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61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二显示区(包含一主显示区及一次显示区)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子装置日趋轻、薄、短、小,使得平面显示器益显重要。其中,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ELD)以其自发光、无视角、省电、制程容易、成本低、高应答速度以及全彩化等优点,使其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请参照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包含一透明基板11、一第一电极12、一发光区13、一第二电极14以及一盖板15,发光区13位于第一电极12与第二电极14之间,第一电极12形成于透明基板11上,而盖板15利用黏着胶贴附于透明基板11上。
电子装置的形式随着时代潮流而趋于多样化,具有丰富信息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俨然成为新世代电子产品的主要特色之一,以手机或PDA为例,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具有二显示区,其当做主显示区以及次显示区使用。
然而,目前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二显示区必须分别驱动,而且通常分别经由不同制程所制造而得,故其制造过程复杂且费时。
本发明因于此,亟思一种双显示区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分别以主动及被动驱动方式来驱动二显示区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镜面效果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一种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包含一基板、一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以及一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在本发明中,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设置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主动驱动电路,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二电极,主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设置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被动驱动电路,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三电极、至少一第二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四电极,被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
另外,本发明亦揭露另一种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包含一透明基板、一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以及一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在本发明中,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设置于透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主动驱动电路,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二电极,主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设置于透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被动驱动电路,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三电极、至少一第二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四电极,被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
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及/或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可设置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以使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及/或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具有镜面效果;同样地,于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及/或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可设置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以使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及/或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具有镜面效果。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于单一基板上同时形成两个显示区,其分别作为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主显示区及次显示区,此外,形成于基板上的两个显示区分别利用主动及被动方式驱动。由于本发明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二显示区分别由主动及被动方式所驱动,所以能够大幅扩充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与价值;另外,本发明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只需利用单一基板以及单一盖板,不仅整个装置的厚度薄、重量轻,且两个显示区能够于相同制程中同时形成,可缩短制程的时间以及降低装置的生产成本,亦可提高整体制程的量产率,由于其具有制程整合以及信息分割的特点,故对于实际商品化的应用极为合适;搭配透光性反射层的设置,可使两个显示区全部或分别具有镜面效果,增进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功效。


图1为已知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一示意图;图2为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一示意图;图3为依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一示意图,其具有一透光性反射层;图4为依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一示意图,其更具有一绝缘层;图5A至图5F为依本发明其它较佳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显示透光性反射层的配置情形;图6为依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一示意图;以及图7为图2所示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的一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1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1透明基板12第一电极13发光区
14 第二电极15 盖板2 双显示区显示装置21 基板22 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1第一电极222第一有机官能层223第二电极224主动驱动电路23 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1第三电极232第二有机官能层233第四电极234被动驱动电路25 透光性反射层26 绝缘层27 盖板271黏着胶28 除水单元3 双显示区显示装置31 透明基板32 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1第一电极322第一有机官能层323第二电极324主动驱动电路33 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1第三电极332第二有机官能层333第四电极
334被动驱动电路37 盖板371黏着胶38 除水单元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
如图2所示,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2,包含一基板21、一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以及一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设置于基板21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一主动驱动电路224;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设置于基板21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一被动驱动电路234。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一电极221、至少一第一有机官能层222以及一第二电极223,而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所发出的光透过第二电极223向上发出;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三电极231、至少一第二有机官能层232以及一第四电极233,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所发出的光透过第四电极233向上发出。
于本实施例中,基板21可以是柔性(flexible)基板或是刚性(rigid)基板。另外,基板21亦可以是透明的塑料(plastic)基板或是玻璃基板等等。其中,柔性基板与塑料基板可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基板、聚酯(polyester,PET)基板、环烯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基板或金属铬合物基材-环烯共聚物(metallocene-based cyclic olefin copolymer,mCOC)基板。
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包含复数像素以及一主动驱动电路224,而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一电极221、一第一有机官能层222以及一第二电极223,第一电极221形成于基板21上,主动驱动电路224于像素内设有至少一电容器以及至少二薄膜晶体管(图中未显示),因此,主动驱动电路224能够以主动驱动方式来驱动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的像素,如图2所示。
于此,第一电极221利用蒸镀或是溅镀(sputtering)等方法形成于基板21上。在此,第一电极221的材质可选自但不限定为铝(Al)、钙(Ca)、镁(Mg)、铟(In)、锡(Sn)、锰(Mn)、银(Ag)、金(Au)及含镁的合金(例如镁银(Mg:Ag)合金、镁铟(Mg:In)合金、镁锡(Mg:Sn)合金、镁锑(Mg:Sb)合金及镁碲(Mg:Te)合金)等。
另外,第一有机官能层222通常选自一空穴注入层、一空穴传递层、一发光层、一电子传递层以及一电子注入层至少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图中未显示)。第一有机官能层222利用蒸镀(evaporation)、旋转涂布(spin coating)、喷墨印刷(ink jet printing)或是印刷(printing)等方式形成于第一电极221上。此外,第一有机官能层222所发射的光线可为蓝光、绿光、红光、白光、其它的单色光或单色光组合成的彩色光。
另外,第二电极223位于第一有机官能层222上。于此,第二电极223使用溅镀(sputtering)方式或是离子电镀(ion plating)方式形成于第一有机官能层222之上。另外,第二电极223的材质通常为一透明的可导电的金属氧化物,例如铟锡氧化物(ITO)、铝锌氧化物(AZO)、铟锌氧化物(IZO)或是镉锡氧化物(CdSnO)。
再请参考图2,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设置于基板21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一被动驱动电路234,而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三电极231、一第二有机官能层232以及一第四电极233,第三电极231形成于基板21上,被动驱动电路234以行、列扫描方式驱动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的像素,因此,被动驱动电路234能够以被动驱动方式来驱动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的像素,而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所发出的光透过第四电极233向上发出。
其中,第三电极231、第二有机官能层232与第四电极233的特征以及功能分别与第一电极221、第一有机官能层222与第二电极223的特征以及功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与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之间的配置关以及两者面积的大小可依照实际所需而做调整。
再者,本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2更包含一盖板27,其以一黏着胶271贴合于基板21之上。由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与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的有机官能层对于水分与氧气非常敏感,在与大气接触后容易产生暗点(Dark Spot),是以加上盖板27以避免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与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受到水分与氧气的影响,当然,盖板27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平板,另外其亦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具有中央凹槽的形状以便覆盖于透明基板上(图中未显示)。
此外,本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2更包含一除水单元28,其位于盖板27与基板21所构成的密闭空间中,本实施例的除水单元28环设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及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的外围、并设置于盖板27上,故在图2所示的剖面图中,除水单元28显示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及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的左右两侧。于此,除水单元28可以是干燥剂,其用以去除封合后残留于密闭空间中的水分,以便增长元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除水单元亦可以直接形成于第二电极及/或第四电极上,而在除水单元与第二电极及/或第四电极之间更可以形成有一缓冲层(图中未显示)。其中,除水单元28的材质包含氧化钡(BaO)或其它适于吸收水分与氧气的材质;而缓冲层可以是液态硬化胶,例如为热硬化胶或紫外线硬化胶。
另外,本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2更可以包含一透明保护层(图中未显示),其披覆于基板21、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以及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之上。于此,保护层用以避免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与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受到水分与氧气的影响。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与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可以是共享相同的驱动电源。于此,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可当做主显示区使用,使其与作为次显示区的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搭配使用,以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其中,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与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可依需求分别显示影片、图像或是文字数字等等。
请参照图3所示,依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双显示区显示装置2更可以包含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25,其相对设置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及/或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性反射层25形成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上,因此,当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未通电发光时,其可以呈现一镜面。于此,透光性反射层25利用蒸镀、溅镀或是离子电镀方式形成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上;此外,透光性反射层25的材质为金属或是介电材料,而且,透光性反射层25的透光率约为10%至90%。
承上所述,第一电极221的厚度依照透光性反射层25的透光率而决定(图中未显示),亦即,当透光性反射层25的透光率越低时,第一电极221的厚度就必须越厚,使第一有机官能层222所产生的光线较容易穿过透光性反射层25,而比较不容易穿过第一电极221。
需注意者,当透光性反射层25的材质为金属时,透光性反射层25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的第二电极223之间会更形成有一绝缘层26,如图4所示。绝缘层26为一可透光物质,并用以隔绝透光性反射层25与第二电极223,避免两者之间因接触而造成短路情形。
另外,透光性反射层25亦可以设置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的下方、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之上方、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的下方、基板21上、或基板21下,请参照图5A至图5E所示。除此之外,依本发明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更可以具有复数透光性反射层,其分别相对设置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及/或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其设置位置如上所述配置方式的任意组合,例如同时形成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之上方及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之上方,请参照图5F所示。需注意者,为避免透光性反射层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及/或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发生短路现象,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更可以具有复数绝缘层,其分别位于透光性反射层一侧,以避免透光性反射层分别接触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至少其中之一。
又,请参照图6所示,依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3,包含一透明基板31、一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以及一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设置于透明基板31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一主动驱动电路324;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设置于透明基板31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一被动驱动电路334。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一电极321、至少一第一有机官能层322以及一第二电极323,而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所发出的光透过第一电极321及透明基板31向下发出;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三电极331、至少一第二有机官能层332以及一第四电极333,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所发出的光透过第三电极331及透明基板31向下发出。
透明基板31可以是柔性基板或是刚性基板。另外,透明基板31亦可以是塑料基板或是玻璃基板等等。其中,柔性基板与塑料基板可为聚碳酸酯基板、聚酯基板、环烯共聚物基板或金属铬合物基材-环烯共聚物基板。
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包含复数像素以及一主动驱动电路324,而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一电极321、一第一有机官能层322以及一第二电极323,第一电极321形成于透明基板31上,主动驱动电路324于像素内设有至少一电容器以及至少二薄膜晶体管(图中未显示),因此,主动驱动电路324能够以主动驱动方式来驱动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的像素,如图6所示。
于此,第一电极321使用溅镀方式或是离子电镀方式形成于透明基板31上。另外,第一电极321的材质通常为一透明的可导电的金属氧化物,例如铟锡氧化物(ITO)、铝锌氧化物(AZO)、铟锌氧化物(IZO)或是镉锡氧化物(CdSnO)。
第一有机官能层322通常选自一空穴注入层、一空穴传递层、一发光层、一电子传递层以及一电子注入层至少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图中未显示)。第一有机官能层322利用蒸镀、旋转涂布、喷墨印刷或是印刷等方式形成于第一电极321上。此外,第一有机官能层322所发射的光线可为蓝光、绿光、红光、白光、其它的单色光或单色光组合成的彩色光。
第二电极323位于第一有机官能层322上。于此,第二电极323利用蒸镀或是溅镀等方法形成于第一有机官能层322之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23的材质可选自但不限定为铝(Al)、钙(Ca)、镁(Mg)、铟(In)、锡(Sn)、锰(Mn)、银(Ag)、金(Au)及含镁的合金(例如镁银(Mg:Ag)合金、镁铟(Mg:In)合金、镁锡(Mg:Sn)合金、镁锑(Mg:Sb)合金及镁碲(Mg:Te)合金)等。
再请参考图6,第二底面发光显示33设置于透明基板31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一被动驱动电路334,而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三电极331、一第二有机官能层332以及一第四电极333,第三电极331形成于透明基板31上,被动驱动电路334以行、列扫描方式驱动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的像素,因此,被动驱动电路334能够以被动驱动方式来驱动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的像素,而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所发出的光透过第三电极331及透明基板31向下发出。
其中,第三电极331、第二有机官能层332与第四电极333的特征以及功能分别与第一电极321、第一有机官能层322与第二电极323的特征以及功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与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之间的配置关系以及两者面积的大小可依照实际所需而做调整。
再者,本实施例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3更包含一盖板37以及一除水单元38,以避免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与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受到水分与氧气的影响,其中盖板37以一黏着胶371贴合于透明基板31之上。另外,双显示区显示装置3更可以包含一透明保护层(图中未显示),其同样是用以避免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与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受到水分与氧气的影响。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与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可以是共享相同的驱动电源。于此,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可当做主显示区使用,使其与作为次显示区的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搭配使用,以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其中,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与第二底面发光显示33可依需求分别显示影片、图像或是文数字等等。
如前所述,双显示区显示装置3更可以包含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图中未显示),其设置于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及/或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一侧。因此,当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32及/或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33未通电发光时,其可以呈现一镜面。于此,透光性反射层利用蒸镀、溅镀或是离子电镀方式所形成;此外,透光性反射层的材质为金属或是介电材料,而且,透光性反射层的透光率约为10%至90%。有关于透光性反射层的配置已详述于前一实施例中,散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以下将以手机作为具体实施的一个例子,请参照图7所示,其为图2所示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2具体实施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使用者开启手机时,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主显示区)显示主信息,如手机功能页面、来电号码、来电者身分及影像等等;另一方面,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次显示区)所显示的次信息,其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不同的信息,如当地时间等等。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若于双显示区显示装置中设有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则当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与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发光时,使用者眼睛所看到的是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与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所显示的画面,例如文字、数字、图案或是影像等等。另外一方面,当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及/或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不发光时,使用者眼睛所看到的是使用者端背景的反射影像,亦即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22及/或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23当作镜子使用。
本发明的一种双显示区显示装置于单一基板上形成两个显示区,其能够共享相同的驱动电源,以便降低制造成本。因此,本发明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能够具有双显示区的功能,且整个装置轻、薄、短、小,同时更具有制程整合的特点,对于实际商品化的应用极为合适;搭配透光性反射层的设置,可使两个显示区全部或分别具有镜面效果,增进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功效;而二发光显示区能够分别以主动驱动及被动驱动,更大幅的扩充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与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所述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包含一基板;一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其设置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主动驱动电路,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二电极,主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以及一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其设置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被动驱动电路,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三电极、至少一第二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四电极,被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主动驱动电路包含至少一电容器以及至少二薄膜晶体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被动驱动电路以行、列扫描方式驱动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作为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主显示区,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作为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次显示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更包含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其设置于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及/或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透光性反射层的材质为金属或介电材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透光性反射层的透光率为约10%至90%。
8.一种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包含一透明基板;一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其设置于透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主动驱动电路,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二电极,主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以及一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其设置于透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被动驱动电路,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三电极、至少一第二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四电极,被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主动驱动电路包含至少一电容器以及至少二薄膜晶体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被动驱动电路以行、列扫描方式驱动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底面发光显示区作为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主显示区,第二底面发光显示区作为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次显示区。
全文摘要
一种双显示区显示装置,包含一基板、一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以及一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设置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主动驱动电路,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二电极,主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一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设置于基板上,并包含复数像素以及至少一被动驱动电路,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依序包含一第三电极、至少一第二有机官能层以及一第四电极,被动驱动电路驱动第二顶面发光显示区的像素。本发明整个装置的厚度薄、重量轻,可缩短制程的时间以及降低装置的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9G5/14GK1766955SQ200410089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8日
发明者卢添荣, 张毅 申请人: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