滑板通过连接块与伸缩气缸连接,通过伸缩气缸能够实现滑板的良好伸缩,在印刷过程中,由于胶头表面的油墨不可能完全转移到被印刷物品上,当移印一段时间后,胶头上会沾上多余的油墨,残存的油墨会使胶头移印的图案轮廓模糊,此时,通过推出滑板,通过第二气缸驱动胶头下压在滑板上,能够除去胶头上多余的油墨,从而保证胶头移印图案轮廓线条更加清晰。

实施例3

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包括胶头32,还包括立架33、设置在立架33上的蚀刻板34、与蚀刻板34接触的密封式油盅35、驱动密封式油盅35作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36、驱动胶头32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37和驱动胶头32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38,所述第一气缸36位于立架33的内底壁上,第二气缸37和第三气缸38位于立架33的内顶壁上。

所述立架33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39,支撑板39上并列固定有箱体40和伸缩气缸41,箱体40的内底壁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板42,滑板42贯穿箱体40,滑板42上设置有连接块43,滑板42通过连接块43与伸缩气缸41连接。

所述密封式油盅35包括油杯44、杯盖45、卡箍46和推杆47,杯盖45与油杯44通过螺纹连接,卡箍46套在油杯44上,推杆47的一端与卡箍4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36连接。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密封式油盅包括油杯、杯盖、卡箍和推杆,杯盖与油杯通过螺纹连接,卡箍套在油杯上,推杆的一端与卡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伸缩带动推杆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杯的往复运动,油杯通过卡箍套接,提高了移动稳定性,使油杯能够与蚀刻板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蚀刻板上墨更均匀,利于提高移印效果。

实施例4

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包括胶头32,还包括立架33、设置在立架33上的蚀刻板34、与蚀刻板34接触的密封式油盅35、驱动密封式油盅35作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36、驱动胶头32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37和驱动胶头32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38,所述第一气缸36位于立架33的内底壁上,第二气缸37和第三气缸38位于立架33的内顶壁上。

所述立架33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39,支撑板39上并列固定有箱体40和伸缩气缸41,箱体40的内底壁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板42,滑板42贯穿箱体40,滑板42上设置有连接块43,滑板42通过连接块43与伸缩气缸41连接。

所述密封式油盅35包括油杯44、杯盖45、卡箍46和推杆47,杯盖45与油杯44通过螺纹连接,卡箍46套在油杯44上,推杆47的一端与卡箍4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36连接。

所述油杯44的下端设置有陶瓷刮环48,油杯44的外壁上开有环形凹槽49,陶瓷刮环48嵌在环形凹槽49内。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油杯的下端设置有陶瓷刮环,陶瓷刮环能够刮去蚀刻板上多余的油墨,油杯的外壁上开有环形凹槽,陶瓷刮环嵌在环形凹槽内,陶瓷刮环能够牢固的固定在油杯的下端,陶瓷刮环在刮油墨时更加稳定,利于提高油墨的清除效果,从而保障后序移印清晰度。

实施例5

一种适用于移印打码装置的移印机,包括胶头32,还包括立架33、设置在立架33上的蚀刻板34、与蚀刻板34接触的密封式油盅35、驱动密封式油盅35作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36、驱动胶头32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37和驱动胶头32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38,所述第一气缸36位于立架33的内底壁上,第二气缸37和第三气缸38位于立架33的内顶壁上。

所述立架33上水平设置有支撑板39,支撑板39上并列固定有箱体40和伸缩气缸41,箱体40的内底壁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板42,滑板42贯穿箱体40,滑板42上设置有连接块43,滑板42通过连接块43与伸缩气缸41连接。

所述密封式油盅35包括油杯44、杯盖45、卡箍46和推杆47,杯盖45与油杯44通过螺纹连接,卡箍46套在油杯44上,推杆47的一端与卡箍4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36连接。

所述油杯44的下端设置有陶瓷刮环48,油杯44的外壁上开有环形凹槽49,陶瓷刮环48嵌在环形凹槽49内。

所述杯盖45上开有通孔63,通孔63上套接有漏斗64,漏斗64上方设置有圆形盖体65,圆形盖体65与杯盖45铰接。

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还包括立架、设置在立架上的蚀刻板、与蚀刻板接触的密封式油盅、驱动密封式油盅作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气缸、驱动胶头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气缸和驱动胶头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第一气缸位于立架的内底壁上,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位于立架的内顶壁上,密封式油盅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油墨的浪费和气味的挥发,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能够保障油墨的粘度,提高移印效果;通过立架将上墨和移印在竖直方向上错开,密封式油盅的上墨和胶头的移印各自分工独立,互不影响,通过第三气缸驱动胶头沾墨和第二气缸驱动胶头移印,保障了移印效率,且能耗较低,移印精细度高。杯盖上开有通孔,通孔上套接有漏斗,漏斗上方设置有圆形盖体,圆形盖体与杯盖铰接,当长时间不使用时,若油杯里的油墨变粘稠了,可以通过漏斗向油杯里面注入油墨稀释剂,以调节油墨浓度,利于保障移印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