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97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画素驱动电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可变电阻调变电流 大小,并利用电流镜的效应,以调整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变亮或变暗)的画素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科技与技术的进步,目前显示技术已发展数类不同机制的显示装置,例 如液晶显示技术、电浆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技术等。在现阶段液晶显示面板已广泛地应用于 电子产品显示面板上。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 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其已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成为显示器的主流技术。而有机发光二 极管(OLED)显示器则是一种使用电流驱动有机薄膜发光的显示器,且其发光可为单独的 的红色、蓝色、绿色,甚至是全彩。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所使用的有机薄膜为自发光, 因此无需液晶显示器(IXD)所需的背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可以大幅降低耗电、简 化生产过程、使面板厚度变薄,且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响应速度快、低耗电量、对比强、亮度 高、可全彩化以及动画显示等特点及优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平面显示器。而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通常须依靠画素驱动电路加以驱动画素显示。在现有技 术中,请参考图1,其显示一般传统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其是泛指一种2T1C架构。如图1所示,此架构顾名思义包含两个晶体管以及一电容的架构。 晶体管10的栅极耦接扫描讯号Vg,源极耦接驱动电压信号Vd,漏极耦接晶体管11的栅极。 晶体管11的源极耦接Vdd讯号,源极与栅极间配置电容12。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当扫描 讯号Vg处于高电位(high voltage, HV)时,由数据线传输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Vd会由于 晶体管(Transistor) 10的导通(turn on)而将驱动电压信号Vd传送至电容12与晶体管 11的栅极(gate),迫使晶体管11导通,而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13能够发光。扫描讯号Vg 若处于低位准或电位(low voltage,LV)时,晶体管10关闭(turn off),基于电容12会将 上一周期所储存的能量释放,此时晶体管11仍然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有机发光二极管13仍 持续发光。上述传统设计的缺点在于在电压驱动的画素中,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 ⑴的大小,受到临界电压(Vt)所影响。又,晶体管11在运作过程中,其临界电压(Vt)往 往会因为内电荷的累积而上升,而导致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I)下降,造成发光亮 度降低。此外,中国台湾专利TW 1287771中,其揭露一种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画素 驱动电路。请参考图2,是一典型电流驱动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画素的等效电路图。其 中,晶体管20的源极连接至一数据线,以通入一驱动电流信号Id,栅极连接至一扫描线,以 通入扫描电位Vg,而漏极连接至晶体管22的源极。晶体管22的栅极连接至晶体管23的 栅极,而其漏极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25的阳极与晶体管23的源极。晶体管21的源极连 接至数据线以通入驱动电流信号Id,栅极连接至扫描线以通入扫描电位Vg,而其漏极连接
5至晶体管22的栅极与晶体管23的栅极。晶体管23的源极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25的阳 极,其漏极连接至一电压位准Vdd。有机发光二极管25的阴极连接至另一电压位准Vss。电 容24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晶体管23的栅极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25的阳极。为了产生稳定 的电流使有机发光二极管25维持稳定的发光亮度,扫描电位Vg透过扫描线开启晶体管20 与21,使驱动电流信号Id提供至晶体管22与电容24,而在电容24内形成一对应于此驱动 电流信号Id的电压位准。而当扫描电位Vg为低电位时,晶体管20与21系关闭。同时,由 于晶体管22与晶体管23位于相对应的镜射电路(mirror circuit)上。因此,在晶体管22 与23具有相同电特性的情况下,储存于电容24内的电压准位将会引致一与前述驱动电流 信号Id相当的电流I,经由晶体管23提供至有机发光二极管25,而使其发光。除此之外,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举例 而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成本太高,且常因为某些因素使得其驱动电流失去精准 性,而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显示画面不协调。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的画素驱动电路设计尚包括下述的缺点如画素开口率不佳,布局(layout)面积因素使得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区域减少等。因此,因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于现有技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画 素驱动电路,其是现有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并且可以有效地增加发光(显示)效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是 利用一种电流镜(current mirror)电路架构以取代传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画素驱动电 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效能及亮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画素驱动电路,其是利用调整运算 放大器的功率及/或可变电阻的大小以调整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一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画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 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还包括一运算放大器,包含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及一输出 端;一数据线,耦接所述正极输入端;一可变电阻,包含电阻第一端及电阻第二端,所述可 变电阻的电阻第一端耦接所述输出端;每一所述画素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包含 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其中所述第一源极耦接至所述可变电阻的电阻第二端;一 第二晶体管,包含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及第二漏极,所述第二源极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 一栅极;一扫瞄线,耦接至所述第二栅极;一第三晶体管,包含第三栅极、第三源极及第三 漏极,其中所述第三栅极耦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漏极,以使所述第一晶体管与第三 晶体管构成一电流镜;一第一电压位准,耦接所述第三源极;一电容,包含电容第一端与电 容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漏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 三栅极;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包含一阳极与一阴极,其中所述阳极耦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 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及一第二电压位准,耦接至所述阴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通道的宽长比具有一比例关系。进一步地,所述电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源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压位准,或者所述电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 极以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压位准是接地电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进一步地,所述可变电阻的电阻第一端耦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第二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画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 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还包括一运算放大器,包含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及一输出 端;一数据线,耦接所述正极输入端;一可变电阻,包含电阻第一端及电阻第二端;一第一 电压位准,耦接所述电阻第一端;每一所述画素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包含第一栅 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其中所述第一漏极耦接至所述可变电阻的电阻第二端;一第二晶 体管,包含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及第二漏极,其中所述第二漏极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 源极;一第二电压位准,耦接至所述第二源极;一第三晶体管,包含第三栅极、第三源极及 第三漏极,其中所述第三源极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栅极;一扫瞄线,耦接至所述第三 栅极;一第四晶体管,包含第四栅极、第四源极及第四漏极,其中所述第四栅极耦接至所述 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以使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四晶体管构成一电流镜;一第三电 压位准,耦接所述第四源极;一电容,包含电容第一端与电容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容第一端 耦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栅极;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包 含一阳极与一阴极,其中所述阳极耦接至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漏极;及一第四电压位准 耦接至所述阴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通道的宽长比具有一比例关系。进一步地,所述电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源极以及所述第三电压 位准,所述电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漏极以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 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压位准或者所述第四电压位准是接地电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四晶体管 均为P型晶体管。进一步地,所述可变电阻的电阻第一端耦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第三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画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 述画素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包含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一扫瞄线,耦 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一第二晶体管,包含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及第二漏极,所 述第二漏极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一资料线,耦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 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漏极;一第三晶体管,包含第三栅极、第三源极及第三漏极,所 述第三栅极耦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栅极,以使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构 成一电流镜;一第一电压位准,耦接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第三源极;一电容,包含电容第一 端与电容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栅极、所述第一晶体 管的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三栅极,所述电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一电压位 准;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包含一阳极与一阴极,其中所述阳极耦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三漏极;及一第二电压位准,耦接至所述阴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通道的宽长比具有一比例关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压位准是接地电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具有如下优点以一种P型或N型 电流镜为基础的电路架构,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在生产中不但可以节省布局空 间且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效能及亮度。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 电路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 电路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 电路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 电路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 电路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画素驱动电路 的方块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画素驱动电 路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将配合其较佳实施例与随附的图示详述于下。应可理解为本实用新型 中所有的较佳实施例仅为例示之用,并非用以限制。因此除文中的较佳实施例外,本实用新 型亦可广泛地应用在其它实施例中。且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任何实施例,应以随附的申 请专利范围及其同等领域而定。此外,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型或N型电流镜 (current mirror)为基础的电路架构,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在生产中不但可以 节省布局(layout)空间且可以提高画素的效能(performance)。请参考图3,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画素驱动电 路的等效电路图。其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所提出的一种画素驱动电路,包含晶体管32、 晶体管33、晶体管34、有机发光二极管37以及电容35。举例而言,晶体管32、晶体管33与 晶体管34为N型晶体管。如图3所示,晶体管32的栅极电性连接晶体管33的漏极、晶体
8管34的栅极与电容35的第一端,晶体管32的源极电性连接一电压位准(Vdd) 36与电容35 的第二端,晶体管32的漏极电性连接一由数据线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Vdata) 30。类似地, 晶体管33的源极电性连接驱动电压信号30与晶体管32的漏极,晶体管33的栅极电性连 接一由扫描线传输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Vgate) 31,且晶体管33的漏极电性连接晶体管34 的栅极与电容35的第一端。晶体管34的源极电性连接至一电压位准36与电容35的第二 端,晶体管34的漏极电性连接至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37的阳极。有机发光二极管37的 阴极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电位。综上所述,电容35的第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32的栅 极、晶体管33的漏极与晶体管34的栅极,而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32的源极、晶体 管34的源极以及电压准位(Vdd) 36。电容35的面积及大小可为任意比例,根据实际或设计 需要而调整其大小。如图3所示,其是利用电流镜的电路架构的画素等效电路图,在此实施例中,电流 镜是指晶体管32与晶体管34相对映而言。其中晶体管32与晶体管34的通道的宽长比具 有一比例关系。其中电流镜的工作方式如下所述当显示面板驱动时,扫描讯号(Vg)31处 于高电位时,将讯号传递至晶体管33的栅极,并通过数据线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Vd) 30而 使得晶体管33、32导通,并通过晶体管33的导通而传送至电容35与晶体管34的栅极,迫 使晶体管34导通,因而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37能够发光。若扫描讯号31的讯号处于低电 位时,则晶体管33关闭,而基于数据线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30仍可使晶体管32导通,并且 电容35即将上一周期所储存的能量释放,而将其中的电压加于晶体管34的栅极,使得晶体 管34仍然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有机发光二极管37仍可以得到晶体管34而来的电流,而持 续发光。请参考图4,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画素驱动电 路的等效电路图。其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所提出的一种画素驱动电路,包含晶体管100、 晶体管110、晶体管120、有机发光二极管50以及电容140。此外,运算放大器150与可变电 阻130电性连接画素驱动电路,而此两者是配置于外部电路区域(指非显示区域),故不会 占据显示区域面积。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相同构成要件不重复叙述或说明。此外,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方法所制作的 显示面板。如图4所示,上述运算放大器150的输入端(正极)电性连接一由数据线而来的驱 动电压信号(Vdata) 160,运算放大器150的输出端与其反向输入端(负极)电性连接。运 算放大器150所产生的一负回授路径,使得可变电阻130上的压降与电压信号160上的压 降相同。举例而言,晶体管100、晶体管110与晶体管120为N型晶体管。晶体管100的源 极透过可变电阻130而耦接至运算放大器150的输出端,晶体管100的栅极电性连接晶体 管110的源极,且晶体管100的漏极电性连接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50的阳极。类似地, 晶体管110的源极一方面透过可变电阻130而耦接至运算放大器150的输出端,另一方面, 该晶体管110的源极电性连接晶体管100的栅极,晶体管110的栅极电性连接一由扫描线 传输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Vgate) 170,且晶体管110的漏极电性连接晶体管120的栅极与 电容140的一端。晶体管120的源极电性连接至一电压位准(Vdd) 180,以及上述电容140 的另一端。晶体管120的漏极电性连接至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50的阳极。有机发光二 极管50的阴极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电位。综上所述,电容140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120的源极以及电压准位(Vdd) 180,而另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120的栅极以及晶体 管110的漏极。电容140的面积及大小可为任意比例,根据实际或设计需要而调整其大小。如图4所示,其是利用电流镜的电路架构的画素等效电路图,在此实施例中,电流 镜是指晶体管100与晶体管120相对映而言。其中电流镜的工作方式如下所述当显示面 板驱动时,扫描讯号(Vg) 170处于高电位时,由数据线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Vd)160直接使 得晶体管100导通,并通过晶体管110的导通而传送至电容140与晶体管120的栅极,迫使 晶体管120导通,因而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50能够发光。若扫描讯号170的讯号处于低电 位时,则晶体管110关闭,而基于数据线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160仍可使晶体管100导通, 并且电容140即将上一周期所储存的能量释放,而将其中的电压加于晶体管120的栅极,使 得晶体管120仍然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有机发光二极管50仍可以得到晶体管120与晶体管 100而来的电流,而持续发光。从上述可知,有机发光二极管50驱动所需的电流主要由电流镜所提供。值得注意 的是由数据线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160分别经由运算放大器150与可变电阻130,而到达晶 体管100的源极与晶体管110的源极,因此利用可变电阻130的大小得以调整电流大小,并 搭配电流镜的效应,可以调整有机发光二极管50的亮度(变亮或变暗)。举例而言,可变电 阻130为外部的可变电阻,故就有机发光二极管50的亮暗度而言,使用者可从外部简易调 变可变电阻130以改变显示面板的明亮度。举例而言,其是利用晶体管100与晶体管120 具有不同的通道宽度/长度(W/L)比以及充电比例。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扫描讯号 170以控制电流镜(包含晶体管100与晶体管120)的运作,亦即当扫描讯号170为高电位 时,电流镜架构开启(work on),通过晶体管100与120的通道的宽长(W/L)比以控制其电 流比例,而映射至有机发光二极管50的一端而使其发光。此外,当扫描讯号170为低电位 时,利用数据线信号160与电压位准(Vdd) 180的持续提供电压,有机发光二极管50仍可以 得到晶体管120与晶体管100而来的电流,而持续发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画素设计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 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中的有机发光 二极管的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其中部分配置与组件与图2相仿,相同部分则不再 赘述。如图5所示,在画素驱动电路的设计中,电容140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100 的漏极、晶体管120的漏极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50的阳极,另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 120的栅极与晶体管110的漏极。类似地,当显示面板驱动时,扫描讯号170处于高电位时, 由数据线而来的驱动电压信号160直接使得晶体管100导通,并通过晶体管110的导通而 传送至电容140与晶体管120的栅极,迫使晶体管120导通,因而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50 能够发光。接着,扫描讯号170的讯号处于低电位时,晶体管110关闭,数据线的驱动电压 信号160使晶体管100导通,且电容140于上一周期所储存的电压施加于晶体管120的栅 极,使得晶体管120导通,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50仍可持续发光。请参考图6,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画素驱动电 路的等效电路图。其中画素驱动电路包含晶体管200、晶体管210、晶体管220、晶体管230、 有机发光二极管250以及电容260。此外,运算放大器270与可变电阻240电性连接画素驱 动电路。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此实施例不采用N型晶体管,而使用P型晶体管。基于N
10型晶体管的端点与P型晶体管相反,故其电性耦接方式与N型晶体管电流镜架构稍有变化。如图6所示,上述运算放大器270的输入端(正极)电性连接一数据线驱动电压 信号271,运算放大器27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晶体管230的栅极,运算放大器270的反向输 入端(负极)电性连接可变电阻240。运算放大器270以及晶体管230用以产生一负回授 路径,使得可变电阻240上的压降与电压信号271上的压降相同。举例而言,晶体管200、晶 体管210、晶体管220与晶体管230为P型晶体管。晶体管230的栅极耦接至运算放大器 270的输出端,晶体管230的漏极电性连接运算放大器270的负极与可变电阻240,且晶体 管230的源极电性连接晶体管200的漏极与晶体管220的源极。类似地,晶体管220的栅极 电性连接扫描线驱动电压信号272,且晶体管220的漏极电性连接晶体管210的栅极与电容 260的一端。晶体管210的源极电性连接至一电压位准(Vdd) 273,晶体管210的漏极电性 连接至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250的阳极与电容260的另一端。有机发光二极管250的阴 极电性连接至一接地电位。电容260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210的漏极以及主动式 有机发光二极管250的阳极,另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210的栅极以及晶体管220的 漏极。类似地,电容260的面积及大小可为任意比例,根据实际或设计需要而调整其大小。如图6所示,其是利用电流镜的电路架构的画素等效电路图,在此实施例中,电流 镜指晶体管200与晶体管210相对映而言。其中电流镜的工作方式当显示面板驱动时,扫 描讯号272处于高电位时,数据线的驱动电压信号271透过运算放大器270使得晶体管230 导通,而基于电压位准(Vdd) 273的电压信号而使晶体管200导通,并通过晶体管220的导 通而传送至电容260与晶体管210的栅极,迫使晶体管210导通,因而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 250能够发光。接着,扫描讯号272的讯号处于低电位时,晶体管220关闭,而基于电容260 将上一周期所储存的能量释放,而将其中的电压加于晶体管210的栅极,使得晶体管210仍 然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有机发光二极管250仍可以得到晶体管210而来的电流,而持续发 光。值得注意的是晶体管200、210的源极同时耦接参考电压(Vdd) 273,且电压源271 提供一适当电压给运算放大器270的输入端时,晶体管200、210以及晶体管230将落于工 作区而导通,而通过可变电阻240所产生电流可以成为电流镜中有机发光二极管250所参 考的电流。因此,利用调整可变电阻240的大小得以调整电流大小,并搭配电流镜的效应, 可以调整有机发光二极管250的亮度(变亮或变暗)。举例而言,可变电阻240为外部的 可变电阻,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轻易从外部调变可变电阻240以改变显示面板的明亮度。 举例而言,通过晶体管200与晶体管210具有不同的通道宽度/长度(W/L)比以控制其电 流比例,而映射至有机发光二极管250的一端而使其发光。此外,由于晶体管200与晶体管 210位于相对应的镜射电路(mirror circuit)上(相对于晶体管220而言)。因此,在晶 体管200与210具有一定的电特性的情况下,储存于电容260内的电压位准将会引发一与 可变电阻240的驱动电流信号相当或成一比例的电流,经由晶体管210提供给有机发光二 极管250。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参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中的有机发光二极 管的画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其中部分配置与组件与第六图相仿,相同部分则不再赘 述。如图7所示,在画素驱动电路的设计中,电容260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210的 源极以及电压准位(Vdd) 273,而另丨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210的栅极以及晶体 220的漏极。类似地,当显示面板驱动时,扫描讯号272处于高电位时,由数据线而来的驱动电 压信271使得晶体管230导通,并通过晶体管220的导通而传送至电容260与晶体管210 的栅极,迫使晶体管210导通,因而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250能够发光。接着,扫描讯号272 的讯号处于低电位时,晶体管220关闭,而基于电容260于上一周期所储存的电压施加于晶 体管210的栅极,使得晶体管210导通,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250仍可持续发光。本实施例 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250的发光机制类似于图6的实施例。接下来,参考图8,其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画素驱动电路 300,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其只用于说明,而非详细的电路布局图。举例而言,此 驱动电路300,包括复数个矩阵式排列的画素驱动电路单元301,例如为图6或图7具有电 流镜的画素驱动电路单元。每一复数个矩阵式排列的画素驱动电路单元301的一第一端 点透过其相对应的扫描线而电性连接一扫描驱动电压讯号310,第二端点透过运算放大器 330经由其相对应的数据线而电性连接数据驱动电压讯号320,第三端点电性连接可变电 组340。运算放大器330所产生的一负回授路径,使得可变电阻340上的压降与电压信号 320上的压降相同。本实施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可用以产生如图6或图7电流镜架 构下的显示效果。参考图9,其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画素驱动电路400,另一较 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同样地,其只用于说明,而非详细的电路布局图。举例而言,此驱动 电路400,包括复数个矩阵式排列的画素驱动电路单元401,例如为图4或图5具有电流镜 的画素驱动电路单元。每一复数个矩阵式排列的画素驱动电路单元401的一第一端点透过 其相对应的扫描线而电性连接一扫描驱动电压讯号410,第二端点透过运算放大器430与 可变电组440经由其相对应的数据线而电性连接数据驱动电压讯号420。运算放大器430 所产生的一负回授路径,使得可变电阻440上的压降与电压信号420上的压降相同。本实 施例的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可用以产生如图4或图5电流镜架构下的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虽以较佳实例阐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1权利要求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画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还包括一运算放大器,包含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及一输出端;一数据线,耦接所述正极输入端;一可变电阻,包含电阻第一端及电阻第二端,所述可变电阻的电阻第一端耦接所述输出端;每一所述画素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包含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其中所述第一源极耦接至所述可变电阻的电阻第二端;一第二晶体管,包含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及第二漏极,所述第二源极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一扫瞄线,耦接至所述第二栅极;一第三晶体管,包含第三栅极、第三源极及第三漏极,其中所述第三栅极耦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漏极,以使所述第一晶体管与第三晶体管构成一电流镜;一第一电压位准,耦接所述第三源极;一电容,包含电容第一端与电容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漏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栅极;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包含一阳极与一阴极,其中所述阳极耦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及一第二电压位准,耦接至所述阴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第二端耦 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源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压位准,或者所述电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 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以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位准 是接地电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所 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阻的电 阻第一端耦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
6.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画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 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还包括一运算放大器,包含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及一输出端; 一数据线,耦接所述正极输入端; 一可变电阻,包含电阻第一端及电阻第二端; 一第一电压位准,耦接所述电阻第一端; 每一所述画素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包含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其中所述第一漏极耦接至所述可 变电阻的电阻第二端;一第二晶体管,包含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及第二漏极,其中所述第二漏极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一第二电压位准,耦接至所述第二源极;一第三晶体管,包含第三栅极、第三源极及第三漏极,其中所述第三源极耦接所述第二 晶体管的第二栅极;一扫瞄线,耦接至所述第三栅极;一第四晶体管,包含第四栅极、第四源极及第四漏极,其中所述第四栅极耦接至所述第 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以使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四晶体管构成一电流镜; 一第三电压位准,耦接所述第四源极;一电容,包含电容第一端与电容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 的第三漏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栅极;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包含一阳极与一阴极,其中所述阳极耦接至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 四漏极;及一第四电压位准耦接至所述阴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第二端耦 接至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源极以及所述第三电压位准,或者所述电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 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漏极以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位准 或者所述第四电压位准是接地电位。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所 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四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阻的电 阻第一端耦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
1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画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 述画素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包含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 一扫瞄线,耦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一第二晶体管,包含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及第二漏极,所述第二漏极耦接所述第一晶体 管的第一源极;一资料线,耦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漏极; 一第三晶体管,包含第三栅极、第三源极及第三漏极,所述第三栅极耦接至所述第二晶 体管的第二栅极,以使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构成一电流镜; 一第一电压位准,耦接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第三源极;一电容,包含电容第一端与电容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 的第二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三栅极,所述电容第 二端耦接至所述第一电压位准;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包含一阳极与一阴极,其中所述阳极耦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 述第三漏极;及一第二电压位准,耦接至所述阴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位是接地电位。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包括一画素驱动电路数组,一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耦接一数据线,输出端耦接一可变电阻的第一端;其中每一所述画素驱动电路包括一由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构成的电流镜,利用此电流镜的作用使得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通过提供一种P型或N型电流镜为基础的电路架构,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在生产中不但可以节省布局空间且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效能及亮度。
文档编号G09G3/32GK201757973SQ20102013628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纶烽, 吴德峻, 张世孟, 李怀安, 林建铭, 江美昭, 莫启能, 谢明达 申请人: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