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823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且特别是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解决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发光二极管(LEDs)的亮度不均匀的传统作法是选择相类似的亮度的发光二极管,或者利用补偿位以校正各点(dot)的亮度,且后者的方法可能增加脉宽调变(PWM)信号的控制位。

如图1A所示,以亮度划分为265个灰阶为例,利用脉宽度调变可调整所驱动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图1B的脉冲宽度是代表1/256的亮度,而图1C的脉冲宽度代表3/256的亮度。举例来说,原来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所有可能亮度仅有64种,亦即6个位,但由于光二极管的亮度不均匀的关系,故导致可能需要额外地使用2个位表作为补偿用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及其系统,可逐点校正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各点像的亮度,以使亮度均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用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具有以数组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多个列(column)或多个行(row)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提供驱动电流以 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然后,获得对应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所述列或所述行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非均匀亮度信息。接着,依据非均匀亮度信息调整提供至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驱动电流,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为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系统,包括亮度检测装置、亮度信息产生装置以及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亮度信息产生装置耦接亮度检测装置,用以产生非均匀亮度信息。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多个以数组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储存单元以及驱动电路。亮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亮度。储存单元用以耦接亮度信息产生装置,且接收并储存来自亮度信息产生装置的非均匀亮度信息。驱动电路耦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储存单元,分别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其中驱动电路分别提供驱动电流至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驱动电路依据非均匀亮度信息而调整对应于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驱动电流,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相同。

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包括多个以数组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储存单元与驱动电路,其中驱动电路耦接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储存单元。储存单元用以储存一非均匀亮度信息。驱动电路分别驱动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以使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其中驱动电路分别提供一驱动电流至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驱动电路依据非均匀亮度信息而调整对应于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驱动电流,以使些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为相同。另外,非均匀亮度信息系通过一亮度检测装置检测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亮度后,通过亮度检测装置耦接的一亮度信息产生装置计算而获得。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及其系统,可扫描在每一列或行的发光二极管的非均匀亮度,且储存在每一列或行的发光二极管的非均匀亮度信息。然后,当发光二极管装置被启动时,所述点像补偿方法(或称为点校正方法)可以依据非均匀亮度信 息而调整在每一列或行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而不是利用脉宽调变信号的控制位中的补偿位。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传统的驱动发光二极管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的帧分割成256等分的示意图。

图1B是传统的使发光二极管产生1/256的亮度的脉宽调变信号的示意图。

图1C是传统的使发光二极管产生3/256的亮度的脉宽调变信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以数组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系统的功能方块图。

图5是图3的步骤S120的细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及其系统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以数组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示意图。以图2为例,发光二极管单元以M x N数组排列,即M行N列的数组,也就是每一列(column)具有M个发光二极管单元,每一行(row)具有N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在提供相同的驱动电流至每一列或每一行时,同样的脉宽调变(PWM)显示信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亮度,例如同样的灰阶信号可能会使同一列的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单元产生不同的亮度,或者同样的灰阶信号可能会使同一行的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单元产生不同的亮度,此是由于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制程等相关因素而造成。如此可能造成显示器的各点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请参照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以数组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示意图。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用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具有如图2的以数组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步骤S110中,对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多个列(column)或多个行(row)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提供驱动电流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据此,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产生对应的一第一亮度。基于制程的因素,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在此步骤中所产生的第一亮度可能不相同。然后,在步骤S120中,获得对应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多个列或多个行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非均匀亮度信息。接着,在步骤S130中,依据非均匀亮度信息调整提供至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驱动电流,以使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相同。

请同时参照图3与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系统的功能方块图。为了达到图3的流程,可以利用图4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系统实现。此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系统包括亮度检测装置2、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以及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

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耦接亮度检测装置2,用以产生非均匀亮度信息NH。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包括多个以数组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11、储存单元12以及驱动电路13。亮度检测装置2检测所述以数组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11中的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亮度。亮度检测装置2具有光感应组件,以接收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且亮度检测装置2对于每一个受测的发光二极管的测试条件(包括距离、环境光等外在因素)皆相同。本发明并不限定亮度检测装置的实现方式,为了检测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所属技术领域具有公知知识者应可轻易了解光感应组件以及对应的检测电路得实现方式,不再赘述。

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具有运算处理能力,并基于亮度检测装置2的检测结果产生非均匀亮度信息NH。非均匀亮度信息NH的详细产生方式将于后续的图5进一步说明。储存单元12用以耦接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且接收并储存来自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的非均匀亮度信息NH。通常,当点像补偿的测试程序完成后储存单元12可以与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断开。也就是,在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的储存单元12接收并储存来自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的非均匀亮度信息之后,储存单元12与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不耦接(decouple)。以产品的角度而言,对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的使用者而言,当使用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时,亮度检测装置2和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是不必要的,且储存单元12可以出厂(或出货)时预存非均匀亮度信息NH。而非均匀亮度信息NH则是在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在出厂(或出货)前与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和亮度检测装置2构成测试系统,以获得此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的点像补偿信息(即非均匀亮度信息NH)。

在此请注意,实际上,一般作为产品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并不包括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和亮度检测装置2,但若考虑到发光二极管单元11可能因为长期使用导致发光亮度不均匀,则亮度检测装置2与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亦可以选择性地整合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中。此时,使用者 可以自行手动地操作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启动亮度检测装置2与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来更新非均匀亮度信息NH,或者,可以通过韧体程序的设计,再每一次启动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时,通过启动亮度检测装置2与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来更新非均匀亮度信息NH。

驱动电路13耦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储存单元12,分别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其中驱动电路13分别提供驱动电流至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且驱动电路13依据非均匀亮度信息NH而调整对应于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驱动电流,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相同。

换句话说,利用驱动电路13可以实现图3的步骤S110,而图3的步骤S120则是利用亮度检测装置2检测以数组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11中的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亮度,并且将所检测的亮信号度传送至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而产生非均匀亮度信息NH。而对应于图3的步骤S130,在储存单元12获得并储存非均匀亮度信息NH后,储存单元12将非均匀亮度信息NH传送至驱动电路13,驱动电路13并依据非均匀亮度信息NH而调整驱动电流I,藉此使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相同。简单地说,非均匀亮度信息NH就是用以产生对应于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驱动电流I的电流调整值ΔI,藉此使驱动电路13产生对应于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调整后的驱动电流(I+ΔI)。

请同时参照图3、图4与图5,图5是图3的步骤S120的细部流程图。在步骤S121中,将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产生的第一亮度与目标亮度(或预设亮度)做比较,以获得第一亮度与目标亮度的差异。此步骤S121可以利用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实现,亮度信息产生装置3可以例如是一个计算机或其它运算平台,但本发明并不因此限定。详细的说,当每一列(或每一行)的发光二极管单元被驱动发光时,亮度检测装置2分别检测此列(或此行)的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产生的光亮度(第一亮度),所述对应于同一列(或同一行)的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亮度则可以与一 个预设的目标亮度做比较,如此可以获得此列(或此行)的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亮度与目标亮度的差异。基于制程的因素,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利用相同的驱动电流可能产生不同的亮度,因此对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应该可发现至少有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亮度与其它的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亮度不相同。然后,以同样方式,驱动电路13再驱动其它列(或其它行)的发光二极管单元,藉此获得每一列(或每一行)的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亮度与目标亮度的差异。

接着,在步骤S122中,依据第一亮度与目标亮度的差异而获得对应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非均匀亮度信息NH。所述非均匀亮度信息NH是包含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亮度与目标亮度的差异。

然后,在步骤S123中,将非均匀亮度信息NH储存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例如储存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的储存单元12。在步骤S123结束后进行图3的步骤S130,此时若要使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显示目标亮度,驱动电路13则可依据非均匀亮度信息NH调整驱动电流使得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产生相同的目标亮度。详细的说,当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亮度大于目标亮度,则非均匀亮度信息NH对应的让驱动电路13的驱动电流降低(也就是电流调整值ΔI是负的),即调整后的驱动电流(I+ΔI)小于原本的驱动电流I。反之,当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亮度小于目标亮度,则非均匀亮度信息NH对应的让驱动电路13的驱动电流增加(也就是电流调整值ΔI是正的),即调整后的驱动电流(I+ΔI)大于原本的驱动电流I。如此,在驱动电路13以调整后的驱动电流(I+ΔI)驱动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单元的情况下,应该可利用亮度检测装置2测得每一个发光二极管的亮度皆为相同,藉此发现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的点像补偿已经被实现。

〔实施例的可能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点像补偿方法及其系统,可扫描在每一列或行的发光二极管的非均匀亮度,且储存在每一列或行的发光二极管的非均匀亮度信息。然后,当发光二极管装置被启动时,所述点像补偿方法(或称为点校正方法)可以依据非均匀亮度信息而调整在每一列或行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而不是利用脉宽调变信号的控制位中的补偿位。制造商只需在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出厂(或出货)前将测试所产生的非均匀亮度信息预存于其中的储存单元即可实现校正的目的与功效。藉此,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内所使用的点像补偿的电路可被简化,且此电路的相关成本可以被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符号说明

1: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11:以数组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

12:储存单元

13:驱动电路

2:亮度检测装置

3:亮度信息产生装置

S110、S120、S130、S121、S122、S123:步骤流程

t:时间

NH:非均匀亮度信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