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实验万用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9987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实验万用投影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学实验万用投影仪。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设备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教学事业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投影仪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放映设备,现有的投影仪只能悬挂在天花板上,悬挂高度无法随意改动,使用受到限制,并且如果是在室外授课,则会导致投影仪无法安置,另外,投影仪在经过长时间工作后会在机器内部产生很高的热量,投影仪的电源也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而且产生的热量都在机器内部狭小的空间内汇聚,其产生的高温不仅对投影仪的正常使用带来影响,而且会大大缩短内部元件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投影仪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日常教学中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教学实验万用投影仪,结构简单,安装灵活,使用方便,散热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教学实验万用投影仪,包括投影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投影装置与支撑装置可活动的连接在一起;所述投影装置包括投影仪壳体、光源、透镜和镜头,所述光源固定设置在投影仪壳体的一端,所述镜头设置在投影仪壳体上与所述光源相对的另一端,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投影仪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光源和镜头之间;所述镜头外套接有梯形筒,所述镜头通过梯形筒与投影仪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光源与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通道,所述透镜前端设置有液晶屏,所述投影仪壳体内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液晶屏和光源,所述投影仪壳体上设置有视频接口和驱动板,所述视频接口和驱动板均连接所述液晶屏,所述投影仪壳体的上下侧、左右侧及后侧上均设置有风扇及位于风扇内侧的防尘网,所述投影仪壳体底部设置有中空型支架和安装孔,所述中空型支架上设置有风扇;所述支撑装置通过安装孔与投影仪壳体相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底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圆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套接在第二支撑杆的内部且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圆孔将其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投影仪壳体底部的安装孔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纹孔和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螺纹杆和配重块,所述螺纹杆依次穿接所述配重块和螺纹孔,将所述配重装置连接在底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圆孔。

作为优选,所述投影仪壳体两侧均设置有音响设备,所述音响设备连接所述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风扇为涡轮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支撑杆与安装孔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投影装置和支撑装置的设计使得设备整体可以在任意环境下使用,安装方便,固定在墙体上或设置于地面上均可,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使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设计方便了对投影装置高度的调节,从而使投影装置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多个风扇的设计有效的对投影装置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延长了投影装置的使用寿命,梯形筒能够保持光线通过镜头不会发生散射,使得成像效果可以非常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投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说明。

一种教学实验万用投影仪,包括投影装置和支撑装置,投影装置与支撑装置可活动的连接在一起;投影装置包括投影仪壳体1、光源2、透镜3和镜头4,光源2固定设置在投影仪壳体1的一端,镜头4设置在投影仪壳体1上与光源2相对的另一端,透镜3设置于投影仪壳体1内,且位于光源2和镜头4之间;镜头4外套接有梯形筒5,镜头4通过梯形筒5与投影仪壳体1固定连接,光源2与透镜3之间设置有光通道6,透镜3前端设置有液晶屏,投影仪壳体1内设置有电源7,电源7连接液晶屏和光源2,投影仪壳体1上设置有视频接口8和驱动板9,视频接口8和驱动板9均连接液晶屏,投影仪壳体1的上下侧、左右侧及后侧上均设置有涡轮风扇10及位于涡轮风扇10内侧的防尘网11,投影仪壳体1底部设置有中空型支架12和安装孔,中空型支架12上设置有涡轮风扇10;支撑装置通过安装孔与投影仪壳体1相连接,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和底座15,第二支撑杆1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3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5相连接,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圆孔16,第一支撑杆13的一端套接在第二支撑杆14的内部且通过螺栓穿过圆孔16将其固定,另一端与投影仪壳体1底部的安装孔相连接。

底座15上设置有螺纹孔和配重装置,配重装置包括与螺纹孔相对应的螺纹杆17和配重块18,螺纹杆17依次穿接配重块18和螺纹孔,将配重装置连接在底座15上。

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圆孔16,用来调节不同的高度。

投影仪壳体1两侧均设置有音响设备19,音响设备19连接电源7。音响设备19使投影仪的功能更加多样和健全。

安装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支撑杆13与安装孔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这样的设置方便对位,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装置适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如果在室内使用,可以在屋顶钻孔,然后通过固定件穿过螺纹孔将底座15固定在屋顶,如果是在室外使用,可以将底座15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将螺纹杆17与螺纹孔进行连接,然后将配重块18安装在螺纹杆17上,配重块18安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投影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情况,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将投影仪壳体1与支撑装置相连接,将第一支撑杆13与安装孔相连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之间的套接长度,然后通过螺栓穿过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上的圆孔16对其进行固定,然后将视频接口8连接到视频设备即可使用进行投影,光源2通过透镜照射液晶屏通过镜头即可投影。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