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1154发布日期:2020-05-29 13:0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屏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在例如可穿戴显示等应用领域,刚性显示屏已不能满足其应用要求,因此可拉伸的显示屏应运而生。然而,相比于刚性显示屏而言,可拉伸显示屏为实现可拉伸,可拉伸显示屏内部的电路布局更为苛刻,例如可用于信号线走线的区域更加局限,为使各信号线与显示屏中各像素单元的对应电极电连接,信号线之间存在相互跨层(导电层)跳线,这会造成信号干扰、影响显示屏的显示质量,或造成屏幕厚度增加、制约可拉伸显示屏的轻薄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可拉伸显示屏内信号线之间存在相互跳线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若干岛区、若干桥区、若干开孔区和若干引脚区;

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若干像素单元分别设置在若干岛区中,每一岛区内至少设置一个像素单元;

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若干信号线组均位于同一导电层内,每一信号线组由引脚区依次经过桥区延伸至岛区,并部分环绕若干像素单元;

每一信号线组包括多根并行且相间隔的信号线,每根信号线与每一像素单元电连接。

相邻两像素单元处的各信号线组对称布线,对称布线的两信号线组中每一根对应的信号线也对称布线。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个方面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采用将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各信号线组布置在同一导电层内的布线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可拉伸显示面板及使用该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采用将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各信号线组由引脚区一次经过桥区延伸至岛区,并部分环绕像素单元,每一信号线组中的多根信号线并行且相间隔的方式布线,可避免各信号线可能发生的跨层跳线,降低信号干扰,提高显示质量,还可以有效控制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再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任一岛区中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一个岛区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岛区、桥区和引脚区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岛区;

2-桥区;3-中轴线;

4-开孔区;5-第一长孔;6-第二长孔;

7-像素单元;8-子像素;

9-信号线组;10-基准电平信号线;11-等位信号线;

12-柔性基板;13-缓冲层;14-层间绝缘层;15-源漏极层;16-平坦层;

17-引脚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相比于刚性显示面板而言,可拉伸显示面板为实现可拉伸,可设计为包括岛区、桥区及开孔区,其中岛区用来放置像素单元,开孔区使得显示面板在受到拉力时可以产生拉伸形变,桥区用来进行走线连接。因此可拉伸显示面板内部的电路布局更为苛刻,例如可用于信号线走线的区域更加局限,为使各信号线与显示面板中各像素单元的对应电极电连接,信号线之间存在相互跨层(导电层)跳线,这会造成信号干扰、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或造成显示面板厚度增加、制约可拉伸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本申请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该可拉伸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若干岛区1(如图1中,标号1所指的虚线框区域)、若干桥区2(如图1中,标号2所指的虚线框区域)、若干开孔区4(如图1中,标号4所指的虚线框区域)和若干引脚区17。

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若干像素单元7(如图5中,标号7所指的虚线框区域)分别设置在若干岛区1中,每一岛区1内至少设置一个像素单元7。

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若干信号线组9均位于同一导电层内,每一信号线组9由引脚区17依次经过桥区2延伸至岛区1,并部分环绕若干像素单元7。

每一信号线组9包括多根并行且相间隔的信号线,每根信号线与每一像素单元7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岛区1用于放置像素单元7。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各像素单元7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岛区1中,以利于各像素单元7在可拉伸显示面板上的分布,也利于各像素单元7与各信号线组9电连接。

开孔区4使得可拉伸显示面板在受到拉力时可以产生拉伸形变,开孔区4还为可拉伸显示面板提供了拉升空间。

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桥区2为个信号线组9提供了布线空间。

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引脚区17用于将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各信号线组9与其他元器件或外部设备电连接,以利于对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数据写入。

本实施例将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各信号线组9布置在同一导电层内,可以有效降低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可拉伸显示面板及使用该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本实施例将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各信号线组9由引脚区17一次经过桥区2延伸至岛区1,并部分环绕像素单元7,每一信号线组9中的多根信号线并行且相间隔,可避免各信号线可能发生的跨层跳线,降低信号干扰,提高显示质量,还可以有效控制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相邻两像素单元7处的各信号线组9对称布线;对称布线的两信号线组9中,一组信号线组9中的各信号线与另一组信号线组9中的各信号线对称布线。如图1所示,任一信号线组9在桥区2内的布线顺序为abcd,该信号线组9以环绕像素单元的方式引入岛区1,发生了两次同向的90°弯折,并且由于该信号线组9的多根信号线并行且相间隔,因此该信号线组9在岛区1内的布线顺序对应为dcba。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各信号线组9对称布线方式,有利于各信号线组9由引脚区17依次经过桥区2延伸至岛区1、并且继续贯通所有岛区1的布线中,各信号线组9始终处于同一导电层,保证了各信号线组9不发生跨层跳线。并且各信号线组9在同一导电层内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每一信号线组9中的各信号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有利于各像素单元7的电极接口的统一,便于接线,也可降低成本。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岛区1需要用来放置像素单元7,开孔区4需要使得显示面板在受到拉力时可以产生拉伸形变,桥区2需要用来进行走线连接,引脚区17需要用于将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各信号线组9与其他元器件或外部设备电连接。为此,本申请为可拉伸显示面板的结构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若干岛区1呈阵列分布。这样可以使一一对应设置在这些岛区1上的若干像素单元7同样实现阵列分布,有利于这些像素单元7根据各信号线组9输入(或写入)的信号完成指定的图像显示。

相邻两个岛区1通过一个桥区2连接。这样各桥区2可以将所有的岛区1连成一张电路网,利于各信号线组9布置在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同一导电层内,也利于位于岛区1内的信号线组9可以部分环绕像素单元7,并且每一信号线组9中的多根信号线并行且相间隔地布线。

引脚区17通过两个桥区2分别与相邻两个岛区1连接。这样有利于实现各信号线组9的对称布线。

若干开孔区4分布于相邻的岛区1和桥区2之间、和/或相邻的桥区2之间。这样有利于在可拉伸显示面板收到外力作用时,相连接的岛区1和桥区2之间、和/或相邻的桥区2之间可发生一定程度的相互远离,从而帮助可拉伸显示面板获得拉升空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岛区1内设置m×n个像素单元7,每一像素单元7包括p×q个子像素8,m、n、p和q均为正整数。信号线组9包括驱动信号线组和控制信号线组。

可选地,每一岛区1内的驱动信号线组包括m×p个,控制信号线组包括n×q个,驱动信号线组与控制信号线组呈阵列布置;每一驱动信号线组分别与n×q个子像素电连接,每一控制信号线组分别与m×p个子像素电连接。例如,如图5所示,每一岛区1内设置2×2个像素单元7(如图5中,标号7所指的虚线框区域),每一像素单元7包括2×1个子像素8(如图5中,标号8所指的虚线框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岛区1内的像素单元7的子像素8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布局,信号线组9与子像素8的阵列相匹配即可。

可选地,每一岛区1内的驱动信号线组包括m×q个,控制信号线组包括n×p个,驱动信号线组与控制信号线组呈阵列布置;每一驱动信号线组分别与n×p个子像素电连接,每一控制信号线组分别与m×q个子像素电连接。本实施的原理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子像素的阵列方向与前一实施例垂直。

可选地,相邻两岛区1内的各子像素8关于第二长孔6对称阵列设置,以及相邻两岛区1内每两个对应的子像素8关于第二长孔6呈对称结构,均有利于匹配在同一导电层内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的各信号线组9,以及每一信号线组9中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的各信号线。保证各信号线组9始终布置在同一导电层内,可以有效降低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还可避免各信号线可能发生的跨层跳线,降低信号干扰,提高显示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一种具体结构可以为:

开孔区4呈h形,包括两个平行的第一长孔5、以及第二长孔6,第二长孔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长孔5垂直连通。

每一开孔区4的第一长孔5与相邻的开孔区4的第二长孔6靠近且平行。

相邻四个开孔区4的第一长孔5围合出一个岛区1,相邻两岛区1关于位于相邻两岛区1之间的开孔区4的第二长孔6对称;位于相邻两岛区1的各信号线组9关于第二长孔6对称,每两组对称的信号线组9中,一组信号线组9中的各信号线与另一组信号线组9中的各信号线关于第二长孔6对称。

桥区2位于每一开孔区4的第二长孔6与相邻的开孔区4的靠近第二长孔6的第一长孔5之间,相邻两桥区2关于相邻两桥区2之间的开孔区4的第二长孔6对称。

在本实施例中,开孔区4采用h形,开孔区4的第一长孔5可以提供与自身轴向基本垂直方向(即与第二长孔6轴向基本相平行)的拉伸空间,开孔区4的第二长孔6可以提供与自身轴向基本垂直方向(即与第一长孔5轴向基本相平行)的拉伸空间。明显地,任一个开孔区4的第一长孔5提供的拉伸方向与第二长孔6提供的拉伸方向相垂直,因此将第一长孔5和第二长孔6配合起来,即可实现开孔区4所在平面内任意方向的拉伸。

每一开孔区4的第一长孔5与相邻的开孔区4的第二长孔6靠近,使得该第一长孔5与该第二长孔6之间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区域可以形成一个桥区2,并且该第二长孔6的两侧均可以形成桥区2。明显地,该第二长孔6两侧的两桥区2(即是相邻两桥区2)可以关于该第二长孔6对称,相邻两桥区2内布线的各信号线组9可以关于该第二长孔6对称。

每一开孔区4的第一长孔5与相邻的开孔区4的第二长孔6相平行,使得这两个开孔区4的第二长孔6相互垂直,由此,相邻的四个开孔区4的第一长孔5即可围合出一个岛区1。明显地,相邻两岛区1可以关于位于两岛区1之间的第二长孔6对称,岛区1内的各信号线组9也可以关于位于两岛区1之间的第二长孔6对称。

可选地,位于相邻两岛区1和位于相邻两桥区2的每两组对称的信号线组9中,一组信号线组9中的各信号线与另一组信号线组9中的各信号线关于第二长孔6对称。如此可以得到,相邻两桥区2内的各信号线组9中关于该第二长孔6对称的各信号线,是关于该第二长孔6镜像布置的;相邻两岛区1内的各信号线组9中关于该第二长孔6对称的各信号线,也是关于该第二长孔6镜像布置的。

可拉伸显示面板采用以上提供的一种具体结构,可以实现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可拉伸,并能实现信号线的同一导电层内布线,降低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避免各信号线可能发生的跨层跳线,降低信号干扰,提高显示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可以为:

桥区2为u形,每一岛区1与四个桥区2连接,与每一岛区1连接的四个桥区2关于岛区1中心对称;桥区2与岛区1之间的间隙、相邻桥区2之间的间隙、以及桥区2的u形开口构成了开孔区4。

相邻两岛区1内的各信号线组9关于相邻两岛区1之间的桥区2的中轴线3对称。

每一桥区2内的各信号线组9关于桥区2的中轴线3对称。

在本实施例中,桥区2与岛区1之间的间隙、相邻桥区2之间的间隙、以及桥区2的u形开口构成了开孔区4,桥区2的u形结构利于可拉伸显示面板在受到拉力时发生拉伸变形,帮助可拉伸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可拉伸。

每一岛区1与四个桥区2连接,可利于可拉伸显示面板受到拉力时,每个岛区1与其周围的各岛区1均能发生位移。与每一岛区1连接的四个桥区2关于岛区1中心对称,可利于实现各信号线组9环绕像素单元7布线,也有利于实现在相邻两岛区1内的各信号线组9对称布线。

u形桥区2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岛区1,使得相邻两岛区1可以关于u形桥区2的中轴线3对称。

由于桥区2是u形结构,每一桥区2的自身结构可以关于自己的中轴线3对称。明显地,相邻两桥区2内布线的各信号线组9可以关于该中轴线3对称。

可选地,位于相邻两岛区1和位于相邻两桥区2的每两组对称的信号线组9中,一组信号线组9中的各信号线与另一组信号线组9中的各信号线关于相邻两中轴线3对称。如此可以得到,相邻两岛区1内的各信号线组9中关于该u形桥区2的中轴线3对称的各信号线,是关于该u形桥区2的中轴线3镜像布置的;相邻两桥区2内的各信号线组9中关于该中轴线3对称的各信号线,也是关于该中轴线3镜像布置的。

可拉伸显示面板采用以上提供的另一种具体结构,也可以实现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可拉伸,并能实现信号线的同一导电层内布线,降低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避免各信号线可能发生的跨层跳线,降低信号干扰,提高显示质量。

在一中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桥区2可以采用s形结构,每一岛区1与四个桥区2连接,与每一岛区1连接的四个桥区2关于岛区1中心对称;桥区2与岛区1之间的间隙、相邻桥区2之间的间隙、以及桥区2的u形开口构成了开孔区4。

可拉伸显示面板采用以上提供的再一种具体结构,也可以实现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可拉伸,并能实现信号线的同一导电层内布线,降低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避免各信号线可能发生的跨层跳线,降低信号干扰,提高显示质量。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信号线组9是信号传递的桥梁,具体是将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引脚区17输入(或写入)的信号传递到各岛区1,但由于可拉伸显示面板为满足可拉伸性,像素单元7不能紧密相连设置,因此难以保证基准信号线(例如基准电平信号线10)在各岛区1内的均一性。为此,本申请为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各信号线组9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线组9包括驱动信号线组和控制信号线组。

驱动信号线组包括基准电平信号线10(vdd)、数据电平信号线(data)和若干等位信号线11。

每一等位信号线1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位于相邻两岛区1内的对应的基准电平信号线10。

控制信号线组包括栅极信号线(gate)、初始化信号线(vinit)、发光信号线(em)和重置信号线(reset)。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岛区1内的驱动信号线组和控制信号线组均部分环绕像素单元7布线,具体在像素单元7处、或像素单元7的各子像素8处,驱动信号线组与控制信号线组可相互垂直布线,这样可以利于驱动信号线组和控制信号线组分开布线,避免干扰或短接。

相邻两岛区1内的对应的基准电平信号线10通过等位信号线11连接,使得相邻两岛区1内的对应的基准电平信号线10的电平相等或趋于相等,缩小了电平差,提高了均一性。同理,所有岛区1内的对应的基准电平信号线10通过等位信号线11连接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大大提高了基准电平信号的均一性,减小了基准电平信号的电阻,降低了电平差。

在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驱动信号线组的信号线数量少于控制信号线组,等位信号线11随包括基准电平信号线10和数据电平信号线的驱动信号线组布线,可以充分利用桥区2宽度,不会增加额外空间需求。

可选地,等位信号线11的布线方式可与gate线平行。

可选地,在岛区内,等位信号线11的走线方向与基准电平信号线10的走线方向垂直。本实施例有利于在每个岛的最外侧和最内侧一根vdd分别引出一根等位信号线11进行横向连接,等位信号线11的走线方式与gate线平行,使所有岛区1内的对应的vdd通过等位信号线11连接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大大提高了vdd信号的均一性。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若干信号线组9均位于同一导电层内。为此,本申请为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各信号线组9的布线方式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岛区1、桥区2和引脚区17均包括叠层设置的柔性基板12、缓冲层13、层间绝缘层14、源漏极层15和平坦层16。

导电层具体为源漏极层15,信号线组9位于源漏极层15内。

在本实施例中,岛区1、桥区2和引脚区17可以采用相同的膜层结构,源漏极层作为导电层,信号线组9可以设置于源漏极层15内,以实现信号的传导。

可选地,源漏极层15可以采用钛-铝-钛的膜层结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拉伸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种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因此具备上述各实施例对应的技术原理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将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各信号线组布置在同一导电层内,可以有效降低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可拉伸显示面板及使用该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2、将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各信号线组由引脚区一次经过桥区延伸至岛区,并部分环绕像素单元,每一信号线组中的多根信号线并行且相间隔,可避免各信号线可能发生的跨层跳线,降低信号干扰,提高显示质量,还可以有效控制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厚度。

3、各信号线组采用对称布线方式,有利于各信号线组由引脚区依次经过桥区延伸至岛区、并且继续贯通所有岛区的布线中,各信号线组始终处于同一导电层,保证了各信号线组不发生跨层跳线。并且各信号线组在同一导电层内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每一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有利于各像素单元的电极接口的统一,便于接线,也可降低成本。

4、相邻两岛区内的对应的基准电平信号线通过等位信号线连接,使得相邻两岛区内的对应的基准电平信号线的电平相等或趋于相等,缩小了电平差,提高了均一性。同理,所有岛区内的对应的基准电平信号线通过等位信号线连接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大大提高了基准电平信号的均一性,减小了基准电平信号的电阻,降低了电平差。

5、在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驱动信号线组的信号线数量少于控制信号线组,等位信号线随包括基准电平信号线和数据电平信号线的驱动信号线组布线,可以充分利用桥区宽度,不会增加额外空间需求。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