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光学元件的亮度数据具有初始化功能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84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光学元件的亮度数据具有初始化功能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尤其涉及改进有源矩阵型显示器显示质量的技术。
背景技术
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和便携终端的应用正在迅速推广。主要用于这类设备的显示器是液晶显示器,但认为有望作为下一代显示平板的却是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源矩阵驱动系统是这类显示的代表性显示方法。应用这一系统的显示器称为有源矩阵显示器,众多像素纵横设置成矩阵,各像素设一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把图像数据连续写入各像素。
在提出了各种像素电路后,目前有机EL显示器的研究与开发正处于开倡期。一例此类电路就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Heill-219146揭示的像素电路,下面参照图9作一简要说明。
该电路包括均为n沟道晶体管的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r11与Tr12、光学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存贮电容SC11、扫描线路SL、电源线Vdd和输入亮度数据的数据线DL。
该电路的操作如下。为了写有源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亮度数据,扫描线SL变高电平,第一晶体管Tr11接通,并在第二晶体管Tr12的栅板与存贮电路SC11二者设置输入数据线DL的亮度数据。在发光定时时刻,扫描线SL变低电平,使第一晶体管Tr11截止,保持第二晶体管Tr12栅极的电压,按设置的亮度数据发光。
在对光学元件或驱动晶体管设置大的亮度数据时,试图通过改写亮度数据而设置更小亮度数据常会最终导致残余图像现象,在光学元件中保留对应于以前大的亮度数据的电荷泄漏不完全,因而不能准确地设置所需的亮度数据。这样,尤其在准备显示快速运动的画面时,就很难看请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其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出现上述残余图像现象的新电路,另一目的是减少显示器的功耗。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器,包括与光学元件并联的电流旁路元件,其中按照在光学元件中设置亮度数据的操作而控制电流旁路元件,使光学元件两端已出现的电压初始化。而且,该显示器还包括一天关,在电流旁路元件接通时切断向光学元件提供电流的通路。
另外,可将设置亮度数据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和控制所述电流旁路元件的信号组合成一公共信号,在对光学元件两端已出现的电压初始化的同时,设置该亮度数据。数据更新命令信号一般是输入扫描线的扫描信号。再者,也可相互独立地提供设置亮度数据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和控制电流旁路元件的信号,从而可以对光学元件两端已出现的电压的初始化设置定时。换言之,提供一种与扫描线不同的布线,以控制向电流旁路元件与光学元件提供电流的开关,使对光学元件两端已出现的电压的初始化不受制于扫描定时。
假设采用有源矩阵显示器,各像素一般包括光学元件、驱动电路、数据线、扫描线与电源线,而且形成一条以串联方式连接电源线、驱动电路、光学元件与地电位的通路,允许所需值的电流流到光学元件。这里把包含开关元件的旁路设置在光学元件的阳极与地电位之间。再者,在驱动电路与电源线之间或驱动电路与光学元件之间设置一开关元件,切断电源线向光学元件供电。
当接通设置在旁路中的开关元件时,光学元件的阳极对地电位短路,因而与地电位同电位。与此同时,断开电源线与驱动电路之间的开关元件,可抑制从电源线流到地电位的闪通电流。
再者,当对光学元件两端已出现的电压初始化时,可在光学元件两端加一反向电压,其中在使光学元件发光时所加的电压为正电压。换言之,该光学元件可以处于使其发光时应用的反偏置状态。
这里假设光学元件是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但并不限于此。而且,还假设电流旁路元件或开关元件是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或TFT(薄膜晶体管),但并不限于此。另外,“亮度数据”指准备设置于驱动晶体管的有关亮度或照度信息的数据,与光学元件发射的光强不同。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也涉及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光学元件,其第一端子流入电流,第二端子流出电流;和初始化元件,当改变流到光学元件的电流时,主动地使第一端子一侧累积的电荷放电一段预定时间。这里的初始化元件是个与光学元件并联的开关元件,当开关元件接通时,通过该开关元件把光学元件阳极的电荷拉到地电位。
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也涉及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光学元件,其第一端子流入电流,第二端子流出电流;和初始化元件,当改变流到光学元件的电流时,将第一端子一侧的电荷存贮一段预定时间。另外,该初始化元件还能在一段预定时间内以第二端子电位高于第一端子电位的方式工作。
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也涉及显示器。该显示器在光学元件与驱动电路串接的通路中有一开关元件,通过按照在驱动电路中设置亮度数据的操作而控制该开关元件,可断开与闭合该通路。可将设置亮度数据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接至开关元件,而且可在设置亮度数据时断开该开关元件,这里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通常是一个选择像素的信号,对该像素要写入亮度数据。
例如,开关元件可设置在一通路中,该通路从一般为源电压的固定电位开始以串联方式连接驱动电路、光学元件和地电位。开关元件可位于光学元件与驱动电路之间或固定电位与驱动电路之间。连接从源电压起依次为光学元件、驱动电路和地电位,开关元件可设在源电压与光学元件之间。
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也涉及显示器。该显示器的各像素包括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和断电晶体管,它们相互串接,串联系统的起点接至向光学元件供电流的固定电位,断电晶体管置于光学元件的固定电位一侧。
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也涉及显示器。该显示器的各像素包括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和断电晶体管,其中驱动晶体管和断电晶体管都是为沟道晶体管,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和断电晶体管相互串接,串联系统的起点接至向光学元件供电流的固定电位,断电晶体管置于光学元件的固定电位一侧。
另外,驱动和断电晶体管可以是n沟道与p沟道晶体管的组合。若断电晶体管与将亮度数据输入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呈反极性,则使该晶体管导通和截止的控制信号也可用作控制对驱动电路输入亮度数据的开关元件的信号。
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也涉及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光学元件,其第一端子流入电流,第二端子流出电流;和初始化元件,有助于在改变流到光学元件的电流时,使累积在第一端子一侧的电荷放电一段预定时间。初始化元件使光学元件自身工作,通过切断电流流向第一端子的通路让电荷放电。光学元件两端由这一放电造成的电位差,将是一个由通路切断时间长度、该元件的时间常数和其前一电位差决定的电压。这一电压值只要处于不有害地影响图像显示的电平就行。
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也涉及显示器。该显示器使准备为光学元件设置的亮度数据以控制电压形式存贮,还设置了仍通过改变亮度数据而设置的写周期和光学元件两端产生的电荷放电的初始化周期。驱动写周期的信号和驱动初始化周期的信号可以被共同使用,同时产生这两个周期。像这些信号一样,通常假设一扫描信号,它被输入扫描线作为亮度数据的更新信号。再者,写周期和初始化周期可同时产生,并在这些周期内切断向光学元件供电流的通路。另外,驱动写周期的信号与驱动初始化周期的信号可以分开提供,而且初始化周期可随意设置。
假设是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器,各像素一般包括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数据线、扫描线和电源线。另外,形成一条从电源线开始串接驱动电路、光学元件和地电位的通路,所需的电流流向光学元件。这里把开关元件设在驱动电路与电源线之间或驱动电路与光学元件之间,在再次通过改变亮度数据而设置的写周期内,使开关元件截止,促使光学元件中的电荷放电,光学元件初始化。另外,开关元件、光学元件和驱动电路可从电源线开始依次串接。
作为另一实施例,除了在驱动电路与电源线之间设置开关元件外,还在光学元件的阳极与地电位之间设置一开关元件而形成旁路。该开关元件接通时,将光学元件阳极的电荷接到地电位。使光学元件阳极电位等于地电位而使该光学元件初始化。
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也涉及显示器。该显示器的各像素包括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和断电晶体管,其中在激励把光学元件的亮度数据写到驱动晶体管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的周期内,断电晶体管截止,切断向光学元件供电流的通路,而在对驱动晶体管的亮度数据写周期结束后,断电晶体管导通,接上被切断的供电流通路。切断供电流通路,可使光学元件两端产生的电荷放电。
本发明还有一较佳实施例也涉及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光学元件;驱动光学元件的驱动元件;和控制设置驱动元件驱动能力的设定定时的开关元件,其中开关元件由扫描信号控制,用在光学元件之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的扫描信号将虚设的亮度数据设置在驱动元件中。
“选择信号”以直接或从属处理方式用于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对每条像素线分别提供其信号线。该选择信号以下也称为“扫描信号”。“虚设亮度数据”是一不同于准备原先设置到驱动元件的亮度数据的值,它在设置正确的亮度数据之前临时设置,例如可把将光学元件置于断开状态的值设置成该虚设亮度数据。
对其以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的扫描信号通路和准备设置在驱动元件里的亮度数据通路,可以容性耦合。此时,当激励对其以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的扫描信号时,通过所述电容朝着变成虚设亮度数据的方向,改变在开关元件与驱动元件之间处于浮动状态的亮度数据值。
应该指出,可对上述构成元件等作任意组合或重新安排,对本发明均有效并为本发明所包括。
另外,该发明内容不必描述所有必要的特征,因而本发明也可以是这些描述特征的部分组合。


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电路。
图2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电路。
图3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电路。
图4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另一种电路。
图5示出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通用电路。
图6示出第三实施例的通用电路。
图7示出图5中的通用电路。
图8示出图6中的通用电路。
图9示出常规技术的像素电路。
图10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电路。
图11示出第四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另一种电路。
图12示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多层结构。
图13示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另一个多层结构。
图14示出一例适用于具有图12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电路。
图15示出一例适用于具有图13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电路。
图16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电路。
图17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另一种电路。
图18示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电路。
图19示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另一种电路。
图20示出第七实施例的修改像素电路。
图21示出第七实施例的另一修改像不比电路。
图22示出第七实施例的又一修改像素电路。
图23示出第八实施例中显示器两像素的电路结构。
图24是一时序图,表示第八实施例的显示器中扫描信号状态与发射时间、不发光时间的关系。
图25示出第九实施例中显示器一个像素的电路结构。
图26示出第十实施例中显示器两像素的电路结构。
图27示出第十三实施例中显示器三像素的电路结构。
图28示出图23的修改电路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诸较佳实施例描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所有特征与组合不一定是本发明的实质。
在以下诸实施例中,采用有源矩阵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作为一种显示器。在这些实施例中,将提出减少上述残余图像现象的新颖电路。相应地,从光学元件的阳极到地电位并联设置了包括开关元件的旁路,并通过以预定时序接通与切断开关元件使光学元件中的电荷释放到地电位,实现光学元件中亮度数据初始化。
第一实施例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电路。该像素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光学元件)、驱动电路10、第一和第二存贮电容SC1和SC2以及作为开关元件的第四和第三晶体管Tr4与Tr3。驱动电路10还包括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r1与Tr2。
该像素还包括输入亮度数据的数据线DL、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供电流的电源线Vdd和输入亮度数据更新信号的扫描线SL。数据线DL、电源线Vdd和扫描线SL为其它像素共享。
另外,第一、第二和第四晶体管Tr1、Tr2与Tr4是n沟道晶体管,第三晶体管Tr3为p沟道晶体管。
第一、第四和第三晶体管Tr1、Tr4与Tr3的栅极都接至扫描线SL。第一晶体管Tr1的漏极(或源极)接至数据线DL,第一晶体管Tr1的源极(或漏极)和第二晶体管Tr2的栅极接至第二存贮电容SC2的一个电极。第二晶体管Tr2的源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和第二存贮电容SC2的另一极都接至第四晶体管Tr4的漏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和第四晶体管Tr4的源极都接地电位。第二晶体管Tr2的漏极和第一存贮电容SC1的一极接至第三晶体管Tr3的漏极。第一存贮电容SC1的另一极接地电位。第三晶体管Tr3的源极接电源线Vdd。
这样,从电源线Vdd到地电位,第三和第二晶体管Tr3与Tr2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依次串接成主通路。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起还形成一包含第四晶体管Tr4的旁路。
下面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当扫描线SL转高电平而且第一晶体管Tr1导通而写亮度数据时,在第二晶体管Tr2的栅极和存贮电容SC2中设置一对应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亮度数据的电位。同时,第四晶体管Tr4导通,利用第四晶体管Tr4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阳极中的电荷拉到地电位。与此同时,第三晶体管Tr3截止,可防止来自电源线Vdd的任何闪通电流。这样,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阳极的电位变成与地电位一样。
接着,在发光定时时刻,扫描线SL转成低电位,使第一和第四晶体管Tr1与Tr4截止,第三晶体管Tr3导通,使对应于第二晶体管Tr2中设置的亮度数据的电流从电源线Vdd流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写亮度数据时,令早已存在于光学元件的亮度数据初始化,因而可减少在用较小亮度数据改写大的亮度数据时通常看到的残余图像现象。同时,切断了从电源线向驱动电路的电流供应,减少了电流消耗。
第二实施例图2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电路。该像素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光学元件)、驱动电路10、第一和第二存贮电容SC1与SC2、作为开关元件的第四和第三晶体管Tr4与Tr3、数据线DL、电源线Vdd以及第一和第二扫描线SL1与SL2。驱动电路10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晶体管Tr1、Tr2、Tr5与Tr6。第一和第四晶体管Tr1与Tr4是n沟道晶体管,而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晶体管Tr1、Tr3、Tr5与Tr6为p沟道晶体管。
第一、第三和第四晶体管Tr1、Tr3与Tr4的栅极都接第一扫描线SL1,第六晶体管Tr6的栅极接第二扫描线SL2。第一晶体管Tr1的漏极(或源极)接数据线DL。第一晶体管Tr1的源极(或漏极)和第五晶体管Tr5的漏极(或源极)接第六晶体管Tr6的漏极。第五和第二晶体管Tr5与Tr2的栅极和第六晶体管Tr6的源极(或漏极)接第二存贮电容SC2的两电极之一。第二和第五晶体管Tr2与Tr5的源极、第三晶体管Tr3的漏极和第二存贮电容SC2的另一电极均接第一存贮电容SC1的两电极之一。第三晶体管Tr3的源极接电源线Vdd,第一存贮电容SC1的另一极接地电位。第二和第四晶体管Tr2与Tr4的漏极均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和第四晶体管Tr4的源极接地电位。
下面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当第一扫描线SL1转高电平而第二扫描线SL2转低电平以写亮度数据时,第一、第四和第六晶体管Tr1、Tr4与Tr6导通,第三晶体管Tr3截止。第五晶体管Tr5的栅、漏极短路,使第五晶体管Tr5工作于不饱和区,第五晶体管Tr5的栅极与第二晶体管Tr2的栅极为同电位,因而把亮度数据设置在第二晶体管Tr2中。此时,由于第三晶体管Tr3截止,来自电源线Vdd的通路被切断。而且,由于第四晶体管Tr4导通,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阳极中的电荷通过第四晶体管Tr4放空至地电位,因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阳极的电位跌至地电位。
在发光定时时刻,第一扫描线SL1转低电平而第二扫描线SL2转高电平,使第一、第四和第六晶体管Tr1、Tr4与Tr6截止,第三晶体管Tr3导通,由此使对应于设置在第二晶体管Tr2中的亮度数据的电流流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根据第二实施例,可获得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有利效果。
第三实施例图3和4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显示器像素的电路。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作为开关元件的第三晶体管Tr3设置在电源线Vdd与驱动电路10之间,但在第三实施例中,上述晶体管Tr3位于驱动电路10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之间。因此,在图3电路中,第一实施例中图1电路里的第三和第二晶体管Tr3与Tr2在连接次序上相互调换。同样地在图4电路中,第二实施例中图2的第三和第二晶体管Tr3与Tr2在连接次序上也相互调换。
这里省去了对这些电路工作原理的描述,因为其工作原理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电路的工作原理一样,并可获得同样有利效果。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一存贮电容SC1可抑制对亮度数据的作用,即对第二晶体管Tr2的栅极的作用,当第三晶体管Tr3截止时会出现这一作用。但在第三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晶体管Tr2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之间的第三晶体管Tr3,可消除对第二晶体管Tr2的栅极产生的作用。
本发明根据只作示例的诸实施例来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对所述的每一元件与每一处理方法的组合有其它各种修改方法,而且这类修改都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下面将描述这类修改。
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图1-4的驱动电路10都假设是一种驱动电路,但并不限于此。由于有各种各样的这类驱动电路,所以通常可用图5和6来代表本发明应用的电路。图5示出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通用电路,而图6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通用电路。
上述诸实施例中,连接同一像素驱动电路的扫描线SL用来接通与切断第三和第四晶体管Tr3与Tr4,不过这可以通过连接到时间超前一个扫描的扫描线而实现。这种结构可减少扫描线SL在写数据操作时引起的耦合噪声。另外,为接通和切断第三和第四晶体管Tr3与Tr4,可分开执行专用写操作。图7和8的电路分别是图5和6的通用电路,如上所述,设置的控制线CSL用于接通和切断第三和第四晶体管Tr3与Tr4。该结构取消了对扫描线SL的时间限制,能以任何时序控制像素发光。换言之,通过控制控制线CSL,由此调节白色平衡与亮度,即可调节发光时间(下面也称发射时间)。
在上述诸实施例中,电流流过旁路的排放出口,即第四晶体管Tr4的源极接到地电位,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该出口置成等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阈压,以改进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响应特性。还可把它设置成负电位,迅速地排空电荷。
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反转了在亮度数据初始化时准备加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偏压,而且把作为旁路的晶体管的源极置于负电位或低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阴极的电位。
在上述诸实施例中,将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形成旁路的第四晶体管Tr4的源极接至地电位,其电位置成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电位同电平,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将第四晶体管Tr4的源极置成低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阴极的电位。
图10示出图7所示的像素电路,第四晶体管Tr4的源极接负电位Vee,低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阴极的电位。同样地,图11示出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其中将第四晶体管Tr4的源极接负电位Vee,低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阴极的电位。控制线CSL转高电平时,第三晶体管Tr3截止,第四晶体管Tr4导通,此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阳极电位变成负电位Vee,与第四晶体管Tr4源极电位一样。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电位等于地电位,要高于其阳极的电位,因而沿与通常操作相反的方向施加偏压,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位跌到低于其阴极电位。
把反偏压加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留在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阳极里的电荷被排空而抑制任何残余图像现象,同时恢复了构成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有机膜的特性。这里把其接通与切断受扫描线SL和独立控制线CSL控制的第四晶体管Tr4的源极置于负电位Vee,低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电位,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图5和6所示的第四晶体管Tr4受扫描线SL控制的电路中,第四晶体管Tr4的源极可置于一负电位Vee,低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电位。
第五实施例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多层结构通常把阳极层110、孔穴传输层120、有机EL层130与阴极层140在玻璃基板100等绝缘基板上由下到上依次堆迭起来,如图12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多层结构并不限于图12的结构,可在玻璃基板100等绝缘基板上由下而上依次将阴极140、有机EL层130、孔传输层130与阳极层110堆迭而成,如图13所示。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多层结构为图12的一种,则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接固定的地电位。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多层结构是图13的一种,可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接该固定的电位。图14和15的像素电路实例适用于图12和13分别示出的具有此类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图14是一个像素电路,其中将图10像素电路各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与阴极相互调换一下,因而图14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接电源电位Vff,这是个固定的正电位。另外,把接至图10中第四晶体管Tr4的负电位Vee的电极接正电位Vgg,高于电源电位Vff。把第三晶体管Tr3接至图10中电源线Vdd的电极接低电位线Vhh,它是地电位。
另外,现在第三晶体管Tr3用n沟道晶体管代替p沟道晶体管,第四晶体管Tr4用p沟道晶体管代替n沟道晶体管。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周期内,电流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驱动电路10和第三晶体管Tr3流向等于地电位的低电位线Vhh。接着,控制线CSL转高电平,使第三晶体管Tr3导通,第四晶体管Tr4截止。当控制线CSL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亮度数据更新周期内转低电平时,第三晶体管Tr3截止,第四晶体管Tr4导通,因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电位变为正电位Vgg,该电位高于电源电位Vff,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变成加反偏压的状态。
图15示出一个像素电路,其中把图10像素电路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和阴极相互调换了一下,将图15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接地电位。接驱动电路10(图11中正电位)的电源线Vdd,现在在图15中为负电位的负电位线Vii。另外,在图11中接第四晶体管Tr4正电位Vee的电极,现在接高于地电位的正电位Vgg。当控制线CSL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亮度数据更新周期内转高电平时,第四晶体管Tr4导通,第三晶体管Tr3截止。接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电位变成正电位Vgg,该电位高于等于其阳极电位的电源电位Vff,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变成加反偏压的状态。
在图14和15的像素电路中,控制线CSL把第三和第四晶体管Tr3与Tr4控制成通/断,但并不限于此,该电路可构成用扫描线SL来控制其通/断,此时只要设置一晶体管,当在驱动电路10中设置亮度数据时,第三晶体管Tr3截止,第四晶体管Tr4导通。
在下列诸较佳实施例中,假定采用有源矩阵有机EL显示器作为一种显示器。在这些实施例中,提出一新颖电路,其中排放了光学元件中上述造成残余图像现象的电荷,并将该光学元件两端的电位差减小到实际上不产生残余图像现象的电平。为此,设置了一只把源极电压与光学元件分开的开关元件。
第六实施例图16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像素电路。该像素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光学元件)、起开关元件作用的第一和第三晶体管Tr101与Tr103、第二晶体管Tr102(设置亮度数据的驱动晶体管)、存贮电容SC以及使第一和第三晶体管Tr101与Tr103导通和截止的扫描线SL。另外,第一晶体管Tr101是n沟道晶体管,第二和第三晶体管Tr102与Tr103为p沟道晶体管。该像素还包括输入亮度数据的数据线DL和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供电流的电源线Vdd。扫描线SL、数据线DL和电源线Vdd为其它像素共享。实际上,包括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r101与Tr102及存贮电容SC的电路部分称驱动电路10。
第一晶体管Tr101的栅极接扫描线SL,其漏极(或源极)接数据线DL。第一晶体管Tr101的源极(或漏极)和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极接存贮电容SC的电极之一。第二晶体管Tr102的源极和存贮电容SC另一极接电源线Vdd,第二晶体管Tr102的漏极接第三晶体管Tr103的源极。第三晶体管Tr103的漏极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在节点A相接。另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接地电位。相应地,第二晶体管Tr102、第三晶体管Tr103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依次从电源线Vdd串接到地电压,形成光学元件的发光通路(下面也简称为主通路)。
下面描述如上配置的电路的工作原理。当扫描线SL转高电平以写亮度数据时,第一晶体管Tr101导通,第三晶体管Tr103截止,从而数据线DL提供一对应于该亮度数据的数据电压,并把该亮度数据设置于存贮电容SC和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极。由于第三晶体管Tr103将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电源线Vdd切断,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两端的电位差跌至某一电压,而该电压由通路被切断的时间长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时间常数和切断前的电位差所确定。此时,允许节点A的电位在某一电平上长达只要对图像不产生有害影响。
接着,在完成写亮度数据后,由于扫描线SL转低电平,第一晶体管Tr101截止,第三晶体管Tr103导通,于是对应于设置于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极和存贮电容SC里的电压的电流就流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如用图17的电路举例说明的那样,在配置上可将第三和第二晶体管Tr103与Tr102相互在连接次序上调换,在电源线Vdd一侧设置第三晶体管Tr103,并将第三和第二晶体管Tr103与Tr102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依次从电源线Vdd接到地电位。由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图16的电路相似,故不再描述。
因此,根据第六实施例,节点A的电位的跌落如上所述,因而在已设置了大的亮度数据的像素中再设置小的亮度数据时所见到的残余图像现象就被消除了。另外,因在写亮数据时把主通路与电源线Vdd切断了,故减少了功耗。此外,由于存贮电容SC设置在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极与电源线Vdd之间,稳定了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压。
第七实施例在参照第六实施例所示的电路中,第二晶体管Tr102是驱动晶体管,它是p沟道晶体管,而在第七实施例中,却应用了n沟道晶体管。由于第七实施例的电路一般与第六实施例的电路相同,因此下面仅描述其不同的部分。图18示出的电路,主通路中从电源线Vdd到地电压的连接次序为第二晶体管Tr102、第三晶体管Tr103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而在图19电路中,连接次序则为第三晶体管Tr103、第二晶体管Tr102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这样,图18和19分别示出了图16和17的电路,其中用n沟道晶体管代替了第二晶体管Tr102。但要指出,在图18和19的两电路中,存贮电容SC接在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之间。
下面描述如图18和19配置的电路的工作原理。当扫描线SL转高电平而写亮度数据时,第一晶体管Tr101导通,第三晶体管Tr103截止,从而数据线DL提供对应于该亮度数据的数据电压,并把该亮度数据设置于存贮电容SC和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极。与第六实施例一样,由于第三晶体管Tr103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电源线Vdd切断,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两端的电位差跌至某一电压,而该电压决定于通路被切断的时间长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时间常数和切断前的电位差。此时,节点A的电位允许长久处于对图像显示无有害影响的电平上。
接着,在写完亮度数据后,由于扫描线SL转低电平,第一晶体管Tr101截止,第三晶体管Tr103导通,于是对应于设置在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极和存贮电容SC里的电压的电流就流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此时,节点A的电位升高,而贮存在存贮电容SC里的电荷却保持不变,因而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极电位也升高得像节点A电位升高那样多。相应地,保持了期望的栅压,而且流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流值不发生变化。再者,即使在某些场合下改变了节点A的电位,但存贮电容SC里的电荷如上述那样保持不变,因此存贮电容SC两端的电位差即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压将不受其影响。此外,无须为存贮电容SC准备独立的布线。
根据第七实施例,可获得与第六实施例同样的有利效果。
本发明根据仅作示例的实施例来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对所述每个元件和每种处理的组合存在其它各种修改,而且这类修改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下面描述这类修改。
在诸实施例中,设置在主通路中起开关元件作用的第三晶体管Tr103虽是p沟道晶体管,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n沟道晶体管。但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晶体管Tr103在把扫描线SL转高电平时必须截止,这就是要求设置一条独立的扫描线,并将它设置成具有与扫描线SL相反的动作,如实施例描述的那样。
在上述诸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设置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源线Vdd一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光学元件,但是如图20的电路中,可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设在电源线Vdd侧。
图21示出上述显示器像素电路的修改实例,并示出了修改了驱动电路10的像素电路。图21的像素包括用作光学元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驱动电路10、第一和第二存贮电容SC1与SC2、起开关元件作用的第三晶体管Tr103、数据线DL、电源线Vdd及第一与第二扫描线SL1与SL2。驱动电路10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晶体管Tr101、Tr102、Tr105和Tr106。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r010与Tr102是n沟道晶体管,第三、第五和第六晶体管Tr103、Tr105与Tr106为p沟道晶体管。第一扫描线SL1是信号线,当在该像素电路中设置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亮度数据时,对其施加更新亮度数据的信号。第一扫描线SL1以为同行像素共享的方式设置。第二扫描线SL2是以被下一行像素共享的方式设置的扫描线。
第一和第三晶体管Tr101与Tr103的栅极接第一扫描线SL1,第六晶体管Tr106的栅极接第二扫描线SL2。第一晶体管Tr101的漏极(或源极)接数据线DL。第一晶体管Tr101的源极(或漏极)和第五晶体管Tr105的漏极接第六晶体管Tr106的漏极(或源极)。第二和第五晶体管Tr102与Tr105的栅极和第六晶体管Tr106的源极(或漏极)是第二存贮电容SC2的两电极之一。第二和第五晶体管Tr102与Tr105的源极、第三晶体管Tr103的漏极和第二存贮电容SC2的另一极接第一存贮电容SC1的两电极之一。第三晶体管Tr103的源极接电源线Vdd,第一存贮电容SC1的另一极接地电位。第二晶体管Tr102的漏极在节点A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接地电位。
下面描述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当第一扫描线SL1转高电平而第二扫描线SL2转低电平以写亮度数据时,第一和第六晶体管Tr101与Tr106导通,第三晶体管Tr103截止。第五Tr105的栅、漏极短路,第五Tr105工作于不饱和区,使第五晶体管Tr105的栅极电位变成与第二晶体管Tr102的栅极电位相同,这样就在第二晶体管Tr102中设置了该亮度数据。于是,由于第三晶体管Tr103截止,切断了与电源线Vdd的通路,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两端的电位差跌至某一电压,而该电压决定于该通路被切断的时间长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时间常数和刚切断前的电位差。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荷和阳极电位跌至地电位,此时,允许节点A的电位长期处于对图像显示无有害影响的某一电平。
在发光定时时刻,第一扫描线SL1转低电平而第二扫描线SC2转高电平,第一、第四和第六晶体管Tr101、Tr104与Tr106截止,第三Tr103导通,因而对应于设置于第二Tr102的亮度数据的电流流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图22是基于图16而修改的像素电路,相对于图12的常规多层结构的一般类型,图16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多层结构以图13所示的同样方式反置。在图22的像素电路中,将图16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与阴极作了调换。因而其阳极接电源电位Vff,这是固定的正电位。电源线Vdd一接到图16中第二晶体管Tr102正电位的源极,便接到了地电位的低电位线Vhh。要注意,构制该像素电路时,可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接地电位,而把第二晶体管Tr102的源极接负电位的负电位线。
在下列诸实施例中,仍假设采用有源矩阵有机EL显示器作为显示器。在这些实施例中,将提出能减少残余图像现象的新颖电路。
第八实施例根据第八实施例,在对驱动元件设置亮度数据之前,先要把驱动元件的栅压改变为某一值,通过预先将零值或足够低的值设定为虚设亮度数据,使该光学元件处于关闭状态。在设置该虚设亮度数据时,对先于预定像素控制的像素应用一扫描信号。这样,在驱动元件中设置亮度数据之前,一旦光学元件切断电源,由于光学元件截止,就不消除在该光学元件中的电荷。
图23示出第八实施例中显示器的两像素电路结构。第一和第二像素Pi×10与Pi×20各自为单像素电路。第一像素Pi×10包括用作开关元件的第一晶体管Tr10、用作驱动元件的第二晶体管Tr11、用作存贮电容的第一电容器C10和用作光学元件的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同样地,第二像素Pi×20包括用作开关元件的第三晶体管Tr20、用作驱动元件的第四晶体管Tr21、用作存贮电容的第二电容器C20和用作光学元件的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
电源线Vdd提供电压,使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发光。数据线DL发送准备设置于第二和第四晶体管Tr11与Tr21的亮度数据信号。第一和第二扫描线SL10与SL20按时序发送激励第一和第三晶体管Tr10与Tr20的扫描信号,分别使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发光。根据该第八实施例,首先激励第一晶体管Tr10,然后激励第三晶体管Tr20。
第一晶体管Tr10是n沟道晶体管,其栅极接扫描线SL10,源(或漏)极接数据线DL,漏(或源)极接第二晶体管Tr11的栅极。第三晶体管Tr20也是n沟道晶体管,其栅极接扫描线SL20,源(或漏)极接数据线DL,而漏(或源)极接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极。
第二晶体管Tr11是p沟道晶体管,其源极接电源线Vdd,漏极接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的阳极。第四晶体管Tr21也是p沟道晶体管,其源极接电源线Vdd,漏极接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的阳极。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的阴极电位等于地电位。
第一电容器C10的一端接第一晶体管Tr10的漏(或源)极与第二晶体管Tr11的栅极之间的通路,其另一端接扫描线,该扫描线未示出,对在该像素Pi×10之前刚控制的像素发送扫描信号。第二电容器C20的一端接第三晶体管Tr20的漏(或源)极与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极之间的通路,其另一端接向第一像素Pi×10发送扫描信号的第一扫描线SL10。
下面以第二像素Pis20为例,说明上述结构的电路的工作原理。
首先,当第二扫描线SL20的扫描信号转高电平时,第三晶体管Tr20导通。之后,由于要被置于第四晶体管Tr21的负逻辑亮度数据流向数据线DL,流向数据线DL的亮度数据电位变成等于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极电位,因为第三晶体管Tr20已导通,从而设置了该亮度数据。对应于栅源电压(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与源之间的电压)的电流从电源线Vdd流向漏极侧,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按电流量发光。即使在第二扫描线SL20的扫描信号转为低态而且第三晶体管Tr20截止时,仍然保留以第三晶体管Tr20的漏(或源)极与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极之间的浮动态存贮的亮度数据,从而保持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的发光对应于亮度数据。
在下一扫描时序,当对第一像素Pi×10的扫描信号紧换在第二像素Pi×20趋高态前受到控制时,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极与第三晶体管Tr20的漏(或源)极之间有一浮动,将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极电位推高,结果形成如同在设置虚设亮度数据而使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源电压更小时一样的状态。从电源线Vdd切断的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熄灭。
随着第一扫描线SL10的扫描信号趋低态,第二电容器C20的第一扫描线SL10一侧一端的电位下降。几乎在同时,第二扫描线SL20趋高态,第三晶体管Tr20导通,使来自数据线DL的亮度数据设置于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极。在刚刚这样设置亮度数据之前,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截止,从而可消除保留在光学元件里的电荷。
图24是一时序图,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显示器的扫描信号状态、发射时间与不发光时间之间的关系,图24中用高和低电平示出第一和第二扫描线SL10与SL20的扫描信号状态。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以对应于亮度数据的光强发光,而发射时间和不发光时间在图24中分别以高与低电平直接示出。
随着第一扫描线SL10的扫描信号趋高态,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就发光,即使该扫描信号趋低态,仍保持发光状态。同样地,随着第二扫描线SL20的扫描信号趋高态,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发光,即使该扫描信号趋低态,仍保持发光状态。在一帧扫描结束时,当扫描信号在第一扫描线SL10之前刚扫描过的扫描线(未示出)上趋高态时,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熄灭,而在第一扫描线SL10趋高态时,再次同时发光。同样地,随着第一扫描线SL10趋高态,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熄灭,接着在第二扫描线SL20趋高态时,再同时发光。
这样,一帧扫描的大部分持续时间都是发光时间,发光仅在下一扫描信号趋高态前单次扫描时间内才截止。
第九实施例图25示出第九实施例显示器的单像素电路结构。在图25电路中,各元件的排列形式与图23的电路不同,但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大体上与第八实施例的电路相同。在图23中,扫描按第一和第二像素Pi×10与Pi×20的次序,即在图中自上而下地进行。但在图中,扫描按第一和第二像素Pi×11与Pi×21的次序,即在图中自下而上地进行。第二像素Pi×21的第二电容器C21的一端接到扫描信号先前趋高态的第一扫描线SL11,第一像素Pi×11的第一电容器C11的一端则接到扫描信号先前趋高态的扫描线(未示出)。
第十实施例图26示出第十实施例显示器的两像素电路结构。第十实施例与第八、第九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显示器使用的晶体管,即在第八和第九实施例中,n沟道晶体管用作第一和第三晶体管Tr10与Tr20,p沟道晶体管用作第二和第四晶体管Tr11与Tr21,但在第十实施例中,p沟道晶体管用作第一和第三晶体管Tr10与Tr20,n沟道晶体管用作第二和第四晶体管Tr11与Tr21。
此时,流向数据线DL的亮度数据信号为正逻辑,而流向第一和第二扫描线SL10与SL20的扫描信号为负逻辑脉冲。当第二扫描线SL20的扫描信号趋低态时,自数据线DL流出的正逻辑亮度数据被设置在第四晶体管Tr21内,因而对应于该亮度数据的电流流向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而发光。在第二扫描线SL20的扫描信号趋高态时,第三晶体管Tr20截止,使亮度数据保持在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极上。
当第一扫描线SL10的扫描信号趋低态时,第四晶体管Tr21的浮动栅电位经第二电容器C20被下拉,由此减小了第四晶体管Tr21的栅源电压,使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截止。当第二扫描线SL20的扫描信号趋低态时,第三晶体管Tr20导通,将亮度数据设置在第四晶体管Tr21里,从而使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再次发光。
第十一实施例第十一实施例与第八到第十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显示器所使用的晶体管,即第十一实施例将n沟道晶体管用作所有第一到第四晶体管Tr10、Tr11、Tr20与Tr21。此时,将反相扫描信号加到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10与C20扫描线一侧的一端,降低了第二和第四晶体管Tr11与Tr21的栅源电压,使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截止。
第十二实施例第十二实施例与第七到第十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显示器所使用的晶体管,即第十二实施例把p沟道晶体管用作所有的第一到第四晶体管Tr10、Tr11、Tr20与Tr21。此时,也将反相扫描信号加到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10与C20的扫描线侧一端,降低了第二和第四晶体管Tr11与Tr21的栅源电压,使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截止。
第十三实施例在第八到第十二实施例中,应用扫描信号在驱动元件中设置虚设亮度数据,但第十三实施例与此不同,它应用了独立的控制信号。图27示出第十三实施例显示器的三像素电路结构。从第一到第三的每个像素Pi×10、Pi×20与Pi×30都包括一个单像素电路。第一到第六晶体管Tr10、Tr11、Tr20、Tr21、Tr30与Tr31,第一到第三电容器C10、C20与C30,以及第一到第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0,结构都类似于第七实施例对应的元件。通过第一到第三控制信号线CTL10、CTL20与CTL30,将控制信号分别送给第一到第三像素Pi×10、Pi×20与Pi×30。这些控制信号分别从第一到第三“或”电路OR10、OR20和OR30输出。
以下描述以第三像素Pi×30为例。第五晶体管Tr30的栅极接第三扫描线SL30,其源(或漏)极接数据线DL,而漏(或源)极接第六晶体管Tr31的栅极。第六晶体管Tr31的源极接电源线Vdd,而其漏极接第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0的阳极。第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0的阴极电位等于地电位。第三电容器C30的一端接第三控制信号线CTL30,其另一端接第五晶体管Tr30的漏(或源)极与第六晶体管Tr31的栅极之间的通路。
第三控制信号线CTL30接第二和第一扫描线SL20与SL10,第二扫描线SL20向前一步受控的像素Pi×20发送扫描信号,第一扫描线SL10向前两步受控的像素Pi×10发送扫描信号。换言之,第三控制信号线CTL30的控制信号由第三“或”电路OR30输出,形式为第一和第二扫描线SL10与SL20的扫描信号的逻辑“或”。
当第三扫描线SL30的扫描信号趋高态时,第五晶体管Tr30导通,流向数据线DL的负逻辑亮度数据设置在第六晶体管Tr31的栅极,这样使第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0发光。即使第三扫描线SL30的扫描信号趋低态而且第五晶体管Tr30截止,该亮度数据仍保持于第六晶体管Tr31的栅极侧,维持第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0的发射态。
当第一或第二扫描线SL10或SL20的扫描信号置成高态时,第三控制信号线CTL30的控制信号也被第三“或”电路OR30置成高态,这样推高了第六晶体管Tr3 1的栅电位,使第六Tr31的栅源电压更小,造成其截止,使第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0熄灭。就是说,第六晶体管Tr31的栅电位始终保持上推到像素线被扫描的前两步和前一步,使第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0截止。当第一和第二扫描线SL10与SL20的扫描信号都趋低态时,第三控制信号线CTL30的控制信号就趋低态。当第三扫描线SL30的扫描信号趋高态时,第五晶体管Tr30导通,从而将亮度数据设置于第六晶体管Tr31的栅极,第三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0再导通。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光学元件与电源切断而使之截止,也可消除留在该光学元件里的电荷。
根据仅作示例的诸实施例,已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范围包括对所述每一元件与处理的组合所存在的其它各种修改。
在第十三实施例中,可应用前一步和前两步受控像素的扫描信号产生控制信号,还可应用前三步受控像素的扫描信号,此时可用三个扫描信号的逻辑“或”作为控制信号。其它修改可包括一种进一步应用前三步以上受控像素的扫描信号的结构。
晶体管Tr10、Tr20与Tr30每个可通过组合多个晶体管构成,它们的栅极接到扫描线,被用作写亮度数据的开关元件,并通过任意组合,可构成并实现其诸功能。
图23、25、26和27所示像素电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结构,都具有图12所示的多层结构。然而,这类结构可以是图13的反向多层结构,此时把该像素电路构成为将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与阴极对调一下,阳极接电源电位Vff,这是固定的正电位。另外,可将正电位的电源线Vdd改成地电位的低电位线Vhh。
图28示出的像素电路,反转了图23中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0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0的多层结构。应指出,构制该像素电路时,可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接地电位,而将地电位的低电位线Vhh接负电位线。
虽然已用诸示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进一步作出许多改变和替代而不背离所附权项规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与光学元件并联的电流旁路元件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亮度数据设置于该光学元件中的操作控制电流旁路元件,使已出现在光学元件两端的电压初始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开关,当所述电流旁路元件导通时,该开关就切断供给光学元件电流的通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把设置亮度数据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和控制所述电流旁路元件的信号组合成一公共信号,而且在对已出现的光学元件两端的电压初始化的同时,设置该亮度数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把设置亮度数据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和控制所述电流旁路元件的信号组合成一公共信号,而且在对已出现在光学元件两端的电压初始化的同时,设置该亮度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分开提供用于设置亮度数据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和控制电流旁路元件的信号,因而可对已出现在光学元件两端的电压的初始化设置时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分开提供用于设置亮度数据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和控制电流旁路元件的信号,因而可对已出现在光学元件两端的电压的初始化设置时序。
7.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元件,其第一端子流入电流,第二端子允许电流流出;和初始化元件,当改变流向所述光学元件的电流时,在一段预定时间内有效地排放累积在所述第一端子一侧的电荷。
8.一种在串接光学元件与驱动电路的通路中有一开关元件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根据在所述驱动电路中设置亮度数据的操作而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可断开和闭合该通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将设置亮度数据的数据更新命令信号接至所述开关元件,在设置亮度数据时切断所述开关元件。
10.一种显示器,其中每一像素包括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和断电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断电晶体管相互串接,所述串接系统的起点接至向所述光学元件提供电流的固定电位,并将所述断电晶体管置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固定电位一侧。
11.一种显示器,其中每一像素包括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和断电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断电晶体管均为p沟道晶体管,而且,所述光学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断电晶体管相互串接,所述串接系统的起点接至向所述光学元件提供电流的固定电位,所述断电晶体管置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固定电位一侧。
12.一种显示器,其中每一像素包括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和断电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是n沟道晶体管,所述断电晶体管为p沟道晶体管,而且所述光学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断电晶体管相互串接,所述串接系统的起点接至向所述光学元件提供电流的固定电位,并将所述断电晶体管置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固定电位一侧。
13.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元件,其第一端子流入电流,第二端子允许流出电流;和初始化元件,当改变流向所述光学元件的电流时,促使累积在所述第一端子一侧的电荷在一段预定时间内排放。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元件使所述光学元件自身操作,通过切断流向所述第一端子的电流通路而排放电荷。
15.一种以控制电压形式存贮要为光学元件设置的亮度数据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了重写该亮度数据的写周期和排放光学元件两端产生的电荷的初始化周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激励写周期的信号和激励初始化周期的信号被共同使用,以同时产生这两个周期。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同时产生写周期和初始化周期,而且在这些周期内切断向光学元件提供电流的通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同时产生写周期和初始化周期,而且在这些周期内切断向光学元件提供电流的通路。
19.一种显示器,其中每一像素包括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和断电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在激励数据更新命令信号而把所述光学元件的亮度数据写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周期内,所述断电晶体管截止,从而切断向所述光学元件提供电流的通路,而且在亮度数据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写周期结束后,所述断电晶体管导通,从而连接被切断的供流通路。
2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元件;驱动所述光学元件的驱动元件;和控制设置时序的开关元件,该设置时序用于设置所述驱动元件的驱动能力,其中用确定设置时序的选择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并用先于所述光学元件临时受控的某一光学元件的选择信号将虚设的亮度数据设置在所述驱动元件里。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元件里将所述光学元件设置成关闭态的某个值被设置成虚设的亮度数据。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当激励预先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的选择信号时,使处于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驱动元件之间浮动状态的亮度数据值朝变成虚设亮度数据的方向变化。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当激励预先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的选择信号时,使处于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驱动元件之间浮动状态的亮度数据值朝变成虚设亮度数据的方向变化。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的选择信号通路与要被设置在所述驱动元件里的亮度数据通路以电容方式耦合,而虚设亮度数据经该电容设置。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的选择信号通路与要被设置在所述驱动元件里的亮度数据通路以电容方式耦合,而虚设亮度数据经该电容设置。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的选择信号通路与要被设置在所述驱动元件里的亮度数据通路以电容方式耦合,而虚设亮度数据经该电容设置。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的选择信号通路与要被设置在所述驱动元件里的亮度数据通路以电容方式耦合,而虚设亮度数据经该电容设置。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对多个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通过组合多个选择信号设置虚设亮度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对多个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通过组合多个选择信号设置虚设亮度数据。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对多个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通过组合多个选择信号设置虚设亮度数据。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对多个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通过组合多个选择信号设置虚设亮度数据。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对多个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通过组合多个选择信号设置虚设亮度数据。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对多个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通过组合多个选择信号设置虚设亮度数据。
34.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对多个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通过组合多个选择信号设置虚设亮度数据。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对多个先前临时受控的光学元件,通过组合多个选择信号设置虚设亮度数据。
全文摘要
当扫描线转高态且第二晶体管导通而写亮度数据时,把对应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亮度数据的电位设置在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上。同时,第四晶体管导通,利用该第四晶体管把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上的电荷拉到地电位。而且与此同时,第三晶体管截止,防止来自电源线Vdd的任何闪通电流,从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位变成与地电位一样。因此,早已呈现在光学元件中的该亮度数据被初始化。
文档编号G09G3/32GK1417767SQ021499
公开日2003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9日
发明者野口幸宏, 松本昭一郎, 土屋博, 佐野景一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