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编织的珐琅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2684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珐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编织的珐琅工艺。



背景技术:

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多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传统的珐琅制作工艺有掐丝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等,传统的珐琅多烧制在紫铜器皿上,可应用于器皿和饰品,珐琅有独特的艺术性,也很受收藏者喜爱。

传统珐琅工艺品的金属胎体多为铸造和锻造,但有一些缺点,传统珐琅工艺品难以做出多变与生动的艺术造型,体积与重量大,制作需要专业的大型设备和专业技工,并且高温融制与锻打具有危险性。传统工艺的金属胎体需要焊接,因此焊点会影响后期珐琅的色彩表现。

传统的珐琅工艺是将釉料用水清洗并研磨后,用笔制工具上色,然后用800-85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烧制完成的效果为玻璃光泽的釉面状。如果金属胎体的膨胀系数与珐琅釉料差异大或者金属胎体过厚,珐琅釉有碎裂风险,且碎裂后的珐琅锋利,可轻易划破皮肤。如果金属胎体过薄,则在炉子里经过高温烧制的过程中容易变形,出炉之后经不起撞击和挤压,金属胎体的韧性消失,容易脆断。

传统珐琅的烧制方法是用湿润的珐琅填色,需要烧制2-4遍,每一遍烧制都有成为瑕疵品的风险,且难以补救。传统的珐琅工艺技法复杂,需要多达30道工序,由于烧制工序多,珐琅的单位体积重,因此采用传统工艺烧制的珐琅仅适合做器皿、观赏件,无法制作大型雕塑或首饰,创作空间小,造型传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金属编织的珐琅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金属编织的珐琅加工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珐琅釉料进行试色,记录珐琅釉料开始熔融的时间;

步骤2,将编织好的金属网浸入到酒精中,通过酒精将金属网上的油渍和灰尘清洗干净;

步骤3,在编织好的金属网上喷洒混有珐琅胶的蒸馏水或纯蒸馏水,用细筛网把珐琅釉料撒在金属网上;

步骤4,使用珐琅托网将金属网放在火炉中烧制,烧制温度为600~800℃;

步骤5,通过步骤1中记录的珐琅釉料熔融的时间,在金属网表面的珐琅釉料开始融化时打开火炉,取出珐琅托网和金属网;

步骤6,待金属网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形状和颜色的设计。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7,重复步骤3~6。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8,将任意经过上述步骤3~6烧制的金属网用金属丝连接,并通过珐琅托网放入火炉中烧制。

进一步,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把要使用的颜色的珐琅釉料依次标号,清洗后涂抹在准备好的金属胎体上,金属胎体的厚度要和金属丝的厚度相同,将金属胎体放在火炉上方进行烘干或者静置自然晾干;

步骤1.2,将试色的金属胎体放入火炉中进行第一次烧制,第一次烧制的时间为45秒,45秒后拿出火炉;

步骤1.3,观察珐琅釉料的融化程度,若没有珐琅釉料融化,则继续烧制,反复几次,每次烧制的时间比上一次长,直至观察到珐琅釉料开始熔融,同时记录珐琅釉料开始熔融的时间。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将金属网从酒精中取出,先使用自来水冲洗金属网,再使用蒸馏水清洗残留在金属网上的自来水,将使用蒸馏水清洗后的金属网自然晾干或者蒸干。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3中,撒在金属网上的珐琅釉料预先用蒸馏水清洗后蒸干。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3中,珐琅釉料撒在金属网上后呈湿润的颗粒状。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4中,粘有珐琅釉料的金属网和珐琅托网不接触。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5中,从火炉中取出的金属网表面的珐琅釉料呈颗粒感焦糖状。

进一步,编织所述金属网使用的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金、银、铜、钛、铁、钢、钼、钨、镀镁丝。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加工工艺烧制步骤少、造型多变,操作方便,易于上手。烧制后的珐琅釉料表面肌理的渐变和色彩渐变丰富,可通过对温度的掌控,烧制出呈颗粒感焦糖状的珐琅釉料。烧制的造型可进行多次修改,瑕疵也易于在烧制的过程中修改。可做小型首饰、中型工艺品和大型雕塑,创造范围广。

本发明的加工工艺源于传统工艺却脱离传统气息而具有当代性,更易被年轻人接受,市场走向好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年轻一代的人对珐琅工艺的了解和传承。由于烧制时间短,珐琅釉料中的金属氧化物挥发较少,可以减少金属雾的蒸发量,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金属编织的珐琅加工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用于金属编织的珐琅加工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烧制前对珐琅釉料进行试色,记录珐琅釉料开始软化和熔融的时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把要使用的颜色的珐琅釉料依次标号,清洗后涂抹在准备好的金属胎体上,金属胎体的厚度要和金属丝的厚度相同,然后吸走水分,将金属胎体放在火炉上方进行烘干或者静置自然晾干;

步骤1.2,将试色的金属胎体放入火炉中进行第一次烧制,第一次烧制的时间为45秒,45秒后拿出火炉。正常的烧制时间大于等于120秒,但由于本发明希望得到颗粒焦糖状态的珐琅,且希望经过试色知道熔融点高低,因此第一次烧制的时间保持在45秒;

步骤1.3,观察珐琅釉料的融化程度,观察哪几个颜色的珐琅釉料融化的程度较为接近。若没有珐琅釉料融化,则继续烧制,反复几次,每次烧制时间比上一次长,直至观察到珐琅釉料开始熔融,同时记录珐琅釉料开始熔融的时间。

珐琅是不良导体,在同等温度下产生收缩,金属的收缩率和珐琅的收缩率不同,金属氧化物会影响熔融点的高低,普遍来讲金属氧化物越多,珐琅熔融点越高。在烧制过程中对烧制时间的掌控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珐琅釉料的熔融点是不同的,因此时间的掌控是无法具体用秒表计时的。不同的熔融点导致了不同的烧制温度,为了掌控烧制时间,需要提前进行试色。通过上述试色方法,可以区分不同珐琅釉料的熔融点区间,把相同或者近似区间的珐琅釉料放在一起使用。在本发明中,熔融时间相近的珐琅釉料可以放在一个作品上一起使用,不相近的珐琅釉料尽量不要放在一个作品上使用或者不放在一个作品上使用。

步骤2,将编织好的金属网浸入到酒精中,通过酒精将金属网上的油渍和灰尘清洗干净,编织所述金属网使用的金属为金、银、铜、钛、铁或钢。在不破坏金属网的造型的基础上对金属网进行揉搓,揉搓时需要佩戴胶皮手套,不能佩戴棉质手套等有纤维物的手套,以免残留的纤维物质影响后期的制作。将金属网从酒精中取出后用自来水大量冲洗金属网,清洗掉金属网上的氧化物、杂质、指纹等。再使用蒸馏水清洗掉残留金属网上残留的自来水,如果为了节约成本,可以选择用装有蒸馏水的喷壶进行蒸馏水的喷洒。将使用蒸馏水清洗后的金属网自然晾干或者蒸干,这个过程中要保持金属网的干净整洁,不能用手触碰,也不要让金属网落灰。

步骤3,在编织好的金属网上喷洒混有珐琅胶的蒸馏水或纯蒸馏水,用细筛网把珐琅釉料撒在金属网上,根据设计师或者制作者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目数的筛网。没有混合珐琅胶的蒸馏水的粘度不大,没有使用混有珐琅胶水的蒸馏水的效果好,因此本发明优先选用混有珐琅胶的蒸馏水。因为有蒸馏水的粘结,珐琅釉料附着在了金属之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珐琅层。

撒在金属网上的珐琅釉料预先用蒸馏水清洗后蒸干,蒸干的过程中需要防止灰尘落到珐琅釉料上;或者不清洗珐琅釉料,直接使用。珐琅釉料撒在金属网上后呈湿润的颗粒状。使用不清洗的珐琅釉料制作出的作品和使用清洗的珐琅釉料制作出的作品效果略有不同,使用不清洗的珐琅釉料制作出的作品的颜色较为灰暗,由于珐琅釉料未经清洗,所以珐琅釉料的颗粒有大有小,在视觉上较小的颗粒色彩饱和度不高,会给人一种灰暗的视觉效果。再加上颗粒较小,烧制到焦糖状态的珐琅肌理效果颗粒感不足。但是这也是一种艺术效果,可以根据设计者的要求选择是否清洗。

步骤4,将撒满珐琅的金属网放到珐琅拖网上之后用工具平稳的放入已经加温到600~800度的火炉之中,金属网放在火炉中烧制,烧制温度为600~800℃;此过程中不要将粘有珐琅釉料的金属网和珐琅托网接触,因此可以使用金属绳子对金属网进行悬吊,以避免和珐琅托网等其他物品的接触。

步骤5,通过步骤1中记录的珐琅釉料熔融的时间,在金属网表面的珐琅釉料刚刚开始融化时迅速打开火炉,取出珐琅托网和金属网,从火炉中取出的金属网表面的珐琅釉料呈颗粒感焦糖状,达到珐琅釉料刚刚融化且刚刚粘连的效果。例如,若在步骤1中记录珐琅釉料熔融的时间是55秒,则在第55秒的时候打开火炉。

步骤6,待金属网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形状和颜色的设计,柔软的金属上烧制了珐琅,因此可以在金属网状物冷却至室温时调整或重新做造型。如果需要再添置其他颜色的珐琅釉料,依然要考虑新添置的珐琅釉料是不是和第一次使用的颜色的珐琅釉料的熔融点接近,为了减少失败率和提高作品的视觉效果,尽量选择熔融点接近的色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珐琅是否保持在了似融非融的颗粒状焦糖效果,如果烧制的时间超过出了预期,颗粒感焦糖状珐琅即转换为了光滑釉面的珐琅,这两种状态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

步骤7,重复步骤3~6。重复的次数根据设计者和制作者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每一次的视觉效果都不同,如果烧制的变数过多,则金属丝的质感和肌理会慢慢减弱。

步骤8,将任意经过上述步骤3~6烧制的金属网用金属丝连接,并通过珐琅托网放入火炉中烧制。

任意经过上述步骤3~6烧制的金属网都可用金属丝连接,如果连接的早,则连接痕迹会慢慢被后期烧制的珐琅遮盖住,但是连接后的作品体积会变大,不一定有足够大的火炉可以承载。如果没有合适的火炉,可以选择在烧制几次、完全烧制成功之后用金属丝或者其他材质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根据设计选择裸露连接部分。如果想要隐藏连接点可以将珐琅釉料和ab水晶滴胶或者树脂进行混合,调和成和珐琅接近的颗粒感焦糖状质感,在衔接处用笔制工具进行贴合作品的涂抹,在涂抹过后轻轻干筛一层干燥珐琅颗粒。如果前期制作中选择的是清洗并且制干的珐琅釉料,那么这次就要用相同的清洗并且制干的珐琅釉料,如果之前使用的是未经清洗的珐琅釉料,那么就要使用未经清洗的珐琅釉料,要在釉料材质上进行统一,但是这个釉料的选择可以忽略熔融点的高低。

本发明的加工工艺的烧制温度为600~800℃,需要在烧制成釉面状之前从火炉中取出金属网状物,以凸显珐琅釉料颗粒的清晰肌理,珐琅颗粒表面刚刚开始融化粘连的状态,烧制后的珐琅釉料呈现干颗粒状和焦糖状釉料肌理,其颗粒肌理烧结在金属表面,同时保持珐琅釉料表面的颗粒感。

采用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可以将珐琅釉料烧制在金、银、铜,铁,钛,钼,钨,镀镁丝和钢等金属材质上,且金属的形态不只是器皿,还可以是用金属丝编织的织物,采用金属丝或者可缠绕的金属薄片等可以编织成立体形态,造型可塑性强,创作空间大,不仅可制作各种体量、各种大小的首饰,还可制作各种体量的雕塑或者工艺品等,造型具有现代性。本发明的加工工艺是用干燥的珐琅填色,采用金属编织的胎体不用焊接,因此不会影响后期珐琅的色彩。

本发明烧制的珐琅可通过干筛的手法进行颜色渐变设计,烧制后的金属网状物很难碎裂。若因为重力挤压使金属网状物碎裂,则碎裂后的珐琅不锋利,无伤害性。采用本发明的加工工艺,烧制一遍即可成型,根据需要可烧制多次,若有瑕疵可在后续的烧制中补救,或者无需烧制也可补救。

采用本发明方法在金属丝上烧的珐琅可以和其他材质结合,比如和烧制在金属片上的珐琅进行结合,和烧制在金属块上的珐琅进行结合,和烧制在器皿上的珐琅进行结合等。还可以和其他材质结合进行冷镶嵌,比如和木头进行冷链接和冷镶嵌,和亚克力塑料、玻璃塑、料珠、珍珠、宝石等进行镶嵌结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金属编织的珐琅加工工艺,烧制步骤少、造型多变,操作方便,易于上手。烧制后的珐琅釉料表面肌理的渐变和色彩渐变丰富,可通过对温度的掌控,由粗糙的颗粒感到具有玻璃光泽的光滑釉面进行过度。烧制的造型可进行多次修改,瑕疵也易于在烧制的过程中修改。可做各种体量的首饰、大中型工艺品和各种体量的雕塑,创造范围广。

本发明的加工工艺源于传统工艺却脱离传统气息而具有当代性,更易被年轻人接受,市场走向好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年轻一代的人对珐琅工艺的了解和传承。由于烧制时间短,珐琅釉料中的金属氧化物挥发较少,可以减少金属雾的蒸发量,更加环保。

本发明珐琅的焦糖状颗粒感烧制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金属片和金属器皿上,而不限制于金属丝,可应用的有金、银、铜,铁,钛,钼,钨,镀镁丝和钢等金属材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