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书画装裱的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2693阅读:1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书画装裱的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书画装裱,特别是一种用于书画装裱的砑光装置。



背景技术:

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传承至今其主流工艺仍然沿袭着传统手工操作。俗话说:“三分画心,七分画裱”,好的装裱,不仅能给作品带来保护作用,而且还能增加视觉上的美感效果。

书画装裱的品式虽然很多,但其基本工艺过程大同小异。概括而言,有三个较大的书画装裱工序,即托、裱、装。托,是书画装裱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性的工序,是镶的基础。简言之,两层以上材料的粘合谓之托。具体讲,是指画心与纸的粘合、纸与纸的粘合、绫绢与纸的粘合。裱,是指将托好的画心方裁后,在其周围用绫、绢、锦(或纸)等装裱材料镶嵌起来,并且覆背加厚的工艺过程。在托、裱之后的装,是指对已覆背、贴壁挣平后的裱件,启揭下壁后砑光、装轴杆的工艺过程。所谓砑光是在“上杆”或“装轴”之前,在裱件背面打蜡后用砑石(光滑的鹅卵石)在裱件背面砑磨几遍,称之为“砑光”或“砑活”。其目的是使书画背面光滑平整柔顺、耐潮、耐磨、易于舒卷且悬挂平服自如。砑光过程是,将启揭下壁的裱件背面朝上,置于案上(可在画幅下面垫一镶料纸,以隔开画幅与案面的直接接触),先执角刀将背纸上的小沙粒和其他杂物挑刮干净,用棕帚将沙粒等扫下案来,再用鸡毛掸掸净背纸,在裱件背面均匀地涂擦一边川蜡,然后双手握稳砑石从背纸的左边砑起,着力均匀地前后往复砑磨,每往复一次即微微向左移动,并使磨痕衔接好,一道紧挨一道地均匀砑光。砑磨完一遍后调转画幅,使天头向左砑第二遍,一般两遍或四遍即可完成,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手工砑光操作的过程,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操作者的力度和砑磨轨迹转换精度较难掌握,需要操作者经过多日训练方能胜任。而用机械来代替人工不仅减轻劳动强度,而且使每一个动作的精准和力度一致,能够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然而至今未见有砑光机械化设备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书画装裱的砑光装置,可有效解决用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操作台、导轨、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操作台的台面四角上面,经可折叠固定架,装有沿长边对称的两个纵向导轨,两个纵向导轨上分别装有纵向滑动的纵向驱动装置,两个纵向驱动装置上面固定装有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上装有横向滑动的横向驱动装置,横向导轨两端装有用于限制横向驱动装置滑动位置的对称的两个横向限位感应磁块,横向驱动装置上装有与两个横向限位感应磁块相对应的第一传感器,横向驱动装置的下面装有上下位置可调节的砑光辊,纵向导轨两端装有用于限制纵向驱动装置滑动位置的对称的两个纵向限位感应磁块,纵向驱动装置上装有与两个纵向限位感应磁块相对应的第二传感器,操作台侧面上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纵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相连,构成砑光装置的控制结构。

本发明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安装使用方便,可实现裱件的机械化砑光,工作效率高,质量好,省工省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折叠固定架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纵向驱动装置部位的放大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横向驱动装置部位的放大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横向限位感应块部位的放大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纵向限位感应块部位的放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横向导轨与砑光辊机构配合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横向导轨与砑光辊机构配合的右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砑光辊径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砑光辊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由图1-10所示,一种用于书画装裱的砑光装置,包括操作台1、导轨、驱动装置和控制器10,操作台1的台面1-1四角上面,经可折叠固定架2,装有沿长边对称的两个纵向导轨3,两个纵向导轨3上分别装有纵向滑动的纵向驱动装置4,两个纵向驱动装置4上面固定装有横向导轨6,横向导轨6上装有横向滑动的横向驱动装置7,横向导轨6两端装有用于限制横向驱动装置7滑动位置的对称的两个横向限位感应磁块9-1,横向驱动装置7上装有与两个横向限位感应磁块9-1相对应的第一传感器7-5,横向驱动装置7的下面装有上下位置可调节的砑光辊5,纵向导轨3两端装有用于限制纵向驱动装置4滑动位置的对称的两个纵向限位感应磁块9-2,纵向驱动装置4上装有与两个纵向限位感应磁块9-2相对应的第二传感器4-3,操作台1侧面上装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分别与纵向驱动装置4、横向驱动装置7、第一传感器7-5、第二传感器4-3相连,构成砑光装置的控制结构。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

所述的可折叠固定架2是由上板体2-3、下板体2-4经铰链(合页)2-1连接在一起,下板体2-4经第一螺钉2-2装在操作台1四角侧面上,纵向导轨3卡装在上板体2-3上部的凹槽内。

所述的纵向驱动装置4是在第一外壳4-2内装有伸出第一外壳4-2的纵向驱动电机4-1,第一外壳4-2卡装在工字钢纵向导轨3上,工字钢纵向导轨3上沿长向装有纵向导轨齿条3-1,纵向驱动电机4-1的转动齿轮与纵向导轨齿条3-1相啮合,纵向驱动电机4-1与控制器10相连,构成纵向驱动装置4沿纵向轨道3纵向的移动结构。

所述的横向驱动装置7是由第二外壳7-3及其内的驱动电机构成,第二外壳7-3经横向导轨配合的矩形口7-1装在工字钢横向导轨6上,横向轨道6上沿长向装有横向导轨齿条6-1,第二外壳的驱动电机的转动齿轮与横向导轨齿条6-1相啮合,第二外壳内的驱动电机与控制器10相连,构成横向驱动装置7沿横向导轨6的横向的移动结构,横向轨道6的两端经第二螺钉6-2固定在纵向驱动装置4上平面上。

所述的砑光辊5经砑光辊轴5-3、阻尼垫圈5-1、固定螺母5-2装在与第二外壳7-3左右两边下部连接在一起的砑光辊辊轴夹板7-2上的上下滑槽7-4中,构成砑光辊5的上下位置的调节结构。

所述的砑光辊辊轴夹板7-2是上宽下窄的楔形。

所述的控制器10为程序控制器。

所述的砑光辊5是由黄铜、不锈钢或石材制成的轴向剖面边缘为弧形表面抛光的辊体,其弧度面在辊体与裱件砑磨痕迹宽度8mm—20mm范围内。

本发明使用时,控制器经电源线11与市电相连通,将裱件8平摊在两个纵向导轨之间的台面上,并置于砑光辊的下方,经控制器启动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并根据需要调整砑光辊的上下高度,于裱件的上表面产生砑磨,横向驱动装置的横向驱动电机和纵向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机经控制器与电源相连,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使纵向驱动电机纵向移动,第二外壳的驱动电机横向移动,在工作中,横向驱动装置即拖动砑光辊在操作台台面上横向往复运动,横向驱动装置运行一端至横向限位感应磁块时,第一传感器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使横向驱动装置反向运动,当行走至另一端横向限位感应磁块时,第一传感器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同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使纵向驱动装置移动一步,如此循环往复,砑光辊连续沿类似“之”字形轨迹运行,当一步一步运行至纵向导轨另一端的纵向限位感应磁块处,纵向驱动器即反向运行,重复前述的循环往复。砑光辊的辊体与辊轴相对做阻尼性运动,因此由横向驱动器拖动运行时,砑光辊在台面的裱件上既有滚动又有摩擦,以保持温柔砑磨不损伤裱件,从而实现对裱件的砑光,方便而快速,既减轻了劳动量,又保证了快速、高质量对裱件的机械化砑光,工作效率提高5倍以上,是裱件砑光上的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