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1608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集中供墨系统。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印刷对于使用油墨为小罐,手工加入墨槽,为确保印刷稳定性,生产过程中及时确认油墨量,进行手工添加,但是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且添加量无法管控,产生固废(油墨罐)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集中供墨系统,采用大容量罐油墨进行集中管理,由自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自动对墨槽进行油墨添加,墨槽再通过管道传输到各印刷机台,能确保油墨供给的稳定性,减少人工投入,减低固废排放量,清洁生产节能环保。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提供集中供墨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个供墨单元,供墨单元包括顺次连通的油墨罐、油压装置、传输管道、电磁阀和墨槽,所有墨槽均设有一油墨量传感器,所有的油墨量传感器、油压装置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不同的油墨罐内设有不同颜色的油墨,油墨罐为大容量油墨罐。

所述的油墨量传感器为超声波液位器。

所述的传输管道为软管。

所述的集中供墨系统包括四个或六个供墨单元,四个供墨单元包括有四个装有不同颜色油墨的油墨罐,六个供墨单元包括有六个装有不同颜色油墨的油墨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大容量罐油墨进行集中管理,由自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自动对墨槽进行油墨添加,墨槽再通过管道传输到各印刷机台,能确保油墨供给的稳定性,减少人工投入,减低固废排放量,清洁生产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油墨罐1、油压装置2、传输管道3、电磁阀4、墨槽5、油墨量传感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集中供墨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个供墨单元,供墨单元包括顺次连通的油墨罐1、油压装置2、传输管道3、电磁阀4和墨槽5,所有墨槽5均设有一油墨量传感器6,所有的油墨量传感器6、油压装置2和电磁阀4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不同的油墨罐1内设有不同颜色的油墨,油墨罐1为大容量油墨罐1。

所述的油墨量传感器6为超声波液位器。

所述的传输管道3为软管。

所述的集中供墨系统包括四个或六个供墨单元,四个供墨单元包括有四个装有不同颜色油墨的油墨罐1,六个供墨单元包括有六个装有不同颜色油墨的油墨罐1。

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容量罐油墨进行集中管理,由自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自动对墨槽5进行油墨添加,墨槽5再通过管道传输到各印刷机台,能确保油墨供给的稳定性,减少人工投入,减低固废排放量,清洁生产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