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6532发布日期:2018-12-28 20:3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教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以便于学生理解某些原理,老师会使用大量的教学模型或演示教具,以通过直观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原理简明化、形象化。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老师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会采用相关的演示模型进行演示。但现有的电磁感应演示模型存在着各个组件需要临时组装,而且相互分散,使用后组件散落,不易收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其在使用时无需组装,能避免组件分散,遗失,在使用后,方便收纳。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包括:

展示板,其为长方形;

第一滑块,其设置在所述展示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端上;

第一螺纹杆,其一端沿展示板的长度方向穿过所述第一滑块,另一端上设置有摇柄;

导线缠绕棒,其沿展示板的长度方向固设在第一滑块的顶部;

导线,其缠绕在导线缠绕棒上,导线上依次连接有电池组、开关、电流表、灯体,并通过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第二滑块,其设置在所述展示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另一端上;

第二螺纹杆,其一端沿展示板的长度方向穿过所述第二滑块,另一端上设置有摇柄,第二螺纹杆和第一螺纹杆相隔一定距离;

永磁体,其沿展示板的长度方向固设在第二滑块的顶部,当永磁体插入导线缠绕棒中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不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所述展示板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滑槽,滑槽沿展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两对脚轮,第一滑块的底部的两对脚轮,以及第二滑块的底部的两对脚轮分别位于两个滑槽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所述导线缠绕棒的一端固设在第一滑块的顶部,另一端朝向永磁体,并悬空;所述永磁体的一端固设在第二滑块的顶部,另一端朝向导线缠绕棒,并悬空。

优选的是,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所述展示板由均为方形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组成,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铰接,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

所述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还包括:

两块第三板体,其沿展示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板体板的两侧,且相对于展示板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三板体为直角三角形,两块第三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的两侧铰接;

一块第四板体,其为长方形,且与所述展示板同轴设置,第四板体与第一板体上远离第二板体的一端铰接;当第二板体、两块第三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垂直,且第四板体与两块第三板体的斜边在同一平面上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两块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

第一连接板,其设置在第二板体上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上,并与第二板体平行;

第二连接板,其设置在所述第四板体上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上,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两块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时,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相对,并平行;

两块第三连接板,一块第三板体上设置有一块第三连接板,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两块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时,两块第三连接板均卡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并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还包括:

两根螺栓,一块第三连接板对应一根螺栓,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两块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时,螺栓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三连接板,以及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以使两块第三连接板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为方形,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两块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时,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贴合。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使用时,拆下两根螺栓,即可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放平,通过第一螺纹杆上的手柄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即可使第一滑块移动,从而带动导线缠绕棒朝着永磁体移动,永磁体插入导线缠绕棒后,导线缠绕棒继续相对永磁体移动,即可通过电流表观察到电流的产生。通过第二螺纹杆上的手柄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即可使第二滑块移动,从而带动永磁体朝着导线缠绕棒移动,永磁体插入导线缠绕棒后,继续相对导线缠绕棒移动,即可通过电流表观察到电流的产生。当演示结束后,将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两块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并使两块第三连接板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即可对装置进行收纳,操作简单,能避免组件分散,遗失。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两根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包括:

展示板100,其为长方形;

第一滑块110,其设置在所述展示板100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端上;

第一螺纹杆120,其一端沿展示板100的长度方向穿过所述第一滑块110,另一端上设置有摇柄,第一螺纹杆120固定在展示板100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端上;

导线缠绕棒130,其沿展示板100的长度方向固设在第一滑块110的顶部,第一滑块110为绝缘体;

导线,其缠绕在导线缠绕棒130上,导线上依次连接有电池组、开关、电流表、灯体,并通过导线形成闭合回路,导线的长度应足够长,这样方便第一滑块110移动;

第二滑块140,其设置在所述展示板100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另一端上;

第二螺纹杆150,其一端沿展示板100的长度方向穿过所述第二滑块140,另一端上设置有摇柄,第二螺纹杆150固定在展示板100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另一端上,第二螺纹杆150和第一螺纹杆120相隔一定距离;

永磁体160,其沿展示板100的长度方向固设在第二滑块140的顶部,当永磁体160插入导线缠绕棒130中时,第一滑块110和第二滑块140不接触。这样第一滑块110和第二滑块140在移动过程中相互不干涉。

本方案提供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在使用时,将开关闭合,通过第一螺纹杆120上的手柄带动第一螺纹杆120转动,即可使第一滑块110移动,从而带动导线缠绕棒130朝着永磁体160移动,永磁体160插入导线缠绕棒130后,导线缠绕棒130继续相对永磁体160移动,即可通过电流表和灯体观察到电流的产生。或者通过第二螺纹杆150上的手柄带动第二螺纹杆150转动,即可使第二滑块140移动,从而带动永磁体160朝着导线缠绕棒130移动,永磁体160插入导线缠绕棒130后,永磁体160继续相对导线缠绕棒130移动,即可通过电流表和灯体观察到电流的产生。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所述展示板100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滑槽,滑槽沿展示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110和所述第二滑块140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两对脚轮,第一滑块110的底部的两对脚轮,以及第二滑块140的底部的两对脚轮分别位于两个滑槽中。这样能使第一滑块110和第二滑块140在移动时更顺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所述导线缠绕棒130的一端固设在第一滑块110的顶部,另一端朝向永磁体160,并悬空;所述永磁体160的一端固设在第二滑块140的顶部,另一端朝向导线缠绕棒130,并悬空。这样能使永磁体160更易于插入导线缠绕棒130中。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所述展示板100由均为方形的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组成,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铰接,第一螺纹杆120和第二螺纹杆150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上;

所述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还包括:

两块第三板体170,其沿展示板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板体101板的两侧,且相对于展示板100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三板体170为直角三角形,两块第三板体170分别与第一板体101的两侧铰接;

一块第四板体180,其为长方形,且与所述展示板100同轴设置,第四板体180与第一板体101上远离第二板体102的一端铰接;当第二板体102、两块第三板体170分别与第一板体101垂直,且第四板体180与两块第三板体170的斜边在同一平面上时,第一板体101、第二板体102、两块第三板体170和第四板体180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

第一连接板190,其设置在第二板体102上远离第一板体101的一端上,并与第二板体102平行;这样装置在使用时能使第二板体102放平。

第二连接板200,其设置在所述第四板体180上远离第一板体101的一端上,当第一板体101、第二板体102、两块第三板体170和第四板体180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时,第二连接板200与第一连接板190相对,并平行;

两块第三连接板210,一块第三板体170上设置有一块第三连接板210,当第一板体101、第二板体102、两块第三板体170和第四板体180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时,两块第三连接板210均卡在第一连接板190和第二连接板200之间,并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90和第二连接板200可拆卸地连接。

本方案提供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板190、第二连接板200和两块第三连接板210分开,即可将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放平,通过第一螺纹杆120上的手柄带动第一螺纹杆120转动,即可使第一滑块110移动,从而带动导线缠绕棒130朝着永磁体160移动,永磁体160插入导线缠绕棒130后,导线缠绕棒130继续相对永磁体160移动,即可通过电流表观察到电流的产生。通过第二螺纹杆150上的手柄带动第二螺纹杆150转动,即可使第二滑块140移动,从而带动永磁体160朝着导线缠绕棒130移动,永磁体160插入导线缠绕棒130后,继续相对导线缠绕棒130移动,即可通过电流表观察到电流的产生。当演示结束后,将第一板体101、第二板体102、两块第三板体170和第四板体180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并使两块第三连接板210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90和第二连接板200连接,即可对装置进行收纳,操作简单,能避免组件分散,遗失。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还包括:

两根螺栓220,一块第三连接板210对应一根螺栓220,当第一板体101、第二板体102、两块第三板体170和第四板体180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时,螺栓220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三连接板210,以及第一连接板190和第二连接板200,以使两块第三连接板210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90和第二连接板200可拆卸地连接。通过两个螺栓220将两块第三连接板210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90和第二连接板200连接在一起,方便拆卸和安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物理教学用电磁感应演示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9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0均为方形,当第一板体101、第二板体102、两块第三板体170和第四板体180围成一个直角三棱柱时,所述第三连接板21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9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0相贴合。在第一连接板190、第二连接板200和第三连接板210上穿设螺栓220后,能使三者的连接更稳定。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