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无框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034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背光源无框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无框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轻型化、薄型化、美观化已成为显示行业今后发展趋势。而且行业间如何降低成本也成为主要的命题。在一般背光源常用结构中,框架主要起着光源的反射利用及强化、固定结构作用。如果放弃框架结构背光源会因此减弱背光源亮度及结构性弱化等问题点。图1是现有背光源结构示意图;包括液晶板I ;连接块2 ;框架3 ;遮光部件4 ;光学膜片组合层5,由下至上包括扩散片51、棱镜片52和保护片53 ;导光板6 ;反射片胶带7 ;反射片8 ;铁框9。图2是图1中标记a的放大图,图3是图2中光学膜片组合层5的局部放大图。由图1可知,现有背光源结构中需要框架结构来对光源进行反射,还起到了强化和固定结构的作用。由于框架的存在,导致显示器的体积增大,显示面积减小,显示器重量增加,结构复杂及制造成本增加等诸多不足。同时,反射片胶带一方面对反射片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其他弊端,虽然反射片胶带是是透明的,但仍然使得反射效率下降,降低了显示质量;随着显示器使用时间的增长,反射片的老化会加快,不仅散失了固定作用,更可能带来显示器背部短路等不可预知的故障。图4是目前行业常用的背光源反射片设计的正视图;图5是目前行业常用的背光源反射片设计的侧视图;此反射片四周全部使用透明胶带进行贴附。而胶带的作用是把反射片与框架黏结作用。框架结构的存在带来了生产效率低、工艺流程复杂、框架模具费用高、背光源成本闻、薄型厚等不足。
发明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显示器,以实现无框架的背光源的目的,同时能够减少工艺流程、节约框架模具费用。(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无框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显示器包括发光组件,在该发光组件上设有液晶板,所述液晶板两侧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发光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块和发光组件之间设有遮光部件。所述遮光部件包括一个限位槽,该限位槽由上遮光片、下遮光片和侧遮光片组成;所述上遮光片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与发光组件之间;所述下遮光片设置在发光组件底端;所述侧遮光片设置在发光组件两侧。所述上遮光片与所述连接块的位置相对应。[0013]所述发光组件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组合层。所述光学膜片组合层由下至上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和保护片。所述导光板下侧设有网点面。所述导光板两侧设有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侧遮光片之间。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多个沿所述侧遮光片长度方向顺序设置的灯条;各灯条之间串联。所述侧遮光片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灯条对应安装在该安装槽内。所述显示器还包括铁框。(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无框架结构,减小了显示器的体积,增大了显示面积,减轻了显示器的重量,减少了制造成本和制造工艺,加快了生产进度,实现无框架的背光源目的。2、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反射片胶带,节约了制造成本,简化了制造过程,节约了显示器内部空间,使得显示器的厚度可以进一步减小。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遮光部件的上遮光片用于常规遮光,侧遮光片加强了对光源的反射作用,下遮光片进一步减少了光损耗;本实用新型的遮光部件的上遮光片、侧遮光片和下遮光片可做成一体式,能够避免漏光;遮光部件可做成U形,能对发光组件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4、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侧遮光片的安装槽内设置灯条的设计,可省却外部框架,将灯条直接置于安装槽内,从而实现平板灯无边框显示;进一步避免了漏光;同时,有效减小平板灯的体积和厚度;节省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5、本实用新型采用扩散片的设计,可对光线作进一步调整,使出光面的光线更加均勻,进一步提闻了发光质量。6、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下侧采用网点面的设计,使进入网点的多条呈不同走向的散射光线交汇,有效提高导光板出射面的亮度,从而增加液晶显示屏的显像亮度和影响清晰度;提闻了广品质量。

图1是现有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图2是现有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现有光学膜片组合层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4是目前行业常用的背光源反射片设计(主视图);图5是目前行业常用的背光源反射片设计(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7中遮光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9中c的局部放大图);[003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局部放大图),即标记b的局部放大图;包括液晶板I ;连接块2 ;遮光部件4 ;光学膜片组合层5 ;导光板6 ;反射片8 ;图8是图7中遮光部件4的局部放大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光组件,在该发光组件上设有液晶板1,所述液晶板I两侧通过连接块2与所述发光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块2和发光组件之间设有遮光部件4。所述发光组件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反射片8、导光板6和光学膜片组合层5 ;所述导光板6下侧设有网点面;所述光学膜片组合层5由下至上包括扩散片51、棱镜片52和保护片5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棱镜片是由上棱镜片和下棱镜片叠置而成,该棱镜片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采用扩散片的设计,可对光线作进一步调整,使出光面的光线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质量。所述遮光部件4包括一个限位槽,该限位槽由上遮光片41、下遮光片42和侧遮光片43组成;所述上遮光片设置在所述连接块2与发光组件之间;所述下遮光片设置在发光组件底端;所述侧遮光片设置在发光组件两侧。通过上遮光片、下遮光片和侧遮光片组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避免了漏光,加强了光的反射效果。采用的遮光部件的上遮光片用于常规遮光,侧遮光片加强了对光源的反射作用,下遮光片进一步减少了光损耗;本实用新型的遮光部件的上遮光片、侧遮光片和下遮光片可做成一体式,能够避免漏光;遮光部件可做成U形,能对发光组件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本实施例中,上遮光片和下遮光片以及侧遮光片对所述发光组件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上遮光片和下遮光片以及侧遮光片的尺寸随发光组件而定。所述导光板6两侧设有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6与所述侧遮光片之间。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多个沿所述侧遮光片长度方向顺序设置的灯条;各灯条之间串联。采用在侧遮光片的安装槽内设置灯条的设计,可省却外部框架,将灯条直接置于安装槽内,从而实现平板灯无边框显示;进一步避免了漏光;同时,有效减小平板灯的体积和厚度;节省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侧遮光片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灯条对应安装在该安装槽内。安装槽也是为了更好地遮光,不设置安装槽,光有可能从侧遮光片与导光板之间缝隙外泄。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无框架结构,减小了显示器的体积,增大了显示面积,减轻了显示器的重量,减少了制造成本和制造工艺,加快了生产进度,实现无框架的背光源目的。省去了反射片胶带,节约了制造成本,简化了制造过程,节约了显示器内部空间,使得显不器的厚度可以进一步减小。去掉了反射片胶带,节约了制造成本,简化了制造过程,节约了显示器内部空间,降低了显示器厚度。实施例二: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局部放大图),即标记C的局部放大图;是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铁框9,对整个显示器起到了包裹和结构加强的作用。[0049]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中有网点面10和灯条11,采用网点面的设计,使进入网点的多条呈不同走向的散射光线交汇,有效提高导光板出射面的亮度,从而增加液晶显示屏的显像亮度和影响清晰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图11中的导光板到网点区域存在可利用空间,通过此间隙设计新型导光板适用的结构与液晶玻璃四周的黑色封边区域空间进行配合,进而达到了缩小导光面的面积,解放框架墙壁。让显示画面最大化和美观化、降低背光源成本中框架成本(含框架模具费用)、减轻背光源重量、减少工艺流程等。[0050]本技术通过合理利用液晶玻璃四周的黑色封边区域,结合背光源框架和导光板新结构的一系列设计来达到和实现一种无边框和全显示背光源的效果。以及解决了因窄边结构性不足所产生的强度和漏光问题、减少和降低了背光源重量和成本。并对拼接式大屏幕液晶墙的液晶模组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拼接效果、及更加合理的背光源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无框架背光源设计提高了背光源的生产效率、减少工艺流程、节约框架模具费用、降低背光源成本、并减少背光源重量达到背光源更加轻型化、薄型化、简约背光源的目的。[0051]使之在以下3个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0052]1.窄边框化背光源结构;[0053]2.无边框全显示背光源结构;[0054]3.拼接式背光源结构;[0055]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源无框架显示器,其特征是,该显示器包括发光组件,在该发光组件上设有液晶板,所述液晶板两侧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发光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块和发光组件之间设有遮光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遮光部件包括一个限位槽,该限位槽由上遮光片、下遮光片和侧遮光片组成;所述上遮光片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与发光组件之间;所述下遮光片设置在发光组件底端;所述侧遮光片设置在发光组件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上遮光片与所述连接块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发光组件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组合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光学膜片组合层由下至上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和保护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导光板下侧设有网点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导光板两侧设有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侧遮光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多个沿所述侧遮光片长度方向顺序设置的灯条;各灯条之间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侧遮光片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灯条对应安装在该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显示器还包括铁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无框架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发光组件,在该发光组件上设有液晶板,所述液晶板两侧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发光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块和发光组件之间设有遮光部件。本实用新型减小了显示器的体积,增大了显示面积,减轻了显示器的重量,减少了制造成本和制造工艺,加快了生产进度,实现无框架的背光源目的;节约了制造成本,简化了制造过程,节约了显示器内部空间,使得显示器的厚度可以进一步减小。
文档编号G09F9/35GK203070701SQ20132009375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李天龙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