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03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而已知有一种从喷墨头(液体喷射头)喷射油墨(液体)从而对纸张(记录介质)实施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例如专利文献1)。

用于向头供给液体的供给部的要求规格是根据所搭载的头的液体喷出能力而决定的。因此,供给部根据头的喷出能力而采用不同的结构。一般而言,头、供给部以及框体作为一体而设计。因此,当供给部的种类被改变时,需要也改变安装有供给部的框体侧的结构,从而会使制造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增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45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针对要求规格有所不同的多种制品而提供一种能够使用共通部件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液体供给系统,其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支承部件,其设置有对所述液体供给系统中的至少一部分区间进行支承以及引导的引导部,在包括所述一部分区间在内的所述液体供给系统的两端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设置有接头部,所述支承部件能够搭载多个种类的所述液体供给系统。

根据该结构,能够搭载多个种类的液体供给系统。液体供给系统根据液体喷射头的喷出能力而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制品。因此,根据该结构,在喷出能力不同的多个种类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使用共通的支承部件。由此,能够实现部件的共有化,从而实现制造成本以及部件管理成本的降低。

此外,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支承部件能够搭载多个种类的所述液体供给系统中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出能力相适应的所述液体供给系统。

根据该结构,针对头的液体喷出能力不同、且根据液体喷出能力从而流道的液体供给能力(即管直径)有所不同的多品种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实现部件的共有化从而实现制造成本以及部件管理成本的降低。

此外,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引导部包括沿着所述液体供给系统所延伸的延伸方向而与所述支承部件一起对所述液体供给系统的流道进行支承以及引导的导向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引导部的导向部而能够容易地对液体供给系统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此外,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引导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能够拆装的引导部,从而能够预先准备与多个种类的液体供给系统的管直径相对应的多个种类的引导部,并根据管直径而对引导部进行选择并安装在支承部件上,从而对液体供给系统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此外,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引导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能够移动的引导部,从而能够根据液体供给系统的管直径而使引导部移动,进而对液体供给系统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此外,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所述支承部件上能够设置分别对多个种类的所述液体供给系统进行支承以及引导的多个种类的所述引导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多个种类的管直径等的液体供给系统的供给能力而对多个种类的引导部进行设置,从而选择最适合于管直径的引导部而对液体供给系统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此外,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液体供给系统包括对所述液体的输送进行辅助的输送辅助装置,所述支承部件包括对所述输送辅助装置进行支承固定的固定结构。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液体供给系统中设置有输送辅助装置而提高了液体喷出能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包括有用于对输送辅助装置进行支承固定的固定结构而对液体供给系统进行支承。

此外,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液体供给系统包括循环部,所述循环部具有使所述液体进行循环的循环流道以及循环泵,在所述循环部的两端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设置有接头部,在所述支承部件上,设置有对所述循环流道进行支承的所述引导部以及对所述循环泵进行支承固定的固定结构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液体供给系统中设置有循环流道以及循环泵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循环流道以及循环泵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支承,并对液体供给系统进行支承。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整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侧部开放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雾装置的第一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4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雾装置的第二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5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雾装置的第三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6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中继部相对于接头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将接头部件相对于第二中继部而进行连接时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头部件的未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从连接方向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头部件进行观察时的图。

图10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液体喷射装置的支承部件、小直径用引导部以及三个第一流道的剖视图。

图11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以及第三液体喷射装置的支承部件、大直径用引导部以及三个第一流道的剖视图。

图12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液体喷射装置的支承部件、小直径用引导部以及第一流道的剖视图。

图13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以及第三液体喷射装置的支承部件、大直径用引导部以及第一流道的剖视图。

图14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液体喷射装置的头流道、扁平电缆、第三引导部以及弯曲支承部件的剖视图。

图15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以及第三液体喷射装置的头流道、扁平电缆、第三引导部以及弯曲支承部件的剖视图。

图16为从上表面对改变例1的支承部件、引导部以及三个第一流道进行观察时的概要结构图。

图17为从上表面对改变例1的支承部件、引导部以及三个第一流道进行观察时的概要结构图。

图18为改变例2的支承部件的剖视图。

图19为表示改变例3的液体供给系统的一部分区间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部件放大至能够目识的程度从而对各部件的比例进行了适当的改变。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的整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的侧部开放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另外,在各图中根据需要而设定有xyz正交坐标系。将液体喷射装置1000的前后方向设为x轴方向,在水平面内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左右方向),将分别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000具备装置主体10和两个液体供给装置20。在液体喷射装置1000的使用状态下,装置主体10被设置在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规定的水平面上。液体供给装置20向装置主体10供给作为液体的油墨。对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体5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被连接(安装)在液体供给装置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对液体进行收纳的袋型的液体收纳体50。

装置主体10为喷墨打印机。装置主体10具备供纸托盘16和排出托盘17。供纸托盘16以及排出托盘17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装置前表面102上。供纸托盘16在铅直方向上的不同高度的位置处被设置有多个。在供纸托盘16中收纳有通过装置主体10而被印刷(记录)了文字等图像的记录介质(例如,纸张)。排出托盘17将通过装置主体10而被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

两个液体供给装置20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装置左侧面104和装置右侧面106上。将被设置在装置左侧面104上的液体供给装置20称为第一液体供给装置20a,将被设置在装置右侧面106上的液体供给装置20称为第二液体供给装置20b。另外,在不对第一以及第二液体供给装置20a、20b进行区别而使用的情况下,仅称为液体供给装置20。

液体供给装置20具备外壳部件22、液体收纳体50、拆装单元30(图2)。在第一液体供给装置20a中收纳有一个液体收纳体50以及一个拆装单元30(后述的图3),在第二液体供给装置20b中收纳有三个液体收纳体50以及三个拆装单元30。另外,液体收纳体50的数量、拆装单元30的数量为一个示例。

在四个液体收纳体50中收纳(填充)有相互不同种类的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液体被分别收纳在不同的液体收纳体50中。对黑色的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体50k(后述的图3)被收纳在第一液体供给装置20a的外壳部件22a(第三外壳部件)的内侧的收纳空间部26a中。对蓝绿色的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体50c、对品红色的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体50m、对黄色的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体50y被收纳在第二液体供给装置20b的外壳部件22b的内侧的收纳空间部26b(图2)中。

拆装单元3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对液体收纳体50进行安装。在图2所示的拆装单元30c上安装有液体收纳体50c,在拆装单元30m上安装有液体收纳体50m,在拆装单元30y上安装有液体收纳体50y。拆装单元30被配置在外壳部件22的内侧。在拆装单元30中安装有液体收纳体50时,通过装置主体10所具备的具有泵功能的供给机构(未图示)而向装置主体10的液体喷射头60(后述的图3)供给在液体收纳体50中所收纳的液体。

如图2所示,外壳部件22被构成为,通过将以相对于装置主体10而旋转自如的方式连接的一端部23作为支点而使另一端部24旋转,从而实现开闭自如。在液体收纳体50所收纳的液体被消耗之后,使用者打开外壳部件22并从拆装单元30上拆下被消耗了的液体收纳体50。并且,使用者在将新的液体收纳体50安装在拆装单元30上之后关闭外壳部件22。

图3至图5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1000a、1000b、1000c)的内部的概要结构图。在图3至图5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中,液体喷出能力各不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图3至图5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分别称为第一液体喷射装置1000a、第二液体喷射装置1000b以及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

如图3至图5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000的装置主体10具备外壳部件11、具有液体喷射头60的液体喷射单元12、维护单元13、从液体收纳体50向液体喷射头60(60a、60b、60c)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系统80、对液体供给系统80(80a、80b、80c)的一部分区间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40。液体喷射单元12以及维护单元13被收纳在外壳部件11的内侧的收纳空间部14中。

液体喷射单元12通过利用未图示的输送装置而将记录介质在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上进行输送并且在使液体喷射头60于y轴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射液体,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印刷图像。液体喷射头60为喷墨头,其例如驱动多个压电振子而从多个喷嘴喷射液体。在液体喷射头60中按照液体的每个种类而形成有喷嘴列。

在使液体喷射头60于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印刷区域外的位置处,设置有被称为初始位置的区域,在初始位置处,配置有实施维护以使印刷能够正常实施的维护单元13。维护单元13由如下元件构成,即,被压贴在液体喷射头60的形成有喷嘴的喷嘴面上并以包围喷嘴的方式而形成封闭空间的盖部件70、为了压贴在液体喷射头60的喷嘴面上而使盖部件70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未图示)、向通过使盖部件70被压贴在液体喷射头60的喷嘴面上而形成的闭空间中导入负压的抽吸泵(未图示)、对经由抽吸泵而抽吸出的液体进行收纳的废液罐71等。

液体供给系统80具备头流道81、第一中继部82、第一流道83、第二中继部84、第二流道85。头流道81具有:与液体喷射头60连接的接头部件86、按照液体的每个种类而形成有流道的多列型挠性的管体87、与第一中继部82连接的接头部件87a、沿着管体87而延伸的扁平电缆72、对管体87进行保持的多个第三引导部78、沿着管体87而延伸的弯曲支承部件79。头流道81的一端与液体喷射头60连接,头流道81的另一端与第一中继部82连接。

第一中继部82为对头流道81和第一流道83进行连接的装置,并被收纳在外壳部件11的内侧的收纳空间部14中。第一流道83按照液体的每个种类而设置有多个。黑色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流道83k为,对第一中继部82、和位于从液体收纳体50k起而延伸的第二流道85k的顶端处的接头部件91k之间进行连接的液体供给管。第一流道83k具有与第一中继部82连接的接头部件88(称为接头部件88k)、与第二中继部84连接的接头部件(称为接头部)90k。

同样地,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流道83c、83m、83y为,对第一中继部82和第二中继部84之间进行连接的液体供给管。第一流道83c、83m、83y并行地延伸。第一流道83c、83m、83y具有与第一中继部82连接的接头部件88(称为接头部件88c、88m、88y)和与第二中继部84连接的共通的接头部件(接头部)90。第二中继部84为,对第一流道83和第二流道85进行连接的装置,并以跨及外壳部件11和外壳部件22b的方式而设置。

第二流道85按照黑色、蓝绿色、品红色、黄色中的每种液体而被设置有多个。黑色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二流道85k为,对接头部件90k和拆装单元30k之间进行连接的液体供给管。此外,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二流道85c、85m、85y为,对第二中继部84和拆装单元30c、30m、30y之间进行连接的液体供给管。第二流道85k、85c、85m、85y具有与接头部件90k或第二中继部84连接的接头部件91(称为接头部件91k、91c、91m、91y)。

(接头部件)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接头部件90、91相对于第二中继部84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将接头部件91相对于第二中继部84进行连接时的情况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头部件91的未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9为从连接方向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头部件91进行观察时的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第二中继部84具有连接有接头部件90的第一连接部110、和连接有接头部件91的第二连接部112。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部110经由固定部件111而与第一流道83c、83m、83y的共通的接头部件90连接。固定部件111为螺栓部件,并对第一连接部110和接头部件90进行固定。如图6所示,由于接头部件90位于外壳部件11的内侧的收纳空间部14中,因此,能够仅在外壳部件11之中实施组装。此外,如图3至图5所示,由于被收纳在外壳部件11的内侧的收纳空间部14中的接头部件86、87a受到液体喷射头60的移动的影响(振动等)较大,因此优选为,以与接头部件90相同的方式通过螺栓部件等而进行固定。

第二连接部112针对每个接头部件91c、91m、91y而设置。如图8所示,接头部件91具有在与第二连接部112成为未连接状态之时防止液体泄漏的封闭机构120。另外,由于被设置在接头部件91c、91m、91y上的封闭机构120的结构是共通的,因此在下文中对被设置在接头部件91y上的封闭机构120的结构进行说明。

接头部件9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并具有形成第二流道85的一部分的管体92所嵌合的嵌合槽121、对封闭机构120进行收纳的收纳槽122。收纳槽122由在接头部件91的连接面上开口的大直径部122a、和与大直径部122a连通的小直径部122b构成。在大直径部122a中收纳有由树脂形成的大致圆筒状的衬垫123。在衬垫123上形成有阀座123b,所述阀座123b朝向小直径部122b突出并且呈沿着将衬垫123的中心贯穿的开口部123a的边缘部的圆环形状。

在小直径部122b中收纳有圆筒形状的阀体导向部124。阀体导向部124的内径与衬垫123的内径(开口部123a)相比而较大。在阀体导向部124的内侧设置有相对于阀座123b而能够抵接或离开的阀体125。阀体125具有能够对开口部123a进行封闭的有底圆筒形状。在阀体125和小直径部122b的底面之间,存在有对阀体125向与阀座123b紧贴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126。施力部件126为压缩螺旋弹簧,其使阀体125与衬垫123的阀座123b紧贴从而维持封闭状态。

在接头部件9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缘127和一对卡合突起128。另一方面,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第二连接部112上具有:凸缘127所抵接的一对抵接部113、一对卡合突起128所卡合的卡合槽114、使阀体125克服施力部件126的施力而移动并将封闭机构120设为开放状态的插入部115。如图7所示,一对抵接部113分别被形成为圆弧形状,且圆弧形状的两端部相互隔开间隙而对置。一对抵接部113的间隙具有一对卡合突起128能够贯穿的大小。

如图6所示,在一对抵接部113的背面侧形成有卡合槽114。一对卡合突起128通过在穿过一对抵接部113的间隙之后围绕中心轴而进行旋转,从而与卡合槽114卡合。如图9所示,一对卡合突起128具有非对称的形状。在一对卡合突起128中的一方上,为了使与卡合槽114的卡合容易进行从而如图7所示而设置有倾斜面128a。由此,即使不将接头部件91完全插入至第二连接部112的纵深部中也能够实现围绕中心轴的旋转,此外,当通过倾斜面128a的作用而使接头部件91围绕中心轴而进行旋转时,接头部件91将被插入至第二连接部112的纵深部中。

如图7所示,插入部115被配置在一对抵接部113的中心处。插入部115具有顶端部被分成两部分的筒形状。如图6所示,当接头部件91被插入到第二连接部112的纵深部中时,插入部115的顶端部将克服施力部件126的施力而将阀体125按下。此时,衬垫123将紧贴在插入部115的外周面上从而确保密封。当阀体125从衬垫123的阀座123b离开时则成为开放状态,液体从管体92起经过阀体125和阀体导向部124之间的间隙而流入插入部115的顶端部的被分为两部分的间隙中。

另一方面,为了实施拆装单元30的维护,从而将第二流道85从第二中继部84上拆下。这样一来,由于第二连接部112的插入部115的顶端部从阀体125脱离,如图8所示,阀体125将顺从施力部件126的施力而紧贴于衬垫123的阀座123上,从而成为将衬垫123的开口部123a堵塞的闭阀状态。其结果为,接头部件91的连接面的开口端通过封闭机构120而被封闭。因此,防止了管体92内所残留的液体通过其开口端而向外部泄漏的情况。

以此方式,通过在接头部件91上设置封闭机构120,从而能够容易地防止将第二流道85拆下时的液体的泄漏。此外,如图3至图5所示,接头部件91被收纳在外壳部件22b的内侧的收纳空间部26b中。因此,在实施拆装单元30c、30m、30y的维护时,只要打开外壳部件22b就能够容易地将第二流道85拆下,从而能够在不打开外壳部件11的条件下实施维护。另外,优选为,在外壳部件22b的内侧的收纳空间部26b上,以使用者无意间不触碰接头部件91的方式而设置能够拆装且覆盖接头部件91的罩部件。

第一至第三液体喷射装置

接下来,对图3至图5分别所示的第一至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a、1000b、1000c的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第一至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a、1000b、1000c中,各自的液体喷射头60a、60b、60c的液体喷出能力、和与其相应的液体供给系统80a、80b、80c的供给能力有所不同。更具体而言,第一液体喷射装置1000a、第二液体喷射装置1000b、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的液体喷出能力以此顺序而依次升高。

第一至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a、1000b、1000c分别具有不同的液体喷射头60a、60b、60c和液体供给系统80a、80b、80c。此外,第一至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a、1000b、1000c具有共通的支承部件40。

如图3至图5所示,支承部件40被固定在外壳部件11上,并被配置在外壳部件11的内部空间中。支承部件40为具有在俯视观察时于y轴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的板金部件。在支承部件40上固定有第一引导部41以及第二引导部42。第一引导部41对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流道83c、83m、83y进行束缚并进行支承以及引导。此外,第二引导部42对黑色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流道83k进行支承以及引导。即,第一引导部41以及第二引导部42对液体供给系统80中的至少一部分区间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在第一液体喷射装置1000a中,第一流道83k、83c、83m、83y以及头流道81的管直径(流道截面积)与第二液体喷射装置1000b以及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相比而较小。即,在第一液体喷射装置1000a中,第一流道83k、83c、83m、83y以及头流道81的管道阻力较大而适合于输送少量的液体。与此相对,在第二以及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b、1000c中,第一流道83k、83c、83m、83y以及头流道81的管道阻力较小而适合于输送大量的液体。并且,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的第一流道83k、83c、83m、83y在路径中具有输送辅助泵75。由此,在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中,液体供给系统80c适合于输送更加大量的液体。

(第一引导部)

在第一液体喷射装置1000a中,作为第一引导部41而在支承部件40上设置有小直径用引导部41a。小直径用引导部41a是为了对管直径较小的小直径的流道(管)进行保持而设置的。此外,在第二以及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b、1000c中,作为第一引导部41而设置有大直径用引导部41b。大直径用引导部41b是为了对管直径较大的大直径的流道(管)进行保持而设置的。

图10为第一液体喷射装置1000a的支承部件40、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以及三个第一流道83的剖视图。此外,图11为第二液体喷射装置1000b以及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的支承部件40、大直径用引导部41b以及三个第一流道83的剖视图。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对小直径以及大直径的第一流道83进行区别而分别设为第一流道83s以及第一流道83l。

在此,根据图10以及图11来对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1b的共通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一引导部41(即,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1b)由例如树脂材料或被板金加工后的金属材料而形成。第一引导部41具有矩形板状的背面部(导向部)41a、从背面部41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起向背面部41a的一面侧延伸的一对保持部(导向部)41b。一对保持部41b相互对置。在各保持部41b的顶端处,设置有从朝向所对置的保持部41b一侧的面起朝向所对置的保持部41b侧而突出的爪部41c。爪部41c的突出高度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变高。

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与大直径用引导部41b主要在一对保持部41b的尺寸结构上有所不同。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与大直径用引导部41b相比,保持部41b的延伸高度较低。此外,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与大直径用引导部41b相比,一对保持部41b彼此的距离较短。

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1b能够被安装在共通的支承部件40上。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支承部件40上设置有一对第一贯穿孔40a和一对第二贯穿孔40b。一对第一贯穿孔40a位于关于支承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心c40而相互对称的位置处。同样地,一对第二贯穿孔40b位于关于支承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中心c40而相互对称的位置处。第二贯穿孔40b相对于第一贯穿孔40a而位于宽度方向外侧。即,第二贯穿孔40b彼此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距离与第一贯穿孔40a彼此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距离相比而较大。

此外,在支承部件40上设置有四个螺栓孔45。在螺栓孔45中能够插入用于对输送辅助泵75进行固定的螺栓76。

如图10所示,在小直径用引导部41a的背面部41a和支承部件40之间能够夹入小直径的三个第一流道83s(即,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流道83c、83m、83y)。三个第一流道83s在背面部41a和支承部件40之间,于支承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在三个第一流道83s的排列方向的两端侧存在有一对保持部41b,从而对三个第一流道83s在排列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一对保持部41b的顶端分别被插入到支承部件40的一对第一贯穿孔40a中。此外,保持部41b的顶端的爪部41c以扣合方式而与第一贯穿孔40a卡合。由此,小直径用引导部41a对三个小直径的第一流道83s进行保持并被固定在支承部件40上。

如图11所示,在大直径用引导部41b的背面部41a和支承部件40之间能够夹入大直径的三个第一流道83l。大直径用引导部41b的一对保持部41b的顶端分别被插入到支承部件40的一对第二贯穿孔40b中。此外,保持部41b的顶端的爪部41c以扣合方式而与第二贯穿孔40b卡合。由此,大直径用引导部41b对三个大直径的第一流道83l进行保持并被固定在支承部件40上。

以此方式,第一引导部41(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1b)包括导向部(背面部41a以及一对保持部41b)。导向部被构成为门型,并与支承部件40一起从径向外侧而对液体供给系统80的流道进行包围以及保持。由此,导向部沿着作为液体供给系统80的一部分区间的第一流道83所延伸的延伸方向而对第一流道83进行引导。此外,第一引导部41(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1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支承部件40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支承部件40上,设置有用于对小直径用引导部41a进行固定的第一贯穿孔40a、用于对大直径用引导部41b进行固定的第二贯穿孔40b。由此,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1b能够固定在共通的支承部件40上。小直径用引导部41a与支承部件40一起对液体输送能力较低的小直径的第一流道83s的周围进行包围从而实施支承以及引导。此外,大直径用引导部41b与支承部件40一起对液体输送能力较高的大直径的第一流道83l的周围进行包围从而实施支承以及引导。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准备多种第一引导部41(例如小直径用引导部41a和大直径用引导部41b),从而能够使用共通的支承部件40而对液体输送能力不同的流道(管)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第二引导部)

接下来,对能够更换且根据液体供给能力不同的多个种类的液体供给系统80a、80b、80c而准备的多个种类的第二引导部42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第一液体喷射装置1000a中作为第二引导部42而在支承部件40上设置有小直径用引导部42a。小直径用引导部42a是为了对管直径较小的小直径的流道(管)进行保持而设置的。此外,如图4所示,在第二液体喷射装置1000b上作为第二引导部42而设置有大直径用引导部42b。大直径用引导部42b是为了对管直径较大的大直径的流道(管)进行保持而设置的。另外,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不具有第二引导部42。

图12为第一液体喷射装置1000a的支承部件40、小直径用引导部42a以及第一流道83s的剖视图。此外,图13为第二以及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b、1000c的支承部件40、大直径用引导部42b以及第一流道83l的剖视图。

在此,根据图12以及图13来对小直径用引导部42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2b的共通结构进行说明。第二引导部42具有矩形板状的背面部(导向部)42a、一对保持部(导向部)42b、一对延伸部42c、一对固定部42d。一对保持部42b从背面部42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起朝向背面部42a的一面侧延伸。延伸部42c从保持部42b的延伸方向顶端起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固定部42d从延伸部42c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起朝向与保持部42b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一对固定部42d相互对置。在各固定部42d的顶端设置有从面向所对置的固定部42d侧的一面起朝向所对置的固定部42d侧而突出的爪部42e。爪部42e的突出高度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升高。

小直径用引导部42a和大直径用引导部42b主要在一对保持部42b的尺寸结构上有所不同。小直径用引导部42a与大直径用引导部42b相比,保持部42b的延伸高度较低。此外,小直径用引导部42a与大直径用引导部42b相比,一对保持部42b彼此的距离较短。

小直径用引导部42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2b能够安装在共通的支承部件40上。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支承部件40上设置有一对第三贯穿孔40c和一对第四贯穿孔40d。第四贯穿孔40d相对于第三贯穿孔40c而位于支承部件40的宽度方向外侧。即,第四贯穿孔40d彼此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距离与第三贯穿孔40c彼此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距离相比而较大。

在第三贯穿孔40c中,被插入并保持有小直径用引导部42a的保持部42b。同样地,在第四贯穿孔40d中,被插入并保持有大直径用引导部42b的保持部42b。此时,延伸部42c与支承部件40的一个面接触。在小直径用引导部42a的背面部42a和支承部件40之间,能够夹入小直径的第一流道83s(黑色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流道83k)(图12)。同样地,在大直径用引导部42b的背面部42a和支承部件40之间,能够夹入大直径的第一流道83l(黑色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流道83k)(图13)。

以此方式,第二引导部42(小直径用引导部42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2b)包括导向部(背面部42a以及一对保持部42b)。导向部被构成为门型,并从径向外侧与支承部件40一起对液体供给系统80的流道进行包围以及保持。由此,导向部沿着作为液体供给系统80的一部分区间的第一流道83所延伸的延伸方向而对第一流道83进行引导。此外,第二引导部42(小直径用引导部42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42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支承部件40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与第一引导部41同样地准备多种第二引导部42,从而能够使用共通的支承部件40而对液体输送能力不同的流道(管)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输送辅助泵(输送辅助装置))

如图5所示,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的液体供给系统80c在第一流道83的路径中具有输送辅助泵75。输送辅助泵75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矩形形状。只要为现有公知的泵,则输送辅助泵75为哪种泵均可。

在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中,输送辅助泵75通过四个螺栓76而被固定在支承部件40上。即,螺栓76以及螺栓孔45构成用于将输送辅助泵75固定在支承部件40上的固定结构77。由于支承部件40具有固定结构77,因此即使在具有输送辅助泵75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支承部件40而牢固地对第一流道83k、83c、83m、83y进行支承。另外,在第一以及第二液体喷射装置1000a以及1000b的液体供给系统80a、80b中,未使用由螺栓孔45以及螺栓76组成的固定结构77。

在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中,液体供给系统80c包括对液体的输送进行辅助的输送辅助泵(输送辅助装置)75,从而提高了液体供给能力。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部件40具有固定结构77,从而能够牢固地对输送辅助泵75进行支承固定。

另外,在此,在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中,对作为输送辅助装置而采用了输送辅助泵75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为其它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通过利用将液体收纳体50设置在与液体喷射头60相比靠上方而产生的水位差,从而向液体喷射头60c供给被收纳在液体收纳体50中的液体。

(第三引导部)

图14以及图15为头流道81的管体87、扁平电缆72、第三引导部78以及弯曲支承部件79的剖视图。第三引导部78对管体87以及扁平电缆72进行支承以及引导。即,第三引导部78对液体供给系统80中的至少一部分区间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在第一液体喷射装置1000a中,作为第三引导部78而设置有小直径用引导部78a。小直径用引导部78a是为了对管直径较小且液体输送能力较低的头流道81进行保持而设置的。第二液体喷射装置1000b以及在第三液体喷射装置1000c中,作为第三引导部78而设置有大直径用引导部78b。大直径用引导部78b是为了对管直径较大且液体输送能力较高的头流道81进行保持而设置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对大直径以及小直径的头流道81进行区别而分别设为头流道81s以及头流道81l。

弯曲支承部件79由例如不锈钢钢板那样的金属材料形成。弯曲支承部件79沿着管体87的长度方向而呈带状延伸。如图14所示,管体87以及扁平电缆72通过第三引导部78而被保持在弯曲支承部件79上。在弯曲支承部件79中,截面朝向宽度方向弯曲。由此,弯曲支承部件79能够像钢制卷尺那样,在确保以直线状而延伸时的直立性的同时且柔软地进行弯曲。弯曲支承部件79能够在使管体87以直线状而直立的同时对该管体87进行保持。此外,在弯曲支承部件79上设置有用于对保持部78b进行固定的一对贯穿孔79a。

头流道81具有黑色、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的液体所分别流通的四个管体87在一个方向上排列并被束缚的结构。扁平电缆72沿着管体87而延伸,并且在靠近第一中继部82的位置处分支而与未图示的控制部连接。扁平电缆72位于弯曲支承部件79和管体87之间。

接下来,对第三引导部78(小直径用引导部78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78b)进行说明。首先,对小直径用引导部78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78b的共通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三引导部78由例如树脂材料或被板金加工后的金属材料形成。第三引导部78具有矩形板状的背面部(导向部)78a、从背面部78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起朝向背面部78a的一面侧延伸的一对保持部(导向部)78b。一对保持部78b相互对置。在各个保持部78b的顶端处设置有从朝向所对置的保持部78b侧的一面起而朝向所对置的保持部78b侧突出的爪部78c。爪部78c的突出高度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变高。

小直径用引导部78a和大直径用引导部78b主要在一对保持部78b的尺寸结构上有所不同。小直径用引导部78a与大直径用引导部78b相比,保持部78b的延伸高度较低。此外,小直径用引导部78a与大直径用引导部78b相比,一对保持部78b彼此的距离较短。

小直径用引导部78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78b能够被安装在共通的弯曲支承部件79上。如图14所示,在小直径用引导部78a的背面部78a和弯曲支承部件79之间能够夹入具有小直径的管体87的头流道81。一对保持部78b的顶端分别被插入到弯曲支承部件79的贯穿孔79a中。此外,保持部78b的顶端的爪部78c以扣合方式而与贯穿孔79a卡合。由此,小直径用引导部78a对头流道81进行保持并被固定在弯曲支承部件79上。

如图15所示,在大直径用引导部78b的背面部78a和弯曲支承部件79之间能够夹入具有大直径的管体87的头流道81l。一对保持部78b的顶端朝向弯曲支承部件79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保持部78b的顶端的爪部78c以扣合方式而与弯曲支承部件79的边缘部卡合。由此,大直径用引导部78b对大直径的头流道81l进行保持并被固定在弯曲支承部件79上。

以此方式,第三引导部78(小直径用引导部78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78b)包括导向部(背面部78a以及一对保持部78b)。导向部从径向外侧与弯曲支承部件79一起对液体供给系统80的流道进行包围并保持。由此,导向部沿着作为液体供给系统80的一部分区间的头流道81所延伸的延伸方向而对头流道81进行引导。此外,第三引导部78(小直径用引导部78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78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弯曲支承部件79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以与第一引导部41以及第二引导部42相同的方式而准备多种第三引导部78,从而能够使用共通的弯曲支承部件79而对液体输送能力不同的流道(管)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通过在液体供给系统80的一部分区间的两端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设置接头部件(接头部)86、87a、88、90、90k,从而能够对液体供给系统80的一部分区间进行更换,并能够搭载多个种类的液体供给系统80a、80b、80c。因此,液体供给系统80能够根据液体喷射头60的喷出能力(例如,能够喷出液体的喷嘴的数量)而从多个液体供给能力(例如,管直径或液体供给方法等)不同的种类中进行选择并采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具有能够根据液体供给系统80的管直径而设置多个种类的引导部的支承部件40以及弯曲支承部件79。因此,在喷出能力不同的多个种类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中,能够使用共通的支承部件40以及弯曲支承部件79。由此,能够实现部件的共有化,从而实现制造成本以及部件管理成本的降低。

(改变例1)

接下来,对能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中采用的改变例的引导部141以及支承部件140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16以及图17为从上表面对本改变例的支承部件140、引导部141以及三个第一流道83进行观察时的概要结构图。本改变例的引导部14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相对于支承部件140的固定方法有所不同。

在支承部件140上,设置有沿着三个第一流道83的排列方向而延伸的长孔140a。在长孔140a上安装有一对引导部141。一对引导部141能够分别在长孔140a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一对引导部141具有在长孔140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背面部(导向部)141a、和位于背面部141a的长度方向一端的保持部(导向部)141b。保持部141b在下端处以能够在长孔140a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插入。一对保持部141b从排列方向外侧而将小直径的第一流道83s或大直径的第一流道83l夹入。背面部141a相互之间在相同方向上延伸。一对背面部141a即使在一对引导部141于三个第一流道83的排列方向上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也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流道83的长度方向上重叠。一对背面部141a在其与支承部件140之间存在小直径的第一流道83s或大直径的第一流道83l,并对该第一流道83s或大直径的第一流道83l进行保持。

根据本改变例的支承部件140,一对引导部141能够移动并能够相互接近或远离。因此,能够根据第一流道83的管直径(流道截面积)的大小而在第一流道83的排列方向上进行接触并支承。即,根据本改变例,能够使用单一种类的引导部141以及单一种类的支承部件140而对液体输送能力不同的流道(管)进行支承以及引导。由此,能够实现部件的共有化,从而实现制造成本以及部件管理成本的降低。

(改变例2)

接下来,对能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中采用的具有改变例的引导部241的支承部件240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图18为本改变例的支承部件240的剖视图。本改变例的支承部件240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预先设置有用于分别对作为液体供给系统80的一部分的多个种类的第一流道83进行支承以及引导的多种引导部。更具体而言,支承部件240上设置有对小直径的第一流道83s进行引导的小直径用引导部241a、和对大直径的第一流道83l进行引导的大直径用引导部241b。

小直径用引导部241a和大直径用引导部241b构成作为一体化的部件的引导部件241。引导部件241具有两个背面部(导向部)241a、241b和三个保持部(导向部)241c、241d、241e。背面部241a、241b具有与板状的支承部件240平行延伸的矩形板形状。两个背面部241a、241b被配置成具有高度差。一方的背面部241a与另一方的背面部241b相比,相对于支承部件240的距离较近。三个保持部241c、241d、241e从背面部241a、241b的板面起朝向一方侧而延伸。三个保持部241c、241d、241e中的两个保持部241c、241e从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背面部241a的宽度方向端部起而延伸。此外,剩余的一个保持部241d从两个背面部241a、241b彼此之间起而延伸。

引导部件241通过一方的背面部241a和一对保持部241c、241d而构成门型的小直径用引导部241a,并通过另一方的背面部241b和一对保持部241d、241e而构成门型的大直径用引导部241b。在小直径用引导部241a中,能够对三个小直径的第一流道83s进行支承以及引导。在大直径用引导部241b中,能够对三个大直径的第一流道83l进行支承以及引导。

根据本改变例的支承部件240,能够根据第一流道83的种类而对由小直径用引导部241a以及大直径用引导部241b中的哪一个实施支承进行选择。根据该结构,在喷出能力不同的多个种类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使用共通的支承部件240。由此,能够实现部件的共有化,从而实现制造成本以及部件管理成本的降低。

(改变例3)

接下来,对能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0中采用的改变例的液体喷射头360以及液体供给系统380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图19为表示本改变例的液体供给系统380的一部分区间的概要结构图。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380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使液体循环的头流道(循环流道)381以及具有循环泵382a的循环部389的这一点以及对这些元件进行支承的支承结构。

液体供给系统380具备中继部382、包括往路管体381a以及返路管体381b且对液体喷射头360和中继部382之间进行连接的头流道381、循环泵382a、第一流道83。

由往路管体381a以及返路管体381b组成的头流道381和循环泵382a构成了使供给对象的流体在液体喷射头360和中继部382之间循环的循环部389。

头流道381除了往路管体381a以及返路管体381b,还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接头部件386、387a、扁平电缆72、多个第三引导部378、弯曲支承部件(支承部件)379、具备四个螺栓382c的泵用支承部件(支承部件)382b。接头部件386、387a位于循环部389的两端部处。扁平电缆72沿着往路管体381a以及返路管体381b而延伸。

弯曲支承部件379沿着往路管体381a以及返路管体381b的长度方向而呈带状延伸。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第三引导部378而将往路管体381a以及返路管体381b保持在弯曲支承部件379上。弯曲支承部件379的截面向宽度方向弯曲,并确保了直立性和柔软性。

第三引导部378对往路管体381a以及返路管体381b进行保持。第三引导部378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准备有多个种类。第三引导部378根据往路管体381a以及返路管体381b的管直径而从多个种类中选择出恰当的种类并安装在弯曲支承部件379上,从而对往路管体381a以及返路管体381b进行支承以及引导。由此,能够实现部件的共有化,从而实现制造成本以及部件管理成本的降低。

循环泵382a通过四个螺栓382c而被固定在泵用支承部件382b上。泵用支承部件382b被固定在外壳部件11(图3参照)的一部分上。此外,泵用支承部件382b也可以为外壳部件11的一部分。四个螺栓382c构成用于将循环泵382a固定在泵用支承部件382b上的固定结构383。通过将固定结构383设置在泵用支承部件382b上,从而即使在具有循环泵382a的情况下,也能够牢固地对循环部389进行支承。

本改变例的液体供给系统380通过使液体循环,从而能够抑制液体内所含有的成分发生沉淀的情况进而防止液体成分的变质或不匀的产生。并且,通过使液体循环,从而能够去除在液体喷射头360的喷嘴附近所产生的气泡,进而使从喷嘴所喷射的液量稳定化。

另外,在本改变例中,在两个支承部件(弯曲支承部件379以及泵用支承部件382b)上分别设置有对头流道(循环流道)381进行支承的第三引导部378以及对循环泵382a进行支承固定的固定结构383。但是,也可以在一个支承部件上设置对循环流道进行支承的引导部和对循环泵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还可以在一个支承部件上设置引导部和固定结构中的任意一方。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形状或组合等为一个示例,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等而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支承部件被固定在装置主体的外壳部件上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是也可以为其它的结构。例如,支承部件也可以为外壳部件的一部分。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雾装置具有采用了搭载有作为液体收纳体的大容量油墨包的所谓的rips(replaceableinkpacksystem:可更换油墨包系统)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只要为液体收纳体和液体喷射头经由包含挠性的管的液体供给系统而连接的非托架装载方式的液体喷雾装置,则能够采用任意的结构。因此,液体收纳体也可以为盒类、瓶类或能够后期加装的罐。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既可以为热敏喷墨打印机,也可以为行式喷墨打印机。此外,并不限定于打印机,也可以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装置。

此外,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它液体的结构。本发明能够在具备喷出例如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通用。另外,液滴指的是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所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滴状、以丝状而拖尾的状态。此外,在此所谓的液体只要为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为物质处于液态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包括像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它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态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此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由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物质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示例而列举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在此,油墨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溶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

符号说明

40、79、140、240、379、382b…支承部件;41a、42a、78a、141a、241a…背面部(导向部);41b、42b、78b、141b、241c…保持部(导向部);60、60a、60c、360…液体喷射头;75…输送辅助泵(输送辅助装置);77…固定结构;80、80a、80c、380…液体供给系统;86、90、90k…接头部件(接头部);141…引导部;381…头流道(循环流道);382a…循环泵;389…循环部;1000、1000a、1000b、1000c…液体喷射装置。

于2016年2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021155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而明确地引入本文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