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化学实验装置,具体的是用于演示高中化学课本上在实验室里利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的实验。
二、
背景技术: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的高一化学1(必修)课本第79页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的实验:在一支大试管中装适量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大试管口,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离大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的外焰给大试管中的混合固体加热,将导气管伸进另一支试管中并使导气管末端靠近试管底,在这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教材中的装置做实验存在以下缺陷:1、反应生成的氨气易泄露在空气中污染环境。2、加热时大试管中的混合固体容易移动,影响实验。3、因为有污染,所以教材装置不适用于学生做分组实验。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使装置不仅适用于教师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还适用于学生做分组实验,并且能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
一种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带铁夹的铁架台(1)、酒精灯(2)、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的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第一单孔橡皮塞(5)、第一导气管(6)、第一乳胶管(7)、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第二单孔橡皮塞(10)、第二导气管(11)、第二乳胶管(12)、Y形管(13)、第一弹簧夹(14)、第三乳胶管(15)、装有棉花(17)的第二干燥管(16)、第二弹簧夹(18)、第四乳胶管(19)、双孔橡皮塞(20)、第三导气管(21)、集气瓶(22)、第四导气管(23)、第三弹簧夹(24)、第五乳胶管(25)、装有湿润红色石蕊试纸(27)的小漏斗(26)组成。
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的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固定在带铁夹的铁架台(1)上,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管口略向下倾斜。带第一导气管(6)的第一单孔橡皮塞(5)塞紧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的管口。第一乳胶管(7)连接第一单孔橡皮塞(5)外端的第一导气管(6)和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较小的那端管口。带第二导气管(11)的第二单孔橡皮塞(10)塞紧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较大的那端管口。第二乳胶管(12)连接第二单孔橡皮塞(10)外端的第二导气管(11)和Y形管(13)的总管。带第一弹簧夹(14)的第三乳胶管(15)连接Y形管(13)的一个支管和装有棉花(17)的第二干燥管(16)较小的那端管口。带第三导气管(21)和第四导气管(23)的双孔橡皮塞(20)塞紧集气瓶(22)。带第二弹簧夹(18)的第四乳胶管(19)连接Y形管(13)的另一个支管和双孔橡皮塞(20)外端的第三导气管(21)。带第三弹簧夹(24)的第五乳胶管(25)连接双孔橡皮塞(20)外端的第四导气管(23)和装有湿润红色石蕊试纸(27)的小漏斗(26)的下端管口。酒精灯(2)放置在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下方。
实验过程: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把适量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均匀混合后装进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中,使固体混合物位于凹槽中。将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的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固定在带铁夹的铁架台(1)上,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管口略向下倾斜。将第一导气管(6)插在第一单孔橡皮塞(5)上,用带第一导气管(6)的第一单孔橡皮塞(5)塞紧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的管口。将干燥剂碱石灰(9)装进第一干燥管(8)中,然后用第一乳胶管(7)连接第一单孔橡皮塞(5)外端的第一导气管(6)和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较小的那端管口。将第二导气管(11)插在第二单孔橡皮塞(10)上,用带第二导气管(11)的第二单孔橡皮塞(10)塞紧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较大的那端管口。用第二乳胶管(12)连接第二单孔橡皮塞(10)外端的第二导气管(11)和Y形管(13)的总管。将浸有稀硫酸的棉花(17)装进第二干燥管(16)中,然后用带第一弹簧夹(14)的第三乳胶管(15)连接Y形管(13)的一个支管和装有棉花(17)的第二干燥管(16)较小的那端管口。将第三导气管(21)和第四导气管(23)插在双孔橡皮塞(20)上,带第三导气管(21)和第四导气管(23)的双孔橡皮塞(20)塞紧集气瓶(22),集气瓶(22)中的第四导气管(23)的末端接近瓶底。用带第二弹簧夹(18)的第四乳胶管(19)连接Y形管(13)的另一个支管和双孔橡皮塞(20)外端的第三导气管(21)。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27)装进小漏斗(26)中,用带第三弹簧夹(24)的第五乳胶管(25)连接双孔橡皮塞(20)外端的第四导气管(23)和装有湿润红色石蕊试纸(27)的小漏斗(26)下端管口。实验时,夹紧第一弹簧夹(14),打开第二弹簧夹(18)和第三弹簧夹(24)。点燃酒精灯(2),先预热,然后将酒精灯(2)外焰对准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中的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加热,由于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放置在凹槽中,所以加热时混合固体不易发生移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在加热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氨气经碱石灰干燥后除去了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小漏斗(26)中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27)变成了蓝色,这证明集气瓶(22)中已收集满氨气。这时,熄灭酒精灯(2),停止加热。同时,打开第一弹簧夹(14),夹紧第二弹簧夹(18)和第三弹簧夹(24)。多余的氨气被第二干燥管(16)中浸有稀硫酸的棉花(17)吸收,因此消除了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反应生成的氨气不易泄露在空气中,很环保。2、固体混合物放置在改良大试管的凹槽中,加热时不会发生移动。3、通过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证明氨气已收集满。4、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教师做演示实验,还适用于学生做分组实验。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的标识分别表示:
(1)带铁夹的铁架台 (2)酒精灯 (3)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 (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 (5)第一单孔橡皮塞 (6)第一导气管 (7)第一乳胶管 (8)第一干燥管 (9)碱石灰 (10)第二单孔橡皮塞 (11)第二导气管 (12)第二乳胶管 (13)Y形管 (14)第一弹簧夹 (15)第三乳胶管 (16)第二干燥管 (17)棉花 (18)第二弹簧夹 (19)第四乳胶管 (20)双孔橡皮塞 (21)第三导气管 (22)集气瓶 (23)第四导气管 (24)第三弹簧夹 (25)第五乳胶管 (26)小漏斗 (27)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带铁夹的铁架台(1)、酒精灯(2)、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的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第一单孔橡皮塞(5)、第一导气管(6)、第一乳胶管(7)、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第二单孔橡皮塞(10)、第二导气管(11)、第二乳胶管(12)、Y形管(13)、第一弹簧夹(14)、第三乳胶管(15)、装有棉花(17)的第二干燥管(16)、第二弹簧夹(18)、第四乳胶管(19)、双孔橡皮塞(20)、第三导气管(21)、集气瓶(22)、第四导气管(23)、第三弹簧夹(24)、第五乳胶管(25)、装有湿润红色石蕊试纸(27)的小漏斗(26)组成。
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的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固定在带铁夹的铁架台(1)上,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管口略向下倾斜。带第一导气管(6)的第一单孔橡皮塞(5)塞紧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的管口。第一乳胶管(7)连接第一单孔橡皮塞(5)外端的第一导气管(6)和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较小的那端管口。带第二导气管(11)的第二单孔橡皮塞(10)塞紧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较大的那端管口。第二乳胶管(12)连接第二单孔橡皮塞(10)外端的第二导气管(11)和Y形管(13)的总管。带第一弹簧夹(14)的第三乳胶管(15)连接Y形管(13)的一个支管和装有棉花(17)的第二干燥管(16)较小的那端管口。带第三导气管(21)和第四导气管(23)的双孔橡皮塞(20)塞紧集气瓶(22)。带第二弹簧夹(18)的第四乳胶管(19)连接Y形管(13)的另一个支管和双孔橡皮塞(20)外端的第三导气管(21)。带第三弹簧夹(24)的第五乳胶管(25)连接双孔橡皮塞(20)外端的第四导气管(23)和装有湿润红色石蕊试纸(27)的小漏斗(26)的下端管口。酒精灯(2)放置在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把适量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均匀混合后装进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中,使固体混合物位于凹槽中。将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的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固定在带铁夹的铁架台(1)上,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管口略向下倾斜。将第一导气管(6)插在第一单孔橡皮塞(5)上,用带第一导气管(6)的第一单孔橡皮塞(5)塞紧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的管口。将干燥剂碱石灰(9)装进第一干燥管(8)中,然后用第一乳胶管(7)连接第一单孔橡皮塞(5)外端的第一导气管(6)和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较小的那端管口。将第二导气管(11)插在第二单孔橡皮塞(10)上,用带第二导气管(11)的第二单孔橡皮塞(10)塞紧装有碱石灰(9)的第一干燥管(8)较大的那端管口。用第二乳胶管(12)连接第二单孔橡皮塞(10)外端的第二导气管(11)和Y形管(13)的总管。将浸有稀硫酸的棉花(17)装进第二干燥管(16)中,然后用带第一弹簧夹(14)的第三乳胶管(15)连接Y形管(13)的一个支管和装有棉花(17)的第二干燥管(16)较小的那端管口。将第三导气管(21)和第四导气管(23)插在双孔橡皮塞(20)上,带第三导气管(21)和第四导气管(23)的双孔橡皮塞(20)塞紧集气瓶(22),集气瓶(22)中的第四导气管(23)的末端接近瓶底。用带第二弹簧夹(18)的第四乳胶管(19)连接Y形管(13)的另一个支管和双孔橡皮塞(20)外端的第三导气管(21)。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27)装进小漏斗(26)中,用带第三弹簧夹(24)的第五乳胶管(25)连接双孔橡皮塞(20)外端的第四导气管(23)和装有湿润红色石蕊试纸(27)的小漏斗(26)下端管口。实验时,夹紧第一弹簧夹(14),打开第二弹簧夹(18)和第三弹簧夹(24)。点燃酒精灯(2),先预热,然后将酒精灯(2)外焰对准底部有一凹槽的改良大试管(3)中的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加热,由于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放置在凹槽中,所以加热时混合固体不易发生移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固体(4)在加热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氨气经碱石灰干燥后除去了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小漏斗(26)中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27)变成了蓝色,这证明集气瓶(22)中已收集满氨气。这时,熄灭酒精灯(2),停止加热。同时,打开第一弹簧夹(14),夹紧第二弹簧夹(18)和第三弹簧夹(24)。多余的氨气被第二干燥管(16)中浸有稀硫酸的棉花(17)吸收,因此消除了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反应生成的氨气不易泄露在空气中,很环保;固体混合物放置在改良大试管的凹槽中,加热时不会发生移动;通过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证明氨气已收集满;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教师做演示实验,还适用于学生做分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