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7441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记录装置
[0001]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110435873.1、申请日为2011年12月22日、发明名称为记录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0003]作为向记录装置喷射流体从而记录图像及文字等的一种记录装置,已知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在该喷墨式打印机中,在使用需要浸透干燥及蒸发干燥的油墨(流体)时,为了使喷射到记录介质上的油墨干燥,需要设置加热装置。
[0004]在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方法,即,通过在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上的喷墨头的上游侧,设置对记录介质进行预热的预热装置,并在喷射油墨前预先将记录介质加热到预定温度以上,从而抑制了喷落油墨的凝聚、洇散等,进而能够实现高品质的印刷。
[0005]但是,在通过上述预热而使记录介质的温度急剧上升时,有时会由于因记录介质进行热膨胀等而出现的褶皱等,而导致产生印刷不良的状况。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29923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861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实施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因预热而导致的记录介质的褶皱的产生,从而能够实现高品质的印刷的记录装置。
[00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记录装置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具有:记录头,其向记录介质喷射流体;输送装置,其沿着支承面对上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预热装置,其在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述记录头的上游侧,对上述记录介质进行预热,其中,上述预热装置具有加热单元,上述记录介质越趋向于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所述加热单元越增大施加给上述记录介质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
[0012]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记录介质随着朝向记录头而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受到逐渐增大的热量而被预热,因此不会出现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因记录介质的热膨胀等而导致的褶皱等的产生。
[0013]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上述加热单元具有,以越趋向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间隔越缩窄的方式而沿着所述支承面配置的多个加热源。
[0014]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越趋向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沿着支承面而配置的多个加热源的间隔越缩窄,因此能够越趋向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越增大施加给记录介质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
[0015]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上述加热单元具有:支承部件,其具有上述支承面,并具有多个弯曲部,所述多个弯曲部以越趋向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间隔越缩窄的方式而沿着假想曲线弯曲设置,所述假想曲线在与设置有上述支承面一侧的相反一侧上具有曲率中心;间接加热装置,其对上述支承部件进行加热,从而对上述支承面上的上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0016]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越趋向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弯曲部的间隔越缩窄,因此记录介质越趋向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与被加热了的弯曲部(支承面)的接触面积越增大,其结果为,能够越趋向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越增大施加给记录介质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
[0017]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上述加热单元具有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使沿着支承面而配置的多个加热源的温度越趋向于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越增大。
[0018]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越趋向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沿着支承面而配置的多个加热源的温度越增高,因此能够越趋向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越增大施加给记录介质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结构图。
[0020]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预加热器部的剖视结构图。
[0021]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预加热器部的剖视结构图。
[0023]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个部件设定为能够识别的尺寸,而适当地改变了各个部件的比例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例示了喷墨式打印机(以下,仅称为“打印机”)。
[0025]第一实施方式
[0026]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I的结构图。
[0027]打印机I为处理较大型的媒介(记录介质)M的大幅面打印机(LFP)。本实施方式中的媒介M例如由具有64英寸(Inch)左右宽度的氯乙烯类薄膜形成。
[0028]如图1所示,打印机I具有:输送部(输送装置)2,其以卷对卷方式对媒介M进行输送;记录部3,其对媒介M喷射油墨(流体)从而记录图像及文字等;加热部(加热装置)4,其对媒介M进行加热。这些各个构成部被主体框5所支承。
[0029]输送部2具有:卷筒21,其送出卷筒状的媒介M ;卷筒22,其收卷被送出的媒介M。输送部2具有在卷筒21、22之间的输送路径上输送媒介M的输送辊对23、24。此外,输送部2具有在输送辊对24和卷筒22之间的输送路径上对媒介M施加张力的张紧辊(张力施加装置)25。
[0030]张紧辊25被摇动框26所支承,并形成在宽度方向(图1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与媒介M的背面接触的结构。张紧辊25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长于媒介M的宽度。张紧辊25被设置在后文叙述的加热部4的后加热器部4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0031]记录部3具有:喷墨头(记录头)31,其在输送辊对23、24之间的输送路径上对媒介M喷射油墨(流体);滑架32,其搭载喷墨头31并在宽度方向上自由往复移动。喷墨头31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具备多个喷嘴,且能够喷射根据与媒介M的关系而被选择的、需要进行浸透干燥及蒸发干燥的油墨。
[0032]加热部4采用了如下结构,即,通过对媒介M进行加热从而快速地使油墨在媒介M上干燥定影,以防止洇散和模糊,进而提高画质。加热部4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具有构成媒介M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支承面,并以使媒介M在卷筒21、22之间向上弯曲成凸状的方式而对媒介M进行支承,且对支承面上的媒介M进行加热。
[0033]加热部4具有:预加热器部(预热装置)41,其在设置有记录部3的位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对媒介M进行预热;压印板加热器部42,其在与记录部3对置的位置处对媒介M进行加热;后加热器部43,其在设置有记录部3的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对媒介M进行加热。
[0034]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加热器部41中的加热器41a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40°C。此夕卜,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印板加热器部42中的加热器42a的加热温度与加热器41a同样地被设定为40°C (目标温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加热器部43中的加热器43a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高于加热器41a、42a的加热温度的50°C。
[0035]预加热器部41采用了如下结构,即,通过使媒介M从常温向目标温度(压印板加热器部42处的温度)逐渐升温,从而迅速地促进油墨从喷落时起的干燥。此外,压印板加热器部42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在维持了目标温度的状态下使媒介M接受油墨的喷落,从而迅速地促进油墨从喷落时起的干燥。
[0036]此外,后加热器部43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使媒介M升温至高于目标温度的温度,以使喷落在媒介M上的油墨中尚未干燥的油墨快速地干燥,从而至少在通过卷筒22进行收卷前,使喷落的油墨完全干燥定影在媒介M上。
[0037]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预加热器部41中的特征性结构进行说明。
[0038]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预加热器部41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41a的结构的俯视图。
[0039]如图2所示,预加热器部41具有支承部件51,所述支承部件51具有对媒介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50。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51由铁板、更加具体而言由SPCC(冷轧钢板)形成。支承部件51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长于媒介M的宽度,更加具体而言,被形成为长于64英寸左右的宽度。
[0040]预加热器部41具有加热单元60,媒介M越趋向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时,所述加热单元60越增大施加给媒介M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单元60具有多个加热器(加热源)41a,所述多个加热器41a以越趋向于输送方向下游侧则间隔越缩窄的方式而沿着支承面50配置。
[0041]加热单元60被设置在支承部件51的支承面50的背面侧。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单元60为管式加热器,其通过铝带52而被粘贴在支承部件51的背面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41a成为了经由支承部件51并通过热传导而从背面侧对被支承在支承面50上的媒介M进行加热的结构。
[0042]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41a是指,呈连续曲折状的管式加热器中的、在宽度方向(图3中的纸面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部位。加热器41a在输送方向(图3中的纸面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41a被配置为,越趋向于输送方向下游侧(图3中的纸面上侧)则间隔越缩窄。具体而言,其被配置为,与在输送方向上游侧(图3中的纸面下侧)邻接的加热器41a之间的间隔相比,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邻接的加热器41a之间的间隔更小。
[0043]预加热器部41采用了如下结构,即,通过上述加热单元60对媒介M逐渐加热使其在到达记录部3时达到目标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媒介M到达预加热器部41的最下游部时的温度(预热目标温度)被设定为,压印板加热器部42的温度(目标温度:40°C )的±5°C以内。此外,媒介M从压印板加热器部42通过时的升温范围被设定为,预热目标温度的30%以下。另外,这些预加热器部41的设定是在还考虑到输送部2对媒介M输送速度(在实施方式中为60平方米/小时(Hl2 /hr))的条件下而被决定的。
[0044]接下来,对预加热器部41的预热以及抑制媒介M的褶皱等作用进行说明。
[0045]在图1所示的记录部3中,当对媒介M的记录处理(印刷)开始时,通过输送部2而对媒介M进行输送。预加热器部41通过支承面50而对从卷筒21放卷出的媒介M进行支承,并使媒介M在到达记录部3之前,从常温升温到预热目标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