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收纳容器、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导入方法_3

文档序号:9515252阅读:来源:国知局
0内,从而使墨水室21 内的负压消除。接着,如图8B所示,通过在阀52、53、56关闭的状态下使栗55向一个方向 旋转,将空气送入缓冲室54内对缓冲室54加压。接着,如图8C所示,通过打开阀53,从而 使缓冲室54内的加压的空气流入记录头20内,对墨水室21内加压。此时,在液体(墨水) 混入缓冲室54、运送部51的情况等下,使液体(墨水)和/或气体(空气)流入记录头20。
[0062] 通过如此对墨水室21内加压,墨水保持部件24的流路24A内的墨水、和墨水室21 内的墨水如图9A、图9B所不移动。
[0063] 在形成于记录头侧的过滤部件23的墨水的流路的内径Df、墨水保持部件24的流 路24A的内径Dk、以及排出口 20A的内径Dn按照下述的关系设定。Df < Dn < Dk
[0064] 因此,记录头侧的过滤部件23的弯液面力Pf、墨水保持部件24的流路24A的弯液 面力Pk、以及排出口 20A的弯液面力Pn为下述的关系。Pf > Pn > Pk
[0065] 如图9A所示,在墨水室21内加压的情况下,墨水保持部件24的流路24A的弯液 面向该图中的上方后退,在该弯液面到达过滤部件23后,如图9B所示将墨水从排出口 20A 推出。更为具体地来说,首先,如图10A所示,弯液面力Pk小的墨水保持部件24的弯液面 后退,流路24A内的墨水在墨水容器30内逆流。如图10B所不,通过流路24A内的墨水全 部回到墨水容器30内,在过滤部件23形成弯液面。由于排出口 20A的弯液面力Pn比过滤 部件23的弯液面力Pf小,因此如图10B所示,墨水室21内的墨水被从排出口 20A推出。
[0066] 墨水室21内被加压至压力Pc。该压力Pc超过弯液面力Pk时使墨水保持部件24 的弯液面向墨水容器30侧移动,且不会使弯液面力Pf的过滤部件23的弯液面移动,将墨 水从排出口 20A推出。因此,能够不使过滤部件23的弯液面移动,即不将记录头内的空气 推入墨水容器内,能够将墨水从排出口 20A推出。
[0067] 在通过如此推出的墨水将排出口形成面充分濡湿后,或者一边从排出口 20A推出 墨水并如图9C所示,通过板状的清扫部件57擦拭排出口形成面。由此,能够提高排出口形 成面的清扫能力。清扫部件57例如是氨基甲酸乙酯橡胶制,在与排出口形成面接触的同时 在图9C中的左右方向移动。这样的移动能够伴随着清扫部件57和记录头20的至少一方 的移动来实施。
[0068] 在清扫部件57的擦拭动作后,通过使栗55向使液体(墨水)和/或气体(空气) 向记录头20的外部流出的方向旋转而向记录头20内倒入负压,从而能够回到图6A所示的 状态。
[0069] (墨水的供给开始时)在不存在墨水的记录头20与墨水容器30连接时,在形成盖 60紧贴在记录头20的排出口形成面的加盖状态后,由栗55抽吸该盖60的内部。由此,如 图6A所示,能够向记录头20供给墨水容器30内的墨水。而且,通过栗55产生负压,使该 负压通过缓冲室54、阀53和开口部25作用于墨水室21内,从而也能够将墨水容器30内的 墨水供给到记录头20。在使用前者的盖60抽吸的情况下,与抽吸恢复动作时同样地,向盖 60内排出与图像的记录无关的墨水。另一方面,在如后者所述通过开口部25抽吸的情况 下,不会排出与记录无关的墨水,而向记录头20内供给墨水,能够抑制墨水的消耗。排出口 20A的墨水的弯液面能够通过栗55抽吸加盖状态的盖60的内部的抽吸恢复动作而形成。
[0070] 供给到记录头20的墨水室21内的供给量能够通过使用检测墨水室21内的墨水 量的未图示的墨水量传感器(墨水的液面传感器等)而调整为最佳的量。排出口 20A的墨 水的弯液面能够通过栗55抽吸加盖状态的盖60的内部的抽吸恢复动作而形成。
[0071] 而且,在与记录头20连接的墨水容器30内的墨水残留量消失,记录头20内的墨 水量减少后,在与该记录头20连接新的墨水容器30的情况下,需要将记录头20内的墨水 量增加到最佳的量。在该情况下,将由栗55产生的负压从开口部25导入,能够将新连接的 墨水容器30内的墨水供给到记录头20内。而且,在减少至通过墨水量传感器无法检测记 录头20内的墨水量的程度时,通过开口部25向记录头20内导入负压,能够将墨水容器30 内的墨水供给到记录头20内。
[0072] 这样,通过开口部25将负压(用于对记录头20内减压的抽吸力)导入记录头20 内,从而不会多余地消耗墨水,能够向记录头20内供给墨水。在这样的墨水的供给时,也可 以使盖60为加盖状态。
[0073] (非记录墨水环流时)以下,对本发明的特征性的结构说明。
[0074] 图11A至图11D是非记录墨水环流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另外, 此处所谓的非记录墨水(第二液体)指的是在恢复处理中积存在盖60的、不会用于记录的 墨水,是即使通过环流回到墨水容器30,也不会供给到记录头20的(非供给对象的)墨水。 而且,作为非记录墨水的墨水为墨水容器30的初期未使用墨水的填充量的10%以下的量。
[0075] 如图11A所示,从记录头20通过预备排出、抽吸恢复处理而排出的墨水被收纳到 盖60。此时,通过在打开阀61的状态下使用栗55的抽吸力,运送盖60内的墨水。如图11B 所示,通过在抽吸规定量的非记录墨水,如图11C所示关闭阀61,打开阀56,通过使栗55将 非记录墨水向缓冲室54输送的方向转动,将非记录墨水储藏到缓冲室54。这是因为,在墨 水容器30是新的,吸收体36由未使用墨水(记录用墨水,第一液体)充满时,非记录墨水 回到墨水容器30后,存在着非记录墨水与未使用墨水混合的危险。由此,在墨水容器30内 的未使用墨水减少至规定量的期间,在一端缓冲室54储藏非记录墨水。另外,在更换墨水 容器30后消耗规定量的墨水,墨水容器30内的未使用墨水减少至规定量的时候,也可以直 接从盖60环流到墨水容器30。
[0076] 如图11C所示积存在缓冲室54的非记录墨水在恢复处理后如图11D所示打开阀 61,关闭阀56,由栗55的抽吸力排出到墨水容器30的非记录墨水收纳室32。此时,在形成 非记录墨水收纳室32底面部的吸收体36为已由暂时未使用墨水充满的部分,并且是在此 后伴随着未使用墨水的消耗液面下降从而能够再次吸收(能够吸收)的部分(部位)。由 此,吸收体36成为由墨水濡湿(墨水与空气混杂的)状态。由此,排出到非记录墨水收纳 室32的非记录墨水被从非记录墨水收纳室32的底面部容易地吸入吸收体36。而且,非记 录墨水收纳室32的侧面部并非由墨水濡湿的状态,不过仍稍从侧面部吸收非记录墨水到 吸收体36。
[0077] 图12是示出使非记录墨水环流时的处理的流程图。以下,沿该流程图对伴随着本 实施方式的环流动作的恢复处理进行说明。在恢复处理开始,进行预备排出、加压、抽吸之 类的恢复处理时,解除加盖状态。此后,在步骤S1201中,判断从墨水容器的使用开始起进 行恢复处理的次数是否在规定次数(N次)以下。该规定次数N是为了判断从墨水容器30 消耗的墨水量,能够预先根据恢复消耗的墨水量变换。在步骤S1201中进行恢复处理的次 数在N次以下的情况下,墨水容器30内的墨水尚未消耗规定量,因此移至步骤S1202,打开 阀61,关闭阀56进行栗55的抽吸动作X秒。此后,在步骤S1203中关闭阀61,打开阀56 进行加压动作Y秒。通过该动作在步骤S1204中将非记录墨水储存在缓冲室54中(参照 图lie)。另外,此处进行抽吸动作的X秒为使非记录墨水从盖60到缓冲室的充分的时间, 且是非记录墨水不会从缓冲室54到达墨水容器30的时间。而且,进行加压动作的Y秒为 栗55与墨水容器30之间的非记录墨水环流管35内所有的非记录墨水到达缓冲室54的时 间。
[0078] 在步骤S1201中进行恢复处理的次数在N次以上(实施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 判断为墨水容器内的墨水被充分消耗,能够进行非记录墨水的环流,移至步骤S1205,进行 栗55的抽吸动作。接着,在步骤S1206中将储存在缓冲室54的非记录墨水排出到墨水容 器30的非记录墨水收纳室32中。经过这样的处理,使非记录墨水环流时的处理结束。
[0079] 图13是示出使非记录墨水环流时的墨水容器30的剖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