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943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用户与电子设备互动窗口之一的显示屏备受关注。

现有技术中显示屏的核心部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显示区通常为规则的矩形,设置有多条平行的扫描线。沿多条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显示区两侧的非显示区可以同时设置有包括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扫描驱动电路,各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电连接一条扫描线,用于为该扫描线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但是对于特定的异形显示屏,即延伸方向平行于扫描线延伸方向的边缘上存在缺口的显示屏,缺口将一条扫描线分割为多段,若依然采用原有方式设置扫描电路则会有部分扫描线未电连接移位寄存器单元,导致接收不到扫描驱动信号,进而显示屏无法正常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以实现异形显示屏的正常显示。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线;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阵列基板边缘上;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显示区相对两侧的非显示区分别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每个所述缺口靠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为第三非显示区,位于每个所述缺口靠近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为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每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和每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电连接一条所述扫描线,同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的所述扫描线位于同行或同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的所述扫描线位于同行;

同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或同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各第一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或各第一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相同的使能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阵列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线,阵列基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口,缺口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阵列基板边缘上,沿第一方向,显示区相对两侧的非显示区分别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每个缺口靠近第一非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为第三非显示区,位于每个缺口靠近第二非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为第四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二非显示区和第三非显示区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每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和每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电连接一条扫描线,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的扫描线位于同行或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的扫描线位于同行,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或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各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或各第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相同的使能信号,这样的设置使得每一条扫描线均能够接收到对应的扫描驱动信号,进而实现异形显示屏的正常显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矩形虚线框对应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矩形虚线框对应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线;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阵列基板边缘上;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显示区相对两侧的非显示区分别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每个所述缺口靠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为第三非显示区,位于每个所述缺口靠近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为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每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和每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电连接一条所述扫描线,同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的所述扫描线位于同行或同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的所述扫描线位于同行;

同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或同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各第一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或各第一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相同的使能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线,阵列基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口,缺口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阵列基板边缘上,沿第一方向,显示区相对两侧的非显示区分别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每个缺口靠近第一非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为第三非显示区,位于每个缺口靠近第二非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为第四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第二非显示区和第三非显示区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每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和每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电连接一条扫描线,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的扫描线位于同行或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的扫描线位于同行,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或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各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或各第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相同的使能信号,这样的设置使得每一条扫描线均能够接收到对应的扫描驱动信号,进而实现异形显示屏的正常显示。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器件结构的示意图并非按照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以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所述显示区10设置的非显示区20,所述显示区1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条扫描线101,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口30,所述缺口30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阵列基板边缘上。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显示区10相对两侧的非显示区20分别为第一非显示区20/1和第二非显示区20/2,位于每个所述缺口30靠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一侧的非显示区20为第三非显示区20/3,位于每个所述缺口30靠近所述第二非显示区20/2一侧的非显示区20为第四非显示区20/4,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20/4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所述第二非显示区20/2和所述第三非显示区20/3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每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和每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分别电连接一条所述扫描线101,同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电连接的所述扫描线101位于同行或同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电连接的所述扫描线101位于同行。

图2是图1中矩形虚线框对应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每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和每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均包括时钟信号输入端211,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和第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还均包括使能信号输入端212。同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同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时钟信号输入端211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各第一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各第一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输入相同的使能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时钟信号输入端211接收时钟信号,该时钟信号用于同步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与显示屏中其他器件之间的工作。使能信号输入端212接收使能信号,该使能信号用于触发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开始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正常工作时,各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触发信号输出端214能够依次输出正向触发信号至下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正向起始信号输入端213,以使各级移位寄存器依次开始工作,实现对应扫描线101的顺序扫描,其中,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既相当于其正向起始信号输入端213,只是使能信号输入端212接收的是控制芯片230发出的起始信号而非上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输出的正向触发信号。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当第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接收到使能信号,且各级移位寄存器单元均能够接收到对应的时钟信号时,该级联的移位寄存器既能够正常工作。本实施例设置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时钟信号输入端211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各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各第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输入相同的使能信号,一方面实现了第一非显示区20/1和第四非显示区20/4内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正常工作以及第二非显示区20/2和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保证了第一非显示区20/1和第四非显示区20/4内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时序相同,且第二非显示区20/2和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时序相同,使得能够按行输出扫描信号给各行扫描线101,实现显示屏的正常显示。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以阵列基板包括一个缺口30为例进行说明,并非对缺口30数量以及位置的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阵列基板包括的缺口30数量可以为两个或多于两个,且在至少一个缺口30设置于阵列基板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缘上的前提下,缺口30的位置可由作业人员进行合理设计。

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显示区10设置的非显示区20,显示区1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条扫描线101,阵列基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口30,缺口30设置于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阵列基板边缘上,沿第一方向x,显示区10相对两侧的非显示区20分别为第一非显示区20/1和第二非显示区20/2,位于每个缺口30靠近第一非显示区20/1一侧的非显示区20为第三非显示区20/3,位于每个缺口30靠近第二非显示区20/2一侧的非显示区20为第四非显示区20/4,第一非显示区20/1和第四非显示区20/4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第二非显示区20/2和第三非显示区20/3内分别设置有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每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和每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分别电连接一条扫描线101,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电连接的扫描线101位于同行或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电连接的扫描线101位于同行,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时钟信号输入端211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各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各第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输入相同的使能信号,这样的设置使得每一条扫描线101均能够接收到对应的扫描驱动信号,进而实现异形显示屏的正常显示。

如图1所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电连接的所述扫描线101和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电连接的所述扫描线101可以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与传统扫描驱动电路中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设置方式相似,因此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更好,设计过程相对其他方式更为简化。

可选的,如图2所示,与同行所述扫描线101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可以输入相同的防异常断电信号。这样的设置在增加了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的连接关系后,保证了第一非显示区20/1和第四非显示区20/4内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时序仍然相同,且第二非显示区20/2和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时序也仍然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接收防异常断电信号,该防异常断电信号能够在显示屏异常断电后将扫描线101上的电荷导出,以避免扫描线101上电荷的残留。

继续参见图1和图2,位于所述第四非显示区20/4内作为末级的第n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a的反向起始信号输入端219与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的第n+1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b的次级信号触发端216连接,位于所述第三非显示区20/3内作为末级的第n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c的反向起始信号输入端219与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20/2内的第n+1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d的次级信号触发端216连接,与同行所述扫描线101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正向扫描信号输入端217输入相同的正向扫描信号,反向扫描信号输入端218输入相同的反向扫描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b的次级触发信号输出端216输出的反向触发信号能够传输至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a的反向起始信号输入端219,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d的次级触发信号输出端216输出的反向触发信号能够传输至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c的反向起始信号输入端219,进而实现各行扫描线101的反向扫描。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由控制芯片230输出的正向扫描信号输入至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和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正向扫描信号输入端217时,各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和各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自上而下依次向对应的扫描线101输出扫描信号,实现显示屏的正向扫描;当由控制芯片230输出的反向扫描信号输入至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和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反向扫描信号输入端218时,各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和各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自下而上依次向对应的扫描线101输出扫描信号,实现显示屏中各行扫描线101的反向扫描。

图3是图1中矩形虚线框对应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阵列基板包括一个缺口30,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的每个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各通用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的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对应的通用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非显示区20/2内的每个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各通用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四非显示区20/4内的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对应的通用信号输入端相连,其中,所述通用信号输入端包括所述使能信号输入端212、所述正向扫描信号输入端217、所述反向扫描信号输入端218以及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

需要说明的是,通用信号输入端指的是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和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输入的信号相同的信号输入端。为减短连接线的长度,本实施例采用就近连接的方式,将第一非显示区20/1内的每个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各通用信号输入端与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的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对应的通用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非显示区20/2内的每个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各通用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四非显示区20/4内的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对应的通用信号输入端相连。此外,这样的连接方式能够有效减小第三非显示区20/3和第四非显示区20/4之间非显示区内连接走线的数量,有利于实现显示屏的窄边框化。

可选的,所述缺口30的形状可以包括梯形、矩形以及三角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作业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设计。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阵列基板与图1所示阵列基板结构相似,不同的是,图4中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阵列基板边缘上设置缺口30数量为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为简化阵列基板上布线结构以更清楚的说明技术方案,图4仅示例性的给出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各信号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除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特有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外,其他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各信号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相同,且每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各信号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与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对应信号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相同。

如图4所示,与同行所述扫描线101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时钟信号输入端211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线221依次相连。各第一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线222依次相连,与同行所述扫描线101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三连接线223依次相连。

此外,与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上述连接方式相同,与同行所述扫描线101电连接的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时钟信号输入端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线依次相连。各第一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使能信号输入端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线依次相连,与同行所述扫描线101电连接的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三连接线依次相连(图4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控制芯片230各信号输端分别通过走线电连接至第一非显示区20/1内各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对应的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非显示区20/2内各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对应的信号输入端。这样的设置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较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连接方式中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仅需与相邻一侧的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之间设置连接线,同理,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也仅需与相邻一侧的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之间设置连接线(图4未示出),相对于其他连接走线的设置方式,这样的设置使得相邻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以及相邻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之间的走线数量最少,有利于显示屏的窄边框化。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阵列基板与图4结构相似,不同的是,在图5中,各所述第四非显示区20/4内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时钟信号输入端211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四连接线224连接至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的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时钟信号输入端211。各所述第四非显示区20/4内的第一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六连接线225连接至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的第一级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各所述第四非显示区20/4内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八连接线226连接至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的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

需要说明的是,为简化阵列基板上布线结构以更清楚的说明技术方案,图5也仅示例性的给出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各信号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与图4情况相同,除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特有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外,其他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各信号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相同,且每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各信号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与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对应信号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相同。

因此可知,各所述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时钟信号输入端211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五连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非显示区20/2内的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时钟信号输入端211。各所述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的第一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七连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非显示区20/2内的第一级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使能信号输入端212。各所述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的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分别通过所述非显示区20内对应设置的第九连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非显示区20/2内的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图5未示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连接方式中各第四非显示区20/4内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的多个信号输入端均直接通过连接线与第一非显示区20/1内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对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此外,各第三非显示区20/3内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多个信号输入端均直接通过连接线与第二非显示区20/2内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对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图5未示出)。这样的设置方式由于信号单线传输,能够提高信号的保真性。

继续参见图5,阵列基板还包括控制芯片23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所述控制芯片230可以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0一侧的非显示区20内。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缺口30可以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0远离所述控制芯片230一侧。由于控制芯片230所在一侧的非显示区20包括多条用于连接控制芯片230和显示区10走线的连接线以及接地走线等功能性导线,为避免上述连接线以及功能性导线过于曲折而易断裂,本实施例将至少一个缺口30设置于控制芯片230的相对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以时钟信号输入端211、使能信号输入端212以及防异常断电信号输入端215为例对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单元201或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单元202的信号端口连接方式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能够同时实现各行扫描线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的显示屏,正向扫描信号输入端以及反向扫描信号输入端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4和图5给出的端口连接方式进行设置。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6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阵列基板61,所述显示装置60还包括与阵列基板61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需要说明的是,若显示装置60为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对置基板为彩膜基板,若显示装置60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对置基板为盖板。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