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1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流体喷射装置,特别关于一种可改变液滴射出方向的流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喷墨打印装置主要可分为压电式(piezoelectric)以及热气泡式(thermal bubble)两种。如图1所示,US Pat.6,588,878 B2「Jet and MethodThereof for Ejecting Droplets of Different Sizes」公开了一种可应用于喷墨打印装置中的热气泡式微流体喷射装置,其主要是通过变化每一流体喷射单元E中的流体腔14(chamber)、喷孔18(nozzle)、加热器20(heater)的形状、尺寸以及相互间的距离,借以达到改变流体喷射量的目的。
在图1中,所述每一流体喷射单元E分别具有两个加热器20,且每一对加热器20相互串联;特别地是,当电流通过电性串联的加热器20时会在流体腔14内分别产生两个气泡B,并可迫使流体F由喷孔18沿Z轴方向射出并形成液滴D,其中由于加热器20对称地设置于喷孔18两侧,因此液滴D的飞行方向大致垂直于喷孔层12(nozzle plate)表面(如图1所示)。
如前所述,在US Pat.6,588,878 B2中所公开的机构设计虽可针对不同喷孔18设计不同的喷射机构,借以提供不同的流体喷射量,然而对于每一个流体喷射单元E而言仍仅能提供一种固定的液滴喷射模式而无法任意调整。另一方面,所述液滴D经由喷孔18射出后的飞行方向大致上垂直于喷孔层12表面(沿Z轴方向),其中液滴D的飞行方向并无法改变。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包括一基材、一歧管以及一流体喷射单元。上述歧管形成于基材中,且所述流体喷射单元包括一喷孔层、一流体腔、一第一加热器以及一第二加热器。上述喷孔层设置于基材上并具有一喷孔。上述流体腔形成于基材以及喷孔层之间,并与喷孔以及歧管相通。上述第一、第二加热器设置于喷孔层上,且分别位于喷孔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其中,第一、第二加热器分别连接独立的驱动电路,借以加热流体腔并迫使流体由所述喷孔射出。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的射出方向偏离喷孔的一中心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与第二侧相邻。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喷射单元还具有一第三加热器以及一第四加热器,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加热器环绕所述喷孔,且分别连接独立的驱动电路,借以加热并迫使流体由喷孔射出。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喷射装置具有整体结构。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加热器的形状不同。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加热器呈矩形结构。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器的一长轴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器呈正方形。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详尽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传统流体喷射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于喷孔周围设置第一加热器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于喷孔周围设置第一、第二加热器的示意图;图4A、图4B、图4C是表示液滴喷出后的落点示意图;图5A、图5B是表示第一、第二加热器设置于喷孔相邻的两侧的示意图;图6A、图6B是表示第一、第二加热器设置于喷孔相对的两侧的示意图;以及图7是表示于喷孔周围设置四个加热器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2~喷孔层14~流体腔16~歧管18~喷孔
B~气泡C1、C2~中心轴D~液滴H1~第一加热器H2~第二加热器H3~第三加热器H4~第四加热器E~流体喷射单元F~流体P~落点S~基材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本发明的流体喷射装置例如为一整体结构的喷墨芯片(monolithic ink jet chip),包括一基材S、一歧管16以及多个如图2所示的流体喷射单元E。在图2中,所述歧管16形成于基材S内,且每一个流体喷射单元E分别具有一喷孔层12、一流体腔14、一喷孔18以及一第一加热器H1,所述喷孔层12设置于基材S上,流体腔14形成于基材S与喷孔层12之间,且流体腔14与歧管14以及喷孔层12上的喷孔18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热器H1设置于喷孔层12外侧表面,并且邻近所述喷孔18;当第一加热器H1对流体腔14加热时会产生气泡B,进而可迫使流体F由喷孔18喷出并形成液滴D。特别地是,所述第一加热器H1是以非对称的方式设置于喷孔18的一第一侧,因此液滴D的飞行方向与Z轴方向形成一夹角a(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可于喷孔18周围的不同方位设置多个加热器,借以达到变化液滴D喷射角度的目的。接着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喷孔18周围相邻的两侧分别设置矩形的第一加热器H1以及第二加热器H2,其中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的长轴方向大致朝Y轴以及X轴方向延伸,并且分别连接独立的驱动电路(未图标)。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3以及图4A、图4B,其中图4a表示图3中第一加热器H1作动时喷射液滴落点P的示意图;图4b则表示图3中第二加热器H2作动时喷射液滴落点P的示意图。由于图3中的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以非对称的方式设置于喷孔18周围的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相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侧分别为图3中喷孔18的左侧以及上侧),且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分别具有独立的驱动电路,因此当仅驱动第一加热器H1对流体腔14加热时,液滴的落点P会朝右方偏离喷孔18的中心轴C1而落于第I、IV象限内(如图4a所示)。同理,如图4b所示,当仅驱动第二加热器H2对流体腔14加热时,液滴的落点P则会朝下方偏离喷孔18的中心轴C2而落于第III、IV象限内。更进一步地,如图4C所示,当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同时被驱动而对流体腔14加热时,液滴的落点P则会朝右下方偏离喷孔18的中心轴C1、C2而落于第IV象限内。
基于所述原理,本发明同时可通过适当地设计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的矩形长宽比(例如可呈一正方形),进而改变液滴的喷射量、喷射速度与喷射角度,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可视不同设计需求而采用相同或者相异的结构形状。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5A、图5B,多个流体喷射单元E借由歧管16而相互连通,其中流体主要系通过歧管16而供给至各流体喷射单元E,并可经由喷孔18喷出液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流体喷射单元E分别具有一第一加热器H1以及一第二加热器H2,且每一流体喷射单元E中的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分别设置于喷孔18周围相邻的两侧。
如图5A所示,每一流体喷射单元E中的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分别设置于喷孔18的左侧以及上侧,其中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分别具有独立的驱动电路(未图标),如此一来可借由个别地控制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进而使每一喷孔18所喷出的液滴朝右方或者下方偏斜。
再请参阅图5B,在另一实施例中,位于歧管16左、右两边流体喷射单元E采取相反的加热器配置方式。如图5B所示,在歧管16左边的流体喷射单元E中,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分别设置于其对应喷孔18的左侧以及上侧;反之,在歧管16右边流体喷射单元E中,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则分别设置于其对应喷孔18的右侧以及下侧。
比较图5A、图5B两种加热器配置方式,其中图5A的各喷孔18所喷出的液滴落点可较为集中,且相较于图5B的加热器配置方式可提供较高密度的墨点分布。特别地是,由于每一加热器均具有独立的驱动电路,因此可个别地控制每一喷孔18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喷射偏斜角度,同时可大幅地提升喷墨打印装置的打印效率。
接着请参阅第6A以及6B图,所述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亦可以平行排列的方式设置于喷孔18相对的两侧。如图6A所示,所述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可分别设置于喷孔18的上、下两侧,或者亦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喷孔18的左、右两侧(如图6b所示),惟第一、第二加热器H1、H2若以平行排列的方式设置于喷孔18相对的两侧时,仅能控制喷射液滴于Y轴方向或者X方向的飞行角度。
此外,本发明亦可视不同设计需求变化加热器的配置方式。接着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是在喷孔18四周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加热器H1、H2、H3、H4,其中每一加热器具有独立的驱动电路,借以个别地控制液滴在Y轴方向以及X方向的喷射偏斜角度。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加热器H1、H2、H3、H4可视不同设计需求采用相同或相异的几何结构(例如为方形或矩形)。另一方面,位在不同流体喷射单元E内的加热器亦可连接至一控制单元,借以同时地控制各喷孔18的流体喷射,进而可提供液滴大小以及液滴落点的变化,并可达到增加打印密度及色阶变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流体喷射装置可有效地变化液滴的喷射量、喷射速度以及飞行角度。其中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喷墨打印设备当中,借此可达到变化墨点密度的效果。另一方面,本发明亦可应用于微喷射推进系统以及生物医学科技等相关领域,例如燃油系统中的燃料/气体配比控制单元,及生物技术医疗的药剂注射控制系统之中。
通过本发明虽以详尽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业内人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
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包括一基材;一歧管,形成于该基材中;以及一流体喷射单元,包括一喷孔层,设置于该基材上,具有一喷孔;一流体腔,形成于该基材以及该喷孔层之间,并且与该喷孔以及该歧管相通;一第一加热器,设置于该喷孔层上并位于该喷孔的一第一侧;一第二加热器,设置于该喷孔层并且位于该喷孔的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加热器分别连接独立的驱动电路,借以加热该流体腔并迫使该流体由该喷孔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的射出方向偏离该喷孔的一中心轴。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喷射单元还具有一第三加热器以及一第四加热器,该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加热器环绕该喷孔,且分别连接独立的驱动电路,借以加热并迫使该流体由该喷孔射出。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喷射装置具有整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加热器的形状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加热器呈矩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加热器的一长轴方向大致垂直该第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加热器呈正方形。
11.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包括一基材;一歧管,形成于该基材中;以及多个流体喷射单元,其中每一该流体喷射单元包括一喷孔层,设置于该基材上,具有一喷孔;一流体腔,形成于该基材以及该喷孔层之间,并且与该喷孔以及该歧管相通;一第一加热器,设置于该喷孔层的一外侧表面且邻近该喷孔;一第二加热器,设置于该喷孔层的一外侧表面且邻近该喷孔,其中该第一、第二加热器分别连接独立的驱动电路,借以加热该流体腔并迫使该流体由该喷孔射出。
12.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的射出方向偏离该喷孔的一中心轴。
13.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喷射单元中的该第一、第二加热器的配置方式不尽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喷射单元分别位于该歧管的相反侧。
15.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喷射单元还具有一第三加热器以及一第四加热器,该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加热器环绕该喷孔,且分别连接独立的驱动电路,借以加热并迫使该流体由该喷孔射出。
16.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喷射装置具有整体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加热器的形状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加热器呈矩形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加热器的一长轴方向大致垂直该第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加热器呈正方形。
专利摘要
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包括一基材、一歧管以及一流体喷射单元。上述歧管形成于基材中,且所述流体喷射单元包括一喷孔层、一流体腔、一第一加热器以及一第二加热器。上述喷孔层设置于基材上并具有一喷孔。上述流体腔形成于基材以及喷孔层之间,并与喷孔以及歧管相通。上述第一、第二加热器设置于喷孔层上,且分别位于喷孔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其中,第一、第二加热器分别连接独立的驱动电路,借以加热流体腔并迫使流体由所述喷孔射出。
文档编号B41J2/05GK1994743SQ200610005727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发明者吴尚羲, 周忠诚 申请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