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高原环境模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688阅读:18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高原环境模拟舱。



背景技术:

高原环境模拟舱多被用来进行高原医学研究、高海拔作训人员筛选和适应性训练,舱体通常大于100m3,外壁由钢板焊接而成,中间填充保温材料,内壁进行一般内墙装饰,留有进出通道和钢化玻璃制成的观察窗,模拟舱的门窗的密闭性都很好,整个舱体可以承受较大压力,舱体的出气口由抽气管与真空泵相连接,进气口设有控制阀,通过控制抽气量与进气量的比例,可以使舱内造成相应的低气压条件,并可以模拟海拔“上升”,“下降”和“停留”等动态气压变化过程,但是作为科研工作实验平台达不到要求,功能不够丰富,例如低压低氧(高原环境)、低压常氧(高原列车)、常压低氧(对比试验)、低氧CO2(呼吸障碍)等功能,且控制系统不能对高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曲线形式进行保存,为以后查询、著作提供资料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功能丰富的实验平台的多功能高原环境模拟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高原环境模拟舱,包括舱室,所述舱室内部安装有紫外灯,压力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混合风扇,CO2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舱室舱壁上安装有检测设备接口,所述舱室上方安装有照明设备,所述舱室外侧安装有氧气气源,所述氧气气源与管道连接且该管道分出两路管道,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氧气阀和第一氧气流量计,另一路管道安装有第二氧气阀和第二氧气流量计,然后两路管道合并成一路管道与舱室连通,所述舱室外侧安装有氮气源,所述氮气气源与管道连接且该管道分出两路管道,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氮气阀和第一氮气流量计,另一路管道安装有第二氮气阀和第二氮气流量计,然后两路管道合并成一路管道与舱室连通,所述舱室外侧安装有CO2气源,所述CO2气源与管道连接且该管道分出两路管道,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CO2阀和第一CO2流量计,另一路管道安装有第二CO2阀和第二CO2流量计,然后两路管道合并成一路管道与舱室连通,所述舱室与管道连通,且该管道分成两路,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空气流量计和第一空气阀,另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空气流量计和第二空气阀,所述舱室与管道连通,且该管道分成三路,第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速度流量计和第一速度阀,第二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速度流量计和第二速度阀,第三路管道上安装有泄压阀,所述舱室与管道连通,且该管道分成两路,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真空阀和第一真空泵,另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真空阀和第二真空泵,所述舱室外侧设置有PLC,人机界面和计算机,且PLC,人机界面和计算机相互通过信号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LC与压力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混合风扇,CO2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LC通过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氧气阀,第二氧气阀,第一氮气阀,第二氮气阀,第一CO2阀,第二CO2阀,第一空气阀,第二空气阀,第一速度阀,第二速度阀,泄压阀,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通过线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室净尺寸为长*宽*高1200mm*850mm*600mm,外形尺寸为长*宽*高1400mm*950mm*1650mm。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室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尺寸为150mm*3。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室上方设置有两个照明设备,且每个照明设备正下方舱室上开有照明窗,所述照明窗的尺寸为60mm*2。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室内安装有高清摄像头。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室外侧安装有控制系统控制台以及流量计阀门安装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台和流量计阀门安装箱采用金属框架式结构,表面采取喷漆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科学,结构简单,高原环境模拟实验舱可根据需要通过PLC38通过继电器控制第一氧气阀,第二氧气阀,第一氮气阀,第二氮气阀,第一CO2阀,第二CO2阀,第一空气阀,第二空气阀,第一速度阀来选择低压低氧(高原环境)、低压常氧(高原列车)、常压低氧(对比试验)、低氧CO2(呼吸障碍)四种模式进行实验,还可在复合模式(以上4种模式中选择)实验,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功能丰富的实验平台,控制系统对高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曲线形式进行保存,为以后查询、著作提供资料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舱室、2-紫外灯、3-照明设备、4-检测设备接口、5-压力传感器、6-氧浓度传感器、7-混合风扇、8-CO2传感器、9-温湿度传感器、10-氧气气源、11-第一氧气阀、12-第一氧气流量计、13-第二氧气阀、14-第二氧气流量计、15-氮气气源、16-第一氮气阀、17-第一氮气流量计、18-第二氮气阀、19-第二氮气流量计、20-CO2气源、21-第一CO2阀、22-第一CO2流量计、23-第二CO2阀、24-第二CO2流量计、25-第一空气流量计、26-第一空气阀、27-第二空气流量计、28-第二空气阀、29-第一速度流量计、30-第一速度阀、31-第二速度流量计、32-第二速度阀、33-泄压阀、34-第一真空阀、35-第一真空泵、36-第二真空阀、37-第二真空泵、38-PLC、39-人机界面、40-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高原环境模拟舱,包括舱室1,所述舱室1内部安装有紫外灯2,压力传感器5,氧浓度传感器6,混合风扇7,CO2传感器8和温湿度传感器9,所述舱室1舱壁上安装有检测设备接口4,所述舱室1上方安装有照明设备3,所述舱室1外侧安装有氧气气源10,所述氧气气源10与管道连接且该管道分出两路管道,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氧气阀11和第一氧气流量计12,另一路管道安装有第二氧气阀13和第二氧气流量计14,然后两路管道合并成一路管道与舱室1连通,所述舱室1外侧安装有氮气源15,所述氮气气源15与管道连接且该管道分出两路管道,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氮气阀16和第一氮气流量计17,另一路管道安装有第二氮气阀18和第二氮气流量计19,然后两路管道合并成一路管道与舱室1连通,所述舱室1外侧安装有CO2气源20,所述CO2气源20与管道连接且该管道分出两路管道,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CO2阀21和第一CO2流量计22,另一路管道安装有第二CO2阀23和第二CO2流量计24,然后两路管道合并成一路管道与舱室1连通,所述舱室1与管道连通,且该管道分成两路,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空气流量计25和第一空气阀26,另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空气流量计27和第二空气阀28,所述舱室1与管道连通,且该管道分成三路,第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速度流量计29和第一速度阀30,第二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速度流量计31和第二速度阀32,第三路管道上安装有泄压阀33,所述舱室1与管道连通,且该管道分成两路,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真空阀34和第一真空泵26,另一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真空阀36和第二真空泵37,所述舱室1外侧设置有PLC38,人机界面39和计算机40,且PLC38,人机界面39和计算机40相互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PLC38与压力传感器5,氧浓度传感器6,混合风扇7,CO2传感器8和温湿度传感器9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PLC38通过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氧气阀11,第二氧气阀13,第一氮气阀16,第二氮气阀18,第一CO2阀21,第二CO2阀23,第一空气阀26,第二空气阀28,第一速度阀30,第二速度阀32,泄压阀33,第一真空泵35,第二真空泵37通过线路连接;所述舱室1净尺寸为长*宽*高1200mm*850mm*600mm,外形尺寸为长*宽*高1400mm*950mm*1650mm;所述舱室1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尺寸为150mm*3;所述舱室1上方设置有两个照明设备3,且每个照明设备3正下方舱室1上开有照明窗,所述照明窗的尺寸为60mm*2;所述舱室1内安装有高清摄像头;所述舱室1外侧安装有控制系统控制台以及流量计阀门安装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台和流量计阀门安装箱采用金属框架式结构,表面采取喷漆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高原环境模拟实验舱可根据需要通过PLC38通过继电器控制第一氧气阀11,第二氧气阀13,第一氮气阀16,第二氮气阀18,第一CO2阀21,第二CO2阀23,第一空气阀26,第二空气阀28,第一速度阀30来选择低压低氧(高原环境)、低压常氧(高原列车)、常压低氧(对比试验)、低氧CO2(呼吸障碍)四种模式进行实验,还可在复合模式(以上4种模式中选择)实验,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功能丰富的实验平台,控制系统对高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曲线形式进行保存,为以后查询、著作提供资料支持。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科学,结构简单,高原环境模拟实验舱可根据需要通过PLC38通过继电器控制第一氧气阀11,第二氧气阀13,第一氮气阀16,第二氮气阀18,第一CO2阀21,第二CO2阀23,第一空气阀26,第二空气阀28,第一速度阀30来选择低压低氧(高原环境)、低压常氧(高原列车)、常压低氧(对比试验)、低氧CO2(呼吸障碍)四种模式进行实验,还可在复合模式(以上4种模式中选择)实验,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功能丰富的实验平台,控制系统对高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曲线形式进行保存,为以后查询、著作提供资料支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