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械的单张纸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2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械的单张纸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单张纸传送装置。
人们熟知通过静电装置来支持和传送纸张。US4,244,465中公开了一种装置,利用该装置,纸张在传送带上传送,在该装置中传送带上有两组窄条形的等间距的电极结为一个整体。该电极被绝缘材料包围并连接到高压电源上,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横穿传送带表面的静电场。但这种装置有一个缺点,就是电极绕在传送带上,这样会磨损和撕裂电极并且需增加传送带。另外,这种结构的电极高出传送带的表面,导致纸接触面不完全平滑,这会影响薄纸页的传送和加工。作用于纸页上的力也减小,因此需要更换高极性电压。由电极产生的不均匀电场不能完全由纸页补偿,这又导致传送带上灰尘的增加。随着纸页从传送带表面移走,会随之而来产生电晕放电现象,通过这种电晕放电,电荷在覆盖电极的绝缘层上积累。这样,传送带表面就可能会变成无电的,从而使得作用在该纸页上的支持力消失。
US4,526,357公开了一种基于与上述同样的原理而设计的一种纸页分离装置。
EP0297227A2揭示了一种静电支承装置,该装置上具有成对地嵌装于基材中的电极,该电极与可选择地变换极性的电源相连接。
DE4012510A1公开了一种纸页传送装置,该装置上有一个循环带,带材中没有电极。借助于一个横跨带子宽度并与一交流电源相连接的电极,通过接触而在带子的表面上形成一电荷密度分布图型。所得到的非均匀电场在纸页材料上产生反射电荷,由此产生支持力,使纸页保持在带子的表面上。
为了得到均匀的支持力,交流电源的频率应当与带子的旋转速度同相。然而,这需要增加一笔用于控制系统的支出费用。当这种同相状态不能完全实现时,例如正电荷场会由于随之的带子旋转而被充上负电荷。电荷的这种变化产生电晕放电现象,通过电晕放电效应,使臭氧和二氧化氮逃逸而进入周围环境。能量的消耗增加了。特别是当带子表面上的正电荷场与负电荷场之间的空间很小时,在带子进入和退出电荷电极的作用范围时,电荷将发生更多的改变。
交流电源的使用增加了沿传送带的绝缘表面滑动放电的趋势。由于带子表面上存在有有限的欧姆电阻,因此电荷间的距离大于1mm是理想的。这使得纸页以下述方式放置在带上,即,纸页的边缘距电荷极值处有一定的距离。这种方式又使最大支持力不会作用于纸的边缘,而这个力会有许多用途。
DE4012510A1公开了一种刀片形电极或是一个有很大空间范围的充电辊。在使用高压交流电时,电流控制回路会产生电容性干扰,而这只能靠设置附加的屏蔽或过滤装置等才能减少。
如果充电辊同时作为张力辊作用于内层具有导电性的传送带上,那么在充电辊与传送带之间就确实存在一高电容。当施加交流电压时,导致高功率和高能量的消耗。
US3,726,520中公开了一种分离装置,是将纸张从纸堆顶端移走,在这种装置中,用一个周期性相互移动的金属箔或者是一个被电晕充电电源充电到一限定的电位的循环带作为传送元件。当传送的纸张到达时,它被吸附到充电的传送元件上并被支承在其上,直到传送元件完成放电。纸张也可通过静电传导作用而被充电,但这样会存在这样的危险,即,在离开传送元件后,纸张会拥有剩余电荷,这电荷会成为进一步传送或加工纸张时的障碍。尤其是在静电印刷装置中,印刷材料上的剩余电荷是导致印刷错误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传送薄工件、使其穿过或通过印刷机械的装置,在该装置中,用于传送薄工件的传送元件结构简单,并且其表面的结构也不会阻碍在各机器上进行传送和加工,并且具有长的工作寿命。另外,残留在薄工件上的剩余电荷或净电荷以及负面的环境影响也减到最小限度。
因此,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薄工件传送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可移动的传送元件,该传送元件的接触表面是电子绝缘性的,在传送过程中至少支持一个工件,通过将电荷施加到传送元件的接触表面上而形成一个电荷密度变化的区域,该工件借助于静电力而被支承于传送元件的表面上,其中,至少设置一组接触构件的接触元件,它们与传送元件的表面相接触;接触构件应沿横穿工件的传送方向排列,并且应分布于整个工件的宽度上;接触构件与至少一个直流电源相连接。
可用传送带或滚筒体作为传送元件。该传送元件一般包括一层均匀的非导电材料层。在与片材相接触的传送元件的表面上由一恒定变换的电极施加电荷。这样可以使传送元件传送各种类型的薄片材料,不均匀的电场作用力作用在该薄片材料上。一种特别适用的薄片材料就是普通的纸张。
在多机组的印刷机中,互相平行排列着多个传送元件。根据需要,该传送元件可设计成带子,带子具有直线型的传送通道或具有呈任意弧形的通道,呈任意弧形的通道借助于导引件而工作。如果各机器加工需要,则传送元件与纸页接触的表面可以不是平的,而纸页可由于静电力的存在基本上呈接触面的形状。
没有电极嵌入传送元件,因为在采用带型传送元件的情况下,这些电极会过早地磨损。基于这个事实,在电极被置入载体上时,极性相反的电荷就被施加到传送元件的绝缘层上,因此纸张上几乎没有会影响纸张的下一步传送的剩余电荷或净电荷。电荷量几乎是完全相等的,因此朝向传送元件的绝缘层的外部是不带静电的。至少在传送过程中电荷是保证的。绝缘层表面的传导性是这样定的,即,在传送过程中支持力减小并且在传送通道的末端这种支持力几乎整个消失。
可以在施加新电荷之前中和现存的电荷,这样,在传送元件的一确定的区域内不带极性。适宜用作绝缘层的材料(在所说的绝缘层上所施加的电荷被部分地保持)是适用的合成材料比如聚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或者PTFE。
为了保持传送元件上作用于纸页上的力恒定,可以操纵用变化的电压产生电荷的装置,或者设置或改变以某种方式在传送带上施加电荷的电极间的距离,这样所需要的支持力的分布和大小就可遍布于接触表面。当被印刷的或被涂布的纸张被传送时,就会相应于被印刷的图像或涂层进行电荷分布,并且在局部产生相应的电荷量。
由于电子电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气条件和取决于传送元件及纸页的材质性能的改变,因此根据这些条件或性能可以改变电荷的分布和改变所施加的局部电荷量。为达到这个目的,可用各传感器进行探测,比如探测湿度、气压、空气温度以及纸质材料的湿度。可将探测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在处理这些信号之后驱动产生电荷的装置的各调节元件。这样就可控制电荷的分布和局部电荷量,或者说使电荷分布均匀。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能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图1是包括带型传送元件的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充电辊的侧视图;图3是电荷分布的示意图;图4是带有环形电极的充电辊;图5是使用环形电极时电荷分布的示意图;图6是带有螺旋形电极的充电辊;图7是使用螺旋形电极时电荷分布的示意图;图8表示的是一种带有两个充电辊和一个单层传送带的结构;图9表示的是一种带有一根充电辊的结构,该充电辊具有两组环形接触线圈;图10表示的是一种带有两个充电辊和一个双层传送带的结构;图11表示的是一种带有一个充电辊和一个双层传送带的结构;图12表示的是在一个双层传送带上带有一个充电辊和一个接地辊的结构;图13是沿传送带分布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充电辊的一个实施例;图15是图1所示装置的运转方式的流程图。
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传送带1缠绕在两个导轮2和3上。传送带1的组成材料是绝缘材料。导轮2与用于驱动的电动机4相连接。该装置还包括一续纸台5和一用于被传送的纸页7的输送台6。充电辊8与传送带1的下部相接触,它通过摩擦而与传送带一起转动。在充电辊8的对面,接地辊52在传送带1的内部反向旋转,该接地辊52与接地电位15相连接。在充电辊8的表面设置有两组电极9和10,它们通过可滑动线圈11和12与可调节高压电源13和14相连。
电极9在接地电位15的对面与负电位16相连,同时电极10与正电位17相连。高压电源13和14具有可控输入端18和19,可控输入端18和19与控制装置20相连。控制装置20还与湿度传感器21和22相连,湿度传感器21和22用于检测纸页7的表面湿度和检测充电辊8的周围环境中的湿度。控制装置20除了与湿度传感器21、22相连,更进一步还与没有在图中标出的传感器相连,比如与用于检测大气压及空气温度的传感器相连。
图2示出了均衡分布的电极9和10延展至充电辊8的整个宽度。
为了传送纸页7,传送带1由交替电极来充电。图3中例举了电荷23和24在传送带1的接触面上分布的情况。按照图2中所示的电极9和10的设置,在传送方向25上负电荷23与正电荷24是一系列地交替分布。传送带1上的电荷是通过充电辊8而得到的。通过可控输入端18和19的控制电压来设置高压电源13和14,从而获得基本相等的电压。在接地辊52的对面在电极9和10上形成一静电场,通过与传送带1接触以及通过电晕效应,在传送带1上实质已形成电极。当纸页7落在带上时,在相对于传送带1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的力作用于纸页7上。在传送通道的末端,纸页7就通过一个移动装置(图中未标示)从传送带1上移到输送台6上。传送带1的表面电阻的大小是这样定的,即,在到达输送位置之前电荷23和24由于漏电而一直是相等的。仍然存在的支持力可容易地由前面所说的移动装置克服。局部电荷量可依湿度传感器21和22的信号而改变。而且,当所述信号被与电机轴相连的增量旋转编码器26处理时,电动机4的速度及所施加的电荷量可通过控制装置20进行调整。
在图4中示出了充电辊27的又一个实施例。电极28、29以环形方式在圆周方向上嵌于充电辊27的表面。每个第二电极28和29均与前一个电极相连并且均置于滑动环30和31上。当直流电压基本上是对称性地提供给滑动环30和31上时,图5所示的电荷分布情形就会在传送带1的表面上产生。除开前面已经提到的直流电压依据传送速度、环境湿度及纸页7的湿度而变化外,该直流电压也根据纸页7的大小及间距以及根据纸页7上所印刷的图像的不同而不同。从这一点来说,沿传送通道可设置一边缘测量器及一图像曝光装置,其信号可在一控制装置中进行处理。
图6示出了具有两个电极42、43的充电辊41的实施例,这两个电极42和43以螺旋形方式缠绕在充电辊41的表面上。因此电荷23和24在传送带1的绝缘层39上分布的均等性可得到提高。在图7中示出了电荷分布情况。
如果传送带1的绝缘层需要一强大的支持力,会设置前面所述的充电辊8、27、41当中的两个,这两个充电辊可同时旋转并且可一个紧接一个地安放。这样可以改变电荷区域分布。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里所示的设置。可用多个传送带1混合安置,也可用传送带1与一个或多个传送滚筒配合协同作业。还可以以接触或非接触式的排列方式在一个传送构件1上设置多个充电装置,这同样在传送通道上产生电荷23和24。
当使用一单层的绝缘材料传送带1时,充电装置也可作用在与纸页7的充电表面相背对的那一侧上,因此纸页7的材料能用作反电极,或者用接地的固定辊作为反电极。在后一种情况下,也可在非导电的基片上实现力的作用。而且,这还有个好处是在续纸及移动纸页7的过程中灰尘影响电荷的情形会改善。
图8示出了有两个充电辊101和102的传送装置的实施例。传送带103由两个导辊104和105及一个张力辊106支承。导辊104与一驱动电机107相连。充电辊101和102分别由等距和同轴安置的环线108组成。这些充电辊102和101上的环线108都连接相同的电位。充电辊101上的环圈与负的直流电源109相连,充电辊102上的环圈108与正的直流电源110相连。每个直流电源109和110都由一高压转换器111、一系列的电容器112、二级管113及附加电阻114组成。在围绕导轮104的环形区域中,充电辊102、101或线圈108与传送带103表面接触。导轮104与零电位相连。当传送带103移动时,充电辊101和102上的线圈108滑离传送带103的表面。通过沿轴线方向在充电辊101和102上设置线圈108,围绕两线圈之间距离的一半在传送带103的表面会产生电荷分布115(图8中所示仅仅为其一部分)。该电荷分布115包括正电荷116与负电荷117的排列。该电荷排列是沿着传送的方向并且象线圈108一样彼此具有同样的间距。单纸张页118就是由电荷116和117的电荷作用力支持于传送带103的表面上的。
图9所示的是只有一个充电辊201的另一种实施例。这个充电辊由两组接触线圈203和202组成,这两组线圈同轴且彼此之间可相互替换。接触线圈202和203每组都与一极性相反的直流电源204和205分别连接。
图10所示的是一个双层传送带301的实施例。为在传送带301的表面产生电荷分布,在所述的传送带的下部302有两个充电辊303和304,所述充电辊303和304安装在一可转动的支撑件305和306上。充电辊303和304在传送带301上产生压力,因此该传送带被张紧。传送带301与纸页307相接触的那个表面由绝缘材料组成,而传送带301的在导轮308和309上移动的内表面是导电的。与图8和图9所示的单层结构的传送带301相反,图10所示的实施例使得传送带的环形区域310以外的部分都会产生有效的支持力作用于所放置的纸页307上,这是因为产生了镜像型的电荷。
图11示出了与图9所示实施例类似的另一个实施例,但这个实施例具有双层结构的传送带401。充电辊403置于传送带401的下部402上,充电辊403由两组接触线圈404和405组成,就象图9中的充电辊201一样。该充电辊403与用于张紧传送带401的压力辊同时工作。当传送带上的纸页407通过印刷装置406时,该纸页可被所述的印刷装置印刷。
图12所示的又一个实施例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对一个双层结构的传送带501只给定了一个仅带有一组接触线圈503的充电辊502。接触线圈503与一直流电源504相连。一接地辊505被安置于充电辊502前面。当传送带501绕着导轮506和507移动时,传送带501表面仍存留的电荷密集分布会被消除。在接地辊505和充电辊502之间,传送带501下部的表面是呈中性的或为零电势处。通过与正极性直流电源504相连的接触线圈503,在传送带501的表面会形成一个与接触线圈503的分布间距相一致的正电荷分布带,在图12中部分地显了这个情形。
在未图示的另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接地辊505可与一负直流电源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接触线圈503负电荷会变为正电荷,因此在接触线圈503之间的电荷将保持在负电位状态。由此而形成的电荷密集分布是相应的,比如具有图11所示的那种分布情况。
图13所示的是传送装置也可成为印刷装置的一部分。4个印刷装置603至606可如图13所示置于传送带602的上部601处,这样,一传送的纸页607就可被印刷上四种颜色。产生于传送带602上的电荷可被减少,那么为了将印刷油墨或调色剂从印刷装置603至606转移到纸页607上,静电力可作用于印刷油墨或调色剂上。
图14表示了曾用于图4、图9和图11中的充电辊的另一种可替换的结构。
充电辊由一轴801及两线性终端802和803组成。电子绝缘部件805螺旋型连接于轴801的桥台形表面804上。在外螺纹806和部件805的桥台形表面807上,导电的管状部件808与其螺旋式相接。部件808被绝缘部件809和810包围。部件808具有一凸缘的末端。当部件808与正直流电源相连接时,法兰盘811的外层表面形成第一个带正电荷的接触表面。轴801置于一个圆柱形的电子绝缘部件812中,部件812具有与部件805外层最大直径相同的直径。匀电盘813和814安嵌于部件812的外层表面。用于正电势的匀电盘813与法兰盘811的正面相接触。而匀电盘814与管状部件816的法兰盘815相接触,管状部件816螺旋式连接于线型终端803上。在法兰盘815的外表面形成一个负电荷接触面,而同时部件816与一负直流电源相连接。部件816由绝缘部件817和818包围。在部件812的外层表面安装有成组的接触线圈819和820,在其间有绝缘圆盘821。第一组接触线圈819与匀电盘813相接触,因而与正电势位相连。第二组接触线圈820与匀电盘814相连而且有一个负电位。接触线圈819和820均有凹入接口822和823,以便能通过极性相反的匀电盘813和814。在部件812的外层部分以及在接触线圈819和820的里面有一个半圆柱形的接口824和825,其中插入有一圆柱形绝缘部件826,以确保接触线圈819和820反向旋绕。匀电盘813和814通过螺钉827而紧固于部件812中。部件806和816与直流电源的连接情况在图中没有表示出来。这些连接可以通过传统的滑动连接来完成。
下面将根据图15和图1中所示的内容描述与纸页7通过印刷机时的传输相关联的控制装置20的功能图15所示的流程图包括启动步骤701,执行预启动的步骤702。在步骤702中,所有排序好的相关数据,如纸张类型、纸张厚度、纸张湿度、纸张规格以及印刷次数均被输入。在步骤703中,传送带1上的纸页7所需的印刷压力值P以及纸页7的材质所具有的传导率ae场需从这些特别的数据中计算出来。在计算所需的印刷压力P值时需考虑的有印刷速度V、纸页7材质中的场强E以及印刷时作用于纸页7上的力F。纸页7的传导率ae由纸页7的材料性质和由纸页湿度传感器21测出的湿度H21所决定。在步骤704中,传送带1上所需的电荷分布值Q由在步骤703中计算出的印刷压力值P计算得出,因此,要考虑电极9、10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下一步骤705中,计算电压值U13和U14,该数值取决于在步骤704中计算出的电荷分布值Q、传送带1的速度V以及环境湿度H22。湿度值H22由湿度传感器22测得。在上述步骤702至705中的预启动和计算之后,在步骤706中电动机4就可以开动了。在步骤707中,确定传送带当前的速度Vist是否与基准速度Vsoll相符,然后在步骤708中调整电机4的转数。当达到基准速度Vsoll时,在步骤709中将电压值U13和U14施加到电极9和10上。当纸页7由传送带1一送入印刷装置,就在步骤711中使印刷装置进入操作状态。在纸页7的印刷过程中,在步骤711中有规律地进行检查,看当前材质的纸页中的场强Eist是否与基准场强Esoll相一致。当当前的场强Eist大于基准场强Esoll时(该值在步骤712中进行检测),步骤713中发出“有错误”的信息,在步骤714中产生正确的信号,借助于该正确的信息在步骤715中再重新计算电压值U13和U14。在步骤716中,检测传导率ae是否因纸页7的表面湿度H21的变化或空气中的湿度H22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在步骤715中根据该传导率的变化校正电压值U13和U14。在步骤717中,检测电压值U13和U14是否超过最大电压值Umax。如果超过了,则在步骤718中发出“有错误”的信息。如果电压值U13和U14处于允许值的范围内,则在步骤719中,通过可控输入端18和19将高压电源13和14设定到新值U13和U14。在步骤720中,传送带1的速度Vist连续地与基准速度Vsoll相比较。如果与基准速度Vsoll发生偏离,就在步骤721中进行速度调整。最后,在步骤722中连续地检测所给出的纸页7是否已全部被印刷,如果没有全部印刷,则重复进行步骤711至步骤722,直到达到预置的纸张数。在步骤723完成该印刷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薄工件传送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可移动的传送元件,该传送元件的接触表面是电子绝缘性的,在传送过程中至少支持一个工件,通过将电荷施加到传送元件的接触表面上而形成一个电荷密度变化的区域,该工件借助于静电力而被支承于传送元件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一组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820)的接触元件(101,102,202,203,303,404,405,503),它们与传送元件(1,103,301,401,501,601)的表面相接触;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820)应沿横穿工件(7,118,307,407,607)的传送方向排列,并且应分布于整个工件(7,118,307,407,607)的宽度上;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 820)与至少一个直流电源(13,14,109,110,204,205,504)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两组接触构件的接触元件,它们与传送元件(1,103,301,401,501,601)的表面相接触,不同组的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820)可选择地与不同电势的直流电源(13,14,109,110,204,205,504)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820)的接触元件都由同轴设置的等直径线圈组成,这些线圈在传送元件(1,103,301,401,501,601)的表面上缠绕,并且彼此相互连接以进行导电。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820)的所有组的接触元件彼此同轴设置。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820)都设置于一个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圆柱体上。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820)在与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的设定取决于所传送的工件(7,118,307,407,607)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传送元件(501)的表面相接触的一组接触元件(503)与一直流电源(504)相连接;在传送方向上,一静电荷装置(505)设置于接触元件组(503)的前面,利用该电荷装置(505),可在传送元件(501)的表面产生同种电荷,其电位是与直流电源(504)的电位相反的。
专利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薄工件传送的新装置,该传送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长的使用寿命和对于工件及环境最小的静电影响。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设置至少一组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820),该接触构件与传送元件(1,103,301,401,501,601)的表面相接触,以产生电荷密度变化的区域。接触构件(9,10,28,29,42,43,108,819,820)延伸于工件(7,108,307,407,607)的整个宽度,并且至少与一直流电源(13,14,109,110,204,205,504)相连接。本发明可用于印刷技术领域
的机器中,所传送的工件通过静电而被支承着。
文档编号B41F21/00GKCN1071275SQ96198599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28日
发明者克里斯蒂安·孔佩拉, 帕特里克·梅策勒, 安东·罗迪, 卡斯滕·舍恩菲尔德, 彼得·舒尔茨, 保罗·魏斯 申请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