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学教学用计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4771发布日期:2019-08-23 22:05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学教学用计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学校教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学教学用计数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校园内幼儿的计数教育,往往采用的为纸笔记录的方式,并且在对幼儿进行数字教学时,同样采用黑板上书写,幼儿在下面进行背写记录的形式,无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书写的方式相对于儿童教学来说也较为枯燥乏味,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数学教学用计数器,采用前盖上对称设置有观看口,观看口与个位转轮和十位转轮平齐,解决使用人员查看上方数字的问题;采用齿盘上的啮合齿周期性的与个位转轮进行啮合传动,解决个位转轮上的数字进行周期变化的问题;采用个位转轮左侧设置的拨杆与拨盘进行接触啮合,解决个位转轮在运动时拨动拨盘进行转动的问题;采用拨盘与第五齿轮同轴,同时第五齿轮与十位转轮啮合,解决十位转轮同步进行转动的问题;采用主转轴中部设置有圆柱台,圆柱台与定位卡槽卡接,解决主转轴整体的固定连接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前盖、推杆、主转轴、从动转轴、个位转轮、十位转轮和间歇转轴;外壳右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外壳上方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前方在外壳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下方在外壳上对称设置有转动轴;外壳左侧设置有定位卡槽;定位卡槽前方在外壳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前盖与外壳采用卡接;前盖上对称设置有观看口;推杆右侧与第一通孔采用套接;主转轴右侧均匀设置有矩形滑块;主转轴中部设置有圆柱台;圆柱台与定位卡槽面接触;主转轴左侧设置有第一齿轮;从动转轴与第二通孔套接;从动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从动转轴右侧设置有齿盘;齿盘上对称设置有多个啮合齿;个位转轮右侧与右侧转动轴套接;个位转轮左侧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啮合齿啮合连接;第三齿轮左侧在个位转轮上设置有拨杆;拨杆上方设置有圆柱销;十位转轮左侧设置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左侧转动轴套接;间歇转轴贯穿连接板;间歇转轴与连接板套接;间歇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连接;间歇转轴右端设置有拨盘;拨盘与拨杆面接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推杆包括支架、第一弹簧、拉环和圆柱筒;支架中部与第一通孔采用套接;支架右侧销轴连接有拉环;支架左侧与圆柱筒连接;圆柱筒外壁对称设置有导向槽;圆柱筒中心设置有滑槽;滑槽与矩形滑块滑动连接;第一弹簧左端与支架左侧面接触;第一弹簧右端与外壳右侧面接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块内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下方在定位块上设置有卡头。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槽与卡头面接触;导向槽与卡头采用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圆柱筒外壁对称设置有导向槽,通过与主转轴右侧的矩形滑块进行配合,能够实现圆柱筒在转动及移动的同时,将动力传递给主转轴;2、第一弹簧左端与支架左侧面接触,通过第一弹簧能够保证支架在拉动后,自动进行复位,从而实现结构的循环使用;3、定位块内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卡头配合使用,能够减小卡头在与圆柱筒进行接触时的冲击力,延长卡头的使用寿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4、导向槽与卡头采用滑动连接,通过两者的配合,能够保证圆柱筒将向左的移动转换为圆柱筒的转动,从而提高整体空间的使用率,并且增强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数学教学用计数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数学教学用计数器的主视图。

图3为一种数学教学用计数器的局部爆炸视图。

图4为一种数学教学用计数器的从动转轴零件图。

图中:1、外壳;2、前盖;3、推杆;4、主转轴;5、从动转轴;6、个位转轮;7、十位转轮;8、间歇转轴;101、第一通孔;102、定位块;103、连接板;104、转动轴;105、定位卡槽;106、第二通孔;107、第二弹簧;108、卡头;201、观看口;301、支架;302、第一弹簧;303、拉环;304、圆柱筒;305、导向槽;306、滑槽;401、矩形滑块;402、圆柱台;403、第一齿轮;501、第二齿轮;502、齿盘;503、啮合齿;601、第三齿轮;602、拨杆;603、圆柱销;701、第四齿轮;801、第五齿轮;802、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4所示,包括外壳1、前盖2、推杆3、主转轴4、从动转轴5、个位转轮6、十位转轮7和间歇转轴8;外壳1右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101;外壳1上方设置有定位块102;定位块102前方在外壳1上设置有连接板103;连接板103下方在外壳1上对称设置有转动轴104;外壳1左侧设置有定位卡槽105;定位卡槽105前方在外壳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6;前盖2与外壳1采用卡接;前盖2上对称设置有观看口201;推杆3右侧与第一通孔101采用套接;主转轴4右侧均匀设置有矩形滑块401;主转轴4中部设置有圆柱台402;圆柱台402与定位卡槽105面接触;主转轴4左侧设置有第一齿轮403;从动转轴5与第二通孔106套接;从动转轴5左端设置有第二齿轮501;第二齿轮501与第一齿轮403啮合连接;从动转轴5右侧设置有齿盘502;齿盘502上对称设置有多个啮合齿503;个位转轮6右侧与右侧转动轴104套接;个位转轮6左侧设置有第三齿轮601;第三齿轮601与啮合齿503啮合连接;第三齿轮601左侧在个位转轮6上设置有拨杆602;拨杆602上方设置有圆柱销603;十位转轮7左侧设置有第四齿轮701;第四齿轮701与左侧转动轴104套接;间歇转轴8贯穿连接板103;间歇转轴8与连接板103套接;间歇转轴8左端设置有第五齿轮801;第五齿轮801与第四齿轮701啮合连接;间歇转轴8右端设置有拨盘802;拨盘802与拨杆602面接触;推杆3包括支架301、第一弹簧302、拉环303和圆柱筒304;支架301中部与第一通孔101采用套接;支架301右侧销轴连接有拉环303;支架301左侧与圆柱筒304连接;圆柱筒304外壁对称设置有导向槽305;圆柱筒304中心设置有滑槽306;滑槽306与矩形滑块401滑动连接;第一弹簧302左端与支架301左侧面接触;第一弹簧302右端与外壳1右侧面接触;定位块10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07;第二弹簧107下方在定位块102上设置有卡头108;导向槽305与卡头108面接触;导向槽305与卡头108采用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步骤一,结合图1和图2所示,需要对某些东西进行计数,或者对儿童进行数字认知教育时,可以拉动推杆3,在拉动推杆3时用手指勾住支架301右侧的拉环303,然后向右拉动拉环303,从而带动支架301整体在在第一通孔101内滑动,第一通孔101对支架301的移动方向进行了限位,同时起到了支架301连接定位,支架301在向右移动过程中支架301左侧会对第一弹簧302进行压缩,在压缩过程中第一弹簧302自身开始储存预紧力,支架301左侧的圆柱筒304在移动过程中,上方的导向槽305会在卡头108的定位下,圆柱筒304沿着导向槽305的槽向进行转动,从而将支架301的直线移动转换为圆柱筒304的转动,同时因为卡头108与第二弹簧107接触,能够减小卡头108在对导向槽305进行定位时的冲击力,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保持整体的稳定性,圆柱筒304的转动力通过滑槽306和矩形滑块401的配合,动力直接通过主转轴4传递给第一齿轮403,此时主转轴4为固定不动,只是滑槽306在矩形滑块401上移动并转动,而且支架301移动的距离小于滑槽306与矩形滑块401的接触长度,防止出现滑槽306脱离与矩形滑块401接触的问题,第一齿轮403与第二齿轮501啮合传动,带动从动转轴5转动时,齿盘502上的啮合齿503会与个位转轮6上的第三齿轮601啮合一段距离,从而驱动个位转轮6转动一定角度,实现个位转轮6上的数字变换,并且在数字9的位置设置有拨杆602,每当个位转轮6转一圈,拨杆602上的圆柱销603会与拨盘802接触一次,从而拨动拨盘802转动一定角度,然后通过第五齿轮801带动第四齿轮701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十位转轮7上的数字进行变换,使用人员可以通过观看口201进行数字的查看,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