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57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生用文具,具体而言,涉及多功能学生用尺。该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尺面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第一组标线,第一组标线包含多条射线PA,多条射线PA具有同一个端点,多条射线PA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边缘A分别成15°、30°、45°、60°和75°角。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多功能学生用尺不需要半圆仪即可很方便地作出下述特殊角:15°、30°、45°、60°、75°、90°、105°、120°、135°、150°和165°。
【专利说明】多功能学生用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生用文具,具体而言,涉及多功能学生用尺。
【背景技术】
[0002]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基本的作图问题,例如,作一些特殊角:30°、45°、60°、90°、120°、135°和150°。在现有的技术中,上述作图问题均是通过套尺,即直尺、45°直角三角板、60°直角三角板和半圆仪来完成的。
[0003]例如,用45°直角三角板和60°直角三角板相配合可以作特殊角:30°、45°、
60。、90。 ,120° ,135° 和 150。。
[0004]相关技术的缺点在于,用45°直角三角板和60°直角三角板只能作30°、45°、60°、90°、120°、135°和150°的特殊角,且有些角度需要两个三角板配合,缺少一个也无法做出,而对于15°、75°、105°、165°这种特殊角,只能用半圆仪按照标准步骤做出,因此采用现有的套尺完成上述特殊角的作图问题很不方便,不仅步骤麻烦,而且需要另外借助半圆仪,如果没有半圆仪就无法完成作图。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学生用尺,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多功能学生用尺,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尺面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第一组标线,
[0007]第一组标线包含多条射线PA,多条射线PA具有同一个端点,多条射线PA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边缘A分别成15°、30°、45°、60°和75°角。
[0008]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0009]采用上述多功能学生用尺不需要半圆仪即可很方便地作出下述特殊角:15°、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和 165。。
[0010]此处以15°和105°为例:
[0011]作1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A成1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A,过直线的一端沿边缘A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5°角作图。
[0012]作10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A成7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边缘A,过一端沿边缘A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05°角作图。
[0013]其它特殊角的作图可以类推。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形状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形状为三角形,尺面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垂直线、第一组标线和第二组标线,
[0015]垂直线垂直于三角形的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边缘B并与边缘B相交;
[0016]第一组标线包含多条射线PC,多条射线PC具有同一个端点,多条射线PC的方向均朝向垂直线,多条射线PC与边缘B分别成15°、30°、45°和75°角;
[0017]第二组标线包含多条射线PD,第二组标线与第一组标线相对垂直线呈轴对称对应。
[0018]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0019]采用上述多功能学生用尺不需要半圆仪即可很方便地作出下述特殊角:15°、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和 165。。
[0020]此处以15°和105°为例:
[0021]作1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边缘B成1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B,过直线的一端沿边缘B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5°角作图。
[0022]作10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B成7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边缘B,过一端沿边缘B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05°角作图。
[0023]其它特殊角的作图可以类推。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形状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由三角形尺和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圆仪连接构成,三角形尺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且其中一个锐角为60° ;半圆仪通过三角形尺的直角的其中一条边缘C与三角形尺连接,
[0025]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尺面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射线组、垂直线、半圆仪的刻度线,
[0026]射线组和垂直线位于三角形尺的尺面上;
[0027]射线组包含多条射线PE,多条射线PE具有同一个端点,多条射线PE与三角形尺的一条边缘 D 分别成 15°、45。、75。、105。、135。和 165。角;
[0028]垂直线垂直于边缘D且与边缘D相交,垂直线通过射线PE的端点。
[0029]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0030]采用上述多功能学生用尺不需要半圆仪即可很方便地作出下述特殊角:15°、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和 165。。
[0031]此处以15。、30。,105° 和 120。为例:
[0032]作1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三角形尺的一条边缘C成1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C,过直线的一端沿边缘C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5°角作图。
[0033]作30°角,由于三角形尺的其中一个锐角是30°,因此30°角可以很方便的做出。[0034]作10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C成7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边缘C,过一端沿边缘C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05°角作图。
[0035]作120°角,可以利用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圆仪来完成作图。
[0036]其它特殊角的作图可以类推。
[0037]对于上述基本的作图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可以很简便地完成作图,且不需要另外借助半圆仪。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的示意图;
[004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4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尺面400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第一组标线 200,
[0043]第一组标线200包含多条射线PA210,多条射线PA210具有同一个端点211,多条射线PA210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边缘A410分别成15°、30。、45。、60。和75。角。
[0044]采用上述多功能学生用尺不需要半圆仪即可很方便地作出下述特殊角:15°、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和 165。。
[0045]此处以15。和105°为例:
[0046]作1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A成1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A,过直线的一端沿边缘A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5°角作图。
[0047]作10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A成7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边缘A,过一端沿边缘A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05°角作图。
[0048]其它特殊角的作图可以类推。
[0049]优选地,线型凸起或凹槽还包括:垂直线100和第二组标线300,
[0050]垂直线100垂直于边缘A410,垂直线100与边缘A410相交;
[0051]第一组标线200的多条射线PA210的方向均朝向垂直线100 ;
[0052]第二组标线300包含多条射线PB,第二组标线与第一组标线相对垂直线呈轴对称对应。
[0053]在多功能学生用尺上进一步设置垂直线和第二组标线还可以很方便地完成一些其它的基本作图问题,如1.作等腰三角形;2.作任意角的角平分线。
[0054]1.作等腰三角形。
[0055]首先做等腰三角形的一条底边并标出其中点,将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垂直线100与底边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垂直于垂直线100的边缘A410经过底边的中点,则边缘A410所在的直线即为底边的中垂线,在其上任取一点做标记并分别连接底边端点,即得等
腰三角形。
[0056]2.作任意角的角平分线。
[0057]只需先在角的两边分别取两点,使得此两点到角的顶点的距离相等,然后令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垂直线100经过角的顶点,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垂直于垂直线100的边缘A410经过两点,则连接顶点与垂直线100同边缘A410的交点的射线即为角的角平分线。
[0058]优选地,线型凸起或凹槽还包括一条数轴10,数轴10设置于该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长边。
[0059]优选地,该多功能学生用尺可以为直尺。当然,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形状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例如,作为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多功能学生用尺也可以设计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或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等等。
[0060]优选地,形状为直尺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长度可以选取为16-20cm,长度为16-20cm的多功能学生用尺,既方便学生携带,其长度又可以满足学生的使用需要。当然,多功能学生用尺的长度是可以根据使用时的具体情况任意选取的。
[0061]优选地,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两端如图1所示,可以分别设有两个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圆仪,其中一个半圆仪500的标度为0° -90° ;另一个半圆仪510的标度为90° -180°。进一步地,半圆仪500和半圆仪510上还设置有半径依次由小到大的4个半圆弧标线,半圆仪500和半圆仪510上从0°开始每隔10°都设置有整十度的刻度标线,该整十度的刻度标线可以设置于半圆仪面上由内向外的第一至第三道半圆弧标线之间;半圆仪500和半圆仪510上还设置有精确到1°的刻度标线(精确到1°的刻度标线在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该精确到1°的刻度标线可以设置于半圆仪面上由内向外的第四道半圆弧标线至半圆仪边缘处。
[0062]优选地,垂直线100垂直平分直尺的边缘A410,垂直线100与边缘A410的交点为边缘A410的中点,边缘A410为直尺的一条长边。
[0063]优选地,直尺的一条长边缘上可以设置标有数字的长度刻度,与设置了长度刻度的长边缘相对的另一条稍短的长边缘可以设置标有原点及数字的数轴,设置长度刻度和数轴可以方便学生用多功能学生用尺进行长度测量和画数轴,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数轴的基础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只需将标有原点的数轴与垂直线100重合,令设置有数轴的长边缘通过原点,即可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纵轴。
[0064]本多功能学生用尺可以采用任意透明材料来制作,优选地,多功能学生用尺可以为透明的塑料多功能学生用尺。采用塑料来制作多功能学生用尺可以节约成本,减轻多功能学生用尺的重量。
[0065]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多功能学生用尺的长可以取为16cm,宽可以取为4cm,长和宽的比例适当;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边是标有数字和刻度的长度为15cm的直尺边,刻度精确到毫米,刻度的宽度可以设置为5.5_,便于学生使用本多功能学生用尺;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两个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圆仪,其中一个半圆仪的标度为0° -90° ;另一个半圆仪的标度为90° -180° ,半圆仪的半径是3cm,半圆仪内还设有四个四分之一圆弧标线,圆弧标线的半径可以分别选取为10mm、17mm、20mm和26mm,半圆仪可以设有0° -180°整十度刻度线贯穿其中,半圆仪的最小刻度可以精确到1° ;在与设置了长度刻度的长边缘相对的另一条稍短的长边缘可以设置标有原点及数字的数轴;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垂直线设置于直尺的7.5cm刻度处,贯穿整个多功能学生用尺并平分尺面,垂直线与设置有数轴的长边缘相交于数轴的原点,从而可以提高画垂直或直角的精确度,也可以更方便地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组标线和第二组标线设置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尺面的中部,相对垂直线呈对称分布;优选地,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尺面上设置的线型凸起或凹槽还包括一条或多条与垂直线垂直的水平线,例如,在距数轴Cm处设置一条水平线,水平线与垂直线相交,则借助此水平线可方便绘制边长4cm的等边三角形。具体步骤为:首先做4cm线段,标出其中点,令水平线与线段重合;垂直线通过线段的中点,则数轴的原点即为边长4cm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分别连接顶点与底边两端点即得边长4cm的等边三角形。类似地,也可以在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尺面上设置另外多条与垂直线垂直的水平线,进而可实现方便绘制不同边长的等边三角形。另外,因本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半圆仪的半径是3cm,所以可以方便绘制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具体步骤为:首先做3cm线段,令半圆仪的0°角半径与线段重合;则半圆仪60°角的半径与半圆仪边缘的交点即为等边三角形的顶点。进一步地,本多功能学生用尺还可以方便绘制等腰梯形,具体步骤为:分别以数轴原点和直尺的7.5cm刻度处为中点对称地作两条不等长线段,分别连接两条线段的对应两端,即为一个等腰梯形。
[006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形状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如图2所示,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形状为三角形,尺面600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垂直线610、第一组标线620和第二组标线630,
[0067]垂直线610垂直于三角形的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边缘B680并与边缘B680相交;
[0068]第一组标线620包含多条射线PC640,多条射线PC640具有同一个端点,多条射线PC640的方向均朝向垂直线610,多条射线PC640与边缘B680分别成15°、30°、45°和75。角;
[0069]第二组标线630包含多条射线PD,第二组标线630与第一组标线620相对垂直线610呈轴对称对应;
[0070]采用上述多功能学生用尺不需要半圆仪即可很方便地作出下述特殊角:15°、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和 165。。
[0071]此处以15。和105。为例:
[0072]作1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边缘B成1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B,过直线的一端沿边缘B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5°角作图。
[0073]作10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B成7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边缘B,过一端沿边缘B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05°角作图。
[0074]其它特殊角的作图可以类推。
[0075]优选地,三角形多功能学生用尺的线型凸起或凹槽还可以包括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圆仪线650。
[0076]半圆仪线650包括从0°开始到90°每隔10°都设置整十度的刻度标线;半径依次由小到大的5条半圆弧标线。其中,该整十度的刻度标线可以设置于半圆仪面上由内向外的第一至第三道半圆弧标线之间和第四至第五道半圆弧标线之间。此外,半圆仪线650也可以包括精确到1°的刻度标线(精确到1°的刻度标线在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该精确到1°的刻度标线可以设置于半圆仪面上由内向外的第二道半圆弧标线至第三道半圆弧标线之间和/或第四道半圆弧标线至第五道半圆弧标线之间。
[0077]优选地,在半圆仪线650的5条半圆弧标线中,第三条半圆弧的半径可以选为3cm,第四条半圆弧的半径可以选为4cm,并且第三条半圆弧与第四条半圆弧之间是镂空的。采用上述优选设置方式的三角形多功能学生用尺还可以很容易作出边长是3cm,4cm的等边三角形。例如,作边长是3cm的等边三角形,只需先画一条3cm线段,令此线段作为第三条半圆弧的一条半径,则由半圆仪可以很方便地得到等边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又因为第三条半圆弧与第四条半圆弧之间是镂空的,故而可以直接在纸上标出此顶点,最后连接顶点与3cm线段的两个端点,即得边长是3cm的等边三角形,作4cm的等边三角形方法类似,故不赘述。
[0078]优选地,在三角形多功能学生用尺的靠近一条边的尺面上还设置有标有数字的长度为15cm刻度标记;在三角形多功能学生用尺的靠近另一条边的尺面上还设置有标有原点及数字的数轴10 ;进一步地,在原点处还设置有垂直于数轴的垂线670。
[0079]三角形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有益效果及部分优选设置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一中的有益效果及优选设置方式类似,例如,采用三角形的多功能学生用尺也可以方便地完成等腰三角形、边长是3cm或4cm的等边三角形和任意角的角平分线这几种作图等等,故此处不再赘述。
[008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还提供了另一种形状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如图3所示,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由三角形尺和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圆仪连接构成,三角形尺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且其中一个锐角为60° ;半圆仪通过三角形尺的直角的其中一条边缘C720与三角形尺连接,
[0081]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尺面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射线组700、垂直线730、半圆仪的刻度线750,
[0082]射线组700和垂直线730位于三角形尺的尺面上;
[0083]射线组700包含多条射线PE710,多条射线PE710具有同一个端点,多条射线PE710与三角形尺的一条边缘D740分别成15°、45°、75°、105°、135°和165°角;
[0084]垂直线730垂直于边缘D740且与边缘D740相交,垂直线730通过射线PE710的端点。
[0085]采用上述多功能学生用尺不需要半圆仪即可很方便地作出下述特殊角:15°、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和 165。。
[0086]此处以15。、30。,105° 和 120。为例:[0087]作1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三角形尺的一条边缘C成1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C,过直线的一端沿边缘C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5°角作图。
[0088]作30°角,由于三角形尺的其中一个锐角是30°,因此30°角可以很方便的做出。
[0089]作105°角,首先做一条直线,将多功能学生用尺覆盖在此直线上,因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使与多功能学生用尺的边缘C成75°的射线与此直线重合,移动多功能学生用尺,使直线的一端露出边缘C,过一端沿边缘C作一条射线,即完成105°角作图。
[0090]作120°角,可以利用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圆仪来完成作图。
[0091]其它特殊角的作图可以类推。
[009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所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有益效果及部分优选设置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一中的有益效果及优选设置方式类似,例如,采用实施例三中所提供的多功能学生用尺也可以方便地完成等腰三角形和任意角的角平分线这两种作图等等,故此处不再赘述。
[0093]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尺面上所设置的线型凸起或凹槽也可以替换为标线或其它线形标记。例如,所述标线可以类似现有各类尺上所印刷的黑色的刻度标线的形式。
[009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尺面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所述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第一组标线, 所述第一组标线包含多条射线PA,多条所述射线PA具有同一个端点,多条所述射线PA与所述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边缘A分别成15°、30°、45°、60°和75°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凸起或凹槽还包括:垂直线和第二组标线, 所述垂直线垂直于所述边缘A,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A相交; 所述第一组标线的多条所述射线PA的方向均朝向所述垂直线; 所述第二组标线包含多条射线PB,所述第二组标线与所述第一组标线相对所述垂直线呈轴对称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学生用尺为直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圆仪, 所述半圆仪上还设置有半径依次由小到大的4个半圆弧标线; 所述半圆仪上从O。开始每隔10°设置有刻度标线,所述半圆仪上还设置有精确到1°的刻度标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A为所述直尺的一条长边;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A的交点为所述边缘A的中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尺的尺面上设置的所述线型凸起或凹槽还包括一条或多条与所述垂直线垂直的水平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凸起或凹槽还包括一条数轴,所述数轴设置于所述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长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学生用尺为塑料多功能学生用尺。
9.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形状为三角形,尺面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所述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垂直线、第一组标线和第二组标线, 所述垂直线垂直于所述三角形的多功能学生用尺的一条边缘B并与所述边缘B相交; 所述第一组标线包含多条射线PC,多条所述射线PC具有同一个端点,多条所述射线PC的方向均朝向所述垂直线,多条所述射线PC与所述边缘B分别成15°、30°、45°和75°角; 所述第二组标线包含多条射线ro,所述第二组标线与所述第一组标线相对所述垂直线呈轴对称对应。
10.多功能学生用尺,其特征在于,多功能学生用尺是透明的,由三角形尺和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圆仪连接构成,所述三角形尺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且其中一个锐角为60° ;所述半圆仪通过所述三角形尺的直角的其中一条边缘C与所述三角形尺连接, 所述多功能学生用尺的尺面上设置有线型凸起或凹槽,所述线型凸起或凹槽包括:射线组、垂直线、所述半圆仪的刻度线, 所述射线组和所述垂直线位于所述三角形尺的尺面上; 所述射线组包含多条射线PE,多条所述射线PE具有同一个端点,多条所述射线PE与所述三角形尺的一条边缘D分别成15°、45°、75°、105°、135°和165°角;所述垂直线垂直于所述边缘D且与所述 边缘D相交,所述垂直线通过所述射线PE的端点。
【文档编号】B43L13/00GK203511068SQ201320644673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任宪坤 申请人:任宪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