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3022发布日期:2018-06-30 07:2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已知有通过从配置于液体喷射头上的喷嘴对纸张喷射油墨等液体从而实施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在这种打印机之中,存在具备液体喷出头清扫装置(清洁装置)的打印机,所述液体喷出头清扫装置通过擦拭部件(吸收部件)而对液体喷出头(液体喷射头)的喷出面(配置有喷嘴的喷嘴面)进行擦拭,从而对附着在喷出面上的液体进行吸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即,现有的液体喷出头清扫装置具备作为将擦拭部件按压到液体喷出头的喷出面以与之接触的按压单元(按压部)的第一按压辊和第二按压辊。并且,现有的液体喷出头清扫装置为,在通过作为第一按压辊的全宽辊而对喷出面的整个面进行了主擦拭之后,通过作为第二按压辊的喷嘴面辊而对喷出面进行精饰擦拭的装置。

然而,在现有的液体喷出头清扫装置(清洁装置)中,当在喷出面(喷嘴面)上存在凸凹(台阶)的情况下,会存在如下问题,即,当在主擦拭中为了提高喷出面的液体的擦拭性而增大辊部件相对于吸收部件(擦拭部件)的按压力时,喷出面容易受到破坏从而劣化。此外,在由喷嘴面辊实施的精饰擦拭中,存在如下课题,即,由于喷嘴面辊的宽度相对于全宽辊而较窄,因此在喷出面中施加在包含喷嘴的喷嘴周围区域的按压力会变高,从而使该区域特别容易劣化。

另外,这种问题并不限于从喷嘴喷射液体而实施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在具备使吸收部件与配置有喷嘴的喷嘴面接触而对附着在喷嘴面上的液体进行擦拭的清洁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大致相同。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79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喷嘴面的劣化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洁装置。

以下,记载了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从配置在喷嘴面上的多个喷嘴喷射液体;吸收部件,其能够与所述喷嘴面接触,以对附着在该喷嘴面上的液体进行吸收;以及接触部,其实施第一接触和第二接触,所述第一接触为,使所述吸收部件与所述喷嘴面接触,所述第二接触为,在所述第一接触后对所述吸收部件从与所述喷嘴面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进行按压以使该吸收部件与所述喷嘴面相接触,通过所述第一接触中的所述吸收部件的接触而施加在所述喷嘴面中的包含所述喷嘴的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压力,小于通过所述第二接触中的所述吸收部件的接触而施加在所述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压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作为精饰擦拭动作的压力被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上的第二接触之前,实施与该第二接触相比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压力较小的第一接触,从而能够对附着在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异物或液体中的无机物进行回收,因此,能够抑制喷嘴面的劣化。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接触部具备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使所述吸收部件与所述喷嘴面相接触以实施所述第一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使所述吸收部件与所述喷嘴面相接触以实施所述第二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与第二接触部不同的第一接触部而适当实施与第二接触相比压力较小的第一接触。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以使对应于所述喷嘴周围区域的部分与对应于所述喷嘴周围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部分相比远离所述吸收部件的方式而凹陷。

根据该结构,容易减小由第一接触实现的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压力,因此适合作为第一接触部。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接触中,通过所述吸收部件的接触而施加在所述喷嘴面中的所述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压力,小于通过所述吸收部件的接触而施加在所述喷嘴面中的所述喷嘴周围区域以外的区域上的压力。

根据该结构,在吸收部件与喷嘴面相接触而对液体进行吸收时,能够在将对喷嘴周围区域带来的损坏抑制为较小的同时,对附着在喷嘴面上的液体进行吸收。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接触中,所述吸收部件的被按压在所述喷嘴周围区域上的部分的压缩率,小于所述吸收部件的被按压在所述喷嘴周围区域以外的区域上的部分的压缩率。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吸收部件的被按压在喷嘴周围区域上的部分的压缩率小于吸收部件的被按压在喷嘴周围区域以外的区域上的部分的压缩率,从而根据吸收部件的对喷嘴面进行按压的区域的不同而适当地对压力进行调节。由此,能够在抑制吸收部件的接触时对喷嘴周围区域带来的损坏的同时,对附着在喷嘴面上的液体进行吸收。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接触中,所述吸收部件以与所述喷嘴周围区域不接触的方式而与所述喷嘴面相接触。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第一接触中吸收部件在不与喷嘴周围区域接触的条件下对附着在喷嘴周围区域的液体、从喷嘴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从而能够在减少对喷嘴周围区域带来的损坏的同时对液体进行吸收。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喷嘴周围区域以外的区域为与所述喷嘴周围区域相比而突出的突出面,该突出面与所述喷嘴周围区域相比防液性较低。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防液性相对较低的突出面上液体会浸润扩散,因此吸收部件能够高效地对突出面上的液体进行吸收。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吸收部件为带状部件,并且在从该带状部件的供给部而被供给至实施所述第二接触的第二接触区域之后,被供给至实施所述第一接触的第一接触区域,并被回收到该带状部件的回收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第一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中使用共同的吸收部件,因此能够高效地使用吸收部件。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吸收部件以使在所述第二接触中与所述喷嘴面接触了的接触部分在所述第一接触中与所述喷嘴面相接触的方式而从所述供给部供给。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第一接触中再次利用在第二接触中与喷嘴面接触了一次的吸收部件的区域,因此能够减少吸收部件的使用量。

解决上述课题的清洁装置具备:吸收部件,其能够与从配置在喷嘴面上的多个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该喷嘴面相接触,以对附着在该喷嘴面上的液体进行吸收;以及接触部,其实施第一接触和第二接触,所述第一接触为,使所述吸收部件与所述喷嘴面相接触,所述第二接触为,在所述第一接触后对所述吸收部件从与所述喷嘴面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进行按压以使该吸收部件与所述喷嘴面相接触,通过所述第一接触中的所述吸收部件的接触而施加在所述喷嘴面中的包含所述喷嘴的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压力,小于通过所述第二接触中的所述吸收部件的接触而施加在所述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压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作为精饰擦拭动作的压力被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上的第二接触之前实施与该第二接触相比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压力较小的第一接触,从而能够对附着在喷嘴周围区域上的异物或液体中的无机物进行回收,因此能够抑制喷嘴面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支承台与维护机构的位置关系的示意俯视图。

图3为头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喷嘴面的示意俯视图。

图5为头单元的示意剖视图。

图6为擦拭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7为从与图6相反的一侧进行观察时的擦拭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擦拭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表示擦拭盒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开始实施喷嘴面的擦拭的状态的擦拭器单元的侧视图。

图11为表示以第一接触而对喷嘴面进行擦拭的状态的擦拭器单元的侧视图。

图12为表示以第一接触以及第二接触而对喷嘴面进行擦拭的状态的擦拭器单元的侧视图。

图13为表示喷嘴面的擦拭已结束的状态的擦拭器单元的侧视图。

图14为表示擦拭盒的布片对喷嘴面进行擦拭的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15为表示在从喷嘴面侧对图14进行观察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16为表示布片以第一接触而对喷嘴面进行擦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为表示布片以第二接触而对喷嘴面进行擦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8为表示擦拭后的布片的收卷动作的擦拭盒的侧视图。

图19为表示擦拭盒的结构的改变例的擦拭盒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而对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11为喷墨式的打印机,该喷墨式的打印机具备:输送部14,其使被支承在支承台12上的纸张等记录介质13沿着支承台12的表面而在输送方向Y上进行输送;以及印刷部15,其向被输送的记录介质13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

支承台12、输送部14以及印刷部15被组装到由壳体、框架等构成的打印机主体16上。在打印机11中,支承台12在记录介质13的宽度方向(在图1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此外,罩17以能够进行开闭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6上。

输送部14具备:输送辊对18、19,其分别被配置于输送方向Y上的支承台12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以及引导板20,其被配置于输送方向Y上的输送辊对19的下游侧,且对记录介质13进行支承并引导。并且,输送部14通过使输送辊对18、19被输送电机(省略图示)驱动而夹持着记录介质13进行旋转,从而沿着支承台12的表面以及引导板20的表面而在输送方向Y上输送记录介质13。

印刷部15具备:引导轴22、23,其沿着与记录介质13的输送方向Y正交(交叉)的成为记录介质13的宽度方向的扫描方向X而延伸设置;以及滑架25,其被该引导轴22、23引导并且能够在扫描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滑架25随着滑架电机24(参照图2)的驱动而在扫描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

在滑架25的下端部处,安装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具有喷射油墨的喷嘴26的液体喷射头27。即,液体喷射头27以其下表面在铅直方向Z上与支承台12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对置的姿势被安装在滑架25上,并且随着滑架电机24(参照图2)的驱动而与滑架25一起在扫描方向X上往复移动。液体喷射头27彼此以在扫描方向X上分开预定的距离且在输送方向Y上错开预定的距离的方式而配置。

另一方面,在滑架25的成为重力反方向侧的上侧处,安装有从墨盒30向液体喷射头27供给油墨的供给机构31的一部分。供给机构31使油墨沿着从成为墨盒30侧的上游侧朝向成为液体喷射头27侧的下游侧的供给方向A进行流动。墨盒30和供给机构31以针对每种油墨至少分别成为一组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有四个(四组)。

四个墨盒30分别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被安装在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安装部32上,并且分别收纳不同的颜色(种类)的油墨。作为一个示例而将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的各个颜色的油墨收纳在各墨盒30中。通过从液体喷射头27喷射从各墨盒30被供给的油墨,从而实施对记录介质13的彩色印刷等。

各供给机构31具备从墨盒30向液体喷射头27供给油墨的供给路径33。在供给路径33上,沿着供给方向A从上游侧起依次设置有使油墨流动的供给泵34、对油墨中的气泡或异物进行捕捉的过滤器单元35、以使供给路径33的油墨的流动发生变化的方式而对油墨进行搅拌的静态混合器36、对油墨进行贮存的液体贮存室37、以及对油墨的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单元38。

供给泵34具有泵室的容积可变的隔膜泵40、被配置在与隔膜泵40相比靠上游侧处的吸入阀41、以及被配置在与隔膜泵40相比靠下游侧处的喷出阀42。吸入阀41以及喷出阀42由容许油墨向下游侧的流动而阻止油墨向上游侧的流动的单向阀构成。

因此,供给泵34随着隔膜泵40的泵室的容积增大而经由吸入阀41从墨盒30侧对油墨进行抽吸,并随着泵室的容积减小而经由喷出阀42向液体喷射头27侧喷出油墨。此外,过滤器单元35被配置在与打印机主体16的罩17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被安装在供给路径33上。并且,过滤器单元35能够通过打开罩17来进行更换。

另外,打印机11具备控制部39,所述控制部39实施对输送辊对18、19进行驱动的输送电机(省略图示)、滑架电机24(参照图2)以及供给泵34等的驱动控制、从液体喷射头27的各个喷嘴26喷射油墨的喷射控制等。并且,液体喷射头27通过在随着滑架电机24的驱动而与滑架25一起在扫描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从各个喷嘴26向在支承台12上被输送的记录介质13喷射油墨来实施印刷。

如图2所示,在扫描方向X上的与支承台12的一端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实施液体喷射头27的维护的维护机构43。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头27为了实施印刷而对记录介质13喷射油墨的区域、且对记录介质13进行输送的区域,被设为输送区域PA。在该情况下,维护机构43被配置在扫描方向X上的滑架25的扫描区域内、且输送区域PA的外侧(在图2中为右侧)。

维护机构43具备以在扫描方向X上从靠近输送区域PA的位置起依次并排的方式而配置的如下部件,即:具有液体接收部44的冲洗单元45、作为清洁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单元46、以及具有两个上端开口了的有底四边箱状的盖部47的盖单元48。

在未实施印刷时或者电源切断时等,滑架25以及液体喷射头27在配置有盖单元48的初始位置HP处待机。即,液体喷射头27能够在与输送方向Y正交(交叉)的扫描方向X上,在输送区域PA和初始位置HP之间进行移动。

在两个液体喷射头27移动到了初始位置HP时,两个盖部47在成为铅直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分别与两个液体喷射头27对置。各个盖部47通过加盖电机49的驱动而能够在可接触到各个液体喷射头27的位置与远离各个液体喷射头27的位置之间进行升降。

各个盖部47通过实施加盖而对各喷嘴内的油墨的干燥进行抑制,所述加盖为,通过以包围多个喷嘴26的方式而与各个液体喷射头27接触从而与各个液体喷射头27形成封闭空间。在未实施印刷时等,各液体喷射头27在初始位置HP处通过各盖部47而被加盖。

各个盖部47内能够通过抽吸泵50并经由一端侧与各个盖部47连接的抽吸管(省略图示)来实施抽吸。并且,各个液体喷射头27被实施如下的所谓的头清洁,即,在各个液体喷射头27于初始位置HP处通过各个盖部47而被分别加盖的状态下对抽吸泵50进行驱动,从而对各个盖部47内(封闭空间)进行抽吸,从而使各个液体喷射头27内的增粘油墨或气泡等从各个喷嘴26排出至各个盖部47内。另外,加盖电机49以及抽吸泵50通过控制部39(参照图1)而被驱动控制。

擦拭器单元46具备:擦拭盒70,其具有作为能够对油墨进行吸收的吸收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布片70S,并通过该布片70S而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擦拭以进行清洁;以及安装有擦拭盒70的盒支架5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擦拭盒70进行液体喷射头27擦拭时对从液体喷射头27喷射的油墨进行接收的油墨接收盒51以相对于擦拭盒70而在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被安装于盒支座52上的方式而设置在擦拭器单元46中。并且,擦拭器单元46具备:引导框架53,其对安装有擦拭盒70和油墨接收盒51的盒支架52的扫描方向X的两侧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而进行引导;以及支架驱动部80,其被设置在该引导框架53上,并使盒支架52沿着输送方向Y进行往复移动。另外,引导框架53被组装到打印机主体16上。

冲洗单元45利用液体接收部44而接收在实施所谓冲洗时被喷射(喷出)的油墨,所述冲洗为,以预防或消除各个喷嘴26的堵塞等为目的而与印刷无关地从各个喷嘴26喷射墨滴的动作。另外,冲洗单元45被配置为,在图2中的右侧的液体喷射头27位于擦拭器单元46(油墨接收盒51)的上方时,液体接收部44位于图2中的左侧的液体喷射头27的下方。

如图3所示,头单元55为被安装在滑架25的成为重力方向侧的下表面部上的部件,所述头单元55具备用于安装到滑架25上的托架部56、和从托架部56向下方突出的长方体状的液体喷射头27。液体喷射头27具备从托架部56向下方突出的长方体状的流道形成部57、和被固定在流道形成部57的下侧处的矩形板状的头主体58。在图3中的头主体58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多列(作为一个示例而为八列)喷嘴列59。

此外,在头主体58的下表面侧处,以对构成喷嘴列59的各个喷嘴26(参照图4)所开口的喷嘴开口面61(在本示例中为下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的方式而安装有具有多个(作为一个示例而为四个)贯穿孔60a的板状的罩部件60。多个喷嘴列59从每一个贯穿孔60a各露出预定列数(作为一个示例而为两列)。当然,也可以针对每一喷嘴列59而设置贯穿孔60a。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开口面61中的通过贯穿孔60a而露出的区域成为包含喷嘴26的喷嘴周围区域62。也就是说,液体喷射头27中的具有喷嘴26的喷嘴开口面61被罩部件60覆盖,该罩部件60具有使与喷嘴26的开口区域的外侧相邻的区域且成为喷嘴周围区域62的部分露出的贯穿孔60a。并且,在喷嘴周围区域62内包括各个喷嘴26(参照图4)的开口区域。

如图4及图5所示,罩部件60以对喷嘴开口面61中的通过贯穿孔60a而露出的喷嘴周围区域62以外的部分进行覆盖的状态,通过卡止等固定结构而被固定在液体喷射头27上。并且,液体喷射头27的重力方向侧的底面整体成为作为擦拭器单元46的擦拭对象的喷嘴面63。即,喷嘴面63具备喷嘴周围区域62(即贯穿孔60a内的区域)和突出面64,所述突出面64为喷嘴周围区域62以外的区域即非喷嘴周围区域,并且与喷嘴周围区域62相比突出了罩部件60的厚度(在本示例中,尺寸为0.1mm)的量。

因此,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与突出面64(非喷嘴周围区域)之间存在有尺寸为0.1mm的台阶65。即,喷嘴面63由凹凸面构成,该凹凸面在喷嘴周围区域62的部分处成为凹部且在突出面64的部分处成为凸部。另外,罩部件60由例如金属(例如不锈钢等)等构成。

如图4所示,喷嘴列59由沿着输送方向Y而以固定间距配置的多个(例如180个或360个)喷嘴26组成。各个喷嘴列59分别喷射与墨盒30(参照图1)的油墨颜色相对应的一个颜色的油墨。当然,也可以喷射CMYK这四种颜色以外的颜色的油墨,例如也可以喷射浅品红色、浅青色、浅黄色、灰色、橙色、白色等颜色的油墨。此外,除了CMYK四种颜色以外,液体喷射头27的颜色数量也可以是CMY这三种颜色或黑色这一种颜色等。并且,在多个喷嘴列59中也可以存在不喷射油墨的空闲喷嘴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嘴开口面61上实施有易于排斥开油墨的防液处理(防油墨处理),并且在其表面上使防液膜66(防油墨膜)成膜。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油墨作为一个示例而为颜料油墨。在颜料油墨中,在作为其分散介质而使用的液体中分散有大量颜料的粒子。作为青色、品红色以及黄色的颜料而采用平均粒径大约为100nm的有机颜料,作为黑色颜料而采用平均粒径大约为120nm的碳黑(无机颜料)等。

此外,本示例的颜料油墨为水性油墨,在作为分散介质的水中分散有大量颜料的粒子。因此,在本示例中,防液膜66作为具有排斥开水性油墨的功能的防水膜。防液膜66例如也可以由薄膜基底层和防液膜层构成,所述薄膜基底层以包含烷基的聚硅氧烷为主材料,所述防液膜层由具有含氟的长链高分子基的金属醇盐构成。防液膜66会因反复实施对喷嘴开口面61的擦拭(wiping)而逐渐磨损,当防液膜66损耗到一定程度以上时,其防液性会下降。另外,防液膜66既可以是防液涂敷膜,也可以是防液性的单分子膜,并且能够任意地选择其膜厚以及防液处理方法。

在防液膜66的防液性下降了的状态下,墨雾等液体相对于喷嘴周围区域62的浸润角(接触角)会变小。因此,附着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中的多个墨雾将会浸润扩散,从而容易生长为较大的一个墨滴(附着油墨)。因此,还存在如下情况,即,这样的附着油墨会存在于喷嘴26的附近、或堵塞一部分喷嘴26的开口,甚或流入到喷嘴26内。

例如,在附着油墨存在于喷嘴26的附近的情况下,当在存在有该附着油墨的状态下从喷嘴26喷射墨滴时,该被喷射出的墨滴会与附着油墨接触,从而会引发墨滴的弯曲飞行。这种墨滴的弯曲飞行会成为墨滴向记录介质13上喷落的喷落位置(即印刷点形成位置)从假定位置偏离的原因,从而将导致印刷画质的下降。基于这种理由,需要尽可能地抑制因擦拭(wiping)而导致的防液膜66的磨损。

另一方面,罩部件60以将金属板加工成预定形状的方式而被制造出,并且在罩部件60的表面上未实施防液处理。因此,突出面64(非喷嘴周围区域)与喷嘴周围区域62相比防液性较低。也就是说,油墨相对于突出面64的浸润角小于油墨相对于喷嘴周围区域62的浸润角。

如图5所示,液体喷射头27具有在扫描方向X上以固定间距而并列地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记录头67(单位头)。成为记录头67的下表面的喷嘴开口面61的周缘部被罩部件60覆盖,并且包含两列的量的喷嘴26在内的喷嘴周围区域62从罩部件60上穿孔而成的贯穿孔60a露出。

各个喷嘴26与穿过流道形成部57内的各个油墨流道57a连通,并且各个油墨流道57a穿过未图示的流道而与从流道形成部57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多条供给管部55a连通。各个供给管部55a经由未图示的流道而与被搭载于滑架25上的压力调节单元38(参照图1)的供给口连通。

因此,从各个压力调节单元38(参照图1)穿过各个供给管部55a以及各个油墨流道57a等而将所对应的各个颜色的油墨供给至所对应的记录头67的喷嘴26。另外,液体喷射头27也可以采用由具有三列以上的喷嘴列的一个头组成的结构。

接下来,对擦拭器单元46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在组装于打印机主体16上的引导框架53上设置有支架驱动部80,该支架驱动部80具有成为动力源的电动机81和通过带83而将电动机81的动力传递到盒支架52的动力传递机构82。因此,通过在支架驱动部80中使电动机81被旋转驱动,从而使盒支架52以其扫描方向X的两侧被引导框架53引导的方式而沿着输送方向Y往复移动。

例如,通过电动机81进行正转驱动,从而擦拭器单元46从图6所示的状态向输送方向Y下游侧(在图6中为右方)前进移动,并在前进移动到了预定的位置之后通过电动机81的旋转停止而停止。之后,当停止的电动机81接着进行反转驱动时,盒支架52将会向输送方向Y上游侧(在图6中为左方)返回移动而恢复到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另外,如在图7中由双点划线和实线所示,盒支架52进行返回移动并恢复到初始位置的状态通过设置在盒支架52上的摆动杆52a的位移而被检测出。

另一方面,在盒支架52上且在扫描方向X上的一方的侧部处设置有动力传递机构90,所述动力传递机构90具有电动机91和对该电动机91的旋转进行传递的由多个正齿轮构成的齿轮列92。并且,当电动机91进行旋转驱动时,其旋转会通过动力传递机构90而被传递到安装在盒支架52上的擦拭盒7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擦拭盒70中,以被卷绕在放卷辊74(参照图9)上的状态而设置有作为具有预定长度的带状部件的布片70S,并且设置有对从该被卷绕的状态而放卷出的布片70S进行收卷的收卷辊73(参照图9)。并且,被固定在放卷辊74的辊轴端部74J处的齿轮74G和被固定在收卷辊73的辊轴端部73J的齿轮73G(参照图9)通过被传递来的电动机9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通过这些齿轮的旋转而使布片70S以预定的长度的量被收卷在收卷辊73上。

此外,在盒支架52上设置有能够旋转的齿轮97和通过该齿轮97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的旋转编码器98。另一方面,在擦拭盒70中设置有随着布片70S的收卷而进行旋转的旋转辊76(参照图9),并且被固定在该旋转辊76的辊轴端部76J处的齿轮76G经由同样被设置在擦拭盒70上的齿轮77而与齿轮97啮合。因此,在盒支架52的动力传递机构90中,利用旋转编码器98的输出信号而对电动机91的旋转进行控制,以使布片70S以预定的长度的量而被收卷。

在擦拭盒70中设置有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在对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63(参照图4)进行擦拭时,所述第一辊71和所述第二辊72从与喷嘴面63相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对布片70S进行按压,而使布片70S与喷嘴面63接触。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的各自的辊轴端部71J和辊轴端部72J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而被轴支承在擦拭盒70的盒框架78上。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擦拭器单元46中,擦拭盒70和油墨接收盒51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被安装在盒支架52上。即,在盒支架52的扫描方向X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于铅直方向Z而倾斜的缝隙部。相对于该缝隙部,被设置在盒框架78上的凸部78b通过向上方拔出而从盒支架52上被拆下,并通过向下方插入而被安装在盒支架52上。此外,油墨接收盒51通过相对于盒支架52而向铅直方向Z的上方拉拽而从盒支架52上被拆下,并通过向下方按入而被安装在盒支架52上。另外,油墨接收盒51通过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设置在盒支架52上的杆85向上方抬起,从而能够实施从盒支架52的拉拽。

接下来,对擦拭盒7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擦拭盒70具备在扫描方向X的两侧具有侧壁的盒框架78以及辊轴端部71J、72J、75J、76J分别被轴支承在该盒框架78的两侧壁上的第一辊71、第二辊72、旋转辊75、旋转辊76。并且,通过在设置于盒框架78的两侧壁上的缝隙部78a中插入收卷辊73的辊轴端部73J以及放卷辊74的辊轴端部74J,从而布片70S如图9的上部所示以通过与各个辊接触而呈现特定的形状的方式被设置在擦拭盒70中。

即,被插入在设置于盒框架78的两侧壁上的缝隙部78a中的放卷辊74和收卷辊73在擦拭盒70内以于输送方向Y上隔开预定的距离的状态而被轴支承。未使用的布片70S以卷绕在放卷辊74上的状态而被支承在放卷辊74上,并且如图9中的箭头标记所示,随着放卷辊74的旋转而将布片70S放出。此外,收卷辊73通过如图9中的箭头标记所示进行旋转,从而对从放卷辊74被放出的已使用的布片70S以被收卷着的状态而进行支承。因此,放卷辊74作为供给作为带状部件的布片70S的供给部而发挥功能,并且收卷辊73作为对布片70S进行回收的回收部而发挥功能。

此外,从放卷辊74被放出且朝向收卷辊73的处于中途的布片70S,按照被轴支承在盒框架78的两侧壁的上方的旋转辊76、第二辊72、第一辊71以及旋转辊75的顺序,而从外侧被卷挂在各个辊的外周面上。因此,布片70S的与第一辊71相接触的部分成为第一卷挂区域S1,与第二辊72相接触的部分成为第二卷挂区域S2。同样,与旋转辊75相接触的部分成为第五卷挂区域S5,与旋转辊76相接触的部分成为第六卷挂区域S6。另外,以这种方式而被卷挂的布片70S以在放卷辊74与收卷辊73之间产生张紧力(张力)的状态而被设置在擦拭盒70内。

卷挂了布片70S的辊中的第一辊71处于如下的状态,即,其两侧的辊轴端部71J被压缩弹簧B1向上方施力,从而向上方按压布片70S的第一卷挂区域S1。此外,第二辊72处于如下的状态,即,其两侧的辊轴端部72J被压缩弹簧B2向上方施力,从而向上方按压布片70S的第二卷挂区域S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弹簧B1和压缩弹簧B2的各自的施力(压缩力)成为大致相同的值。

因此,第一辊71能够从布片70S中的与喷嘴面63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对布片70S进行按压而使布片70S的第一卷挂区域S1的至少一部分与喷嘴面63相接触,从而作为使布片70S与喷嘴面63相接触的接触部而发挥功能。此外,第二辊72能够从布片70S中的与喷嘴面63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对布片70S进行按压而使布片70S的第二卷挂区域S2的至少一部分与喷嘴面63相接触,从而作为使布片70S与喷嘴面63相接触的接触部而发挥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布片70S的扫描方向X上的宽度与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63的扫描方向X上的宽度相比而稍宽。因此,能够通过布片70S而对喷嘴面63的整体进行擦拭。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布片70S,采用厚度为0.34mm~0.41mm的尺寸的布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布片70S中,采用能够对重量比为350%的液体(油墨以及清洁液)进行吸收并保持的布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辊71由外周面具有台阶的凹凸面而构成。即,第一辊71具备:在轴线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且以与布片70S分离的方式而凹陷的作为凹部的一个示例的多个圆环状的小径部71b;以及形成在该小径部71b彼此之间和轴的两端部处的、与小径部71b相比外径较大的多个圆环状的大径部71a。另外,在此,分别形成有五个大径部71a、四个小径部71b,各个大径部71a与各个小径部71b的外周面上的高度之差(第一辊74的辊轴线方向上的外周面的台阶)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为0.6mm±0.1mm的尺寸。

该第一辊71例如由金属或硬质的合成树脂等硬质材料而构成,各个大径部71a和各个小径部71b在辊轴端部71J的轴线方向上无间隙地交替配置,且被形成为一体。另外,各大径部71a例如也可以由橡胶等弹性材料而构成。

另一方面,第二辊72与第一辊71不同,第二辊72的外周面由在辊轴线方向上不存在台阶的圆筒面构成。即,第二辊72的辊轴端部71J之间被设为固定的尺寸的外径的圆棒。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辊71的大径部71a的尺寸和第二辊72的外径的尺寸被设为相同的尺寸。此外,第二辊72例如由金属或硬质的合成树脂等硬质材料而构成。

接下来,对作为打印机11的作用的喷嘴面63的擦拭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打印机11中对记录介质13的印刷过程中,在擦拭器单元46内,盒支架52在退避位置(与图6所示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待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盒支架52的退避位置处,对从液体喷射头27(喷嘴26)排出的油墨进行接收的油墨接收盒51位于液体喷射头27(滑架25)的扫描区域内。并且,在擦拭盒70中,由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向上方按压的布片70S的成为擦拭部分的第一卷挂区域S1和第二卷挂区域S2(参照图9),位于与液体喷射头27的扫描区域相比而靠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并且朝向上游侧依次为第一卷挂区域S1、第二卷挂区域S2。

在打印机11中,通过交替地反复执行印字动作和输送动作而实施对记录介质13的印刷,其中,所述印字动作为,在滑架25于扫描方向X上进行移动的中途从液体喷射头27的各喷嘴26喷射墨滴而在记录介质13上实施一次扫描量的记录的动作,所述输送动作为,将记录介质13输送到接下来的印字位置的动作。

并且,在打印机11中,在预定的时刻(更换墨盒30时、产生自喷嘴26喷射油墨的喷射不良时、印刷前等),在初始位置HP处实施从喷嘴26对液体喷射头27内的油墨强制性地进行抽吸并使其排出的头清洁。由于通过该头清洁而使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63上的与盖部47内相对应的区域成为被油墨浸润的状态,因此实施通过设置在擦拭器单元46中的擦拭盒70(布片70S)来对喷嘴面63进行擦拭以去除该油墨的擦拭动作(清洁动作)。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喷嘴开口面61即喷嘴周围区域62(参照图5)被防液膜66覆盖,因此附着在喷嘴周围区域62的较小的墨滴(与尺寸为0.1mm的台阶65相比较小的墨滴)在盖部47远离液体喷射头27时流动。因此,在喷嘴周围区域62内,较大的墨滴(尺寸为0.1mm的台阶65以上的较大的墨滴)以附着的状态而残留。

在通过擦拭盒70(布片70S)而对成为这种状态的喷嘴面63进行擦拭的情况下,首先,通过滑架电机24的驱动而使滑架25移动至液体喷射头27的喷射面63被擦拭盒70擦拭的位置处。

接着,如图11、图12、图13所示,在擦拭器单元46中,通过支架驱动部80而使盒支架52从退避位置向输送方向Y前进移动。通过该前进移动,从而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63被布片70S擦拭。关于该布片70S的擦拭动作,将按照其擦拭顺序来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通过擦拭器单元46中的盒支架52从退避位置的前进移动,从而擦拭盒70首先通过辊轴端部71J被压缩弹簧B1的力按压了的第一辊71而对布片70S从与喷嘴面63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进行按压。通过该第一辊71的按压,从而在擦拭盒70中实施布片70S的第一卷挂区域S1与喷嘴面63相接触的第一接触。因此,第一辊71作为实施第一接触的第一接触部而发挥功能。

如图14、图15所示,在该第一接触中,布片70S(第一卷挂区域S1)由第一辊71的大径部71a而按压到突出面64,如图15中的影线区域所示,会产生布片70S相对于突出面64的接触区域。此外,布片70S由第一辊71的小径部71b而按压到喷嘴周围区域62,如图15中网点区域所示,产生布片70S相对于喷嘴周围区域62的接触区域。因此,在第一接触中,被按压在喷嘴周围区域62而产生的布片70S的接触区域的压缩率P2小于被按压在突出面64(非喷嘴周围区域)而产生的布片70S的接触区域的压缩率P1。并且,布片70S在图15中的被双点划线包围的布片70S的各自的接触区域以压缩率P1和压缩率P2而被按压的状态下,如图14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向成为擦拭方向的输送方向Y移动,从而使附着在喷嘴面63上的油墨被布片70S擦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接触中与喷嘴面63相接触的布片70S的区域、即第一接触区域为,包含第一卷挂区域S1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并且为隔着第一辊71的铅直方向Z的上端部而在输送方向Y上具有预定宽度的区域。另外,在图15中,省略了布片70S而进行图示。

如图16所示,由于在该第一接触中,第一辊71的与贯穿孔60a相对应的部分成为小径部71b,因此布片70S的与喷嘴周围区域62相对应的部分成为几乎未被第一辊71按压(压缩)的状态。因此,布片70S在喷嘴周围区域62内的压缩率P2成为零或接近零的值,从而在与喷嘴周围区域62不接触的非接触的状态下与喷嘴面63相接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附着在喷嘴周围区域62的墨滴的大小在台阶65的尺寸(0.1mm)以上的概率较高,因此即使布片70S与喷嘴周围区域62为非接触状态,也会与附着在喷嘴周围区域62内的墨滴相接触。因此,在第一接触中,布片70S能够以与喷嘴周围区域62非接触的方式而对附着在该喷嘴周围区域62内的墨滴进行吸收并去除。

此外,由于在通过对喷嘴面63的擦拭而由布片70S所吸收的油墨中存在作为无机物的颜料的粒子,因此当擦拭中的布片70S在以较强的压力与喷嘴周围区域62抵接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时,有时会由于颜料粒子作为磨粒而发挥功能从而使喷嘴周围区域62遭到损坏。当反复实施这种会带来损坏的擦拭而使喷嘴周围区域62的防液性下降时,会引发墨滴的弯曲飞行,从而有可能导致印刷画质的下降。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情况下,如图16所示,在喷嘴面63中,第一接触中的布片70S以与针对突出面64的压力相比较小的压力而对喷嘴周围区域62进行擦拭。因此,即使反复实施布片70S的由第一接触实现的喷嘴面63的擦拭,也会对布片70S以较强的压力向贯穿孔60a内压入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喷嘴周围区域62的防液性不易下降。其结果为,在印刷时,不易发生从各个喷嘴26喷射的墨滴的弯曲飞行,从而能够在较长的期间以较高的印刷画质来进行印刷。

另外,如图16所示,在与如下方向交叉的沿着喷嘴面63的方向上的大径部71a的尺寸M,与该交叉的沿着喷嘴面63的方向上的喷嘴周围区域62的尺寸L相比较短,所述方向为以布片70S与喷嘴面63接触的状态而与液体喷射头27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即,与输送方向Y正交的扫描方向X上的大径部71a的尺寸M与扫描方向X上的喷嘴周围区域62的尺寸L相比较短,其中,所述输送方向Y为,布片70S对喷嘴面63进行擦拭时所移动的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方向X上的贯穿孔60a的尺寸即喷嘴周围区域62的尺寸L与扫描方向X上的第一辊71的小径部71b的尺寸相同。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方向X上的喷嘴周围区域62的尺寸L被设定为6.58mm。

并且,罩部件60的扫描方向X上的喷嘴周围区域62彼此之间所隔着的突出面64的尺寸、即扫描方向X上的喷嘴周围区域62彼此的间隔,与扫描方向X上的大径部71a的尺寸M相同。因此,第一辊71上的五个大径部71a以隔开扫描方向X上的喷嘴周围区域62的尺寸L的量的间隔的方式而在扫描方向X上排列,并且四个喷嘴周围区域62以隔开扫描方向X上的大径部71a的尺寸M的量的间隔的方式而在扫描方向X上排列。

接下来,如图12所示,通过擦拭器单元46中的盒支架52的进一步的前进移动,擦拭盒70在由第一辊71实现的第一接触之后,通过辊轴端部72J被压缩弹簧B2的力按压了的第二辊72而从与喷嘴面63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对布片70S进行按压。通过该第二辊72的按压,从而在擦拭盒70中实施布片70S的第二卷挂区域S2与喷嘴面63相接触的第二接触。因此,第二辊72作为实施第二接触的第二接触部而发挥功能。

如图17所示,在该第二接触中,布片70S(第二卷挂区域S2)通过第二辊72的外径部而按压到喷嘴面63上的突出面64以及喷嘴周围区域62并与之接触。因此,在第二接触中,在布片70S中,被按压在喷嘴周围区域62内的接触区域的压缩率P2由于台阶65而小于布片70S中的被按压在突出面64(非喷嘴周围区域)上的接触区域的压缩率P1。并且,布片70S通过在第二接触中分别以压缩率P1和压缩率P2而被按压的状态下如图15中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向成为擦拭方向的输送方向Y进行移动,从而使喷嘴面63上的附着油墨被布片70S擦除。

另外,在第二接触中与喷嘴面63接触的布片70S的区域、即第二接触区域为,包含第二卷挂区域S2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并且为隔着第二辊72的铅直方向Z的上端部而在输送方向Y上具有预定宽度的区域,在此省略了基于图示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接触中,以对喷嘴周围区域62进行按压的布片70S的压缩率P2具有比第一接触时的压缩率P2大的压缩率的方式而进行接触。即,第二辊72为,没有如第一辊71那样在与喷嘴周围区域62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凹部(小径部71b)而仅具有大径部71a的圆棒。因此,通过由第二辊72实现的布片70S的第二接触而被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的压力,大于通过由第一辊71实现的布片70S的第一接触而被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的压力。因此,在该第二接触中,喷嘴周围区域62通过布片70S而以与第一接触相比较大的压力被擦拭,因此在第一接触中未被吸收而残留在喷嘴周围区域62的墨滴会通过第二接触中的布片70S而被擦拭并去除。即,通过第二接触而实施喷嘴面63的精饰擦拭。

另外,布片70S中的被按压在突出面64(非喷嘴周围区域)上的部分的第二接触中的压缩率P1也与第一接触同样地成为较大的压缩率。因此,与喷嘴周围区域62相比相对于油墨的防液性较低的突出面64上所附着的油墨比较容易浸润扩散,对于该扩散了的突出面64上的油墨,通过连续两次利用压缩率较高的状态的布片70S进行擦拭,从而能够有效地被布片70S吸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度为0.34mm~0.41mm的布片70S通过第一辊71以及第二辊72而被按压在突出面64上时的布片70S的压缩量分别被设为0.07mm~0.08mm,从而布片70S对突出面64进行擦拭时的厚度为0.26mm~0.34mm。

接下来,如图13所示,在擦拭器单元46中,盒支架52前进移动至前进移动结束位置。通过该前进移动,擦拭盒70结束通过由第一辊71进行的布片70S的第一接触所实现的喷嘴面63的擦拭和在该第一接触之后实施的通过由第二辊72进行的布片70S的第二接触所实现的喷嘴面63的擦拭,从而通过布片70S而将附着在喷嘴面63上的油墨去除。

此外,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盒支架52处于前进移动结束位置的状态下,对电动机91(参照图6)的旋转进行控制以使布片70S收卷预定的长度的量,从而实施擦拭盒70中的布片70S的收卷动作。即,如图18中的箭头标记所示,放卷辊74的辊轴端部74J和收卷辊73的辊轴端部73J进行旋转,作为带状部件的布片70S从作为其供给部的放卷辊74被放出,并且首先被供给至实施第二接触的第二接触区域内。之后,布片70S被供给至实施第一接触的第一接触区域内,最后被收卷并回收至作为其回收部的收卷辊73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布片70S的收卷动作中,布片70S以在第二接触中与喷嘴面63接触了的接触部分即第二接触区域在第一接触中与喷嘴面63相接触的方式而从放卷辊74被放出并供给。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片70S被收卷了长度Ls的量,该长度Ls为,第二卷挂区域S2内的与第二辊72的铅直方向Z的上端部相对应的区域部分成为第一卷挂区域S1内的与第一辊71的铅直方向Z的上端部相对应的区域部分的长度。由此,包含第二卷挂区域S2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接触区域和包含第一卷挂区域S1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接触区域具有共同的接触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该布片70S的收卷动作的期间内,滑架25(参照图2)在扫描方向X上进行移动以从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63被擦拭盒70擦拭的位置退避。并且,在擦拭器单元46中,在由擦拭盒70实施的擦拭动作结束之后,当电动机81进行反转驱动时,在擦拭器单元46中处于前进移动结束位置的盒支架52进行返回移动,并恢复至图6所示的退避位置。

根据以上所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通过在作为精饰擦拭动作的压力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第二接触之前,实施与该第二接触相比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的压力较小的第一接触,从而能够对附着在喷嘴周围区域62的异物或墨滴中的无机物进行回收,因此,能够抑制喷嘴面63的劣化。

(2)通过与作为第二接触部的第二辊72不同的、作为第一接触部的第一辊71,能够适当地实施与第二接触相比压力较小的第一接触。

(3)由于通过成为凹陷的凹部的小径部71b而容易减小由第一接触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压力,因此第一辊71适合作为第一接触部。

(4)由于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作为吸收部件的布片70S与喷嘴面63相接触而对油墨进行吸收时,能够在将对喷嘴周围区域62带来的损坏抑制为较小的同时,对附着在喷嘴面63上的油墨进行吸收。

(5)通过使布片70S的被按压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部分的压缩率P2小于布片70S的被按压在喷嘴周围区域62以外的区域上的部分的压缩率P1,从而根据布片70S的对喷嘴面63进行按压的区域的不同而适当地对压力进行调节。由此,能够在抑制布片70S的接触时的对喷嘴周围区域62带来的损坏的同时,对附着在喷嘴面63上的油墨进行吸收。

(6)由于在第一接触中即使布片70S采用与喷嘴周围区域62为非接触的方式也能够通过与附着在喷嘴周围区域62的油墨(包含作为无机物的颜料)或从喷嘴26突出的油墨相接触而对该油墨进行吸收,因此能够在减少对喷嘴周围区域62带来的损坏的同时对油墨进行吸收。

(7)由于油墨在防液性相对较低的突出面64上浸润扩散,因此布片70S能够高效地对突出面64上的油墨进行吸收。

(8)由于在第一接触以及第二接触中使用共同的布片70S,因此能够高效地使用布片70S。

(9)由于在第一接触中再次利用在第二接触中与喷嘴面63接触了一次的布片70S的接触区域,因此能够降低布片70S的使用量。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擦拭盒70可以具备张紧辊,该张紧辊以使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之间的布片70S的部分远离喷嘴面63的方式而从喷嘴面63侧对布片70S的该部分进行按压,从而对布片70S施加张紧力(张力)。

如图19所示,在本改变例中,在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之间设置有张紧辊79,所述张紧辊79向使布片70S卷贴在第一辊71以及第二辊72上的方向而对布片70S进行按压。张紧辊79通过一端被固定在其辊轴端部79J上且另一端被固定在盒框架78上的拉伸弹簧B3,而被拉向作为远离喷嘴面63的方向的下方。

根据本改变例的具备张紧辊79的结构的擦拭盒70,通过对张紧辊79进行牵拉的拉伸弹簧B3的牵拉力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在由第一辊71实现的第一接触中布片70S施加在喷嘴面63(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压力、布片70S的压缩率进行调节。此外,能够对在由第二辊72实现的第二接触中布片70S施加在喷嘴面63(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压力、布片70S的压缩率进行调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必具备实施第一接触的第一辊71和实施第二接触的第二辊72。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设置有分别与布片70S接触而形成第一卷挂区域S1和第二卷挂区域S2的圆筒形状部的一个接触部件,而对布片70S从与喷嘴面63相反的一侧进行按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只需采用如下方式即可,即,以使形成第一卷挂区域S1的圆筒形状部对布片70S进行按压的力小于形成第二卷挂区域S2的圆筒形状部对布片70S进行按压的力的方式,通过施力部件(压缩弹簧等)对接触部件进行施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辊71无需一定具有如下的凹部,即,所述凹部以对应于喷嘴周围区域62的部分与对应于喷嘴周围区域62以外的区域的部分相比远离布片70S的方式而凹陷。即,也可以将第一辊71设为与第二辊72相同的形状的圆棒。在该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相对于压缩弹簧B2的压缩力而减弱压缩弹簧B1的压缩力,从而使通过第一接触中的布片70S的接触而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压力小于通过第二接触中的布片70S的接触而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压力。

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使第一辊71所卷挂的布片70S不与喷嘴面63接触的方式而将第一辊71设为小径的圆棒,并减弱被卷挂在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之间的布片70S的张紧力,从而使布片70S处于稍微向喷嘴面63侧膨胀的状态,并使该膨胀的状态的布片70S与喷嘴面63接触而实施第一接触。通过采用这种方式,也能够使通过第一接触中的布片70S的接触而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压力小于通过由第二辊72实现的第二接触中的布片70S的接触而施加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压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接触中,并不一定需要将通过布片70S的接触而施加在喷嘴面63中的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压力设为小于通过布片70S的接触而施加在喷嘴面63中的喷嘴周围区域62以外的区域上的压力。例如,各个压力也可以为相同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使压缩弹簧B1的压缩力小于压缩弹簧B2的压缩力,从而减小(减弱)第一辊71对布片70S进行按压的力而实施第一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接触中,并不一定需要要将布片70S的被按压在喷嘴周围区域62上的部分的压缩率P2设为小于布片70S的被按压在喷嘴周围区域62以外的区域上的部分的压缩率P1。例如,压缩率P2也可以是与压缩率P1相同的值。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使压缩弹簧B1的压缩力小于压缩弹簧B2的压缩力,从而减小(减弱)第一辊71对布片70S进行按压的力而实施第一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接触中,也可以使布片70S以与喷嘴周围区域62相接触的状态而与喷嘴面63接触。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以通过布片70S对喷嘴周围区域62的接触而对喷嘴周围区域62施加的力、即布片70S的按压力不会变大的方式,例如缩小压缩弹簧B1的压缩力而对布片70S的按压力进行抑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不设置突出面64,而对喷嘴开口面61的与喷嘴26的开口区域相邻的区域(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嘴周围区域62的区域)实施防液处理,且不对其外侧的区域(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非喷嘴周围区域的区域)实施防液处理。在该情况下,喷嘴开口面61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由擦拭盒70的布片70S所实施的擦拭的对象的喷嘴面63相对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面64的防液性并不一定需要低于喷嘴周围区域62的防液性。例如,突出面64的防液性也可以与喷嘴周围区域62的防液性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擦拭盒70中,布片70S并不一定是从放卷辊74(供给部)向收卷辊73(回收部)被回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布片70S被设为至少被卷挂在第二辊72和第一辊71上的环状的带形状,并且以第二接触和第一接触的双方被反复实施的方式而进行环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布片70S可以不必以如下方式而被供给,即,在第二接触中与喷嘴面63接触了的接触部分在第一接触与喷嘴面63相接触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被供给的方式,即,在擦拭动作中,在第一次的第二接触中与喷嘴面63接触了的布片70S的第一次的接触部分、和在第二次的第二接触中与喷嘴面63接触了的布片70S的第二次的接触部分之间的布片70S的部分,在第一接触中与喷嘴面63相接触。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第一接触中与喷嘴面63接触的布片70S的部分为,布片70S的第一次的接触部分与第二次的接触部分的中间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针对未对喷嘴面63进行擦拭的未使用的布片70S而预先含浸用于提高对喷嘴面63的擦拭性的清洁液(例如,水等)。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不在布片70S上预先含浸清洁液,而在未使用的布片70S对喷嘴面63进行擦拭之前涂敷清洁液而进行含浸。另外,在擦拭前涂敷清洁液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在含有清洁液的状态下实施第一接触而在不含有清洁液的状态下实施第二接触的方式对布片70S涂敷清洁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施如下的加压清洁动作,即,设为使油墨从喷嘴面63膨出的状态,并由擦拭盒70对喷嘴面63进行擦拭。即,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供给泵34的工作而对从墨盒30向液体喷射头27供给油墨的供给路径33侧进行加压,从而设为使油墨从喷嘴面63膨出的状态,并实施由第一接触实现的喷嘴面63的擦拭。

另外,在实施该加压清洁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盒支架52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使油墨从喷嘴26向油墨接收盒51排出。之后,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使盒支架52朝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移动,从而利用由第一辊71实现的第一接触和由第二辊72实现的第二接触来实施由布片70S实现的喷嘴面63的擦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使油墨接收盒51相对于擦拭盒70而成为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的方式而配置擦拭器单元46。在该情况下,在油墨接收盒51位于液体喷射头27(滑架25)的扫描区域内的退避位置(与图10所示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由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向上方按压的布片70S的作为擦拭部分的第一卷挂区域S1和第二卷挂区域S2位于与液体喷射头27的扫描区域相比而靠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并且朝向下游侧依次为第一卷挂区域S1、第二卷挂区域S2。并且,在擦拭器单元46中通过利用支架驱动部80而使盒支架52从退避位置向与输送方向Y相反的方向(从输送方向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的方向)移动,而使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63由布片70S进行擦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擦拭器单元46中,在通过盒支架52从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的移动(前进移动)而利用布片70S对喷嘴面63进行了擦拭之后,使盒支架52从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移动(返回移动)而利用布片70S对喷嘴面63进行擦拭。在该情况下,喷嘴面63在通过由第二辊72所实现的第二接触而被布片70S擦拭了之后,通过由第一辊71所实现的第一接触而被布片70S擦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既可以对油墨接收盒51实施从各个喷嘴26喷射墨滴的冲洗,也可以对布片70S实施从各个喷嘴26喷射墨滴的冲洗。另外,在对布片70S实施冲洗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布片70S的已使用的区域(对喷嘴面63进行了擦拭的区域)实施冲洗。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扫描方向X上的第一辊71的大径部71a的尺寸M并不一定需要短于扫描方向X上的喷嘴周围区域62的尺寸L。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面64也可以不使用罩部件60,而是以与液体喷射头27一体形成的方式而形成。在该情况下,喷嘴开口面61由凹凸面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液体喷射头27以针对每个喷嘴列59而进行加盖的方式来实施头清洁。以此方式,由于以与利用盖部47而对全部的喷嘴列59进行加盖的方式来实施头清洁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盖部,因此能够减少在头清洁时所消耗的油墨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不预先使未使用的布片70S含浸有清洁液,而是设置喷射喷嘴等清洁液涂敷机构来对喷嘴面63上涂敷清洁液,并利用布片70S对喷嘴面63进行擦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擦拭盒70所实现的喷嘴面63的擦拭,可以在将擦拭盒70(盒支架52)停止了的状态下通过使喷嘴面63移动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使擦拭盒70以及喷嘴面63双方移动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喷墨式的打印机11为不具备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支承的滑架25,而具备印刷范围跨及记录介质13的整个宽度的行式头的行式头类型的打印机。在该情况下,由于行式头被固定而不会移动,因此通过使擦拭盒70移动来对喷嘴面63进行擦拭。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在液体喷射头27中具备与四个记录头67相对应的四个喷嘴周围区域62,但是并不一定局限于四个,也可以是具有与多个(例如五个以上)记录头67相对应的数量的喷嘴周围区域62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以微小量的液滴而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含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液体即可,其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此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体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可列举有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水系油墨、非水系油墨、油性油墨、凝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或液晶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有,对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所使用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态而含有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还可以是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被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液器等。并且,也可以是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被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11…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12…支承台;13…记录介质;14…输送部;15…印刷部;26…喷嘴;27…液体喷射头;46…擦拭器单元(清洁装置的一个示例);51…油墨接收盒;57…流道形成部;57a…油墨流道;58…头主体;60a…贯穿孔;62…喷嘴周围区域;63…喷嘴面;64…突出面;65…台阶;67…记录头;70…擦拭盒;70S…布片(吸收部件的一个示例);71…第一辊(第一接触部的一个示例);71a…大径部;71b…小径部;72…第二辊(第二接触部的一个示例)、73…收卷辊(回收部的一个示例)、74…放卷辊(供给部的一个示例)、L…尺寸;M…尺寸;P1…压缩率;P2…压缩率;X…扫描方向;Y…输送方向;Z…铅直方向。

于2016年12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249948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被特意合并在本文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