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029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光学扫描模件中,避免光学镜头漏光的遮光装置。
在已有的光学扫描模件中(参照


图1) ,包括一光源100、一反射镜组400、一光学镜头500、一光学感测器600(例如是电荷耦合元件(CCD))、以及一主体700。前述的光源100、反射镜组400、光学镜头500、及光学感测器600等,皆配置于主体700内。进行扫描时,光源100是照射置于透光板300上的文稿200,经过反射或透射得到一影像光。反射镜组400是由多个反射镜(401、402、403)所组合而成,并配置在影像光的光径上,其是可以将文稿200影像导入反射镜组400中,经过反射镜组400的反射再传送至光学镜头500。光学镜头500是可以接收反射镜组400所传送的文稿200的影像光并成像于电荷耦合元件600。其中,主体700内会具有一光学镜头的固定装置,此固定装置通常会具有一圆筒状的套筒,用以固定光学镜头500。
参照图2,已有的光学镜头固定装置800,配置于主体700内部,并与主体700一体成型。光学镜头固定装置800为一近似梯形的底座,其前端具有一中空的光学镜头套筒810,用以固定光学镜头500,此套筒810于下方具有一固定弹片812,此固定弹片812的内侧具有一突起肋814,用于将插入的光学镜头500压住固定。此光学镜头500可以沿着套筒810的轴心方向移动,以调整镜头焦距。在调整完镜头焦距之后,常用的方法是以点胶或固定螺丝的方式来固一定光学镜头500。如此,藉由固定弹片812的弹性配合螺丝的锁固,以及突起肋814和光学镜头500间呈点接触,可较为准确的调整定位其轴心位置。
如上所述,一般即直接以轴孔配合的方式,直接将圆形的光学镜头500,固设于此固定装置的圆形套筒810内,如图3的前视图所示。常用的又有如第4图所示,将套筒810设计成非圆形的剖面形状,使套筒810与光学镜头500间形成点接触(图中为两点),以更精确的调整定位其轴心位置。然而不论是那一种方式,通常套筒8 10的内径会较光学镜头500的外径大以利组装,使得套筒810与光学镜头500间形成一间隙508(第3、4图中的斜线区域),如此会造成光学感测器600除了接收到来自镜头500的光源外,也会接收到来自前述间隙508的杂散光(漏光),导致鬼影现象,影响影像的成像品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提出一种遮光装置,应用于光学扫描器模件中,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光学镜头以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具有一套筒,光学镜头配置固设于套筒内,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遮光装置包括一套环,套合于光学镜头,位于套筒外侧,套环在径向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
所述的遮光装置,套环的材质为不透光的软性材质。
所述的遮光装置,套环的材质包括橡胶。
所述的遮光装置,套环的材质包括泡棉。
一种遮光装置,应用于一光学扫描器模件中,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光学镜头以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具有一套筒,光学镜头配置固设于套筒内,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光学镜头具有一外壳,遮光装置包括一挡光板,沿着光学镜头的径向,形成于外壳上,位于套筒外侧,挡光板在径向上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
所述的遮光装置,挡光板与外壳为一体成形。
一种光学扫描模件,应用于一光学扫描器中,用以扫描文件,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主体;一光源,固设于主体,用以照射文件,以获得一影像光;一反射镜组,固设于主体,并位于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固设于主体;一光学镜头,配置于套筒中,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光学镜头位于反射镜组反射后的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套环,套合于光学镜头,位于套筒外侧,套环在径向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以及一光学感测器,固定于外壳中,并位于影像光透射光学镜头后的光路上。
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套环的材质为不透光的软性材质。
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套环的材质包括橡胶。
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套环的材质包括泡棉。
一种光学扫描模件,应用于一光学扫描器中,用以扫描文件,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
一主体;一光源,固设于主体,用以照射文件,以擭得一影像光;一反射镜组,固设于主体,并位于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固设于主体;一光学镜头,配置于套筒中,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光学镜头具有一外壳,光学镜头位于反射镜组反射后的影像光的光路上;一挡光板,挡光板沿着光学镜头的径向,形成于外壳上,且位于套筒外侧,挡光板沿着径向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以及一光学感测器,固定于外壳中,并位于影像光透射光学镜头后的光路上。
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挡光板与外壳为一体成形。
同样地,如图6所示,主体1700内具有一用于固设光学镜头1500的光学镜头固定装置1800,而此光学镜头固定装置1800具有一套筒1810,光学镜头1500即配置固设在此套筒1810内。为了遮蔽套筒1810与光学镜头1500间的间隙漏入的杂散光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套环1900作为遮光装置,如图7所示,此套环1900套合于光学镜头1500上,当光学镜头1500配置固设于套筒1810内时,套环1900紧邻于套筒1810的外侧,因为套环1900在径向上的宽度,大于前述套筒1810与光学镜头1500间的间隙1508的宽度,如图8的前视图所示,如此可借由此套环1900充分遮蔽住间隙,以避免杂散光由此间隙进入至电荷耦合元件,影响成像品质。
其中,套环1900的材质为不透光的软性材料,例如为橡胶、泡棉等,且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的圆环状,为配合光学镜头1500与套筒1900的任意形状,例如椭圆形、三角形或其他任意多边形等形状,皆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是一与光学镜头1500的外壳1510一体成形的挡光板1910作为遮光装置。当光学镜头1500配置固设在套筒1810内时,挡光板1910紧邻于套筒1810的外侧,因挡光板1910在径向上的宽度大于光学镜头1510与套筒1810间的间隙的宽度,如此,即可利用此挡光板1910做为一遮光装置而遮蔽住可能由间隙漏入的杂散光。又,挡光板1910为与套筒1810/光学镜头固定装置1800一体成形。
同样地,挡光板19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的圆环状,可为配合光学镜头1500与套筒1900的任意形状,例如椭圆形、三角形或其他任意多边形等形状,皆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光学镜头上加设一不透光的软性套环,或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一挡光板,紧邻于套筒的外侧,可有效地达成遮蔽由间隙漏入的杂散光线的效果。然而,任合应用光学镜头的影像装置,只要其需要遮蔽光学镜头与套筒承靠面间漏入的杂散光线,即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遮光装置。
依照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介绍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于光学镜头上加设一不透光的软性套环,或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一挡光板,紧邻于套筒的外侧,可有效地达成遮蔽由间隙漏入的杂散光线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遮光装置,应用于光学扫描器模件中,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光学镜头以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具有一套筒,光学镜头配置固设于套筒内,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遮光装置包括一套环,套合于光学镜头,位于套筒外侧,套环在径向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环的材质为不透光的软性材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环的材质包括橡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环的材质包括泡棉。
5.一种遮光装置,应用于一光学扫描器模件中,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光学镜头以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具有一套筒,光学镜头配置固设于套筒内,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光学镜头具有一外壳,其特征在于,遮光装置包括一挡光板,沿着光学镜头的径向,形成于外壳上,位于套筒外侧,挡光板在径向上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光板与外壳为一体成形。
7.一种光学扫描模件,应用于一光学扫描器中,用以扫描文件,其特征在于,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主体;一光源,固设于主体,用以照射文件,以获得一影像光;一反射镜组,固设于主体,并位于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固设于主体;一光学镜头,配置于套筒中,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光学镜头位于反射镜组反射后的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套环,套合于光学镜头,位于套筒外侧,套环在径向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以及一光学感测器,固定于外壳中,并位于影像光透射光学镜头后的光路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其特征在于,套环的材质为不透光的软性材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其特征在于,套环的材质包括橡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其特征在于,套环的材质包括泡棉。
11.一种光学扫描模件,应用于一光学扫描器中,用以扫描文件,其特征在于,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主体;一光源,固设于主体,用以照射文件,以擭得一影像光;一反射镜组,固设于主体,并位于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固设于主体;一光学镜头,配置于套筒中,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光学镜头具有一外壳,光学镜头位于反射镜组反射后的影像光的光路上;一挡光板,挡光板沿着光学镜头的径向,形成于外壳上,且位于套筒外侧,挡光板沿着径向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以及一光学感测器,固定于外壳中,并位于影像光透射光学镜头后的光路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其特征在于,挡光板与外壳为一体成形。
专利摘要一种遮光装置,应用于一光学扫描模件的光学镜头,其于光学镜头上配置一不透光的软性套环或挡光板,紧邻于套筒的外侧,以有效遮蔽由间隙漏入的杂散光线。
文档编号G02B26/10GK2560962SQ02242430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日
发明者余淳惠, 陈郑贵 申请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