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174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显示装置通常采用驱动电路对整个显示面板进行整体驱动,这种驱动方式不能满足显示装置分区显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分区显示的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和时序控制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与所述显示区的数量相同且与所述显示区一一对应;各所述驱动模块对相应的显示区进行独立控制;所述时序控制器与各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器输出相应的时钟信号以对各驱动模块进行独立控制。

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各显示区均设置有对应的驱动模块,各驱动模块由时序控制器生成相应的时钟信号进行独立控制,从而使得各驱动模块能够对相应的显示区进行独立控制,最终实现显示装置的分区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的二分之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的像素结构包含扫描线连接端,对应的驱动模块包括扫描驱动电路;所述扫描驱动电路与对应的扫描线连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的像素结构包含扫描线连接端和发射信号线连接端,对应的驱动模块包括扫描驱动电路和发射驱动电路;所述扫描驱动电路与对应的扫描线连接端连接;所述发射驱动电路与对应的发射信号线连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驱动模块设置于对应的显示区的像素结构的至少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的像素结构为单边驱动,对应的驱动模块作为一个整体设置在像素结构的驱动输入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的像素结构为双边驱动,对应的驱动模块包括两个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像素结构的驱动输入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集成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结构为2T1C,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驱动模块包括扫描驱动电路;所述扫描驱动电路的结构为6T2C;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结构为7T1C,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的驱动模块包括扫描驱动电路和发射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扫描驱动电路的结构为6T2C;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射驱动电路的结构为10T3C。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划分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划分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采用6T2C电路结构的扫描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采用10T3C电路结构的发射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10、驱动电路120和时序控制器130。

显示面板110用于实现画面的显示。显示面板110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112。至少两个显示区112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沿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或者沿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各显示区112也可以为不规则的显示区,相互组合后形成显示装置的整个显示区。

驱动电路120用于对显示面板110中的像素结构进行驱动,以实现对显示面板110的显示控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20包括驱动模块122。其中驱动模块122的数量与显示面板110中划分的显示区112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个驱动模块122对应一个显示区112,以实现对显示区112的像素结构的驱动,进而对该显示区112进行显示控制。驱动电路120可以对各显示区112的刷新频率进行控制,将其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驱动电路120可以根据实际显示需要对各显示区112进行控制。

时序控制器130分别与驱动电路120中的各驱动模块122连接。时序控制器130会生成与驱动模块122数量相同的时钟信号CK1、CK2、……CKn并输出至相应的驱动模块122中,以对各驱动模块122进行独立控制。时序控制器130生成的多路时钟信号的时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显示需要进行输出。

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110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112,各显示区112均设置有对应的驱动模块120,各驱动模块120由时序控制器130生成相应的时钟信号进行独立控制,从而使得各驱动模块120能够对相应的显示区112进行独立控制,最终实现显示装置的分区显示。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划分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210和第二显示区220。第一显示面板210和第二显示面板220均为规则的长方形结构且并列设置。对应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模块230和第二驱动模块240。其中,第一驱动模块230与第一显示区210中的像素结构连接,第二驱动模块240与第二显示区220中的像素结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210的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220的面积,例如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10的面积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二显示区220的面积的二分之一,从而满足实际的分区显示需求。并且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密度。通常显示区的像素间距与驱动模块的驱动引脚的间距相同,因此当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密度时,第一驱动模块230的驱动引脚的间距会大于第二驱动模块240的驱动引脚的间距,从而使得第一驱动模块230的布线自由度更大,降低了设计难度和生产难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密度也可以与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密度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集成在显示面板上如图2所示,也即驱动电路采用GIP(Gate in Panel)技术,从而可以节省驱动电路所需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中的各驱动模块均设置在相应的显示区的像素结构下方,从而无需未驱动电路留置相应的边框,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无边框或者窄边框显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显示区也即第一显示区210和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结构均采用双边驱动,因此对应的第一驱动模块230和第二驱动模块240均包括两个驱动单元,两个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对应显示区的像素结构的驱动输入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的像素结构也可以采用单边驱动,此时对应的驱动模块作为一个整体设置在对应显示区的像素结构的驱动输入侧,如图3所示。图3中,第一显示区310的像素结构为单边驱动,故第一驱动模块320作为一个整体设置在像素结构的驱动输入侧。第二显示区330为双边驱动,故第二驱动模块340包括两个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对应显示区的像素结构的驱动输入侧。

在一实施例中,各驱动模块中包括的驱动电路结构可以根据对应的显示区中的像素结构来进行确定。具体地,当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的像素结构仅包含扫描线连接端时,也即该像素结构只需要扫描线即可完成对其的驱动过程时,对应的驱动模块只需要设置有扫描驱动电路即可。当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的像素结构同时包含扫描线连接端和发射信号线连接端时,也即该像素结构同时需要扫描线和发射信号线来进行驱动时,对应的驱动模块需要同时设置有扫描驱动电路和发射驱动电路。其中,扫描驱动电路与对应的扫描线连接端连接,驱动发射电路与对应的发射信号线连接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其中第一显示区的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的面积。第一显示区采用的像素结构为2T1C(也即像素结构包括2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其中T表示晶体管,C表示电容,各自前面的数字则表示对应的个数,与后面出现的电路结构中的含义相同),其对应的驱动模块只需要扫描驱动电路即可,如采用6T2C电路结构。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结构为7T1C,则对应的驱动模块需要扫描驱动电路和发射驱动电路。其中扫描驱动电路可以采用6T2C电路结构,发射驱动电路可以采用10T3C电路结构。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采用6T2C电路结构的扫描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中包含一双栅TFT。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采用10T3C电路结构的发射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在本案中提及的7T1C、2T1C像素结构以及6T2C、10T3C驱动电路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均清楚,故本案中不对各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