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部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061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流路部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路部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打印用头,例如,已知通过将液体喷出到记录介质上,来进行各种打印的液体喷出头。已知液体喷出头例如具备:喷出液体的喷出孔;对液体加压以使得从喷出孔喷出液体的加压室;向加压室提供液体的单独流路;向多个单独流路提供液体的共同流路;和向多个共同流路提供液体的统一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2-116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流路部件具有:统一流路、多个共同流路、多个单独流路和多个喷出孔。统一流路在第1方向延伸。多个共同流路分别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第2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1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分别与所述统一流路连接。多个单独流路分别与所述多个共同流路连接。多个喷出孔分别与所述多个单独流路之中的对应的至少1个连结。所述多个共同流路分别在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地具有:所述多个单独流路所连接的区域即第1连接区域;与所述统一流路连接的区域即第2连接区域。所述多个共同流路分别具有:被设置于所述第2连接区域的与所述统一流路连结的开口、和被设置于所述第2连接区域中的与所述开口对置的部分的阻尼器。

附图说明

图1(a)是包含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的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2(a)是作为图1的液体喷出头的主要部位的头主体的俯视图,(b)是从(a)中去除了第2流路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图2(b)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图2(b)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5(a)是沿着图4的v-v线的部分纵剖视图,(b)是图2(a)的头主体的部分纵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x-x线的部分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头主体中的共同流路以及接合区域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w线的部分纵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头主体的与图8同样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液体喷出头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统一流路内的液体中产生的压力变动经由共同流路以及单独流路而传递至喷出孔内的液体,被传递的压力变动对液体的喷出有影响。本公开的流路部件能够降低统一流路内的液体中产生的压力变动向喷出孔内的液体的传递。以下,对本公开的流路部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详细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a)是包含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2的记录装置即彩色喷墨打印机1(以下可能简称为打印机)的概略的侧视图,图1(b)是概略的俯视图。打印机1通过将作为记录介质的打印用纸p从供纸辊80a向回收辊80b输送,从而使打印用纸p相对于液体喷出头2相对移动。控制部88基于图像或文字的数据,控制液体喷出头2,向打印用纸p喷出液体,使液滴附着于打印用纸p,来对打印用纸p进行打印等的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出头2相对于打印机1被固定。也就是说,打印机1是所谓的行式打印机。作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举例有所谓的串行打印机,该串行打印机交替进行使液体喷出头2在与打印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往返等来使其移动的动作、和打印用纸p的输送。

在打印机1固定有平板状的头搭载机架70(以下可能简称为机架),使得与打印用纸p大致平行。在机架70设置未图示的20个孔,20个液体喷出头2被搭载于各个孔的部分,液体喷出头2的喷出液体的部位面向打印用纸p。液体喷出头2与打印用纸p之间的距离例如被设为0.5~20mm左右。5个液体喷出头2构成1个头组72,打印机1具有4个头组72。

液体喷出头2在图1(a)的从近前向里侧的方向、图1(b)的上下方向上具有细长的长条形状。存在将该较长的方向称为长边方向的情况。在1个头组72内,3个液体喷出头2沿着与打印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大致正交的方向排列。其他2个液体喷出头2在沿着输送方向偏移的位置,在3个液体喷出头2之间分别1个1个地排列。液体喷出头2被配置为能够由各液体喷出头2打印的范围在打印用纸p的宽度方向(与打印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相连或者端部重复,能够在打印用纸p的宽度方向进行无缝隙的打印。

4个头组72沿着打印用纸p的输送方向而被配置。从未图示的液体罐向各液体喷出头2提供液体、例如墨水。向属于1个头组72的液体喷出头2提供相同颜色的墨水,通过4个头组72能够打印4个颜色的墨水。从各头组72喷出的墨水的颜色例如为洋红色(m)、黄色(y)、青色(c)以及黑色(k)。若通过控制部88来控制并打印这种墨水,能够打印彩色图像。

若以单色对1个液体喷出头2能打印的范围进行打印,则搭载于打印机1的液体喷出头2的个数也可以是1个。头组72中包含的液体喷出头2的个数、头组72的个数能够根据打印的对象、打印条件来适当地变更。例如,为了进一步进行多色的打印,也可以增加头组72的个数。此外,若配置多个以同色打印的头组72,并在输送方向上交替打印,则即使使用相同性能的液体喷出头2也能够加速输送速度。由此,能够增大每单位时间的打印面积。此外,也可以准备多个以同色打印的头组72,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偏移配置,来提高打印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分辨率。

进一步地,除了打印附着颜色的墨水以外,也可以为了进行打印用纸p的表面处理,打印涂层剂等的液体。

打印机1对作为记录介质的打印用纸p进行打印。打印用纸p为卷绕于供纸辊80a的状态,在穿过2个引导辊82a之间后,通过搭载于机架70的液体喷出头2的下侧,然后穿过2个输送辊82b之间,最终被回收到回收辊80b。在打印时,通过使输送辊82b旋转,打印用纸p以一定速度度被输送,并通过液体喷出头2而被打印。回收辊80b对从输送辊82b送出的打印用纸p进行卷绕。输送速度例如被设为50m/分钟。各辊可以被控制部88控制,也可以由人手动操作。

记录介质除了打印用纸p以外,也可以是辊状的布等。此外,打印机1也可以取代直接输送打印用纸p,而对输送带进行直接输送,并将记录介质置于输送带来进行输送。这样,能够将单张纸、被裁断的布、木材、面砖等设为记录介质。进一步地,也可以从液体喷出头2喷出包含导电性的粒子的液体,来打印电子设备的布线图案等。此外,进一步地,也可以从液体喷出头2向反应容器等喷出规定量的液体的化学药剂或包含化学药剂的液体,使其反应等,来制作化学药品。

此外,也可以在打印机1搭载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控制部88根据由来自各传感器的信息可知的打印机1各部的状态,对打印机1的各部进行控制。例如,在液体喷出头2的温度、液体罐的液体的温度、液体罐的液体施加于液体喷出头2的压力等对喷出的液体的喷出特性(喷出量、喷出速度等)有影响等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改变使液体喷出的驱动信号。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进行说明。图2(a)是表示图1所示的液体喷出头2的主要部位即头主体2a的俯视图。图2(b)是从头主体2a去除第2流路部件6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以及图4是图2(b)的放大俯视图。图5(a)是沿着图4的v-v线的纵剖视图。图5(b)是头主体2a的第1共同流路20的开口20a附近处沿着第1共同流路20的部分纵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x-x线的部分纵剖视图。

为了容易理解附图而将各图如下描绘。在图2~4中,通过实线来描绘处于其他流路的下方并应通过虚线来描绘的流路等。在图2(a)中,大致省略了第1流路部件4内的流路,仅表示单独电极44的配置。此外,在图2以及图3中,将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回收用共同流路)24的形状简单化地描绘。

液体喷出头2除了头主体2a以外,也可以包含金属制的壳体、驱动器ic、布线基板等。此外,头主体2a包含:第1流路部件4、向第1流路部件4提供液体的第2流路部件6、设置有作为加压部的位移元件50的压电致动器基板40。头主体2a具有在1个方向较长的平板形状,存在将该方向称为长边方向的情况。此外,第2流路部件6发挥了支承部件的作用,头主体2a在第2流路部件6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被固定于机架70。

构成头主体2a的第1流路部件4具有平板状的形状,其厚度为0.5~2mm左右。在第1流路部件4的第1表面即加压室面4-1,加压室10在平面方向上被排列多个地配置。在第1流路部件4的第2表面、即与加压室面4-1的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喷出孔面4-2,喷出液体的喷出孔8在平面方向上被排列多个地配置。喷出孔8分别与加压室10连结。以下,设为加压室面4-1相对于喷出孔面4-2位于上方来进行说明。

在第1流路部件4,多个第1共同流路20以及多个第2共同流路24被配置为沿着第2方向延伸。此外,第1共同流路20和第2共同流路24在与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第1方向交替排列。多个第1共同流路20在第1方向上被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第2共同流路24在第1方向上被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第1方向是与头主体2a的长边方向相同的方向。

加压室10沿着第1共同流路20的两侧排列,构成单侧各1列、合计2列的加压室列11a。第1共同流路20和在其两侧排列的加压室10经由第1单独流路12来连结。加压室10与对应的至少1个第1单独流路12连接,从被连接的第1单独流路12提供液体。并且,喷出孔8与加压室10对应设置,与对应的加压室10连接。喷出孔8经由加压室10,与对应的至少1个第1单独流路12连接。

加压室10沿着第2共同流路24的两侧排列,构成单侧各1列、合计2列的加压室列11a。第2共同流路24和在其两侧排列的加压室10经由第2单独流路(回收用单独流路)14来连结。另外,以下,存在将第1共同流路20和第2共同流路24统称为共同流路的情况。

若进行其它的表述,则加压室10在假想线上被排列配置,在相对于假想线的一侧,第1共同流路20沿着假想线延伸。并且,在相对于假想线的另一侧(将假想线夹在中间并与第1共同流路20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第2共同流路24沿着假想线延伸。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室10排列的假想线是直线状,但也可以是曲线状或折线状。

此外,第1共同流路20和第2共同流路24在第2方向上的加压室10连结的范围的外侧,经由第1连接流路25a以及第2连接流路25b(存在将两者统一简称为连接流路的情况)而连结。在第1共同流路20,在第2方向的一定范围,多个第1单独流路12连接,经由多个第1单独流路12而与多个加压室10连结。将该范围称为第1连接区域c。第1共同流路20在第1连接区域c的第2方向的外侧,经由1个第1连接流路25a而与在第1方向相邻的第2共同流路24连结。进一步地,在第1共同流路20的第1连接区域c的第3方向(与第2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外侧,经由1个第2连接流路25b而与在第1方向相邻的第2共同流路24连结。也就是说,在第1共同流路20,在第1连接区域c的第2方向的外侧连结2个第1连接流路25a,在第1连接区域c的第3方向的外侧连结2个第2连接流路25b,合计连结4根连接流路。

通过以上的构成,第1流路部件4中的液体的流动如下。提供给第1共同流路20的液体流入沿着第1共同流路20排列的加压室10,一部分的液体从喷出孔8喷出。另一部分的液体流入相对于加压室10位于与第1共同流路20相反的一侧的第2共同流路24,并向第1流路部件4外排出。此外,一部分的液体在不通过任何加压室10的情况下,从第1共同流路20经由第1连接流路25a以及第2连接流路25b而流入到第2共同流路24。

连接流路的流路阻力比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大。因此,液体的主要流动为通过各加压室10的流动。也就是说,第1共同流路20中流过流量最大的部位的流量之中,通过连接流路的液体的流量的合计为一半以下。通过这样,能够减小施加于各喷出孔8的弯月面的压力的差(以下存在简称为弯月面的压力差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共同流路20的两侧配置第2共同流路24,在第2共同流路24的两侧配置第1共同流路20,从而针对1个加压室列11a,连结1个第1共同流路20以及1个第2共同流路24。由此,与针对其它的加压室列11a,连结其它的第1共同流路20以及其它的第2共同流路24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的数目大约为一半。由于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的数目较少就能够实现,因此能够增加加压室10的数目从而高分辨率化,能够加粗第1共同流路20或第2共同流路24来减小来自喷出孔8的喷出特性的差,能够减小头主体2a的平面方向的大小。

施加于与第1共同流路20连结的第1单独流路12的第1共同流路20侧的部分的压力由于压力损耗的影响,根据第1共同流路20与第1单独流路12连结的位置(主要是第2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施加于与第2共同流路24连结的第2单独流路14的第2共同流路24侧的部分的压力由于压力损耗的影响,根据第2共同流路24与第2单独流路14连结的位置(主要是第2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若将第1共同流路20的向外部的开口20a配置于第2方向的端部,将第2共同流路24的向外部的开口24a配置于第3方向的端部,则发挥作用以使得基于各第1单独流路12以及各第2单独流路14的配置所引起的压力的差被抵消,因此能够减小施加于各喷出孔8的压力的差。另外,第1共同流路20的开口20a以及第2共同流路24的开口24a都在加压室面4-1开口。

在未喷出的状态下,在喷出孔8保持液体的弯月面。通过在喷出孔8,液体的压力为负压(要将液体引入到第1流路部件4的状态),从而能够与液体的表面张力平衡并保持弯月面。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变小,因此即使是正压,若压力较小,则也能够保持弯月面。若正压变大,则液体溢出,若负压变大,则液体被引入到第1流路部件4内,不能维持液体可喷出的状态。因此,需要使将液体从第2共同流路24向第1共同流路20流动时的弯月面的压力差不会过大。

第1共同流路20的喷出孔面4-2侧的壁面为第1阻尼器28a。第1阻尼器28a的第1面面向第1共同流路20,位于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面向阻尼器室29。通过存在阻尼器室29,第1阻尼器28a能够变形,通过变形,能够改变第1共同流路20的体积。若为了使液体喷出而对加压室10内的液体加压,则该压力的一部分通过液体而传到第1共同流路20。由此,第1共同流路20内的液体振动,该振动被传到原来的加压室10、其他加压室10,可能产生使液体的喷出特性变动的流体串扰。若存在第1阻尼器28a,则由于传到第1共同流路20的液体的振动,第1阻尼器28a进行振动,由于液体的振动衰减,第1共同流路20内的液体的振动难以持续,因此能够减小流体串扰的影响。此外,第1阻尼器28a也起到使液体的提供以及喷出稳定化的作用。

第2共同流路24的加压室面4-1侧的壁面为第2阻尼器28b。第2阻尼器28b的第1面面向第2共同流路24,位于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面向阻尼器室29。第2阻尼器28b也与第1阻尼器28a同样地,能够减小流体串扰的影响。此外,第2阻尼器28b也能够实现使液体的提供以及喷出稳定化的作用。

加压室10面向加压室面4-1而被配置,是包含接受来自位移元件50的压力的加压室主体10a、以及与从加压室主体10a的下方向喷出孔面4-2开口的喷出孔8连结的部分流路即下伸部分10b的中空的区域。加压室主体10a是直圆柱形,平面形状是圆形。通过平面形状是圆形,能够增大位移元件50以相同的力使其变形的情况下的位移量、以及通过位移而产生的加压室10的体积变化。下伸部分10b的直径比加压室主体10a小,是直圆柱形,剖面形状是圆形。此外,在从加压室面4-1观察时,下伸部分10b被配置于收纳在加压室主体10a内的位置。

多个的加压室10在加压室面4-1被配置为锯齿状。多个的加压室10构成沿着第2方向的多个加压室列11a。在各加压室列11a中,加压室10以大致等间隔而被配置。属于相邻的加压室列11a的加压室10在第2方向上偏移所述间隔的大约一半而被配置。若进行其它的表述,则属于某个加压室列11a的加压室10相对于属于位于其旁边的加压室列11a的连续的2个加压室10,位于第2方向的大致中央。

由此,属于每隔一个的加压室列11a的加压室10沿着第1方向而被配置,构成加压室行11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共同流路20为51条,第2共同流路24为50条,加压室列11a为100列。另外,这里,仅由后述的虚设加压室10d构成的虚设加压室列11d并不包含于上述的加压室列11a的数目中。此外,直接连结的仅是虚设加压室10d的第2共同流路24不包含于上述的第2共同流路24的数目中。此外,各加压室列11a中包含16个加压室10。但是,位于第1方向的端部的加压室列11a中包含8个加压室10以及8个虚设加压室10d。如上所述,由于加压室10被配置为锯齿状,因此加压室行11b的行数为32行。

多个的加压室10在喷出孔面4-2,被配置为沿着第2方向以及第1方向的格子状。多个的喷出孔8构成沿着第2方向的多个喷出孔列9a。喷出孔列9a与加压室列11a被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加压室10的面积重心和与加压室10连结的喷出孔8在第2方向偏移而被配置。在1个加压室列11a内,被偏移的方向是相同的方向,在相邻的加压室列11a,被偏移的方向为相反方向。由此,属于2行加压室行11b的加压室10所连结的喷出孔8构成沿着第1方向而被配置的1行喷出孔行9b。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孔列9a是100列,喷出孔行9b是16行。

加压室主体10a的面积重心和与加压室主体10a连结的喷出孔8的位置大致在第2方向上偏移。下伸部分10b相对于加压室主体10a,被配置于在喷出孔8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加压室主体10a的侧壁和下伸部分10b的侧壁被配置为相接,由此能够使加压室主体10a内的液体的滞留难以产生。

喷出孔8被配置于下伸部分10b的中央部。这里,所谓中央部,是指以下伸部分10b的面积重心为中心的下伸部分10b的直径的一般的圆内的区域。

第2单独流路14从下伸部分10b的喷出孔面4-2侧的面向平面方向被引出并与第2共同流路24连结。被引出的方向与下伸部分10b相对于加压室主体10a偏移的方向相同。

第2方向与第1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对于直角而偏移。因此,属于沿着第2方向而被配置的喷出孔列9a的喷出孔8彼此在第1方向上偏移相对于其直角而偏移的角度的量被配置。并且,由于喷出孔列9a在第1方向上被排列配置,因此属于不同喷出孔列9a的喷出孔8在第1方向上偏移该角度的量而被配置。这些合在一起,第1流路部件4的喷出孔8在第1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而被排列配置,由此,能够进行打印以使得以由喷出的液体形成的像素来填充规定的范围。

若属于1个喷出孔列9a的喷出孔8的配置沿着第2方向完全在一条直线上配置,则能够如上述那样进行打印以使得填充规定范围。但是,在这样配置的情况下,在打印机1设置液体喷出头2时产生的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和输送方向的偏移对打印精度的影响变大。因此,从上述的一条直线上的喷出孔8的配置,在相邻的喷出孔列9a之间,更换喷出孔8而配置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孔8的配置如下。在图3中,若将喷出孔8投影到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则32个喷出孔8被投影到假想直线r的范围,在假想直线r内,各喷出孔8以360dpi的间隔排列。由此,若在与假想直线r正交的方向上输送打印用纸p来进行打印,则能够以360dpi的分辨率进行打印。投影到假想直线r内的喷出孔8分别为属于1列喷出孔列9a的全部喷出孔8(16个)和属于位于其喷出孔列9a的两侧的2个喷出孔列9a的喷出孔8的一半(8个)。为了设为这样的构成,在各喷出孔行9b中,喷出孔8以22.5dpi的间隔排列。这是由于360/16=22.5。

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在喷出孔8直线状地排列的范围中为直线,在直线偏移的喷出孔8之间平行地偏移。在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中,由于该偏移的位置较少,因此流路阻力变小。此外,由于该平行地偏移的部分被配置于不与加压室10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按照每个加压室10减小喷出特性的变动。

在第1方向的两端的1列(即合起来2列)的加压室列11a,包含通常的加压室10和虚设加压室10d(因此,存在将该加压室列11a称为虚设加压室列11d的情况)。此外,在虚设加压室列11d的进一步外侧,配置仅虚设加压室10d排列的1列(也就是说,在两端合起来2列)的虚设加压室列11d。在第1方向的两端分别存在1条(即合起来2条)的流路设为与通常的第1共同流路20相同的形状,但并不直接与加压室10连结,仅与虚设加压室10d连结。

第1流路部件4位于由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构成的共同流路组的第1方向的外侧,具有在第2方向延伸的端部流路30。端部流路30是将被配置于在加压室面4-1排列的第1共同流路20的开口20a的进一步外侧的开口30c、和被配置于在加压室面4-1排列的第2共同流路24的开口24a的进一步外侧的开口30d连结的流路。

为了使液体的喷出特性稳定,头主体2a被控制为使温度一定。此外,由于液体的粘度较低的情况下,喷出或液体的循环更稳定,因此温度基本被设为常温以上。因此,虽然基本上进行加热,但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可能进行冷却。

为了将温度保持一定,可能在液体喷出头2设置加热器。此外,也存在将进行了温度调节的液体提供给液体喷出头2的情况。无论如何,在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头主体2a的长边方向(第1方向以及第4方向)的端部的放热变多,因此相对于位于长边方向的中央部的加压室10之中的液体的温度,位于第1方向以及第4方向的端部的加压室10的温度容易变低。通过设置端部流路30,位于第1方向以及第4方向的端部的加压室10的温度难以降低,能够减小从各加压室10喷出的液体的喷出特性的差别,能够提高打印精度。

端部流路30是将第1统一流路22和第2统一流路26连结的流路。端部流路30的流路阻力可以比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的流路阻力小。这样,端部流路30中流动的液体的量变多,能够更加抑制比端部流路30更靠内侧的温度降低。

在端部流路30,设置流路的宽度比共同流路的宽度宽的宽幅部30a,在宽幅部30a的加压室面4-1侧设置阻尼器。该阻尼器的第1面面向宽幅部30a,位于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面向阻尼器室从而能够变形。阻尼器的阻尼能力是可变形的区域的跨接最窄的部分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面向宽幅部30a来设置阻尼器,能够形成阻尼能力较高的阻尼器。宽幅部30a的宽度可以为共同流路的宽度的2倍以上、特别是3倍以上。如果通过设置宽幅部30a,而流路阻力变得过低,则也可以设置狭窄部30b来调整流路阻力。

第2流路部件6与第1流路部件4的加压室面4-1接合。第2流路部件6具有:向第1共同流路20提供液体的第1统一流路22和回收第2共同流路24的液体的第2统一流路26。第1统一流路22以及第2统一流路26分别在第1方向延伸。第2流路部件6的厚度比第1流路部件4厚,为5~30mm左右。另外,存在将第1统一流路22和第2统一流路26统称为统一流路的情况。

第2流路部件6在第1流路部件4的加压室面4-1的未连接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区域被接合。更具体而言,被接合为包围压电致动器基板40。通过这样,能够抑制喷出的液体的一部分成为雾状而附着于压电致动器基板40。此外,由于在外周固定第1流路部件4,因此能够抑制第1流路部件4随着位移元件50的驱动而振动并产生共振等。

此外,在第2流路部件6的中央部,贯通孔6c在上下贯通。对驱动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驱动信号进行传递的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等的布线部件穿过贯通孔6c。另外,贯通孔6c的第1流路部件4一侧为短边方向的宽度变宽的扩宽部6ca,从压电致动器基板40向短边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布线部件在扩宽部6ca被弯曲并朝向上方,穿过贯通孔6c。另外,展宽到扩宽部6ca的部分的凸部可能损伤布线部件,因此设为r形状即可。

通过将第1统一流路22配置于与第1流路部件4不同的、比第1流路部件4厚的第2流路部件6,能够增大第1统一流路22的剖面面积。由此,能够减小基于第1统一流路22与第1共同流路20连结的位置的差所引起的压力损耗的差。第1统一流路22的流路阻力(更准确来讲为第1统一流路22之中与第1共同流路20连结的范围的流路阻力)可以设为第1共同流路20的1/100以下。

通过将第2统一流路26配置于与第1流路部件4不同的、比第1流路部件4厚的第2流路部件6,能够增大第2统一流路26的剖面面积。由此,能够减小基于第2统一流路26与第2共同流路24连结的位置的差所引起的压力损耗的差。第2统一流路26的流路阻力(更准确来讲为第2统一流路26之中与第1统一流路22连结的范围的流路阻力)可以设为第2共同流路24的1/100以下。

第1统一流路22被配置于第2流路部件6的短边方向的第1端,第2统一流路26被配置于第2流路部件6的短边方向的第2端。并且,配置为各个流路面向第1流路部件4,形成各个流路连结于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的构造。通过这样,能够增大第1统一流路22以及第2统一流路26的剖面面积(换句话说减小流路阻力),并且通过第2流路部件6,能够固定第1流路部件4的外周并提高刚性,并且能够设置布线部件穿过的贯通孔6c。

第2流路部件6是第2流路部件的板6a与6b层叠构成的。在板6b的上表面配置第1槽和第2槽。第1槽是成为第1统一流路主体22a的槽。第1统一流路主体22a是第1统一流路22之中在第1方向延伸的流路阻力较低的部分。第2槽是成为第2统一流路主体26a的槽。第2统一流路主体26a是第2统一流路26之中在第1方向延伸的流路阻力较低的部分。

成为第1统一流路主体22a的第1槽的下侧(第1流路部件4的方向)的大部分被加压室面4-1封闭,一部分与在加压室面4-1上开口的第1共同流路20的开口20a连结。

成为第2统一流路主体26a的第2槽的下侧的大部分被加压室面4-1封闭,一部分与在加压室面4-1上开口的第2共同流路24的开口24a连结。

在板6a,在第1统一流路22的第1方向的端部设置开口22c。在板6a,在第2统一流路26的与第1方向相反方向的第4方向的端部设置开口26c。液体被提供给第1统一流路22的开口22c,从第2统一流路26的开口26c被回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提供和回收反过来。

也可以在第1统一流路22以及第2统一流路26设置阻尼器,相对于液体的喷出量的变动,使得液体的提供或者喷出稳定。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第1统一流路22以及第2统一流路26内设置过滤器,使得异物或气泡难以进入到第1流路部件4。

在作为第1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的加压室面4-1,接合包含位移元件50的压电致动器基板40,各位移元件50被配置为位于加压室10上。压电致动器基板40占有与由加压室10形成的加压室组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区域。此外,各加压室10的开口通过在第1流路部件4的加压室面4-1接合压电致动器基板40而封闭。压电致动器基板40是在与头主体2a相同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此外,在压电致动器基板40,连接用于向各位移元件50提供信号的fpc等的信号传递部。在第2流路部件6,在中央存在上下贯通的贯通孔6c,信号传递部穿过贯通孔6c而与控制部88电连结。信号传递部设为在短边方向延伸的形状以使得从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第1长边的端朝向第2长边的端,若配置于信号传递部的布线沿着短边方向延伸并在长边方向排列,则能够容易取得布线间的距离。

在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上表面的与各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分别配置单独电极44。

第1流路部件4具有多个板层叠的层叠构造。从第1流路部件4的加压室面4-1侧依次层叠从板4a到板4l的12片板。在这些板形成多个孔或槽。孔或槽例如能够将各板由金属制成,并通过蚀刻来形成。各板的厚度能够设为10~300μm左右,能够提高形成的孔或槽的形成精度。各板被对位层叠以使得这些孔或槽相互连通并构成第1共同流路20等的流路。

在平板状的第1流路部件4的加压室面4-1,加压室主体10a开口,压电致动器基板40被接合。此外,在加压室面4-1,向第1共同流路20提供液体的开口20a和从第2共同流路24回收液体的开口24a处于开口。在第1流路部件4的与加压室面4-1相反的一侧的面即喷出孔面4-2,喷出孔8开口。另外,也可以在加压室面4-1进一步层叠板,堵塞加压室主体10a的开口,并在其上方接合压电致动器基板40。这样,能够减少喷出的液体与压电致动器基板40相接的可能性,能够更加提高可靠性。

作为喷出液体的构造,存在加压室10和喷出孔8。加压室10由面向位移元件50的加压室主体10a和剖面面积比加压室主体10a小的下伸部分10b构成。加压室主体10a形成于板4a,下伸部分10b是形成于板4b~k的孔重叠进一步被板4l(喷出孔8以外的部分)封闭而构成的。

在加压室主体10a,连结第1单独流路12,第1单独流路12连结于第1共同流路20。第1单独流路12包含:贯通板4b的圆形的孔、在板4c在平面方向延伸的贯通槽、和贯通板4d的圆形的孔。第1共同流路20是形成于板4f~i的孔重叠进一步使上侧被板4e封闭并使下侧被板4j封闭而构成的。

在下伸部分10b,连结第2单独流路14,第2单独流路14连结于第2共同流路24。第2单独流路14是在板4j在平面方向延伸的贯通槽。第2共同流路24是形成于板4f~i的孔重叠进一步使上侧被板4e封闭并使下侧被板4j封闭而构成的。

关于液体的流动,总结来讲,提供给第1统一流路22的液体依次通过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1单独流路12并进入到加压室10,一部分的液体从喷出孔8喷出。未被喷出的液体依次通过第2单独流路14、第2共同流路24、第2统一流路26,被喷出到头主体2a的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具有液体循环功能的液体喷出头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具备第2单独流路14、第2共同流路24、第2统一流路26、第1连接流路25a以及第2连接流路25b。也就是说,也可以是不具有液体循环功能的液体喷出头。

压电致动器基板40具有作为压电体的2片压电陶瓷层40a、40b所构成的层叠构造。这些压电陶瓷层40a、40b分别具有20μm左右的厚度。也就是说,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从压电陶瓷层40a的上表面到压电陶瓷层40b的下表面的厚度为40μm左右。压电陶瓷层40a与压电陶瓷层40b的厚度的比为3∶7~7∶3,优选为4∶6~6∶4。压电陶瓷层40a、40b的任意层都延伸为横跨多个加压室10。这些压电陶瓷层40a、40b例如由具有强介电性的锆钛酸铅(pzt)系、nanbo3系、batio3系、(bina)nbo3系、binanb5o15系等的陶瓷材料构成。

压电致动器基板40具有由ag-pd系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共同电极42以及由au系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单独电极44。共同电极42的厚度为2μm左右,单独电极44的厚度为1μm左右。

单独电极44分别被配置于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上表面的与各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单独电极44包含:平面形状比加压室主体10a小一圈并且具有与加压室主体10a大致相似的形状的单独电极主体44a、和从单独电极主体44a引出的引出电极44b。在引出电极44b的一端的被引出到与加压室10对置的区域外的部分,形成连接电极46。连接电极46例如是包含银粒子等的导电性粒子的导电性树脂,以5~200μm左右的厚度形成。此外,连接电极46与设置于信号传递部的电极电接合。

此外,在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上表面,形成共同电极用表面电极(未图示)。共同电极用表面电极和共同电极42通过被配置于压电陶瓷层40a的未图示的贯通导体而电连接。

详细后面进行叙述,从控制部88通过信号传递部来向单独电极44提供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与打印用纸p的输送速度同步地以一定的周期而被提供。

共同电极42在压电陶瓷层40a与压电陶瓷层40b之间的区域遍及面方向的大致整面地形成。也就是说,共同电极42进行延伸使得覆盖与压电致动器基板40对置的区域内的全部加压室10。共同电极42在形成于压电陶瓷层40a上避开由单独电极44构成的电极群的位置的共同电极用表面电极,经由贯通压电陶瓷层40a而形成的通孔来连结、接地、并保持于接地电位。共同电极用表面电极与多个单独电极44同样地,与控制部88直接或间接地连接。

压电陶瓷层40a的被单独电极44和共同电极42夹着的部分在厚度方向被极化,成为若向单独电极44施加电压则进行位移的单压电晶片构造的位移元件50。更具体而言,在使单独电极44为与共同电极42不同的电位来针对压电陶瓷层40a在其极化方向施加电场时,被施加该电场的部分作为通过压电效应而变形的活性部来发挥作用。在该构成中,若通过控制部88来使单独电极44相对于共同电极42为正或者负的规定电位,以使得电场与极化为相同方向,则压电陶瓷层40a的被电极夹着的部分(活性部)在面方向上收缩。另一方面,由于非活性层的压电陶瓷层40b不受到电场的影响,因此能够在不自发收缩的情况下限制活性部的变形。其结果,在压电陶瓷层40a与压电陶瓷层40b之间向极化方向的形变产生偏差,压电陶瓷层40b变形(单压电晶片变形)为向加压室10侧凸出。

接着,对液体的喷出动作进行说明。通过来自控制部88的控制,经由驱动器ic等,根据提供给单独电极44的驱动信号,使位移元件50驱动(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各种驱动信号来使液体喷出,但这里,对所谓的拽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预先将单独电极44设为比共同电极42高的电位(以下,称为高电位),每当存在喷出请求时,将单独电极44暂时设为与共同电极42相同的电位(以下,称为低电位),然后在规定的定时再次设为高电位。由此,在单独电极44成为低电位的定时,压电陶瓷层40a、40b返回到原来的(平的)形状(开始),加压室10的容积与初始状态(两个电极的电位不同的状态)相比增加。由此,向加压室10内的液体赋予负压。这样,加压室10内的液体以固有振动周期开始振动。具体而言,最初,加压室10的体积开始增加,负压缓缓变小。接下来,加压室10的体积成为最大,压力大致为零。接下来,加压室10的体积开始减少,压力变高。然后,在压力成为大致最大的定时,将单独电极44设为高电位。这样,最初施加的振动与接下来施加的振动重叠,更大的压力被施加于液体。将该压力传递至下伸部分10b内,使液体从喷出孔8喷出。

换句话说,以高电位为基准,将一定期间设为低电位的脉冲的驱动信号提供给单独电极44,从而能够喷出液滴。该脉冲宽度若设为加压室10的液体的固有振动周期的一半的时间即al(acousticlength,声波长度),则原理上讲,能够使液体的喷出速度以及喷出量为最大。对于加压室10的液体的固有振动周期,液体的物性、加压室10的形状的影响较大,但除此以外,也受到来自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物性、与加压室10连结的流路的特性的影响。

使用图7以及图8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共同流路20、第2共同流路24以及连接流路等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头主体2a中的共同流路以及接合区域的放大俯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w线的部分纵剖视图。另外,图7所示的第1连接区域c是示意性的范围,第1共同流路20的第1连接区域c和第2共同流路24的第1连接区域c在第2方向的位置稍微偏移。第1共同流路20的第1连接区域c在第1共同流路20,是从连结于第2方向的最端部的第1单独流路12到连结于第3方向的最端部的第1单独流路12的范围。第2共同流路24的第1连接区域c在第1共同流路20,是从连结于第2方向的最端部的第2单独流路14到连结于第3方向的最端部的第2单独流路14的范围。

在第2方向上延长的第1共同流路20中处于第2方向的中央的第1连接区域c,第1共同流路20经由第1单独流路12而与加压室10连结。第1共同流路20在第1连接区域c的第2方向的外侧也在第2方向上延伸,在第1流路部件4的第2方向的端部,在外部作为开口20a而处于开口。

在第2方向上延长的第2共同流路24中处于第2方向的中央的第1连接区域c,第2共同流路24经由第2单独流路14而与加压室10连结。第2共同流路24在第1连接区域c的第3方向(与第2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外侧也在第3方向上延伸,在第1流路部件4的第3方向的端部,在外部作为开口24a而处于开口。

第1流路部件4和第2流路部件6在第1流路部件4的第2方向的端部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1接合区域a1、以及在第1流路部件4的第3方向的端部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2接合区域a2接合。另外,第1流路部件4和第2流路部件6在第1方向的端部以及第4方向的端部也同样接合。

第1接合区域a1与第2接合区域a2在第2方向上被分离配置。在第1接合区域a1与第2接合区域a2之间,在第1流路部件4的加压室面4-1上配置压电致动器基板40。从信号传递部向被配置于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位移元件50传递驱动信号。由于第1接合区域a1与第2接合区域a2被分离配置,因此位移元件50与信号传递部的电连接能够在其之间的区域进行。

第1共同流路20的开口20a被配置于第1接合区域a1内,与第2流路部件6的第1统一流路22连结。成为第1统一流路22的第1槽的第1流路部件4侧的开口在第1方向上延伸。第1统一流路22通过由第1流路部件4堵塞第1槽的第1流路部件4侧的开口而构成。因此,相对于第2流路部件6的配置有第1统一流路22的部分的与第1方向正交的剖面上的剖面面积,能够增大第1统一流路22的与第1方向正交的剖面上的剖面面积。由此,由于能够降低第1统一流路22的流路阻力,因此能够减小弯月面的压力差。

第2共同流路24的开口24a被配置于第2接合区域a2内,与第2流路部件6的第2统一流路26连结。成为第2统一流路26的第2槽的第1流路部件4侧的开口在第1方向上延伸。第2统一流路26通过由第1流路部件4堵塞第2槽的第1流路部件4侧的开口而构成。因此,相对于第2流路部件6的配置有第2统一流路26的部分的与第1方向正交的剖面上的剖面面积,能够增大第2统一流路26的与第1方向正交的剖面上的剖面面积。由此,由于能够降低第2统一流路26的流路阻力,因此能够减小弯月面的压力差。

第1共同流路20在第1连接区域c的第3方向的外侧也在第3方向延伸,在未达到第2接合区域a2的位置终止。并且,第1共同流路20在第1连接区域c的第3方向的外侧,经由第2连接流路25b,与第2共同流路24连结。由此,与使第1共同流路20在第3方向上延长到与第2接合区域a2重叠的情况相比,第1流路部件4为实心。

由此,第1流路部件4的刚性变高,能够使第2接合区域a2的接合稳固。这在第2统一流路26通过由第1流路部件4堵塞第2槽的第1流路部件4侧的开口而构成、从而第2流路部件6的第2接合区域a2的刚性较低的情况下特别有效。此外,能够抑制若第1流路部件4的刚性不高则由于喷出的影响等导致第1流路部件4振动、该振动对喷出带来影响。

第2共同流路24在第1连接区域c的第2方向的外侧也在第2方向上延伸,在未达到第1接合区域a1的位置终止。并且,第2共同流路24在第1连接区域c的第2方向的外侧,经由第1连接流路25a,与第2共同流路24连结。由此,与使第2共同流路24在第2方向上延长到与第1接合区域a1重叠为止的情况相比,第1流路部件4为实心。由此,第1接合区域a1的接合变得稳固,能够提高第1流路部件4的刚性。

由此,第1流路部件4的刚性变高,能够使第1接合区域a1的接合稳固。这在第1统一流路22通过由第1流路部件4堵塞第1槽的第1流路部件4侧的开口而构成、从而第2流路部件6的第1接合区域a1的刚性较低的情况下特别有效。此外,能够抑制若第1流路部件4的刚性不高则由于喷出的影响等导致第1流路部件4振动、该振动对喷出带来影响。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接合区域a1以及第2接合区域a2的双方都为上述的状态,但也可以使任意一方为上述的状态。

此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第1共同流路20在从第1连接区域c向第2方向分离的场所,具有与第1统一流路22连接的区域即第2连接区域90a。并且,在各个第1共同流路20的第2连接区域90a的内壁,配置与第1统一流路22连结的开口20a,在各个第1共同流路20的第2连接区域90a的与开口20a对置的部分配置阻尼器91a。各个阻尼器91a由壁部比其他部分薄的部分即小厚部96、和将小厚部96夹在中间并被配置于与第1共同流路20相反的一侧的空间即阻尼器室97构成。此外,各个第1共同流路20在第2连接区域90a具有内部空间的第1方向的长度比其他部分大的宽幅部92a,阻尼器91a遍及宽幅部92a的整体地被配置。

此外,各个第2共同流路24在从第1连接区域c向第3方向分离的场所,具有与第2统一流路26连接的区域即第2连接区域90b。并且,在各个第2共同流路24的第2连接区域90b的内壁,配置与第2统一流路26连结的开口24a,在各个第2共同流路24的第2连接区域90b的与开口24a对置的部分配置阻尼器91b。第2连接区域90b的剖面构造与图8所示的第2连接区域90a的剖面构造相同。各个阻尼器91b由壁部比其他部分薄的部分即小厚部、和将小厚部夹在中间并被配置于与第2共同流路24相反的一侧的空间即阻尼器室构成。此外,各个第2共同流路24在第2连接区域90b具有内部空间的第1方向的长度比其他部分大的宽幅部92b,阻尼器91b遍及宽幅部92b的整体地被配置。

另外,有时将第2连接区域90a和第2连接区域90b统称为第2连接区域90,将阻尼器91a和阻尼器91b统称为阻尼器91,将宽幅部92a和宽幅部92b统称为宽幅部92,将开口20a和开口24a统称为开口。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共同流路的第2连接区域90中与连结于统一流路的开口对置的部分配置阻尼器91。由此,能够减少统一流路内的液体中产生的压力变动经由共同流路以及单独流路而被传递至喷出孔8内的液体、从而对液体的喷出有负面影响。以往,已知施加于1个加压室10内的液体的压力变动经由与加压室10连结的单独流路、与其连结的共同流路、以及与其连结的其它单独流路,传递至与其它加压室10连结的喷出孔8内的液体,对液体的喷出有负面影响。但是,与此不同地,本发明人发现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在统一流路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该压力变动经由共同流路以及单独流路被传递至喷出孔8,对液体的喷出有负面影响。并且,本发明人通过各种研究,确认通过上述的构成,该问题得到改善。另外,虽然统一流路内的液体中产生压力变动的原因并未明确,但推断为存在各种原因。所谓各种原因,例如是指施加于与其他共同流路连接的加压室10内的液体的压力变动被传递至统一流路内的液体、由于用于使液体喷出头2内的液体循环的泵而产生的压力变动被传递至统一流路内的液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共同流路在第2连接区域具有内部空间的第1方向的长度比其他部分大的宽幅部92。阻尼器91被设置于宽幅部92,阻尼器91的第1方向的长度比共同流路的宽幅部92以外的部分的第1方向的长度大。由此,能够形成阻尼能力高的阻尼器9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各个第1共同流路20从开口20a向阻尼器91a,收容液体的空间的第1方向的长度阶段性地变大。虽未图示,但第2共同流路24也同样地,从开口24a向阻尼器91b,收容液体的空间的第1方向的长度阶段性地变大。这样,各个共同流路从开口向阻尼器91,收容液体的空间的第1方向的长度阶段性地变大。由此,能够减小从共同流路经由开口而传递的压力变动的影响,并且能够提高基于阻尼器91的减振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阻尼器91与配置于第1连接区域c内的第1阻尼器28a隔离地设置。由此,由于从统一流路传递的压力变动而阻尼器91进行振动,由于该振动直接传递至第1连接区域c内的第1阻尼器28a,因此能够减少压力变动容易传递至喷出孔8内的液体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1接合区域a1具有:配置有第1统一流路22的区域、第1区域94a和第2区域95a。第1区域94a是相对于配置有第1统一流路22的区域位于第2方向侧的区域。第2区域95a是相对于配置有第1统一流路22的区域位于与第2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3方向侧的区域。第1区域94a位于比配置有第1共同流路20的宽幅部92a的区域更靠第2方向侧的位置,第2区域95a位于比配置有第1共同流路20的宽幅部92a的区域更靠第3方向侧的位置。

并且,第2接合区域a2具有:配置有第2统一流路26的区域、第1区域94b和第2区域95b。第1区域94b是相对于配置有第2统一流路26的区域位于第2方向侧的区域。第2区域95b是相对于配置有第2统一流路26的区域位于与第2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3方向侧的区域。第1区域94b位于比配置有第2共同流路24的宽幅部92b的区域更靠第2方向侧的位置,第2区域95b位于比配置有第2共同流路24的宽幅部92b的区域更靠第3方向侧的位置。

另外,有时将第1接合区域a1和第2接合区域a2统称为接合区域a,将第1区域94a和第1区域94b统称为第1区域94,将第2区域95a和第2区域95b统称为第2区域95。

这样,接合区域a具有:配置有统一流路的区域、相对于配置有统一流路的区域位于第2方向侧的第1区域94、相对于配置有统一流路的区域位于与第2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3方向侧的第2区域95。第1区域94位于比配置有共同流路的宽幅部92的区域更靠第2方向侧的位置,第2区域95位于比配置有共同流路的宽幅部92的区域更靠第3方向侧的位置。由此,例如,将第1流路部件4与第2流路部件6粘合时,可能对第1区域94以及第2区域95施加较强的压力,因此能够提高第1流路部件4与第2流路部件6的接合强度。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头主体2a的与图8相同的场所的部分剖视图。另外,针对本实施方式,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对相同的构成要素付与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图9中,表示第2连接区域90a的剖面构造,第2连接区域90b的剖面构造也是相同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1共同流路20的阻尼器室97彼此连接。由此,由于能够增大阻尼器室97的体积,因此能够抑制阻尼器室97内被封闭的空气发挥弹簧的作用而阻碍小厚部96的作用从而减振效果变低。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头主体2a具有多个端部连接流路98,在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1共同流路20彼此在第2连接区域90a,通过端部连接流路98而被连接而结合。由此,能够增加阻尼器91a的面积,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基于阻尼器91a的减振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方向上相邻的第1共同流路20的小厚部96彼此被连接并一体化。由此,小厚部96进一步容易发挥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阻尼器91a的减振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部连接流路98的剖面面积与第1共同流路20的其他部分的剖面面积相比非常小,端部连接流路98的每单位长度的流路阻力比其他第1共同流路20的每单位长度的流路阻力大。由此,能够减少在1个第1共同流路20内的液体产生的压力变动经由端部连接流路98而传递至其他第1共同流路20内的液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端部连接流路98是平板状的多个板(4a~4k)层叠构成的。配置有端部连接流路98的板4j具有:成为多个第1共同流路20的孔51、成为多个第1共同流路20之间的隔壁的分隔部52、和被设置于成为多个端部连接流路98的部分的将相邻的孔51连结的槽部53。由此,在板4j,能够防止被孔51包围的部分欠缺,因此能够得到制造容易的流路部件。此外,由于槽部53形成于配置有端部连接流路98的板4j中的小厚部96侧(板4j侧)的表面,因此不妨碍小厚部96的作用,因此能够形成为阻尼能力高的阻尼器91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端部连接流路98由设置于板4j的槽部53构成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通过设置于板的贯通孔,也能够构成端部连接流路98。此外,并不限定于层叠多个流路部件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如使用3d打印机的方法那样,通过其他方法来形成流路部件。

-符号说明-

1···彩色喷墨打印机

2···液体喷出头

2a···头主体

4···第1流路部件(流路部件)

4a~41···(第1流路部件的)板

4-1···加压室面

4-2···喷出孔面

6···第2流路部件

6a、6b···(第2流路部件的)板

6c···(第2流路部件的)贯通孔

6ca···贯通孔的扩宽部

8···喷出孔

9a···喷出孔列

9b···喷出孔行

10···加压室

10a···加压室主体

10b···部分流路(下伸部分)

10d···虚设加压室

11a···加压室列

11b···加压室行

11c···加压室配置区域

12···第1单独流路

14···第2单独流路

20···第1共同流路(共同流路)

20a···(第1共同流路的)开口

22···第1统一流路

22a···第1统一流路主体(第1槽)

22c···(第1统一流路的)开口

24···第2共同流路(共同流路)

24a···(第2共同流路的)开口

25a、125a···第1连接流路

25b···第2连接流路

26···第2统一流路

26a···第2统一流路主体(第2槽)

26c···(第2统一流路的)开口

28a···第1阻尼器

28b···第2阻尼器

29···阻尼器室

30···端部流路

30a···宽幅部

30b···狭窄部

30c、30d···(端部流路的)开口

40···压电致动器基板

40a···压电陶瓷层

40b···压电陶瓷层(振动板)

42···共同电极

44···单独电极

44a···单独电极主体

44b···引出电极

46···连接电极

50···位移元件(加压部)

51···孔

52···分隔部

53···槽部

60···信号传递部

70···头搭载机架

72···头组

80a···供纸辊

80b···回收辊

82a···引导辊

82b···输送辊

88···控制部

90a、90b···第2连接区域

91a、91b···阻尼器

92a、92b···宽幅部

94a、94b···第1区域

95a、95b···第2区域

96···小厚部

97···阻尼器室

98···端部连接流路

a1···第1接合区域

a2···第2接合区域

b1···第1延长区域

b2···第1延长区域

c···第1连接区域

p···打印用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