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6160发布日期:2021-03-16 22:4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是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用于电视机及计算机的屏幕显示,该显示屏的优点是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液晶显示屏使用了两片极化材料中的液体水晶溶液,使电流通过该液体时会使水晶重新排列达到成像的目的。

而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型的液晶显示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表面静电沾染上大量灰尘,从而导致液晶显示屏显示模糊,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推出了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液晶显示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表面静电沾染上大量灰尘,从而导致液晶显示屏显示模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包括显示屏壳体和防护层,所述显示屏壳体内侧连接有显示屏,且显示屏壳体顶部左侧设置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右侧连接有光源感应器,所述显示屏壳体上下两侧安置有滑动壳体,且滑动壳体前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侧安置有第一电动滑块,所述第一电动滑块靠近显示屏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座,且第一滑动座靠近显示屏一侧连接有清洁层,所述滑动壳体后部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侧安置有第二电动滑块,所述第二电动滑块靠近显示屏壳体一侧连接有第二滑动座,所述防护层安置于第一滑动座远离显示屏壳体一侧,且防护层内侧连接有转向柱,所述转向柱外侧设置有固定壳体,且固定壳体后部连接有后壳,所述后壳后部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后部连接有墙体。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壳体与红外感应器之间呈固定连接,且红外感应器与光源感应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壳体与滑动壳体之间呈螺纹连接,且第一电动滑块沿滑动壳体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滑块通过第一滑槽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电动滑块与第一滑动座之间呈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清洁层呈柔性结构,且清洁层下表面与显示屏外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呈柔性结构,且防护层与第一电动滑块之间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内表面与转向柱外表面相贴合,且转向柱沿显示屏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后壳与固定架之间呈垂直状分布,且固定架与墙体之间呈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光源感应器能在设备进行运行时对周围光源进行感应,使得设备能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调整亮度,从而避免亮度过高或者过低对使用者眼睛造成损伤,红外感应器能够对设备周边的使用者进行感应,若使用者靠近设备两米以内并且超过一分钟,第一电动滑块会带动防护层进行滑动并遮挡显示屏,避免使用者距离设备过近导致眼睛近视,这有利于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

该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通过第一电动滑块在滑动壳体内侧的第一滑槽内部进行滑动,能带动第一滑动座进行滑动,第一滑动座底部连接的清洁层采用柔性的海绵材质,并与显示屏相贴合,通过第一滑动座的滑动,能使清洁层在显示屏表面进行摩擦,从而能将显示屏表面的灰尘抚去,使得显示屏表面不再沾染灰尘,从而保证显示屏清晰的显示。

该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第一滑动座向显示屏竖直中心线一侧滑动,能带动防护层对显示屏外表面进行覆盖,从而能使防护层对显示屏外表面进行覆盖,这使得防护层能在设备在不使用状态时对显示屏进行保护,从而能避免灰尘落入显示屏上和外界物品与显示屏产生碰撞导致显示屏损坏,这有利于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显示屏壳体;2、显示屏;3、红外感应器;4、光源感应器;5、滑动壳体;6、第一滑槽;7、第一电动滑块;8、第一滑动座;9、清洁层;10、第二滑槽;11、第二电动滑块;12、第二滑动座;13、防护层;14、转向柱;15、固定壳体;16、后壳;17、固定架;18、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包括显示屏壳体1和防护层13,显示屏壳体1内侧连接有显示屏2,且显示屏壳体1顶部左侧设置有红外感应器3,红外感应器3右侧连接有光源感应器4,显示屏壳体1与红外感应器3之间呈固定连接,且红外感应器3与光源感应器4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光源感应器4能在设备进行运行时对周围光源进行感应,使得设备能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调整亮度,从而避免亮度过高或者过低对使用者眼睛造成损伤,红外感应器3能够对设备周边的使用者进行感应,若使用者靠近设备两米以内并且超过一分钟,第一电动滑块7会带动防护层13进行滑动并遮挡显示屏2,避免使用者距离设备过近导致眼睛近视,这有利于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

显示屏壳体1上下两侧安置有滑动壳体5,且滑动壳体5前部开设有第一滑槽6,第一滑槽6内侧安置有第一电动滑块7,第一电动滑块7靠近显示屏壳体1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座8,且第一滑动座8靠近显示屏2一侧连接有清洁层9,滑动壳体5后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0,且第二滑槽10内侧安置有第二电动滑块11,第二电动滑块11靠近显示屏壳体1一侧连接有第二滑动座12,显示屏壳体1与滑动壳体5之间呈螺纹连接,且第一电动滑块7沿滑动壳体5的中轴线对称分布,第一电动滑块7通过第一滑槽6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电动滑块7与第一滑动座8之间呈一体化结构,清洁层9呈柔性结构,且清洁层9下表面与显示屏2外表面相贴合,通过第一电动滑块7在滑动壳体5内侧的第一滑槽6内部进行滑动,能带动第一滑动座8进行滑动,第一滑动座8底部连接的清洁层9采用柔性的海绵材质,并与显示屏2相贴合,通过第一滑动座8的滑动,能使清洁层9在显示屏2表面进行摩擦,从而能将显示屏2表面的灰尘抚去,使得显示屏2表面不再沾染灰尘,从而保证显示屏2清晰的显示,显示屏壳体1与滑动壳体5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这能够保证显示屏壳体1与滑动壳体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能避免设备零件之间产生分离;

防护层13安置于第一滑动座8远离显示屏壳体1一侧,且防护层13内侧连接有转向柱14,转向柱14外侧设置有固定壳体15,且固定壳体15后部连接有后壳16,后壳16后部设置有固定架17,且固定架17后部连接有墙体18,防护层13呈柔性结构,且防护层13与第一电动滑块7之间呈固定连接,防护层13内表面与转向柱14外表面相贴合,且转向柱14沿显示屏2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后壳16与固定架17之间呈垂直状分布,且固定架17与墙体18之间呈螺纹连接,因显示屏壳体1四周有滑动壳体5、防护层13、固定壳体15和后壳16进行防护,使得外界的流水较难通过显示屏壳体1进入显示屏2内部,这有利于提升设备的防水性能,防护层13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座8和第二滑动座12进行连接,通过第一滑动座8向显示屏2竖直中心线一侧滑动,能带动防护层13对显示屏2外表面进行覆盖,从而能使防护层13对显示屏2外表面进行覆盖,这使得防护层13能在设备在不使用状态时对显示屏2进行保护,从而能避免灰尘落入显示屏2上和外界物品与显示屏2产生碰撞导致显示屏2损坏,这有利于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二滑动座12底端的第二电动滑块11在第二滑槽10内部进行滑动,能带动防护层13与显示屏2进行分离,从而能使显示屏2正常使用并播放画面。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防水防尘结构的液晶显示屏时,首先紧后壳16与固定架17的固定螺栓,能使固定架17与设备进行固定,再拧紧固定架17墙体18之间的固定螺栓,能使设备挂载在墙体18上,显示屏壳体1四周有滑动壳体5、防护层13、固定壳体15和后壳16进行防护,使得外界的流水较难通过显示屏壳体1进入显示屏2内部,这有利于提升设备的防水性能,然后设备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二滑动座12底端的第二电动滑块11在第二滑槽10内部进行滑动,能带动防护层13与显示屏2进行分离,转向柱14起到导向作用,将防护层13从第一滑槽6一侧移动至第二滑槽10一侧,从而能使显示屏2正常使用并播放画面,光源感应器4能在设备进行运行时对周围光源进行感应,使得设备能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调整亮度,从而避免亮度过高或者过低对使用者眼睛造成损伤,红外感应器3能够对设备周边的使用者进行感应,若使用者靠近设备两米以内并且超过一分钟,防护层13会进行闭合并遮挡显示屏2,避免使用者距离设备过近导致眼睛近视,接着第一电动滑块7在滑动壳体5内侧的第一滑槽6内部进行滑动,带动第一滑动座8进行滑动,第一滑动座8底部连接的清洁层9采用柔性的海绵材质,并与显示屏2相贴合,通过第一滑动座8的滑动,能使清洁层9在显示屏2表面进行摩擦,从而能将显示屏2表面的灰尘抚去,最后不使用设备时,第一滑动座8向显示屏2竖直中心线一侧滑动,带动防护层13对显示屏2外表面进行覆盖,从而能使防护层13对显示屏2外表面进行覆盖,这使得防护层13能在设备在不使用状态时对显示屏2进行保护,避免灰尘落入显示屏2上和外界物品与显示屏2产生碰撞导致显示屏2损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