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8802发布日期:2018-08-21 17:1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容置凹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包括外壳、显示模组及支架模组,其中显示模组配置在外壳内,且外壳连接于支架模组。为了提供外壳一多轴向转动自由度,支架模组通常包括多个突出且外露于外壳的枢接机构。然而,这些枢接机构必然造成支架模组相对外壳的突出长度无法有限缩短,难以薄化显示装置。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显示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可改善提供外壳多轴向转动而带来的支架厚度突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外壳,具有第一容置凹部;以及支架模组,包括:转接件,具有第二容置凹部,该转接件位于且固定于该第一容置凹部内;第一枢接件;及转动件,与该第一枢接件枢接,以相对该第一枢接件转动,该转动件位于且固定于该第二容置凹部内。

较佳的,该转动件具有第一表面,该转接件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容置凹部相对该第二表面内陷,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共面。

较佳的,该外壳具有第三表面,该第一容置凹部相对该第三表面内陷,该转接件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容置凹部相对该第二表面内陷,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共面。

较佳的,该转接件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容置凹部相对该第二表面内陷,该外壳具有固定孔,该第二表面至该固定孔的距离不大于10毫米。

较佳的,该支架模组还包括第二枢接件,该第二枢接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转动件内,且该转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固定,使该转接件相对该第二枢接件转动。

较佳的,该转接件包括:转接座,具有端面;以及板件,固定于该转接座的该端面上,且该板件具有朝向该外壳突出的突出部,该板件的该突出部与该第二枢接件固定。

较佳的,该支架模组具有底面;该转动件绕第一轴向转动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一枢接件,该第一轴向与该底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较佳的,该转接件相对该转动件绕第二轴向可转动,该第二轴向与显示面的法线方向平行。

较佳的,该支架模组还包括支架壳体,该第一枢接件整个设置在该支架壳体内。

较佳的,该第一枢接件配置在该支架壳体的前端,该前端位于该第二容置凹部内,使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容置凹部至少部分重叠。

较佳的,该转动件整个内埋于该转接件的该第二容置凹部内,而该转接件整个内埋于该第一容置凹部内。

较佳的,该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枢接件,该第二枢接件与该转接件固定,该转动件绕第一轴向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一枢接件,该第二枢接件绕第二轴向可转动地设置在该转动件内,该第二轴向与该第一轴向相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满足外壳相对支架多轴向转动的同时亦可满足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设计。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组合图。

图2至图4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的数个分解图。

图5绘示图3的第一枢接件及支架壳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6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沿方向6-6’的剖视图。

图7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沿方向7-7’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至图5,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组合图,图2~图4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数个分解图,而图5绘示图3的第一枢接件122及支架壳体125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外壳110及支架模组120。外壳110例如是容纳显示模组的壳体,其为显示装置100的外观件。显示模组例如是液晶显示模组或其它任何种类的显示模组。外壳110具有第一容置凹部110r。支架模组120的部分内埋于外壳110的第一容置凹部110r内。例如,支架模组120的至少一转动机构内埋于外壳110的第一容置凹部110r内,如此可减少支架模组120相对外壳110的突出长度l1。以下是进一步举例说明。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支架模组120包括转接件121、第一枢接件122、第二枢接件123、转动件124、支架壳体125及底座126。转接件121具有第二容置凹部1212r,转接件121位于且固定于第一容置凹部110r内。转动件124与第一枢接件122枢接,以相对第一枢接件122转动,转动件124位于且固定于第二容置凹部1212r内。如此,当显示装置100组合后,第一枢接件122及转动件124位于(或内埋于)外壳110的第一容置凹部110r内,可减少支架模组120相对外壳110的突出长度l1,薄化显示装置100的厚度。

如图1及图3所示,转动件124具有第一表面124s,转接件121具有第二表面1212s1,第二容置凹部1212r相对第二表面1212s1内陷,于本实施例中,当组装完成时,第一表面124s与第二表面1212s1共面。如图3所示,第二容置凹部1212r例如是贯穿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212s1也可相对第一表面124s内缩或相对第一表面124s略为突出。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外壳110具有第三表面110s,第一容置凹部110r相对第三表面110s内陷。于本实施例中,当组装完成时,第三表面110s与第二表面1212s1共面。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212s1可相对第三表面110s内缩或相对第三表面110s略为突出。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枢接件122配置在支架壳体125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整个第一枢接件122可配置在支架壳体125内部。转动件124连接于第一枢接件122,以相对第一枢接件122进行倾转运动(tilt)。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枢接件1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其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可进行相对倾转运动,且第一部件固定于支架壳体125的内部,而第二部件固定于转动件124,使转动件124通过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倾转。

本文的倾转运动例如是绕着第一枢接件122的第一轴向a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a1大致上垂直底座126的底面1261s的法线方向(如图3的第三轴向a3)。如图4及图5所示,转动件124包括连接片1241,其具有至少一连接孔1241a,连接孔1241a连接于第一枢接件122,使转动件124与第一枢接件122可进行相对转动。

如图3所示,第二枢接件123例如是摩擦盘。第二枢接件123包括连接轴1231及转盘1232,其中转盘1232可相对连接轴1231进行枢转运动(pivot)。本文的枢转运动例如是绕着连接孔1241b的中心轴向(如第二轴向a2)转动。连接轴1231可穿过且固定于转动件124的连接片1241的连接孔1241b,使第二枢接件123可随转动件124倾转,即当转动件124倾转时,第二枢接件123与转动件124一起倾转。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枢接件123的一部件可固定于转动件124的连接片1241,其中该部件与转盘1232可相对枢转,且该部件例如是连接轴1231以外的部件。

如图3所示,转接件121包括板件1211及转接座1212。转接座1212具有前述第二容置凹部1212r及第二表面1212s1。转动件124可动地容置于第二容置凹部1212r。例如,转动件124仅单纯放置于第二容置凹部1212r内,转动件124与第二容置凹部1212r(或转接座1212)无固定关系,因此转接座1212与转动件124可相对活动,例如,转接座1212与转动件124可绕着连接孔1241b的第二轴向a2进行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向a2大致上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未绘示)的法线方向上平行,然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至少一锁合元件130穿过板件1211并与第二枢接件123的转盘1232锁合,以将板件1211固定在第二枢接件123的转盘1232上。如此,板件1211可随着第二枢接件123的转盘1232进行枢转运动。如图所示,板件1211具有一朝向外壳110突出的突出部1211a,前述锁合元件130穿过板件1211的突出部1211a而将板件1211固定在第二枢接件123的转盘1232上。在另一实施例中,突出部1211a可以朝向远离外壳110的方向突出。在一实施例中,锁合元件130例如是螺丝。

此外,如图3所示,至少一锁合元件140穿过板件1211,并将板件1211固定在转接座1212上。如此,板件1211与转接座1212成为一体结构,以一起相对第二枢接件123进行枢转运动。如图所示,转接座1212具有一相对于第二表面1212s1的端面1212s2。板件1211通过锁合元件140固定于转接座1212的端面1212s2上,以固定板件1211与转接座1212的相对位置。在一实施例中,锁合元件140例如是螺丝。

综上可知,转动件124与第一枢接件122枢接,使转动件124与第一枢接件122可绕第一轴向a1进行倾转运动。第二枢接件123的连接轴1231固定于转动件124,以随转动件124倾转。第二枢接件123的转盘1232与转接件121固定,由于转盘1232可相对第二轴向a2进行枢转运动,因此转接件121可随第二枢接件123的转盘1232绕第二轴向a2进行枢转运动。如此,转动件124与转接件121的整体可相对支架壳体125进行倾转运动及/或枢转运动。

如图3所示,底座126包括相连接的底盘1261与滑轨1262。支架壳体125可滑动地连接于滑轨1262。此外,支架壳体125可旋转地连接于滑轨1262。例如,支架壳体125与滑轨1262可绕垂直于底盘1261的底面1261s的第三轴向a3相对旋转(swivel),第三轴向a3例如是底面1261s的法线方向。如此,转动件124、转接件121与支架壳体125的整体可相对支架壳体125的底盘1261进行倾转运动、枢转运动及/或及旋转运动。

综上可知,在外壳110与支架模组120连接后,外壳110相对底盘1261具有倾转、枢转及旋转等多轴向转动自由度,以调整配置在外壳110的显示模组的显示画面的朝向方位。

请参照图6及图7,图6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100沿方向6-6’的剖视图,而图7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100沿方向7-7’的剖视图。如图所示,转动件124整个内埋于转接件121的第二容置凹部1212r内,而转接件121整个内埋于第一容置凹部110r内。然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转动件124可相对转接座1212的第二表面1212s1突出,且/或转接件121可相对外壳110的第三表面110s突出。

如图6所示,支架壳体125的前端1251位于第二容置凹部1212r内,而第一枢接件122配置在支架壳体125的前端1251处,因此第一枢接件122与第二容置凹部1212r系部分重叠(如重叠区域r1所示)。如此,可减少支架模组120相对外壳110的突出长度l1(突出长度l1绘示于第1图),以薄化显示装置100的厚度。

如图6所示,板件1211的突出部1211a的凹陷内可容纳元件,如第二枢接件123,如此可让转动件124及转接座1212往第一容置凹部110r内靠近,可缩短支架模组120相对外壳110的突出长度l1,薄化显示装置100的厚度。

如图7所示,外壳110具有至少一固定孔110a,锁合元件150穿过转接座1212,并将转接座1212固定在外壳110,以固定转接件121与外壳110的相对位置。在一实施例中,锁合元件150为螺丝,而固定孔110a为螺孔。第二表面1212s1至固定孔110a的距离l2不大于10毫米,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可将转接件121、第二枢接件123与转动件124容纳于第一容置凹部110r的有限空间(例如是10毫米大小的空间)内。如图6所示,外壳110包括至少一承座111,固定孔110a从承座111的端面111s往内延伸。前述距离l2为第二表面1212s1与端面111s之间的距离。在另一实施例中,若无需求,也可省略承座111。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