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及热转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419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及热转印机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转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及热转印机。



背景技术:

热转印机能够在数分钟内加热到一定温度,以将打印纸上的图像色彩逼真的转印到瓷器、衣服或金属器件上。因为热转印机能够将颜色图案一次成型,无需套色;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印工精致,生产成本低,产品损耗小,附着力强等优点;故而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印花领域。

热转印机一般是通过一个设置在支撑体上的按钮控制气缸,并通过气缸带动支撑体移动,进而由支撑体带动加热板上下移动。然而,传统热转印机的支撑体上只设置有一个控制气缸的按钮,在使用时,利用一只手按下按钮就可启动气缸;故而,操作者容易出现在一只手按下按钮的同时,另一只手未离开工作面,而加热板的温度较高,导致在加热板下落到工作面时,烫伤工人的手部,给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也给工厂添加了损失。

综上,如何克服传统热转印机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及热转印机,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转印机安全性不足,容易烫伤工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两个控制按钮和气缸。

其中,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气缸依次串联;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气缸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两个控制开关和电路板,两个所述控制开关相串联,且两个所述控制开关还与所述电路板相串联;两个所述控制开关均为常开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按钮一一对应,所述控制开关与对应的所述控制按钮连接;两个所述控制按钮均用于切换对应的所述控制开关的打开与闭合;两个所述控制按钮对称设置在热转印机的支撑体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一个急停开关,所述急停开关与两个所述控制开关相并联,且所述急停开关还与所述电路板串联;所述急停开关也为常开开关。

所述急停开关连接有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设置在所述热转印机的支撑体的前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按钮和所述急停按钮均为复位式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按钮和所述急停按钮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按钮和所述急停按钮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控制按钮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机,包括上述热转印机控制装置,还包括工作台、支架、支撑体和加热板;

所述加热板、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工作台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加热板的正上方,且所述加热板与所述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加热板的正下方,所述加热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控制按钮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体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用于夹持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待转印件。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缓冲垫,且所述缓冲垫为耐热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的周围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与所述加热板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及热转印机,分析其主要结构可知:热转印机控制装置主要由电源模块(具体包括两个控制开关)、控制模块、气缸以及两个控制按钮组成;热转印机主要由上述热转印机控制装置,以及工作台、支架、支撑体和加热板组成。

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可知:加热板、支撑体以及工作台均通过支架固定在一起;支撑体位于加热板的正上方,且加热板与支撑体固定连接;而工作台则处于加热板的正下方,并且加热板的下表面与工作台的上表面平行设置;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气缸相互串联;控制模块中的两个控制开关以及电路板均相互串联;控制开关与控制按钮一一对应,且控制开关与对应的控制按钮连接;两个控制按钮对称设置在热转印机的支撑体的左右两侧。

很显然,支架能够将加热板、支撑体和工作台组合在一起,以限定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使得加热板的下表面正对工作台的上表面(工作面),以保证加热板落下与工作台接触时,两者相贴合,以便于进行热转印。支撑体在气缸的作用下,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向下或者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与支撑体固定连接的加热板向下或者向上移动。

在热转印机控制装置中,电源模块是为控制模块以及气缸供电的;将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气缸依次串联,以保证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气缸与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而使控制模块达到控制气缸上下移动的目的。控制模块中的两个控制开关串联,且两个控制开关均为常闭开关,故当两个控制开关同时闭合时,才会将控制模块中的电路板、电源模块以及气缸接通;进而,气缸才能得电,处于气缸中的活塞就会依据需要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当加热板位于工作台上,处于工作状态时,气缸中的活塞就会向上移动;当加热板位于工作台的上方,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气缸中的活塞就会向下移动)。每个控制开关均对应一个控制按钮,两个控制按钮分别设置在上述支撑体的两侧,要想将电源模块与气缸连通,就必须将两个控制按钮同时按下;也就是说,要想将热转印机的支撑体向下或向上移动,操作者的两只手就必须分别放在两个控制按钮处,且两只手要同时按下,才能将电源模块与气缸连通;这样,操作者的手就会被两个控制按钮同时占用,避免了操作者一只手按控制按钮,另一只手放在工作台而被落下的加热板烫伤的危险。另外,将两个控制按钮设置在支撑体的左右两侧,方便操作者进行操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及热转印机,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部被烫伤的危险,安全系数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标:1-电源模块;2-控制模块;21-控制开关;22-控制按钮;23-急停开关;24-急停按钮;25-电路板;3-气缸;4-防滑纹;5-工作台;6-支架;7-支撑体;8-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1、控制模块2、两个控制按钮22和气缸3;

其中,所述电源模块1、所述控制模块2和所述气缸3依次串联;所述控制模块2用于控制所述气缸3与所述电源模块1的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两个控制开关21和电路板25,两个所述控制开关21相串联,且两个所述控制开关还与所述电路板相串联;两个所述控制开关21均为常开开关;所述控制开关21与所述控制按钮22一一对应,所述控制开关21与对应的所述控制按钮22连接;两个所述控制按钮22均用于切换对应的所述控制开关21的打开与闭合;两个所述控制按钮22对称设置在热转印机的支撑体7的左右两侧。

相应的,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机,包括上述热转印机控制装置,还包括工作台5、支架6、支撑体7和加热板8;

所述加热板8、所述支撑体7和所述工作台5均固定在所述支架6上;所述支撑体7位于所述加热板8的正上方,且所述加热板8与所述支撑体7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5位于所述加热板8的正下方,所述加热板8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台5的上表面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控制按钮22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体7的左右两侧。

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可知:加热板8、支撑体7以及工作台5均通过支架6固定在一起;支撑体7位于加热板8的正上方,且加热板8与支撑体7固定连接;而工作台5则处于加热板8的正下方,并且加热板8的下表面与工作台5的上表面平行设置;电源模块1、控制模块2和气缸3相互串联;控制模块2中的两个控制开关21也相互串联;控制开关21与控制按钮22一一对应,且控制开关21与对应的控制按钮22连接;两个控制按钮22对称设置在热转印机的支撑体7的左右两侧。

很显然,支架6能够将加热板8、支撑体7和工作台5组合在一起,以限定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使得加热板8的下表面正对工作台5的上表面(工作面),以保证加热板8落下与工作台5接触时,两者相贴合,以便于进行热转印。支撑体7在气缸3的作用下,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向下或者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与支撑体7固定连接的加热板8向下或者向上移动。

在热转印机控制装置中,电源模块1是为控制模块2以及气缸3供电的;将电源模块1、控制模块2和气缸3依次串联,以保证控制模块2能够控制气缸3与电源模块1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而使控制模块2达到控制气缸3上下移动的目的。控制模块2中的两个控制开关21串联,且两个控制开关21均为常闭开关,故当两个控制开关21同时闭合时,才会将控制模块2中的电路板25、电源模块1以及气缸3接通;进而,气缸3才能得电,处于气缸3中的活塞就会依据需要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当加热板8位于工作台5上,处于工作状态时,气缸3中的活塞就会向上移动;当加热板8位于工作台5的上方,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气缸3中的活塞就会向下移动)。每个控制开关21均对应一个控制按钮22,两个控制按钮22分别设置在上述支撑体7的两侧,要想将电源模块1与气缸3连通,就必须将两个控制按钮22同时按下;也就是说,要想将热转印机的支撑体7向下或向上移动,操作者的两只手就必须分别放在两个控制按钮22处,且两只手要同时按下,才能将电源模块1与气缸3连通;这样,操作者的手就会被两个控制按钮22同时占用,避免了操作者一只手按控制按钮,另一只手放在工作台5而被落下的加热板8烫伤的危险。另外,将两个控制按钮22设置在支撑体7的左右两侧,方便操作者进行操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及热转印机,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部被烫伤的危险,安全系数更高。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控制装置的详细技术方案以及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2和图3,在上述控制模块2的具体结构中,还包括有一个急停开关23;为了发挥急停开关23急停的作用,将急停开关23与电路板25串联设置;另外,为了使得急停开关23不会影响控制开关21的作用,将急停开关23与控制开关21并联设置。

为了操作急停开关23,急停开关23连接有急停按钮24,并为了操作方便,将急停按钮24固定在热转印机的支撑体7的前表面上。

优选的,控制按钮22和急停按钮24均为复位式按钮,人手拿开后,控制按钮22和急停按钮24会恢复原位。

在上述控制按钮22的具体结构中,为了使得操作者两只手放在控制按钮22上的感觉更加接近,增加操作者的舒适度;将两个控制按钮22设置为相同的形状;另外,为了制造起来更加方便,将急停按钮24也设置为与控制按钮22相同的形状。

优选的,为了便于操作区分,将控制按钮设置为绿色按钮,将急停按钮设置为红色按钮。

优选的,参见图4,为了防止操作者在操作控制按钮22和急停按钮24时,手部打滑,造成不可预料的事故,在两个控制按钮22和急停按钮24的外表面均设置防滑纹4,以防止打滑。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操作者在操作控制按钮22和急停按钮24时的舒适度,将两个控制按钮22的中心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者在操作控制按钮22时,只需站在正中央,并将两只手臂伸出同样的程度即可操作控制按钮22,身体的受力更加平衡。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的详细技术方案以及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具体结构中,在工作台5上设置夹具(图中未示出),该夹具能够将待转印件(例如衣物、布料等)固定在工作台5上,这样,待转印件就不会从工作台5上滑落下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待转印件滑落,操作者再次放置造成烫伤的情况。

特别地,在工作台5上表面(即工作面)的四角位置上均设置有缓冲垫(图中未示出),以减小加热板8下落时,对工作台5的冲击力,延长加热板8和工作台5的使用寿命;且缓冲垫的位置也不会影响到热转印机的热转印效果。其中,缓冲垫是用耐热材料制作的,以防止加热板8将其烫坏。

进一步的,在加热板8的周围设置有防护栏(图中未示出),防护栏能够将加热板8包围起来,这样,操作者就不会触碰到加热板8,进一步避免了烫伤的危险;其中,防护栏与加热板8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以避免加热板8将热量传递给防护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及热转印机,克服了传统的热转印机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热转印机控制装置及热转印机,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手部被烫伤的危险,安全系数更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