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固定装置的遮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02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镜头固定装置的遮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固定装置的遮光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学扫描模件中,避免光学镜头漏光的光学镜头固定装置的遮光结构。
在已有的光学扫描模件中(参照


图1),包括一光源100、一反射镜组400、一光学镜头500、一光学感测器600(例如是电荷耦合元件(CCD))、以及一主体700。前述的光源100、反射镜组400、光学镜头500、及光学感测器600等,皆配置于主体700内。进行扫描时,光源100是照射置于透光板300上的文稿200,经过反射或透射得到一影像光。反射镜组400是由多个反射镜(401、402、403)所组合而成,并配置在影像光的光路上,可以将文稿200影像导入反射镜组400中,经过反射镜组400的反射再传送至光学镜头500。光学镜头500可以接收反射镜组400所传送的文稿200的影像光并成像于电荷耦合元件600。其中,主体700内具有一光学镜头的固定装置,此固定装置通常会有一圆筒状的套筒,早期光学镜头500一般即直接以轴孔配合的方式直接固设于此固定装置的套筒内,如图3a的前视图所示。
然而,轴孔配合的组装固定方式常会有轴心偏差的现象产生,常使得光学镜头500必须重复调校。因此,常用的还有一种光学镜头固定装置800,如图2所示,配置于外壳700内部,并与外壳700一体成型。光学镜头固定装置800为一近似梯形的底座,其前端具有一中空的光学镜头套筒810,用以固定光学镜头500,此套筒810于下方具有一固定弹片812,此固定弹片812的内侧具有一突起肋814,用于将插入的光学镜头500压住固定。此光学镜头500可以沿着套筒810的轴心方向移动,以调整镜头焦距,如图3b的前视图所示。在调整完镜头焦距之后,通常是以点胶或固定螺丝的方式来固定光学镜头500。如此,借由固定弹片812的弹性配合螺丝锁固,以及突起肋814和光学镜头500间呈点接触,可较为准确的调整定位其轴心位置。
已有的设计中还有如图3c、3d所示,增加突起肋814为两条,或者将套筒810设计成近似三角形的形状,使套筒810与光学镜头500间形成三点接触,以更精确的调整定位其轴心位置。然而不论是那一种方式,如图4所示,通常套筒810的内径会较光学镜头500的外径大以利组装,使得套筒810与光学镜头500间形成一间隙508(图3a-3d中的斜线区域),如此会造成光学感测器600除了接收到来自镜头500的光源外,也会接收到来自上述间隙508的杂散光(漏光)101,导致影响影像的成像品质。针对此间隙508的漏光现象,一般可以另外设计增加一零件来防止杂散光101,然而其工时与成本相对上亦会增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学镜头固定装置的遮光结构,应用于光学扫描器模件中,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光学镜头以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具有一套筒,光学镜头配置固设于套筒内,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光学镜头固定装置的遮光结构包括一环形突起肋,沿着套筒的径向,形成于套筒的圆筒壁内侧,紧邻光学镜头的其中一端,环形突起肋的高度大于间隙的宽度。
所述的光学镜头装置的遮光结构,环形突起肋与套筒为一体成形。
一种光学扫描模件,应用于光学扫描器中,用以扫描文件,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主体;一光源,固设于主体,用以照射文件,以获得一影像光;一反射镜组,固设于主体,并位于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固设于主体,具有一套筒,套筒内具有一环形突起肋,环形突起肋沿着套筒的径向,形成于套筒的圆筒壁内侧;一光学镜头,配置于套筒中,光学镜头的一端紧邻环形突起肋,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间隙小于环形突起肋的高度,光学镜头位于反射镜组反射后的影像光的光路上;以及一光学感测器,固定于外壳中,并位于影像光透射光学镜头后的光路上。
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其中光学镜头固定装置与主体为一体成形。
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其中环形突起肋与套筒为一体成形。
本实用新型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在套筒内形成一环形突起肋作为遮光结构,省去另外设计一用于遮蔽杂散漏光的零件成本,且可有效地达到遮蔽由间隙漏入的杂散光线的效果。
图4为已有光学镜头与光学镜头套筒的组装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光学扫描模件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光学镜头与套筒的组装立体图;图7为实施例光学镜头与光学镜头套筒的组装侧面剖视图;图8为另一实施例光学镜头与光学镜头套筒的组装侧面剖视图。
同样地,如图6、7所示,主体1700内具有一用于固设光学镜头1500的光学镜头固定装置1800,而此光学镜头固定装置1800具有一套筒1810,光学镜头1500即配置固设在此套筒1810内。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套筒1810内具有一环形突起肋1812,其沿着套筒1810的径向,形成于套筒1810的圆筒壁内侧,且紧邻光学镜头1500朝向光学镜头固定装置1800内侧的一端。环形突起肋1812的高度大于光学镜头1500与套筒1810间的间隙1508的宽度,如此,即可利用此环形突起肋1812做为一遮光结构而遮蔽住可能由间隙1508漏入的杂散光。其中,因为环形突起肋1812的形成,使得套筒1810内于此处的开口直径略小于光学镜头1500的直径,但却不会遮蔽到经由光学镜头1500内传递的影像光1110。又,环形突起肋1812为与套筒1810/光学镜头固定装置1800一体成形,光学镜头固定装置1800亦可为与主体1700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制成。
再参照图8,上述的环形突起肋1812亦可以形成于套筒1810外侧,而紧邻光学镜头1500朝向光学镜头固定装置1800外侧的一端。由图8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环形突起肋1812同样可以遮蔽住可能由间隙1508漏入的杂散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一体成形的方式,于套筒内形成一环形突起肋作为遮光结构,省去另外设计一用于遮蔽杂散漏光的零件成本,且可有效地达到遮蔽由间隙漏入的杂散光线的效果。然而,任何应用光学镜头的影像装置,只要其需要遮蔽光学镜头与套筒承靠面间漏入的杂散光线,都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遮光结构。
依照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介绍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在套筒内形成一环形突起肋作为遮光结构,省去另外设计一用于遮蔽杂散漏光的零件成本,且可有效地达到遮蔽由间隙漏入的杂散光线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镜头固定装置的遮光结构,应用于光学扫描器模件中,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光学镜头以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具有一套筒,光学镜头配置固设于套筒内,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光学镜头固定装置的遮光结构包括一环形突起肋,沿着套筒的径向,形成于套筒的圆筒壁内侧,紧邻光学镜头的其中一端,环形突起肋的高度大于间隙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装置的遮光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突起肋与套筒为一体成形。
3.一种光学扫描模件,应用于光学扫描器中,用以扫描文件,其特征在于,光学扫描模件至少包括一主体;一光源,固设于主体,用以照射文件,以获得一影像光;一反射镜组,固设于主体,并位于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光学镜头固定装置,固设于主体,具有一套筒,套筒内具有一环形突起肋,环形突起肋沿着套筒的径向,形成于套筒的圆筒壁内侧;一光学镜头,配置于套筒中,光学镜头的一端紧邻环形突起肋,光学镜头与套筒间具有一间隙,间隙小于环形突起肋的高度,光学镜头位于反射镜组反射后的影像光的光路上;以及一光学感测器,固定于外壳中,并位于影像光透射光学镜头后的光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光学镜头固定装置与主体为一体成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扫描模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环形突起肋与套筒为一体成形。
专利摘要一种光学镜头固定装置的遮光结构,应用于光学扫描模件中,其在套筒的内侧形成一环形突起肋,紧邻光学镜头的其中一端,以遮蔽光学镜头与套筒间的间隙漏入的杂散光,改善光学感测器的成像品质。
文档编号G02B7/02GK2555512SQ02242429
公开日2003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日
发明者陈郑贵, 任智坚 申请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