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78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背投射电视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
背投射电视机和前投射式电视机的最大不同在于,背投射电视机是利用一投影机置于荧幕后方,利用反射镜反射光线之后,在荧幕上成像。背投射电视与传统的以显像管为主的CRT电视相较,不仅有无辐射、画面尺寸大等优点外,更可直接接上电脑或是其他影音设备,达到最大的娱乐效果。因此,背投射电视将在娱乐显示设备(Entertainment Display)市场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何提多画面品质,包括色彩饱和度、聚焦清晰度、影像解析度及明暗对比度等,乃是目前业者所努力的方向。
其中,反射镜在背投式电视机中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投影机所发出的光线必须经过具有适当角度的反射镜来反射光线,方可正确地投影在荧幕之上以成像。良好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可以提高背投影电视的聚焦清晰度与影像解析度。传统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是如


图1A及
图1B所示。旋转底盘104是通过调整螺丝112a、112b、112c以及112d穿透支撑座102共同支撑。且一软质垫片110垫置于旋转底盘104与固定螺丝106之间,反射镜108则配置在旋转底盘104上。反射镜108上具有相互垂直的X轴与Y轴,如
图1a所示,X轴的方向是垂直于
图1A图面,Y铀的方向是与
图1a图面平行并与X轴垂直,其相交处是位于软质垫片110的上方。而对反射镜108的角度进行调整的动作则包括对X轴的角度与Y轴的角度进行调整。同时旋转调整螺丝112a及调整螺丝112b可使反射镜108以X轴为轴心转动;而同时旋转调整螺丝112c及112d可使反射镜108以Y轴为轴心转动。另外,反射镜108转动时的旋转中心则是位于软质垫片110之中。
然而,利用此种传统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时,却有以下难以免除又攸关重大的缺点,例如1.虽然在理想状态下,当对反射镜108的角度进行调整时,反射镜108是以X轴或Y轴为轴心转动,但在实际操作上,因为反射镜108的旋转中心是位于软质垫片110之中,当调整四颗调整螺丝以改变反射镜108的角度时,软质垫片110的形状亦随之改变,使得旋转中心的位置亦无法固定。如此,将会使得调整X轴与Y轴的角度的动作变得因难且耗时。举例来说,假设使用者已在调整好X轴的角度后,接着调整Y轴的角度。然而,当使用者将Y铀调整至适当的角度后,原先调整好的X轴的角度却会因为旋转中心移动而改变。如此,使用者必须重新对X轴的角度进行调整。然而,Y轴的角度又会在使用者调整X铀的过程当中又改变。因此,使用者必须反复数次交替地调整X轴与Y轴的角度之后,方能完成调整反射镜108至适当角度的目的。
2.反射镜容易因使用者不懂使用技巧而弯曲变形。因为当使用者调整Y轴的角度时,使用者必须同时旋转调整螺丝112a与调整螺丝112b,例如是将调整螺丝112a旋入,并同时将调整螺丝112b旋出,而且调整螺丝112a与112b的旋转量必须相同。然而,在调整的过程当中,使用者必须具备相当熟练的技巧,方可以使得调整螺丝112a与调整螺丝112b的调整量相同,否则将会使得反射镜108产生弯曲变形的情形。反射镜108若弯曲变形,将会产生象素(pixel)对不准、解析度变差、画面变形的情形,而严重地影响到投影电视的影像品质。另外,因为不易调整之故,
图1的传统的反射镜调整装置不易进行微调的动作,对使用者而言亦是相当不便。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我们提出一种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包括一支撑座;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一旋转底盘,其上方固定一反射镜,其中,所述旋转底盘的中心处具有一半球面体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并且在所述半球面体的四周具有一延伸部;以及一第一调整组,包括一第一调整螺丝与一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调整螺丝是锁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并穿透所述支撑座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延伸部,而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的一方;其中,当将该第一调整螺丝旋入时,该旋转底盘往一第一方向旋转并压缩该第一调整弹性元件,而当将该第一调整螺丝旋出时,该旋转底盘沿着该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而使该第一调整弹簧伸长。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块与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半球面体连接处具有一凹陷,并且该凹陷中还包括一橡胶O型环,便于所述旋转底盘转动。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还包括一半固定螺丝,穿过所述旋转底盘底部的一洞孔,活动式锁定所述旋转底盘在所述固定块上。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还包括多个滚动钢珠,置于所述旋转底盘与所述半固定螺丝的一螺丝头之间。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还包括一第二调整组,所述第二调整组包括一第二调整螺丝与一第二调整弹簧,所述第二调整螺丝是锁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并穿透所述支撑座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而所述第二调整弹簧是相对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的一方,并且所述第一调整组与该第二调整组垂直交错配置。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块是通过至少一固定螺丝锁定在所述支撑座上。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撑座上具有一第一调整螺丝孔以供所述第一调整螺丝穿透,并且该第一调整螺丝孔具有一侧面延伸孔,使得所述第一调整螺丝可以沿所述侧面延伸孔的方向移动。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还包括一锁定在所述支撑座的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是套置在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中。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撑座上具有一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孔以供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穿透,并且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孔具有一侧面延伸孔,使得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可以沿所述侧面延伸孔的方向移动。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撑座上具有一固定螺丝孔以供所述固定螺丝穿透,并且所述固定螺丝孔具有一侧面延伸孔,使得所述固定螺丝可以沿所述侧面延伸孔的方向移动。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还包括一线性马达,用于调整反射镜角度。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还包括一伺服马达,用于调整反射镜角度。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是一弹簧。
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调整弹性元件与该第一调整螺丝皆以一铆钉连接于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设置在背投射电视中,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支撑座一固定块,固接于该支撑座上;一旋转底盘,其上方固定一反射镜,其中,所述旋转底盘的中心处具有一半球面体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并且在所述半球面体的四周具有一延伸部;一第一调整组,包括一第一调整螺丝与一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调整螺丝是锁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并穿透所述支撑座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延伸部,而所述第一调整弹簧相对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的一方;一第二调整组,与所述第一调整组垂直交错配置,其中所述第二调整组包括一第二调整螺丝与一第二调整弹性元件,所述第二调整螺丝是锁定在该支撑座上,并穿透所述支撑座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而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是相对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的一方;其中,当将所述第一调整螺丝旋入时,所述旋转底盘往一第一方向旋转并压缩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而当将所述第一调整螺丝旋出时,所述旋转底盘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而使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伸长;当将所述第二调整螺丝旋入时,所述旋转底盘往一第二方向旋转并压缩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而当将所述第二调整螺丝旋出时,所述旋转底盘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而使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伸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包括一支撑座;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一旋转底盘,其上方固定一反射镜,其中,所述旋转底盘的中心处具有一半球面体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并且在所述半球面体的四周具有一延伸部;以及一第一调整组,包括一第一油压缸或气压缸与一第一调整弹性元件,而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油压缸或气压缸,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油压缸或气压缸的一方;其中,当将所述第一油压缸或气压缸将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向上推出时,所述旋转底盘往一第一方向旋转并压缩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而当将所述第一油压缸或气压缸回缩时,所述旋转底盘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而使所述第一调整弹簧伸长。
因此,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是以一旋转底盘支撑反射镜,在调整角度时,X轴与Y轴以及旋转中心是固定不动的,容易操作且可提高影像品质,并易于进行微调。
2.利用旋转底盘以支撑反射镜,并通过调整螺丝与调整弹簧来进行反射镜的角度调整,反射镜不会因为调整不当而变形,而影响画质。
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图2给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的立体俯视图;而图3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的侧面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包括支撑座202;固定于支撑座202的固定块204;至少一组调整组,例如是第一调整组201;以及连接在固定块204上的旋转底盘214。
第一调整组201包括一第一调整螺丝212a以及第一调整弹性元件,例如是一弹簧212b,第一调整螺丝212a以及第一调整弹簧212b的较佳位置为相对配置。第一调整螺丝212a是锁定在支撑座202上,并穿透支撑座202。另外,第一调整组201可以还包括穿透支撑座202的第一调整弹簧固定螺丝213b,实质上第一调整弹簧212b套置于第一调整弹簧固定螺丝213b中以维持第一调整弹簧212b的大概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较佳地可以包括两组以上的调整组,例如是将第一调整组201与第二调整组203垂直交错配置。包括两组调整组的角度调整装置的基本结构大概相同于上述单一调整组的角度调整装置,只是在垂直交错于第一调整组201的位置另配置第二调整组203。第二调整组203,类似地,包括第二调整螺丝212c、第二调整弹性元件,例如是一弹簧(未显示)以及用以套置第二调整弹簧的第二弹簧固定螺丝(未显示),因为该些构件的结构及功能实质上与第一调整组201的构件类似,故不于此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装置的旋转底盘214,其上方是固定连接反射镜208。旋转底盘214的中心处具有半球面体214a,并连接在固定块204上,并且在旋转底盘214半球面体214a的四周具有延伸部214b。第一调整螺丝212a是顶住旋转底盘214的延伸部214b,而第一调整螺丝212b则是顶住旋转底盘214的延伸部214b相对于第一调整螺丝212a的一方。
其中,旋转底盘214,较佳地,是借第一调整组201及第二调整组203来调整角度。反射镜208上具有相互垂直的X轴与Y轴,如图3所示,X轴的方向是垂直于图面,Y轴的方向是与图面平行并与X轴垂直,其相交处是位于旋转底盘214的半球面体214a的球心上。而对反射镜214的角度进行调整的动作则包括对X轴的角度与Y轴的角度进行调整。当第一调整螺丝212a往旋转底盘214旋入时,旋转底盘214往第一方向240旋转并压缩第一调整弹簧212b;而当第一调整螺丝212a旋出时,旋转底盘214沿着第一方向的反方向242旋转,而使第一调整弹簧212b伸长。因此可知,借着旋出与旋入第一调整螺丝212a,可以使得反射镜208以X轴为轴心转动。同理可知,当第二调整螺丝212c往旋转底盘214旋入时,旋转底盘214往第二方向250旋转并压缩第二调整弹簧(未显示),而当第二调整螺丝212c旋出时,旋转底盘214沿着第二方向250的反方向(未显示)旋转,而使第二调整弹簧伸长。因此可知,借着调整第二调整螺丝212c,可以使得反射镜208以Y轴为轴心转动。因为在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的角度调整装置中,X轴与Y轴的相交处是位于旋转底盘214的半球面体214a的球心上,所以,当旋转底盘214旋转时,是以半球面体214a的球心为旋转中心旋转。如此,在调整反射镜208时,旋转中心将不会随着X轴与Y铀的角度的调整而移动位置。所以,本实用新型将不会有传统作法中,旋转中心会移动而无法精确调整的问题。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对X轴与Y轴的角度进行微调时,可达到精确调整的效果。
其中,由于使用者在调整反射镜208时仅需旋转调整螺丝,而与其相对的调整弹簧则会相对应地伸缩而不需由使用者调整,故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需要如传统作法中,需要同时旋转相对的两个调整螺丝。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简易调整反射面208的角度的目的,并不需如同传统作法中,必须由具备熟练技术的使用者来进行反射镜208的调整。
而且,因为当使用者旋转调整螺丝时,与其相对的调整弹簧会相对应地自动伸缩以调节调整弹簧的长度,再加上反射镜208是固定在由金属材料所制成的旋转底盘214上,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避免反射镜208弯曲的情形。而且,因为调整螺丝是施力于旋转底盘214上,并不会直接接触到反射面208,还可达到保护反射镜208的效果。
另外,要注意的是,调整螺丝的旋出与旋入固然可以单纯由使用者手动调整,但却不限定于此,其他自动化的方法,例如是利用气压缸或油压缸502(如图5所示)取代调整螺丝来调整旋转底盘214、或是利用线性马达与伺服马达602(如图6所示)来旋转调整螺丝的方法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的角度调整装置的固定块204是位于第一调整螺丝212a、第一调整弹簧212b、第二调整螺丝212c以及第二调整弹簧所围成的空间之内。固定块204是通过至少一穿透支撑座202的固定螺丝206锁定在支撑座202上来固定支撑座202上。固定螺丝206的数目不定,只要达到稳定固定块204的目的即可,而固定螺丝206较佳的数目为两个。固定块204与旋转底盘214的连接处具有凹陷205,并且凹陷205中还包括O型环205a,便于旋转底盘214转动。旋转底盘214更可以借半固定螺丝216穿过旋转底盘214的底部的一洞孔214c,活动式地锁顶旋转底盘214在固定块204上。在旋转底盘214与半固定螺丝216的螺丝头216a时,可以还包括数个滚动钢珠218,以利旋转底盘的转动。
请参照图4,其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的支撑座202的仰视图。支撑座202上具有多个螺丝孔,以供多个螺丝穿透与锁定于其上。如图4所示,第一调整组201的第一调整螺丝212a与第一调整弹簧固定螺丝213b是锁定在第一调整螺丝孔402与第一调整弹簧固定螺丝孔404之上,而第二调整装置203的第二调整螺丝212c与第二调整弹簧固定螺丝则是锁定在第二调整螺丝孔406与第二调整弹簧固定螺丝孔408之上。由图4中可以清楚得知,由于第一调整装置201与第二调整装置203的较佳相对位置为垂直交错配置,所以第一调整螺丝孔402与第一调整弹簧固定螺丝孔404的连线,与第二调整螺丝孔406与第二调整弹簧固定螺丝孔408的连线是相互垂直。固定螺丝孔410与412是作为锁定固定块204的固定螺丝206锁定在支撑座202上之用。
此外,第一调整螺丝孔402、第一调整弹簧固定螺丝孔404、第二调整螺丝孔406、第二调整弹簧固定螺丝孔408以及固定螺丝孔410、412还可具有侧面延伸孔,分别为侧面延伸孔402a、404a、406a、408a、410a以及412a,使得第一调整螺丝212a、第一调整弹簧固定螺丝213b、第二调整螺丝212c、第二调整弹簧固定螺丝以及固定块固定螺丝孔206可以沿侧面延伸孔的方向移动。当第一调整螺丝孔402、第一调整弹簧固定螺丝孔404、第二调整螺丝孔406、第二调整弹簧固定螺丝孔408以及固定螺丝孔410、412移动至侧面延伸孔,并锁定在侧面延伸孔之后,可以使得反射镜208沿着反射镜208镜面水平旋转一特定角度。所以,通过使用侧面延伸孔,还可达到水平调整反射镜208的水平角度的效用。
另外,请参照图7,在第一调整螺丝212a及第二调整螺丝212c顶住旋转底盘延伸部214b的接触处,还可包括一固定元件,例如是铆钉702;相同的,在第一调整弹簧212b及第二调整弹簧顶住旋转底盘延伸部214b的接触处,也可包括一固定元件,例如是铆钉704,以增加稳定性。借着固定在旋转底盘延伸部214b的铆钉702,该些调整螺丝与调整弹簧与旋转底盘214一体成型,便利于使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调整装置并不限定于应用在背投影电视,而还可以广泛的运用在各种有利用反射镜的机构中。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一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座;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一旋转底盘,其上方固定一反射镜,其中,所述旋转底盘的中心处具有一半球面体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并且在所述半球面体的四周具有一延伸部;以及一第一调整组,包括一第一调整螺丝与一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调整螺丝是锁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并穿透所述支撑座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延伸部,而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的一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与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半球面体连接处具有一凹陷,并且该凹陷中还包括一橡胶O型环,便于所述旋转底盘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半固定螺丝,穿过所述旋转底盘底部的一洞孔,活动式锁定所述旋转底盘在所述固定块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滚动钢珠,置于所述旋转底盘与所述半固定螺丝的一螺丝头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调整组,所述第二调整组包括一第二调整螺丝与一第二调整弹簧,所述第二调整螺丝是锁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并穿透所述支撑座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而所述第二调整弹簧是相对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的一方,并且所述第一调整组与该第二调整组垂直交错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是通过至少一固定螺丝锁定在所述支撑座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上具有一第一调整螺丝孔以供所述第一调整螺丝穿透,并且该第一调整螺丝孔具有一侧面延伸孔,使得所述第一调整螺丝可以沿所述侧面延伸孔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锁定在所述支撑座的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是套置在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上具有一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孔以供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穿透,并且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孔具有一侧面延伸孔,使得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可以沿所述侧面延伸孔的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上具有一固定螺丝孔以供所述固定螺丝穿透,并且所述固定螺丝孔具有一侧面延伸孔,使得所述固定螺丝可以沿所述侧面延伸孔的方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线性马达,用于调整反射镜角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伺服马达,用于调整反射镜角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是一弹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调整弹性元件与该第一调整螺丝皆以一铆钉连接于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
15.一种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设置在背投射电视中,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支撑座一固定块,固接于该支撑座上;一旋转底盘,其上方固定一反射镜,其中,所述旋转底盘的中心处具有一半球面体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并且在所述半球面体的四周具有一延伸部;一第一调整组,包括一第一调整螺丝与一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调整螺丝是锁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并穿透所述支撑座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延伸部,而所述第一调整弹簧相对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的一方;一第二调整组,与所述第一调整组垂直交错配置,其中所述第二调整组包括一第二调整螺丝与一第二调整弹性元件,所述第二调整螺丝是锁定在该支撑座上,并穿透所述支撑座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而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是相对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的一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与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半球面体连接处具有一凹陷,并且该凹陷中还包括一橡胶O型环,便于所述旋转底盘转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半固定螺丝,穿过所述旋转底盘底部的一洞孔,活动式锁定所述旋转底盘在所述固定块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滚动钢珠,置于所述旋转底盘与所述半固定螺丝的一螺丝头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上具有一第一调整螺丝孔以及一第二调整螺丝孔分别供所述第一调整螺丝以及所述第二调整螺丝穿透,并且所述第一调整螺丝孔以及所述第二调整螺丝孔分别具有一侧面延伸孔,使得所述第一调整螺丝以及所述第二调整螺丝可以分别沿该侧面延伸孔的方向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锁定在所述支撑座的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以及一锁定在所述支撑座的第二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分别穿入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以及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的中心。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上具有一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孔以及一第二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孔,分别供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以及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穿透,并且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孔以及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孔分别具有一侧面延伸孔,使得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以及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固定螺丝可以沿该侧面延伸孔的方向移动。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线性马达,用以调整反射镜角度。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伺服马达,用以调整反射镜角度。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调整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二调整弹性元件皆是一弹簧。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所述的第一调整螺丝、所述的第二调整弹性元件、所述的第二调整螺丝皆以一铆钉连接在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
26.一种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座;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一旋转底盘,其上方固定一反射镜,其中,所述旋转底盘的中心处具有一半球面体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并且在所述半球面体的四周具有一延伸部;以及一第一调整组,包括一第一油压缸或气压缸与一第一调整弹性元件,而所述第一调整弹性元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油压缸或气压缸,并顶住所述旋转底盘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油压缸或气压缸的一方。
专利摘要一种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至少包括: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支撑座的固定块;至少一组调整组;以及连接在固定块上的旋转底盘,旋转底盘固定一反射镜,其中此调整组包括调整螺丝与调整弹簧,调整螺丝是锁定在支撑座上,并穿透支撑座顶住旋转底盘的延伸部,而调整弹簧是相对于调整螺丝,并顶住旋转底盘的延伸部相对于调整螺丝的一方,当将调整螺丝旋入时,旋转底盘往第一方向旋转并压缩调整弹簧,而当将调整螺丝旋出时,旋转底盘沿着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而使第一调整弹簧伸长,从而便于微调并可以维持反射镜面平整不弯曲,且使使用者容易操作该反射镜角度调整装置。
文档编号G02B27/18GK2486988SQ0123269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日
发明者陈国文, 康志忠 申请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