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刷圆台状产品的自动丝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599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印刷圆台状产品的自动丝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印刷圆台状产品的自动丝印机。



背景技术:

丝印属于印刷领域,在对各种工业产品的印刷使用较为普遍,其具有印刷成本低,便于印刷作业等优点。

现有技术的丝印在印刷时,大多采用固定网框的方式进行印刷,但是对于一些不规则的产品进行印刷时,例如:圆台形的筒体表面印刷,则无法完成,而只能采用其他成本较高的印刷方式,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印刷圆台状产品的自动丝印机,本自动丝印机可对于圆台类的产品表面进行动态的印刷,印刷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印刷圆台状产品的自动丝印机,包括机台,还包括用于夹持印刷产品并旋转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带动印刷网框作扇形摆动的网版装置,所述机台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印刷网框接触的刮刀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沿机台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机台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夹持装置沿机台上下滑动的调节丝杆。

进一步的,所述网版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铰接有扇形框架,还包括横移架和用于带动横移架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横移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线,所述横移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线,所述第一拉线、第二拉线均与扇形框架连接并驱动扇形框架左右摆动。

优选的,所述扇形框架包括铰接柱、支撑柱、上扇形板和用于安装印刷网框的下扇形板,所述上扇形板通过铰接柱和支撑柱与下扇形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扇形板设置有至少一条过线槽,所述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从过线槽中通过。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轨、滑座和用于驱动滑座沿导轨滑动的第三气缸,所述滑座还连接有伸出臂,所述伸出臂与横移架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延伸臂,所述延伸臂滑动连接有基座和用于驱动基座升降的第一气缸,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平面调节台,所述平面调节台连接有斜支架,所述斜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斜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端部设置有第一抵接头,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可自转的第二抵接头。

优选的,所述平面调节台包括依次层设的第一固定块、第二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块块与第一固定块横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纵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块的上方还连接有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滑块的滑动行程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二滑块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三滑块的滑动行程的第二螺栓。

优选的,所述斜支架设置有动力板,所述动力板设置有中继齿轮,所述转轴设置有与中继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横移架设置有齿条,所述中继齿轮与齿条啮合。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印刷圆台状产品的自动丝印机,包括机台,还包括用于夹持印刷产品并旋转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带动印刷网框作扇形摆动的网版装置,所述机台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印刷网框接触的刮刀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沿机台上下滑动连接;本丝印机在工作时,将对应的印刷产品由夹持装置进行夹持,夹持装置将产品与安装于网版装置的印刷网框接触,并由刮刀装置压从上方抵接印刷网框,网版装置向左或向右摆动一次即可形成对印刷产品表面的印刷,本丝印机采用了带动印刷网框进行扇形移动的结构,其对圆台形的产品表面能够直接实现丝网印刷,从而避免企业采用其他成本较高的印刷方式,而节省企业的印刷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版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网版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网版装置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网版装置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夹持装置--1,

延伸臂--11,基座--12,第一气缸--13,平面调节台--14,第一固定块--141,第二滑动块--142,第三滑动块--143,支撑块--144,第一螺栓--145,第二螺栓--146,铰接座--147,升降座--148,调节螺栓--149,斜支架--15,第一固定座--151,第二固定座--152,转轴--153,第一抵接头--154,第二抵接头--155,第二气缸--156,动力板--16,中继齿轮--161,从动齿轮--17;

网版装置--2,

支撑架--21,扇形框架--22,铰接柱--221,支撑柱--222,上扇形板--223,下扇形板--224,过线槽--225,横移架--23,齿条--231,驱动机构--24,导轨--241,滑座--242,第三气缸--243,伸出臂--244,第一拉线--251,第二拉线--252;

机台--3,调节丝杆--31;

刮刀装置--4,刮刀臂--41,升降块--42,第四气缸--43,升降头--44,第五气缸--45,第一刮刀--46,第二刮刀--4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8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印刷圆台状产品的自动丝印机,包括机台3,机台3下方可选择设置滚轮而方便移动,还包括用于夹持印刷产品并旋转的夹持装置1,所述夹持装置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带动印刷网框作扇形摆动的网版装置2,所述机台3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印刷网框接触的刮刀装置4;所述夹持装置1沿机台3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机台3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夹持装置沿机台3上下滑动的调节丝杆31;本丝印机在工作时,将对应的印刷产品由夹持装置1进行夹持,夹持装置1将产品与安装于网版装置2的印刷网框接触,并由刮刀装置4压从上方抵接印刷网框,网版装置2向左或向右摆动一次即可形成对印刷产品表面的印刷,本丝印机采用了带动印刷网框进行扇形移动的结构,其对圆台形的产品表面能够直接实现丝网印刷,从而避免企业采用其他成本较高的印刷方式,而节省企业的印刷成本。

本丝印机中,由于所述刮刀装置4不需要进行移动,所以如图2所示,刮刀装置4的结构包括刮刀臂41,所述刮刀臂41滑动连接有升降块42和用于驱动升降块42的第四气缸43,所述升降块42滑动连接有升降头44和用于驱动升降头44上下的第五气缸45,所述升降头44连接有第一刮刀46和第二刮刀47,第一刮刀46和第二刮刀47之间设置有回墨间隙,工作时,利用第四气缸43、驱动升降块42向下,第五气缸45驱动升降头44沿升降块42进一步向下滑动,使第一刮刀46和第二刮刀47均与印刷网框的网面抵接,设置两个刮刀的目的在于:可以使印刷网框上布置的油墨在左右刮涂时,油墨能够进入到第一刮刀46和第二刮刀47之间的回墨间隙,从而使第一次刮涂后,均能保证有油墨进入到两个刮刀之间,从而保证印刷的质量,避免印刷缺墨导致的相关缺陷。

参见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网版装置2包括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铰接有扇形框架22,还包括横移架23和用于带动横移架23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24,所述横移架2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线251,所述横移架2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线252,所述第一拉线251、第二拉线252均与扇形框架22连接并驱动扇形框架22左右摆动;本网版装置2与现有的网版装置2的不同在于:工作时,其刮刀伸入网版并处于静止状态,由扇形框架22带动网版作扇形摆动,即由驱动机构24带动横移架23横向移动,在第一拉线251和第二拉线252的作用下,扇形框架22实现左右摆动,当将印刷网框安装于扇形框架22时,即可形成扇形的印刷面,这种网版装置2特别适用于圆台形的产品印刷,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制造成本低。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形框架22包括铰接柱221、支撑柱222、上扇形板223和用于安装印刷网框的下扇形板224,所述上扇形板223通过铰接柱221和支撑柱222与下扇形板224连接。下扇形板224设置有容置槽,以供刮刀装置4与印刷网框接触,铰接柱221与支撑架21活动连接,从而使整个扇形框架22可以相对支撑架21实现向左和向右的扇形摆动,而支撑柱222的主要作用在于将上扇表板和下扇形板224进行固定,提高扇形框架22的结构强度。这种采用框架结构的方式还有利于刮刀装置4的嵌入。

当然,为了使第一拉线251和第二拉线252在拉动时位置更加精确,所述上扇形板223设置有至少一条过线槽225,所述第一拉线251和第二拉线252从过线槽225中通过。显然,也可以设置二条过线槽225,使第一拉线251和第二拉线252分别位于不同的过线槽225中,达到互不干涉的目的,而以上所述的第一拉线251和第二拉线252最好采用钢丝绳,其使用寿命更长。

而为了使第一拉线251和第二拉线252与扇形网框的连接更方便,所述铰接柱221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拉线251、第二拉线252相互交叉并与铰接柱221连接。这种第一拉线251和第二拉线252相互交叉连接是指,第一拉线251与对应扇形网框的另一侧的铰接柱221连接,第二拉线252也对应与扇形网的另一侧的铰接柱221连接,从而使第一拉线251和第二拉线252实现左右交叉,其优点在于,当第一拉线251或第二拉线252在拉动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扇形网框的摆角角度,对于有较大扇形角度的印刷来说,更加适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机构24包括导轨241、滑座242和用于驱动滑座242沿导轨241滑动的第三气缸243,所述滑座242还连接有伸出臂244,所述伸出臂244与横移架23固定连接。第三气缸243驱动滑座242沿着导轨241左右移动,在伸出臂244的作用下,横移回也同步的实现移动,进而使第一拉线251和第二拉线252实现拉伸动作,最终实现扇形框架22的左右摆动。这种采用气缸的方式,相对于采用丝杆的反应更加快速,且制造成本更低,控制也更加方便。

参见图7、图8,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装置1包括延伸臂11,所述延伸臂11滑动连接有基座12和用于驱动基座12升降的第一气缸13,所述基座12的上端设置有平面调节台14,所述平面调节台14连接有斜支架15,所述斜支架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51,所述斜支架1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52,所述第一固定座151连接有转轴153,所述转轴153可以直接通过电机等直接驱动旋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驱动进行旋转。所述转轴153的内端部设置有第一抵接头154,所述第二固定座152设置有第二气缸156,所述第二气缸156的活塞杆连接有可自转的第二抵接头155;本夹持装置1在工作时,先将圆台形的筒体装入,利用第二气缸156使筒体被夹持于第一抵接头154和第二抵接头155之间,这时,第一气缸13驱动基座12上升,从而使筒体与印刷网接触,由于设置有斜支架15,所以,在转轴153的旋转作用下,筒体的旋转可以始终保持于与印刷网接触,从而快速的实现丝印作业,当印刷完成后,再利用第一气缸13驱动基座12下行,再使第二气缸156复位,从而即可取出印刷完成的筒体,本夹持装置1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而为了适应不同产品的印刷需要,有时往往还需要对平面调节台14进行微调,在本方案中,所述平面调节台14包括依次层设的第一固定块141、第二滑动块142和第三滑动块143,所述第二滑块块与第一固定块141横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动块143与第二滑动块142纵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块的上方还连接有支撑块144。其中第二滑块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块141进行横向滑动,也就是沿X方向移动,第三滑块可以相对于第二滑块进行纵向滑动,也就是沿Y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筒体在XY的平面上进行调节,特别适合产品印刷时的套色、定位等。

当然,为了使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的调节更加方便,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块141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滑块的滑动行程的第一螺栓145,所述第二滑块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三滑块的滑动行程的第二螺栓146。

由于圆台形的筒体其具有不同直径,当筒体与印刷网的接触不完全时,其必然会导致印刷不到位的情况,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块144的一端设置铰接座147,所述斜支架15与铰接座147铰接,所述支撑块144的另一端设置有升降座148和用于带动升降座148升降的调节螺栓149。当遇到不同直径的筒体进行印刷时,可以通过调节螺栓149,从而使升降座148进行上下微调,以使筒体的表面与印刷网保持完全的接触,以保证完全印刷。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斜支架15设置有动力板16,所述动力板16设置有中继齿轮161,所述转轴153设置有与中继齿轮161啮合的从动齿轮17。中继齿轮161可以通过齿条来带动,中继齿轮161再带动从动齿轮17,进而使转轴153并使筒体旋转,最使实现筒体的表面圆周完成印刷。

进一步的,所述横移架23设置有齿条231,所述中继齿轮161与齿条231啮合。由于横移架23需要带动扇形框架22左右摆动,为了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本方案利用齿条231带动中继齿轮161,再由中继齿轮161带动从动齿轮17,进而可使转轴153进行旋转。这样就减少了安装电机或气缸等驱动件,能更好的降低成本。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