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89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升降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会议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升降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可升降显示系统采用分体式结构,具体地说,是将显示器放在一个具有升降机构的方形盒体内,将控制器(包括主控CPU和视频信号切换、分配模块等)、存储器(硬盘)、电源和散热装置等放置在方形盒体外,安装至另一盒体内,同时,它们之间通过线连接完成显示控制。使用时,显示器的上升控制主要分为两步骤,第一步骤为盒体顶端的对开的两个翻转门打开,利用盒体内的升降机构使显示器做垂直运动,直至升至预定的位置。显示器的收回控制为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先利用升降机构使显示器做垂直运动收回至方形盒体内,再将翻转门关闭。但是,该可升降显示系统有以下问题1、分体式安装占用空间大、布线凌乱。2、利用升降机构实现显示器的上升和回收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即整个设备开启或关闭耗时长,并且使方形盒体的较高,会一定程度占用使用者的腿部的空间,进而降低了使用者的客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升降显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占用空间大、开启或者关闭耗时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显示系统,包括壳体,其上设有对开的两个翻转门;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第一翻转机构,与两个翻转门驱动连接,使两个翻转门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以及第二翻转机构,与显示装置驱动连接,使显示装置具有位于壳体外的升起状态和位于壳体内的回收状态。进一步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两个翻转板,其中部与壳体的内侧壁分别铰接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并且,两个翻转板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翻转门连接;两个拉簧,其第一端均设置在壳体的底面侧壁上,并且,两个拉簧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翻转板连接;第一电机,与两个翻转板的第二端分别通过钢丝绳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翻转机构还包括两个弧形限位槽,均设置在沿纵向设置的连接板上,两个翻转板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限位销,限位销设置在两个弧形限位槽内。进一步地,第一翻转机构还包括两个定滑轮,均设置在壳体内,与第一电机连接的钢丝绳分别绕过两个定滑轮与两个翻转板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沿纵向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支架上设有齿条,并且第一支架的顶端具有导向槽,导向槽沿水平方向延伸;驱动盒,其内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设置,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配合;第二支架, 与驱动盒连接,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显示装置的第一端铰接;连杆,其第一端具有连接销,连接销沿导向槽运动,连杆的第二端设有滚轮,滚轮支撑在显示装置的第二端,并且,连杆的中部与驱动盒铰接。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机构还包括合页连接件,连接在显示装置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的上端之间。进一步地,连接销为螺栓和与螺栓的螺纹端连接的螺母,螺栓的中部设置在导向槽内。本发明的可升降显示系统设有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通过第一翻转机构控制两个翻转门的打开和关闭;通过第二翻转机构控制显示装置的升起和回收。上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控制器和存储器,采用一体式结构,有效解决了占用空间大、布线凌乱的问题。显示装置在第二翻转机构的控制下实现了翻转升起和翻转回收,缩短了升降行程,这样,一方面耗时短,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壳体的高度。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升降显示系统的显示装置回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可升降显示系统的显示装置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可升降显示系统的第一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可升降显示系统的第二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第二翻转机构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图4中第二翻转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升降显示系统的显示装置回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 2示出了图1中可升降显示系统的显示装置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可升降显示系统的第一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见图1至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可升降显示系统包括壳体10、显示装置30、第一翻转机构以及第二翻转机构。其中壳体10上设有对开的翻转门11和翻转门13,两个翻转门被第一翻转机构控制,使得翻转门11和翻转门13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图3示出了翻转门11和翻转门13的打开状态;当翻转门11和翻转门13处于关闭状态(图中未示出)时,壳体10为一封闭的长形盒体。同时,显示装置30包括显示器、控制器、存储器、电源和散热装置等,该显示装置30 采用了一体式安装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截面是三角形的盒体,这样,有效解决了占用空间大、布线凌乱的问题。另外,第二翻转机构与显示装置30驱动连接,驱动显示装置30翻转升起或者翻转回收,在升起或者回收过程中缩短了升降行程,这样,一方面耗时短,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壳体的高度,进而提高了客户体验。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板51、翻转板52、 拉簧53、拉簧M以及第一电机55。翻转板51、翻转板52的中部与壳体10的内侧壁分别铰接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同时,翻转板51的第一端与翻转门11连接,翻转板52的第一端与翻转门13连接,这样,翻转板51和翻转板52绕第一、第二铰接点旋转可以带动两个翻转门11和翻转门12实现打开或关闭。拉簧53、拉簧M均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且,拉簧53的第一端设置在壳体10的底面侧壁上,第二端与翻转板51连接,拉簧M的第一端设置在壳体10的底面侧壁上,第二端与翻转板5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拉簧53与翻转板51 的连接点位于翻转门11和第一铰接点之间,拉簧M与翻转板52的连接点位于翻转门12 和第二铰接点之间,这样,拉簧53和拉簧M的纵向伸缩可以带动翻转板51和翻转板52绕第一、第二铰接点旋转。同时,翻转板51的第二端、翻转板5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有钢丝绳 (图中未示出),两根钢丝绳均与第一电机阳连接。第一电机阳转动可以带动两根钢丝绳的拉紧或放松,与拉簧53、拉簧M进行配合,进而完成带动翻转板51和翻转板52绕第一、 第二铰接点旋转以实现翻转门11和翻转门12的打开或关闭。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翻转机构还包括弧形限位槽56和弧形限位槽57,它们均设置在沿纵向设置的连接板上,具体地说,是在壳体10内设置一个连接板,弧形限位槽56和弧形限位槽57是在该连接板开槽形成。翻转板51的第二端、翻转板52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限位销,两个限位销在弧形限位槽56和弧形限位槽57滑动。该弧形限位槽56和弧形限位槽57利于与翻转板51的第二端连接的钢丝绳和与翻转板52的第二端钢丝绳的作用力的分解和导向,同时,加强固定,使翻转板51和翻转板52的运动更加平稳。优选地,第一翻转机构还包括两个定滑轮(图中未示出),均设置在壳体10内。 与第一电机57连接的两根钢丝绳分别绕过两个定滑轮与翻转板51的第二端和翻转板52 的第二端连接。两个定滑轮用于钢丝绳的导向,防止钢丝绳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涉。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2、图4至图6,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支架71、驱动盒73、与驱动盒73连接的第二支架75以及连杆77。下面将对第二翻转机构做详细说明。第一支架71沿纵向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支架71上设有齿条713,同时第一支架71的顶端具有导向槽711,导向槽71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支架75为弯折形支撑板, 第二支架75的上端与显示装置30的第一端铰接,显示装置30可绕第二支架75的上端旋转。如图4所示,驱动盒73内设有第二电机731,第二电机731的输出轴732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该输出轴732上连接有齿轮733,齿轮733与第一支架71上的齿条713配合。连杆77的中部与驱动盒73铰接,连杆77的第一端具有连接销,连接销沿导向槽711运动,连杆77的第二端铰接有滚轮771,滚轮771支撑在显示装置30的第二端。第二翻转机构的运动过程为齿轮733与齿条713的配合使得驱动盒73在壳体10内可沿纵向运动,进而可以带动与驱动盒73连接的第二支架75沿纵向运动,同时也可以带动与驱动盒73铰接的连杆77运动。具体地说,以驱动盒73向上运动为例,连杆77绕其中部的铰接点旋转,由于连杆77的第一端的连接销受到导向槽的限制,故连杆77的第一端沿导向槽711向左运动,连杆77的第二端向上运动,滚轮771支撑着显示装置30,使显示装置30绕第二支架75的上端旋转和上升;当连杆77的第二端的位置高于导向槽711时,连杆77的第一端的连接销沿导向槽711向右运动,连杆77的第二端继续上升,滚轮771支撑着显示装置30使显示装置 30绕第二支架75的上端继续旋转和上升至预定位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介绍的第二翻转机构的第一支架71上的齿条和导向槽、驱动盒中的齿轮、与驱动盒连接的连杆、滚轮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部件均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翻转机构还包括合页连接件79,连接在显示装置30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75的上端之间。合页连接件79结构简单,同时该合页连接件79使显示装置30平稳地绕着第二支架75的上端旋转。另外,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 连接销为螺栓和与螺栓的螺纹端连接的螺母,螺栓的中部设置在导向槽内。结合参见图1至图2,下面详细说明一下本发明的可升降显示系统的工作过程显示装置的上升阶段首先,第一电机55的输出轴旋转,释放绕在第一电机55输出轴上的钢丝绳,同时, 拉簧53拉动翻转板51绕第一铰接点旋转,拉簧M拉动翻转板52绕第二铰接点旋转,直到将翻转门11和翻转门12完全打开时,拉紧释放的钢丝绳。接着,第二电机731的输出轴旋转,输出轴732上连接的齿轮733与第一支架71上的齿条713配合使得驱动盒73上升,带动连杆77绕其铰接点旋转并上升,连杆77的第一端沿导向槽711滑动,第二端带动滚轮 771进而将显示装置30托起,同时,显示装置30绕第二支架75的上端旋转,直至达到预定位置。显示装置的回收阶段相对显示装置的上升阶段来说是个逆过程。首先,第二电机731的输出轴732旋转,输出轴732上连接的齿轮733与齿条713配合使得驱动盒73下降,带动连杆77绕其铰接点旋转并下降,连杆77的第一端沿导向槽711滑动,第二端带动滚轮771进而使显示装置30旋转并下降,直至达到回收的预定位置。接着,第一电机55的输出轴旋转,拉紧绕在第一电机阳输出轴上的钢丝绳,使翻转板51、翻转板52分别绕旋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旋转,直到将翻转门11和翻转门12完全关闭。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升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其上设有对开的两个翻转门(11、13); 显示装置(30),包括显示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第一翻转机构,与所述两个所述翻转门(11、Π)驱动连接,使两个所述翻转门(11、13) 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以及第二翻转机构,与所述显示装置(30)驱动连接,使所述显示装置(30)具有位于所述壳体(10)外的升起状态和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回收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 两个翻转板(51、52),其中部与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分别铰接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并且,两个所述翻转板(51、52)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翻转门(11、1;3)连接;两个拉簧(5354),其第一端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底面侧壁上,并且,两个所述拉簧(5354)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翻转板(51、5幻连接;第一电机(55),与两个所述翻转板(51、52)的第二端分别通过钢丝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还包括两个弧形限位槽(56、57),均设置在沿纵向设置的连接板上,两个所述翻转板(51、52)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设置在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槽(56、57)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升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还包括两个定滑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第一电机(57)连接的所述钢丝绳分别绕过两个所述定滑轮与两个所述翻转板(51、52)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支架(71),沿纵向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支架(71)上设有齿条 (713),并且所述第一支架(71)的顶端具有导向槽(711),所述导向槽(711)沿水平方向延伸;驱动盒(73),其内设有第二电机(731),所述第二电机(731)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733),所述齿轮(73 与所述齿条(71 配合;第二支架(75),与所述驱动盒(7 连接,所述第二支架(7 的上端与所述显示装置 (30)的第一端铰接;连杆(77),其第一端具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沿所述导向槽(711)运动,所述连杆(77) 的第二端设有滚轮(771),所述滚轮(771)支撑在所述显示装置(30)的第二端,并且,所述连杆(77)的中部与所述驱动盒(73)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升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机构还包括合页连接件(79),连接在所述显示装置(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7 的上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升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为螺栓和与所述螺栓的螺纹端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栓的中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711)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显示系统,包括壳体(10),其上设有对开的两个翻转门(11、13);显示装置(30),包括显示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第一翻转机构,与两个翻转门(11、13)驱动连接,使两个翻转门(11、13)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以及第二翻转机构,与显示装置(30)驱动连接,使显示装置(30)具有位于壳体(10)外的升起状态和位于壳体(10)内的回收状态。本发明的可升降显示系统具有占用空间小、并且开启或者关闭耗时短的优点。
文档编号G09F9/00GK102226936SQ20111012781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7日
发明者裴焕斗 申请人:裴焕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