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针灸人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49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针灸人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和教学所用的人体穴位的演示装置。
目前,国内中小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县级以下医院中的未经过系统针灸理论与临床学习的医务人员对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主治功能、穴位配方,针与灸的治法、治则与手法等不甚了解,常常会出现治疗时穴位位置偏差,穴位配方取之不当,影响疗效。即使在一些中等医院,年轻针灸医生由于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亦存在上述问题。在国外,很多针灸诊所中的针灸医生也只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往往难于记住复杂的经络穴位位置,穴位处方,功能与主治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另外,在教学方面,国内外各级各类医学院校针灸培训中心的课堂教学缺少形象化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型,影响教学效果,一般只有普通人体穴位模型来演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针灸人演示装置,它能根据症状显示诊断、辩证分型、分型治疗,体穴、耳穴的针法、灸法的配方及治法治则、手法等,同时显示相应穴位点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智能针灸人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计算机系统及人体穴位模型(1)和耳穴模型(2)组成,人体穴位模型(1)和耳穴模型(2)通过发光二极管矩阵及其电路与计算机系统的标准接口连接,各发光二极管D安装在人体穴位模型(1)和耳穴模型(2)的相应穴位点上。
本实用新型将人体穴位模型、耳穴模型与计算机系统有机地连为一体,采用计算机标准接口,并用7片译码器构成矩阵的最简单方式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根据国标包括十四经穴与经外穴计409个,耳穴计88个,能在计算机上阐明每个穴位的位置,主治功能所属经络及其经络走向。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针灸专家的经验,列出包括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妇产科、儿科等常见病、疑难病的症状,诊断,分型治疗体穴、耳穴的针法、灸法的配方及治法治则、手法等,并配有彩色图象与人体模型、耳穴模型一一对应,准确确定穴位位置,电脑屏幕显示人体经络穴位点标志,立即在人体模型、耳穴模型上的对应穴位点发光闪烁。反之,应用光笔触及模型上的某穴位点,则立即会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该穴位的位置与主治功能说明,且对应的彩色图象穴位点闪烁。本实用新型对于每一个穴位的立置与主治功能都配有普通话语音系统,一旦显示某一穴位,电脑就会传出描述该穴位位置与主治功能的会话道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人体穴位模型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耳穴模型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图1-3,本实用新型中,计算机系统的标准接口可以是打印接口,也可是平行接口。在计算机系统的打印接口插座PC中,其数据线D0-D3同时接前体穴译码器IC3、IC4(型号可为74LS138),后体穴译码器IC5、IC6(型号可为74LS138)和耳穴译码器IC7的数据输入端,其选通端STR、送纸端SLC和自动换行端AUT作为控制信号端分别对应与IC3、IC4,IC5、IC6和IC7(型号可为74LS138)的控制端连接,以分别确定前体穴、后体穴、耳穴有效,PC的数据线D4-D7与横行译码器IC1、IC2(型号可为74LS138)的数据输入端连接,IC1、IC2的输出端Y0-Y7分别通过各自的反相器送出16根高电平有效的行线L16-L1,前体穴译码器IC3、IC4的输出端Y0-Y7送出16根低电平有效的前体穴列线S16-S1,后体穴译码器IC5、IC6的输出端Y0-Y7送出16根低电平有效的后体穴列线S16’-S1’,耳穴译码器IC7的输出端Y0-Y7送出8根低电平有效的耳穴列线S8″-S1″,在16根行线L16-L1与16根前体穴列线S16-S1、16根后体穴列线S16’-S1’和8根耳穴列线S8″-S1″的矩阵交叉点上均并接有穴位发光指示二极管D,且各穴位发光指示二极管D均对应布置安装在人体穴位模型(1)和耳穴模型(2)的相应穴位点上。在人体穴位模型(1)和耳穴模型(2)中,各穴位点均有各自对应的穴位发光指示二极管D,前体穴列线S16-S1与行线L16-L1交叉点所接的二极管D装在人体穴位模型(1)的前面对应穴位上,后体穴列线S16’-S1’与行线L16-L1交叉点所接的二极管D装在人体穴位模型(1)的后面对应穴位上,耳穴列线S8″-S1″与行线L16-L1交叉点所接的二极管D装在耳穴模型(2)的对应穴位上,穴位指示发光二极管D的闪烁由计算机操作控制。矩阵上的各穴位发光指示二极管D皆有一个对应的编码,该编码表已装入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软件中,此外,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库中已存有人体各穴位点的各称、位置、主治功能、治法治则、手法等,同时还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等数百种疾病的症状、诊断、分型治疗、针与灸的体穴、耳穴治疗处方等。任何稍微具有医学常识的人就可通过本实用新型对各种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只需简单操作计算机就能完成,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作为教学演示装置,可以形象化地生动显示人体经络穴位,十四条经络穴位走向及各条经、各穴位点的主治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针灸人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计算机系统及人体穴位模型(1)和耳穴模型(2)组成,人体穴位模型(1)和耳穴模型(2)通过发光二极管矩阵及其电路与计算机系统的标准接口连接,各发光二极管D安装在人体穴位模型(1)和耳穴模型(2)的相应穴位点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针灸人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系统的标准接口可以是打印接口,其打印接口插座PC中,数据线D0-D3同时接前体穴译码器IC3、IC4,后体穴译码器IC5、IC6和耳穴译码器IC7的数据输入端,其选通端STR、送纸端SLC和自动换行端AUT作为控制信号端分别对应与IC3、IC4,IC5、IC6和IC7的控制端连接,以分别确定前体穴、后体穴、耳穴有效,PC的数据线D4-D7与横行译码器IC1、IC2的数据输入端连接,IC1、IC2的输出端Y0-Y7分别通过各自的反相器送出16根高电平有效的行线L16-L1,前体穴译码器IC3、IC4的输出端Y0-Y7送出16根低电平有效的前体穴列线S16-S1,后体穴译码器IC5、IC6的输出端Y0-Y7送出16根低电平有效的后体穴列线S16’-S1’,耳穴译码器IC7的输出端Y0-Y7送出8根低电平有效的耳穴列线S8″-S1″,在16根行线L18-L1与16根前体穴列线S16-S1、16根后体穴列线S16’-S1’和8根耳穴列线S8″-S1″的矩阵交叉点上均并接有穴位发光指示二极管D,且各穴位发光指示二极管D均对应布置安装在人体穴位模型(1)和耳穴模型(2)的相应穴位点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和教学所用的人体穴位演示装置,它由计算机系统及人体穴位模型和耳穴模型组成。人体穴位模型和耳穴模型通过发光二极管矩阵及其电路与计算机系统的标准接口连接,各发光二极管安装在人体穴位模型和耳穴模型的相应穴位点上。
文档编号G09B23/28GK2225706SQ9423175
公开日1996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李鸣晓, 韩正忠, 李言训, 过丽华 申请人:李鸣晓, 韩正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