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车辆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实验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4813发布日期:2021-04-30 09:3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识别车辆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实验教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教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车辆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实验教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车辆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增大了交通事故出现的概率。夜间行车时,为了看清远处的路况,司机常常会开启远光灯。远光灯会给附近车辆和行人造成困扰,强光入眼,造成人短暂性炫目,无法看清周围环境,增加了出现事故的几率。按照交规,司机应在有车辆或者行人接近时将远光灯切换成近光灯,在远离后再切换成远光灯。在会车时,当发现对面为远光灯时,为时已晚,因为远光灯会造成刺眼。“滥用”远光灯,“违规”使用远光灯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各地交警部门大力整治“违规”使用远光灯行动,但收效甚微。原因:一、执法取证难;二、部分司机不自觉,在整治期过后并没有改掉“滥用”远光灯的坏毛病;三、部分司机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远光灯。如何提示自己来车开启远光灯,如何提示对方车辆关闭远光灯,如何让车子自动地“合理”使用远光灯,在教学实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识别车辆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实验教具。对车辆在会车时如何识别远光灯和近光灯,在教学实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识别车辆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实验教具,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微控制器、第一电源、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第三光敏传感器、第一近光灯、第一远光灯,所述微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电源、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第三光敏传感器、第一近光灯、第一远光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源、连接于第二电源的第二近光灯和第二远光灯。

进一步的:

还包括跑道,所述跑道上设有至少一个直道、至少一个直角弯道、至少一个弯角弯道;所述直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灯架,所述第一灯架上设有所述第二近光灯和所述第二远光灯,所述直角弯道上设有第二灯架,所述第二灯架上设有所述第二近光灯和所述第二远光灯,所述弯角弯道上设有第三灯架,所述第三灯架上设有所述第二近光灯和所述第二远光灯,所述车体为遥控车。

所述跑道上设有内车道和外车道,所述跑道上分别设有复数个安装孔,所述第一灯架、第二灯架和第三灯架可拆卸地插设固定于安装孔上。

所述安装孔为凹点,所述第一灯架、第二灯架和第三灯架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凸点,所述凸点可通过压缩插设于凹点内。

所述第二近光灯和所述第二远光灯上分别设有滑套,第一灯架、第二灯架和第三灯架顶部设有滑杆,所述滑套可滑动地设于其对应的滑杆上,所述滑套上设有固定件。

所述车体上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连接于微控制器。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教学实验,将车体通过遥控控制在跑道上运行,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第三光敏传感器的参数设置不同的数值,可识别不同亮度的灯;通过第一光敏传感器,当感应到天黑时,开启车的第一近光灯;通过第二光敏传感器,若检测到光照强度小于一定数值,则开启第一远光灯补充照明,若检测到跑道上的第二近光灯时,切换为第一近光灯;当第三光敏传感器检测到强光时,即检测到第二远光灯时,车体的第一远光灯和第一近光灯交替切换,在实践中可提示对面车辆关闭远光灯;进一步的,跑道上设有至少一个直道、至少一个直角弯道、至少一个弯角弯道,且直道、直角弯道、弯角弯道均设有第二近光灯和第二远光灯,可测试车辆在直行和转弯时,测试装置遇到第二近光灯和第二远光灯时的准确性;进一步的,第一灯架、第二灯架和第三灯架可拆卸地插设固定于安装孔,可根据情况在直道、直角弯道或弯角弯道上放置第二近光灯和第二远光灯,有利于测试;进一步的,凸点和凹点的配合,方便拆卸和安装,简单实用;进一步的,滑套可滑动于滑杆上,可分别调节第二近光灯和第二远光灯在滑杆上的位置,根据灯光不同的角度测试实验;进一步的,当对面开启第二远光灯时,可通过报警装置提示对面有远光灯,小心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第一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微控制器的连接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车辆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实验教具,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微控制器2、第一电源21、第一光敏传感器22、第二光敏传感器23、第三光敏传感器24、第一近光灯25、第一远光灯26,微控制器2分别连接第一电源21、第一光敏传感器22、第二光敏传感器23、第三光敏传感器24、第一近光灯25、第一远光灯26,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源、连接于第二电源的第二近光灯31和第二远光灯32。还包括跑道4,跑道4上设有至少一个直道41、至少一个直角弯道42、至少一个弯角弯道43;直道41上设有一个第一灯架5,第一灯架5上设有第二近光灯31和第二远光灯32,直角弯道42上设有第二灯架6,第二灯架6上设有第二近光灯31和第二远光灯32,弯角弯道43上设有第三灯架7,第三灯架7上设有第二近光灯31和第二远光灯32,车体1为遥控车。跑道4上设有内车道44和外车道45,跑道4上分别设有复数个安装孔40,第一灯架5、第二灯架6和第三灯架7可拆卸地插设固定于安装孔40上,安装孔40为凹点,第一灯架5、第二灯架6和第三灯架7分别设有两个凸点51,凸点51可通过压缩插设于凹点内。第二近光灯31和第二远光灯32上分别设有滑套52,第一灯架5、第二灯架6和第三灯架7顶部设有滑杆53,滑套52可滑动地设于其对应的滑杆53上,滑套52上设有固定件。车体1上设有报警装置8,报警装置8连接于微控制器2。

上述车体1为公知的装置,为遥控车,通过遥控器控制遥控车在跑道4上运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第一灯架5、上述第二灯架6、上述第三灯架7结构相同。

上述第一光敏传感器22、第二光敏传感器23、第三光敏传感器24为公知的部件,在此不再赘述。通常将第一光敏传感器22安装于车体1的顶部,以方便感应周围的灯光,第二光敏传感器23通常放置于车体1发动机进气栅处,第三光敏传感器24通常放置于车体1前挡风玻璃;第一光敏传感器22、第二光敏传感器23、第三光敏传感器24也可根据实验的需要,安装于车体1的其他位置,具体根据情况设置。

上述第一近光灯25、第二近光灯31、第二近光灯31和第二远光灯32,可通过采用不同强度的灯实现,为公知的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微控制器2可采用51单片机或其他芯片实现控制,可采用的51单片机中的at89c51,at89c52或其他型号实现,为公知的芯片,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凸点51和凹点为塑料结构,凸点51可通过压缩插入固定于凹点,为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固定件可采用螺栓、卡扣或其他部件,将滑套52固定于滑杆53上,为公知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第一电源21、上述第二电源、上述报警装置8为公知的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教学实验,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在直道41、直角弯道42或弯角弯道43上放置第二近光灯31和第二远光灯32,调整各灯架上的第二近光灯31和第二远光灯32的位置,以便测试不同角度的光;将车体1通过遥控控制在跑道4上运行,第一光敏传感器22、第二光敏传感器23、第三光敏传感器24的参数设置不同的数值,可识别不同亮度的灯;通过第一光敏传感器22,当感应到天黑时,开启车的第一近光灯25;通过第二光敏传感器23,若检测到光照强度小于一定数值,则开启第一远光灯26补充照明,若检测到跑道4上的第二近光灯31时,切换为第一近光灯25;当第三光敏传感器24检测到强光时,即检测到第二远光灯32时,车体1的第一远光灯26和第一近光灯25交替切换,在实践中可提示对面车辆关闭远光灯;跑道4上设有直道41、直角弯道42、弯角弯道43,可测试车辆在直行和转弯时,车体1识别第二近光灯31和第二远光灯32时的情况。教学实验简单易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实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